資源簡介 單元時空構建第3課 古代西亞、非洲文化課程標準 1.通過了解古代西亞、非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2.認識西亞、非洲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對人類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知識點一 古代西亞文化【基礎·精細梳理】1.區域:古代西亞主要包括兩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邊地區,是世界上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之一。2.成就(1)文字:蘇美爾人創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被稱為“楔形文字”。書吏用削尖的蘆葦稈或木桿在軟泥板上刻畫,線條筆直,形同楔形(2)文學:《吉爾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詩,生動反映了兩河流域居民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3)建筑和藝術①蘇美爾人:泥偶雕像生動有趣,壁畫主題多樣,別出心裁。②亞述帝國: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王宮,王宮大門上的標志性雕刻是人首飛牛。③波斯王宮:裝飾豪華,雕梁畫棟,多幅雕刻刻畫了臣民進貢的場景,體現了專制帝國統治者的威嚴。(4)法典:《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完整的成文法典①時期:古巴比倫王國時期。②內容:前言宣揚君權神授,炫耀國王功德。正文詳細規定了臣民的義務以及違背法律后具體的懲罰措施,涉及個人道德,兵役和勞役以及租賃、借貸、債務、奴隸地位等方面。結語要求所有人必須遵守法典,違反者將遭到嚴厲懲罰。③價值: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政治、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的情況,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資料。易錯辨析1.古代西亞孕育的兩河流域文明,深刻影響了地中海周邊地區。(√)2.楔形文字由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人發明,在古代西亞地區廣泛使用,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3.《漢謨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詩。(×)4.人首飛牛是古代波斯王宮大門的標志性雕刻。(×)情境釋疑1.從蘇美爾文明起,西亞地區歷代統治者都重視編撰法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摘自教材P16)《漢謨拉比法典》有什么史學價值?提示 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政治、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的情況,是研究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史料。2.閱讀教材P16“學思之窗”:為什么漢謨拉比要宣稱自己是根據神意立法?提示 強化王權地位,加強對民眾的統治。【疑難·精準突破】視角 古代西亞文化的特點史料一 為了實現揚善懲惡的目的,那里的人們發明了“替罪羊”的儀式。起初,蘇美爾人制造了代表自身的小石像放在神殿墻邊,以表示對神的虔誠,因為石像可以日夜站立在神的面前頂禮膜拜。……兩河流域的不同王朝都實行宗教寬容政策,這反映了古代這一地區不同民族先后更替,各城邦國家輪番稱王這樣一種歷史事實。史料二 蘇美爾文明時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權對各種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巴比倫人主導兩河流域地區后,也繼承了蘇美爾人的宗教寬容傳統,并不排斥異族的神。——摘編自王健、羅愛玲《多彩而開放的古代西亞文明》思考 (1)根據史料一,概括兩河流域宗教文化的特點。(2)根據史料二,概括指出古代西亞文化的歷史特點。提示 (1)揚善懲惡;宗教寬容。(2)多神崇拜,開放包容。歷史解釋——古代西亞文化中的價值觀(1)虔誠敬畏。出于對大自然的敬畏,人們多對太陽、月亮、雨水、雷電等都賦予敬仰和崇拜,都相信世間充滿了善神和惡鬼。善神顯形為帶翅膀的公牛和獅子,被裝飾在宮廷的大門兩側。如亞述帝國守護王宮大門的標志性雕刻是人首飛牛。(2)公正仁愛。《漢謨拉比法典》前言中稱法典條文是“公正的法律裁決”,結語要求所有人必須遵守法典,違反者將遭到嚴厲懲罰,體現出“使強不凌弱”的公正仁愛思想。(3)開放包容。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它流行數千年,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和波斯人都使用這種文字記錄他們的歷史,書寫各種文書。蘇美爾文明時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權對各種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知識點二 古代埃及文化【基礎·精細梳理】1.區域:古代埃及地處北非的尼羅河流域。2.成就文字 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來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號、表意符號和限定符號組成文學 ①神話:包括世界誕生和人類起源等內容 ②詩歌:大多是宗教詩,也有愛情詩 ③哲理故事:傳達著埃及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④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傳記等建筑藝術 ①特點:受到宗教較大影響 ②表現:豪華的陵墓,豐厚的隨葬品;修建眾多神廟,表達自己對神的敬畏科技 ①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是古代世界最精確的歷法之一 又稱為陽歷,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 ②在數學、醫學等方面也頗有建樹易錯辨析1.古代印度人發明了獨特的象形文字,創造出豐富的文學作品。(×)2.古代埃及使用莎草制成紙張用于書寫。(√)3.古代埃及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突出主要人物。(√)情境釋疑1.那爾邁調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見教材P17)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象形文字與楔形文字在地位方面有什么共同的價值?提示 它們都是研究當地歷史的重要資料。2.閱讀材料《東方的遺產》(見教材P18):這體現了古代埃及文化有什么特點?提示 重視家庭。【疑難·精準突破】視角 古代埃及文化的特點史料 古埃及人重視來世甚于今世。古埃及人寧愿不惜一切代價,用優質石材建筑高大的陵墓或壯麗的神廟,而用粗制的泥磚和木料建筑宮殿、居室。他們把尸體制成木乃伊,還有一系列的魔術儀式和喪葬制度相配合,以保證死者在“永恒”世界中的美好前景。古埃及的文學包括了神話、傳記、教諭、散文、詩歌、戲劇等豐富多樣的體裁,幾乎都充斥著宗教的意識或內容。古埃及的知名建筑,無論是吉薩的金字塔,或者卡爾納克神廟、哈特謝普蘇特的葬祭廟,都附屬于宗教活動,具有雄偉、宏大、壯麗、神秘的特點。——摘編自劉文鵬、令狐若明《論古埃及文明的特性》思考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埃及文明的特點。提示 宗教對古埃及社會的影響非常大,促進了金字塔、木乃伊文化、宗教文學的產生,并影響了哲學、建筑、醫學、科技等的發展。歷史解釋——古代埃及文明的特點(1)融合東、西方君主制的典型的專制主義。法老作為古代埃及專制主義統治的君主,具有法律、行政和財政等方面的無限權力,實行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一人的絕對統治。金字塔足以象征專制主義統治的絕對權力。(2)濃厚的宗教意識具有廣泛、深刻的社會影響。古代埃及是古代世界中,宗教意識最強烈、最濃厚的文明國家之一。宗教不僅干預國家政治和經濟生活,而且影響了文化的發展,甚至滲透到每個人的現實生活中。(3)固有的文化傳統與兼收并蓄的文明。尼羅河流域相對封閉的環境有利于古代埃及國家的統一和長期延續,古代埃及人以其豐富的資源發展了自己獨特的文明,始終保持著其民族固有的文化傳統。同時,象形文字使埃及的文明向近東地區和非洲以及地中海沿岸傳播。埃及的莎草紙也在埃及文明向外傳播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知識點三 阿拉伯文化【基礎·精細梳理】1.形成(1)7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興起,到8世紀已征服從伊比利亞半島到印度北部的廣大地區。(2)阿拉伯人繼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區的文化遺產,結合阿拉伯人的風俗、語言和傳統,創造了阿拉伯文化。2.成就文學 ①在麥加附近舉行詩歌比賽,獲勝的詩歌會用金水書寫在布上,懸掛在克爾白神廟的墻壁上,名為“懸詩” ②故事集《天方夜譚》中的很多故事來源于古代 高爾基:世界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 埃及和西亞等地的民間傳說,在中國和西歐有廣泛影響科學 ①數學:伊本·穆薩的《積分和方程計算法》把代數學發展為獨立學科;印度的數字符號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至今仍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并非阿拉伯人發明 ②天文:白塔尼修正了計算太陽和部分行星軌道的方法,證明了發生日環食的可能性。他的《薩比天文歷表》對歐洲天文學產生很大影響 ③醫學:伊本·西那的《醫典》是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傳入歐洲后被翻譯成拉丁語,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3.地位: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易錯辨析1.阿拉伯數字起源于古代印度。(√)2.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3.近代歐洲殖民者入侵以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現明顯的地區性特征。(√)情境釋疑1.近代歐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現出明顯的地區性特征。(摘自教材P19)請舉例說明。提示 西非人能夠制造青銅人像和工具。東非出現一系列城市國家,與阿拉伯地區和中國有貿易往來。中部和南部非洲較多保留了黑人的傳統文化,如大津巴布韋遺址。2.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行了伊本·西那誕辰1000周年的紀念幣。(摘自教材P19)結合所學說明伊本·西那對世界文化發展有何貢獻?提示 伊本·西那的《醫典》是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傳入歐洲后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疑難·精準突破】視角1 阿拉伯文化的特點史料 阿拉伯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囊括了南亞次大陸西北部、波斯、兩河流域、敘利亞與埃及等古文明的核心地區,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帝國境內除阿拉伯人外,還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等,其文化傳統各有特色,各民族相互接觸和影響,各種文化由此而得以交流和融合,在此基礎上創造了絢麗多彩的阿拉伯文化。——摘編自孟廣林《世界中世紀史》思考 根據史料分析阿拉伯文化的特點。提示 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吸取亞非古國文明的營養,融匯古希臘羅馬文明的精華,創造了兼容東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等特點。視角2 阿拉伯文化對歐洲的影響史料 中世紀的阿拉伯人繼承和發展了古代希臘的理性傳統,在實驗科學、醫學、化學、數學、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領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學家的“圖斯雙圓”理論出現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中,現代天文學家中的很多名稱和術語來自阿拉伯天文學家。12世紀開始,許多希臘哲學著作的阿拉伯文譯本又重新譯成歐洲各種文字,歐洲人才重新聽到亞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觸到真實的希臘古典哲學著作。從阿拉伯世界涌來的知識潮流,給歐洲帶來了向心靈解放的“大躍進”,促進了發展自由思想的偉大進步,導致了文藝復興的到來。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也是經阿拉伯人之手,逐步傳入西歐。——摘編自蔡德貴《中世紀阿拉伯人對哲學和科學的貢獻》思考 根據史料,概括阿拉伯文化對歐洲社會演進的影響。提示 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領先全球的成就,影響了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將被中世紀湮沒的古代希臘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傳回歐洲,為文藝復興提供了條件;將中國的四大發明傳播到歐洲,促進了西歐封建社會的崩潰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興起。1.歷史解釋——阿拉伯文化的特色(1)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伊斯蘭教強調精神的作用,因此,歷任哈里發對文化十分重視,尤其是對于先進文化,阿拉伯人在擴張和經商的過程中十分重視對各地區文化的傳播及保存。(2)具有多民族的文化特征。阿拉伯帝國是一個多民族的集合體,阿拉伯人、印度人、埃及人、西班牙人、波斯人、敘利亞人在互相接觸、互相影響中,逐漸融合滲透,共同創造了阿拉伯文化。因此,阿拉伯文化既有東方文化的韻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氣質,是各族人民共同勞動和集體智慧的結晶。(3)彰顯學習與創新相結合的特征。在征服埃及、敘利亞、波斯等文明起源較早的地區后,阿拉伯人不僅接受了當地民族文化的影響,而且在吸收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為人類文明留下了寶貴的財富。2.歷史解釋——阿拉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1)保存并傳播了西方古典文化。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的長期動亂中,許多希臘、羅馬古典作品毀壞流失,一部分通過拜占庭流傳到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學者們認真研究,把許多古代作品譯成阿拉伯文。西歐人后來主要是通過阿拉伯文譯本才又重新認識古代希臘、古代羅馬的文化成就。(2)阿拉伯人足跡遍布亞、歐、非三大洲,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國文化成就介紹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學、醫學知識和伊斯蘭教傳播到中國等東方國家。阿拉伯人把亞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譯成阿拉伯文,還翻譯了柏拉圖以及阿基米德等多人的作品。(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還在鉆研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在數學、天文學、醫學、物理學、化學、建筑學、文學、地理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隨堂檢測題組? 古代西亞文化1.(2023·江蘇揚州高二期末)在史詩《吉爾伽美什》中,為了拯救好友恩奇都,吉爾伽美什歷盡艱苦,找到了能令人長生的不死之草,但最后又被蛇偷走,恩奇都最終難免一死。以上材料主要反映出( )A.蘇美爾人對待生命的態度B.蘇美爾文學的悲劇色彩C.文學作品描繪民眾的生活D.最早的史詩在西亞產生答案 A解析 “為了拯救好友恩奇都,吉爾伽美什歷盡艱苦,找到了能令人長生的不死之草,但最后又被蛇偷走,恩奇都最終難免一死”,這體現了蘇美爾人對生命的珍惜,以及對于生命終將逝去的悲觀,故選A項;僅憑材料內容無法得知整個蘇美爾文學是否具有悲劇色彩,排除B項;材料并未表現平民的生活,排除C項;材料信息無法說明其產生的時空,不能說明其早晚程度,排除D項。2.(2023·陜西西安高二期末)《漢謨拉比法典》中寫道:“要讓正義之光照耀整個大地,消滅一切罪人和惡人,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這表明了該法典( )A.公開確認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地位B.延續并綜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C.彰顯了現代法律的人道主義和平等精神D.形式上標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要讓正義之光照耀整個大地,消滅一切罪人和惡人,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可知,《漢謨拉比法典》強調正義,不容許強者壓迫弱者,維護弱者,體現了人人平等,D項正確;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漢謨拉比法典》標榜公平正義的特點,沒有確認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地位,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漢謨拉比法典》是否綜合原各城邦立法的特點,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不能彰顯現代法律的人道主義和平等精神,排除C項。故選D項。題組? 古代埃及文化3.(2023·河北承德高二期中)古代埃及人創造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如圖是某學者整理的埃及象形文字與字母文字的演變對照表。據此可知,該學者認為( )A.希臘是東西方文明溝通的橋梁B.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源頭C.西方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古羅馬D.埃及文化是對古希臘文化的借鑒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埃及象形文字與字母文字的演變對照表”中的信息,可知學者意在強調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形成和發展的源頭,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學者認為腓尼基字母是東西方文明溝通的橋梁,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及相關史實,西方文字源于古羅馬,沒有充分史實依據及明確歷史結論,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文字的演變,而非文化,排除D項。故選B項。4.(2023·福建寧德高二期中)作為埃及著名的神廟,卡爾納克神廟給人的感覺就是夸張,且不說塔門巨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連多柱式大廳中的134根圓柱子,每根“盛開”的蓮花大圓柱頂可以站立100余人。最神奇的要數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方尖碑,碑高約29米,重約323噸,象征著女王在埃及的權威。這說明( )A.古埃及統治深受宗教影響B.神廟富甲一方,勢力強大C.古埃及人以此宣揚來世說D.豪華的陵墓建筑備受歡迎答案 A解析 據材料“埃及著名的神廟”及其對神廟規模的描述,可知古埃及統治深受宗教影響,A項正確;材料未提及神廟富甲一方,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來世說”,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民眾的態度,排除D項。故選A項。題組? 阿拉伯文化5.(2023·山西臨汾高二期末)阿拉伯人足跡遍及亞、歐、非三大洲,他們不僅把古代印度、中國文化成就介紹到西方;還把阿拉伯的科學成就和伊斯蘭教傳播到東方。他們融合東西方文化,在數學、天文學、醫學、物理學、化學、建筑學、文學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 )A.推動了各民族間的融合B.核心作用是保存東西方優秀文化C.以伊斯蘭教經典為靈魂D.體現出吸收與創新相結合的特點答案 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人融合東西方文化,在數學、天文學、醫學等多個方面取得了新成就,反映出阿拉伯文化具有吸收與創新相結合的特點,D項正確;材料不足以說明阿拉伯文化推動了各民族間的融合,排除A項;“核心作用是保存東西方優秀文化”與阿拉伯文化在“文學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不符,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阿拉伯文化以伊斯蘭教經典為靈魂,排除C項。故選D項。知識結構 答題要語1.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由兩河流域南部蘇美爾人發明,在古代西亞地區廣泛使用。 2.《漢謨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資料。 3.古代西亞和北非孕育的兩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響了地中海周邊區域。 4.阿拉伯文化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遺產,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