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5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時間在流逝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科學五年級上冊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 1.古人利用天體的運動規律計時。 2.在一定的條件下,燃香變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勻的,可以用來計時。 科學探究目標: 能搜集古人計時方法的資料并進行交流。 能觀測并記錄燃香時間的相關數據。 能就“蠟燭可以計時嗎”這一問題結合實驗進行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 科學態度目標: 有關注計時方法的意識和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了解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計時工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觀察研究“一炷香”的時間。教學難點: 探究事物在一段時間間隔內發生有規律的變化所需的時間是否一致。教學過程一、聚焦 1 1、引入:你是如何知道時間的呢? 2、 我們處在科技告訴發展的時代,人們有很多方便快捷又準確的計時工具和計時方法來幫助我們判斷時間。但是在遙遠的古代,在時鐘發明之前,人們又是怎樣判斷時間來安排生活和勞作的呢? 二、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沒有任何計時工具,怎樣判斷時間? 展示:展示一些可以用來判斷時間的自然現象的圖片,并作簡要講解。 2、小結:在沒有任何計時工具的時代,人們只能靠著長時間觀察大自然的現象,發現一些規律,例如觀察動物的遷徙活動,觀察植物的生長周期,觀察天空中太陽、月亮、星星的位置變化等等。然后,慢慢就形成了口口相傳的經驗,人們在利用這些經驗來判斷時間。 探索二:古人利用太陽計時。 先看圭表:人類最早使用的就是利用太陽來計時,圖片中這就是一種利用太陽計時的工具。下面我們來看一看視頻。一年中,陽光下表的影子長短不同,以此來指示一年中不同的時間。 2、我們再看這個計時工具,叫日晷。他也是利用太陽來計時的,你認識嗎?請看一看下面關于日晷資料的介紹。一天中,陽光下晷針的影子方向不同,以此來指示一天中不同的時間。 這是年和天的計時方法。我們將圭表和日晷放到一起來研究一個問題,人們在使用圭表和日晷測時的時候會遇到什么困難嗎? 探索三:做燃香實驗,觀察研究一炷香的時間。 這個實驗需要的材料有三支相同規格的線香、插線香用的底座、火柴、手表、直尺和記號筆。實驗馬上開始, 第一步,做標記。將整支線香平均分成四部分,在1/12和3/4處做上標記。這時會出現一個小問題。插在線,將插座里的那一小截兒怎么算呢?對,應該將這一段距離去掉,將剩余的部分再平均分成四部分。 做好標記后,我們進行第二步。點燃線香,計時開始。在線香燃燒掉1/4后,我們觀察時間記錄下來,現在的時間顯示是15分25秒,接著等到線香燃燒掉1/2時,我們觀察時間記錄下來,現在的時間是31分10秒。等到線香燃燒掉3/4時,我們觀察時間,記錄下來,現在的時間是46分53秒。最后直到整支線香都燒完了,我們觀察時間,記錄下來,現在的時間是62分51秒。第一支線香的實驗結束了,我們可以按照第一支的方法繼續把第二支、第三支的實驗做完。 讓我們一起觀察這些數據,分析一下,看看我們會有什么發現。這是因為相同長度的線香在燃燒時候所用的時間大約是相同的,也就是說線香燃燒的速度大致是均勻的。人們正是根據這個科學原理來制作出了燃香鐘這種計時工具。其實一炷香的時間時多少除了與有沒有風有關,還和香的長度和粗細有關。 研討:蠟燭可以用來計時嗎? 燃香鐘研究完了,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蠟燭也是可以燃燒的,蠟燭燃燒是否也可以用來計時呢?是的,就像燃燒鐘一樣。蠟燭燃燒的速度也是大致均勻的,所以人們根據這個原理制造出了蠟燭鐘這種計時工具。 總結 同學們,時間就像流水一樣,在我們身邊悄悄流逝,人們探索更精確的計時工具的步伐卻永遠不會停歇,課后請同學們繼續探索人類計時工具的發展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