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57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考點定位】中外歷史綱要 選擇性必修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表現、特點及對國際秩序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及文化認同。知識點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鏈接·選擇性必修3·P·73-75】1.背景(1)一戰前,東歐和東南歐的被壓迫民族的民族獨立愿望和行動不斷高漲。(2)第一次世界大戰客觀上將自由、民主和民族獨立的思想進一步傳播到歐洲、西亞和北非各地。(3)十月革命的影響。2.表現(1)戰爭后期,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紛紛解體,誕生了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2)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成為指導當地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斗爭的武器。(3)亞非拉地區出現了爭取民族獨立和推進民主進步的斗爭,形成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知識點二 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1.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的勝利,削弱了帝國主義勢力,推動了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深入開展地 區 東亞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24年,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實現第一次合作,共同領導了國民革命。蔣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共繼續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東南亞 印度尼西亞:印尼共產黨領導的反對荷蘭殖民者統治的民族大起義失敗后,蘇加諾領導的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掌握獨立運動的領導權 越南:掀起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斗爭地 區 西亞 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地:爆發了反對英法的斗爭南亞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指導思想是“愛、真理和非暴力”,以甘地領導的國大黨為領導核心2.非洲獨立意識的覺醒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與改革特點 共產黨在很多國家的民主革命中起了領導作用。反對美國及美國的代理人是革命的主要內容事件 ①共產黨和左派領導的斗爭:阿根廷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和智利的民族陣線聯合政府 ②尼加拉瓜桑地諾的抗美斗爭:1926年,桑地諾帶領游擊隊,與美軍及政府軍戰斗。1933年,迫使美軍撤出尼加拉瓜 ③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1917年墨西哥憲法頒布后,墨西哥進步勢力為維護憲法作出了不懈努力。其中以卡德納斯領導的民主改革最為突出影響 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動搖了世界殖民體系,成為影響國際秩序的重要因素助學助考1.學習聚焦——辨正誤①第一次世界大戰進一步促進了歐洲、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19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出現了。(×)②第一次世界大戰客觀上將自由、民主和民族獨立的思想進一步傳播到歐洲、西亞和北非各地。(√)③第一次世界大戰動搖了美國的世界優勢地位,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④“非暴力不合作”的核心思想是用正義的方式贏得斗爭的勝利,實質是依靠精神力量和愛來面對暴力。(√)⑤印度甘地發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⑥埃及資產階級政黨華夫脫黨領導民族革命爭取了埃及的完全獨立。(×)⑦民族主義政黨成為埃及民族獨立運動的新生領導力量。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2.挖掘教材——學思用①閱讀選擇性必修3教材P73“學思之窗”:觀察上面兩幅地圖,說一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出現了哪些新的國家。提示 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等。②閱讀選擇性必修3教材P74“史料閱讀”:這則史料透露出什么歷史信息?提示 非洲、亞洲等國的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與到協約國的作戰中來。同時他們的民族民主意識被激發出來。③1920年,國大黨通過了甘地起草的新黨章,其中第一條規定“印度國大黨的目標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爭取實現自治”。(摘自必修教材P98)印度國大黨斗爭的主要目標是什么?通過什么方式實現?提示 主要目標:實現民族自治或是脫離英國,民族獨立。方式: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④閱讀必修教材P100“思考點”:為什么拉丁美洲各國在獨立100多年后,還要繼續進行民族民主革命?提示 拉丁美洲仍然存在殖民主義留下的烙印;美國將拉美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3.必考概念——拓視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甘地在20世紀20—40年代領導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運動。印度民眾在甘地的倡導和領導下,以和平方式抵制英印當局的機關、法庭、學校,并采取抵制英貨、抗稅等非暴力手段進行反對殖民統治的斗爭。主要有四次運動高潮,分別是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文明不服從運動、個人文明不服從運動、退出印度運動。主題一 覺醒與抗爭——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和表現[3年2考]1.二戰前后英國殖民統治的特點(2023·海南高考,13)2.二戰和英國的殖民統治的特點(2022·天津高考,12)視角1 學者觀點——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史料 大戰期間……交戰各國暫時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這些地區的民族工商業獲得相對有利的環境,得以較快地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壯大起來,更加強烈地要求擺脫殖民主義和本國的封建統治。列強的互相殘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們的參戰經歷……十月革命還將馬列主義傳播到亞非拉各國,鼓舞了那里的先進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歐洲列強的普遍削弱……民族解放運動有了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摘編自黃正柏《世界現代史》思考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概述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出現新高潮的時代背景。提示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這些地區的民族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力量逐漸壯大;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以不同的方式,促進了被壓迫民族的新覺醒;民族解放運動有了更為有利的國際環境。視角2 名家說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史料 在民族矛盾尖銳化和英國傳播西方文明對印度傳統文化構成威脅①的社會危機條件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1920年8月,甘地發動了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不合作”綱領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號,抵制立法機構選舉,抵制在政府機關和法院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提倡手工業紡織運動②以抵制英國商品泛濫。——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編·現代史編(上卷)》解讀主旨 史料敘述了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爆發的原因及表現細讀 ①體現了西方工業文明與印度傳統文明的沖突 ②恢復落后的小農生產方式,實質是一種消極抵抗思考 根據史料,指出印度走上非暴力不合作反抗道路的原因,并分析其積極作用。提示 原因:英國殖民者的高壓統治激化民族矛盾;西方文明沖擊印度傳統文化。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英國經濟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經濟發展;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進了人民的團結,為印度的獨立奠定了基礎。1.唯物史觀——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地區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力量進一步壯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2)一戰后殖民統治的強化和民族矛盾的激化。(3)俄國十月革命的鼓舞及蘇聯政府對世界民族民主運動的支持。(4)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期間,宗主國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轉嫁經濟危機,加劇了民族矛盾。2.歷史解釋——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特點(1)背景上,受社會主義革命(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影響和推動;受到馬克思主義傳播和十月革命的影響,亞洲和拉美一些國家的共產黨在民族解放運動中起到領導作用。(2)從發展道路看,各國發展不平衡①多數國家資產階級掌握運動領導權。②部分資產階級由向西方學習轉為向蘇俄(聯)學習。③部分國家無產階級政黨開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3)從斗爭方式來看,呈現出多樣性。如:武裝起義、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4)從領導階級看,資產階級領導民族民主運動成為主流,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建立。(5)從性質看,有些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具有反法西斯性質的特點,如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斗爭。(6)影響深遠,推動了亞非拉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加速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主題二 進步與沖擊——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特點和意義[3年2考]1.兩次世界大戰與非洲的覺醒(2023·湖北高考,14)2.美國侵略拉美的特點(2022·福建高考,15)視角1 讀表證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特點史料 兩次大戰之間亞非拉主要民族民主運動一覽表地區 國家 主要事件亞洲 中國 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新道路,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印度 甘地領導國大黨,進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非洲 埃及 在華夫脫黨領導下,埃及宣布為獨立的君主立憲國家埃塞俄 比亞 與反法西斯同盟國軍隊一起,擊敗了意大利侵略軍拉丁 美洲 尼加 拉瓜 桑地諾領導游擊隊反對美國扶植的獨裁政權墨西哥 卡德納斯改革引導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思考 根據史料及所學知識分析,與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民族解放運動相比,這一時期的民族解放運動有何新特點?提示 總體看更為廣泛、激烈和徹底,發展到更高的層次。具體國家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大部分國家仍是在資產階級的領導下爭取獨立、建立民主政府;有的國家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創立了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尋求獨立解放的道路;個別國家的民族民主運動與反法西斯斗爭交織在一起。在具體內容和形式上呈現多樣性,主要是爭取或捍衛獨立主權并反對本國封建主義的武裝斗爭,有的則引向現代化發展道路。視角2 史料證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意義史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數十年間以及大蕭條時期,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知識分子和政治活動家們對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的意識形態和經濟支柱提出了挑戰。接受了一戰后在全球廣泛傳播的思想,包括民族自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反帝國主義……對剛剛形成的凡爾賽體系形成了猛烈的沖擊。——摘編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思考 根據史料,概括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產生的影響。提示 在意識形態和經濟上挑戰了帝國主義;在政治和軍事上打擊了帝國主義,沖擊了凡爾賽體系,促進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瓦解。1.歷史解釋——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新特點2.歷史解釋——一戰后民族民主運動的影響(1)賦予了民族主義的新內涵:民族主義曾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重要原因,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民族主義在亞非拉演繹出了新的內涵,即全世界各民族平等、平權,世界陸地、海洋為世界人民共有。(2)形成了反帝統一戰線: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運動震撼了帝國主義的后方,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創造了條件,民族民主運動事實上已經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同盟軍。(3)沖擊了世界殖民體系: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民族民主運動在亞洲、非洲已經造就了很多獨立的新興國家,拉美的民族民主運動向縱深發展,幾百年來建立的殖民體系開始瓦解,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殖民體系的徹底瓦解打下了基礎。(4)加速了歐洲的衰落:歐洲國家普遍占有較多的殖民地,殖民地的多少是歐洲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削弱了歐洲帝國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加速了歐洲的衰落。【練·教材改編題//固基礎】1.(據選擇性必修3教材P74“史料閱讀”改編)一位法國官員評論道:“參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這17.5萬非洲士兵,在法蘭西和佛蘭德的壕溝里掘好了舊非洲的墳墓。”一戰后,埃及、摩洛哥等地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 )A.激發了非洲的民族意識B.對非洲傳統經濟打擊沉重C.促使殖民體系走向崩潰D.推動了非洲民族文化復興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參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這17.5萬非洲士兵,在法蘭西和佛蘭德的壕溝里掘好了舊非洲的墳墓”可以看出,這些非洲士兵將會改變以前非洲的境況,為非洲后來的獨立運動創造條件,主要是源于參加戰爭的非洲士兵民族民主意識逐漸覺醒,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對非洲傳統經濟的打擊,排除B項;材料強調第一次世界大戰激發了非洲的民族意識,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非洲民族文化復興,排除D項。故選A項。2.(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98“史料閱讀”改編)1920年,印度國大黨通過甘地起草的新黨章。甘地對“自治的含義”作了新的解釋:“如有可能,在英帝國內自治;如有必要,就脫離英帝國獨立。”這表明( )A.英帝國的瓦解具有必然性B.印度的社會改造具有空想性C.暴力斗爭思想具有漸進性D.甘地的政治主張具有策略性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如有可能,在英帝國內自治;如有必要,就脫離英帝國獨立”可知,印度國大黨的新黨章提出,在不同情況下采取不同的“自治”方案,反映了其靈活的政治策略,D項正確;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英國殖民體系瓦解的必然性,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印度國大黨的靈活務實,而非空想性,排除B項;甘地主張非暴力不合作,材料未體現暴力斗爭,排除C項。故選D項。3.(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99“學思之窗”改編)甘地認為: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惡,既然邪惡只能靠暴力來維持,那么對邪惡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義,就是指為了不與邪惡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罰。甘地提出這一思想旨在( )A.強調運動的特點是非暴力、不合作B.用道德力量來治理國家C.創造了一條民族解放的獨特道路D.實現印度的自治、獨立答案 D解析 甘地提出以愛、真理和非暴力,爭取印度自治和獨立,故選D項;材料強調目的,而非特點,排除A項;材料強調通過“非暴力不合作”,實現印度的自治、獨立,與用道德力量來治理國家無關,排除B項;“創造了一條民族解放的獨特道路”是對“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評價,而非目的,排除C項。4.(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100“歷史縱橫”改編)1918年,阿根廷第一個在拉美組建了共產黨……到1934年,絕大多數拉美國家都有了共產黨組織,并積極領導了反帝反封建斗爭。這反映了拉美地區( )A.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B.民族民主意識開始覺醒C.社會主義政權的建立D.資產階級改良之路失敗答案 A【練·高考真題//明考向】命題點1 二戰與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1.(2022·天津高考,12)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官方稱,正在進行的是一場保衛民主的戰爭。據此,有些駐扎在開羅的英國士兵于1943年底召開了“普通士兵的模擬議會”,要求將煤炭、鋼鐵和銀行收歸國有,給予印度獨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動可以用來說明( )A.英國空前尖銳的階級矛盾B.世界大戰導致的政治革命C.政府宣傳引發的社會對立D.正義戰爭喚醒的進步意識答案 D解析 據題干可知,英國官方宣稱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保衛民主的戰爭,導致了英國士兵模擬議會行動的出現,體現出英國士兵要求自己參與民主決策的要求和愿望,反映了維護民主和獨立的進步意識,說明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喚醒了英國士兵的進步意識,故選D項。命題點2 兩次世界大戰與非洲的覺醒2.(2023·湖北高考,14)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殖民國家曾動用相當數量的軍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殖民國家不再僅僅依賴武力,而是更傾向于運用電影、無線電和報紙來推廣戰時宣傳,鼓勵和邀請非洲人支持歐洲戰爭。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是( )A.宗主國殖民控制放松B.非洲人民的廣泛覺醒C.現代技術手段的發展D.世界大戰性質的轉變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殖民國家對非洲的控制方式由暴力強迫逐漸轉變為通過報紙、無線電等文化宣傳方式。結合所學,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非洲部分地區的民族獨立意識已經覺醒。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非洲人民的民族獨立意識廣泛覺醒,使得殖民國家不得不轉變對非洲地區的態度,故選B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