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三單元計量時間制作鐘擺一、聚焦機械擺鐘里的鐘擺每分鐘擺動60次。讓我們制作一個1分鐘正好擺動60次的擺。該如何制作呢?二、探索設計制作鐘擺的方案。材料:二、探索設計制作鐘擺的方案。方案一:減少5厘米如果還偏慢,再減少5厘米二、探索設計制作鐘擺的方案。方案二:擺繩減半如果慢了, 再減半……如果快了,可 確定擺繩長 15~30厘米 ……直到確定準確的擺繩長度二、探索制作與測試鐘擺。(1)利用材料,組裝一個簡易的“鐘擺”。(2) 根據上面的設計方案, 先確定擺長,從30厘米的擺長開始測試,慢了減少擺繩長度,快了增加擺繩長度。(3) 反復測試,不斷調整和記錄,使制作完成的擺正好1分鐘擺動60次。三、研討1分鐘擺動60次的擺鐘,它的擺繩長短有什么特點?1分鐘擺動60次的擺鐘,它的擺繩長度是一個固定值,即擺長是25厘米。四、課堂小結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謝謝!同學們再見!⊙秒表⊙00:0000⊙20厘米25厘米30厘米O可015厘米30厘米@@基礎達標一選擇題,1.在“制作一個1分鐘正好擺動60次的鐘擺”的實驗中,測得鐘擺15秒內擺動了14次,我們應該(B)。A.增加擺繩長度B.減少擺繩長度C.增加擺錘的質量D.減少擺錘的質量2.如圖,有個擺鐘出現了故障,每天都會慢幾分鐘,修理時,應該(B)。A.換一個重一點的擺錘B.將擺錘上的螺母往上調擺錘(螺母)C.將擺錘上的螺母往下調D.換一個輕一點的擺錘解析: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擺長越長,擺得越慢;擺長越短,擺得越快。擺鐘走得慢,需要使鐘擺擺動得更快,應該減少擺繩長度,即將擺錘上的螺母往上調」3.有一個擺,擺繩長20厘米時,每分鐘擺動28次;擺繩長10厘米時,每分鐘擺動45次。要使它每分鐘擺動40次,擺繩的長度應該調整到(A)。A.10一20厘米之間B.10厘米以下C.20厘米以上D.5厘米以下4.觀察右圖,甲、乙、丙三個擺,測得甲每分鐘擺動20次,乙每分鐘擺動30次,請估計丙每分鐘可能擺動(B)次。A.2431B.2327C.1921D.1318解析: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看圖可知丙的擺長介于甲乙之間,所以丙每分鐘甲乙丙擺動的次數也應該介于甲乙之間,即20~30次。二填空題。1.擺長是從支點到擺錘重心的距離。2.制作鐘擺的正確步驟順序是②⑤①④③。①用秒表測量自制的擺在1分鐘內擺動的次數;②準備好鐵架臺、棉線、重物和秒表;③當擺動次數為每分鐘60次時,進行重復測量;④根據擺的擺動次數,不斷調整擺繩的長度;⑤組裝一個擺。3.擺錘重心越靠近支點,擺的擺長就越長,擺擺動得就越慢。4.擺長每次減少5厘米,擺的擺動快慢變化是不均勻的。(選填“均勻”或“不均勻”)解析:擺長和擺動的快慢不成比例。實驗探究目實驗探究題。1656年,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制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擺鐘,經過不斷改進,沿用至今。2023年,讓我們一起來自制一個一分鐘正好擺動60次的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