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04 講 物質的分類及轉化01 自學導引 02 知識精講 03 對點精練 04 易錯辨析05 基礎測評 06 能力提升自學導引1、什么是元素?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2、什么是同素異形體? 同一種元素形成的幾種性質不同的單質 。實例: 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金剛石、石墨、C60 ;氧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O2和 O3 ;磷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白磷和紅磷。正誤判斷 (對的打“ ”,錯的打1 “質x子數”相) 同 的 微 粒不一定屬于同一種元素。(_____)2 一種元素只有一種核素,有多少種核素就有多少種原子。(_____)3 某物質經科學測定只含有一種元素,可以斷定該物質一定是一種單質。(_______)4 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_______)5 13C與 C60互為同素異形體。(_____)6 金剛砂和金剛石結構類似,互為同素異形體。(_____)7 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之間的轉化是物理變化。(_______)1.【答案】正確【解析】質子數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屬于同一種元素,如 N2和 Si 原子,質子數均為 14,故正確。2.【答案】錯誤【解析】一種元素可以存在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所以一種元素可以有多種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種核素,有幾種核素就有幾種原子。說法錯誤。3.【答案】錯誤【解析】某物質經科學測定只含有一種元素,可能是同素異形體的混合物,如氧氣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錯誤。4.【答案】錯誤【解析】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如由氧氣和臭氧組成的為混合物,故錯誤。5.【答案】錯誤【解析】同素異形體為由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13C 為核素不是單質;錯誤。6.【答案】錯誤7.【答案】錯誤閱讀教材第 7 頁下方的“方法導引”填寫下列內容:一、分類1、概念:是根據研究對象的 共同點 和 差異點 ,將它們區分為不同種類和層次的科學方法。2、意義:1)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有利于人們分門別類地進行深入研究。2)可以發現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預測物質的性質及可能發生的變化。3、分類的方法(1)樹狀分類法按照同一標準對 同類事物 進行再分類的一種方法。特點:同一層次的物質類別間一般是相互獨立、沒有交叉的。舉例:金屬:鈉、鐵單質 非金屬:氯氣、硫稀有氣體:氖、氬(2)交叉分類法根據不同 的分類標準,對同一事物 進行多種分類的一種分類方法。即對事物以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舉例:按組成的陽離子來分類:屬于鈉鹽① N a2CO3 按組成的陰離子來分類:屬于碳酸鹽按其溶解性來分類:屬于可溶鹽②將不同的物質與它所屬的類別進行連線。K2SO4 K2CO3 Na2CO3 Na2SO4鉀鹽 鈉鹽 硫酸鹽 碳酸鹽正誤判斷 (對的打“ ”,錯的打1 “非金x屬”氧)化 物 一 定 是酸性氧化物。______2 純凈物只由一種原子組成,而混合物由多種原子組成。______3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_______1.【答案】錯誤【解析】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CO,故錯誤;2.【答案】錯誤【解析】純凈物可以有多一種原子組成,而混合物不一定就是由多種原子組成的,如水是純凈物,金剛石和石墨混合是混合物,故錯誤;3.【答案】錯誤【解析】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比如 Mn2O7,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故答案為:錯誤。二、物質的轉化完成教材 10 頁思考與討論 根據物質的轉化關系,總結規律寫出下列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Ca CaO Ca(OH)2 CaSO4C CO2 H2CO3 Na2CO3寫出相應的方程式:2Ca+O2=2CaO CaO+H2O=Ca(OH)2 Ca(OH)2+H2SO4=CaSO4+2H2OC+O2=CO2 CO2+H2O=H2CO3 Ca(OH)2+H2CO3 =CaCO3↓+2H2O正誤判斷 (對的打“ ”,錯的打1 “x”)常溫下硫單質主要以S8形式存在,加熱時S8轉化為S6、S4、S2 屬于物理變化。(_______)2 向蛋白質溶液中滴加 Na2SO4溶液產生沉淀屬于化學變化。(_______)3 分餾、蒸餾、蒸發、萃取、分液、過濾都屬于物理變化。(_______)4 “水乳交融,火上澆油”前者包含物理變化,而后者包含化學變化。(_______)1.【答案】錯誤【解析】物理變化是沒有新物質生成的,S8轉化為S6、S4、S2 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此說法錯誤。2.【答案】錯誤3.【答案】正確【解析】混合物分離操作中分餾、蒸餾、蒸發、萃取、分液、過濾均屬于物理變化,故正確。4.【答案】正確【解析】水乳交融沒有新物質生成,油能燃燒,火上澆油有新物質生成,故正確。知識精講1.高中對物質的樹狀分類:對點精練1.樹狀分類法根據物質的組成對物質進行分類的一種方法。如: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答案】1. 純凈物 金屬單質 酸 堿 鹽【解析】1.根據物質分類可知,物質分為純凈物與混合物;單質分為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無機化合物分為酸、堿、鹽、氧化物;2.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的區別(1)交叉分類法中的類別之間存在交叉關系,如 Na2SO4、K2SO4 分別屬于鈉鹽、鉀鹽,但它們又都屬于硫酸鹽。(2)樹狀分類法中的物質類別間存在從屬關系,如鹽屬于化合物,而化合物又屬于純凈物等。微提醒:交叉分類法是對同一物質以不同的分類標準或角度進行分類,屬交叉關系;樹狀分類法是對同類物質按不同的屬性進行逐級分類,各級之間為從屬關系,同級之間為并列關系。對點精練1.交叉分類法下列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A.由交叉分類法可知,硝酸鎂屬于鎂鹽和硝酸鹽,硫酸銅屬于銅鹽和硫酸鹽,硫酸鎂于鎂鹽和硫酸鹽,硝酸銅屬于銅鹽和硝酸鹽,故 A 正確;B.硫酸銅溶于水,屬于可溶性鹽,碳酸銀不溶于水,屬于難溶性鹽,故 B 錯誤;C.碳酸氫鈉屬于鹽,醋酸屬于酸,故 C 錯誤;D.錳為金屬元素,七氧化二錳屬于金屬氧化物,故 D 錯誤;故選 A。2.下圖中相鄰兩種物質均可歸屬為一類,下列分類正確的是A.甲中兩種物質水溶液都呈堿性 B.乙中兩種物質都是堿性氧化物C.丙中兩種物質都是鈉鹽 D.丁中兩種物質都是硫酸鹽【答案】D【解析】A.甲中 NH3的水溶液呈堿性,但 SO2的水溶液呈酸性,A 不正確;B.乙中 Na2O 為堿性氧化物,但 SO2為酸性氧化物,B 不正確;C.丙中兩種物質,前者是鈉的氧化物,后者是鈉鹽,C 不正確;D.丁中兩種物質都是硫酸鹽,前者是硫酸的鈉鹽,后者是硫酸的鉀鹽,D 正確;故選 D。3.下列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選項 堿 酸 鹽 堿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A NaOH 鹽酸 BaCO3 SO2 CO2B 純堿 H2S CaCO3 Al2O3 COC KOH CH3COOH NaHSO4 CaO SiO2D NaOH HClO CaCl2 Na2O2 SO2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鹽酸不是酸,是酸的溶液,二氧化硫不是堿性氧化物,A 錯誤;B.純堿不是堿,是鹽;氧化鋁屬于兩性氧化物,不是堿性氧化物,CO 不是酸性氧化物,B 錯誤;C.所有的分類均正確,C 正確;D. 過氧化鈉不是堿性氧化物,D 錯誤;故選 C。3.化學反應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及種類的多少分為:四個基本反應類型(1)化合反應:A+B+……―→C;(2)分解反應:A―→B+C+……;(3)置換反應:A+BC―→AC+B;(4)復分解反應:AB+CD―→AD+CB。對點精練1.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如下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O ① CO2 ② Na CO ③2 3 CaCO3 ④ CO2A.①步轉化發生的一定是化合反應 B.②步轉化發生的一定是復分解反應C.③步轉化發生的一定是復分解反應 D.④步轉化發生的一定是分解反應【答案】C【解析】A.CO 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不是化合反應;故 A 錯誤;B.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不屬于復分解反,應,故 B 錯誤;C.碳酸鈉與氫氧化鈣(或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或氯化鈉),屬于復分解反應,故 C 正確;D.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是兩種物質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不是分解反應,故 D 錯誤;故選 C。4.物質轉化規律總結:(2)微提醒:①物質間發生轉化往往需要一定的條件,一般為光照、加熱(或高溫)、催化劑、高壓、點燃等。②學習物質的通性不僅要注意一般情況,也要注意特殊情況。如金屬+酸―→鹽+氫氣,但銅與鹽酸就不反應,與其他酸反應也不產生氫氣。③鹽和鹽反應、鹽和堿反應,反應物都必須是可溶性的。④金屬單質與鹽溶液能夠發生置換反應的條件是:活潑性強的金屬置換活潑性弱的金屬,前提條件是該活潑金屬不與水反應。對點精練1.化學是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通常條件下,下列各組物質按右圖所示轉化關系每一步都能一步實現的是選項 甲 乙 丙 丁A FeCl3 FeCl2 Fe2O3 Fe OH 3B Si Na2SiO3 SiO2 SiF4C NO HNO3 NO2 NH3D Cu CuO CuSO4 CuCl2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氯化鐵與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氯化亞鐵不能一步反應生成氧化鐵,氧化鐵也不能一步反應生成氫氧化鐵,選項 A 不符合;B.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硅酸鈉,硅酸鈉不能一步反應生成二氧化硅,選項 B 不符合;C.NO 不能一步反應生成硝酸,濃硝酸與銅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不能一步反應生成氨氣,選項 C不符合;D.銅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硫酸銅與氯化鋇反應生成氯化銅,氯化銅與鐵反應生成銅,銅與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硫酸銅與鐵反應生成銅,轉化關系每一步都能一步實現,選項 D 符合;答案選 D。易錯辨析一、物質分類的幾點注意事項(1)酸性氧化物與堿性氧化物的理解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 Mn2O7。酸性氧化物是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 CO、NO。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是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 Mn2O7是酸性氧化物。(2)概念間的關系——“并列”“包含”與“交叉”①并列關系:純凈物與混合物,單質與化合物,酸與堿、鹽。②包含關系:純凈物>化合物>氧化物。③交叉關系:酸性氧化物與非金屬氧化物。二、酸、堿、鹽的理解(1)溶于水能電離出 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 NaHSO4;溶于水能電離出 O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堿,如Mg(OH)Cl;鹽的構成中不一定僅有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如 NH4Cl,非金屬元素可形成陽離子 NH+4 ;酸根離子中不一定只有非金屬元素,如 MnO-4 。(2)酸分子中有幾個 H 原子,不一定就是幾元酸,如 CH3COOH 是一元酸。基礎測評1.分類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各組物質,按單質、化合物、混合物進行分類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鐵、干冰、氯化氫 B.白磷、冰、冰與水的“混合物”C.氫氣、空氣、膽礬 D.液態氧、二氧化錳、漂白粉【答案】D【解析】A.鐵是單質,干冰是化合物,氯化氫是化合物不是混合物,A 項錯誤;B.白磷是單質,冰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純凈物不是混合物,B 項錯誤;C.氫氣是單質,空氣是混合物,膽礬是化合物,C 項錯誤;D.液態氧是單質,二氧化錳是化合物,漂白粉是混合物,D 項正確;答案選 D。2.7 月 23 日延遲一年的東京奧運會開幕,奧運五環盛大亮相。某同學要在奧運五環中填入四種物質,能滿足圖中五連環關系的是① ② ③ ④A NaCl KCl K2SO4 NH4ClB Na2SO4 K2SO4 KCl NH4ClC NaCl KCl K2SO4 NH4 2 SO4D Na2SO4 K2SO4 KCl NH4ClA.A B.B C.C D.D【答案】C【解析】①為鈉鹽和鹽酸鹽的組合,應為 NaCl;②為鉀鹽和鹽酸鹽的組合,應為 KCl;③為鉀鹽和硫酸鹽的組合,應為 K2SO4;④為銨鹽和硫酸鹽的組合,應為 NH4 2 SO4;故選:C。3.物質的分類如圖所示:由圖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甲圖所示的分類方法屬于樹狀分類法B.乙圖所示的分類方法屬于交叉分類法C.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D.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答案】D【解析】A. 樹狀分類法含義:對同一類事物按照某些屬性進行在分類的分類法,從圖形看應屬于樹狀分類法,故 A 正確;B. 交叉分類法含義:根據物質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同一事物進行多種分類的一種分類方式,從圖形看應屬于交叉分類法,故 B 正確;C. 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但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 Al2O3,故 C 正確;D. 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不成鹽氧化物,如 CO 屬于非金屬氧化物但不屬于酸性氧化物,故 D 錯誤;故選:D。4.分類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有關分類正確的是A.化合物:BaCl2、Ca(OH)2、HNO3、HgB.堿性氧化物:Na2O、CuO、Na2O2C.同素異形體:C60、C80、金剛石、石墨D.混合物:漂白粉、冰水混合物、氯水【答案】C【解析】A.BaCl2、Ca(OH)2、HNO3屬于化合物,Hg 屬于金屬單質,A 錯誤;B.過氧化鈉和水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不是堿性氧化物,B 錯誤;C.同素異形體是同種元素組成的單質;C60、C80、金剛石、石墨屬于同素異形體,C 正確;D.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是純凈物,D 錯誤;故選 C。5.如圖所示是一個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圖,其中 和 表示兩種原子,甲、乙分別表示反應前和反應后的物質,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該反應的生成物均為單質 B.該反應可能為水的電解C.反應生成的兩種分子個數之比為 5:1 D.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答案】C【解析】由于該圖示中反應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該圖示中存在沒有參與反應的分子,故可對該圖示中反應前后分子的情況進行轉換,如圖所示:;A.由微粒的構成可知,該反應的生成物均為單質,選項 A 正確;B.由圖示可知反應前為同種分子個數是 2(每個分子中含有 3 個原子)反應后是兩種分子,其中一種單質的通電分子個數是 2,另一種單質的分子個數是 1,符合 2H2O = 2H2↑+O2↑的變化過程,選項 B 正確;C.由圖示可知:反應生成的兩種分子個數之比為 2:1,選項 C 錯誤;D.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該反應的反應物是一種,生成物是兩種,所以該反應是“一變多”的分解反應,選項 D正確;答案選 C。6.下列物質下列物質間的轉化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的是A.Fe HD Cl FeCl3 B.H2O2 H2C.CaCl2溶液 CO 2 CaCO D Na CO B a(O H)23 . 2 3 NaOH【答案】D【解析】A.Fe 與 HCl 反應生成 FeCl2,不能一步得到 FeCl3,故 A 不符合;B.H2O2加熱分解得到 H2O 和 O2,不能得到 H2,故 B 不符合;C.CaCl2溶液中通入 CO2不會反應,故 C 不符合;D.Na2CO3與 Ba(OH)2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 NaOH,可以一步實現上述轉化,故 D 符合。答案選 D。7.水熱反應是指在高溫高壓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技術,不僅能實現二氧化碳到有機物的轉化,還可以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轉化成煤炭等資源。下列有關水熱反應的說法錯誤的是A.一定包含化學變化B.可降低自然界中碳元素含量C.可改善溫室效應D.有利于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該過程生成了新物質,涉及化學變化,A 正確;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熱反應不會降低自然界中碳元素含量,B 錯誤;C.水熱反應實現二氧化碳到有機物的轉化,還可以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轉化成煤炭等資源,可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改善溫室效應,C 正確;D.水熱反應利用二氧化碳生成有機物,可實現碳中和,D 正確;故選 B。8.古詩詞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下列詩句涉及化學反應的是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C.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D.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答案】A【解析】A.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有燃燒現象,是可燃物和氧氣發生發光放熱劇烈的氧化反應,是化學變化,故 A 正確;B.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述下大雪的場景,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 B 錯誤;C.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涉及水中淘金,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 C 錯誤;D.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水變成雪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 D 錯誤;答案選 A。9.下列不符合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中的任何一種反應類型的反應是A.CaO+H2O=Ca(OH)2B.Zn+H2SO4=ZnSO4+H2↑高溫C.Fe2O3+3CO 2Fe+3CO2D.Ba(OH)2+2NH4Cl=BaCl2+2H2O+2NH3↑【答案】C【解析】A.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故 A 不選;B.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故 B 不選;C.該反應從物質組成和種類角度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故 C 選;D.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故 D 不選;故選:C。10.已知電解熔融氯化鈣可以得到金屬鈣和氯氣。下圖中鈣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按箭頭方向均可一步實現。分析下列說法,其中正確的是A.CaCO3不溶于水,所以CaCO3是非電解質B.工業上正是利用反應 4 的原理將氯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漂白粉C.電解熔融氯化鈣可實現氯化鈣的電離D.往澄清石灰水中滴加Na2CO3溶液或NaHCO3溶液都可以實現反應 6 的轉化【答案】D【解析】A.熔融CaCO3能導電,CaCO3是電解質,A 錯誤;B.將氯氣通入石灰乳中制備漂白粉,B 錯誤;電解C.電解熔融氯化鈣CaCl(2 熔融) Ca+Cl2+ -2,氯化鈣的電離CaCl2 =Ca +2Cl ,C 錯誤;D.往 Ca(OH)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或NaHCO3溶液都能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 Ca(OH)2+ Na2CO3 =CaCO3↓+2NaOH,Ca(OH)2+2 NaHCO3 = CaCO3↓+ Na2CO3 +2H2O,D 正確;故選 D。能力提升1..按照物質不同的分類方法,H2SO4應屬于①酸②氫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難揮發性酸⑥混合物⑦二元酸⑧化合物A.①⑥B.①④⑦⑧C.①②④⑤⑥D.①④⑤⑦⑧【答案】D【解析】H2SO4溶于水電離出氫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屬于二元含氧酸,硫酸是難揮發性酸,硫酸由三種元素組成,屬于化合物,不是氫化物,也不是氧化物,因此①④⑤⑦⑧符合,答案選 D。2.下列關于物質分類的組合正確的是分類組合 混合物 酸 堿 鹽 酸性氧化物A 汽油 H2S C2H5OH NaHCO3 CO2B 鹽酸 CH3COOH Ca OH BaSO SO2 4 3C 硫酸 HClO Mg OH CuSO4 ×5H O2 2 CaOD 漂白粉 HBr KOH NH4Cl CO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C2H5OH 為有機化合物中的醇,不屬于堿,A 項錯誤;B.B 組內物質分類都正確,B 項正確;C.酸性氧化物能與水作用生成酸或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CaO 和水反應生成堿 Ca(OH)2,屬于堿性氧化物,不屬于酸性氧化物,C 項錯誤;D.CO 既不能與酸作用生成鹽和水,也不能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沒有相應的氫氧化物,屬于中性氧化物(也稱為不成鹽氧化物),不屬于酸性氧化物,D項錯誤。答案選B。3.將某干燥劑(主要成分是CaO或者CaCl2 )露置于空氣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兩端的物質均為堿性氧化物 B.②兩端的物質都為鈣鹽C.③兩端物質間發生復分解反應 D.④兩端的物質間不反應【答案】D【解析】A.CO2為酸性氧化物、CaO 為堿性氧化物,故 A 錯誤;B.CaO 為氧化物,不是鹽,故 B 錯誤;C.CaO、H2O 發生化合反應生成 Ca(OH)2,故 C 錯誤;D.CaCl2和二氧化碳不反應,故 D 正確;選 D。4.天然氣燃燒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由圖可得到的結論是A.反應前后共有 6 種物質 B.反應物中沒有單質C.反應前后分子數目有增減 D.反應過程中共涉及 2 種氧化物【答案】D點燃【分析】由題干圖示信息可知,該轉化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 CO2+2H2O,據此分析解題。【解析】A.由分析可知,反應前后共有 CH4、O2、CO2和 H2O 4 種物質,A 錯誤;B.反應物中 O2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屬于單質,B 錯誤;C.根據反應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C 錯誤;D.由分析可知,反應過程中共涉及 CO2和 H2O 2 種氧化物,D 正確;故答案為:D。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三星堆青銅器屬于銅合金制品B.諺語“雷雨發莊稼”,其過程包含氧化還原反應C.詩句“折戟沉沙鐵未銷”中的金屬常溫下能溶于濃硝酸D.成語“百煉成鋼”、“蠟炬成灰”均包含化學變化【答案】C【解析】A.三星堆青銅器,是銅的合金,屬于銅合金制品,故 A 正確;B.“雷雨發莊稼”,是放電條件下,氮氣與氧氣反應生成 NO,存在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故 B 正確;C.詩句“折戟沉沙鐵未銷”中的金屬為鐵,常溫下鐵在濃硝酸中鈍化不能溶解,故 C 錯誤;D.百煉成鋼包含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變化,蠟炬成灰包含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都包含化學變化,故 D 正確;故選 C。6.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A.C→CO2→CO B.Al→Al2O3→Al(OH)3C.Na→NaCl→NaNO3 D.Fe→FeCl2→FeCl3【答案】B【解析】A.碳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溫生成一氧化碳,能一步實現,故 A 不符合題意;B.鋁和氧氣生成氧化鋁,氧化鋁不能一步生成氫氧化鋁,不能一步實現,故 B 符合題意;C.鈉和氯氣生成氯化鈉,氯化鈉和硝酸銀生成硝酸鈉,能一步實現,故 C 不符合題意;D.鐵和鹽酸生成氯化亞鐵,氯化亞鐵和氯氣生成氯化鐵,能一步實現,故 D 不符合題意;故選 B。7.下列關于物質的應用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碳酸氫鈉作膨松劑 B.二氧化硫漂白草帽C.二硫化碳去除試管壁上的硫 D.Vc 片幫助人體吸收食物中的鐵元素【答案】C【解析】A.碳酸氫鈉作膨松劑是利用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和二氧化碳,涉及化學反應,故 A 不符合題意;B.二氧化硫漂白草帽是由于二氧化硫能與有色物質生成不穩定無色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 B 不符合題意;C.硫易溶于二硫化碳,利用二硫化碳去除試管壁上的硫不涉及化學反應,故 C 符合題意;D.Vc 能夠還原被氧化的鐵,從而促進人體吸收食物中的鐵元素,發生了化學反應,故 D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 C。8.“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圖所示。現在說法不正確的是。A.從反應類型看: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B.從微觀構成看:四種物質均由分子構成。C.從反應價值看:該反應能獲取清潔能源,延緩溫室效應D 催化劑.從表示方法看: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2H2O CH4+2O光照 2。【答案】A【解析】A.置換反應是指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該反應中的反應物甲烷和水都是化合物,故此反應不是置換反應;A 錯誤;B.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該反應是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反應生成甲烷分子和氧分子,四種物質均由分子構成,B 正確;C.反應生成甲烷分子和氧分子,該反應能獲取清潔能源,延緩溫室效應,C 正確;催化劑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2H2O CH4+2O2,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D 正確;光照故選 A。9.甲、乙、丙均為中學化學中常見的單質或化合物,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產物已略去),下列各組物質中不能實現如圖所示轉化關系的是選項 甲 乙 丙 物質間的轉化A C CO2 COB Fe FeCl2 FeCl3C AlCl3 Al(OH)3 Al2O3D Ca(OH)2 CaCl2 CaCO3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甲 乙:碳和氧氣點燃在氧氣足量的情況下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甲 丙:碳和氧氣點燃在氧高溫 點燃氣不足的情況下生成一氧化碳;乙 丙:CO +C = 2CO;丙 乙:2 2CO+O2 = 2CO ,故 A 正確;2B.甲 乙: Fe+2HCl=FeCl2 +H2 ;甲 點燃丙: 2Fe+3Cl = 2FeCl ;乙 丙: 2FeCl2 +Cl2 =2FeCl3 ;丙 乙:2 32FeCl3 +Cu=2FeCl2 +CuCl2,故 B 正確;C.甲 乙:AlCl3 +3NH3 gH2O=Al(OH)3 +3NH4Cl;甲 丙:氯化鋁不能一步到氧化鋁;乙 丙:V2Al(OH)3 = Al2O3 +3H O ;丙 乙:Al2O3不能一步生成 Al(OH)3,故 C 錯誤;2D.甲 乙:Ca(OH)2 +2HCl=CaCl2 +2H2O ;甲 丙:Ca(OH)2 +CO2 =CaCO3 +H2O乙 丙:CaCl2 +Na2CO3 =CaCO3 +2NaCl ;丙 乙:CaCO3 +2HCl=CaCl2 +H2O+CO2 ,故 D 正確;故選 C。10.描述物質變化的成語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復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燒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澆油;⑦百煉成鋼;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答案】D【解析】①滴水成冰,物質形態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①錯誤;②死灰復燃,燃燒產生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②正確;③木已成舟,形狀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③錯誤;④火燒赤壁,灼燒過程產生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④正確;⑤沙里淘金,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⑤錯誤;⑥火上澆油,油發生燃燒生成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⑥正確;⑦百煉成鋼,鐵的化合物生成鐵單質,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故⑦正確;⑧花香四溢,物質揮發性,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⑧錯誤;⑨玉石俱焚,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故⑨正確;②④⑥⑦⑨正確,故答案為 D。第 04 講 物質的分類及轉化01 自學導引 02 知識精講 03 對點精練 04 易錯辨析05 基礎測評 06 能力提升自學導引1、什么是元素? 。2、什么是同素異形體? 。實例: 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氧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磷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正誤判斷 (對的打“ ”,錯的打1 “質x子數”相) 同 的 微 粒不一定屬于同一種元素。(_____)2 一種元素只有一種核素,有多少種核素就有多少種原子。(_____)3 某物質經科學測定只含有一種元素,可以斷定該物質一定是一種單質。(_______)4 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_______)5 13C與 C60互為同素異形體。(_____)6 金剛砂和金剛石結構類似,互為同素異形體。(_____)7 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之間的轉化是物理變化。(_______)閱讀教材第 7 頁下方的“方法導引”填寫下列內容:一、分類1、概念:是根據研究對象的 和 ,將它們區分為不同種類和層次的科學方法。2、意義:1)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有利于人們分門別類地進行深入研究。2)可以發現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預測物質的性質及可能發生的變化。3、分類的方法(1)樹狀分類法按照同一標準對 進行再分類的一種方法。特點:同一層次的物質類別間一般是相互獨立、沒有交叉的。舉例:金屬:單質 非金屬:稀有氣體:(2)交叉分類法根據 的分類標準,對 進行多種分類的一種分類方法。即對事物以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舉例:按組成的陽離子來分類:屬于 鹽① N a2CO3 按組成的陰離子來分類:屬于 鹽按其溶解性來分類:屬于 鹽②將不同的物質與它所屬的類別進行連線。K2SO4 K2CO3 Na2CO3 Na2SO4鉀鹽 鈉鹽 硫酸鹽 碳酸鹽正誤判斷 (對的打“ ”,錯的打1 “非金x屬”氧)化 物 一 定 是酸性氧化物。______2 純凈物只由一種原子組成,而混合物由多種原子組成。______3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_______二、物質的轉化完成教材 10 頁思考與討論 根據物質的轉化關系,總結規律寫出下列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Ca CaO Ca(OH)2 CaSO4C CO2 H2CO3 Na2CO3寫出相應的方程式:正誤判斷 (對的打“ ”,錯的打1 “x”)常溫下硫單質主要以S8形式存在,加熱時S8轉化為S6、S4、S2 屬于物理變化。(_______)2 向蛋白質溶液中滴加 Na2SO4溶液產生沉淀屬于化學變化。(_______)3 分餾、蒸餾、蒸發、萃取、分液、過濾都屬于物理變化。(_______)4 “水乳交融,火上澆油”前者包含物理變化,而后者包含化學變化。(_______)知識精講1.高中對物質的樹狀分類:對點精練1.樹狀分類法根據物質的組成對物質進行分類的一種方法。如: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2.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的區別(1)交叉分類法中的類別之間存在交叉關系,如 Na2SO4、K2SO4 分別屬于鈉鹽、鉀鹽,但它們又都屬于硫酸鹽。(2)樹狀分類法中的物質類別間存在從屬關系,如鹽屬于化合物,而化合物又屬于純凈物等。微提醒:交叉分類法是對同一物質以不同的分類標準或角度進行分類,屬交叉關系;樹狀分類法是對同類物質按不同的屬性進行逐級分類,各級之間為從屬關系,同級之間為并列關系。對點精練1.交叉分類法下列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A. B.C. D.2.下圖中相鄰兩種物質均可歸屬為一類,下列分類正確的是A.甲中兩種物質水溶液都呈堿性 B.乙中兩種物質都是堿性氧化物C.丙中兩種物質都是鈉鹽 D.丁中兩種物質都是硫酸鹽3.下列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選項 堿 酸 鹽 堿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A NaOH 鹽酸 BaCO3 SO2 CO2B 純堿 H2S CaCO3 Al2O3 COC KOH CH3COOH NaHSO4 CaO SiO2D NaOH HClO CaCl2 Na2O2 SO2A.A B.B C.C D.D3.化學反應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及種類的多少分為:四個基本反應類型(1)化合反應:A+B+……―→C;(2)分解反應:A―→B+C+……;(3)置換反應:A+BC―→AC+B;(4)復分解反應:AB+CD―→AD+CB。對點精練1.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如下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O ① CO2 ② Na2CO③3 CaCO3 ④ CO2A.①步轉化發生的一定是化合反應 B.②步轉化發生的一定是復分解反應C.③步轉化發生的一定是復分解反應 D.④步轉化發生的一定是分解反應4.物質轉化規律總結:(2)微提醒:①物質間發生轉化往往需要一定的條件,一般為光照、加熱(或高溫)、催化劑、高壓、點燃等。②學習物質的通性不僅要注意一般情況,也要注意特殊情況。如金屬+酸―→鹽+氫氣,但銅與鹽酸就不反應,與其他酸反應也不產生氫氣。③鹽和鹽反應、鹽和堿反應,反應物都必須是可溶性的。④金屬單質與鹽溶液能夠發生置換反應的條件是:活潑性強的金屬置換活潑性弱的金屬,前提條件是該活潑金屬不與水反應。對點精練1.化學是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通常條件下,下列各組物質按右圖所示轉化關系每一步都能一步實現的是選項 甲 乙 丙 丁A FeCl3 FeCl2 Fe2O3 Fe OH 3B Si Na2SiO3 SiO2 SiF4C NO HNO3 NO2 NH3D Cu CuO CuSO4 CuCl2A.A B.B C.C D.D易錯辨析一、物質分類的幾點注意事項(1)酸性氧化物與堿性氧化物的理解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 Mn2O7。酸性氧化物是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 CO、NO。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是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 Mn2O7是酸性氧化物。(2)概念間的關系——“并列”“包含”與“交叉”①并列關系:純凈物與混合物,單質與化合物,酸與堿、鹽。②包含關系:純凈物>化合物>氧化物。③交叉關系:酸性氧化物與非金屬氧化物。二、酸、堿、鹽的理解(1)溶于水能電離出 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 NaHSO4;溶于水能電離出 O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堿,如Mg(OH)Cl;鹽的構成中不一定僅有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如 NH Cl,非金屬元素可形成陽離子 NH+4 4 ;酸根離子中不一定只有非金屬元素,如 MnO-4 。(2)酸分子中有幾個 H 原子,不一定就是幾元酸,如 CH3COOH 是一元酸。基礎測評1.分類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各組物質,按單質、化合物、混合物進行分類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鐵、干冰、氯化氫 B.白磷、冰、冰與水的“混合物”C.氫氣、空氣、膽礬 D.液態氧、二氧化錳、漂白粉2.7 月 23 日延遲一年的東京奧運會開幕,奧運五環盛大亮相。某同學要在奧運五環中填入四種物質,能滿足圖中五連環關系的是① ② ③ ④A NaCl KCl K2SO4 NH4ClB Na2SO4 K2SO4 KCl NH4ClC NaCl KCl K2SO4 NH4 2 SO4D Na2SO4 K2SO4 KCl NH4ClA.A B.B C.C D.D3.物質的分類如圖所示:由圖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甲圖所示的分類方法屬于樹狀分類法B.乙圖所示的分類方法屬于交叉分類法C.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D.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4.分類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有關分類正確的是A.化合物:BaCl2、Ca(OH)2、HNO3、HgB.堿性氧化物:Na2O、CuO、Na2O2C.同素異形體:C60、C80、金剛石、石墨D.混合物:漂白粉、冰水混合物、氯水5.如圖所示是一個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圖,其中 和 表示兩種原子,甲、乙分別表示反應前和反應后的物質,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該反應的生成物均為單質 B.該反應可能為水的電解C.反應生成的兩種分子個數之比為 5:1 D.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6.下列物質下列物質間的轉化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的是A.Fe H Cl FeCl3 B.HD2O2 H2C.CaCl 溶液 CO 2 CaCO D.Na CO B a(O H)22 3 2 3 NaOH7.水熱反應是指在高溫高壓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技術,不僅能實現二氧化碳到有機物的轉化,還可以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轉化成煤炭等資源。下列有關水熱反應的說法錯誤的是A.一定包含化學變化B.可降低自然界中碳元素含量C.可改善溫室效應D.有利于碳中和目標的實現8.古詩詞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下列詩句涉及化學反應的是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C.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D.千里冰封,萬里雪飄9.下列不符合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中的任何一種反應類型的反應是A.CaO+H2O=Ca(OH)2B.Zn+H2SO4=ZnSO4+H2↑高溫C.Fe2O3+3CO 2Fe+3CO2D.Ba(OH)2+2NH4Cl=BaCl2+2H2O+2NH3↑10.已知電解熔融氯化鈣可以得到金屬鈣和氯氣。下圖中鈣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按箭頭方向均可一步實現。分析下列說法,其中正確的是A.CaCO3不溶于水,所以CaCO3是非電解質B.工業上正是利用反應 4 的原理將氯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漂白粉C.電解熔融氯化鈣可實現氯化鈣的電離D.往澄清石灰水中滴加Na2CO3溶液或NaHCO3溶液都可以實現反應 6 的轉化能力提升1..按照物質不同的分類方法,H2SO4應屬于①酸②氫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難揮發性酸⑥混合物⑦二元酸⑧化合物A.①⑥B.①④⑦⑧C.①②④⑤⑥D.①④⑤⑦⑧2.下列關于物質分類的組合正確的是分類組合 混合物 酸 堿 鹽 酸性氧化物A 汽油 H2S C2H5OH NaHCO3 CO2B 鹽酸 CH3COOH Ca OH BaSO SO2 4 3C 硫酸 HClO Mg OH CuSO4 ×5H O2 2 CaOD 漂白粉 HBr KOH NH4Cl COA.A B.B C.C D.D3.將某干燥劑(主要成分是CaO或者CaCl2 )露置于空氣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兩端的物質均為堿性氧化物 B.②兩端的物質都為鈣鹽C.③兩端物質間發生復分解反應 D.④兩端的物質間不反應4.天然氣燃燒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由圖可得到的結論是A.反應前后共有 6 種物質 B.反應物中沒有單質C.反應前后分子數目有增減 D.反應過程中共涉及 2 種氧化物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三星堆青銅器屬于銅合金制品B.諺語“雷雨發莊稼”,其過程包含氧化還原反應C.詩句“折戟沉沙鐵未銷”中的金屬常溫下能溶于濃硝酸D.成語“百煉成鋼”、“蠟炬成灰”均包含化學變化6.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A.C→CO2→CO B.Al→Al2O3→Al(OH)3C.Na→NaCl→NaNO3 D.Fe→FeCl2→FeCl37.下列關于物質的應用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碳酸氫鈉作膨松劑 B.二氧化硫漂白草帽C.二硫化碳去除試管壁上的硫 D.Vc 片幫助人體吸收食物中的鐵元素8.“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圖所示。現在說法不正確的是。A.從反應類型看: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B.從微觀構成看:四種物質均由分子構成。C.從反應價值看:該反應能獲取清潔能源,延緩溫室效應D CO +2H O 催 化 劑.從表示方法看: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 2 CH4+2O光照 2。9.甲、乙、丙均為中學化學中常見的單質或化合物,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產物已略去),下列各組物質中不能實現如圖所示轉化關系的是選項 甲 乙 丙 物質間的轉化A C CO2 COB Fe FeCl2 FeCl3C AlCl3 Al(OH)3 Al2O3D Ca(OH)2 CaCl2 CaCO3A.A B.B C.C D.D10.描述物質變化的成語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復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燒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澆油;⑦百煉成鋼;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04講 物質的分類及轉化-2024年初升高化學銜接講義(人教版2019)(學生版).pdf 第04講 物質的分類及轉化-2024年初升高化學銜接講義(人教版2019)(教師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