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1.2 測量:實驗探究的基礎考點梳理及突破● 考點清單解讀● 重難題型突破● 易錯易混分析■考點一 長度的單位1.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 m。 常用的長度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2. 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歸納總結要熟記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且要知道換算單位應該是數(shù)值乘以進率加上目標單位,最后得出最終結果。典例 1 下列四個表達式是某同學對氣溶膠直徑計算過程中相關單位的換算過程記錄,其中正確的是 ( )A. 5×104 nm=5×104×10-3 nm=50 μmB. 5×104 nm=5×104 nm×10-3 μm=50 μmC. 5×104 nm=5×104 nm×10-3=50 μmD. 5×104 nm=5×104×10-3 μm=50 μm對點典例剖析[解題思路][答案] D■考點二 測量長度1. 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板等。 精確程度比較高的長度測量工具有游標卡尺和千分尺。2. 刻度尺的使用會認續(xù)表會認 ①零刻度線(如果零刻度線磨損,可選用其他清晰整數(shù)刻度線作為測量起點)。②分度值(1 mm):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③單位(厘米)。④測量的范圍(0~10 cm):又稱量程。 如果被測物體長度超過量程,可重復使用刻度尺或換用其他大量程的測量工具續(xù)表會放 ①刻度尺的零刻度線與被測物體的邊緣對齊。②刻度尺與被測物體的被測邊保持平行。③對于較厚的刻度尺,應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續(xù)表會看 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刻度線,如圖丁所示續(xù)表會讀 根據(jù)刻度尺的分度值讀出準確數(shù)值,并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圖戊所示會記 記錄時,不但要記錄數(shù)值,還必須注明測量單位典例 2 如圖所示,下列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正確的是( )對點典例剖析A 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未與被測物體的邊緣對齊 錯誤B 視線未與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錯誤C 零刻度線與被測物體邊緣對齊,有刻度線一面緊貼被測物體,讀數(shù)時視線與刻度尺尺面垂直 正確D 刻度尺有刻度線的一側未緊貼被測物體 錯誤[解題思路][答案] C典例 3 如圖所示,長方形鐵皮的長度是 ( )A. 8.3 cm B. 2.88 cmC. 2.80 cm D. 2.08 cm對點典例剖析[解題思路][答案] C3. 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方法 要點 示例累積法 對于無法直接測量的微小量,可以把數(shù)個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測量,再將測量結果除以測量個數(shù),就得到這個微小量的長度 測量金屬絲的直徑續(xù)表方法 要點 示例化曲為 直法 用棉線與曲線完全重合,做好兩端的標記,然后輕輕地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量出棉線長度,就是曲線的長度 測量地圖上鐵路干線或河流的長度續(xù)表方法 要點 示例組合法 (平移法) 借助其他測量工具,把不可直接測量的長度轉換為可用刻度尺測量的長度 測量球或硬幣的直徑續(xù)表方法 要點 示例滾輪法 用已知周長的滾輪在待測的較長的直線或曲線上滾動,記下滾動的圈數(shù),則被測線的長度等于圈數(shù)乘以滾輪的周長 測量跑道的長度典例 4 某同學用滾動鐵環(huán)的方法來測學校花壇的周長,他測得鐵環(huán)的直徑為 D,鐵環(huán)繞花壇一周滾動的圈數(shù)為 N,則計算花壇周長 L 的公式為 L=_________。對點典例剖析[解題思路][答案] πDN■考點三 誤 差誤差 錯誤產(chǎn)生 原因 儀器精密度不夠;實驗方法不完善;觀察者估讀時的偏差;環(huán)境對儀器的影響 不遵守測量 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或者讀數(shù)時粗心大意1. 定義: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作誤差。2. 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誤差 錯誤是否可以 避免 不可避免 可以避免如何判斷 有誤差的實驗數(shù)據(jù)比較接近真實值 錯誤的數(shù)據(jù)遠遠偏離了真實值續(xù)表3. 減小誤差的方法:①多次測量求平均值;②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③改進測量方法。典例 5 下列關于錯誤和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實驗過程中所發(fā)生的錯誤就是誤差B. 在實驗中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誤差C. 誤差不可以避免,而錯誤可避免D. 只要選用精密的儀器,認真讀數(shù),就可以避免誤差對點典例剖析[解題思路][答案] C■考點四 測量時間基本單位 秒(s)常用單位 小時(h)、分(min)單位換算1. 時間的單位一觀 觀察弄清大表盤和小表盤每大格和每小格表示的時間二調 按下歸零按鈕(按鈕 B),進行調節(jié)三按 按動秒表控制按鈕(按鈕 A)開始計時四停 再次按動秒表控制按鈕(按鈕 A)停止計時五記錄 記錄秒表數(shù)據(jù)2. 秒表的使用圖示續(xù)表典例 6 如圖所示,秒表的示數(shù)為 _____ s。對點典例剖析[解題思路][答案] 398.5■題型 長度和時間的估測例 下列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 )A. 普通居民樓一層的高度約為 3 mB. 普通課桌的高度約為 10 cmC. 正常人脈搏的跳動是每秒 60 次D. 一套眼保健操的時間大約是 30 min[解析]中學生的身高在 1.6 m 左右,課桌的高度大約是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在 0.8 m=80 cm 左右,故 B 項不符合實際;正常情況下,人的脈搏 1 min 跳動 75 次左右,跳動 1 次的時間接近 1 s,故C 項不符合實際;一套眼保健操的時間大約是 5 min,故 D 項不符合實際。[答案] A變式衍生 根據(jù)你的生活經(jīng)驗,比賽用網(wǎng)球的直徑接近( )A. 6 dm B. 6 mmC. 6 cm D. 6 kmC解題通法 解答估測題通常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從估測熟悉的物理量入手; 二是將不熟悉的物理單位,通過換算轉化為熟悉的單位再進行判斷。■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數(shù)據(jù)的處理例 小明利用分度值為 1 mm 的刻度尺測量一只鞋的長度,五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 23.50 cm、23.51 cm、23.49 cm、23.48 cm、23.77 cm,則這只鞋的長度為 ( )A. 23.5 cmB. 23.50 cmC. 23.495 cmD. 23.55 cm[解析]數(shù)據(jù)中, 23.77 cm 與其他數(shù)據(jù)差別較大,是錯誤數(shù)據(jù),應去除;為了減小誤差,應該求四次測量的平均值,則這只鞋的長度 為 L = =23.495 cm≈23.50 cm,故 B 項正確。[答案] B[易錯] C[錯因] 平均值的有效數(shù)字未保留到與測量值位數(shù)相同。領悟提能 科學處理測量數(shù)據(jù)的步驟:(1)剔除錯誤數(shù)據(jù):①分度值不一致;②準確值差別較大。(2)求正確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3)根據(jù)“四舍五入”,計算結果與所測數(shù)據(jù)的精確程度相同。易錯警示 利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時應注意:平均值小數(shù)點后的位數(shù)應跟原來記錄的測量值小數(shù)點后的位數(shù)相同。(共16張PPT)1.1 走進實驗室 考點梳理及突破● 考點清單解讀● 重難題型突破■考點一 認識科學探究的工具測量儀器 用途刻度尺、游標卡尺、盒尺、千分尺、位移傳感器 測量長度托盤天平和砝碼 測量質量機械秒表、電子秒表 測量時間溫度計、溫度傳感器 測量溫度1. 實驗室是科學探究的基地。 儀器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工具。一些常見的測量儀器的名稱和用途如下表所示。測量儀器 用途電流表、電壓表 測量電彈簧測力計、力傳感器 測量力量筒、量杯 測量體積續(xù)表2. 測量同一物理量的儀器,可能有不同的規(guī)格、不同的精度和不同的使用方法,應根據(jù)實驗的需要合理選擇。典例 1 下列用來測量長度的儀器是 ( )A. 托盤天平 B. 千分尺C. 量筒 D. 電壓表對點典例剖析[解題思路][答案] B■考點二 科學探究的要素科學探究的六個環(huán)節(jié)包括:歸納總結科學探究的過程不一定完全參照以上環(huán)節(jié)進行,可根據(jù)具體的情況而定。典例 2 有同學認為一元硬幣可能是鐵制成的,在討論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可以拿磁鐵來吸一下”。 就“拿磁鐵來吸一下”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 提出問題B. 猜想與假設C. 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D. 得出結論、做出解釋對點典例剖析[解題思路] 利用磁鐵吸引鐵的性質,“拿磁鐵來吸一下”這一過程是科學探究中的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環(huán)節(jié)。[答案] C■題型 判斷科學探究的環(huán)節(jié)例 小明發(fā)現(xiàn)剛買的“吹泡泡”的玩具有時能吹出泡泡,有時又吹不出泡泡。 他想知道泡泡的產(chǎn)生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他想到泡泡的產(chǎn)生可能與吹泡泡的管子粗細有關,于是他用幾根長度一樣、粗細不同的塑料管分別實驗,發(fā)現(xiàn)相同條件下,管子直徑越大越難產(chǎn)生氣泡。 對于“他用幾根長度一樣、粗細不同的塑料管分別實驗,發(fā)現(xiàn)相同條件下,管子直徑越大越難產(chǎn)生氣泡”屬于科學探究中的哪個環(huán)節(jié) ( )A. 提出問題B. 猜想與假設C. 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D. 交流、評估和反思[解析]小明用幾根長度一樣、粗細不同的塑料管分別實驗,發(fā)現(xiàn)相同條件下,管子直徑越大越難產(chǎn)生氣泡,是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對問題進行實驗;屬于科學探究中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的環(huán)節(jié)。[答案] C變式衍生 給水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水會沸騰,那停止沸騰的水,澆上冷水會怎樣呢? 有同學提出“水可能會重新沸騰”,就“水可能會重新沸騰”而言,屬于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中的 ( )A. 提出問題B. 猜想與假設C. 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D. 得出結論、做出解釋B解題通法 判斷科學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從文字表述中找到答案,如出現(xiàn)“可能”的字眼,則屬于猜想與假設。(共24張PPT)1.3 跨學科實踐:降落傘● 考點清單解讀● 重難題型突破■考點一 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飛行時間的因素(1)提出問題:降落傘在空中飛行的時間與什么因素有關?(2)猜想與假設:①可能與降落傘的傘繩長度有關;②可能與降落傘的形狀有關;③可能與降落傘的面積有關;④可能與降落傘降落的高度有關;⑤可能與降落傘的總質量有關。(3)設計實驗、制訂方案:實驗器材有不同傘繩長、不同面積、不同形狀、不同總質量降落傘,皮卷尺,刻度尺,秒表,天平。(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多次實驗,每次只改變一個影響降落傘在空中飛行時間的因素, 保持其他的因素不變。(5)得出結論。典例 1 為了探究降落傘的飛行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小明進行了以下實驗。對點典例剖析(1)活動中除利用托盤天平測量質量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______。(2)分析次數(shù) ___________ 可知:在其他因素相同時, 傘降落的高度越高,傘在空中飛行時間越長。[解題思路][答案] (1)刻度尺、皮卷尺和秒表(2)5、6■考點二 儀器的選擇和使用1. 選擇合適的儀器不同的儀器有不同的量程和分度值,這是選擇儀器的重要依據(jù)。 如果所選儀器量程太小,就不一定能測出要測的量;如果所選量程太大,其相應的分度值一般也會較大,測量的精度就差了。2. 正確使用儀器儀器使用前,一般應先把指針調整到零刻度處,這個過程叫作調零。 如不能調零,要記錄初始讀數(shù),進行修正。 例如,用秒表來計時,使用前應檢查指針是否歸零。用手表也可以計時,測量前后讀數(shù)的差值就是要測量的數(shù)值。3. 研究測量技巧有些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測量,對于這類測量,應動腦思考測量技巧。 例如,對不規(guī)則傘衣面積的測量,可以把傘衣放在方格紙上,在方格紙上描下它的輪廓,數(shù)一下圖形中包含的方格數(shù),對不滿一格而大于或等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舍去不計。 總的格數(shù)乘以一個格的面積,就是傘衣的面積。典例 2 為了檢驗人躺著和站立時身體長度是否有差異,選用下列哪種尺最合適 ( )A. 量程 3 m,分度值 1 mmB. 量程 10 m,分度值 1 dmC. 量程 30 cm,分度值 1 mmD. 量程 15 cm,分度值 0.5 mm對點典例剖析[解題思路] 量程一定要超過人的身高,所以量程 30 cm, 量程 15 cm 不合適,分度值應該是 l mm。[答案] A■題型 實驗設計與控制變量法例 同學們想探究紙錐下落快慢與錐角以及扇形半徑的關系。 他們用普通復印紙裁出 3 個不同規(guī)格的扇形紙片,制成了如圖甲所示的 3 個紙錐,實驗中紙錐每次從相同高度由靜止釋放,用秒表多次測量每個紙錐下落的時間,取平均值后記錄在表格中。(1)對于紙錐下落前的初始位置,如圖乙所示的兩種擺放方式,你認為正確的是 _______(選填“A”或“B”)。(2)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根據(jù)實驗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隨后用同種紙張制成了質量相等的兩個紙錐如圖丙,其中 4 號紙錐的錐角比 5 號紙錐的錐角大,如果從相同的高度同時由靜止釋放兩個紙錐,以下選項正確的是_______(填選項字母)。A. 4 號紙錐先到地面B. 5 號紙錐先到地面C. 兩個紙錐同時到達地面[解析](1)為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應把兩個紙錐拿到同一高度同時由靜止釋放,故應選題圖 A 的位置釋放;(2)根據(jù)編號為 1、2 的數(shù)據(jù)可知,下落高度、扇形紙片半徑均相同,紙錐錐角不同,紙錐錐角越大,下落時間越長,則下落速度越慢;由 1、3 的數(shù)據(jù)可知,下落高度、紙錐錐角均相同,扇形紙片半徑不同,下落時間相同,則下落速度相同;則結論是紙錐下落速度與扇形紙片半徑無關;紙錐錐角越大,下落時間越長,下落速度越慢;(3)由(2)結論可知紙錐錐角越大,下落時間越長,下落速度越慢,由于 4 號紙錐的錐角比 5 號紙錐的錐角大,所以 4 號紙錐的下落時間長,下落速度慢,即 5 號紙錐先到地面,故 B 項正確。[答案] (1)A (2)紙錐下落速度與扇形紙片半徑無關;紙錐錐角越大,下落時間越長,下落速度越慢 (3)B思路點撥解題通法 物理學中對于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把多變量的問題變成多個單變量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變量,而控制其余幾個變量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變量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是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因此在中考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特別是在實驗題中。專項突破——走進實驗室 考點梳理及突破■專項 特殊方法測量長度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之一,除常規(guī)測量方法外還有累積法、化曲為直法、組合法(平移法)和滾輪法等。典例 下列測量中, 采用了比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 測量跑道長度時,用一根有彈性的橡皮筋和跑道重合來測量B. 測量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先測出 200 頁同樣紙的厚度,然后除以 200C. 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過的圈數(shù) 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 LD. 測乒乓球的直徑時,用刻度尺直接測量就可以了[解析]測量跑道長度時,應用一根無彈性的棉線和跑道重合來測量或采用滾輪法,故 A 項錯誤;200 頁同樣的紙,實際上是 100 張紙,因此一張紙的厚度等于 200 頁同樣紙的厚度除以 100,故 B 項錯誤;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可以測出,要測量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可以先記下車輪轉過的圈數(shù) N, 再乘以車輪的周長 L,故 C 項正確;由于乒乓球直徑的端點位置不易確定,因此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測量,需要借助于三角板將乒乓球卡住,運用組合法來測量,故 D 項錯誤。[答案]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 走進實驗室 考點梳理及突破(課件)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1.2 測量:實驗探究的基礎 考點梳理及突破(課件)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1.3 跨學科實踐:降落傘 考點梳理及突破(課件)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