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04講 元素與物質的分類-2025年高考化學大一輪復習卓越講義(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04講 元素與物質的分類-2025年高考化學大一輪復習卓越講義(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 04 講 元素與物質的分類
01 了解元素與物質的關系。
02 了解物質分類的方法及單質、氧化物、酸、堿的概念及相互聯系。
03 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
04 了解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及其與溶液的區別。
考點一:物質的組成與分類
重點·夯基易錯
1.物質的組成
(1)
(2)同素異形體
①定義:由同一種元素形成的 。
②性質: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有差異。同素異形體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種轉化是化學
變化。
③常見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氧元素: ;碳元素: ;磷元素: 。
【易錯】①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如 O2和 O3組成的混合氣體,金剛石和石墨等。
②由不同同位素構成的單質(或化合物)是純凈物,如 H2和 D2、H2O 和 D2O,由 12C 和 13C 組成的石墨也是
純凈物。
2.物質的分類
分類應依據事先設定的“標準”進行,“標準”不同,分類方法也不相同。在化學上常用的分類方法有
分類法和 分類法。
(1)樹狀分類法
每次用一個標準對物質進行再分類。
{混合物物質 {單質{金屬單質 非金屬單質純凈物 {無機化合物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
(2)交叉分類法
同時用多個標準對同一物質進行分類,如:
【易錯】(1)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進行不同的分類,因此沒有固定的分類標準,就不
會有正確的分類。如:把物質分為混合物、純凈物、化合物,就是分類標準不統一導致的錯誤。混合物和
純凈物是并列關系,而純凈物包含化合物。
(2)概念間的關系——“并列”“包含”與“交叉”。
樹狀分類法 交叉分類法
1.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只用同一化學式表示的物質也一定是純凈物。(  )
2.Cu、NaCl、SiO2、H2SO4都稱為分子式(  )
3.金屬氧化物一定是堿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4.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是兩性氧化物或是兩性氫氧化物。(  )
5.酸溶于水一定能電離出 H+,但能電離出 H+的不一定是酸(  )
6.已知 H3PO2(次磷酸)與足量的 NaOH 反應只生成一種鹽 NaH2PO2,則 H3PO2為一元酸(  )
7.純凈物一定有固定的熔、沸點,有固定熔、沸點的物質也一定是純凈物(  )
8.鹽一定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  )
點撥·能力培養
1.對下列物質分類,并完善表格內容
①HCl ②HNO3 ③H2SO4 ④H2S ⑤H3PO4 ⑥HF ⑦BaSO4 ⑧NaHCO3 ⑨Cu2(OH)2CO3 ⑩FeSO4
物質 分類依據 物質類別 實例
根據酸根離子是否含有 含氧酸
氧元素 無氧酸
一元酸
根據一定條件下能電離
二元酸
出 H+的數目
酸 三元酸
強酸
根據電離程度
弱酸
高沸點酸
根據沸點高低
低沸點酸
正鹽
根據生成鹽時酸、堿中和
鹽 酸式鹽
反應進行的程度
堿式鹽
2.化學的研究對象是物質,化學家常根據需要將眾多物質進行分類,從而更好地探索各類物質的性質及其
相互轉化的規律。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Na2CO3既屬于鈉鹽又屬于碳酸鹽 B.甲圖所示的分類方法屬于樹狀分類法
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 D.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
3.按照物質的不同分類方法,H2SO4屬于
①酸②氫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混合物⑥一元酸⑦化合物⑧強酸
A.①④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⑥ D.①④⑤⑥⑦
方法·規律總結
1.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純凈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組成和結構 無固定的組成和結構
有一定的熔、沸點 無一定的熔、沸點
保持一種物質的性質 保持原有物質各自的性質
2.常見混合物
①分散系(如溶液、膠體、濁液等);
②高分子(如蛋白質、纖維素、聚合物、淀粉等);
③常見特殊名稱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種餾分、煤、漂白粉、堿石灰、福爾馬林、油脂、天然氣、水
煤氣、鋁熱劑、氨水、氯水、王水等。
真題·明考向
1.(2024·浙江·高考真題)按物質組成分類,KAl SO4 × 12H2 2O屬于
A.酸 B.堿 C.鹽 D.混合物
2.(2024·甘肅·高考真題)下列成語涉及金屬材料的是
A.洛陽紙貴 B.聚沙成塔 C.金戈鐵馬 D.甘之若飴
3.(2023·浙江·高考真題)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屬于有機物的是
A.石墨烯 B.不銹鋼 C.石英光導纖維 D.聚酯纖維
4.(2023·全國·高考真題)化學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復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竹簡的成分之一纖維素屬于天然高分子 B.龜甲的成分之一羥基磷灰石屬于無機物
C.古陶瓷修復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為 Ca(OH)2 D.古壁畫顏料中所用的鐵紅,其成分為 Fe2O3
【答案】C
5.(2022·福建·高考真題)福建多個科研機構經過長期聯合研究發現,使用C60 和改性的Cu 基催化劑,可打
通從合成氣經草酸二甲酯常壓催化加氫制備乙二醇的技術難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草酸屬于無機物 B.C60 與石墨互為同分異構體
C.Cu 屬于過渡元素 D.催化劑通過降低焓變加快反應速率
6.(2022·浙江·高考真題)下列消毒劑的有效成分屬于鹽的是
A.高錳酸鉀溶液 B.過氧乙酸溶液 C.雙氧水 D.醫用酒精
考點二:物質的性質與變化
重點·夯基易錯
1.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宏觀 有新物質生成的是化學變化,反之是物理變化
微觀 有舊化學鍵斷裂,同時有新化學鍵形成的是化學變化,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
【易錯】物質變化的辨析
(1)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化為化學變化,如 O3與 O2間的轉化。
(2)不同原子間的轉化不屬于化學變化,其對應的反應也不屬于化學反應,如 29232U―→92308Th+42He。
(3)化學變化中一定存在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學鍵斷裂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金屬熔化、
HCl 溶于水、NaCl 熔化均屬于物理變化。
(4)化學變化不僅有物質的變化,同時還伴隨有能量的變化。
(5)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一定沒有化學變化。
(6) 有新元素生成}非化學變化
有新原子生成
(7)煤的氣體、液化屬于化學變化。
煤的氣化是將其轉化為可燃性氣體的過程,主要反應是碳與水蒸氣反應生成水煤氣等。
煤的液化是將其直接或間接轉化為甲醇等液體燃料。
2.不同類別的無機物之間轉化的一般規律
(1)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轉化
― O―2 → ―H―2O 酸金屬單質 堿性氧化物 →堿 ― ― → 鹽
― O―2 → H O H SO如:Na Na O ― ―
2
2 → NaOH ―
2―4 →
Na2SO4
符合上述轉化關系的常見金屬有 Na、K、Ca、Ba 等,但 Mg、Fe、Al、Cu 等不符合上述轉化關系。
(2)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轉化
非金屬單質 ―
O―2 → H2O 堿
酸性氧化物
― ― →酸 ― ― → 鹽
― O―2 → ―H如:S SO2 ―
2O → NaOH
H2SO3 ― ― → Na2SO3
符合上述轉化關系的常見非金屬有 C、S、P 等,但 N、Si 等不符合上述轉化關系。
【易錯】①S 燃燒不能直接生成 SO3而是生成 SO2。
②Al2O3、SiO2、Fe2O3與 H2O 不反應,不能直接轉化為 Al(OH)3、H2SiO3、Fe(OH)3。
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 NO2。
④Fe 與 Cl2反應不能直接生成 FeCl2。
⑤Fe 與 H+、Cu2+、S、I2反應不能直接生成 Fe3+。
3.常見化學反應的分類
化合反應
{ 分解反應按反應物、生成物種類及數目多少{置換反應 復分解反應{離子反應按反應中有無離子參與 非離子反應化學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按反應中有無電子轉移{
非氧化還原反應
可逆反應
按反應進行的程度和方向{
不可逆反應
{吸熱反應按反應的能量變化
放熱反應
(1)發生了顏色變化的一定是化學反應(  )
(2)有化學鍵破壞的變化一定屬于化學變化(  )
(3)用鉑絲蘸取 Na2SO4、Na2CO3、NaCl 溶液進行焰色反應是化學變化(  )
(4)232Th 轉化成 233U 是化學變化(  )
(5)Na2CO3·10H2O 的風化屬化學變化,NaOH 的潮解屬物理變化(  )
(6)從海水中提取物質都必須通過化學反應才能實現(  )
(7)用雞蛋殼膜和蒸餾水除去淀粉膠體中的食鹽不涉及化學變化(  )
(8)NaCl 晶體溶于水是物理變化,過程中沒有化學鍵的改變(  )
(9)碳在足量氧氣中燃燒生成 CO2,故硫在足量氧氣中燃燒生成 SO3(  )
(10)判斷下列轉化能否實現,能實現的打“√”,不能實現的打“×”。
H O
①SiO ― ―22 → H2SiO3(  )
H O
②SO 23 ― ― → H2SO4(  )
H O
③Fe O 22 3 ― ― → Fe(OH)3(  )
H2O
④Na2O ― ― → NaOH(  )
點撥·能力培養
1.通過對比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不同,回答下列問題:
①石油的分餾 ②煤的干餾 ③鈉的焰色試驗 ④碘的升華 ⑤氯化銨分解 ⑥蛋白質的變性 ⑦蛋白質
的顯色反應 ⑧電解食鹽水 ⑨CaCl2的潮解 ⑩冰的融化  FeCl3的水解  石油的裂化、裂解  蛋
白質的鹽析  食物的緩慢氧化  同素異形體間的轉化
其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____(填序號,下同);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有關物質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表示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之間
的轉化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質 X 是一種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B.反應②一定有鹽參加反應
C.CaCO3與 NaOH 反應可生成 Ca(OH)2
D.圖中的所有反應均不屬于置換反應
方法·規律總結
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判斷方法
2.常見的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物質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三餾 蒸餾、   干餾
四色 焰色反應 顯色反應、顏色反應、  變色反應
五解 潮解 分解、電解、水解、  
氫化、氧化、水化、風化、炭化、鈍化、
熔化、汽化、
十八化 催化、皂化、歧化、鹵化、硝化、酯化、
液化、酸化
裂化、油脂的硬化
真題·明考向
1.(2024·安徽·高考真題)下列選項中的物質能按圖示路徑在自然界中轉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
選項 甲 乙 丙
A Cl2 NaClO NaCl
B SO2 H2SO4 CaSO4
C Fe2O3 Fe(OH)3 FeCl3
D CO2 H2CO3 Ca HCO3 2
A.A B.B C.C D.D
2.(2024·山東·高考真題)物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兩者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A.石灰乳除去廢氣中二氧化硫,體現了Ca(OH)2 的堿性
B.氯化鐵溶液腐蝕銅電路板,體現了Fe3+的氧化性
C.制作豆腐時添加石膏,體現了CaSO4的難溶性
D.用氨水配制銀氨溶液,體現了NH3的配位性
3.(2023·廣東·高考真題)部分含Na 或含Cu 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A.可存在 c→d→e 的轉化 B.能與H2O 反應生成 c 的物質只有 b
C.新制的 d 可用于檢驗葡萄糖中的醛基 D.若 b 能與H2O 反應生成O2,則 b 中含共價鍵
4.(2023·天津·高考真題)利用 18O 示蹤技術研究 H2O2與 Cl2的反應歷程,結果如下:
① Cl2 +H
18 +
2 O2 =H +Cl
- +H18O18OCl
② H18O18OCl=H+ +Cl- +18O2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反應①是置換反應
B.18O 的核電荷數是 18
C.18O 與 16O 互為同素異形體
D.反應歷程中H2O2 中的 O-O 鍵未發生斷裂
6.(2023·湖南·高考真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化學與文化傳承密不可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青銅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質為合金
B.長沙走馬樓出土的竹木簡牘主要成分是纖維素
C.蔡倫采用堿液蒸煮制漿法造紙,該過程不涉及化學變化
D.銅官窯彩瓷是以黏土為主要原料,經高溫燒結而成
考點三:分散系 膠體
重點·夯基易錯
1.分散系
(1)概念: 所得到的體系。
(2)分類:根據 將分散系分為溶液、濁液和膠體,可用如圖直觀地表示。
2.膠體的分類
依據分散劑的狀態將膠體分為 、 、 。
3.膠體的性質及應用
【易錯】(1)丁達爾效應是物理變化而不是化學變化。
(2)膠體不帶電,膠體中的膠粒能夠吸附體系中的帶電粒子而使膠粒帶電荷,但整個分散系仍呈電中性。
4.Fe(OH)3膠體的制備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飽和 FeCl3溶液,繼續煮沸至液體呈紅褐色,停止加熱,即制得 Fe(OH)3膠體。化學方程
式為

FeCl3+3H2O === == Fe(OH)3(膠體)+3HCl。
【易錯】(1)不能用自來水制備 Fe(OH)3膠體,因為自來水中有電解質會使膠體發生聚沉,應用蒸餾水。
(2)不能過度加熱,否則 Fe(OH)3膠體會聚沉生成 Fe(OH)3沉淀。
(3)書寫制備膠體的化學方程式時,生成的膠體不加沉淀符號“↓”,應注明“膠體”二字。
(4)Fe(OH)3膠體粒子是多個“Fe(OH)3”的集合體,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 Fe(OH)3膠體粒子數小于
NA。
1.碳納米管屬于膠體分散系,該材料具有超強的吸附能力(  )
2.明礬凈水時發生了化學及物理變化,能起到殺菌、消毒作用(  )
3.膠體不帶電荷,膠體粒子因吸附離子往往帶有電荷(  )
4.向濃氨水中滴加 FeCl3飽和溶液可制得 Fe(OH)3膠體(  )
5.將 1 mL 1 mol·L-1的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備 Fe(OH)3膠體,若 FeCl3完全水解,則可制得 Fe(OH)3膠
體粒子少于 0.001NA 個(  )
6.利用丁達爾效應可區分蛋白質溶液和食鹽水(  )
7.按照分散質和分散劑所處的狀態,可分為 9 種分散系。(  )
8.為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 NaCl,可以采取滲析的方法。(  )
點撥·能力培養
1.某同學在實驗室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
A.利用過濾的方法,無法將 Z 中固體與液體分離
B.X、Z 燒杯中分散系的分散質不相同
C.Y 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CaCO +2Fe3+3 +3H2O===2Fe(OH)3(膠體)+3CO2↑+3Ca2+
D.Z 中分散系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2.下列有關膠體制備及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有  (填序號)。
①將 NaOH 濃溶液滴加到飽和 FeCl3溶液中制備 Fe(OH)3膠體
②在某 FeCl3飽和溶液中含有 1 mol FeCl3,制得的膠體中 Fe(OH)3膠粒數目小于 NA
③Fe2(SO4)3可用作凈水劑的原因是由于 Fe2(SO4)3易溶于水
④明礬水解時產生具有吸附性的膠體粒子,可作漂白劑
⑤在實驗中不慎被玻璃劃破手指,可用 FeCl3溶液應急止血
⑥由腎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進行治療
⑦水泥廠和冶金廠常用高壓直流電除去大量煙塵,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方法·規律總結
膠體知識“6”提醒
(1)膠體區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膠體粒子的直徑在 1~100 nm(即 10-9~10-7m)之間,而不是丁達爾
效應。
(2)膠體微粒一般是離子、分子或難溶物的聚集體,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質,因其分子非常
大,其相對分子質量通常為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千萬,因此一個分子就是一個膠體微粒,它們的溶
液是膠體。
(3)膠體具有介穩性的主要原因是膠體粒子可以通過吸附而帶有電荷,且同種膠體粒子的電性相同。
(4)在 Fe(OH)3膠體中,Fe(OH)3膠體粒子的數目要遠遠小于原 FeCl 溶液中 Fe3+3 的數目。
(5)膠體粒子的直徑決定了膠體的性質,因膠體粒子較大不能透過半透膜,可用滲析法提純膠體。
(6)掌握凈水劑及其作用原理
膠體粒子的直徑一般在 1~100 nm 之間,它決定了膠體粒子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吸附力很強,能在水中吸
附懸浮固體或毒素形成沉淀,從而達到凈化水的目的,這就是膠體凈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膠體,
并且對水質無明顯副作用的物質有 KAl(SO4)2·12H2O、FeCl3·6H2O 等,這樣的物質被稱為凈水劑,其形成膠
體的化學原理是 Al3+、Fe3+發生水解反應分別生成 Al(OH)3膠體、Fe(OH)3膠體。
真題·明考向
1.(2023·廣東·高考真題)化學處處呈現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舞臺上干冰升華時,共價鍵斷裂
B.飽和CuSO4 溶液可析出無水藍色晶體
C.苯分子的正六邊形結構,單雙鍵交替呈現完美對稱
D.晨霧中的光束如夢如幻,是丁達爾效應帶來的美景
2.(2023·浙江·高考真題)氯化鐵是一種重要的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氯化鐵屬于弱電解質 B.氯化鐵溶液可腐蝕覆銅板
C.氯化鐵可由鐵與氯氣反應制得 D.氯化鐵溶液可制備氫氧化鐵膠體
演練·提能力
1.(2024·北京豐臺·二模)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有深遠影響。下列涉及到的物質屬于有機化合物的是
A.紙中的纖維素 B.磁針中的四氧化三鐵
C.泥活字中的硅酸鹽 D.黑火藥中的木炭
A.A B.B C.C D.D
2.(2024·安徽滁州·一模)分類法是認識物質世界、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類中正確的是
A.金屬材料:生鐵、不銹鋼、玻璃鋼 B.可加熱的容器:試管、燒杯、集氣瓶
C.混合物:空氣、石油、冰水共存物 D.可回收物:舊報紙、舊紙箱、易拉罐
3.(2024·湖北·一模)量子點(Quantum Dot)是一種納米級別的半導體晶體,量子點的獨特性質使其受到
電或光的刺激后能夠發出特定顏色的單色光,CuInS2 是一種常見量子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量子點是一種膠體
B.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 ds 區
C.量子點可以導電
D.特定顏色的單色光與原子核外電子躍遷有關
4.(2024·河北·三模)古詩中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詩句同時體現了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
化的是
A.劉長卿的《酬張夏》中,“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B.李白的《秋浦歌》中,“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C.劉禹錫的《浪淘沙》中,“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D.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5.(2024·北京大興·三模)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常常涉及化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向食鹽濃溶液中加入雞蛋清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因為食鹽能使蛋白質變性
B.咀嚼饅頭時,越嚼越甜,因為淀粉水解生成了麥芽糖
C.石油的分餾、海水曬鹽、煤的氣化都是物理變化
D.純堿溶液可去油污,是由于 NaHCO3水解使溶液顯堿性
6.(23-24 高三下·黑龍江大慶·階段練習)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許多文獻記載中蘊含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
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茶疏》中對泡茶過程有如下記載:“治壺、投茶、出浴、淋壺、燙杯、釃茶、品茶……”,泡茶過程
涉及的操作有溶解、過濾等。
B.《天工開物》記載“人賤者短褐、梟裳,冬以御寒,夏以蔽體,其質造物之所具也。屬草木者,為梟、
麻、苘、葛……”文中的“臬、麻、苘、葛”屬于纖維素。
C.《千里江山圖》中的顏料來自于礦物質,并經研磨、溶解、過濾這三道工序獲得,這三道工序涉及的
均是物理變化。
D.《傅鶉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寫道:“夫金木無常,方園應行,亦有隱括,習與性形。故近朱者赤,近
墨者黑。”這里的“朱”指的是 Fe2O3。
7.(2024·天津·二模)五顏六色皆化學。下列化學實驗中的顏色變化不是化學變化的是
A.在無水硫酸銅粉末中滴加幾滴水,白色變為藍色
B.裂化石油氣通入酸性 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C.Na2O2與水的反應液中滴入酚酞試劑,先變紅后褪色
D.在無色火焰上灼燒 BaCl2,火焰為黃綠色
8.(2024·江蘇徐州·模擬預測)在給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能實現的是
石灰乳 煅燒
A.MgCl2 aq Mg OH MgO2
Cl
B 2
過量SO2
.Ca OH Ca ClO HClO2 2
鹽酸 蒸發
C.Fe2O3 FeCl3 aq FeCl3 s
NaOH aq Δ
D.CuSO4 aq Cu OH 懸濁液 Cu O2 2蔗糖
9.(2024·安徽滁州·一模)課外實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化學知識。金屬活動性強弱的探究過程如下,
其中不正確的是(已知:白醋的水溶液顯酸性,與稀鹽酸的化學性質相似)
A.實驗一證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B.實驗二的現象是銅絲不斷減少,表面有銀白色固體析出,無色溶液變為黃色
C.實驗一燒杯②中發生的是置換反應
D.實驗過程中存在不規范操作
10.(2024·重慶萬州·模擬預測)一定條件下,下列各項中的物質按如圖所示的箭頭不能實現一步轉化的是
甲 + 乙 +丁丙 乙
選項 甲 乙 丙 丁
A NaOH 溶液 CO2 Na2CO3溶液 NaHSO4溶液
B SiO2 C CO2 Fe
C H2S SO2 S O2
D 氨水 AlCl3 Al(OH)3 鹽酸
A.A B.B C.C D.D
11.(23-24 高三上·河南南陽·階段練習)有以下物質:
①熔融的 NaCl;②氯化氫氣體;③酒精;④稀硝酸;⑤二氧化碳;⑥碳酸氫鈉固體;⑦氫氧化鈣溶液;
⑧鐵;⑨氧化鈉固體;⑩純醋酸; 石墨; 硫酸氫鈉固體。
(1)其中能導電的是 ;屬于非電解質的 ;屬于強電解質的是 ;屬于弱電解質的是 。
屬于混合物的是 。
(2)⑤為 (填“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或“兩性氧化物”);⑨為 (填“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
物”或“兩性氧化物”)。
(3)寫出物質⑥溶于水的電離方程式: 。寫出物質⑩溶于水的電離方程式: 。寫出物質 溶于
水的電離方程式: 。
(4)寫出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鹽酸的離子方程式: 。
寫出石灰乳與 Na2CO3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寫出用 MnO2與濃鹽酸共熱制 Cl2的離子方程式: 。
(5)寫出過量的⑥形成的溶液與⑦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寫出過量的⑦與⑥形成的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12.(23-24 高三上·天津寧河·開學考試)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為用氯化鐵固體制備氫氧化鐵膠體的相關實驗,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配制 FeCl3 溶液制備 Fe(OH)3 膠體 觀察膠體的丁達爾效應 分離 Fe(OH)3 膠體與溶液
A.A B.B C.C D.D
(2)磷的一種化合物叫亞磷酸(H3PO3)。已知:
Ⅰ.0.1mol/LH3PO3溶液的 pH=1.7;
Ⅱ.H3PO3與 NaOH 反應只生成 Na2HPO3和 NaH2PO3兩種鹽;
Ⅲ.H3PO3和碘水反應,碘水棕黃色褪去,再加 AgNO3有黃色沉淀生成。
①關于 H3PO3的說法:①強酸;②弱酸;③二元酸;④三元酸;⑤氧化性酸;⑥還原性酸,其中正確的
是 。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②寫出 H3PO3與過量 NaOH 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3)H3PO2(次磷酸)是一元中強酸,H3PO2及 NaH2PO2均可將溶液中的Ag+ 還原為銀,從而可用于化學鍍銀。
①NaH2PO2屬于 (填“正鹽”“酸式鹽”或“堿式鹽”)。
②利用 H3PO2化學鍍銀,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4∶1,則氧化產物為 (寫化學
式)。第 04 講 元素與物質的分類
01 了解元素與物質的關系。
02 了解物質分類的方法及單質、氧化物、酸、堿的概念及相互聯系。
03 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
04 了解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及其與溶液的區別。
考點一:物質的組成與分類
重點·夯基易錯
1.物質的組成
(1)
(2)同素異形體
①定義:由同一種元素形成的幾種性質不同的單質。
②性質: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有差異。同素異形體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種轉化是化學
變化。
③常見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氧元素:O2和 O3;碳元素:金剛石、石墨、C60;磷元素:白磷、紅磷。
【易錯】①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如 O2和 O3組成的混合氣體,金剛石和石墨等。
②由不同同位素構成的單質(或化合物)是純凈物,如 H 和 D 、H O 和 D O,由 12C 和 132 2 2 2 C 組成的石墨也是
純凈物。
2.物質的分類
分類應依據事先設定的“標準”進行,“標準”不同,分類方法也不相同。在化學上常用的分類方法有樹
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
(1)樹狀分類法
每次用一個標準對物質進行再分類。
{混合物物質 { {金屬單質單質 非金屬單質純凈物 {無機化合物 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
(2)交叉分類法
同時用多個標準對同一物質進行分類,如:
【易錯】(1)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進行不同的分類,因此沒有固定的分類標準,就不
會有正確的分類。如:把物質分為混合物、純凈物、化合物,就是分類標準不統一導致的錯誤。混合物和
純凈物是并列關系,而純凈物包含化合物。
(2)概念間的關系——“并列”“包含”與“交叉”。
樹狀分類法 交叉分類法
1.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只用同一化學式表示的物質也一定是純凈物。(  )
2.Cu、NaCl、SiO2、H2SO4都稱為分子式(  )
3.金屬氧化物一定是堿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4.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是兩性氧化物或是兩性氫氧化物。(  )
5.酸溶于水一定能電離出 H+,但能電離出 H+的不一定是酸(  )
6.已知 H3PO2(次磷酸)與足量的 NaOH 反應只生成一種鹽 NaH2PO2,則 H3PO2為一元酸(  )
7.純凈物一定有固定的熔、沸點,有固定熔、沸點的物質也一定是純凈物(  )
8.鹽一定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  )
答案 1.× 2.× 3.× 4.× 5.√ 6.√ 7.×8.×
點撥·能力培養
1.對下列物質分類,并完善表格內容
①HCl ②HNO3 ③H2SO4 ④H2S ⑤H3PO4 ⑥HF ⑦BaSO4 ⑧NaHCO3 ⑨Cu2(OH)2CO3 ⑩FeSO4
物質 分類依據 物質類別 實例
根據酸根離子是否含有 含氧酸 ②③⑤
氧元素 無氧酸 ①④⑥
一元酸 ①②⑥
根據一定條件下能電離
二元酸 ③④
出 H+的數目
酸 三元酸 ⑤
強酸 ①②③
根據電離程度
弱酸 ④⑤⑥
高沸點酸 ③⑤
根據沸點高低
低沸點酸 ①②④⑥
正鹽 ⑦⑩
根據生成鹽時酸、堿中和
鹽 酸式鹽 ⑧
反應進行的程度
堿式鹽 ⑨
2.化學的研究對象是物質,化學家常根據需要將眾多物質進行分類,從而更好地探索各類物質的性質及其
相互轉化的規律。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Na2CO3既屬于鈉鹽又屬于碳酸鹽 B.甲圖所示的分類方法屬于樹狀分類法
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 D.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
【答案】C
【解析】A.從所含金屬元素分類,Na2CO3屬于鈉鹽,從所含酸根分類,Na2CO3屬于碳酸鹽,A 正確;
B.甲圖所示的分類方法是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將物質所屬類別逐步細化,屬于樹狀分類法,B 正確;
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 HMnO4對應的酸性氧化物為 Mn2O7,是金屬氧化物,C 不正確;
D.除去一水合氨外,堿都含有金屬元素,所以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一水合氨沒有對應的堿性氧
化物),D 正確;
故選 C。
3.按照物質的不同分類方法,H2SO4屬于
①酸②氫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混合物⑥一元酸⑦化合物⑧強酸
A.①④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⑥ D.①④⑤⑥⑦
【答案】A
【解析】硫酸是在溶液中完全電離的二元強酸,是屬于酸的化合物,則①④⑦⑧符合題意,故選 A。
方法·規律總結
1.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純凈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組成和結構 無固定的組成和結構
有一定的熔、沸點 無一定的熔、沸點
保持一種物質的性質 保持原有物質各自的性質
2.常見混合物
①分散系(如溶液、膠體、濁液等);
②高分子(如蛋白質、纖維素、聚合物、淀粉等);
③常見特殊名稱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種餾分、煤、漂白粉、堿石灰、福爾馬林、油脂、天然氣、水
煤氣、鋁熱劑、氨水、氯水、王水等。
真題·明考向
1.(2024·浙江·高考真題)按物質組成分類,KAl SO4 × 12H2O2 屬于
A.酸 B.堿 C.鹽 D.混合物
【答案】C
【解析】KAl(SO4)2 12H
2-
2O 是結晶水合物,屬于純凈物;是由金屬陽離子 K+、Al3+和酸根陰離子SO4 組成的
復鹽;答案選 C。
2.(2024·甘肅·高考真題)下列成語涉及金屬材料的是
A.洛陽紙貴 B.聚沙成塔 C.金戈鐵馬 D.甘之若飴
【答案】C
【解析】A.紙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不是金屬材料,A 錯誤;
B.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不是金屬材料,B 錯誤;
C.金和鐵都是金屬,C 正確;
D.甘之若飴意思是把它看成像糖那樣甜,糖類是有機物,不是金屬材料,D 錯誤;
故選 C。
3.(2023·浙江·高考真題)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屬于有機物的是
A.石墨烯 B.不銹鋼 C.石英光導纖維 D.聚酯纖維
【答案】D
【解析】A.石墨烯是一種由單層碳原子構成的平面結構新型碳材料,為碳的單質,屬于無機物,A 不符合
題意;
B.不銹鋼是 Fe、Cr、Ni 等的合金,屬于金屬材料,B 不符合題意;
C.石英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為 SiO2,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C 不符合題意;
D.聚酯纖維俗稱“滌綸”,是由有機二元酸和二元醇縮聚而成的聚酯經紡絲所得的合成纖維,屬于有機物,
D 符合題意;
故選 D。
4.(2023·全國·高考真題)化學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復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竹簡的成分之一纖維素屬于天然高分子 B.龜甲的成分之一羥基磷灰石屬于無機物
C.古陶瓷修復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為 Ca(OH)2 D.古壁畫顏料中所用的鐵紅,其成分為 Fe2O3
【答案】C
【解析】A.纖維素是一種天然化合物,其分子式為(C6H10O5)n,其相對分子質量較高,是一種天然高分子,
A 正確;
B.羥基磷灰石又稱又稱羥磷灰石、堿式磷酸鈣,其化學式為[Ca10(PO4)6(OH)2],屬于無機物,B 正確;
C.熟石膏是主要成分為 2CaSO4·H2O,Ca(OH)2為熟石灰的主要成分,C 錯誤;
D.Fe2O3為紅色,常被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膠的紅色顏料,俗稱鐵紅,D 正確;
故答案選 C。
5.(2022·福建·高考真題)福建多個科研機構經過長期聯合研究發現,使用C60 和改性的Cu 基催化劑,可打
通從合成氣經草酸二甲酯常壓催化加氫制備乙二醇的技術難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草酸屬于無機物 B.C60 與石墨互為同分異構體
C.Cu 屬于過渡元素 D.催化劑通過降低焓變加快反應速率
【答案】C
【解析】A.草酸屬于二元弱酸,即乙二酸,屬于有機物,A 錯誤;
B.C60與石墨是碳元素的不同單質,互為同素異形體,B 錯誤;
C.Cu 為ⅠB 族,屬于過渡元素,C 正確;
D.催化劑通過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加快反應速率,反應焓變不變,D 錯誤;
故選 C。
6.(2022·浙江·高考真題)下列消毒劑的有效成分屬于鹽的是
A.高錳酸鉀溶液 B.過氧乙酸溶液 C.雙氧水 D.醫用酒精
【答案】A
A KMnO K+ MnO-【解析】 .高錳酸鉀溶液的有效成分為 4,其在水溶液中電離出 和 4 ,故 KMnO4屬于鹽,A
符合題意;
B.過氧乙酸溶液的有效成分是 CH3COOOH,在水溶液中電離出 CH3COOO-和 H+,即水溶液中的陽離子全
部為 H+,故其屬于酸,不合題意;
C.雙氧水是由 H 和 O 組成的化合物,故其屬于氧化物,C 不合題意;
D.醫用酒精的有效成分為 CH3CH2OH,其屬于有機物,不屬于鹽,D 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A。
考點二:物質的性質與變化
重點·夯基易錯
1.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宏觀 有新物質生成的是化學變化,反之是物理變化
微觀 有舊化學鍵斷裂,同時有新化學鍵形成的是化學變化,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
【易錯】物質變化的辨析
(1)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化為化學變化,如 O3與 O2間的轉化。
(2)不同原子間的轉化不屬于化學變化,其對應的反應也不屬于化學反應,如 29232U―→29038Th+24He。
(3)化學變化中一定存在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學鍵斷裂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金屬熔化、
HCl 溶于水、NaCl 熔化均屬于物理變化。
(4)化學變化不僅有物質的變化,同時還伴隨有能量的變化。
(5)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一定沒有化學變化。
(6) 有新元素生成}非化學變化
有新原子生成
(7)煤的氣體、液化屬于化學變化。
煤的氣化是將其轉化為可燃性氣體的過程,主要反應是碳與水蒸氣反應生成水煤氣等。
煤的液化是將其直接或間接轉化為甲醇等液體燃料。
2.不同類別的無機物之間轉化的一般規律
(1)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轉化
O2 H2O 酸
金屬單質 ― ― → 堿性氧化物
― ― →堿 ― ― → 鹽
― O―2 → ―H―2O → ―H SO如:Na Na2O NaOH
2―4 →
Na2SO4
符合上述轉化關系的常見金屬有 Na、K、Ca、Ba 等,但 Mg、Fe、Al、Cu 等不符合上述轉化關系。
(2)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轉化
O2 H2O 堿
非金屬單質 ― ― →酸性氧化物 ― ― →酸 ― ― → 鹽
― O―2 → ―H―2O → ―Na―OH如:S SO2 H2SO3 → Na2SO3
符合上述轉化關系的常見非金屬有 C、S、P 等,但 N、Si 等不符合上述轉化關系。
【易錯】①S 燃燒不能直接生成 SO3而是生成 SO2。
②Al2O3、SiO2、Fe2O3與 H2O 不反應,不能直接轉化為 Al(OH)3、H2SiO3、Fe(OH)3。
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 NO2。
④Fe 與 Cl2反應不能直接生成 FeCl2。
⑤Fe 與 H+、Cu2+、S、I2反應不能直接生成 Fe3+。
3.常見化學反應的分類
{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按反應物、生成物種類及數目多少 置換反應 復分解反應離子反應按反應中有無離子參與{ 非離子反應化學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按反應中有無電子轉移{
非氧化還原反應
{可逆反應按反應進行的程度和方向
不可逆反應
吸熱反應
按反應的能量變化{
放熱反應
(1)發生了顏色變化的一定是化學反應(  )
(2)有化學鍵破壞的變化一定屬于化學變化(  )
(3)用鉑絲蘸取 Na2SO4、Na2CO3、NaCl 溶液進行焰色反應是化學變化(  )
(4)232Th 轉化成 233U 是化學變化(  )
(5)Na2CO3·10H2O 的風化屬化學變化,NaOH 的潮解屬物理變化(  )
(6)從海水中提取物質都必須通過化學反應才能實現(  )
(7)用雞蛋殼膜和蒸餾水除去淀粉膠體中的食鹽不涉及化學變化(  )
(8)NaCl 晶體溶于水是物理變化,過程中沒有化學鍵的改變(  )
(9)碳在足量氧氣中燃燒生成 CO2,故硫在足量氧氣中燃燒生成 SO3(  )
(10)判斷下列轉化能否實現,能實現的打“√”,不能實現的打“×”。
H O
①SiO ― ―22 → H2SiO3(  )
―H②SO3 ―
2O →
H2SO4(  )
―H―2O③Fe2O3 → Fe(OH)3(  )
④Na2O ―
H―2O →
NaOH(  )
【答案】 (1)× (2)× (3)× (4)× (5)√ (6)× (7)√(8)× (9)× (10)①× ②√ ③× ④√
點撥·能力培養
1.通過對比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不同,回答下列問題:
①石油的分餾 ②煤的干餾 ③鈉的焰色試驗 ④碘的升華 ⑤氯化銨分解 ⑥蛋白質的變性 ⑦蛋白質
的顯色反應 ⑧電解食鹽水 ⑨CaCl2的潮解 ⑩冰的融化  FeCl3的水解  石油的裂化、裂解  蛋
白質的鹽析  食物的緩慢氧化  同素異形體間的轉化
其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____(填序號,下同);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③④⑨⑩  ②⑤⑥⑦⑧
2.有關物質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表示物質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之間
的轉化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質 X 是一種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B.反應②一定有鹽參加反應
C.CaCO3與 NaOH 反應可生成 Ca(OH)2
D.圖中的所有反應均不屬于置換反應
【答案】D
【解析】A.由于 CO2、CaCO3之間能相互轉化,CO2與 Ca(OH)2能反應,X 可以為 CO2,故物質 X 不屬于
有機物,A 項錯誤;
B.Ca(OH)2能與 CO2反應生成 CaCO3,但 CO2不屬于鹽,B 項錯誤;
C.由于 CaCO3難溶,不能與 NaOH 反應,C 項錯誤;
D.圖中的所有反應均化合物之間的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中沒有單質,故圖中的所有反應均不屬于置換反
應,D 項正確;
答案選 D。
方法·規律總結
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判斷方法
2.常見的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物質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三餾 蒸餾、 分餾  干餾
四色 焰色反應 顯色反應、顏色反應、 指示劑 變色反應
五解 潮解 分解、電解、水解、 裂解 
氫化、氧化、水化、風化、炭化、鈍化、
熔化、汽化、
十八化 催化、皂化、歧化、鹵化、硝化、酯化、
液化、酸化
裂化、油脂的硬化
真題·明考向
1.(2024·安徽·高考真題)下列選項中的物質能按圖示路徑在自然界中轉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
選項 甲 乙 丙
A Cl2 NaClO NaCl
B SO2 H2SO4 CaSO4
C Fe2O3 Fe(OH)3 FeCl3
D CO2 H2CO3 Ca HCO3 2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Cl2與水反應生成 HClO 和 HCl,無法直接生成 NaClO,A 錯誤;
B.SO2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而不是硫酸,B 錯誤;
C.氧化鐵與水不反應,不能生成氫氧化鐵沉淀,C 錯誤;
D.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碳酸氫鈣,碳酸氫鈣受熱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氣體,D 正
確;
故答案選 D。
2.(2024·山東·高考真題)物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兩者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A.石灰乳除去廢氣中二氧化硫,體現了Ca(OH)2 的堿性
B.氯化鐵溶液腐蝕銅電路板,體現了Fe3+的氧化性
C.制作豆腐時添加石膏,體現了CaSO4的難溶性
D.用氨水配制銀氨溶液,體現了NH3的配位性
【答案】C
【解析】A.SO2是酸性氧化物,石灰乳為 Ca(OH)2,呈堿性,吸收 SO2體現了 Ca(OH)2的堿性,A 正確;
B.氯化鐵溶液腐蝕銅電路板,發生的反應為 2Fe3+ + Cu = 2Fe2+ + Cu2+ ,體現了 Fe3+的氧化性,B 正確;
C.制作豆腐時添加石膏,利用的是在膠體中加入電解質發生聚沉這一性質,與 CaSO4難溶性無關,C 錯誤;
D.銀氨溶液的配制是在硝酸銀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白色沉淀 AgOH,最后生成易溶于水的
Ag(NH3)2OH,Ag(NH3)2OH 中 Ag+和 NH3之間以配位鍵結合,體現了 NH3的配位性,D 正確;
故選 C。
3.(2023·廣東·高考真題)部分含Na 或含Cu 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A.可存在 c→d→e 的轉化 B.能與H2O 反應生成 c 的物質只有 b
C.新制的 d 可用于檢驗葡萄糖中的醛基 D.若 b 能與H2O 反應生成O2,則 b 中含共價鍵
【答案】B
【分析】由圖可知 a、b、c 對應物質分別為:鈉、氧化鈉(過氧化鈉)、氫氧化鈉或 a、b、e 、d 對應物質
分別為:銅、氧化亞銅、氧化銅、氫氧化銅。
【解析】A.由分析可知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氫氧化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所以存在
c→d→e 的轉化,A 合理;
B.鈉和氧化鈉(過氧化鈉)都能與H2O 反應都能生成氫氧化鈉,B 不合理;
C.新制氫氧化銅可用于檢驗葡萄糖中的醛基,C 合理;
D.若 b 能與H2O 反應生成O2,則 b 為過氧化鈉,結構中含共價鍵和離子鍵,D 合理;
故選 B。
4.(2023·天津·高考真題)利用 18O 示蹤技術研究 H2O2與 Cl2的反應歷程,結果如下:
① Cl 182 +H2 O =H
+
2 +Cl
- +H18O18OCl
② H18O18OCl=H+ +Cl- +18O2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反應①是置換反應
B.18O 的核電荷數是 18
C.18O 與 16O 互為同素異形體
D.反應歷程中H2O2 中的 O-O 鍵未發生斷裂
【答案】D
【解析】A.反應①生成兩種化合物,不是置換反應,故 A 錯誤;
B.核電荷數等于核內質子數,所以 18O 的核電荷數是 8,故 B 錯誤;
C.18O 與 16O 是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互為同位素,故 C 錯誤;
D.反應歷程中H2O2 、H-O-O-Cl、O2都含 O-O 鍵,所以H2O2 中 O-O 鍵沒有發生斷裂,故 D 正確;
選 D。
5.(2023·福建·高考真題)唐代陸羽《茶經·三之造》中記載茶葉制作過程:“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
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以下操作中最不可能引起化學變化的是
A.蒸 B.搗 C.焙 D.封
【答案】D
【分析】“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的含義是晴好的天氣時采摘茶葉,經
過蒸青、搗泥、拍壓、烘焙、穿孔、裝袋等工序后,才能制造出優質的茶葉。
【解析】A. 蒸青,這樣做出的茶去掉了生腥的草味,加熱引起顏色的變化,有新物質產生,故 A 不符;
B. 搗泥壓榨,去汁壓餅,讓茶葉的苦澀味大大降低,可能引起物質的變化,故 B 不符;
C. 烘焙加熱可能引起物質分解、氧化等,故 C 不符;
D. 封裝,保持干燥、防止氧化,最不可能引起化學變化,故 D 符合;
故選 D。
6.(2023·湖南·高考真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化學與文化傳承密不可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青銅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質為合金
B.長沙走馬樓出土的竹木簡牘主要成分是纖維素
C.蔡倫采用堿液蒸煮制漿法造紙,該過程不涉及化學變化
D.銅官窯彩瓷是以黏土為主要原料,經高溫燒結而成
【答案】C
【解析】A.四羊方尊由青銅制成,在當時銅的冶煉方法還不成熟,銅中常含有一些雜質,因此青銅屬合金
范疇,A 正確;
B.竹木簡牘由竹子、木頭等原料制成,竹子、木頭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B 正確;
C.蔡倫用堿液制漿法造紙,將原料放在堿液中蒸煮,原料在堿性環境下發生反應使原有的粗漿纖維變成細
漿,該過程涉及化學變化,C 錯誤;
D.陶瓷是利用黏土在高溫下燒結定型生成硅酸鋁,D 正確;
故答案選 C。
考點三:分散系 膠體
重點·夯基易錯
1.分散系
(1)概念:一種(或多種)物質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
(2)分類:根據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小將分散系分為溶液、濁液和膠體,可用如圖直觀地表示。
2.膠體的分類
依據分散劑的狀態將膠體分為固溶膠、液溶膠、氣溶膠。
3.膠體的性質及應用
【易錯】(1)丁達爾效應是物理變化而不是化學變化。
(2)膠體不帶電,膠體中的膠粒能夠吸附體系中的帶電粒子而使膠粒帶電荷,但整個分散系仍呈電中性。
4.Fe(OH)3膠體的制備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飽和 FeCl3溶液,繼續煮沸至液體呈紅褐色,停止加熱,即制得 Fe(OH)3膠體。化學方程
式為

FeCl3+3H2O === == Fe(OH)3(膠體)+3HCl。
【易錯】(1)不能用自來水制備 Fe(OH)3膠體,因為自來水中有電解質會使膠體發生聚沉,應用蒸餾水。
(2)不能過度加熱,否則 Fe(OH)3膠體會聚沉生成 Fe(OH)3沉淀。
(3)書寫制備膠體的化學方程式時,生成的膠體不加沉淀符號“↓”,應注明“膠體”二字。
(4)Fe(OH)3膠體粒子是多個“Fe(OH)3”的集合體,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 Fe(OH)3膠體粒子數小于
NA。
1.碳納米管屬于膠體分散系,該材料具有超強的吸附能力(  )
2.明礬凈水時發生了化學及物理變化,能起到殺菌、消毒作用(  )
3.膠體不帶電荷,膠體粒子因吸附離子往往帶有電荷(  )
4.向濃氨水中滴加 FeCl3飽和溶液可制得 Fe(OH)3膠體(  )
5.將 1 mL 1 mol·L-1的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備 Fe(OH)3膠體,若 FeCl3完全水解,則可制得 Fe(OH)3膠
體粒子少于 0.001NA 個(  )
6.利用丁達爾效應可區分蛋白質溶液和食鹽水(  )
7.按照分散質和分散劑所處的狀態,可分為 9 種分散系。(  )
8.為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 NaCl,可以采取滲析的方法。(  )
【答案】 1.× 2.× 3.√ 4.× 5.√ 6.√7.√8.√
點撥·能力培養
1.某同學在實驗室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
A.利用過濾的方法,無法將 Z 中固體與液體分離
B.X、Z 燒杯中分散系的分散質不相同
C.Y 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CaCO 3+3+2Fe +3H2O===2Fe(OH)3(膠體)+3CO2↑+3Ca2+
D.Z 中分散系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解析】過濾法可分離固體和液體,故 A 錯誤;X 是 FeCl3溶液,分散質是 Cl-和 Fe3+,Z 是 Fe(OH)3膠體,
分散質是 Fe(OH)3膠粒,故 B 正確;CaCO 能與 H+結合生成 H O 和 CO ,促進 Fe3+3 2 2 的水解,故 C 正確;Z
是 Fe(OH)3膠體具有膠體的性質,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故 D 正確。
2.下列有關膠體制備及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有 ②⑤⑥⑦ (填序號)。
①將 NaOH 濃溶液滴加到飽和 FeCl3溶液中制備 Fe(OH)3膠體
②在某 FeCl3飽和溶液中含有 1 mol FeCl3,制得的膠體中 Fe(OH)3膠粒數目小于 NA
③Fe2(SO4)3可用作凈水劑的原因是由于 Fe2(SO4)3易溶于水
④明礬水解時產生具有吸附性的膠體粒子,可作漂白劑
⑤在實驗中不慎被玻璃劃破手指,可用 FeCl3溶液應急止血
⑥由腎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進行治療
⑦水泥廠和冶金廠常用高壓直流電除去大量煙塵,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解析】將 NaOH 濃溶液滴加到飽和 FeCl3 溶液中,生成紅褐色的 Fe(OH)3 沉淀而不是膠體,故①錯誤。
Fe(OH)3 膠體粒子是許多 Fe(OH)3 分子的集合體,因此在 Fe(OH)3 膠體中,Fe(OH)3 膠體粒子數要遠小于原
FeCl 3+3溶液中 Fe 的數目,故②正確。可溶性鋁鹽或鐵鹽,如 Fe2(SO4)3在水溶液中形成 Fe(OH)3膠體而起到
凈水作用,并不是因為 Fe (SO ) 易溶于水,故③錯誤。明礬溶于水電離出的 Al3+2 4 3 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
膠體具有吸附性,因此明礬可以吸附水中的小顆粒懸浮雜質而起到凈水作用,但不能用作漂白劑,故④錯
誤。血液是膠體,FeCl3 溶液是電解質溶液,在膠體中加入電解質會使膠粒聚沉,因此 FeCl3 可以使血液中
的膠粒聚沉而止血,故⑤正確。血液透析的原理類似于滲析原理,血液是膠體,透析膜相當于半透膜的作
用,腎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進行治療,故⑥正確。工廠煙塵屬于氣溶膠,用
高壓直流電除去工廠煙塵應用了膠體的電泳性質,故⑦正確。
方法·規律總結
膠體知識“6”提醒
(1)膠體區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膠體粒子的直徑在 1~100 nm(即 10-9~10-7m)之間,而不是丁達爾
效應。
(2)膠體微粒一般是離子、分子或難溶物的聚集體,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質,因其分子非常
大,其相對分子質量通常為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千萬,因此一個分子就是一個膠體微粒,它們的溶
液是膠體。
(3)膠體具有介穩性的主要原因是膠體粒子可以通過吸附而帶有電荷,且同種膠體粒子的電性相同。
(4)在 Fe(OH)3膠體中,Fe(OH)3膠體粒子的數目要遠遠小于原 FeCl3溶液中 Fe3+的數目。
(5)膠體粒子的直徑決定了膠體的性質,因膠體粒子較大不能透過半透膜,可用滲析法提純膠體。
(6)掌握凈水劑及其作用原理
膠體粒子的直徑一般在 1~100 nm 之間,它決定了膠體粒子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吸附力很強,能在水中吸
附懸浮固體或毒素形成沉淀,從而達到凈化水的目的,這就是膠體凈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膠體,
并且對水質無明顯副作用的物質有 KAl(SO4)2·12H2O、FeCl3·6H2O 等,這樣的物質被稱為凈水劑,其形成膠
體的化學原理是 Al3+、Fe3+發生水解反應分別生成 Al(OH)3膠體、Fe(OH)3膠體。
真題·明考向
1.(2023·廣東·高考真題)化學處處呈現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舞臺上干冰升華時,共價鍵斷裂
B.飽和CuSO4 溶液可析出無水藍色晶體
C.苯分子的正六邊形結構,單雙鍵交替呈現完美對稱
D.晨霧中的光束如夢如幻,是丁達爾效應帶來的美景
【答案】D
【解析】A.舞臺上干冰升華物理變化,共價鍵沒有斷裂,A 錯誤;
B.飽和CuSO4 溶液可析出的藍色晶體中存在結晶水為五水硫酸銅,B 錯誤;
C.苯分子的正六邊形結構,六個碳碳鍵完全相同呈現完美對稱,C 錯誤;
D.晨霧中由于光照射膠體粒子散射形成的光束如夢如幻,是丁達爾效應帶來的美景,D 正確;
故選 D。
2.(2023·浙江·高考真題)氯化鐵是一種重要的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氯化鐵屬于弱電解質 B.氯化鐵溶液可腐蝕覆銅板
C.氯化鐵可由鐵與氯氣反應制得 D.氯化鐵溶液可制備氫氧化鐵膠體
【答案】A
【解析】A.氯化鐵能完全電離出鐵離子和氯離子,屬于強電解質,A 錯誤;
B.氯化鐵溶液與銅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氯化亞鐵,可用來蝕刻銅板,B 正確;
C.氯氣具有強氧化性,氯氣與鐵單質加熱生成氯化鐵,C 正確;
D.向沸水中滴加飽和氯化鐵溶液,繼續加熱呈紅褐色,鐵離子發生水解反應可得到氫氧化鐵膠體,D 正確;
故選:A。
演練·提能力
1.(2024·北京豐臺·二模)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有深遠影響。下列涉及到的物質屬于有機化合物的是
A.紙中的纖維素 B.磁針中的四氧化三鐵
C.泥活字中的硅酸鹽 D.黑火藥中的木炭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纖維素是多糖,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涉及到的物質屬于有機化合物,故 A 正確;
B.磁針中的四氧化三鐵是鐵的一種氧化物,屬于無機物,沒有涉及有機化合物,故 B 錯誤;
C.泥活字中的硅酸鹽,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沒有涉及有機化合物,故 C 錯誤;
D.黑火藥中的木炭,是非金屬單只,屬于無機物,沒有涉及有機化合物,故 D 錯誤;
故答案為:A。
2.(2024·安徽滁州·一模)分類法是認識物質世界、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類中正確的是
A.金屬材料:生鐵、不銹鋼、玻璃鋼 B.可加熱的容器:試管、燒杯、集氣瓶
C.混合物:空氣、石油、冰水共存物 D.可回收物:舊報紙、舊紙箱、易拉罐
【答案】D
【解析】A.玻璃鋼屬于復合材料,不屬于金屬材料,故 A 錯誤;
B.集氣瓶用來收集氣體,不能被加熱,故 B 錯誤;
C.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水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故 C 錯誤;
D.舊報紙、舊紙箱、易拉罐均能夠重新加工后再次利用,屬于可回收物,故 D 正確;
答案選 D。
3.(2024·湖北·一模)量子點(Quantum Dot)是一種納米級別的半導體晶體,量子點的獨特性質使其受到
電或光的刺激后能夠發出特定顏色的單色光,CuInS2 是一種常見量子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量子點是一種膠體
B.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 ds 區
C.量子點可以導電
D.特定顏色的單色光與原子核外電子躍遷有關
【答案】A
【解析】A.量子點是純凈物,并未形成分散系,A 錯誤;
B.銅屬于周期表中 ds 區的元素,B 正確;
C.量子點為半導體晶體,具有導電性,可以導電,C 正確;
D.特定顏色的單色光與原子核外電子躍遷有關,D 正確;
故選 A。
4.(2024·河北·三模)古詩中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詩句同時體現了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
化的是
A.劉長卿的《酬張夏》中,“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B.李白的《秋浦歌》中,“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C.劉禹錫的《浪淘沙》中,“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D.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答案】B
【解析】A.“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利用詩和景很自然地引入物質的三態變化的知識,物質并未變化,
A 不符合題意;
B.“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描述的是紅星四濺,紫煙蒸騰的冶煉場景,是燃燒反應,包括了物質變化
和能量變化,B 符合題意;
C.“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說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離態存在,不需要冶煉還原,“沙里淘金”
就是利用金與沙密度的差異,用水反復淘洗得到,物質并未變化,屬于物理變化,C 不符合題意;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梨花喻雪,為水的三態變化,屬于物理變化,D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 B。
5.(2024·北京大興·三模)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常常涉及化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向食鹽濃溶液中加入雞蛋清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因為食鹽能使蛋白質變性
B.咀嚼饅頭時,越嚼越甜,因為淀粉水解生成了麥芽糖
C.石油的分餾、海水曬鹽、煤的氣化都是物理變化
D.純堿溶液可去油污,是由于 NaHCO3水解使溶液顯堿性
【答案】B
【解析】A.食鹽溶液是非重金屬鹽溶液,能使蛋白質鹽析,而非變性,A 錯誤;
B.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能水解為麥芽糖,則咀嚼饅頭時,越嚼越甜,B 正確;
C.石油的分餾、海水曬鹽都是物理變化,但煤的氣化為將 C 轉化為 CO、H2等,由新物質的生成,屬于化
學變化,C 錯誤;
D.純堿的主要成分為 Na2CO3 而不是 NaHCO3,故純堿溶液可去油污,是由于 Na2CO3 水解使溶液顯堿性,
D 錯誤;
故答案為:B。
6.(23-24 高三下·黑龍江大慶·階段練習)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許多文獻記載中蘊含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
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茶疏》中對泡茶過程有如下記載:“治壺、投茶、出浴、淋壺、燙杯、釃茶、品茶……”,泡茶過程
涉及的操作有溶解、過濾等。
B.《天工開物》記載“人賤者短褐、梟裳,冬以御寒,夏以蔽體,其質造物之所具也。屬草木者,為梟、
麻、苘、葛……”文中的“臬、麻、苘、葛”屬于纖維素。
C.《千里江山圖》中的顏料來自于礦物質,并經研磨、溶解、過濾這三道工序獲得,這三道工序涉及的
均是物理變化。
D.《傅鶉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寫道:“夫金木無常,方園應行,亦有隱括,習與性形。故近朱者赤,近
墨者黑。”這里的“朱”指的是 Fe2O3。
【答案】D
【解析】A.由“治壺、投茶、出浴、淋壺、燙杯、釃茶、品茶”可知,茶需要溶解、過濾后飲用,該過程中
涉及的操作有溶解、過濾等,A 正確;
B.文中的“梟、麻、苘、葛”是植物纖維,屬于纖維素,B 正確;
C.研磨、溶解、過濾過程中均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 正確;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的“朱”為朱砂,朱砂硫化汞,其化學式為:HgS,硫化汞的天然礦石為大紅色,
有金屬光澤至金屬光澤,D 錯誤;
故答案為:D。
7.(2024·天津·二模)五顏六色皆化學。下列化學實驗中的顏色變化不是化學變化的是
A.在無水硫酸銅粉末中滴加幾滴水,白色變為藍色
B.裂化石油氣通入酸性 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C.Na2O2與水的反應液中滴入酚酞試劑,先變紅后褪色
D.在無色火焰上灼燒 BaCl2,火焰為黃綠色
【答案】D
【解析】A.在無水硫酸銅粉末中滴加幾滴水,生成了CuSO4 ×5H2O ,白色變為藍色,有新物質生成,是化
學變化,A 不符合題意;
B.裂化石油氣中存在不飽和烴,通入酸性KMnO4 溶液中,溶液褪色,是化學變化,B 不符合題意;
C. Na2O2與水的反應生成 NaOH,滴入酚酞試劑溶液變紅,中間產物有 H2O2,具有漂白性,溶液又褪色,
是化學變化,C 不符合題意;
D.焰色試驗是物理變化,不是化學變化,D 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 D。
8.(2024·江蘇徐州·模擬預測)在給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能實現的是
石灰乳 煅燒
A.MgCl2 aq Mg OH MgO2
Cl2 過量SOB 2.Ca OH Ca ClO HClO2 2
鹽酸 蒸發
C.Fe2O3 FeCl3 aq FeCl3 s
NaOH aq Δ
D.CuSO4 aq Cu OH 懸濁液 Cu2O2 蔗糖
【答案】A
【解析】A.氯化鎂溶液可以與石灰乳反應得到氫氧化鎂沉淀,煅燒氫氧化鎂可以分解生成氧化鎂,故 A
符合題意;
B.氯氣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次氯酸鈣,次氯酸鈣與過量 SO2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根和氯離子,
故 B 不符合題意;
C.鐵與稀鹽酸反應只能生成氯化亞鐵,且氯化鐵溶液蒸發過程中徹底水解得不到氯化鐵固體,故 C 不符合
題意;
D.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新制氫氧化銅,但是蔗糖中不含醛基是非還原糖,無法用新制氫氧化銅檢驗,
故 D 不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答案為 A。
9.(2024·安徽滁州·一模)課外實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化學知識。金屬活動性強弱的探究過程如下,
其中不正確的是(已知:白醋的水溶液顯酸性,與稀鹽酸的化學性質相似)
A.實驗一證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B.實驗二的現象是銅絲不斷減少,表面有銀白色固體析出,無色溶液變為黃色
C.實驗一燒杯②中發生的是置換反應
D.實驗過程中存在不規范操作
【答案】B
【解析】A.實驗一根據放銅片的燒杯內無現象,而放鐵片的燒杯內有氣體冒出且溶液變為淺綠色,說明銅
不能與醋中的醋酸反應,而鐵與醋酸反應,則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故 A 正確;
B.實驗二銅與硝酸銀能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故現象是銅絲表面有銀白色固體析出,無色溶液變為藍色,
故 B 錯誤;
C.實驗一燒杯②中鐵與醋酸反應后會生成亞鐵鹽和氫氣,屬于置換反應,故 C 正確;
D.實驗一向放銅片的燒杯中加入白醋時,膠頭滴管應正立于燒杯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到燒杯內與內壁接觸,
操作不規范,故 D 正確;
故選 B。
10.(2024·重慶萬州·模擬預測)一定條件下,下列各項中的物質按如圖所示的箭頭不能實現一步轉化的是
甲 + 乙 丙 + 丁 乙
選項 甲 乙 丙 丁
A NaOH 溶液 CO2 Na2CO3溶液 NaHSO4溶液
B SiO2 C CO2 Fe
C H2S SO2 S O2
D 氨水 AlCl3 Al(OH)3 鹽酸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氫氧化鈉與少量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與硫酸氫鈉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碳
和水,均能一步實現,故 A 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硅與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硅和 CO,且 CO2和鐵也不反應,不能實現一步轉化,故 B 符合題
意;
C.氫硫酸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硫和水,S 與 O2反應生成 SO2,均能實現一步轉化,故 C 不符合題意;
D.氨水與氯化鋁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和氯化銨,氫氧化鋁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均能實現一步轉化,
故 D 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 B。
11.(23-24 高三上·河南南陽·階段練習)有以下物質:
①熔融的 NaCl;②氯化氫氣體;③酒精;④稀硝酸;⑤二氧化碳;⑥碳酸氫鈉固體;⑦氫氧化鈣溶液;
⑧鐵;⑨氧化鈉固體;⑩純醋酸; 石墨; 硫酸氫鈉固體。
(1)其中能導電的是 ;屬于非電解質的 ;屬于強電解質的是 ;屬于弱電解質的是 。
屬于混合物的是 。
(2)⑤為 (填“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或“兩性氧化物”);⑨為 (填“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
物”或“兩性氧化物”)。
(3)寫出物質⑥溶于水的電離方程式: 。寫出物質⑩溶于水的電離方程式: 。寫出物質 溶于
水的電離方程式: 。
(4)寫出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鹽酸的離子方程式: 。
寫出石灰乳與 Na2CO3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寫出用 MnO2與濃鹽酸共熱制 Cl2的離子方程式: 。
(5)寫出過量的⑥形成的溶液與⑦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寫出過量的⑦與⑥形成的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答案】(1) ①④⑦⑧ ③⑤ ①②⑥ ⑩ ④⑦
(2) 酸性氧化物 堿性氧化物
(3) NaHCO +3=Na +HCO -3 CH3COOH CH3COO-+H+ NaHSO + +4=Na +H +SO
2-
4
D
(4) OH-+H+= H2O Ca(OH) +CO
2-
2 3 =CaCO3↓+H2O MnO2+4H++2Cl- Mn2++Cl2↑+2H2O
(5) Ca2++2OH-+2HCO - 2- 2+ - -3 =CaCO3↓+CO 3 +2H2O Ca +OH +HCO 3 =CaCO3↓+H2O
【解析】(1)①熔融的 NaCl 完全電離,存在自由移動離子能夠導電,NaCl 屬于鹽,為強電解質;
②氯化氫氣體未電離不能導電,為強電解質;
③酒精不能發生電離,屬于非電解質;
④稀硝酸為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存在自由移動離子能導電;
⑤二氧化碳不能發生電離,不導電,屬于非電解質;
⑥碳酸氫鈉固體屬于鹽,為強電解質,但未發生發生電離,不能導電;
⑦氫氧化鈣溶液屬于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存在自由移動離子能導電;
⑧鐵為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是良導體,能導電;
⑨氧化鈉固體未電離不能導電,為強電解質;
⑩純醋酸未電離不能導電,為弱酸,屬于弱電解質;
石墨為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是良導體,能導電;
硫酸氫鈉固體未電離不能導電,為強電解質。
綜上所述,能導電的是①④⑦⑧ ;屬于非電解質的是③⑤;屬于強電解質的是①②⑥ ;屬于弱電
解質的是⑩;屬于混合物的是④⑦。
(2)⑤二氧化碳為酸性氧化物;⑨氧化鈉固體為堿性氧化物;
(3)⑥ -碳酸氫鈉固體溶于水的電離成鈉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電離方程式:NaHCO =Na+3 +HCO 3 ;⑩純
醋酸為弱酸,部分電離,電離方程式:CH3COOH CH3COO-+H+; 硫酸氫鈉固體為強電解質,溶于
2-
水完全電離為鈉離子、氫離子、硫酸根離子,電離方程式:NaHSO4=Na++H++SO 4 。
(4)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鹽酸的離子方程式:OH-+H+= H2O;石灰乳與 Na2CO3溶液反應時,石灰乳應寫
Ca(OH) +CO 2-化學式,離子方程式為: 2 3 =CaCO3↓+H2O;MnO2與濃鹽酸共熱制 Cl2的離子方程式:
D
MnO2+4H++2Cl- Mn2++Cl2↑+2H2O。
5 - 2-( )過量的碳酸氫鈉溶液與氫氧化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a2++2OH-+2HCO 3 =CaCO3↓+CO 3 +2H2O;
-
過量的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氫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a2++OH-+HCO 3 =CaCO3↓+H2O。
12.(23-24 高三上·天津寧河·開學考試)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為用氯化鐵固體制備氫氧化鐵膠體的相關實驗,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配制 FeCl3 溶液制備 Fe(OH)3 膠體 觀察膠體的丁達爾效應 分離 Fe(OH)3 膠體與溶液
A.A B.B C.C D.D
(2)磷的一種化合物叫亞磷酸(H3PO3)。已知:
Ⅰ.0.1mol/LH3PO3溶液的 pH=1.7;
Ⅱ.H3PO3與 NaOH 反應只生成 Na2HPO3和 NaH2PO3兩種鹽;
Ⅲ.H3PO3和碘水反應,碘水棕黃色褪去,再加 AgNO3有黃色沉淀生成。
①關于 H3PO3的說法:①強酸;②弱酸;③二元酸;④三元酸;⑤氧化性酸;⑥還原性酸,其中正確的
是 。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②寫出 H3PO3與過量 NaOH 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3)H3PO2(次磷酸)是一元中強酸,H3PO2及 NaH2PO2均可將溶液中的Ag+ 還原為銀,從而可用于化學鍍銀。
①NaH2PO2屬于 (填“正鹽”“酸式鹽”或“堿式鹽”)。
②利用 H3PO2化學鍍銀,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4∶1,則氧化產物為 (寫化學
式)。
【答案】(1)C
(2) B H3PO3+2OH-═HPO
2-
3 +2H2O
(3) 正鹽 H3PO4
【解析】(1)A.FeCl3在水中會發生水解生成 Fe(OH)3,故 A 錯誤;
B.制備 Fe(OH)3膠體應往沸水中逐滴加入 FeCl3溶液,故 B 錯誤;
C.用激光筆照射,若是膠體,會產生一條光亮的通路,即丁達爾效應,故 C 正確;
D.溶液和膠體均能透過濾紙,故過濾無法分離 Fe(OH)3膠體與溶液,故 D 錯誤;
故答案為:C。
(2)①由 0.1mol/L H3PO3溶液的 pH=1.7,說明亞磷酸部分電離,則亞磷酸是弱酸;由 H3PO3與 NaOH 反
應只生成 Na2HPO3 和 NaH2PO3 兩種鹽,則說明亞磷酸是二元酸;由 H3PO3 和碘水反應,碘水棕黃色褪去,
再加 AgNO3 有黃色沉淀生成,說明該反應中亞磷酸失電子作還原劑,所以亞磷酸有還原性,②③⑥正確,
故選 B;
②H3PO3與過量 NaOH 2-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3PO -3+2OH ═HPO 3 +2H2O,故答案為:B;
H3PO3+2OH-═HPO
2-
3 +2H2O。
(3)①H3PO2是一元弱酸,則 NaH2PO2為正鹽,故答案為:正鹽;
②該反應中銀離子是氧化劑、H3PO2是還原劑,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4:1,根據轉移電子相
等知,1molH3PO2失去 4mol 電子,所以 P 元素為+5 價,則氧化產物是 H3PO4,故答案為:H3PO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庄市| 石家庄市| 光泽县| 阳东县| 清丰县| 方山县| 洛扎县| 益阳市| 普格县| 山丹县| 朝阳区| 寻甸| 蛟河市| 乡宁县| 呼图壁县| 平陆县| 通州区| 黄山市| 巴彦淖尔市| 镇康县| 桐柏县| 梁河县| 桦甸市| 寿宁县| 泌阳县| 名山县| 贵德县| 怀宁县| 尚志市| 潜山县| 高邮市| 枞阳县| 枣强县| 津南区| 九寨沟县| 从化市| 临漳县| 新兴县| 南郑县| 山西省| 尚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