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滬粵版八年級上冊 第四章課程講授課程導入本課小結習題練習第2節 汽化和液化第二課時課程導入清晨樹葉上的露珠還有夏天雪糕周圍的“白氣”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三個場景中,水的狀態是如何變化的?燒開水時產生的“白氣”冬天呼出的“白氣”水面上的霧課程講授液化物理學中,把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過程。氣態液態液化活動2:觀察液化課程講授說明:水蒸氣遇冷,降低到一定溫度時,就會液化變成小水珠。水燒開時,水蒸氣從壺口逸出,水蒸氣是看不到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就凝結成小水珠。平常看到的“白氣”就是這些小水珠形成的,而不是氣態的水蒸氣。用玻璃片可以接收到小水珠形成的水滴。這個現象說明什么?液化生活中的液化現象課程講授眼鏡片變模糊葉子上的露珠清晨馬路上的霧液化課程講授兩種方法:(1)降低溫度;(2)壓縮體積。不僅水蒸氣遇冷會液化,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會液化。通過壓縮氣體的體積使氣體液化,便于貯藏、運輸和使用。液化液化的方法課程講授1.汽化吸熱(1)在皮膚上擦一點酒精,你有什么感覺?(2)找兩支相同的溫度計,其中一支用酒精浸濕的棉花包住玻璃泡,另一支不包,觀察這兩支溫度計的示數變化情況。結論:酒精蒸發時需要吸熱,所以手會覺得涼,溫度計的示數會下降,說明汽化吸熱。汽化吸熱,液化放熱活動3:觀察汽化吸熱和液化放熱課程講授2.液化放熱先用溫度計測出B中的水溫。再將試管A放放入B中,讓燒瓶內的水沸騰時產生的水蒸氣通入試管A中。水蒸氣在試管A中會遇冷液化為水。過一段時間再測容器B中的水溫。它的溫度是升高還是降低?說明了什么?汽化吸熱,液化放熱活動3:觀察汽化吸熱和液化放熱課程講授2.液化放熱先用溫度計測出B中的水溫。再將試管A放放入B中,讓燒瓶內的水沸騰時產生的水蒸氣通入試管A中。水蒸氣在試管A中會遇冷液化為水。過一段時間再測容器B中的水溫。它的溫度是升高還是降低?說明了什么?結論:B 中的水溫升高了,說明氣體液化時會放熱,使周圍物體的溫度升高。汽化吸熱,液化放熱活動3:觀察汽化吸熱和液化放熱課程講授應用噴霧降溫用高溫水蒸氣做飯汽化吸熱,液化放熱小結課程講授方法壓縮體積現象液化汽化吸熱,液化放熱概念物質由氣態變為液體的過程降低溫度露、霧、“白氣”的形成液化習題練習1. 牙科醫生用來觀察病人牙齒的小鏡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進病人的口腔中,醫生這樣做是為了( )A.消毒,防止將病毒帶入口中B.把鏡面上的水分烘干C.避免病人感覺鏡子冷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氣液化,便于觀察D習題練習2. 已知氮氣、氧氣和氫氣的沸點分別為-196 ℃、-183 ℃和-253 ℃。將三種氣體在常溫常壓下混合后逐漸降溫至-198 ℃,在降溫的過程中,它們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A.氫氣、氧氣、氮氣B.氧氣、氮氣,氫氣不液化C.氫氣、氮氣,氧氣不液化D.氫氣、氧氣,氮氣不液化B習題練習3. 日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若不小心被水蒸氣燙傷,傷情比被開水燙傷更嚴重,這是為什么 (注意安全,切勿嘗試)答:因為100℃的水蒸氣遇到皮膚會先液化成100℃的水,液化時會放出較多的熱量,從而比被開水直接燙傷多吸收這部分熱量而使得燙傷更嚴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