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一章 動量與動量守恒定律素養培優課(一) 動量和能量的綜合問題培優目標1.會利用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常見典型問題。2.培養應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關鍵能力·情境探究達成考點1 “滑塊—木板”模型1.把滑塊、木板看成一個整體,摩擦力為內力,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塊和木板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2.由于摩擦生熱,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系統機械能不守恒,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機械能的減少量等于因摩擦而產生的熱量,ΔE=Ff·s相對,其中s相對為滑塊和木板相對滑動的路程。3.注意:若滑塊不滑離木板,就意味著二者最終具有共同速度,機械能損失最多。【典例1】 如圖所示,一長木板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0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將一小滑塊無初速度地輕放在木板最右端。已知滑塊和木板的質量分別為m和2m,它們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為g。(1)滑塊相對木板靜止時,求它們的共同速度大小;(2)某時刻木板速度是滑塊的2倍,求此時滑塊到木板最右端的距離;(3)若滑塊輕放在木板最右端的同時,給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外力,使得木板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直到滑塊相對木板靜止,求此過程中滑塊的運動時間以及外力所做的功。規律方法 求解此類問題的四點技巧(1)正確分析作用過程中各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情況,建立運動模型。(2)明確作用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并找出聯系各階段的狀態量。(3)合理選取研究對象,既要符合動量守恒的條件,又要方便解題。(4)動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中各物體的速度是相對同一參考系的。[跟進訓練]1.如圖(a)所示,長木板C放置于光滑水平地面,兩滑塊A、B質量分別為mA=4 kg、mB=2 kg,放在C上,三者都保持靜止。兩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t=0時刻釋放AB間的微小彈性裝置,裝置儲存的彈性勢能為24 J,此后滑塊A、B運動的v-t 圖像如圖(b)所示,當t=4 s時A與C恰好相對靜止,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釋放彈性裝置瞬間滑塊A、B的速度大小;(2)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和木板C的質量。[答案] (1)2 m/s 4 m/s (2)0.04 8 kg考點2 “子彈打木塊”模型1.子彈打木塊的過程很短暫,認為該過程內力遠大于外力,系統動量守恒。2.在子彈打木塊過程中摩擦生熱,系統機械能不守恒,機械能向內能轉化。3.若子彈不穿出木塊,二者最后有共同速度,機械能損失最多。【典例2】 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木塊靜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質量為m、速度為v0的子彈水平射入木塊且未穿出,設木塊對子彈的阻力恒為F,求:(1)子彈與木塊相對靜止時二者共同速度為多大;(2)射入過程中產生的內能和子彈對木塊所做的功分別為多少;(3)木塊至少為多長時子彈不會穿出。規律方法 (1)子彈打木塊模型是通過系統內的滑動摩擦力相互作用,系統所受的外力為零(或內力遠大于外力),動量守恒。(2)當子彈不穿出木塊或滑塊不滑離木板時,兩物體最后有共同速度,相當于完全非彈性碰撞,機械能損失最多。[跟進訓練]2.(多選)矩形滑塊由不同材料的上、下兩層粘合在一起組成,將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子彈以速度v水平射向滑塊。若射擊下層,子彈剛好不射出;若射擊上層,則子彈剛好能射進一半厚度;如圖所示,上述兩種情況相比較( ) 甲 乙 A.子彈對滑塊做功一樣多B.子彈對滑塊做的功不一樣多C.系統產生的熱量一樣多D.系統產生的熱量不一樣多√√考點3 “含彈簧類”模型1.對于彈簧類問題,在作用過程中,若系統合外力為零,則滿足動量守恒。2.整個過程中往往涉及多種形式的能的轉化,如:彈性勢能、動能、內能、重力勢能的轉化,應用能量守恒定律解決此類問題。3.注意:彈簧壓縮最短或彈簧拉伸最長時,彈簧連接的兩物體速度相等,此時彈簧彈性勢能最大。【典例3】 如圖所示,光滑水平直軌道上有三個質量均為m的物塊A、B、C。B的左側固定一輕彈簧(彈簧左側的擋板質量不計)。設A以速度v0朝B運動,壓縮彈簧;當A、B速度相同時,B與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繼續運動。假設B和C碰撞過程時間極短。求從A開始壓縮彈簧直至與彈簧分離的過程中:(1)整個系統損失的機械能;(2)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的彈性勢能。規律方法 彈簧壓縮最短或拉伸最長時,彈簧連接的兩物體速度相等,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跟進訓練]3.(多選)如圖甲所示,一輕彈簧的兩端分別與質量為m1和m2的兩物塊相連接,并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現使m1瞬時獲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 m/s,以此刻為計時零點,兩物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乙所示,從圖像信息可得( )A.在t1時刻兩物塊達到共同速度1 m/s且彈簧處于壓縮狀態B.從t3到t4時刻彈簧由壓縮狀態逐漸恢復原長C.兩物塊的質量之比為m1∶m2=1∶2D.在t2時刻m1與m2的動能之比為Ek1∶Ek2=4∶1√√AC [結合圖像分析兩物塊的運動過程:0~t1 時間內,m1逐漸減速,m2逐漸加速,彈簧被壓縮, t1 時刻二者速度相等,系統動能最小,彈性勢能最大,彈簧的壓縮量最大;t1~t2時間內,彈簧逐漸恢復原長,m2依然加速,m1先減速到零,然后反向加速,t2時刻兩物塊加速度為零,彈簧恢復到原長狀態;t2~t3時間內,由于t2時刻兩物塊速度方向相反,因此彈簧的長度將繼續逐漸增大,m2做減速運動,m1先減速到零,然后反向加速, t3時刻二者速度相等,系統動能最小,彈性勢能最大,彈簧最長;t3~t4時間內,彈簧由伸長狀態逐漸恢復原長,以后重復這個過程。所以在 t1時刻彈簧是處于壓縮狀素養培優課(一) 動量和能量的綜合問題1.會利用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常見典型問題。2.培養應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考點1 “滑塊—木板”模型1.把滑塊、木板看成一個整體,摩擦力為內力,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塊和木板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2.由于摩擦生熱,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系統機械能不守恒,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機械能的減少量等于因摩擦而產生的熱量,ΔE=Ff·s相對,其中s相對為滑塊和木板相對滑動的路程。3.注意:若滑塊不滑離木板,就意味著二者最終具有共同速度,機械能損失最多。【典例1】 如圖所示,一長木板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0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將一小滑塊無初速度地輕放在木板最右端。已知滑塊和木板的質量分別為m和2m,它們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為g。(1)滑塊相對木板靜止時,求它們的共同速度大小;(2)某時刻木板速度是滑塊的2倍,求此時滑塊到木板最右端的距離;(3)若滑塊輕放在木板最右端的同時,給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外力,使得木板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直到滑塊相對木板靜止,求此過程中滑塊的運動時間以及外力所做的功。[解析] (1)由于地面光滑,則木板與滑塊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有2mv0= 3mv共解得v共=。(2)由于木板速度是滑塊的2倍,則有v木= 2v滑再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2mv0= 2mv木 + mv滑聯立化簡得v滑=v0,v木=v0再根據功能關系有- μmgx=解得x=。(3)由于木板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則有F=μmg對滑塊進行受力分析,并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a滑=μg滑塊相對木板靜止時有v0=a滑t,解得t=則整個過程中木板滑動的距離為x′ =v0t=則拉力所做的功為W=Fx′ =。[答案] (1) (3) 求解此類問題的四點技巧(1)正確分析作用過程中各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情況,建立運動模型。(2)明確作用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并找出聯系各階段的狀態量。(3)合理選取研究對象,既要符合動量守恒的條件,又要方便解題。(4)動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中各物體的速度是相對同一參考系的。[跟進訓練]1.如圖(a)所示,長木板C放置于光滑水平地面,兩滑塊A、B質量分別為mA=4 kg、mB=2 kg,放在C上,三者都保持靜止。兩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t=0時刻釋放AB間的微小彈性裝置,裝置儲存的彈性勢能為24 J,此后滑塊A、B運動的v -t 圖像如圖(b)所示,當t=4 s時A與C恰好相對靜止,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釋放彈性裝置瞬間滑塊A、B的速度大小;(2)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和木板C的質量。 [解析] (1)釋放彈性裝置瞬間,設滑塊A、B的速度分別為v1、v2,則由動量守恒和能量關系有mAv1=mBv2=Ep解得v1=2 m/s,v2=4 m/s。(2)當t=4 s時A與C恰好相對靜止,可知此時A、C的速度相等,設為v,方向向左,此時B的速度為v3=2.4 m/s,方向向右,則由動量守恒(mA+mC)v=mBv3對滑塊Av=v1-μgt對木板Cv=aCt=t解得μ=0.04mC=8 kgv=0.4 m/s。[答案] (1)2 m/s 4 m/s (2)0.04 8 kg考點2 “子彈打木塊”模型1.子彈打木塊的過程很短暫,認為該過程內力遠大于外力,系統動量守恒。2.在子彈打木塊過程中摩擦生熱,系統機械能不守恒,機械能向內能轉化。3.若子彈不穿出木塊,二者最后有共同速度,機械能損失最多。【典例2】 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木塊靜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質量為m、速度為v0的子彈水平射入木塊且未穿出,設木塊對子彈的阻力恒為F,求:(1)子彈與木塊相對靜止時二者共同速度為多大;(2)射入過程中產生的內能和子彈對木塊所做的功分別為多少;(3)木塊至少為多長時子彈不會穿出。[解析] (1)子彈與木塊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以子彈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M)v解得:v=。(2)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Q+(m+M)v2得產生的熱量為:Q=由動能定理,子彈對木塊所做的功為:W=Mv2=。(3)設木塊最小長度為L,由能量守恒定律:FL=Q得木塊的最小長度為:L=。[答案] (1) (1)子彈打木塊模型是通過系統內的滑動摩擦力相互作用,系統所受的外力為零(或內力遠大于外力),動量守恒。(2)當子彈不穿出木塊或滑塊不滑離木板時,兩物體最后有共同速度,相當于完全非彈性碰撞,機械能損失最多。[跟進訓練]2.(多選)矩形滑塊由不同材料的上、下兩層粘合在一起組成,將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子彈以速度v水平射向滑塊。若射擊下層,子彈剛好不射出;若射擊上層,則子彈剛好能射進一半厚度;如圖所示,上述兩種情況相比較( ) 甲 乙A.子彈對滑塊做功一樣多B.子彈對滑塊做的功不一樣多C.系統產生的熱量一樣多D.系統產生的熱量不一樣多AC [兩次都沒射出,則子彈與滑塊最終達到共同速度,設為v共,由動量守恒定律可得mv=(M+m)v共,得v共=v,子彈對滑塊所做的功等于滑塊獲得的動能,故A正確;系統損失的機械能轉化為熱能,故C正確。]考點3 “含彈簧類”模型1.對于彈簧類問題,在作用過程中,若系統合外力為零,則滿足動量守恒。2.整個過程中往往涉及多種形式的能的轉化,如:彈性勢能、動能、內能、重力勢能的轉化,應用能量守恒定律解決此類問題。3.注意:彈簧壓縮最短或彈簧拉伸最長時,彈簧連接的兩物體速度相等,此時彈簧彈性勢能最大。【典例3】 如圖所示,光滑水平直軌道上有三個質量均為m的物塊A、B、C。B的左側固定一輕彈簧(彈簧左側的擋板質量不計)。設A以速度v0朝B運動,壓縮彈簧;當A、B速度相同時,B與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繼續運動。假設B和C碰撞過程時間極短。求從A開始壓縮彈簧直至與彈簧分離的過程中:(1)整個系統損失的機械能;(2)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的彈性勢能。[解析] (1)從A壓縮彈簧到A與B具有相同速度v1時,對A、B與彈簧組成的系統,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2mv1 ①此時B與C發生完全非彈性碰撞,設碰撞后的瞬時速度為v2,損失的機械能為ΔE,對B、C組成的系統,由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v1=2mv2 ②= ③聯立①②③式得ΔE=。 ④(2)由②式可知v2<v1,A將繼續壓縮彈簧,直至A、B、C三者速度相同,設此速度為v3,此時彈簧被壓縮至最短,其彈性勢能為Ep由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v0=3mv3 ⑤-ΔE=+Ep ⑥聯立④⑤⑥式得Ep=。[答案] 彈簧壓縮最短或拉伸最長時,彈簧連接的兩物體速度相等,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跟進訓練]3.(多選)如圖甲所示,一輕彈簧的兩端分別與質量為m1和m2的兩物塊相連接,并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現使m1瞬時獲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 m/s,以此刻為計時零點,兩物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乙所示,從圖像信息可得( ) A.在t1時刻兩物塊達到共同速度1 m/s且彈簧處于壓縮狀態B.從t3到t4時刻彈簧由壓縮狀態逐漸恢復原長C.兩物塊的質量之比為m1∶m2=1∶2D.在t2時刻m1與m2的動能之比為Ek1∶Ek2=4∶1AC [結合圖像分析兩物塊的運動過程:0~t1 時間內,m1逐漸減速,m2逐漸加速,彈簧被壓縮, t1 時刻二者速度相等,系統動能最小,彈性勢能最大,彈簧的壓縮量最大;t1~t2時間內,彈簧逐漸恢復原長,m2依然加速,m1先減速到零,然后反向加速,t2時刻兩物塊加速度為零,彈簧恢復到原長狀態;t2~t3時間內,由于t2時刻兩物塊速度方向相反,因此彈簧的長度將繼續逐漸增大,m2做減速運動,m1先減速到零,然后反向加速, t3時刻二者速度相等,系統動能最小,彈性勢能最大,彈簧最長;t3~ t4時間內,彈簧由伸長狀態逐漸恢復原長,以后重復這個過程。所以在 t1時刻彈簧是處于壓縮狀態,而在 t3 時刻彈簧是處于伸長狀態,從t3到t4時刻彈簧由伸長狀態逐漸恢復原長,故A正確,B錯誤;以m1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對0~t1時間內的過程,由動量守恒得m1v1=(m1+m2)v2,代入解得m1∶m2=1∶2,故C正確;在t2時刻m1的速度大小為v3=1 m/s,m2的速度大小為v4=2 m/s,根據Ek=mv2,解得Ek1∶Ek2=1∶8,故D錯誤。故選AC。]素養培優練(一) 動量和能量的綜合問題一、選擇題1.如圖所示,質量為3 kg的物塊放在質量為6 kg小車上,小車上表面光滑水平,物塊與小車之間夾有一個水平輕彈簧,彈簧處于伸長的狀態,外力使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現撤去其它外力,僅給小車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F恰好等于小車與地面的滑動摩擦力,在彈簧恢復原長的過程中,則( )A.物塊向右運動,小車靜止B.物塊與小車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C.彈簧彈力對小車的沖量等于彈簧彈力對物塊的沖量D.物塊、彈簧與小車組成的系統機械能不守恒B [對小車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地面對小車的摩擦力等于F,彈簧對小車有向左的拉力,可知物塊向右運動,小車向左運動,選項A錯誤;物塊與小車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所受合力均為零,則系統的動量守恒,選項B正確;彈簧彈力對小車的沖量與彈簧彈力對物塊的沖量等大反向,選項C錯誤;因對物塊、彈簧與小車組成的系統來說,力F與地面的摩擦力的合力的功為零,可知系統的機械能守恒,選項D錯誤。故選B。]2.(多選)如圖所示,用輕彈簧相連的物塊a和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塊a緊靠豎直墻壁,物塊c以初速度v0向物塊b運動并在極短時間內與b粘在一起,由物塊a、b、c和彈簧所組成的系統,在下列依次進行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但動量不守恒的是( )A.c剛與b接觸→c與b粘在一起B.b和c整體向左運動→彈簧壓縮量第一次最大C.彈簧壓縮量第一次最大→彈簧第一次恢復原長D.彈簧第一次恢復原長→彈簧伸長量第一次達最大BC [c與b粘在一起,發生的是完全非彈性碰撞,動量守恒,機械能損失最大,故A錯誤;b和c整體向左運動→彈簧壓縮量第一次最大,動能轉化成彈簧的彈性勢能,動量減小,符合機械能守恒但動量不守恒,故B正確;彈簧壓縮量第一次最大→彈簧第一次恢復原長,彈性勢能轉化成動能,機械能守恒,但是動量增加,故C正確;彈簧第一次恢復原長→彈簧伸長量第一次達最大,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故D錯誤。故選BC。]3.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木塊位于光滑水平面上,木塊與墻之間用輕彈簧連接,開始時木塊靜止在A位置。現有一質量為m的子彈以水平速度v0射向木塊并嵌入其中,則當木塊回到A位置時的速度的大小v以及此過程中墻對彈簧的沖量I的大小分別為( )A.v=,I=0 B.v=,I=2mv0C.v=,I= D.v=,I=2mv0D [子彈射入木塊過程,由于時間極短,子彈與木塊間的內力遠大于系統外力,系統的動量守恒,取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m)v,解得v=,子彈射入木塊后,子彈和木塊組成的系統在彈簧彈力的作用下先向右做減速運動,后向左做加速運動,回到A位置時速度大小不變,即木塊回到A位置時的速度大小為v=,子彈和木塊及彈簧組成的系統受到的合力即墻對彈簧的作用力,根據動量定理得I′=-(M+m)v-mv0=,所以墻對彈簧的沖量I的大小為I=2mv0,D正確。]4.如圖所示,在固定的水平桿上,套有質量為m的光滑圓環,輕繩一端拴在環上,另一端系著質量為M的木塊,現有質量為m0的子彈以大小為v0的水平速度射入木塊并留在木塊中,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子彈射入木塊后瞬間,速度大小為B.子彈射入木塊后瞬間,輕繩拉力等于(M+m0)gC.子彈射入木塊后瞬間,環對輕桿的壓力大于(M+m+m0)gD.子彈射入木塊后,圓環、木塊和子彈構成的系統動量守恒C [子彈射入木塊過程中,子彈和木塊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則m0v0=(M+m0)v1,解得射入后瞬間速度大小為v1=,A錯誤;子彈射入木塊后瞬間,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T-(M+m0)g=,可知輕繩拉力大于(M+m0)g,B錯誤;子彈射入木塊后瞬間,對圓環有N=T+mg>(M+m+m0)g,C正確;子彈射入木塊后,圓環、木塊和子彈構成的系統只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D錯誤。]5.如圖所示,一木塊靜止在長木板的左端,長木板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木塊和長木板的質量相等,均為M,木塊和長木板之間、長木板和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都為μ。一顆質量為m=的子彈以一定速度水平向右射入木塊并留在其中,木塊在長木板上運動的距離為L;靜止后一顆相同的子彈以相同的速度射入長木板,并留在長木板中,重力加速度為g,則( )A.第一顆子彈射入木塊前瞬間的速度為B.木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μgC.第二顆子彈射入長木板后,長木板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2μgD.最終木塊靜止在距離長木板左端L處B [子彈射入木塊過程中,由動量守恒定律可得=,解得v0=6v1,分析可知木塊在長木板上運動時,長木板不動,由動能定理可得-μ·Mg·L=,解得子彈射入木塊前、后瞬間的速度分別為v0=6,v1=,A錯誤;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μ·Mg=,解得a1=μg,B正確;第二顆子彈射入長木板后,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長木板受到木塊、地面的摩擦力均向左,故有μ·Mg+μ·Mg=,解得a2=3μg,C錯誤;子彈射入木板過程中,子彈與木板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則v0=Mv2,解得v2=v1=,子彈射入木板后,木板向右做減速運動,木塊向右做加速運動,兩者速度相等后一起做減速運動直到靜止,子彈射入木板到木塊與木板共速的過程有a1t=v2-a2t,解得t=,該過程木板的位移x2=v2t-a2t2=L,木塊的位移x1==L,最終木塊靜止在距離長木板左端d=L+x1-x2=L處,D錯誤。]6.如圖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A、B兩物體,質量都為m,B左端固定一個處于壓縮狀態的輕彈簧,輕彈簧被裝置鎖定,當彈簧再受到壓縮時鎖定裝置會失效。A以速率v向右運動,A撞上彈簧后,設彈簧始終不超過彈性限度,關于A、B運動過程說法正確的是( )A.A物體最終會靜止,B物體最終會以速率v向右運動B.A、B系統的總動量最終將大于mvC.A、B系統的總動能最終將大于mv2D.當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時,A、B的總動能為mv2C [設彈簧恢復原長時,A、B的速度分別為v1、v2,彈簧被鎖定時的彈性勢能為Ep,規定向右為正方向,A、B兩物體與彈簧組成的系統在整個過程中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則有mv==,因Ep>0,可知v1≠0,v2≠v,A錯誤;A、B系統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系統的總動量最終等于mv,B錯誤;彈簧解除鎖定后,存儲的彈性勢能會釋放,導致A、B系統總動能增加,系統的總動能最終將大于,C正確;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彈簧彈性勢能最大,A、B兩物體具有相同的速度,設為v′,由動量守恒定律知mv=2mv′,解得v′=v,則有總動能Ek=·2m·=mv2,D錯誤。]7.(多選)質量為m0、內壁間距為L的箱子靜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間有一質量為m的小物塊,小物塊與箱子底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初始時小物塊停在箱子正中間,如圖所示。現給小物塊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小物塊與箱壁碰撞N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間,并與箱子保持相對靜止。設碰撞都是彈性的,則整個過程中,系統損失的動能為( )A.mv2 B.C.NμmgL D.NμmgLBD [根據動量守恒,小物塊和箱子的共同速度v′=,損失的動能ΔEk==,所以B正確;根據能量守恒,損失的動能等于因摩擦產生的熱量,而熱量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對路程,所以ΔEk=FfNL=NμmgL,所以D正確。]8.一顆子彈水平射入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M=1 kg的木塊后不再穿出,木塊的動能增加了8 J,設子彈射入木塊的過程中子彈所受阻力恒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動量變化量的大小為2 kg·m/sB.子彈對木塊做的功與木塊對子彈做功的代數和為0 JC.此過程產生的內能可能是6 JD.只增大木塊質量,子彈射入木塊后仍未穿出,則此過程中系統損失機械能增大D [根據題意可得=8 J,解得木塊的速度為v1=4 m/s,所以木塊動量變化量的大小為Δp=Mv1=4 kg·m/s,故A錯誤;設子彈射入木塊中的深度為d,子彈水平射入木塊后未穿出,到子彈、木塊相對靜止,木塊位移為x,子彈所受阻力為f,則W子彈對木塊=fx,W木塊對子彈=-f(x+d),所以W子彈對木塊+W木塊對子彈=-fd,故B錯誤;子彈、木塊運動的v -t圖像如圖所示由于圖線與橫軸所圍區域的面積表示物體發生的位移,由圖可知x<d,所以W子彈對木塊=fx=8 J<fd=Q,即此過程產生的內能大于8 J,不可能是6 J,故C錯誤;只增大木塊質量,子彈射入木塊后仍未穿出,木塊的加速度減小,v -t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子彈射入木塊的深度d增大,產生的內能增大,系統損失的機械能增大,故D正確。故選D。]9.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木板靜止,在其右端有一根輕質彈簧沿水平方向與木板相連,木板質量M=1 kg,質量m=2 kg的鐵塊以水平速度v0=3 m/s從木板的左端沿板面向右滑行,壓縮彈簧后又被彈回,最后恰好停在木板的左端,則在上述過程中彈簧具有的最大彈性勢能為( )A.1.5 J B.6 J C.3 J D.4 JA [從鐵塊滑上木板開始到彈簧被壓縮到最短,系統動量守恒,有mv0=(M+m)v,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得Q+Ep=-(M+m)v2;從鐵塊滑上木板開始到最后恰好停在木板的左端,系統動量守恒,有mv0=(M+m)v,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得2Q=-(M+m)v2,解得Ep=1.5 J,所以最大彈性勢能為1.5 J,故選A。]10.(多選)如圖甲所示,豎直輕彈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上端與物塊B相連并處于靜止狀態。物塊A在外力作用下靜止在物塊B正上方某高度處,取物塊A靜止時的位置為原點O、豎直向下為正方向建立x軸。某時刻撤去外力,物塊A自由下落,與物塊B碰撞后以相同的速度向下運動,碰撞過程時間極短。測得物塊A的動能Ek與其位置坐標x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圖中除0~x1之間的圖線為直線外,其余部分均為曲線。已知物塊A、B均可視為質點,則( )A.物塊A與物塊B的質量之比mA∶mB=2∶1B.物塊A從x1到x3的過程中,重力的瞬時功率先增大后減小C.物塊A、B與彈簧組成的系統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損失的能量為Ek1D.彈簧的勁度系數k=BD [根據題圖乙可知碰撞后物塊A的動能變為原來的,根據Ek=mv2,設碰撞前瞬間物塊A的速度為v,則碰撞后瞬間物塊A、B的速度為v,取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Av=(mA+mB)·v,解得mA∶mB=1∶1,故A錯誤;物塊A從x1到x3的過程中,動能先增大后減小,則速度先增大后減小,根據P=mAgvA,可知重力的瞬時功率先增大后減小,故B正確;物塊A、B碰撞過程損失的機械能為ΔE=mAv2-(mA+mB),又mA=mB,Ek1=mAv2,聯立可得ΔE=Ek1,故C錯誤;設物塊A、B的質量為m,由題圖乙可知,x2處動能達到最大,根據平衡條件可得此時彈簧彈力為2mg,從x1到x2過程中,彈簧彈力增加mg,由胡克定律知ΔF=kΔx,則有mg=k(x2-x1),從O到x1,由動能定理有Ek1=mgx1,聯立解得k=,故D正確。故選BD。]二、非選擇題11.如圖所示,A、B、C三個木塊的質量均為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之間有一輕質彈簧,彈簧的兩端與木塊接觸而不固連。將彈簧壓緊到不能再壓縮時用細線把B和C緊連,使彈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C可視為一個整體。現A以初速度v0沿B、C的連線方向朝B運動,與B相碰并黏合在一起以后細線突然斷開,彈簧伸展,從而使C與A、B分離。已知C離開彈簧后的速度恰為v0。求彈簧釋放的勢能。[解析] 設碰后A、B和C的共同速度的大小為v,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3mv①設C離開彈簧時,A、B的速度大小為v1,由動量守恒得3mv=2mv1+mv0 ②設彈簧的彈性勢能為Ep,從細線斷開到C與彈簧分開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有(3m)v2+Ep= ③由①②③式得,彈簧所釋放的勢能為Ep=。[答案] 12.如圖所示,質量為m=1 kg的小木塊A,靜止在質量M=2 kg的長木板B的左端,長木板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現有一顆質量為m0=20 g的子彈,以v0=600 m/s的初速度,水平從左向右瞬間擊穿木塊,木塊被擊穿出后的速度為3 m/s,此后,木塊在長木板上向右滑行恰好不離開長木板,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g取10 m/s2,小木塊A被射穿時無質量損失,求:(1)在穿過木塊后,子彈的速度大小;(2)木板B的長度。[解析] (1)子彈擊穿木塊的過程中,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0v0=m0v+mvA,解得v=450 m/s。(2)木塊在木板上滑動直到共速,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A=(M+m)v共由能量守恒可得=而產生的熱能Q=μmgL解得木板長度L=1.5 m。[答案] (1)450 m/s (2)1.5 m13.(2023·浙江6月選考)為了探究物體間碰撞特性,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水平直軌道AB、CD和水平傳送帶平滑無縫連接,兩半徑均為R=0.4 m 的四分之一圓周組成的豎直細圓弧管道DEF與軌道CD和足夠長的水平直軌道FG平滑相切連接。質量為3m的滑塊b與質量為2m的滑塊c用勁度系數k=100 N/m的輕質彈簧連接,靜置于軌道FG上。現有質量m=0.12 kg的滑塊a以初速度v0=2 m/s從D處進入,經DEF管道后,與FG上的滑塊b碰撞(時間極短)。已知傳送帶長L=0.8 m,以v=2 m/s的速率順時針轉動,滑塊a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其他摩擦和阻力均不計,各滑塊均可視為質點,彈簧的彈性勢能Ep=kx2(x為形變量)。(1)求滑塊a到達圓弧管道DEF最低點F時速度大小vF和所受支持力大小FN;(2)若滑塊a碰后返回到B點時速度vB=1 m/s,求滑塊a、b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ΔE;(3)若滑塊a碰到滑塊b立即被粘住,求碰撞后彈簧最大長度與最小長度之差Δx。[解析] (1)滑塊a從D處進入,經DEF管道到達最低點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mg·2R=解得vF=10 m/s在最低點F時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N-mg=解得FN=31.2 N。(2)若滑塊a碰后返回到B點時速度vB=1 m/s,設碰撞后滑塊a的速度大小為va,則由動能定理有-mg·2R-μmgL=解得va=5 m/s滑塊a、b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取水平向右為正方向,有mvF=-mva+3mvb解得vb=5 m/s滑塊a、b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為ΔE=解得ΔE=0。(3)若滑塊a碰到滑塊b立即被粘住,設碰撞后滑塊a、b的共同速度為v,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F=(m+3m)v當彈簧最長或最短時,滑塊a、b與c均達到共速,設為v′,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3m)v=(m+3m+2m)v′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Ep=(m+3m)v2-(m+3m+2m)v′2又Ep=kx2系統能量守恒,彈簧最長或最短時,系統的動能相等,所以彈簧最長或最短時,彈簧的形變量相同,故彈簧最大長度與最小長度之差Δx=2x聯立解得Δx=0.2 m。[答案] (1)10 m/s 31.2 N (2)0 (3)0.2 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科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一章素養培優課(一)動量和能量的綜合問題學案.docx 教科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一章素養培優課(一)動量和能量的綜合問題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