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3課時探究秋葉的秘密(蘇教版)一年級上01教學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作業布置教學目標描述出常綠植物葉子與落葉植物葉子的不同和銀杏樹葉是怎樣慢慢變黃的。0102借助觀察的手段,運用邏輯推理,發現銀杏樹葉是怎樣慢慢變黃的。03通過探究銀杏樹葉是怎樣慢慢變黃的,鞏固用證據驗證假設的學習成果。科學觀念04對秋葉的秘密感興趣,愿意探索相關問題。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新知導入秋天到,樹葉變黃了。秋天的樹葉,僅僅是這一種顏色嗎?新知導入秋天的樹葉,顏色五彩斑斕,如詩如畫。新知導入秋天的樹葉都變色嗎?哪些樹木的葉子不變色?冬青衛矛松樹新知導入云杉興安檜圓柏秋天的樹葉都變色嗎?哪些樹木的葉子不變色?新知導入我們的家鄉,哪些樹的葉子會變色掉落?新知導入白楊樹梧桐銀杏我們的家鄉,哪些樹的葉子會變色掉落?新知導入柳樹槐樹水杉我們的家鄉,哪些樹的葉子會變色掉落?探究新知常綠樹與落葉樹葉子的不同看一看,摸一摸,冬青衛矛樹葉和楊樹樹葉有什么不同?冬青衛矛樹葉楊樹樹葉探究新知常綠樹與落葉樹葉子的不同我們看什么?怎么看?(1)形狀、大小、顏色、光澤(2)先看正面,再看反面探究新知常綠樹與落葉樹葉子的不同摸樹葉,怎么摸?(1)既要摸葉子正面,又要摸葉子反面(2)用兩個手指輕捏葉片,感受葉片厚度探究新知常綠樹與落葉樹葉子的不同把我們看、摸的結果記錄下來。冬青衛矛樹葉 白楊樹樹葉看摸葉片小,有光澤,長橢圓形光滑,較厚卵形,葉片較為寬大較薄探究新知常綠樹與落葉樹葉子的不同如果在兩種葉子上滴幾滴水,會觀察到什么現象?滴管水探究新知常綠樹與落葉樹葉子的不同冬青衛矛樹葉上的水珠容易滾落,楊樹樹葉上的水珠不易滾落。冬青衛矛樹葉上有蠟質層,光滑,水珠不易停留。為什么會這樣?探究新知常綠樹與落葉樹葉子的不同為什么有的樹常綠,有的樹卻要落葉?探究新知銀杏樹葉變黃銀杏樹葉是怎么慢慢變黃的?先猜一猜探究新知銀杏樹葉變黃(1)是整體慢慢變黃?(2)是從中間向邊緣變黃?探究新知銀杏樹葉變黃(3)是從邊緣向中間變黃?(4)是從下向上變黃?探究新知銀杏樹葉變黃想什么辦法能找到銀杏樹葉變黃的證據?直接觀察樹上的葉子觀察時不要攀爬樹木,不要折斷樹枝方法1探究新知銀杏樹葉變黃想什么辦法能找到銀杏樹葉變黃的證據?收集落葉來觀察方法2探究新知銀杏樹葉變黃根據你的證據,畫出銀杏樹葉是怎么變化的?銀杏樹葉是從邊緣向中間變黃。探究新知銀杏樹葉變黃樹葉都像銀杏樹那樣從邊緣向中間變黃的嗎?水稻的葉子從葉尖開始發黃課堂練習判斷題銀杏樹葉是整片葉子一起變黃的。( )觀察樹葉時,只能選擇樹上的葉子。( )所有的樹葉都像銀杏樹葉這樣變黃。( )銀杏樹樹葉變黃是從中間向邊緣變黃。( ) 1.下面的葉子中,銀杏樹葉是( )。A. B. C.2.秋天到了,下面的( )的樹葉不會變黃。A.梧桐 B.松柏 C.銀杏3.下列樹葉中冬天不變色的有( )。A. B. C.課堂練習選擇題ABB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能描述出常綠植物葉子與落葉植物葉子的不同,知道銀杏樹葉是怎樣慢慢變黃的。作業布置常綠樹會落葉嗎?先猜一猜,再想辦法找證據。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探究秋葉的秘密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以前兩課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選擇“樹葉是怎么變黃的”這一話題,讓學生經歷一次初步的科學探究過程。課文內容共分3個模塊: 模塊1:秋葉變黃的事實 從關注身邊的樹葉變黃的現象入手,交流自己的發現。這是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提出要研究的問題。 模塊2:常綠樹與落葉樹葉子的不同 比較常綠植物葉片與落葉植物葉片的不同,為下一模塊的研究提供研究角度。 模塊3:銀杏樹葉變黃了 尋找銀杏樹葉變黃的證據。因為猜想不一定正確,所以要有證據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是科學探究的第二步。尋找銀杏樹葉變黃的證據有兩種方法,可以任選其中的一種。當然在活動過程中要和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發現,這是科學探究的第三步。在此探究活動中,仍然需要學生有依據地表達想法,以促進學生思考。 本課3個模塊內容采用總分加遞進的結構,第1 模塊與第2、第3模塊之間是總分結構,第2模塊與第3模塊構成遞進關系,進一步鞏固事實——猜想——驗證的科學思考推理能力的訓練。學習者分析 一年級小學生對常見樹木的葉子變黃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他們的經驗是模糊的,他們不知道有落葉樹和常綠樹的區別,更沒有關注落葉樹木樹葉變黃的過程。本課通過觀察落葉樹木樹葉夏秋季節的變化,及銀杏樹葉變黃過程的研究,讓學生經歷一次“猜想——找證據——驗證猜想”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目標確定 科學觀念:描述出常綠植物葉子與落葉植物葉子的不同和銀杏樹葉是怎樣慢慢變黃的。科學思維:借助觀察的手段,運用邏輯推理,發現銀杏樹葉是怎樣慢慢變黃的。 探究實踐:通過探究銀杏樹葉是怎樣慢慢變黃的,鞏固用證據驗證假設的學習成果。 態度責任:對秋葉的秘密感興趣,愿意探索相關問題。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組織探究銀杏樹葉是怎樣慢慢變黃的。 難點:比較常綠植物葉片與落葉植物葉片的不同。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表現程度自評互評師評☆☆☆☆☆☆列舉交流家鄉秋天樹葉變色、常綠、變色并落葉的事例。能說出常綠樹木和落葉樹木名稱。能基本能不能借助看、摸、滴水等方法,比較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葉子的不同。描述出常綠植物葉子與落葉植物葉子的不同。能基本能不能探究銀杏樹葉是怎么慢慢變黃的。能助觀察手段,運用邏輯推理,發現銀杏樹葉是怎樣慢慢變黃的過程。能基本能不能學習收獲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名稱:現象導入,揭示主題教師活動1 1.秋天到,樹葉變黃了。秋天的樹葉,僅僅是這一種顏色嗎? 明確: 秋天的樹葉,顏色五彩斑斕,如詩如畫。播放視頻。 2.秋天的樹葉都變色嗎?哪些樹木的葉子不變色? 3.我們的家鄉,哪些樹的葉子會變色掉落?學生活動1 回答 欣賞五顏六色的秋葉 冬青衛矛、松樹、云杉、興安檜、圓柏等 白楊樹、梧桐、銀杏、槐樹、柳樹和水杉等。活動意圖說明:將研究內容聚焦到秋葉顏色變化上來,為后續研究做好鋪墊。環節二:常綠樹與落葉樹葉子的不同教師活動2 1.看一看,摸一摸,冬青衛矛樹葉和楊樹樹葉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供兩種樹葉。 引導學生討論: (1)我們看什么?怎么看? (2)摸樹葉,怎么摸? 2.指導學生組內觀察交流,把看、摸的結果記錄下來。 3.如果在兩種葉子上滴幾滴水,會觀察到什么現象? 提供實驗器材:滴管和水 指導學生怎樣使用滴管。 追問:為什么會這樣? 4.為什么有的樹常綠,有的樹卻要落葉? 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學生活動2 形狀、大小、顏色、光澤;先看正面,再看反面 既要摸葉子正面,又要摸葉子反面;還要用兩個手指輕捏葉片,感受葉片厚度 組內觀察、記錄、交流 冬青衛矛樹葉上的水珠容易滾落,楊樹樹葉上的水珠不易滾落。 冬青衛矛樹葉上有蠟質層,光滑,水珠不易停留。 活動意圖說明:提供與下一模塊內容相關,且與秋葉變化相關的研究角度。環節三:銀杏樹葉變黃了教師活動3 1.銀杏樹葉是怎么慢慢變黃的? 先猜一猜: (1)是整體慢慢變黃? (2)是從中間向邊緣變黃? (3)是從邊緣向中間變黃? (4)是從下向上變黃? 2.想什么辦法能找到銀杏樹葉變黃的證據? 提示:觀察時不要攀爬樹木,不要折斷樹枝 教師提供銀杏葉子標本。 3.根據你的證據,畫出銀杏樹葉是怎么變化的? 4.拓展:樹葉都像銀杏樹那樣從邊緣向中間變黃的嗎? 教師講解:水稻的葉子從葉尖開始發黃。學生活動3 猜想 直接觀察樹上的葉子 收集落葉來觀察 觀察,尋找證據 畫圖記錄 回答 活動意圖說明:給學生提供真實自然情景下從猜想到驗證的探究實踐機會。7.板書設計 探究葉子的秘密 葉子的變化:常綠 變色 比較葉子——常綠、落葉的原因 銀杏葉變黃:邊緣→中間 水稻葉變黃:葉尖開始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堂練習 一、判斷題 1.銀杏樹葉是整片葉子一起變黃的。( ) 2.觀察樹葉時,只能選擇樹上的葉子。( ) 3.所有的樹葉都像銀杏樹葉這樣變黃。( ) 4.銀杏樹樹葉變黃是從中間向邊緣變黃。( ) 二、選擇題 1下面的葉子中,銀杏樹葉是( )。 A. B. C. 2秋天到了,下面的( )的樹葉不會變黃。 A梧桐 B.松柏 C.銀杏 3下列樹葉中冬天不變色的有( )。 A. B. C. 【參考答案】 1. 2.ABB 作業布置:常綠樹會落葉嗎?先猜一猜,再想辦法找證據。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單元基本信息單元主題 用大腦思考課標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質的結構與性質 二、學習內容 1.1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性與功能 ①觀察并描述物體的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外部特征,能根據物體的外部特征對其進行簡單分類。 三、學業要求 能依據一些外部特征對常見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能在好奇心驅使下,對事物外部特征表現出探究興趣;能仔細觀察和比較,如實表達觀察到的現象。單元課時設計 3課時一、單元學習主題分析(體現學習主題的育人價值)主題名稱 用大腦思考單元設計意圖 本單元具體展開 “走進科學”單元的未盡內容。 人的思維以事實為基礎,以知識經驗為基礎,進行推理和驗證,是科學思維活動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和科學活動的基本依靠。掌握從事實到猜想、驗證的思維活動要點,對形成唯物觀的科學觀念,促進科學思維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有利于落實《課程標準》科學思維方面的目標。增進思維的邏輯性以及初步的推理與論證能力,甚至為其一生的思維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區分事實與觀念,正確地從事實到觀念,應該是健康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善于分辨真假善惡、進步與倒退、先進與落后,學會從事實出發形成正確的觀念,不但有利于在科學領域建功立業,還能促進全社會思想觀點以及文化格局的提升。 針對現象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其從猜想到驗證的過程相當于驗證與獲得實驗結果。在增進學生科學思維的基礎上,為后續的諸多科學探究活動埋下伏筆。主題學情分析 從小學一年級學生的發展水平來看,他們基本能做到區分對問題的猜想和客觀的事實證據,并運用事實證據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本單元從學生身邊熟悉的、有趣的現象出發,啟發學生對現象進行猜想,同時認識到猜想不等于事實,猜想需要通過事實證據來驗證。通過經歷完整的猜想、驗證活動,學生可以獲得對科學探究過程的體驗。 對于剛進入小學不到三個月的一年級新生來說,他們既迫切需要學習如何動腦思考,也需要養成積極動腦的良好習慣。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是無限的,但是需要有針對地進行方法指導。開放性學習環境 1.指導性預習:閱讀+問題+檢測; 2.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課堂學習:問題+探究+講述+整合+實戰; 3.現代教育新技術:PPTX+微視頻+網絡+師生互助二、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基于標準、分析教材、結合學情,體現素養導向)單元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認識常見事物的基本外部特征,知道事實與猜想的關系。 科學思維:能針對具體現象,有依據地提出合理猜想,并用證據說明猜想是不是正確,具有提供證據的意識。 探究實踐:能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對具體現象與事物的觀察和比較,提出感興趣的問題,作出簡單猜想。 態度責任:能如實記錄觀察到的信息。愿意傾聽他人的想法,樂于分享和表達自己的想法,體會到當意見不一致時,交流、磋商、討論的重要性。三、學習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與體驗)第1課時 任務1 名稱:圖片導入,解釋概念 首先以螞蟻排隊現象為例,說明什么是事實、什么是猜想,然后引導學生觀察三個事實——菜葉上有洞、小雞站不穩和有盞燈不亮——做出猜想。 設計意圖:用舉例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事實與猜想的不同,為后續模塊的學習奠定基礎。任務2 名稱:猜想的依據 先講述地面潮濕、狗吠的事實,然后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多角度猜想原因并說出依據,鍛煉學生大腦推理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兩個猜想活動,讓學生獲得通過觀察、實驗驗證猜想的鍛煉機會。任務3 名稱:恐龍滅絕的事實與猜想 恐龍是學生比較關注的動物。學生對恐龍滅絕的原因也比較好奇,他們或多或少都從媒體上了解到一些,因此,可以結合閱讀,讓知道的學生都來說一說恐龍滅絕原因的假說。 設計意圖:借助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也會進行猜想的情況,表明猜想在科學研究中的價值。第2課時 任務1 名稱:測試導入,揭示驗證必要性 通過一道智力測試,即曲面中兩個小棒一樣長嗎?引發學生猜想,然后通過測量、視頻展示等途徑驗證小棒一樣長的結果,從而揭示本課重點:驗證是判斷猜想正確與否方法。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既回顧上課所學,也揭示本課重點。任務2 名稱:觀察和實驗兩種驗證 通過上一環節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驗證的必要性。如何進行驗證?驗證的方法有哪些?本環節設置兩個活動:一是驗證兩根線是否筆直,二是在玩碰碰球中進行猜想和驗證,分別側重體會觀察和實驗兩種驗證方法。 設計意圖: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獲得通過觀察、實驗驗證猜想的鍛煉機會。任務3 名稱:其他驗證方法 為激發學生的興趣,可直接提供的“狡兔三窟”動畫,讓學生邊看邊想山中隧道的情況,畫出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線。 在猜測盒子里情況的活動中,教師可以給予有針對性的方法指導,如讓學生想一想怎樣讓小球在盒子里滾起來,動作快好還是慢好,用什么來感覺等。 設計意圖:此環節承接上述模塊的活動,讓學生得到用非觀察實驗方法搜集證據驗證的鍛煉機會。第3課時 任務1 名稱:現象導入,揭示主題 通過圖片、視頻展示秋葉的顏色變化,給學生直觀形象。引導學生列舉交流家鄉秋天樹葉變色、常綠、變色并落葉的事例,能根據葉子的變化給樹木分為常綠和落葉兩種。 設計意圖:將研究內容聚焦到秋葉顏色變化上來,為后續研究做好鋪墊。任務2 名稱:常綠樹與落葉樹葉子的不同 先看、摸葉子,比不同;然后再做滴水實驗,繼續比不同;最后概括兩種葉子的不同。學習從形狀、大小、顏色、光澤、厚度等方面比較事物的不同。 設計意圖:提供與下一模塊內容相關,且與秋葉變化相關的研究角度。任務3 名稱:銀杏樹葉變黃了 首先擺出事實——秋天銀杏葉子變黃了。然后通過直接觀察樹上的葉子和收集落葉來觀察的兩種途徑尋找證據,通過畫畫的形式展示自己猜想與驗證的結果。 設計意圖:此活動旨在給學生提供真實自然情景下從猜想到驗證的探究實踐機會,體會大腦的思考作用。四、單元學習評價設計評價要素 針對單元整體描述評價內容 第1課時:事實與猜想 1.以螞蟻排隊為例,解釋事實與猜想。 2.能根據已有的事例進行猜想。 3.閱讀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猜想資料,并像科學家一樣有根據地進行猜想。 第2課時:從猜想到驗證 1.閱讀驗證必要性資料。 2.對兩條直線是否筆直進行猜想與驗證,在玩碰碰球中猜想和驗證。 3.結合具體事例猜想并設計驗證方法 第3課時:探究秋葉的秘密 1.交流秋天葉子變黃現象 2.借助各種方法比較兩種樹葉子的不同 3.觀察銀杏葉變黃的過程評價指標 第1課時:事實與猜想 1.知道事實與猜想的關系。(科學觀念) 2.通過練習,能針對事實,根據已有經驗,對一些簡單事物作出猜想。(科學思維) 3.能就具體情境,分辨出哪些是事實、哪些是猜想。(探究實踐) 4.愿意像科學家猜想恐龍滅絕原因那樣,有根據地進行猜想。(責任態度) 第2課時:從猜想到驗證 1.能舉例說明想知道猜想對不對,最好的方法就是驗證。(科學觀念) 2.從觀察實驗的結果和其他證據出發,就因果關系對猜想進行判斷。(科學思維) 3.經歷多個從猜想到驗證的過程,能用證據驗證自己的猜想。(科學探究) 4.借助判斷盒子里小球數量活動,初步具備證據意識,在意見不一致時,多試試,多交流。(責任態度) 第3課時:探究秋葉的秘密 1.描述出常綠植物葉子與落葉植物葉子的不同和銀杏樹葉是怎樣慢慢變黃的。(科學觀念) 2.借助觀察的手段,運用邏輯推理,發現銀杏樹葉是怎樣慢慢變黃的。(科學思維) 3.通過探究銀杏樹葉是怎樣慢慢變黃的,鞏固用證據驗證假設的學習成果。(科學探究) 4.對秋葉的秘密感興趣,愿意探索相關問題。(責任態度)評價方法 課上評價 1.教師激勵評價 2.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3.成果展示,學生互評:贊賞性評價和質疑性評價 5.使用評價量化表,延時評價 課后評價 1.課時作業 2.單元測試五、單元作業設計一、選一選,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 1.銀杏樹葉是怎么慢慢變黃的?( ) A.整體慢慢變黃 B.從中間向邊緣變黃 C.從邊緣向中間變黃 2.秋天到了,下面哪種樹葉不會變黃呢?( ) A.銀杏樹葉 B.柳樹樹葉 C.松柏樹葉 3.要想驗證自己對樹葉是怎么慢慢變黃的猜想,必需的材料是( ) 4.科學猜想需要( )來證實。 A.事實和證據 B.言語 C.猜想 5.螞蟻排隊的原因,猜測正確的一項是( ) A.搬家 B.遇到天敵 C.曬太陽 6.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燈不亮是事實,小雞站不穩是猜想 B.小雞站不穩是事實,燈不亮是猜想 C.小雞站不穩和燈不亮都是事實 7.早晨地面濕猜想夜間可能下雨,猜想的依據是( ) A.生活經驗 B.自己想象 C.別人告訴的 8.要想知道猜想對不對,最好的方法是( ) A.驗證 B.證據 C.事實 【參考答案】 CCBA ACAA 二、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觀察樹葉時,只能選擇樹上的葉子。( ) 2.做解暗箱”實驗時,盒子是封死的,不能打開。( ) 3.所有的樹葉都像銀杏樹葉這樣變黃。( ) 4.銀杏樹葉是整片葉子起變黃的。( ) 5.滴水實驗能比較葉子的不同。( ) 6.猜想的結果都是錯誤的。 【參考答案】 √ √ 三、連一連,請將指紋的形狀與正確的名稱相連。 云杉 楊樹 落葉樹 油松 常綠樹 槐樹 【參考答案】 云杉 楊樹 落葉樹 油松 常綠樹 槐樹 四、簡答題 如圖,雪地上有動物的腳印,猜猜可能發生了什么事情? 【參考答案】 雪地里有兩種動物的腳印,一種類似于鳥類的腳印,兩種動物腳印清晰,沒有打斗痕跡,說明兩種動物沒有發生沖突,或者它們是先后經過的,沒有相遇等。 五、實驗題 玩碰碰球。 (1)拉開一個球,松手后彈起( )個球。 (2)拉開兩個球,松手后彈起( )個球。 (3)拉開三個球,松手后彈起( )個球。 【參考答案】 1 2 3六、單元教學結構圖用大腦思考 事實←猜想 ↑ 練習:秋葉變黃秘密 驗證七、反思性教學改進(實施后填寫)實施后填寫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整體教學】3.9《探究秋葉的秘密》課時教案.docx 【大單元整體教學】3.9《探究秋葉的秘密》課時課件.pptx 【大單元整體教學】第三單元《用大腦思考》整體設計.docx 為什么樹有的會落葉,有的常綠?.mp4 秋葉如花.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