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秋統編九上歷史精講課堂(教案+素材)】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備·教學目標 1.通過羅馬共和國的政權組織,知道羅馬共和政體的特點;了解羅馬相關法律文獻的價值。(唯物史觀)2.通過閱讀資料及地圖,知道羅馬城邦地理位置與羅馬共和國發展歷程,了解古羅馬地理位置、城邦興起的原因,了解羅馬共和國的興起、《十二銅表法》的內容及意義,了解羅馬帝國的建立與衰亡原因。(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認識人類文明由分散孤立走向聯系、交往的必然趨勢,辯證地看待羅馬的擴張,理解暴力沖突與和平交流是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家國情懷)備·內容分析 【本課結構】本課包括三部分內容: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的衰亡。公元前1000年左右,羅馬城邦興起。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經過不斷的對外擴張,羅馬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帝國建立后,羅馬有了比較安定的環境,經濟繁榮起來。后來,羅馬統治階級日益奢侈腐化,廣大貧民卻難以謀生,被征服地區人民的境況尤其悲慘。3世紀起,羅馬帝國爆發了全面危機,人民起義愈演愈烈。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本課重難點】重點:《十二銅表法》;羅馬的興衰過程。難點:羅馬的政治制度演變及原因。備·教學提示 1.編制羅馬國家的大事年表,注意羅馬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活動】示例:階段 時間 事件羅馬城邦 公元前1000年左右 在意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畔興起羅馬共和國 公元前509年 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3世紀初 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2世紀 羅馬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公元前73年 斯巴達克奴隸起義羅馬帝國 公元前27年 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2世紀 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4世紀末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 西羅馬帝國滅亡2.在世界歷史地圖上標出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中心的地理位置。【活動】提示:觀察人類文明產生的地理環境,需要注意這些文明所處的相對位置。用列表的方式掌握古代亞非文明和古代歐洲文明的產生時間、發源地、文明成果,比較古代亞非文明與古代歐洲文明的不同特點,認識到文明具有多樣性。備·教材答案 【課后活動】讀材料,想問題。(教材P25)據統計,1世紀時,羅馬全年的節慶娛樂日為66天;2世紀時,節慶娛樂日有123天;4世紀時,節慶娛樂日增至175天。在節日里,奴隸角斗、斗獸、戲劇、賽車等活動皆由國庫開支。想一想:這會對羅馬帝國造成什么后果 [答案] 節慶娛樂日的增多嚴重干擾和影響了羅馬帝國的生產和生活。奴隸角斗、斗獸、戲劇、賽車等活動,一方面使奴隸生命受到更多威脅,激起奴隸的反抗;另一方面使奴隸主的生活更加腐化,增加了國家財政開支,使羅馬陷入財政危機,加速了羅馬帝國的衰亡。(或越來越多的節慶娛樂使人們沉迷享樂,還使國家的財政負擔日益加重,成為導致帝國滅亡的重要原因)備·教學資源 [更多課件、課時訓練、音頻、視頻詳見電子資源]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課件教學 1]。學教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引入 閱讀較為熟悉的諺語,思考:這句諺語說明了什么 羅馬是如何誕生的,又是如何崛起的呢 展示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說明羅馬曾經的輝煌與繁榮。引入學生對羅馬的學習。 通過熟悉的諺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新課:崛起之路——人 性和狼性 的矛盾 1.觀看古羅馬的位置圖,思考:古羅馬的地理環境與古希臘的地理環境有何區別 對羅馬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2.聽教師講述羅馬建城的故事,思考:羅馬人為何愿意相信狼孩起源的故事 3.觀看羅馬王政時代的政治結構圖,認真聽老師對羅馬結束王政時代,進入共和時代的講解。 1.展示羅馬的位置圖,引導學生辨認古羅馬的位置,并與古希臘的地理環境進行區分。 2.講述羅馬建城的故事,展示問題,傾聽學生的回答,總結羅馬人的性格。 3.展示羅馬王政時代的政治結構圖,并說明羅馬結束王政時代,進入共和時代。 1.通過對比古羅馬和古希臘,溫故知新。 2.通過地圖形式,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歷史學科素養,也讓學生對羅馬文化有一個清楚的認知。 3.通過故事,激發學生興趣,了解羅馬起源。講授新課:擴張之路——貴 族和平民 的矛盾 1.認真觀看PPT中羅馬共和時代的政治結構圖,思考:在這樣的政治結構下,主要由哪部分人掌握權力 會帶來什么影響 2.觀看《十二銅表法》資料,回答:《十二銅表法》產生了什么影響 應該如何評價 3.觀看地圖,聽老師講解羅馬的擴張過程和三次布匿戰爭。 4.閱讀斯巴達克起義的過程,思考:斯巴達克起義的影響。 1.展示羅馬共和時代的政治結構圖,提問:在這樣的政治結構下,主要由哪部分人掌握權力 會帶來什么影響 2.展示《十二銅表法》,引導學生從兩方面分析回答其影響。 3.教師展示地圖,說明羅馬擴張過程并講解三次布匿戰爭。 4.展示斯巴達克起義的過程,并引導學生分析斯巴達克起義的影響。 1.展示材料,分析影響,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歷史學科素養。 2.教師講述相關事件,激發學生興趣,通過故事分析影響,理解羅馬共和國矛盾的焦點。講授新課:繁盛之路——獨 裁和共和 的矛盾 1.閱讀羅馬共和國擴張示意圖,思考:誰能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呢 2.聽教師講述凱撒贏得戰爭勝利及其結局。 3.觀看屋大維雕像,閱讀教材P23~24的內容,找出屋大維創立“元首制”,使共和國過渡為帝國等史實。 4.欣賞羅馬帝國時期的工程及古羅馬城市復原圖,思考回答:這說明了什么 5.觀察地圖《羅馬帝國時代的歐亞大陸》,聯系東西方交流、七年級絲綢之路相關內容。回答:漢朝時將羅馬稱為什么 1.展示羅馬共和國擴張示意圖,說明在軍事擴張過程中三巨頭逐漸掌握權力,并進行最終的權力爭奪。提出問題,設置懸念。 2.教師講述凱撒贏得戰爭勝利,交代凱撒的結局。 3.展示屋大維雕像,介紹屋大維創立“元首制”,使共和國過渡為帝國。 4.展示一系列羅馬帝國時期的工程及古羅馬城市復原圖,提問學生看圖后的收獲。 5.展示地圖《羅馬帝國時代的歐亞大陸》,幫助學生建立東西方聯系,并聯系七年級絲綢之路相關內容。 以地圖為主,了解羅馬的擴張之路,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了解戰爭的結果。講授新課:衰落之路——奴隸主和奴隸的矛盾 1.觀察《羅馬帝國分裂示意圖》,回答:羅馬帝國分裂的時間、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間。 2.閱讀材料,回答:羅馬帝國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1.展示《羅馬帝國分裂示意圖》,提出問題:羅馬帝國分裂的時間、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間。傾聽學生找出的答案。 2.展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羅馬帝國走向衰落的原因。 通過古羅馬的城市和建筑,使學生了解古羅馬的輝煌,引入宏偉建筑的毀滅即古羅馬的滅亡。板書設計課堂小練 1.2世紀,羅馬帝國高度繁榮,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其主要原因是 ( ) A.實行民主制度 B.文化的輝煌 C.依靠軍事征服 D.雅努斯的保佑 2.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某人“奧古斯都”和“大元帥”的尊號,象征羅馬已由共和國轉變為帝國。此人是 ( ) A.屋大維 B.凱撒 C.阿基米德 D.克倫威爾 [答案] 1.C 2.A課后作業 請完成配套圖書第5課的練習題精講過程模式 2]。【課前導學】自主閱讀課本,完成下邊的填空。一、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1.公元前1000年左右,羅馬城邦從意大利半島中部的 興起。 2. 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即《 》。 3.公元前73年, 發動奴隸起義。這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 二、羅馬帝國1.公元前27年, 首創“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治實權。 2. 年,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屋大維采取許多措施解決矛盾,促進了羅馬帝國的發展。 3.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湖”。三、羅馬帝國的衰亡1.375年, 大舉侵入羅馬帝國。 2. 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 參考答案一、 1.臺伯河畔 2.公元前509 十二銅表法 3.斯巴達克 二、 1.屋大維 2.公元前27三、 1.日耳曼人 2.476【新課導入】教師展示圖片并設問:看到這些圖片,你能想到歷史上的哪一國家 學生回答,教師過渡:是的,古羅馬也如古希臘一樣,在歐洲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古代羅馬,一起去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新知探究】 尺梳古羅馬學習任務一 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古代羅馬的擴張示意圖》(見下圖),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找出羅馬歷史發展的線索。 學生閱讀教材后歸納: 精解古羅馬學習任務二 羅馬城邦的興起·時空觀念讀羅馬、意大利的示意圖并思考:羅馬所在地有何地理特征 這會使羅馬在經濟上形成怎樣的特色呢 學生讀圖,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這里山地眾多,有利于畜牧業的發展;西部地區河流縱橫,土地肥沃,適宜農作物生產。自公元前1000年左右,眾多民族遷移到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許多城邦。羅馬城邦就是其中之一。教師提問:羅馬城邦是怎樣興起的 學生回答:公元前1000年左右,羅馬城邦逐漸從意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畔興起。教師結合圖片《羅馬城的象征》(見右圖),進一步講述羅馬城建立的傳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任務三 羅馬共和國的發展歷程和統治·唯物史觀自主閱讀教材P22~23的內容,從羅馬共和國的建立、政治機構、法制建設、對外擴張、衰落等方面歸納其發展歷程及國家統治。1.羅馬共和國的建立教師提問:羅馬共和國建立于哪一年 學生回答:公元前509年。2.羅馬共和國的統治(1)政治機構教師提問:哪位同學能為大家介紹羅馬共和國的政治機構及其各自的職責嗎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政治機構關系圖(見下圖)。從圖中可知,元老院是實質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公民大會只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這就是貴族共和制。(2)法制建設教師提問:請閱讀教材P22的內容,完善《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內容,并結合材料說說《十二銅表法》的實質。時間內容意義實質第八表:折斷自由人的骨頭的,處300阿斯的罰金;如被害人為奴隸,處150阿斯的罰金。第九表:不得為任何個人的利益,制定特別的法律。第十一表:禁止平民和貴族通婚。學生閱讀教材和材料,回答問題。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補充:《十二銅表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但其實質仍然是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的法律。3.對外擴張教師展示圖片《古代羅馬騎士》(見右圖),并進一步講述:古羅馬人推崇軍事英雄,出征得勝的將軍在凱旋儀式上都會受到隆重歡迎,第一個攻上敵城的戰士會被授予金冠,而失敗者則受到人們的譏諷。這種尚武精神是古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師提問:請閱讀教材P22~23的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梳理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學生自主梳理,建構時空觀念。4.羅馬共和國的衰落教師過渡:在古羅馬擴張的過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區的人被掠奪為奴隸,奴隸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主要生產者,是“會說話的工具”,沒有人身權利。投影展示《羅馬大競技場遺址外景》(見右圖)。教師對圖片進行講解:這是一個舉行角斗、人獸搏斗和展示珍奇野獸的地方,也是供奴隸主們取樂的地方。身強力壯的奴隸被送到角斗學校進行專門的訓練,被迫在競技場上互相殘殺,或與饑餓的猛獸搏殺,用鮮血和生命供奴隸主消遣娛樂。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發動了羅馬共和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斯巴達克被馬克思譽為“古代無產階級的真正代表”。 教師提問:著名的斯巴達克奴隸大起義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學生回答:斯巴達克起義沉重打擊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補充:在鎮壓奴隸起義的過程中,軍事貴族勢力崛起,為羅馬共和國向羅馬帝國的演變提供了軍事條件。學習任務四 羅馬帝國·歷史解釋探究1 羅馬帝國的建立閱讀教材P23~24的內容和材料,思考屋大維是如何使羅馬共和國過渡為羅馬帝國的 屋大維是一個政治上的天才,他表面上維護共和制傳統,保留元老院。從來沒有說要當皇帝,還多次強調要把權力還給元老院,還給公民大會。但實際上他的權威和權力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執政官,他首創“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勢,自己成為首席元老,實際上把控了整個政權。他被元老院賜封為“奧古斯都”,意為“至圣至尊”,這是一個類似于神的稱號。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治實權,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時空觀念探究2 羅馬帝國的鼎盛教師提問: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是在什么時候 說說當時羅馬帝國的版圖。學生回答:2世紀。羅馬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湖”。教師過渡:強盛的羅馬帝國又是怎樣衰亡的呢 ·歷史解釋探究3 羅馬帝國的衰亡教師提問: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25第一自然段,找出羅馬從強盛走向衰亡的原因。學生閱讀教材后歸納:3世紀,羅馬帝國陷入長期的政治、經濟大危機。統治者爭斗混戰不斷,人民起義此起彼伏,農業萎縮,工商業衰落,民生凋敝。教師強調:縱觀羅馬的歷史,充滿了血與火的斗爭,刀光劍影,戰爭頻繁。375年,日耳曼人侵入羅馬帝國。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西歐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西羅馬帝國滅亡后,西歐逐漸進入封建社會。【課堂小結】我們今天學習了古代羅馬的相關內容,包括羅馬城邦、羅馬共和國的建立及羅馬帝國的興衰過程。古代羅馬的發展展示了歐洲文明的潮起潮落,學習古代羅馬的歷史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歐洲古代歷史的脈絡。【板書設計】 (根據板書,讓學生實時記憶)【教學反思】1.要引導學生聯系前面所學的知識和平時的見聞,感知羅馬帝國。2.初中學生對羅馬法的了解較為匱乏,因而需要搜集資料引發其對羅馬法的興趣,進而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古代羅馬法對后世的影響。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