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3.3 平面鏡成像特點第2課時 面鏡的應用第三章 光和眼睛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家用小轎車的前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一般都是 (選填“豎直”或“傾斜”)安裝的,這是為了使車內物體所成像的位置在轎車前面的 (選填“正前方”或“正上方”)。2. 如圖甲所示為一種雙面鏡,一面是普通平面鏡,另一面是凹面鏡。圖乙、丙分別是人站在鏡面前相同位置時,使用不同鏡面所成的像,則圖乙中的鏡子為 面鏡,當人遠離平面鏡時,鏡子里的“人”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傾斜 正上方 平 不變 (第2題)12345678910111213143. 關于各種鏡子的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汽車中的后視鏡是凹面鏡B. 太陽灶中使用的鏡子是凸面鏡C. 牙科醫生觀察口腔中的牙齒時,使用的小鏡子是平面鏡D. 在山區道路的拐彎處設置的鏡子是凹面鏡C12345678910111213144. 如圖所示,檢查視力時,眼睛到視力表的距離應保持5m。若人通過平面鏡觀察視力表,則當視力表與平面鏡相距3m時,眼睛到視力表的距離應為 m;當人面鏡時,人在鏡中所成的像 (選填“靠近”或“遠離”)平面鏡,成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第4題)1 靠近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45. 某人站在木架上,眼睛P正下方的地面有一光源S,眼睛到地面的高度為3m,人面前2m處豎直立著一塊平面鏡MN,如圖所示。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圖可以求出光源S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到達人眼所走過的路程是 m。(第5題)5 12345678910111213146. 水平過道上方有一盞燈(如圖),小明站在1號地磚上時,通過2號地磚看到燈的像;走到2號地磚上時,通過3號地磚看到燈的像。則小明通過兩塊地磚所看到的像( B )A. 大小相同、位置不同B. 大小相同、位置相同C. 大小不同、位置相同D. 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第6題)B12345678910111213147. (2023·溫州)用玻璃板作為平面鏡,使蠟燭的像成在裝滿水的燒杯中,就能觀察到“蠟燭在水中燃燒”,如圖甲所示。若蠟燭的像位置如圖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燒杯中,僅移動玻璃板,則移動的方向應是( C )(第7題)A. ① B. ② C. ③ D. ④C12345678910111213148. ★(2023·黃岡)“仙女飛天”魔術表演中,位于P點的觀眾看到云霧中漫舞的仙女A',實質是擋板后的演員A在平面鏡中的虛像,如圖所示。請作出平面鏡的位置,并完成P點觀眾看到仙女的光路圖。(第8題)12345678910111213149. 如圖所示,水平地面MN上有一光源S。在光源右側放置一個不透明的物體A。 地面上方有一與地面平行的平面鏡PQ,試標出物體A右側地面被光源S照亮的范圍O1O2,并畫出光路圖。(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0. ★如圖所示,小嚴站在地鐵站臺,他透過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門,可以看到車道另一側豎直墻壁上的廣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門后面的虛像。小嚴根據該現象設計了在站臺上粗測玻璃屏蔽門到車道另一側廣告牌之間距離d的實驗。完成下面的步驟并回答問題。(第10題)1234567891011121314(1) 小嚴相對于玻璃屏蔽門前后移動直到觀察到自己的像與 重合,記下 。(2) 量出 的距離。(3) 除記錄工具外,小嚴要完成上述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 。(4) 步驟(2)中量得的距離就是玻璃屏蔽門到廣告牌之間的距離d,物理依據是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到平面鏡之間的距離 。(5) 測量完畢,剛好有一列車進站,停在廣告牌前,在玻璃屏蔽門還沒有打開前,小嚴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自己的虛像。廣告牌 自己的位置 自己與玻璃屏蔽門 刻度尺 相等 能 123456789101112131411. 一人正對豎直平面鏡站立,人的臉寬為20cm,兩眼之間的距離為10cm,欲使自己無論閉上左眼還是右眼,都能用另一只眼睛從鏡中看到自己的整個臉,則鏡子的寬度至少為 cm。12. 如圖所示,一個半徑為5m的圓形蓄水池裝滿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離水面3m高處吊著一盞燈(用圓點表示),一個人站在岸邊,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為1.8m,若要看到燈在水中所形成的像,則他到池子的距離不能超過( C )15 C(第12題)A. 1m B. 2m C. 3m D. 4m123456789101112131413. (2023·武漢)一塊儀容鏡如圖甲所示,放在某學校走廊的AB處,儀容鏡靠墻而立,鏡面與墻壁平行,在另一面墻壁上的O處懸掛一電鈴,如圖乙所示。為了總能看到電鈴通過儀容鏡所成的像O',小強同學沿著走廊的ae直線走動,若將人和電鈴各自看作一個點,則小強同學所在的區間是( B )(第13題)A. ab B. bc C. cd D. deB123456789101112131414. (2023·汕頭潮南校級期末)如圖所示,甲、乙兩人分別站立于一面矮墻的兩邊,若要在天花板上固定一平面鏡使兩人在圖示位置彼此都能看到對方的全身,則所需的最小平面鏡的位置應為( C )A. ae B. bc C. bd D. cd(第14題)C1234567891011121314(共17張PPT)3.5 奇妙的透鏡第三章 光和眼睛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跨學科融合·語文)(2022·山西)如圖所示,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請你用學過的光學知識判斷“削冰令圓”就是把冰塊制成 鏡,若要“火生”,則應把“艾”放在鏡的 位置。(第1題)凸透 焦點 12345678910111213142. ★如圖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圖可知,凸透鏡對光具有 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第2題)會聚 10.0 12345678910111213143. 一個透明且均勻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①②都是凸透鏡B. ①③對光具有會聚作用C. ②③對光具有發散作用D. 只有①對光具有會聚作用(第3題)B12345678910111213144. (2022·青海)某汽車司機下車時,隨手將飲用水瓶(有水)放在儀表臺上,如圖所示。不料因陽光照射、水瓶聚光,車內物品被點燃引發了火災。太陽光經過飲用水瓶發生了 (選填“反射”或“折射”),飲用水瓶相當于 。因此,提醒大家在車內不要放置有聚光效果的物品。(第4題)折射 凸透鏡 12345678910111213145. ★如圖所示,兩條光線會聚于主光軸MN上的b點,在虛線框內放入甲透鏡后光線將會聚于c點;放入乙透鏡后,光線將會聚于a點,則甲是 ;乙是 。(第5題)凹透鏡 凸透鏡 12345678910111213146. 小明為辨別直徑相同的兩個透鏡的類型,分別將它們正對太陽,把一張紙放在它們的下方,在紙上得到相應的光斑,其操作正確的是 (選填“A”或“B”)。透鏡與光斑的大小如圖所示(d1<d<d2)。其中,形成甲光斑的是 (選填“凸”或“凹”)透鏡,為了判斷形成乙光斑的是哪種類型的透鏡,小明將透鏡遠離紙片,觀察光斑的大小一直變大,你認為該透鏡 (選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是凹透鏡。(第6題)B 凸 可能 12345678910111213147. (2023·賀州昭平期末)在一個不透明的木板上,鉆一個小孔,用眼睛通過小孔可以觀察到一定的范圍,如圖所示,為了能獲得最大觀察范圍,在小孔中最好嵌入 (選填“玻璃磚”“凸透鏡”或“凹透鏡”)。因為其對光有 作用。(第7題)凹透鏡 發散 12345678910111213148. 關于透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平行光通過凸透鏡后一定會相交于焦點B. 凸透鏡只對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才有會聚作用C. 光通過凹透鏡可能會變成平行光D. 光通過凹透鏡后傳播方向一定會發生改變C12345678910111213149. (2023·武漢江漢期末)如圖所示,虛線框內有一透鏡,讓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該透鏡的鏡面,在墻壁上得到了一個較大的光斑。關于虛線框內的透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一定是凹透鏡,它對光有發散作用B. 一定是凸透鏡,它對光有會聚作用C. 可能是凹透鏡,它對光有會聚作用D. 可能是凸透鏡,它對光有會聚作用(第9題)D123456789101112131410. 如圖所示,當用眼睛去觀察鏡子時,光束似乎是從M處發散開來的,則透鏡的焦距是( A )A. 0.1m B. 0.2m C. 0.3m D. 0.5m(第10題)A123456789101112131411. 如圖所示為一塊內部有凹形氣泡的玻璃磚,讓一束平行光穿過玻璃磚,則這束光( A )A. 將會會聚 B. 將會發散C. 方向不改變 D. 無法確定(第11題)A123456789101112131412. (2022·畢節)如圖所示,凸透鏡與凹透鏡的一個焦點重合,請完成光線經兩個透鏡的光路。(第12題)123456789101112131413. 如圖所示,虛線框內有一透鏡,MN為透鏡的主光軸,O是透鏡光心,a(雙箭頭)和b(單箭頭)是射向透鏡的兩條光線。已知光線a通過透鏡之后與MN交于P點,光線b通過透鏡之后與MN交于Q點。由圖可知,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透鏡是凸透鏡,OP小于焦距B. 透鏡是凸透鏡,OP大于焦距C. 透鏡是凹透鏡,OQ小于焦距D. 透鏡是凹透鏡,OQ大于焦距(第13題)A123456789101112131414. (核心素養·科學推理)(1) 小明測焦距時先將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將光源從緊貼凸透鏡的位置緩慢向外移動到某一位置,光屏上出現一個與透鏡直徑相近的光斑,此時固定光源、凸透鏡,再將光屏遠離透鏡,移動的過程中,若光屏上光斑的大小 (選填“逐漸變大”“幾乎不變”或“先變小后變大”),則說明光源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為凸透鏡的焦距。幾乎不變 (第14題)1234567891011121314(2) 在準確測量焦距時,小明發現在光屏上光斑外側還有一個暗環,他猜想可能是凸透鏡的邊框造成的,于是他拆除邊框直接將凸透鏡固定在原位置,進行實驗驗證,發現暗環仍然存在。你認為暗環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 ;若光源在左焦點處,光屏在右焦點處,如圖所示,請算出暗環的面積為 。折射 πD2 1234567891011121314(共15張PPT)3.6 凸透鏡成像規律第1課時 凸透鏡成像的靜態規律第三章 光和眼睛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2022·徐州)如圖,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實驗室應保持較 (選填“亮”或“暗”)的環境。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需要 移動光屏,觀察像是否變模糊。某次成清晰的像時,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則像的大小比燭焰 。(第1題)暗 左右 大 1234567892. (2023·武漢)用F為焦點,焦距為f的凸透鏡探究成像規律,在實驗中:(第2題)(1) 發光物體和凸透鏡的位置如圖所示,圖中光屏未畫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圖中 (選填數字序號)區域,像的燭焰方向是豎直向 的,像的大小比發光物體要 。③ 下 小 123456789(2) 將光屏放在凸透鏡右側,發光物體放在A處,發現無論怎樣調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無法得到發光物體的像。撤去光屏,從凸透鏡右側向凸透鏡看去,觀察到發光物體的像,此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發光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 1234567893. 在“用‘凸透鏡’觀察周圍的景物”活動中,小科先將印有“ ”標志的紙固定在墻上,再將一個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如圖)移到標志的正前方,然后改變玻璃杯與標志之間的距離。小科透過玻璃杯和水進行觀察,下列圖像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C )(第3題)CA. B. C. D.1234567894. 如圖所示,有一圓柱體PQ放在凸透鏡前圖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狀應該是下列圖中的( B )(第4題)A. B. C. D.B1234567895. (2022·鎮江)如圖所示,凸透鏡固定在P處(圖中未畫出),移動蠟燭(圖中未畫出),光屏先后在與P同側的甲、乙兩處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且甲處的像比乙處的大,則( B )A. 甲處可能成的是虛像B. 乙處的像可能是放大的C. P處在甲處的左側D. 蠟燭的移動方向向左(第5題)B1234567896. 某同學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縮小的像,然后他把燃著的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這時( B )A. 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B. 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C. 在光屏的位置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D. 在光屏上不能成像B1234567897. (2023·廣州)小明在學習了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后,繼續深入探究。選用表中某一規格的凸透鏡做實驗,調整好器材后如圖(a)中甲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第7題)123456789凸透鏡編號 焦距/cm 直徑/cm① 5 3.5② 5 4.5③ 10 4.5④ 15 4.5(1) 光屏上的像是 (選填“實像”或“虛像”)。實像 (2) 一段時間后,小明發現燭焰的像如圖(a)中乙所示,此時將蠟燭向 調節可以使燭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3) 小明選的凸透鏡焦距為 cm。上 10 123456789(4) 小明將蠟燭換成“F”字光源,調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觀察到清晰的像,如圖(b)所示,則小明看到的像應是 (填字母)。(5) 小明認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還可能與凸透鏡的直徑有關。若要驗證其猜想,則可在表中選取編號為 的兩個凸透鏡進行實驗驗證。D ①② 1234567898. 當物體距凸透鏡8cm時,在透鏡的另一側光屏上成一清晰的放大的像,若只將透鏡向光屏移動2cm,則在光屏上又能成一個清晰的像,那么該透鏡的焦距為( B )A. 2cm<f<4cm B. 4cm<f<5cmC. 2cm<f<8cm D. 無法判斷B1234567899.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完成以下內容:(1) 首先將蠟燭、凸透鏡和 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調節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 圖中O為凸透鏡的光心,F為焦點,請畫出燭焰上的S發出的三條光線(中間一條光線平行于主光軸)經凸透鏡后的出射光線,并確定其像S'的位置。(第9題)光屏 123456789(3) 實驗中當物距u等于焦距f時,某同學卻發現在光屏一側透過凸透鏡看到了燭焰正立、放大的像。對此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填字母)。A. 因為燭焰有一定的寬度,實際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B. 因為燭焰有一定的寬度,實際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小于焦距C. 這是燭焰發出的光經凸透鏡表面反射形成的像B 123456789(共10張PPT)專題特訓(二)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綜合應用第三章 光和眼睛類型一 根據物距、像距與焦距的關系判斷像的性質1. (2023·資陽)小明同學找來一個薄壁圓柱形玻璃杯,并將畫有箭頭的白紙靠在玻璃杯后,觀察結果如圖甲所示。向杯中加水,使得水面高過箭頭位置,透過玻璃杯觀察紙上的“箭頭”;將白紙逐漸遠離杯子的過程中,依次觀察到的情景為( D )(第1題)DA. 丁、乙、丙 B. 乙、丙、丁C. 丙、丁、乙 D. 丁、丙、乙1234567892. (2023·益陽)點燃蠟燭,燭焰通過焦距為20cm的凸透鏡甲成縮小的像。現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乙替代透鏡甲,且保持燭焰和透鏡的位置不變,燭焰通過凸透鏡乙所成的像是( A )A. 縮小的實像 B. 放大的虛像C. 倒立的虛像 D. 正立的實像A1234567893. 如圖所示,F為凸透鏡的兩個焦點,A'B'為物體AB的像,則物體AB( B )A. 在圖中Ⅳ區域,比A'B'大,箭頭向上B. 在圖中Ⅲ區域,比A'B'大,箭頭向上C. 在圖中Ⅱ區域,比A'B'大,箭頭向下D. 在圖中Ⅰ區域,比A'B'小,箭頭向下(第3題)B1234567894. 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燭焰位于凸透鏡左側8cm處,在距離凸透鏡右側15cm處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蠟燭和光屏不動,現把凸透鏡向光屏方向移動7c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凸透鏡未移動時,燭焰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B. 凸透鏡未移動時,燭焰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C. 凸透鏡移動到新位置,燭焰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D. 凸透鏡移動到新位置,燭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第4題)C123456789類型二 根據物距與像距的關系圖像判斷像的性質5. 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時,某實驗小組所描繪的圖像如圖所示。圖像中A、B、C三點分別與蠟燭在光具座上移動過程中的三個位置相對應,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蠟燭處于AB間某一位置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B. 蠟燭處于BC間某一位置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C. 將蠟燭從C移動到B的過程中,所成的像逐漸變大D. 將蠟燭從B移動到A的過程中,所成的像逐漸變小(第5題)C123456789類型三 凸透鏡成像的動態問題6. (2024·深圳龍華校級段考)一位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他先用焦距為20cm的凸透鏡進行實驗,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像未畫出)。接下來他想改用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繼續進行實驗,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 )BA. 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將光屏向右移B. 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將蠟燭向右移C. 若只移動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將變大D. 若只移動蠟燭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將不變(第6題)1234567897.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放置在光具座上50cm處,如圖所示。在蠟燭從10cm處逐漸移至45cm處的過程中,燭焰成像的變化情況是( C )A. 一直變大B. 先變小后變大C. 先成實像后成虛像D. 先成虛像后成實像(第7題)C1234567898.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燭焰在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放大的像(像未畫出)。要使燭焰在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縮小的像,可以實現的調節方法是( D )A. 蠟燭和光屏不動,向左移動透鏡B. 透鏡不動,蠟燭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光屏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C. 透鏡不動,蠟燭向靠近透鏡方向移動,光屏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D. 透鏡不動,將蠟燭和光屏交換位置(第8題)D1234567899. 如圖,某同學用自制的水凸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B. 繼續向水凸透鏡內注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大,這時將光屏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又能得到清晰的像C. 用注射器從水凸透鏡向外抽水,保持蠟燭和光屏不動,向左移動水凸透鏡,光屏上可能會得到一個倒立、等大的實像D. 水凸透鏡內有一個正方形的紙片,則在光屏上不會看到燭焰完整的像(第9題)C123456789(共14張PPT)3.7 眼睛與光學儀器第1課時 眼睛與視力矯正第三章 光和眼睛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跨學科融合·生物)(2022·淮安)不正確的學習姿勢,會導致視力下降,看不清遠處的物體。矯正此視力缺陷需戴合適的 透鏡,健康用眼的正確做法是 (填寫一條即可)。2. (2023·成都)每年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正常眼睛觀察物體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勞的距離約為25cm,叫做明視距離。近視眼的明視距離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正常眼的明視距離。與近視眼不同,遠視眼需要戴 透鏡矯正。凹 不要在光線太強或太暗的地方讀書寫字 小于 凸 12345678910113. “方寸天地納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盡觀廣袤世界。下列圖中能夠解釋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A )A. B. C. D.A12345678910114. ★(2024·商丘梁園一模)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容易導致視力下降。如圖所示為有關眼睛及其矯正的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C )(第4題)CA. 圖甲和圖乙分別是遠視眼及矯正B. 圖丁和圖乙分別是近視眼及矯正C. 圖甲和圖丙分別是近視眼及矯正D. 圖丁和圖丙分別是遠視眼及矯正12345678910115. 如圖所示為小明戴上隱形眼鏡前、后觀察到的遠處帆船圖案的情形。由此判斷小明是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他戴的隱形眼鏡的中心厚度為0.05mm,其邊緣厚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05mm。(第5題)近視 大于 12345678910116. 正常眼睛觀察物體的最佳距離為25cm,當用平面鏡仔細觀察自己的臉部時,應當把鏡子拿到離眼睛 cm處最為合適。如圖所示為人眼與魚眼的結構示意圖,我們觀察發現:魚眼晶狀體的形狀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如果人眼的晶狀體像魚這樣,那么觀察遠處物體的像將成在視網膜的 (選填“前”或“后”)面,若要看清遠處的物體,則應該戴 (選填“凹”或“凸”)透鏡。12.5 前 凹 (第6題)12345678910117. 如圖所示,當我們看遠處物體時,遠處物體的光線正好聚焦在視網膜上。當我們從看遠處物體改為看近處物體時(一般不小于10cm),為了使近處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晶狀體凸度和焦距的變化情況分別是( A )A. 晶狀體凸度變大,焦距變短B. 晶狀體凸度變大,焦距變長C. 晶狀體凸度變小,焦距變短D. 晶狀體凸度變小,焦距變長(第7題)A12345678910118. (2023·煙臺)近視是影響青少年健康的重大問題,保護視力、科學用眼已成為社會共識。下列有關眼睛和眼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物體在正常眼睛的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虛像B. 近視眼看遠處的物體時,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C. 矯正近視眼的方法是戴合適度數的凸透鏡D. 矯正近視眼前,像離視網膜越近戴眼鏡的度數越高B12345678910119.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為什么遠去的帆船會越來越小,直至消失呢?下列對其原因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D )A. 看遠處的帆船時,睫狀肌處于放松的狀態B. 看遠處的帆船時,晶狀體曲度變小C. 帆船離晶狀體越遠,視網膜上成的像越小D. 近處的帆船在視網膜上成放大的像,遠處的帆船在視網膜上成縮小的像D123456789101110. 如圖所示,現有一款集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功能于一身的眼鏡,鏡片上分四個區域:A區用于看清遠處物體;B區用于看清近處物體;C區用于看清中間距離的物體;D區是度數變化區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A區鏡片相當于近視眼鏡B. B區鏡片是凹透鏡C. C區鏡片相當于遠視眼鏡D. D區鏡片的厚度時刻在變化(第10題)A123456789101111. (2022·貴陽)近視程度不同的同學需要戴焦距不同的眼鏡。為了探究近視眼的矯正過程,組裝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用“F”字樣的光源代替可視物體,光屏模擬視網膜。選用如圖乙所示的2號凸透鏡模擬晶狀體,打開“F”光源,調節各個元件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現倒立、縮小的清晰像,正常眼睛的視物模型便組裝完成。(第11題)1234567891011請回答下列問題:(1) 模擬近視眼的視物情況,選擇圖乙中的 (填序號)號透鏡替代2號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2) 用如圖丙所示的水透鏡模擬近視眼鏡矯正視力。應將水透鏡置于光具座上的 (選填“A”“B”或“C”)點,緩慢調節水透鏡中的水量,當水透鏡形成焦距合適的 透鏡時,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近視眼的成像情況得到改善。3 B 凹 1234567891011(3) 更換焦距更小的凸透鏡模擬近視程度更嚴重的眼睛晶狀體,為了改善視網膜上的成像情況,實驗時需要用注射器 (選填“抽取”或“注入”)適量水。(4) 根據上述實驗,近視程度更嚴重的同學應選擇焦距更大還是更小的透鏡來矯正呢? ,請結合透鏡對光的作用來分析選擇的理由: 。抽取 更小 近視程度更嚴重的同學,其晶狀體焦距更小,對光的會聚能力更強,故需用對光發散能力更強、焦距更小的凹透鏡來矯正 1234567891011(共14張PPT)3.7 眼睛與光學儀器第2課時 光學儀器第三章 光和眼睛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給旅行者自拍帶來方便。如圖所示,與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桿可以 物距,減小人像的大小,從而 取景范圍,取得更好的拍攝效果。(選填“增大”或“減小”)(第1題)增大 增大 1234567891011122. (2024·青島黃島一模)如圖所示為科技興趣小組用手機、透鏡和紙箱自制的簡易投影儀,它能將手機上的畫面放大投影到白墻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 制作簡易投影儀的透鏡是凹透鏡B. 手機到透鏡的距離應大于透鏡的2倍焦距C. 墻上呈現的是手機畫面正立、放大的虛像D. 要使像變大,應減小手機與透鏡間的距離(第2題)D1234567891011123. 如圖所示為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的原理示意圖,下列關于它們的兩次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B )① 顯微鏡先成放大的實像,再成放大的虛像。② 顯微鏡先成縮小的實像,再成放大的虛像。③ 天文望遠鏡先成放大的實像,再成放大的虛像。④ 天文望遠鏡先成縮小的實像,再成放大的虛像。B(第3題)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1234567891011124. ★(2022·廣東)如圖所示,蠟燭的“燭焰”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 立的實像。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可制成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若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僅將凸透鏡更換成另一個焦距相同、尺寸更大的凸透鏡,則此時光屏上像的大小與原來的像對比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倒 照相機 不變 (第4題)1234567891011125. 當攝影師用一臺鏡頭焦距固定的照相機給全班同學拍完合影后,接著又要給小明同學拍半身照,這時攝影師應該 (選填“增大”或“減小”)照相機鏡頭和小明同學的距離,同時 (選填“增大”或“減小”)鏡頭到底片的距離。某次給卡通人照相,在對焦時,發現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圖甲所示。為了使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圖乙所示,攝影師應當將鏡頭適當地向 (選填“上”或“下”)和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減小 增大 下 右 (第5題)1234567891011126. ★如圖所示為投影儀成像的示意圖。其中凸透鏡的作用是成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若圖中h=40cm,則凸透鏡的焦距不可能小于 cm。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成像超出了屏幕范圍,則應將投影儀 (選填“靠近”或“遠離”)屏幕,并將凸透鏡適當往 (選填“上”或“下”)調。放大 20 靠近 上 (第6題)1234567891011127. 天文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一個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的鏡頭,顯微鏡的目鏡相當于一個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某同學在用顯微鏡觀察洋蔥的細胞組成時,發現物體的像太小,看不清楚,這時他應該使物鏡 (選填“靠近”或“遠離”)物體,目鏡遠離物鏡一些。照相機 放大鏡 靠近 123456789101112A. 該無人機攝影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B. 底片到鏡頭的距離為10~20mmC. 若想要增大拍攝的范圍,則可以降低無人機的飛行高度D. 該無人機攝影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8. (新情境)(2024·洛陽洛龍一模)運動會期間,航模小組的同學用無人機進行航拍,若該無人機攝影的鏡頭焦距為10mm,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C )C1234567891011129. 如圖為創新小組的同學們自制的照相機。在較暗的教室內,讓凸透鏡對著明亮的室外,拉動紙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實驗樓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實驗樓更大的清晰的像,則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 )A. 相機向前移,紙筒向前伸B. 相機向后移,紙筒向后縮C. 相機不移動,紙筒向后縮D. 相機和紙筒的位置均不變(第9題)A12345678910111210. (2023·常州溧陽期末)用普通相機拍照時,要根據物距進行“調焦”,較為麻煩。有一種“傻瓜”相機,只要將景物全部納入取景框內,不論景物的遠近,都能得到比較清晰的像,從而使拍照的過程十分快捷。這種“傻瓜”相機不用“調焦”的奧秘是采用了 (選填“長”或“短”)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接近 (選填“1倍”或“2倍”)焦距處。短 1倍 123456789101112(第11題)A. 將載玻片按順時針方向轉動90°B. 將載玻片按逆時針方向轉動90°C. 將載玻片向左上角移動D. 將載玻片向右下角移動11. ★在載玻片上寫一個字,如圖甲所示,要使顯微鏡所成的像變成如圖乙所示的形狀,應( B )B12345678910111212. 小瀟在水塘中看到形狀特殊的蝦。拍照得到蝦的膠片后,他用如圖所示的幻燈機展示給同學們看。(第12題)(1) 膠片上蝦的頭部朝 (選填“上”或“下”)。下 (2) 若測得膠片到凸透鏡的距離為8cm,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 2cm B. 7cm C. 9cm D. 10cm(3) 要使像變得更大,應將幕布向 移,并將凸透鏡向 移。(選填“左”或“右”)B 右 左 123456789101112(共14張PPT)3.1 光的傳播與色散第三章 光和眼睛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古代錢幣中間有一個方孔。把古幣放在太陽光下,當古幣離地面比較近時,在地面上可以看到一個方形的光斑,這個現象可以用 原理來解釋;當古幣離地面比較遠時,在地面上可以看到一個圓形的光斑,這個現象可以用 原理來解釋。2.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為 m/s。為了實現我國的探月計劃,向月球發射的激光到達月球并返回到地面的時間為2.56s,則地球和月球間的距離是 m。打雷時,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是由于 。光的直線傳播 小孔成像 3×108 3.84×108 空氣中光速遠大于聲速 12345678910111213143. 夏夜,某螢火蟲生態園內,月光皎潔,草叢里飛舞著亮瑩瑩的螢火蟲,頗有“含明終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此情景中( A )A. 月亮不是光源,螢火蟲是光源B. 月亮不是光源,螢火蟲不是光源C. 月亮是光源,螢火蟲是光源D. 月亮是光源,螢火蟲不是光源A12345678910111213144. 光年是 (選填“長度”或“時間”)單位,光在各種透明介質中的傳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 (選填“快”或“慢”)。5. (跨學科融合·地理)(2024·深圳南山一模)圭表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天文儀器,如圖甲所示,圭表通過測量一年中每日正午時日影長度來推測二十四節氣,日影是光的 形成的。圭表的原理如圖乙所示,為了在圭尺上觀察到清晰的日影,立表需要用 (選填“透明”或“不透明”)物體制作,立春節氣正午日影比夏至長,說明立春節氣正午的太陽在位置 (選填“A”或“B”)。長度 慢 直線傳播 不透明 B (第5題圖)12345678910111213146. 讓太陽光透過三棱鏡會出現 現象。再讓三棱鏡分解出來的彩色光帶通過另一個倒置的三棱鏡后,光束又混合成白光,這證實了白色的太陽光是由 光混合而成的。光的色散 多種色 12345678910111213147. 小金在學習“光的傳播”時,做了一個實驗,過程如下:① 用激光筆射向水中,觀察到光線是一條直線(如圖);② 在A點處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觀察到光線發生了彎曲;③ 經攪拌后觀察到光線又變直。根據上述現象得出的結論中,正確的是( D )D(第7題)A. 光的傳播需要介質B.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線傳播C.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線傳播D.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12345678910111213148. 下列現象不能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的是( B )9. 一個人沿馬路邊走路,經過某一盞路燈。在走路過程中,路燈照射到人身上時,影子長短在變化,其變化的情況是( B )A. 逐漸變長 B. 先變短,后變長C. 逐漸變短 D. 先變長,后變短BBA.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B. 雷雨天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C. 如影隨形,形影相伴D. 井底之蛙,所見甚少123456789101112131410. LED(發光二極管)現在被廣泛用作生活照明光源。20世紀中葉,科學家發明了紅光LED和綠光LED;科學家在1993年又發明了另一種LED,使人們得以用LED湊出足夠亮的白光,大大提高了人類照明的效率。那么科學家在1993年發明的是( C )A. 紫光LED B. 黃光LEDC. 藍光LED D. 橙光LEDC123456789101112131411. 晚上,小明挑著一盞不帶光源的工藝品小燈籠在家里玩。當把小燈籠移到發光面較大的吸頂燈正下方時(如圖所示),會在小燈籠正下方的水平白紙上出現一個影子,關于這個影子的形狀,圖中正確的是( C )(第11題)CA. B. C. D.123456789101112131412. “井底之蛙”這個成語大家都很熟悉,圖中P點表示青蛙。(1) 請用光的示意圖表示出青蛙觀看到的天空范圍大小。(2) 若A點處有一只飛蚊,青蛙想看到該飛蚊,則至少需豎直向上跳躍到P'點處,請在圖中用光的示意圖分析出P'點的位置。(第12題)123456789101112131413. (新情境)(2024·西安雁塔校級三模)如圖甲所示為手機防窺膜結構圖,采用了超細百葉窗光學技術,其原理類似百葉窗,結構簡圖如圖乙。兩側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內容,是由于光的 (填寫光的原理);為了讓防窺效果更好(可視范圍減小),可以適當地 (選填“增大”或“減小”)超細百葉窗的間距。直線傳播 減小 (第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4. (核心素養·科學推理)某人制作簡易針孔照相機: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釘子戳一個小孔,將易拉罐的頂部剪去后,蒙上一層半透明塑料薄膜(如圖甲)。(第14題甲)(1) 將點燃的蠟燭置于小孔前的適當位置,觀察到蠟燭將在塑料薄膜上成像,這種現象叫 。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 。小孔成像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1234567891011121314(2) 若易拉罐底部小孔形狀是三角形,則他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A. 三角形光斑 B. 圓形光斑C. 蠟燭的正立像 D. 蠟燭的倒立像(3) 若將蠟燭逐漸遠離小孔,塑料薄膜上的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D 變小 1234567891011121314(4) 如圖乙所示,AB是蠟燭的示意圖,作出它通過易拉罐底部上的小孔O在光屏P上所成的像。(第14題乙)(共15張PPT)3.4 光的折射規律第三章 光和眼睛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我們夜晚看到的星星并不是星星本身,而是星星的 (選填“實”或“虛”)像。原因是地球表面覆蓋著疏密不等的大氣層,光線穿過大氣層時會發生 。2. 如圖甲所示,一束激光AO從空氣斜射入玻璃磚,折射后從另一面射出,其出射點可能為 (填字母);若增大入射角,出射點會 (選填“往左”“往右”或“不變”)移動。如圖乙所示,為保護餐桌往往在餐桌上放上玻璃墊,當我們吃飯時,看到桌子上的花紋會比實際花紋的位置 (選填“高”“低”或“不變”)。虛 折射 C 往右 高 1234567891011(第2題)3. (新情境)(2022·揚州)在天宮課堂中,航天員王亞平將空氣注入水球,形成的氣泡球與水球的球心都在O點。一束光線從空氣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圖所示,其中球心O與入射點O1的連線為法線。則進入氣泡球的折射光線可能為( A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第3題)A12345678910114. 如圖所示,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圖中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方向均未標出),其中反射光線是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為 °,界面的 側是玻璃。(第4題)OG 30 左 12345678910115. 如圖所示,將一把刻度尺的刻度面朝上斜插進水中,由水面看去,刻度尺位于水中的部分 (選填“向上”或“向下”)偏折,原因是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 (選填“偏離”或“偏向”)法線方向,導致觀察到的刻度尺水中部分變短,刻度變 (選填“密”或“疏”)。(第5題)向上 偏離 密 12345678910116. 如圖所示,人眼在A處看見河里B點處有一白色鵝卵石,若想使A處激光手電筒的激光照在白色鵝卵石上,則激光束應對著( A )A. B點 B. B點的上方C. B點的下方 D. 都可以(第6題)A12345678910117. ★(2022·十堰)在“預防溺水”主題班會課上,主持人小明用光路圖來解釋“水池變淺”的道理:池底A點射出的光線經過水面折射進入B點的人眼,C點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點像的位置。請你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并標出折射角r。(第7題)12345678910118. 小聰同學為探究光的折射規律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光屏F可繞直徑NOM前后折轉。(第8題甲)(1) 實驗時,光貼著光屏從空氣射入水中,小聰同學將光屏F向后折轉一定的角度,則在光屏F上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線,此時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不能 在 1234567891011(2) 小聰同學將光屏F恢復原狀,用另一支激光筆讓光沿著BO射向水面時,可看到折射光沿OA射出,這說明 。(3) 小聰同學保持入射光不動,繼續加水,會看到亮斑B向 (選填“左”“右”或“上”)移動。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左 1234567891011(4) 讓一束激光從某種玻璃中射向空氣(如圖乙)。保持入射點不動,改變入射角(每次增加0.2°),當入射角增大到41.8°時,折射光消失,只存在入射光與反射光,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如圖丙所示。此時的入射角叫做這種物質的臨界角。當入射角大于臨界角時,只發生反射,不發生折射,根據以上內容可判斷:(第8題)1234567891011① 當光從空氣射向玻璃時 (選填“會”或“不會”)發生光的全反射現象。② 一個三棱鏡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鏡的一個面射入,如圖丁所示。則關于這束光經過三棱鏡后的光路描述,下列圖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A. B. C. D.不會 D 12345678910119. (核心素養·科學推理)紅光和紫光是兩種不同顏色的色光。當它們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玻璃時,折射角的大小是不同的。如圖,當一束紅光與一束紫光相距d平行入射到一塊平行玻璃磚上時,再由玻璃折射后 (選填“仍然平行”或“不再平行”),它們之間的距離d會 (選填“改變”或“不改變”)。(第9題)仍然平行 改變 123456789101110. 如圖所示,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其光路如圖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C )A. AO是入射光線,入射角為67.5°B. AO是入射光線,反射角為45°C. CO是入射光線,折射角為22.5°D. CO是入射光線,反射角為45°(第10題)C123456789101111. 如圖所示為兩個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個未裝水,另一個裝水,在兩池的中央各豎立著一根長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桿。當陽光斜射時就會在池底形成桿的影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裝水的池中桿沒有影子B. 裝水的池中桿影子較短C. 未裝水的池中桿影子較短D. 兩池中桿影子長度相同(第11題)B1234567891011(共16張PPT)3.3 平面鏡成像特點第1課時 平面鏡成像規律第三章 光和眼睛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小凡同學夏天在某公園游玩時,看見一架無人機懸停在距湖面15m的高空中,湖水深度大約為10m,它在湖中的像到湖面的距離為 m;無人機豎直下降,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5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2. (2022·鎮江)如圖,豎直放置在地面的平面鏡能繞水平軸MN轉動。小明站在平面鏡正前方,他在鏡中成的是 (選填“實”或“虛”)像;小明垂直鏡面移動8cm,他與像的距離改變了 cm;為了讓他站著就能看到鏡中腳的像,可以讓平面鏡繞軸沿 時針方向轉動。(第2題)虛 16 順 123456789101112133. (2023·長沙望城期末)下列選項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的情況,正確的是( B )A. B. C. D.B123456789101112134. 如圖所示為某時刻小明家墻上的電子時鐘顯示的時間,若小明從水平玻璃茶幾的臺板中看,時間應該是 ,若從背后的平面鏡中看,時間應該是 。(第4題)15:12 21:51 123456789101112135. 小剛用一塊較厚的玻璃板M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如圖所示,圖中像A1與像A2是一次實驗中同時看到的兩個像,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選填“A1較大”“A2較大”或“相等”),其中A1是蠟燭通過玻璃板的 (選填“P”或“Q”)面所成的像,小剛按照圖中的測量方法,測得u=4.2cm,v=3.9cm,則他所用的玻璃板厚度為 cm。相等 P 0.3 (第5題)123456789101112136. (2023·本溪)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的情景,關于探究過程中所涉及的問題分析正確的是( C )A. 蠟燭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光的漫反射形成的B. 蠟燭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實像C. 蠟燭B在桌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D. 為了使燭焰的像更清晰,應選擇在明亮的環境中進行實驗(第6題)C123456789101112137. 如圖所示,平面鏡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長6cm的鉛筆平放在地面上且與平面鏡垂直,筆尖離平面鏡10cm,現鉛筆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鏡向它勻速靠近,則( C )A. 鉛筆的像為虛像,且尖端朝右B. 筆尖的像移動速度大于筆尾的像移動速度C. 經過3s,筆尖的像與筆尾的像相距6cmD. 將M逆時針轉動45°,鉛筆的像豎直且尖端朝上(第7題)C123456789101112138. 若圖中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將鏡子沿MN截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 C )A. 都不能成像B. 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是一個完整的像C. 都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完全重合D. 都能成完整的像,但兩個像在不同的位置(第8題)C123456789101112139. ★(2023·連云港)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0. (2023·荊州)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小華同學準備了透明玻璃板、刻度尺、光屏和A、B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如圖甲所示。(第10題)(1) 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實驗時,應選用 (選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位置 薄 12345678910111213(2) 當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大小會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 實驗中若只將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蠟燭所成像的位置 (選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變”)。(4) 小華同學在實驗中將透明玻璃板與水平桌面垂直方向成30°角放置,然后將蠟燭沿水平桌面向玻璃板方向移動一段距離L,如圖乙所示。則蠟燭所成像的像距變化量為 。不變 不變 L 1234567891011121311. 如圖甲所示,物體A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為A',A到O點的距離為L,將鏡面OM繞O點轉過90°至OM',A'的移動軌跡是 。若ON和ON'是相互垂直的兩塊平面鏡,如圖乙所示,則A在平面鏡中可以成 個像。(第11題)以O為圓心、L為半徑的半圓 3 1234567891011121312. 把兩塊厚度不計且足夠大的平面鏡OM、ON垂直黏合在一起,并豎立在地面上,俯視圖如圖所示。當小明站立在某個位置時,他通過平面鏡所成像的個數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個數為n,下列對小明在不同位置時,m、n值的分析,不符合實際的是( C )A. 在a點時,m=1,n=0B. 在b點時,m=1,n=1C. 在c點時,m=2,n=2D. 在d點時,m=0,n=0(第12題)C1234567891011121313. (核心素養·科學推理)如圖所示是潛望鏡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兩塊平面鏡均相對水平面傾斜45°角,現有一艘軍艦位于與平面鏡1等高的正前方,則人眼看到軍艦所成的虛像位于( D )A. 平面鏡1的正上方B. 與平面鏡1等高的正前方C. 平面鏡2的前上方D. 與平面鏡2等高的正前方(第13題)D12345678910111213(共15張PPT)3.6 凸透鏡成像規律第2課時 凸透鏡成像的動態規律 放大鏡第三章 光和眼睛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在鑒定文物時,考古學家常用放大鏡觀察文物的細微部分,這時放大鏡到文物的距離應 。在文物上有兩條裂紋,其夾角是5°,若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是10倍,則他看到的角度是 °。小于1倍焦距 5 12345678910111213(第2題)2. 如圖為一段物理創新實驗視頻的截圖:圖甲為原圖,圖乙為隔著空茶杯看此圖片,圖丙為隔著裝滿水的茶杯看此圖片,茶杯到圖片的距離相同產生圖丙情形是因為光發生折射形成 (選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若要使此像縮小一些,則應將茶杯適當 (選填“靠近”或“遠離”)此圖片。倒立 遠離 123456789101112133. (2024·南充高坪二模)如圖所示為某書的插圖,甲、乙、丙、丁是通過凸透鏡所看到的插圖的像。若凸透鏡正對插圖由遠處逐漸靠近插圖,則看到插圖的像的先后順序可能正確的是( B )(第3題)BA. 甲→乙→丙→丁 B. 丙→甲→丁→乙C. 乙→丙→甲→丁 D. 丙→甲→乙→丁123456789101112134.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時,某小組測量出物距和像距數據,并繪制成如圖所示的圖像,根據圖像可知( D )A. 該凸透鏡的焦距f=20cmB. 當物距u=5cm時,光屏上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C. 當物距u=12cm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利用了這條規律D. 若物體從距凸透鏡45cm處向距凸透鏡10cm處移動,則光屏上所成的像會逐漸變大,最后消失(第4題)D123456789101112135. (2024·重慶渝中一模)如圖所示為小明利用凸透鏡觀察“2024”字樣的情景,通過凸透鏡觀察到的是“24”的 (選填“虛”或“實”)像,若想讓觀察到的像更大一些,他可以將凸透鏡適當 (選填“遠離”或“靠近”)字樣。(第5題)實 靠近 123456789101112136. 如圖所示,用焦距為5cm的凸透鏡進行了如下實驗操作:將蠟燭放在A處時,位于P處(圖中未畫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縮小像;保持透鏡位置不變,向右移動蠟燭至B處,再將光屏從P處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則兩次所成的像都是 立的,P位于A的 側,上述過程中光屏是向 側移動的,用刻度表示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范圍: 。(第6題)倒 右 右 55~60cm 123456789101112137. 如圖所示,一個圓柱形的玻璃杯內裝滿水,把一支鉛筆放在玻璃杯的后方,透過玻璃杯,可以看到這支筆。當鉛筆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遠處慢慢移動的過程中,透過玻璃杯會看到鉛筆尖逐漸 (選填“變長”或“變短”)。到某一位置時,鉛筆尖會突然改變方向,而“改變方向”后的像為 (選填“實”或“虛”)像,當鉛筆繼續向遠處慢慢移動時,則鉛筆的像逐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變長 實 變小 (第7題)123456789101112138. (2024·上海)光具座上有凸透鏡、光屏及光源各一個。當光屏和凸透鏡的距離為10cm時,此時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小申把光屏沿著光具座移動5cm后,再次移動光源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對于該像的情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B )A. 一定成放大的像 B. 可能成縮小的像C. 成像可能比原來小 D. 成像一定比原來小B12345678910111213① 如果將物體靠近凸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那么光屏必須遠離凸透鏡,且光屏移動距離先大于后小于物體移動距離。② 同時移動物體與光屏,且移動距離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③ 換用焦距較小的凸透鏡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動光屏,那么光屏必須靠近凸透鏡。④ 保持物體和光屏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個清晰的像。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9. 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移動物體到某位置時,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D1234567891011121310. (2023·揚州)如圖甲,在裝有水的杯子里,小紅將一支鉛筆分別緊貼杯壁內、外豎直放置,兩次都觀察到鉛筆放大的像,俯視圖如圖乙、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第10題)AA. 圖乙中鉛筆向前移,像一直變小B. 圖乙中鉛筆向前移,像先變小后變大C. 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一直變大D. 圖丙中鉛筆向后移,像先變小后變大1234567891011121311.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先用焦距為15cm的透鏡甲進行實驗,在透鏡右側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縮小的實像。接下來不改變發光體和凸透鏡的位置,改用焦距為10cm的透鏡乙繼續進行實驗。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將光屏向 移動一定距離,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或在發光體與透鏡之間放置一個焦距合適的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左 縮小 凹透鏡 1234567891011121312. 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凸透鏡的光心、燭焰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處于同一水平直線上,當燭焰在A點時,成像在B點;當燭焰在B點時,成像在C點,則凸透鏡固定在 (選填“A左側”“AB之間”“BC之間”或“C右側”)。燭焰從A移動到B的過程中,燭焰的像大小 。(第12題)A左側 變大 1234567891011121313. (2023·南京鼓樓一模)如圖所示,線段AB為一凸透鏡成像的物距倒數和像距倒數的對應關系。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D )A. 該凸透鏡的焦距等于0.2mB. 物距為0.3m時,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C. 物距從0.05m增至0.1m的過程中,所成的像逐漸變小D. 物距從0.1m增至0.8m的過程中,像距逐漸變小(第13題)D12345678910111213(共17張PPT)專題特訓(一) 光學作圖第三章 光和眼睛類型一 光的直線傳播作圖1. (2023·六盤水鐘山期末)如圖所示為小明做小孔成像實驗的情景,請在圖中作出燭焰在塑料膜上成的像及光路圖(用箭頭A'B'表示)。(第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2. 如圖所示為人及地面上的影子,請畫出燈泡S的位置。(第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類型二 光的反射作圖3. (2022·黔西南)陽光與水平面成60°角射向地面,用平面鏡使陽光豎直射入井底,請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并標明反射角的度數。(第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4. (2024·商丘梁園校級一模)2023年5月20日至31日是第23個全國科技活動周,學校舉辦的科技節展品中,小亮制作的光電液位儀吸引了同學們的目光,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入射光束照射到液面上時發生反射,光線反射到光電屏(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進行處理)上從而顯示液面的高度,請在圖中畫出當光屏上的光點由S2移到S1時液面的位置。(第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類型三 平面鏡成像作圖5. 如圖所示,S是一個發光點,S'是它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SA是S發出的一條光線。請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和SA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第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6. 如圖所示,P為平放的平面鏡上方的一塊擋板,BA、DC為擋板左側一點光源S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試作出點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圖。(第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7. (2023·山西)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描述的畫面如圖甲所示。請在圖乙中畫出光從蜻蜓經水面反射后進入人眼的光路圖,其中A'點表示水中“蜻蜓”的位置。(第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類型四 光的折射作圖8. (2022·廣州)如圖所示,一條光線垂直于界面AC進入玻璃磚后,在界面AB上只發生反射,請在圖中畫出該光線經界面AB反射和從界面BC離開玻璃磚后的光線。(第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9. 將一矩形玻璃磚從中間斜切后,向左、右沿水平直線拉開一小段距離,如圖所示。一條光線從左側面垂直射入,請畫出這條光線從右側玻璃磚射出的折射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 (2024·駐馬店泌陽一模)如圖所示,小文給同學們表演趣味小實驗,她將一塊厚玻璃磚豎立在桌面上,讓小明站在玻璃磚右側進行觀察。小文將一枚硬幣緩慢移至玻璃磚左側某一位置時,小明驚奇地發現,硬幣“進入”了玻璃磚內。請畫出從A點出發的一條光線,經過玻璃磚進入眼睛的完整光路。(第1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1. 如圖所示,一束光斜射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P1。保持入射光線和容器的位置不變,向容器中緩慢加水,光斑移到P2位置時,請在圖中畫出此時的折射光線及水面位置。(第1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類型五 透鏡相關作圖12. 如圖所示,兩個虛線框內各有一個透鏡,它們的主光軸在同一直線上。請根據光路圖在虛線框內畫出合適的透鏡。(第1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3. (2022·廣州)如圖所示,凸透鏡的焦點為F,光心為O。根據要求,完成光路圖。(1) 請在圖中畫出S點發出的光線a經過透鏡光心后的光線。(2) S點發出的另一條光線經過透鏡后與主光軸平行,請在圖中畫出該光線的光路。(保留作圖痕跡)(第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類型六 光學綜合作圖14. (2023·本溪)小明將兩個大小相同的紅、藍環粘在一起形成“8”字。手拿紅環將藍環豎直放入水中,使藍環剛好浸沒,從水面上方C點可以觀察到紅環的“倒影”和藍環的像并不完全重合,如圖甲所示。請在圖乙中作出:(1) 紅環最上端A點在水中的像A'點。(2) B'點為藍環最下端B點的像,請完成從C點看到B點的光路。(第1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 (2023·涼山)如圖所示,凸透鏡的主光軸與水面重合,F是凸透鏡的焦點,水下有一塊平面鏡M,一束與水面平行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進入水中,再經水中的平面鏡反射后恰過P點,請將光路圖補充完整。(第1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 已知黑箱內有一塊凹透鏡和一塊平面鏡。請在黑箱內畫出完整的光路,填上光學儀器,并標明凹透鏡焦點F的位置。(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共16張PPT)3.2 光的反射定律第2課時 反射的分類及應用與影響第三章 光和眼睛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的兩種反射,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從各個角度看到物理課本上的文字是光的 反射,而大城市高層建筑安裝整體玻璃造成光污染是屬于光的 反射。2. 寫字臺上有一盞臺燈,用右手寫字的小明,晚上在臺燈前學習時,鋪在臺面上的玻璃“發出”刺眼的亮光,影響閱讀,這是因為光發生了 (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為了消除影響,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是把臺燈移到 (選填“左前方”或“右前方”)。漫 鏡面 鏡面反射 左前方 1234567891011121314153. (2024·德州樂陵校級段考)如圖所示為晚上汽車在干燥的瀝青路面和潮濕的瀝青路面上行駛時大燈的部分光路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D(第3題)A. 光在潮濕的路面發生漫反射B. 光在干燥的路面發生鏡面反射C. 對面無車時,駕駛員看潮濕的路面更亮D.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234567891011121314154. (2023·宜春期末)如圖所示,每年冬至,正午的陽光照射到北京故宮乾清宮地面鋪設的“金磚”上,再經光潔如鏡面般的“金磚”發生 反射,就可以將寶座上方的牌匾“正大光明”照亮,吸引眾多游客參觀。如果在殿內正中“金磚”上鋪設地毯,陽光照射到地毯上時, (選填“還能”或“不能”)看到這種現象。(第4題)鏡面 不能 1234567891011121314155. 潛艇是重要的軍事裝備,如圖,潛艇里的觀察員用潛望鏡觀察水面上的情況,進入觀察員眼睛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大小為 。(第5題)45° 1234567891011121314156. 為了把太陽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正東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小明設計安裝了一塊能夠自動調節方向的平面鏡M,如圖所示。正午時刻,太陽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圖中表示平面鏡方向的∠α= ;午后,隨著太陽西斜,∠α應適當 (選填“增大”或“減小”)。(第6題)45° 增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7. 皮鞋擦油后,還要用鞋刷或軟布反復擦幾下,這是由于( B )A. 反復擦可以增加漫反射效果B. 反復擦可使鞋油填充皮革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鏡面反射效果C. 鞋油顏色好,所以越擦越亮D. 鞋油比皮革亮,所以越擦越亮B1234567891011121314158. 晚上,小明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塊小平面鏡放在白紙上,用手電筒正對著鏡子和白紙照射,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B )A. 從側面看,應該是白紙比鏡子亮B. 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鏡子始終比白紙亮C. 正對著鏡子和白紙看,應該是鏡子比白紙亮D. 鏡子發生的是鏡面反射,白紙發生的是漫反射(第8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9. 如圖所示,一束光線AB射到由兩個平面鏡組成的直角鏡上,經兩次反射后的射出光線為CD。若將入射光線AB的入射角增加5°,則出射光線CD的反射角將( C )A. 增加5° B. 增加10°C. 減少5° D. 減少10°(第9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0. 如圖,光在玻璃纖維中由內層玻璃芯射向外包層的分界面時發生反射,當增大入射光線AB的入射角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 BC光線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將增大B. D點將要向右側移動C. 信息將傳輸得更快些D. BCD的夾角將減小(第10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1. ★雨過天晴的夜晚,為了不踩到地上的積水,下面判斷中正確的是( B )A. 迎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背著月光走,地上亮處是水B. 迎著月光走,地上亮處是水;背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C. 迎著月光走或背著月光走,都應是地上亮處是水D. 迎著月光走或背著月光走,都應是地上暗處是水B12345678910111213141512. (新情境)(2023·宜昌)航天員艙外作業時,寬厚的航天服限制了他的視野,為了看清胸前的操作面板,可以通過手腕處的小鏡子(如圖甲)進行觀察。圖乙中A點代表航天員的眼睛,B點代表胸前某一按鈕,C點是小鏡子的位置,請你根據反射光路圖在C點準確畫出鏡面并標出鏡面與豎直面的夾角。(保留作圖痕跡)(第1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3. 如圖所示,護林員利用一塊平面鏡使此時的太陽光水平射向山澗中P點,請你通過作圖標出平面鏡的位置,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第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4. 一束從左邊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鏡上O點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30°,經反射后光的傳播方向改變了 °。若要使反射光線向左水平射出,則平面鏡應繞O點沿 時針方向轉動 °。60 逆 75 123456789101112131415(第15題)A. 從①處向下拍,且用閃光燈B. 從①處向下拍,不用閃光燈C. 從②處斜向下拍,且用閃光燈D. 從②處斜向下拍,不用閃光燈15. 小華同學參觀某展覽館,看到一個放在玻璃罩中的展品A(可拍照)。小華同學想用相機拍下來回家慢慢研究,展館中的燈光比較暗,下列方式拍照最清晰的是( C )C123456789101112131415(共16張PPT)3.2 光的反射定律第1課時 光的反射現象與定律第三章 光和眼睛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下列各成語所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識解釋的是( C )A. 鑿壁偷光 B. 形影相隨C. 波光粼粼 D. 一葉障目C123456789101112132. (2023·眉山)同學們利用圖甲所示的器材(紙板F可繞ON翻折)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第2題)12345678910111213(1) 圖乙中,用激光筆沿AO方向入射,當入射光線與平面鏡夾角為60°時,入射角大小為 ;再將紙板F繞ON向后折,紙板F上 (選填“有”或“沒有”)反射光線,這一步驟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 。(2) 圖乙中,若讓另一束光線沿BO方向射向平面鏡,反射光線沿OA方向射出,這一現象說明 。30° 沒有 在同一平面內 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2345678910111213(3) 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這一普遍規律,接下來的操作是改變 ,多次實驗。(4) 圖丙中,保持入射光線AO不變,將平面鏡繞入射點旋轉,使入射角增大10°,則反射光線偏轉的角度為 。入射角大小 20° 123456789101112133. 如圖所示,入射光線AO經水平放置的平面鏡反射后,射到豎直墻壁上的B點。OB與鏡面的夾角為60°,則入射角為 °。當AO逆時針轉動到A'O的位置時(A'O與AO的夾角為20°),只需將平面鏡繞O點 (選填“順時針”或“逆時針”)轉過 °,光斑依然落在B點。(第3題)30 逆時針 10 123456789101112134. (2023·揚州邗江期末)小明在房間中安裝了一塊太陽能電池板給家里供電。當太陽在電池板后方時,利用一塊平面鏡將太陽光反射到太陽能電池板上。若某時刻太陽光與平面鏡的夾角為60°,如圖所示,一束陽光經鏡面反射后照射到電池板上P點,入射角的大小為 °;若鏡面豎直上移,則反射角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鏡面水平左移,該束光線將照到P點 (選填“上方”或“下方”)。30 不變 上方 (第4題)123456789101112135. 如圖所示為一種液面升降監測裝置原理圖。點光源S發出的一束激光與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靜的液面,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大小為 ;光經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標尺上的S'點,當發現光點S'向右移動時,液面高度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此時入射角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第5題)80° 下降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6. 黑暗的房間里有兩只燈泡,只有一只燈泡被點亮,但人能看到未點亮的燈泡。以下對于眼睛“看到未點亮燈泡”所畫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B )A. B. C. D.B123456789101112137. 關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當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20°時,反射角是20°B. 入射光線靠近法線時,反射光線也靠近法線C. 入射角增大5°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也增大5°D. 入射光線垂直鏡面入射時,反射角等于90°8. 射到平面鏡上某一點的光線中,入射角等于30°的光線有( D )A. 1條 B. 2條 C. 3條 D. 無數條BD123456789101112139. 如圖所示,兩塊平面鏡相交,一束光線沿AO斜射到平面鏡MP上,并且與平面鏡的夾角為30°,光線經兩平面鏡反射3次后與AO重合,但方向相反,則兩塊平面鏡的夾角α是( C )A. 30° B. 45° C. 60° D. 70°(第9題)C1234567891011121310. 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30°,如圖所示,若要使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100°,則可行的方法是( A )A. 入射光線不動,鏡面逆時針旋轉10°B. 入射光線不動,鏡面順時針旋轉10°C. 鏡面不動,入射光線逆時針旋轉20°D. 鏡面不動,入射光線順時針旋轉20°(第10題)A1234567891011121311. ★如圖所示,MN為平面鏡,OB為反射光線。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AO并標出入射角的度數。(第11題)12345678910111213我們在以前的實驗中也用到了此法,如 (舉出一例即可)。12. (核心素養·科學推理)如圖所示是一種顯示微小形變的裝置,它可以把微小形變“放大”到直接看出來,方法是這樣的:在一張桌子上放兩個平面鏡M和N,讓一束光依次被這兩面鏡子反射,最后射到一個刻度尺P上,形成一個光點,如果當在箭頭所指處用力向下壓桌面,使桌面發生形變時,M上的入射角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光點會在刻度尺上出現明顯的移動,在圖中,刻度尺上光點將會向 (選填“上”或“下”)移動,變小 下 將乒乓球靠近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起 (第12題)1234567891011121313. 如圖所示,平面鏡OM與ON的夾角為θ,一條平行于平面鏡ON的光線經過兩個平面鏡的多次反射后,能夠沿著原來的光路返回。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不可能是( B )A. 6° B. 8° C. 9° D. 10°(第13題)B12345678910111213(共40張PPT)第三章復習第三章 光和眼睛01知識體系構建02高頻考點突破03綜合素能提升目錄考點一 光現象辨析典例1 (2024·安徽)下列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A. 水面倒影 B. 樹下光斑C. 墻上留影 D. 杯中“折”筆A跟蹤訓練1. (2022·撫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下列詩詞涉及光學知識,對其解釋正確的是( D )A. “起舞弄清影”,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B. “明鏡可鑒形”,明鏡成像是因為光發生了折射C. “潭清疑水淺”,潭水看起來淺是因為光發生了反射D. “瀑水噴成虹”,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D考點二 平面鏡成像典例2 如圖所示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活動。(典例2圖)(1) 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確定 ,玻璃板應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為保證實驗效果,應使用 (選填“厚”或“薄”)玻璃板。(2) 實驗過程中應點燃蠟燭 (選填“A”“B”或“A和B”),若移動B,發現A燭焰的像出現在B“身上”,則說明在器材的選擇上存在的問題是 。像的位置 豎直 薄 A 兩支蠟燭大小不相同,B較大 (3) 更換蠟燭后重復與(2)相同的操作,小心地移動蠟燭B,直到與蠟燭A的像 為止,這表明像與物的大小 ;記錄下A、B兩支蠟燭在紙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通過分析得出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像與物的連線與玻璃板垂直;為了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的操作是 (填字母)。A. 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測量B. 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進行與(3)相同的操作完全重合 相同 B (4) 為了探究像的虛實,正確的操作:將蠟燭B取走,將一塊不透明擋板放在圖丙中的 (選填“1”“2”或“3”)位置,直接觀察擋板,發現擋板上看不見蠟燭A的像,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若擋板位于2位置,則人眼從蠟燭A一側透過玻璃板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蠟燭A的像。3 虛 能 (5) 若實驗時,玻璃板不與水平桌面垂直,如圖丁所示,則發生的現象是 (填字母)。A. 蠟燭A仍然成像在蠟燭B處B. 蠟燭A成像位于水平面偏上方C. 蠟燭A成像位于水平面偏下方(6) 如圖戊所示,若玻璃板的厚度為4mm,則鉛筆分別在玻璃板兩個面各成1個像,這兩個像的筆尖相距 mm。B 8 跟蹤訓練2. (2023·南充)小科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利用如圖甲所示器材進行了以下操作。(第2題)(1) 實驗中小科同學從點燃的蠟燭一側透過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改善重影問題的方法是 ,實驗中選取同樣大小的蠟燭A、B是為了 。用薄玻璃板 便于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關系 (2) 改進器材后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并移動另一支蠟燭,確定每次像的位置,將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記錄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紙上,連接物和對應的像點,如圖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結論: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相等 (3) 完成實驗后,小科同學又將一枚硬幣放在玻璃板前,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在a的位置,如圖丙所示,若將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動3cm,該硬幣的像 (選填“向左移動3cm”“向右移動3cm”或“在原位置”)。在原位置 (第2題丙)典例3 (2024·西安雁塔校級模擬)小華站在平面玻璃制成的地鐵安全門外候車,小華與安全門的距離為1m,安全門后的墻壁上明亮的燈箱使小華 (選填“能更清晰”或“不能清晰”)地觀察到他的像;若小華向安全門走近0.5m,則他與像的距離為 m;小華遠離安全門,則他在安全門中成的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安全門向兩側打開,則小華在安全門中成的像位置 (選填“改變”或“不改變”)。不能清晰 1 不變 不改變 跟蹤訓練3. 如圖所示,將平面鏡和鉛筆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 若鉛筆水平向右移動,則它的像將變小B. 若改用一塊更大的平面鏡,則鉛筆的像將變大C. 將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時,鉛筆的像也將向上移動D. 若鉛筆按圖示箭頭方向轉過45°,則鉛筆將與它的像垂直(第3題)D考點三 光的折射現象典例4 光在空氣和水的分界面處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圖所示,其中折射角為∠ (選填“1”“2”或“3”),分界面為 (選填“①”或“②”),分界面的 方為水。當入射角減小時,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的夾角將變 。(典例4圖)2 ② 上 大 跟蹤訓練4. (2024·青島市北二模)一輛玩具車的車輪放入水中,如圖所示,看起來浸入水中的車輪變“扁”了,下列光路圖能正確反映其成因的是( B )(第4題)A. B. C. D.B考點四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典例5 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實驗桌上備有帶支架的蠟燭、光屏、凸透鏡、平行光光源(接通電源后可發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1) 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典例5圖)(2) 實驗前,需把凸透鏡的光心、光屏和燭焰的中心調到同一高度處,目的是 。15.0 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 如圖乙所示,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15cm刻度線處,應將光屏移至 (填刻度)區域,才能承接到燭焰清晰的像;此像與 (選填“照相機”或“幻燈機”)的成像性質相同。(4) 隨著實驗的進行,蠟燭越燒越短,應適當將光屏向 (選填“上”或“下”)調節。65~80cm 照相機 上 (5) 保持器材位置不變,將一副眼鏡的鏡片放在凸透鏡左側附近,光屏上的像變模糊;將蠟燭適當向左移后,光屏上的像重新變清晰,則這副眼鏡是一副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 解答此類習題時,需要注意確定凸透鏡的焦距屬于長度測量的內容,需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近視 跟蹤訓練5. (2023·本溪)小宋進入實驗室準備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恰好看到窗戶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如圖甲所示,此時凸透鏡和光屏分別在光具座的50cm、61cm刻度線處,如圖乙所示。(第5題)(1) 圖甲光屏上窗戶的像是倒立、 的實像,生活中 就是應用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如果實驗室只有焦距為“10cm”和“20cm”兩種規格的凸透鏡,根據他觀察到的現象,可知光具座上凸透鏡的焦距為 cm。縮小 照相機 10 (2) 把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的20cm刻度線處,凸透鏡、光屏保持如圖乙所示的位置不變,調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 。可以適當地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使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3) 在(2)的基礎上,把蠟燭向右移動一段距離,光屏上的像模糊了,可以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的適當位置放一個度數合適的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片,使光屏上再次呈現燭焰清晰的像。同一高度 右 遠視 考點五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典例6 (新情境)(2023·荊州)2023年5月11日,我國發射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中國空間站組合體成功交會對接,如圖所示。空間站組合體上的攝像機完整記錄了交會對接過程。(典例6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BA. 光通過攝像機的鏡頭始終沿直線傳播B. 攝像機所成的像是實像C. 攝像機的工作原理與投影儀的工作原理相同D. “天舟六號”靠近空間站組合體時,攝像機成的像逐漸變小跟蹤訓練6. 如圖甲所示,一幅漫畫立在桌面上,如圖乙所示,小明把一個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畫前,驚奇地發現,透過玻璃杯看到漫畫中的老鼠變“胖”了,還掉頭奔向貓。下列關于此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第6題)DA. 透過玻璃杯看到變“胖”的老鼠是虛像B. 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相當于一個凹透鏡C. 將漫畫逐漸靠近玻璃杯,透過玻璃杯看到的老鼠始終是掉頭的D. 將漫畫離玻璃杯遠一些,透過玻璃杯看到的老鼠會變“瘦”一些1. (2023·眉山)皮影戲是一種民間戲劇,已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屏幕上便出現影子。下列現象中,與皮影戲原理相同的是( C )A. 有趣的倒影 B. 空中的彩虹C. 古代的日晷 D. “彎折”的筷子C1234567892. 如圖所示,把由同種玻璃制成的正方體玻璃磚A和半球形玻璃磚B放在報紙上,若正方體的棱長和半球的半徑相同,則人從正上方沿圖中虛線(中心線)方向往下看中心線對準的文字( C )A. A和B中看到的都比實際的高B. A中看到的比實際的高,B中看到的比實際的低C. A中看到的比實際的高,B中看到的與實際的一樣高D. A和B中看到的都與實際一樣高(第2題)C1234567893. (2022·成都)如圖所示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城市之眼”,它見證了成都由“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的跨越式發展,立于此,“城市綠心”跳動的脈搏清晰可感。周末,游人如織,小張拿出手機留影紀念,在黑屏狀態下通過屏幕看到了身后游人的像;在拍照時通過屏幕看到了“城市之眼”的像,為了探究成像原因,小張用手指擋住攝像頭,發現不能看到“城市之眼”的像。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C )CA. 游人看見“城市之眼”是因為它是光源B. 光照在游人的傘面上發生了鏡面反射C. 兩次通過屏幕看到的像成像原理不同D. 攝像頭的鏡頭成的是正立、縮小的實像(第3題)1234567894. (2024·眉山模擬)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某小組同學利用圖甲測出了透鏡的焦距后,正確安裝并調節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像未畫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第4題)B123456789A. 該凸透鏡焦距為20.0cmB. 蠟燭放在35cm的刻度線處,光屏向右移到80cm的刻度線處一定能成一個清晰的放大的實像C. 圖乙中若在燭焰與透鏡之間放置一近視眼鏡的鏡片,則將光屏適當左移可得一個清晰的像D. 在圖乙中保持凸透鏡與蠟燭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換成一個焦距為12cm的凸透鏡,向左移動光屏,可以得到一個清晰的縮小的實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1234567895. 小芳同學站在平面鏡前3m處,她的像到鏡面的距離為 m。現將一塊和鏡面一樣大的木板放在鏡子的后面1m處,如圖所示,這時她 (選填“仍能”或“不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第5題)3 仍能 1234567896. (核心素養·科學推理)如圖所示,一平面鏡放在圓筒的中心處,平面鏡正對筒壁上一點光源S,點光源發出一束光垂直射向平面鏡。平面鏡從圖示位置開始繞圓筒中心軸O勻速轉動,在轉動30°角時,點光源在鏡中所成的像轉過的角度為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轉過的角度為θ2,則θ1= ,θ2= 。(第6題)60° 60° 1234567897. (2022·婁底)如圖甲所示,牙醫借助平面鏡觀察牙齒的背面,請在圖乙中畫出能反映此過程的光路圖。(第7題)1234567898. 如圖所示,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射向凹透鏡,請畫出射向平面鏡的入射光線和經過凹、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并在圖中標出入射角的度數。(第8題)1234567899. 小明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線處不動。(第9題)(1) 實驗前將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調節到 。將蠟燭固定在30cm刻度線處時,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等大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同一高度 10 123456789(2) 當他將三個元件移動到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恰好出現了燭焰清晰的像,利用該成像規律制成的光學儀器是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能在光屏上成 (選填“正立”或“倒立”)的實像。(3) 在將蠟燭遠離凸透鏡的過程中,所成的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利用這個規律可知,我們在照畢業合影時,如果最邊緣的兩名同學未進入取景框,那么此時攝影師應遠離我們,并將鏡頭 (選填“前伸”或“后縮”)。照相機 倒立 變小 后縮 (第9題)123456789(4) 如圖所示,保持三個元件的位置不動,僅將原凸透鏡更換為一個焦距較小的凸透鏡,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一個 (選填“凸”或“凹”)透鏡。凹 (第9題)12345678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1 光的傳播與色散.pptx 3.4 光的折射規律.pptx 3.5 奇妙的透鏡.pptx 專題特訓(一) 光學作圖.pptx 專題特訓(二)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綜合應用.pptx 第三章復習.pptx 第1課時 光的反射現象與定律.pptx 第2課時 反射的分類及應用與影響.pptx 第1課時 平面鏡成像規律.pptx 第2課時 面鏡的應用.pptx 第1課時 凸透鏡成像的靜態規律.pptx 第2課時 凸透鏡成像的動態規律 放大鏡.pptx 第1課時 眼睛與視力矯正.pptx 第2課時 光學儀器.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