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2節 聲音的特性第二章 聲 現 象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2024·成都)在成都地鐵3號線磨子橋站出口,行人走上“琴鍵”臺階(如圖),臺階亮燈并響起音樂。關于上述情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該音樂聲由行人振動產生B. 該音樂聲不能在真空中傳播C. 樂曲的音色與行人的心情有關D. 樂曲的音調越高響度一定越大(第1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 (2023·陜西)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它不僅文字優美,還蘊含著許多物理知識。下列詩句中有關聲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B )A. “轉軸撥弦三兩聲”中的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B. “忽聞岸上踏歌聲”中聽到的歌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C.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聲音的音調高D. “夜半鐘聲到客船”中的鐘聲是根據響度辨別的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 (2024·棗莊)2024年5月2日,一場演唱會在棗莊體育館舉行。歌手美妙的歌聲穿越體育館的上空。有關歌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歌聲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B. 歌聲的傳播不需要介質C. 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D. 不同歌手發出聲音的音色相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 (2024·孝感一模)人工智能應用加快落地,“AI小孫”就是將大量小孫本人的聲音讓AI學習之后形成一個聲音的模型,然后用這個模型去唱歌,唱出來的歌就跟小孫唱的一樣,“AI小孫”模仿的主要是小孫的( A )A. 音色 B. 響度C. 音調 D. 相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 (2024·河北改編)如圖所示,用鶴骨制作的賈湖骨笛是迄今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的管樂器。用骨笛吹奏發聲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增大吹奏的力度,可以改變發出聲音的音調B. 發出的聲音是由鶴骨的振動產生的C. 發出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響度無關D. 按壓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變發出的聲音的音色(第5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 (2024·福建)語音識別機器人通過聲音驗證用戶身份,這是根據聲音的( C )A. 響度 B. 音調 C. 音色 D. 頻率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 (2024·撫順期中)如圖所示為某景區中的吶喊噴泉。大聲呼喊時就會有高低起伏的水柱噴出,氣勢如虹,蔚為壯觀。你認為噴泉水柱的高低所取決的聲音的要素是( D )A. 音調 B. 頻率 C. 音色 D. 響度(第7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 (2024·武漢)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 ) (第8題)AA. 圖甲:撥動張緊的橡皮筋,能聽到聲音,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B. 圖乙:逐漸抽出真空罩內的空氣,鬧鐘的鈴聲逐漸增強C. 圖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個編鐘,發出聲音的響度相同D. 圖丁:超聲波清洗機清洗眼鏡,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9. (2024·白銀)“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被譽為“文外獨絕”。關于蟬叫聲和鳥鳴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蟬叫聲和鳥鳴聲是人耳鼓膜振動產生的B. 人們根據音色來辨別蟬叫聲和鳥鳴聲C. 鳥鳴聲響度大,所以鳥鳴聲傳播得更快D. 人離蟬和鳥越近,聽到聲音的音調越高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 (2024·南京校級期末)編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如圖所示,編鐘按鐘體大小依次懸掛,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下列關于編鐘的說法,正確的是( B )A. 鐘的鐘體大小不同,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色B. 鐘的鐘體越小,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C. 鐘的鐘體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D. 鐘的鐘體發聲時不一定在振動(第10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1. (2024·山西)如圖所示為科技小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時,試管中金屬絲和空氣被加熱,堵住或松開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發出不同聲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琴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 琴聲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C. 琴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D. 按壓不同的孔可以改變音色(第11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 (2024·株洲期中)如圖所示為由竹筒(A、B兩端開口,C處開一小口)和“活塞”組成的手工藝品。將“活塞”從B處塞入,在A處吹氣并來回拉動“活塞”能發出悅耳的哨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 哨音在真空中也能傳播B. 哨音是由竹筒的振動產生的C. 換用更大的力吹氣改變了哨音的音調D. 吹氣時來回拉動“活塞”改變了哨音的音調(第12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 (2024·金華期中)如圖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聲音先后輸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顯示的波形圖,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C )(第13題)CA. 甲聲音的響度最小B. 甲和乙聲音的音調相同C. 丙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最快D. 丁聲音說明發聲體在做無規則振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 (2024·駐馬店一模)如圖所示,塤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是漢族特有的閉口吹奏樂器,最初是為模仿鳥獸叫聲而制作的,用以誘捕獵物,后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并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演奏者吹塤時,發出的聲音是由空氣柱的 產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第14題)振動 音調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 如圖所示為自制的“水瓶琴”樂器,在8個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質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第15題)(1) 用相同的力量敲擊它們時,它們可以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此時發出的聲音的聲源是 (填“空氣柱”或“瓶和水”),瓶中的水越多,敲擊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越 。瓶和水 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 用嘴依次吹瓶口時,也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此時發出的聲音的聲源是 (填“空氣柱”或“瓶和水”),瓶中的水越多,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越 。(3) 在往保溫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聽聲音就能判斷瓶里水位的高低,因為 。A. 隨著水位的升高,音調逐漸升高B. 隨著水位的升高,音調逐漸降低C. 灌水過程中音調保持不變,響度越來越大D. 灌水過程中音調保持不變,響度越來越小空氣柱 高 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 (新情境)長途汽車經過長時間行駛后,駕駛員常常會停下車,拿鐵棒敲打車輪,憑借聲音可以判斷輪胎內的空氣是否充足。這主要是因為空氣充足時發出聲音的( B )A. 響度較大 B. 音調較高C. 音調較低 D. 響度較小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 (2024·廣州期末)如圖所示的五弦古琴演奏時,能發出宮、商、角、徵、羽五個音調越來越高的聲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撥動古琴的弦發出的聲音頻率只與弦的粗細有關B. 古琴發出“角”的聲音頻率高于“宮”C. 古琴發出“羽”的聲音時,弦的振幅一定比發出“商”的聲音時大D. 古琴發出“徵”的聲音時,發出的聲音響度一定比發出“宮”的聲音時大(第17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8. 發聲體振動發聲的頻率跟發聲體的 、 、 和 程度等有關。(1) 弦樂器的音調高低取決于弦的粗細、長短和松緊程度。一般來說,弦樂器的弦 、越短、越緊,其發聲時的音調 。(2) 管樂器音調的高低取決于發聲的空氣柱 。一般來說,長空氣柱振動發聲的音調 ,短空氣柱振動發聲的音調 。(3) 打擊樂器,以鼓為例,鼓皮繃得越 ,振動得就越 ,音調就越 。(或填“松 慢 低”)形狀 尺寸 材料 松緊 越細 越高 長短 低 高 緊 快 高 (或填“松 慢 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共14張PPT)第1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第二章 聲 現 象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如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時,乒乓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如圖乙所示,用另一部手機撥通玻璃瓶內的手機時,能聽到手機的鈴聲,隨著玻璃瓶內的空氣被不斷抽出,聽到玻璃瓶內手機的鈴聲逐漸變 (填“大”或“小”),由此推理,可得 。 振動 小 真空不能傳聲 (第1題)12345678910112. 下列能說明“液體可以傳播聲音”的實例是( C )A. 打開水龍頭聽到“嘩嘩”的流水聲B. 聽到雨滴打在雨傘上的“噠噠”聲C. 水中的魚被“沙沙”的腳步聲驚跑D. 在雷雨交加的夜里聽到“隆隆”的雷聲C12345678910113. (2024·西安校級期中)下列是小月同學列舉的實驗與事例,其中不能說明聲音產生或傳播條件的是( C )A. 放在鐘罩內的鬧鐘正在響鈴,把鐘罩內的空氣抽去一些后,鈴聲明顯減小B. 使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水面濺起水花C. 人們先看到閃電,隔一段時間才能聽到遠處的雷聲D. 在吊著的大鐘上固定一支細小的筆,把鐘敲響后,將紙從筆尖下拖過,可以在紙上看到一條來回彎曲的細線C12345678910114. 液體中的聲速與溫度有關,經過研究,得到液體中的聲速與溫度的關系式為v1=v0+a(t-t0),其中v1表示溫度為t時的聲速,t0為表格中的溫度,v0表示溫度為t0時的聲速,a為溫度系數。液 體 t0/℃ v0/(m·s-1) a/[m·(s·℃)-1]水 25 1500 2.5酒 精 20 1180 -3.6(1) 根據以上資料和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水中的聲速隨液體的溫度升高而 ,酒精中的聲速隨溫度的升高而 。(2) 根據以上資料計算,當溫度為5℃時,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為 m/s。增大 減小 1 450 12345678910115. (2024·長沙校級段考)站在百米賽跑終點的計時員,在聽到起點發令員的槍聲后才開始按表計時,測得運動員的成績為12.96 s。(聲音的速度為340 m/s)(1) 發令員的槍聲從起點傳播到終點所需時間是 。(結果保留兩位小數)(2) 運動員的真實成績是 。0.29 s 13.25 s 12345678910116. (2024·西安校級段考)請你想象一下,如果“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變為0.1 m/s”,小華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遠處等他,于是一邊奔跑一邊對著小李大聲喊道:“我來也。”此時發生的情況是( B )A. 和正常時一樣B. 小華先追上小李,然后聽到“也來我”C. 小李什么也聽不到D. 小華先聽到“我來也”,然后追上小李B12345678910117. (2024·太原期中)取兩個棉花球塞住你的耳朵,用橡皮錘敲擊音叉,這時你基本聽不到音叉發出的聲音;再把振動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你前額、耳后的骨頭或牙齒上,你就能清楚地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① 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作骨傳導;② 利用骨傳導的原理可制成助聽器、耳機等;③ 此現象可以說明聲音可在固體中傳播;④ 骨傳導不用空氣傳播,可以有效避免嘈雜環境的干擾。以上四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①②③④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③④ D. 只有①④A12345678910118. (2024·西安校級段考)如圖所示,甲實驗: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乙實驗: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若在月球(真空環境)上分別做甲、乙兩個實驗,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彈起的是( A ) (第8題)AA. 甲實驗 B. 乙實驗C. 甲、乙實驗都能 D. 甲、乙實驗都不能12345678910119. (2024·武漢期中)如圖所示為古代的青銅“魚洗”。注入半盆水后,用雙手搓“魚洗”的把手,會發出嗡嗡聲,盆內水花四濺。傳說眾多“魚洗”聲能匯集成千軍萬馬之勢,曾嚇退數十里外的敵軍,這反映了我國古代高超的科學制器技術。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 )A. “水花四濺”說明發聲的“魚洗”正在振動B. “魚洗”發出嗡嗡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C. “魚洗”發出的聲音只能靠盆中水傳入人耳D. 眾多“魚洗”聲匯集改變了聲音的傳播速度(第9題)A123456789101110. (2024·杭州期末)小明乘坐一輛速度為20 m/s的小汽車駛向一座山崖,某一時刻鳴笛后,汽車繼續行駛了80 m聽到回聲,司機第二次鳴笛,經過2 s聽到回聲。求:(1) 第一次鳴笛到能聽到回聲經過的時間。解:(1) 第一次鳴笛到能聽到回聲的時間等于汽車行駛80 m需要的時間,即t===4 s (2) 第一次鳴笛時距離山崖的距離。解: (2) 第一次鳴笛后聲音在4 s內傳播的距離與小汽車在4 s內行駛距離之和等于第一次鳴笛時到山崖距離的2倍,即s聲+s=2s1,則第一次鳴笛時到山崖的距離s1=×(340 m/s×4 s+80 m)=720 m 1234567891011(3) 聽到兩次回聲的時間間隔。解: (3) 聽到第一次鳴笛的回聲時小汽車到山崖的距離s1'=s1-s=720 m-80 m=640 m,第二次鳴笛后,聲音在2 s內傳播的距離與小汽車在2 s內行駛距離之差等于聽到第二次鳴笛的回聲時小汽車距離山崖距離的2倍,即s聲'-s'=2s2,則此時小汽車到山崖的距離s2=×(340 m/s×2 s-20 m/s×2 s)=320 m,小汽車行駛的距離Δs=s1'-s2=640 m-320 m=320 m,兩次回聲的時間間隔Δt===16 s123456789101111. (2024·成都校級段考)(多選題)已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v1,在鋼軌中的傳播速度為v2(v2>v1),有人用錘子敲了一下鋼軌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為t。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C )ACA. 鋼軌的長為 tB. 鋼軌的長為 tC. 聲音沿鋼軌從一端傳到另一端所用的時間為 tD. 聲音沿鋼軌從一端傳到另一端所用的時間為 t1234567891011(共17張PPT)第4節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第二章 聲 現 象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修理桌子時會有敲擊聲發出,為了使鄰居少受干擾,張師傅想出了三種辦法:第一,在敲擊的地方墊一塊抹布;第二,把自家的門窗關嚴實;第三,囑咐鄰居暫時塞住自己的耳朵。張師傅的辦法中,第一種是在 減弱噪聲,第二種是在 減弱噪聲,第三種是在 減弱噪聲。聲源處 傳播過程中 人耳處 123456789101112132. 汽車的喇叭發出的聲音是由喇叭紙盆的 產生的,在居民區附近的道路旁設置如圖所示的幕墻,將道路與居民區分隔,這主要是為了在 減弱噪聲。(第2題)振動 傳播過程中 123456789101112133. (2023·東營)下列減弱噪聲的措施中,通過阻斷噪聲傳播的是( B )A. 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B. 在道路旁安裝隔聲板C. 中考期間,考場周邊建筑工地停止施工D. 小區內禁止鳴笛B123456789101112134. 下列與聲現象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A )A. 航天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是因為真空不能傳聲B. 高速公路兩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聲的產生C. 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次聲波大D. 只要物體在振動,人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A123456789101112135. 某廣場附近裝了一個噪聲監測儀,上面顯示的數字如圖所示。請你替它補上單位:54.4 。當有幾輛重型汽車并排通過時,顯示屏上的數字將會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噪聲監測儀 (填“能”或“不能”)減弱噪聲。(第5題)分貝(dB) 變大 不能 123456789101112136. 在醫院里,我們經常看到如圖所示的“靜”字,其目的是提醒我們要注意控制好聲音的 (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以免影響他人,這是在 處減弱噪聲。(第6題)響度 聲源 123456789101112137. 車間機床工作時發出響度達110 的聲音,波形如圖所示,降噪耳機能阻止特定的頻率的聲音進入人耳,同時允許其他頻率的聲音(如工友的指令等)進入人耳,工人在車間只要把耳機阻止聲音的頻率值設置為 Hz即可。(第7題)分貝(dB) 10 000 123456789101112138. (2023·隨州)如圖所示為生活中的兩個情境,圖甲是某居民小區的噪聲監測儀,顯示環境噪聲為55.5dB。圖乙是鋼琴調音師正在用手機上的一個調音軟件播放音叉256、512、1 024、2 048(Hz)的標準音來校準琴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人們以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B. dB是音調的單位C. 2 048 Hz的聲音屬于次聲波D. 256 Hz的聲音和2 048 Hz的聲音相比,256 Hz的聲音音調更高(第8題)A123456789101112139. (2023·十堰)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聲的實驗和應用描述正確的是( D ) (第9題)A. 圖甲實驗只能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B. 圖乙實驗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傳聲C. 圖丙的隔音墻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D. 圖丁用B超檢查身體,是利用聲可以傳遞信息D1234567891011121310. (2024·焦作期中)控制噪聲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A. 在城市中禁止鳴笛是為了在噪聲的傳播環節減弱噪聲B. 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為了在噪聲的產生環節減弱噪聲C. 劇院內墻用吸音材料裝飾是為了在噪聲的傳播環節減弱噪聲D. 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戴耳罩是為了在噪聲的接收環節減弱噪聲A1234567891011121311. (2024·石家莊校級期中)下列與聲有關的四幅圖所示的方法中,不能有效控制噪聲的是( C )A. 禁止鳴笛 B. 戴上耳罩C. 噪聲監測儀 D. 隔音板墻C1234567891011121312. (2024·衡水段考)小明想比較幾種材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檢測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還有音叉、機械鬧鐘、鞋盒。(第12題)(1) 在本實驗中,適合作聲源的是 (填“音叉”或“機械鬧鐘”)。機械鬧鐘 (2) 如圖,分別用不同材料將聲源包裹起來,然后放在鞋盒內,通過實驗來探究它們的隔音性能。這些材料包裹的厚度應該 (填“相同”或“不同”)。相同 12345678910111213(3) 小明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退,在此過程中,他所聽到聲音的 (填“音調”或“響度”)發生改變。當聽不見聲音時分別測量并記錄此處到鞋盒的距離(如表所示)。材 料 報 紙 羽絨服 塑料袋 泡沫板人聽不到聲音的距離/m 8 4 7 5(4) 分析實驗結果,這些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響度 羽絨服 12345678910111213(5) 為了進一步驗證,同組的小紅認為還可以保持人到聲源的距離相同,分別改變不同隔音材料的厚度,直到測試者聽不見聲音為止,然后通過比較材料的厚度來確定材料的隔音性能。若材料越厚,則說明其隔音性能越 (填“好”或“差”)。(6) 在控制噪聲的方法分類中,“隔音”是在 減弱噪聲的。差 傳播過程中 1234567891011121313. (2023·煙臺)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造福人類,也可能帶來不利影響。生產和生活中產生的噪聲會影響人們的生活,但有些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利用噪聲。下列現象中,屬于利用噪聲的是( D )A. 摩托車上安裝有消聲器B. 穿越北京動物園的“隔音蛟龍”C. 工人戴著防噪聲耳罩D. 飛行員根據發動機轟鳴聲判斷其運轉情況D12345678910111213(共8張PPT)第5節 跨學科實踐制作隔音房間模型第二章 聲 現 象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目錄1. (2024·杭州拱墅模擬)在比較材料隔音性能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小明逐步遠離聲源或者用厚度不同的衣服包裹同一機械鬧鐘,他所聽到的聲音響度都會發生改變。對此同學們提出四個問題,其中較有價值且可探究的問題是( D )A. 響度會隨離聲源的遠近而改變嗎B. 響度為什么會隨離聲源遠近而改變C. 響度會隨隔音材料的厚度而改變嗎D. 響度和隔音材料厚度及離聲源遠近有什么關系(第1題)D12342. (2023·寧波北侖校級期中)在比較材料隔音性能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把聲源用不同材料包裹好塞滿鞋盒,小明逐步遠離聲源,直至聽不見聲音為止,比較此處距鞋盒的距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每次實驗時換用不同的發聲裝置B. 鞋盒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C. 實驗中測得的距離越遠,對應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D. 該實驗對周圍環境的聲音沒有要求B12343. 某音樂工作室,完全相同的甲、乙兩間房間,甲用隔音材料做隔音處理,乙沒有做隔音處理。關于同樣的聲源在甲、乙房間里的響度大小,隔音材料對聲音的作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甲響度小,隔音材料減弱聲音反射B. 甲響度小,隔音材料增強聲音反射C. 甲響度大,隔音材料增強聲音反射D. 甲響度大,隔音材料減弱聲音反射A12344. (2024·茂名信宜期中)小明想比較聚酯棉材料和海綿材料的隔音性能,做了如圖所示的探究。(第4題)(1) 小明分別用兩種材料做了如圖甲所示的隔音盒。該制作的錯誤之處是 。沒有控制隔音盒的大小、厚度相同 1234(2) 改正錯誤后,小明在安靜的環境下,將手機1播放80dB的聲音,先后置于兩種隔音盒中,用手機2在距隔音盒不同距離的位置測量接收的聲音,如圖乙所示,得出如表中的數據。表格A處應填寫 。距離/m 1 2 3A/dB 聚酯棉 54.3 49.1 46.6海 綿 61.7 55.8 53.4響度 1234(3) 利用數據進行比較,得出 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強。(4) 本探究實驗中多次測量數據的目的是 。(5) 小明認為人耳可以替代手機2進行探究,并提出如下兩種方案,最佳的是 。A. 人距隔音盒一定距離處,先后比較人聽到手機1在兩種材料的隔音盒里發出聲音大小B. 人邊聽聲音邊后退,直至聽不到手機1發出的聲音為止,比較兩次距隔音盒的距離聚酯棉 尋找普遍規律 B (6) 小明發現上錄播課時,為了防止錄播室外的嘈雜聲音干擾錄課,錄播室的墻壁使用了隔音材料,這是在 減弱噪聲。傳播過程中 1234(共15張PPT)第3節 聲的利用第二章 聲 現 象01基礎進階02素能攀升03思維拓展目錄1. 2021年,十幾頭大象集體從云南南部一路向北遷徙(如圖所示)。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動似乎在“悄無聲息”中進行,實際上它們可以用低于20Hz的 聲波交流,這是利用聲能傳遞 。(第1題)次 信息 1234567891011122. 下列實例中,主要利用聲波傳遞信息的是( C )A. 用超聲波清洗精細器件B. 用超聲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 給就診者做B超檢查D. 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內的結石C1234567891011123. (2023·常州)正常灰鯨的發聲頻率范圍為15~25 Hz。生物學家發現變異灰鯨Alice的發聲頻率為52 Hz,導致正常灰鯨“聽不見”Alice的聲音,如圖所示為海豚的發聲頻率和聽覺頻率范圍,灰鯨與海豚同屬海洋哺乳動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鯨聽覺頻率范圍(黑色橫條)很可能是( C )A. B.C. D.(第3題)C1234567891011124. 聲音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下列屬于聲音傳遞能量的是( D )A. 汽車尾部的倒車雷達利用超聲波測距B. 醫院利用超聲波檢查身體C. 老師給同學們講“學雷鋒”的小故事傳遞正能量D. 歌手對著玻璃杯發出“啊”的聲音,玻璃杯被震碎D1234567891011125. 冬季,媽媽考慮到開空調太干燥,給小雨買了一臺超聲波加濕器(如圖)。它是利用超聲波能夠傳遞 ,將水滴擊打成非常小的霧滴噴灑到空氣中來增加“濕度”,超聲波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第5題)能量 不能 1234567891011126. (2024·南通段考)某昆蟲的翅膀在2 s內振動了600次,人類 (填“能”或“不能”)聽到該頻率的聲音。眼鏡店清洗眼鏡的設備是利用 (填“超”或“次”)聲波使清洗液發生劇烈振動達到去污作用,這是利用聲波傳遞 ;另一方面,科學研究發現,7 Hz的聲波可以穿透十幾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給人造成傷害,用這種 (填“超”或“次”)聲波制成的武器威力巨大,且聲波可以傳得很遠,如果要減少傷害,可以制造 隔離罩來有效阻止聲波的傳播。能 超 能量 次 真空 1234567891011127. (2024·成都二模)我們身邊的世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聲音,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利用聲。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C )A. 兩個音叉共鳴時,其振動頻率是相同的B. 利用人體發出的微弱噪聲可以探測病灶C. 人們利用聲波傳遞能量制成了“倒車雷達”D. 監測自然災害發生前發出的次聲波可以預報災害C1234567891011128. 一場大雪后,大地銀裝素裹,這時你會發現周圍特別安靜,這是因為雪地有微孔,能吸收聲音。根據上面的描述,回答問題:會場和劇院的四壁和屋頂都做得凹凸不平,或用蜂窩狀的材料,這是為了( A )A. 減弱聲波的反射B. 增強聲波的反射C. 增強聲音的響度D. 裝飾A1234567891011129. (2024·鄭州期中)如圖所示,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款超聲導盲手杖,它可以發射超聲波探測周圍5 m內障礙物的情況,并處理成語音信號及時播放出來,從而達到“以聽代視”的效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盲人聽覺靈敏,可以聽到導盲手杖發出的超聲波B. 導盲手杖發出的超聲波會對使用者造成較大的輻射危害C. 導盲手杖發出的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后會發生反射現象D. 導盲手杖應用了超聲波可以傳遞能量(第9題)C12345678910111210. (2024·西安檢測)科學研究發現:聲在海水中傳播的速度隨海水的深度、溫度、含鹽量變化而變化;如圖所示為聲速隨海水深度變化的函數圖像,Ha、Hb分別為海面、海底坐標,當潛艇在海下用聲波傳遞信息時,效果最好的是( C )A. 在海底與海面之間B. 在海下各處一樣C. 在海底D. 無法判斷(第10題)C12345678910111211. (2023·株洲)如圖所示的核潛艇,是我國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時通過聲吶系統發出的超聲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超聲波不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B. 超聲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C. 感知附近海域情況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D. 核潛艇上的人員能夠聽見超聲波(第11題)C12345678910111212. 如圖所示,A是一輛裝有超聲測速裝置的警車,正在一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執勤,某時刻向前方540 m處一靜止在路邊的大卡車發射第一個超聲波信號時,經過3 s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已知超聲波的傳播速度為340 m/s。(第12題)(1) 求從警車發射到接收到信號,聲波移動的距離。解:(1)從警車發射到接收到信號,聲波移動的距離s1=v聲t1=340 m/s×3 s=1 020 m (2) 求警車的速度。解: (2) 警車移動的距離s2=2s-s1=2×540 m-1 020 m=60 m,警車的速度v1===20 m/s 123456789101112(3) 某時刻有一小汽車剛好超越警車,5 s之后警車發出第二個信號,并在0.34 s之后收到小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求小汽車的速度。(結果保留整數,設警車和小汽車的速度都保持不變)解: (3) 小汽車超越警車,說明小汽車的速度大于警車的速度,警車發出第二個信號,至收到小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34 s,則這段時間警車行駛的距離s3=v1t2=20 m/s×0.34 s=6.8 m,聲音傳播的距離s4=v聲t2=340 m/s×0.34 s=115.6 m,警車發出的第二次信號到達小汽車時傳播的距離和時間分別為s5===61.2 m,t聲===0.18 s,小汽車移動的距離s6=s5-(v車-v1)·t=61.2 m-(v車-20 m/s)·5s ①,小汽車的速度v車= ②,聯立①②解得v車≈31 m/s123456789101112(共24張PPT)第二章復習第二章 聲 現 象01知識體系構建02高頻考點突破03綜合素能提升目錄考點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典例1 (2024·瀘州段考)如圖所示為爺爺給孫子制作的會“吹口哨”的紐扣。先將繩子轉繞纏緊,再將繩子拉開、收攏交互進行,就會聽到“嗡嗡”的聲音。此聲音是由于紐扣周圍的空氣 而產生的,并通過 傳入人耳。(典例1圖)振動 空氣 跟蹤訓練1. (2024·合肥期中)如圖所示,下列實驗中,不能說明聲音產生的條件的是( B ) (第1題)BA. 圖甲: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撥動鋼尺,發現鋼尺上下振動B. 圖乙:當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時,聽到鬧鈴的聲音越來越小C. 圖丙:邊說話邊用手摸頸前喉頭感覺到喉頭在振動D. 圖丁:敲擊音叉后,立即將音叉插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濺2. (2024·西安校級期中)在一個長1 020 m注滿水的鑄鐵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聽到三次聲音,第一次聲音與第二次聲音間隔 0.48s,第二次聲音與第三次聲音間隔2.32 s,已知當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340 m/s,則聲音通過空氣從管子的一端傳到另一端,需要的時間為 s,聲音通過水從管子的一端傳到另一端需要的時間為 s,聲音通過鑄鐵從管子的一端傳到另一端需要的時間為 s,聲音在鑄鐵中的傳播速度為 m/s。3 0.68 0.2 5 100 考點二 聲音特性的辨析典例2 (2024·廣州期中)王亞平在“天宮”內彈奏古箏,分別撥動八號弦和十三號弦,用同一設置的相機拍攝到兩弦在振動時,往左側最多可以振動到b(b')處,往右側最多可以振動到c(c')處,靜止時在a(a')處,如圖乙所示。測得每振動880次,八號弦用時2 s,十三號弦用時4 s,則八號弦( B ) B(典例2圖)A. 振動周期為2 s B. 音調比十三號弦高C. 響度比十三號弦大 D. 頻率為880 Hz跟蹤訓練3. (2024·徐州期中)如圖所示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第3題)A. 甲、乙的音調相同 B. 乙、丙的音調相同C. 甲、丙的音調相同 D. 丙、丁的響度相同A4. (2024·沈陽期中)琴和瑟都是我國的傳統樂器,琴亦稱“七弦琴”,通稱“古琴”。瑟,中國傳統撥弦樂器,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通過彈撥琴和瑟的弦,使之發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 正在發聲的琴弦,沒有振動B. 琴和瑟發出的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C. 琴和瑟發出的聲音響度相同時,它們的音調一定相同D. 人們依據音色的不同,能區分出琴和瑟的聲音D考點三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典例3 (2023·資陽)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噪聲污染問題日益凸顯。關于噪聲及降噪手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BA. 建筑工人將噪聲較大的機械置于全封閉隔音棚中,是為了在聲源處防止噪聲產生B. 住戶將窗戶的普通單層玻璃改為雙層真空玻璃,是利用了真空不能傳聲,阻礙噪聲的傳播C. 冬奧高鐵專列“踏雪無聲”采用粒子阻尼減振降噪技術,減小了振動部位的振動幅度,實現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避免噪聲音調過高影響乘車體驗D. 噪聲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但只能傳遞能量,不能傳遞信息5. 有這樣一款新型智能眼鏡,它除了可以當作眼鏡外,還可以當作藍牙耳機使用。眼鏡可將信息傳送至鏡片,并且允許使用者通過聲音控制。耳機貼在顳骨兩側而不是塞住耳朵,使用者既可以聽到耳機發出的聲音,也不影響聽到周圍環境的聲音。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B )A. 此耳機采用骨傳導,是利用了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較慢B. 智能眼鏡是通過音色來辨別語音指令是否由使用者發出C. 戴了這種智能眼鏡后,可以很好地在人耳處減弱噪聲D. 滑動按鍵可以實現音量調節,此時改變的是聲音的音調B跟蹤訓練1. 下列屬于在人耳處控制噪聲的是( C )A. 摩托車的消聲器 B. 隔音蛟龍C. 防噪聲耳罩 D. 隔音板墻C123456789102. 下列關于聲現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確的是( D )A. 小剛把耳朵貼在桌面上,另一同學輕敲桌子,小剛聽到桌面傳來的敲擊聲,說明只有固體可以傳播聲音B. 汽車倒車遇到障礙物時倒車雷達發出報警聲,說明次聲波可以傳遞信息C. 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為了阻斷噪聲的傳播D.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可以改變聲音的音調D123456789103. 民族交響樂音樂會上,現場觀眾感受到了音樂藝術的魅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笛、簫、二胡、琵琶演奏時,都是由空氣振動發聲的B. 古箏獨奏時,撥弦的力越大,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C. 音樂會上優美動聽的樂曲是通過空氣傳播到現場觀眾耳中的D. 觀眾在音樂中感受到音樂藝術的魅力,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C123456789104. 關于聲現象的描述,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D ) (第4題)A. 圖甲中,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越長,撥動時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B. 圖乙中,逐漸抽出真空罩內的空氣,鬧鐘發出的鈴聲逐漸變小C. 圖丙中,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D. 圖丁中,開啟倒車雷達,可利用次聲波回聲定位D123456789105. (2024·鄂爾多斯段考)“呼麥”是蒙古族的一種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運用技巧,使氣息猛烈沖擊聲帶,形成低音,在此基礎上調節口腔共鳴,形成高音,實現罕見的一人同時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在空氣中傳播時,高音的速度比低音快B. “呼麥”中的低音頻率應該低于20 HzC. “呼麥”發出的聲音也可能成為噪聲D. “呼麥”中的高音一定比低音的響度大C123456789106. 飛機超聲速飛行時,飛機所發出的聲音的波無法跑在飛機前方,所以就全部疊在機身后方,形成了圓錐形狀的音錐。當這種波傳到地面時,我們會聽到短暫而極其強烈的爆炸聲,稱為音爆。關于音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產生音爆說明聲音具有能量B. 音爆是由機翼振動產生的C. 發生音爆時,聲音的音調很高D. 發生音爆時,飛機駕駛員也能聽到A123456789107. 天壇的聲學三奇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1) 回音壁可以讓說話聲傳播很遠的距離,是因為它的表面能夠多次 聲波。(2) 當游客在圜丘壇頂的天心石說話時,聽到的聲音格外響亮,這里的“響亮”是指聲音的 (填“響度大”或“音調高”)。(3) 某同學站在三音石(位于回音壁的圓心)上拍手,0.2 s后聽到第一次回聲,回音壁的半徑為 m(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 m/s)。反射 響度大 34 123456789108. 吹笛子時,笛聲是由 (填“笛子”“笛膜”或“空氣柱”)振動產生的,手指按壓不同的笛孔來改變笛聲的 (填“音調”“響度”或“音色”)。在火箭升空的過程中,以 (填“飛船”或“發射塔”)為參照物,航天員是靜止的。空氣柱 音調 飛船 123456789109. 小王把分貝儀和一個持續發聲的藍牙音箱放進一個密封的玻璃箱中,并把它們用細線懸掛起來,如圖所示,細線傳播的聲音可以忽略不計。(第9題)(1) 在抽氣前,分貝儀的示數為“95 dB”,說明聲音可以通過 從音箱傳播到分貝儀。空氣(2) 啟動抽氣泵,玻璃箱內的空氣不斷被抽出,分貝儀的示數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因此可以推理出聲音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變小不能1234567891010. 為了監督司機遵守限速規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在某次測量過程中,如圖甲所示,汽車向放置在道路中間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三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每次間隔時間相同。根據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車速。如圖乙所示為測速儀前兩次發出與接收超聲波的情況,s表示超聲波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超聲波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 m/s。求:(第10題)(1) 汽車遇到第一次信號時到測速儀的距離。解:(1) 由圖乙可知,測速儀向汽車發出信號到汽車遇到第一次信號的時間為0.5 s,則汽車遇到第一次信號時到測速儀的距離s1=vt1=340m/s×0.5 s=170 m 12345678910(2) 汽車的速度。解: (2) 由圖乙可知,測速儀第二次向汽車發出信號到汽車遇到第二次信號的時間為0.4 s,則汽車遇到第二次信號時,到測速儀的距離s2=vt2=340 m/s×0.4 s=136 m,汽車在兩次信號的間隔過程中,行駛的距離s'=s1-s2=170 m-136 m=34 m,由圖乙可知,汽車收到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t'=2.2 s-0.5 s=1.7 s,則汽車的速度v'===20 m/s (第10題)12345678910(3) 根據圖像分析:當汽車遇到第三次超聲波信號時,汽車到測速儀的距離。解: (3) 測速儀向汽車發出三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每次間隔時間相同為1.8 s,則第三次發出信號的時間為第3.6 s,則汽車從遇到第二次信號到測速儀向汽車發出第三次信號之間,汽車運動的距離s3=v'Δt=20 m/s×(3.6 s-2.2 s)=28 m,此時汽車到測速儀的距離s4=s2-s3=136 m-28 m=108 m,設當汽車遇到第三次超聲波信號時,汽車到測速儀的距離為s5,則有關系式=,解得s5=102 m,即當汽車遇到第三次超聲波信號時,汽車到測速儀的距離為102 m123456789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pptx 第2節 聲音的特性.pptx 第3節 聲的利用.pptx 第4節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pptx 第5節 跨學科實踐制作隔音房間模型.pptx 第二章復習.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