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物態變化 全章鞏固訓練課件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共9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物態變化 全章鞏固訓練課件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共9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15張PPT)
第2節 熔化和凝固
第2課時 凝 固
第三章 物態變化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制作凍豆腐時,將一塊豆腐放入冰箱的 (填“冷凍”或“冷
藏”)室內,兩天后普通豆腐就變成凍豆腐了。解凍后切開,發現凍豆
腐內有很多小孔,這是因為豆腐內的水遇冷先 成冰,解凍后冰
又 成水。
冷凍 
凝固 
熔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2024·唐山模擬)詩詞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之一,詩句中包含豐富
的物態變化現象,“白日黃流漲渭城,三更風紫盡成冰”中“冰”的形
成是 現象,此過程中需要 (填“吸熱”或“放
熱”),溫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蠟燭有
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淚”的形成是 現象,此過程
中需要 (填“吸熱”或“放熱”)。
凝固 
放熱 
不變 
熔化 
吸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2024·青島段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A. 用質量相同的0 ℃的水或0 ℃的冰來冷卻食物,二者的冷卻效果相同
B. 萘的熔點是80.5 ℃,則80.5 ℃的萘可以是液態,也可以是固態或固液
共存態
C. 松香加熱到一定的溫度時便開始熔化,所以松香也有熔點
D. 晶體只要達到熔點就能熔化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多選題)北京2022年冬奧會滑雪場地是用造雪機進行人工造雪的。
造雪機的工作原理是水在專用噴嘴里由高壓空氣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再被
噴入寒冷的外部空氣中,在落到地面以前就變成雪花,如圖所示。下列
關于造雪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BC )
A. 微小的粒子是小冰晶
B. 在造雪過程中,水發生的最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固
C. 在造雪過程中,放熱
D. 在造雪過程中,吸熱
(第4題)
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種液態物質的凝固圖像,從圖中可看出 物
質是晶體,它的凝固點是 ℃,在第8min時,這種晶體處于
態。
(第5題)
乙 
80 
固液
共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2024·石家莊期中)如圖所示,在太空“冰雪”實驗中,用沾了結
晶核的毛根觸碰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成的液體球,液體球迅速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冰球”。用手摸上去,“冰球” 竟然是熱乎
乎的,這是因為此過程中會 熱量。
(第6題)
凝固 
放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2024·福州段考)如圖所示為春節期間民間藝人制作的糖畫。民間
藝人制作糖畫時,先將白糖熬成糖漿,然后用糖漿繪制小動物圖案,等
糖漿慢慢晾干變硬后糖畫就做好了。關于糖畫的制作過程,下列說法中
正確的是( A )
A. 糖的物態變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 糖的物態變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C. 糖的溫度一直在升高
D. 糖的溫度一直在降低
(第7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2024·北京期中)在標準大氣壓下,把溫度為-8 ℃的冰塊投入盛
有0 ℃水的密閉隔熱容器中,出現的現象是( A )
A. 冰塊的溫度升高且冰變多
B. 水的溫度降低且水變多
C. 冰塊的溫度升高且冰不變
D. 水的溫度不變且水量不變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愛鉆研的小康在家里找來一個大玻璃杯,將裝滿水的密閉小瓶放在大
玻璃杯里的水中間(如圖所示),然后他把大玻璃杯放在冰箱的冷凍室
內。過一段時間取出大玻璃杯,發現大玻璃杯中已經有一半的水結成了
冰,此時小瓶中的水( D )
A. 只有表面的水結冰 B. 只有底層的水結冰
C. 有一半的水結冰 D. 全部沒有結冰
(第9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根據表中幾種物質的熔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物 質 固態水銀 金 銅 鐵 固態氫 鎢
熔點/℃ -39 1064 1083 1538 -259 3410
A. -200℃的氫為固態
B. 銅球掉入鐵水中不會熔化
C. 在氣溫為-50℃的地方不能選用水銀溫度計
D. 鐵和鎢相比,用鐵制成的燈絲不易熔化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2024·宿遷期末)小明想探究水中加入別的物質后,是否會對水
的凝固點產生影響,為此,他向水中加鹽制成鹽水,并把鹽水用容器盛
好放入冰箱,研究鹽水的凝固過程。每隔一定時間,小明觀察鹽水狀
態、測出溫度,并根據記錄的數據作出了溫度—時間圖像如圖甲所示。
  
(第11題)
(1) 從圖甲可以看出鹽水的凝固過程用了 min;凝固過程
(填“吸收”或“放出”)熱量,鹽水結成的鹽冰是 (填
“晶體”或“非晶體”)。
10 

出 
晶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如果將一個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
中,如圖乙所示,試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會 (填“增
多”“減少”或“不變”)
(3) 實驗中鹽水的凝固點為 ℃。為了交通安全,人們常在不
能及時熔化的積雪地面上撒融雪劑(如圖丙所示),常用融雪劑的成分
是工業用鹽(非食用鹽),融雪劑可加快積雪熔化的原因是

增多 
-2 
降低了雪
的熔點,使雪在較低氣溫下熔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將從冰箱冷凍室拿出的凍魚放在一盆冷水中,過一段時間將魚從水
中拿出,發現魚的表面出現了一層較厚的冰。剝開這層冰,發現魚已經
完全解凍。請分析說明魚的表面這層較厚的冰是如何形成的。(在解凍
過程中,魚的溫度始終低于0℃)
解:從冰箱冷凍室拿出的凍魚溫度(遠)低于0 ℃,放到水中后水放熱
降溫,魚吸熱升溫;與魚接觸的水溫度達到0 ℃時,魚的溫度仍低于
0 ℃,水放熱凝固成冰,魚繼續吸熱升溫,與魚接觸的冰放熱降溫,與冰
接觸的水放熱凝固,如此往復,直至魚完全解凍,冰達到最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14張PPT)
第3節 汽化和液化
第2課時 液 化
第三章 物態變化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如圖所示,一次性打火機里的燃料是一種名為丁烷的物質,通常情況
下呈氣態。在常溫下,人們常用 的方法將它液化后儲存在
打火機里;如果不小心將打火機摔壞,待里面的液體剛消失時,立刻撿
起碎片,會感覺碎片較 (填“冷”或“熱”),這是因為里面的
液體迅速 時要 大量的熱。
(第1題)
壓縮體積 
冷 
汽化 
吸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我們知道液氮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是-196℃。如圖所示為一種液
氮冰激凌,制作時將液氮倒入盛有奶油及水果泥的紙碗中,可見水果泥
(冰激凌)周圍有“白氣”,液氮倒在水果泥上會迅速 (填物
態變化名稱),同時 (填“吸收”或“放出”)熱量;“白
氣”的實質是 (填“空氣”“小水滴”或“氮氣”)。
(第2題)
汽化 
吸收 
小水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2024·滁州一模)如圖所示,冬天騎電動自行車時,頭盔的鏡片上
很容易出現“霧氣”,這是由于人呼出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鏡片發生
了 ,此時打開透氣孔,風便從透氣孔快速進入,這主要是通
過 的方法加快了“霧氣”的 (填物態變
化名稱),可以有效防止“霧氣”產生。
(第3題)
液化 
加快空氣流動速度 
汽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2024·長春期中)如圖所示,常溫下兩個燒杯中分別盛有冰塊和熱
水,上方均蓋有一塊玻璃,編號分別為a、b,過一會兒可明顯觀察到
( C )
A. 兩塊玻璃的內側均有小水珠
B. 兩塊玻璃的外側均有小水珠
C. a玻璃的外側、b玻璃的內側有小水珠
D. a玻璃的內側、b玻璃的外側有小水珠
(第4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冬天,爸爸開車送小明去上學時,常觀察到汽車玻璃上起“霧”,小
明認為“霧”附著在玻璃的 (填“外表面”或“內表面”),車內外溫差越 (填“大”或“小”),玻璃上的“霧”就會越多。
內表面 
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2024·泰州段考)夏天打開電冰箱門時,冰箱門口附近會出現“白
氣”;冬天打開熱水瓶瓶塞時,瓶口也會出現“白氣”。關于這兩種
“白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兩種“白氣”都是氣態
B. 兩種“白氣”形成的物質來源都是熱的空氣
C. 兩種“白氣”都是液化形成的
D. 兩種“白氣”形成過程都需要吸熱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2024·鄭州期末)我國勞動人民常在生產生活中運用科學知識解決
實際問題。如圖所示,將紗布蓋在盛有飯菜的籃子上,使邊緣浸在水中
來延長食物保存的時間,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 主要是利用水汽化過程中吸收熱量
B. 水蒸氣液化過程中吸收的熱量傳給食物
C. 這樣可以使食物的溫度保持在零攝氏度以下
D. 為了效果更好,裝置應放在高溫通風的地方
(第7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2024·石家莊模擬)如圖所示為市面上出售的一種食品——“炒酸
奶”。其中一種制作方法是將-196 ℃的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不斷
地翻炒,容器中“煙霧繚繞”,酸奶裹著水果變成了美味的塊狀“炒酸
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液態氮迅速凝固,同時吸收熱量
B. 液態氮迅速汽化,同時放出熱量
C. “煙霧繚繞”是水蒸氣液化而成,此過程中要放出熱量
D. 塊狀“炒酸奶”是由酸奶凝固而成的,此過程中要吸收熱

(第8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已知液態的二氧化碳、氧和氮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分別是-78℃、
-183℃和-196℃。如果在標準大氣壓下用降溫的方法從空氣中提取這
些物質,那么首先通過液化分離出來的是( C )
A. 氧
B. 氮
C. 二氧化碳
D. 它們同時液化,無法分離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如圖所示為在廚房中觀察到的一些現象:
(第10題)
(1) 如圖(a)所示,壺里的水燒開后,壺嘴上方冒出一團團“白
氣”,小明仔細觀察后發現:“白氣”從噴出到消失要經歷三個物
理過程:
① 靠近壺嘴的地方,我們什么也看不見。這是因為壺內水沸騰時產生
了大量的水蒸氣,在壺嘴附近由于溫度比較 ,仍然保持
(填“固態”“液態”或“氣態”)。
② 水蒸氣離開壺嘴一段距離后,就會形成“白氣”,“白氣”實際上
是 。“白氣”進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氣中,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我們又什么也看不見了。
高 
氣態 
小水珠 
汽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如圖(b)所示的兩個相同的水壺內裝有同樣多的水,此時都已
沸騰。已知爐火的強度和房間內空氣的濕度都相同,因此,可以進行如
下判斷:甲房間的氣溫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乙
房間的氣溫。
(3) 冬天,在爐子上燒菜時,火焰熄滅前、后一瞬間會出現如圖(c)
中A、B所示的兩種情景,可以確定 (填“A”或“B”)是火焰
熄滅后的圖片。
低于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新情境)小華從沸水鍋內將煮熟的雞蛋撈起來。A. 馬上用手拿起
沾有水的雞蛋;B. 稍等一會兒待蛋殼上的水干了之后再拿。A、B兩種
情況下哪種會感覺更燙手?為什么?媽媽還告訴小華,水沸騰后水蒸氣
燙人比沸水燙人更嚴重,請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分析原因。
解:B情況感覺更燙手;蛋殼上沾有水時,水蒸發吸熱,從而使蛋殼溫
度不至于太高;被水蒸氣燙傷時,由于水蒸氣先液化為液態水,釋放一
部分熱,再和開水一樣放熱,所以被水蒸氣燙傷會更嚴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16張PPT)
專題特訓(二) 物態變化的圖像與實驗探究
第三章 物態變化
類型一 溫度計的設計原理與使用
1. (2024·常州期中)小明和幾名同學練習使用溫度計:
  
(第1題)
(1) 如圖甲所示溫度計,讀數方法 (填“A”“B”或“C”)
會使結果偏大。
A 
(2) 如圖乙所示溫度計的示數是 ℃。
(3) 用體溫計先后測量小明、小紅、小華三名同學的體溫,中途未經
下甩,示數相同都如圖丙所示,為 ℃,該溫度 (填
“一定”“可能”或“一定不”)是小明的。
-3 
38.5 
一定 
1
2
3
4
5
(4) 他們又利用國慶假期嘗試自制溫度計,用玻璃小藥瓶、透明吸
管、紅色的水等器材制成了圖丁中A、B、C、D四支溫度計并標有刻
度,其中A、B、C三支溫度計的小藥瓶中裝滿紅色的水,D的小藥瓶是
空的,液柱用的也是紅色的水。
(第1題丁)
① 玻璃小藥瓶相當于普通液體溫度計構造中的 。
玻璃泡 
② A、B、C三支溫度計最初液面高度相同,其中 (填“A”“B”或“C”)溫度計的精確度最高。
③ D的工作原理與其他三支 (填“相同”或“不同”),其工
作原理是 ;當氣溫升高時,D中液柱ab會向
(填“左”或“右”)移動。
C 
不同 
氣體的熱脹冷縮 
左 
1
2
3
4
5
類型二 熔化的探究實驗
2. (2024·南通期中)小兵和小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
某物質的熔化特點。
  
(第2題)
(1) 實驗中采用“水浴法”加熱的好處:
① 能減緩物質升溫的速度,便于實驗現象的觀測和數據記錄。
② 能使物質 。
均勻受熱 
(2) 實驗中,他所測得的溫度值比真實值要高,則他可能是按圖乙中
的 (填“A”“B”或“C”)方法進行讀數的。
A 
1
2
3
4
5
(3) 他改正了錯誤的讀數方法后,又正確地進行了實驗,并根據
所記錄的實驗數據描繪出該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如
圖丙所示。
① 由圖像可知,該物質是 (填“晶體”或“非晶體”),該
物質的熔點是 ℃。
② 第6 min時,該物質處于 (填“固”“液”或“固液共
存”)態,此時該物質 (填“不再”或“繼續”)吸熱。
③ 在第7 min時,若將試管從溫水中取出,并立即放入-4 ℃的鹽冰水
混合物中,溫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其原因
是 。
晶體 
-2 
固液共存 
繼續 
不變 
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和凝固點,在凝固過程中放熱不降溫 
1
2
3
4
5
(4) 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長該物質熔化時間的是 (填字母)。
A. 增加試管中物質的質量
B. 增加燒杯中水的質量
C. 減少燒杯中水的質量
D. 撤掉酒精燈或用“小火”加熱
C 
1
2
3
4
5
類型三 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3. (2024·西安校級期中)做“觀察水沸騰”的實驗時,同學們用圖甲
所示器材來完成實驗。
   
(第3題)
(1) 組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
下而上”)的順序。
(2) A、B兩組同學雖然選用的實驗裝置相同,但水開始沸騰的時刻不
同,他們繪制的沸騰圖像如圖乙,得到a、b兩種不同圖像的原因是水
的 不同;沸騰時的氣泡如圖丙中的 所示。
自下而上 
質量 
(a) 
1
2
3
4
5
(3) 小明將剛停止沸騰的水裝入燒瓶,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然后向
瓶底澆冷水,如圖丁所示。他發現水重新沸騰起來,原因是瓶內氣壓減
小,水的沸點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做完水沸
騰實驗后,將水倒入燒瓶中,如圖戊(a)所示,用酒精燈再次將燒瓶
內的水加熱至沸騰后,在離管口稍遠處,看到霧狀的“白氣”,為了弄
明白這些“白氣”是什么,他在管口處放置一玻璃片,發現正對管口的
玻璃片表面有水,一會兒,玻璃片的溫度升高,小明由此分析,這些
“白氣”是水沸騰后從管口噴出的水蒸氣在空氣中遇冷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形成的,這個過程需要 (填“吸熱”或
“放熱”)。
降低 
液化 
放熱 
   
1
2
3
4
5
(4) 為了更準確說明玻璃片溫度升高的原因,小明對實驗裝置做了調
整,如圖戊(b)所示,他在兩支相同的試管①和②中分別裝入質量和
初溫相同的水,然后將水沸騰時產生的水蒸氣通入試管①的水中,水蒸
氣在①中幾乎全部液化,待①中的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
氣,測出此時①中水的溫度為t。下列能給小明提供正確答案的操作
是 (填字母)。
C 
A. 測出②中的水溫并與t比較
B. 測出燒瓶中的水溫并與t比較
C. 將燒瓶內的開水倒入②中直至與①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②中水溫
并與t比較
D. 將另一杯開水倒入②中直至與①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②中水溫并
與t比較
1
2
3
4
5
類型四  探究水的液化
4. (2024·鎮江段考)暑假時,小明在玻璃杯中倒入熱水,不一會兒發
現玻璃杯內側水面上方出現了小水珠。他很好奇這些小水珠是從哪里來
的?于是他與小華進行下列探究活動。
(第4題)
(1) 如圖所示,在甲、乙兩個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別倒入熱水、常溫水,過一會兒,他發現只有甲杯內側水面上方出現了小水珠,根據此現象小明提出以下猜想:
A. 小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高的杯子液化形成的。
B. 小水珠是由于甲杯中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
C. 常溫時水杯口沒有小水珠是因為其水面上方沒有水蒸氣。
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小華認為猜想A明顯是錯誤的。寫出小華判斷的
依據: 。
水蒸氣遇到溫度較高的杯子不會液化 
1
2
3
4
5
(2) 為了驗證猜想B,小華找了一張透明的保鮮膜分別蓋在兩玻璃杯
杯口,并用橡皮筋使杯口密封。過一會兒他就發現蓋在甲杯口的保鮮膜
上出現了小水珠,用手擦拭保鮮膜發現,小水珠在保鮮膜的 (填
“內”或“外”)側,這一現象說明小水珠是 (填“玻璃
杯”或“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
內 
玻璃杯 
(第4題)
1
2
3
4
5
(3) 為了進一步驗證猜想B,小明取下甲杯口潮濕的保鮮膜,將一張
干燥的保鮮膜再次蓋在甲杯口,并將裝有開水的小熱水袋放在甲杯口的
保鮮膜上,過一會兒取下蓋在甲杯口的保鮮膜,發現保鮮膜兩面
均 (填“有”或“無”)小水珠,這是因為此時保鮮膜的溫
度 (填“高于”或“低于”)甲杯中水蒸氣的溫度,水蒸
氣 (填“難以”或“容易”)液化,這一實驗間接地說明
能使水蒸氣液化。
無 
高于 
難以 

低溫度 
(第4題)
1
2
3
4
5
(4) 在此基礎上,小華準備了兩個袋子,袋子A內裝有開水,袋子B內
裝有冰,為了驗證猜想C,應在乙杯保鮮膜上放上袋子 (填“A”
或“B”),過一會兒觀察保鮮膜的 (填“內”或“外”)側有
無小水珠。若保鮮膜的內側 (填“有”或“無”)小水珠,則說
明猜想C是錯誤的。
B 
內 
有 
(第4題)
1
2
3
4
5
(5) 小華在整理實驗器材時發現,裝有冰的袋子B的表面也有許多小
水珠,他認為這一定是因為 中溫度較高的水蒸氣在溫度較低的
袋子B表面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小水珠。細心的小明指
出:剛從冰箱內拿出裝有冰的袋子B時,袋子表面就有一些“白霜”,
則袋子B表面的“白霜”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
空氣 
液化 
凝華 
(第4題)
1
2
3
4
5
5. (2024·廣州期中)小明在探究物態變化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甲、
乙所示的兩種探究“碘的升華”的實驗方案。
   
(第5題)
(1) 已知酒精燈火焰的溫度約為 400 ℃,標準大氣壓下,碘的熔點為
114 ℃。上述設計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填“甲”或“乙”),
此方案可防止碘發生 現象。
乙 
熔化 
類型五 探究碘的升華與凝華
1
2
3
4
5
(2) 為了進一步探究此類現象,小明用干冰(固態二氧化碳)進行了
下列實驗:小明觀察到盛有干冰的容器外壁出現了一層白霜,白霜
是 (填“容器中的水”“容器中的水蒸
氣”或“容器外面空氣中的水蒸氣”)經過 (填物態變化名
稱)形成的。它在形成過程中要 (填“吸收”或“放出”)熱
量。接著他用鑷子夾取一塊干冰放入裝有常溫水的燒杯中,令人驚訝的
現象出現了,如圖丙所示,水立刻劇烈“沸騰”起來,內部有大量氣泡
產生,這個氣泡主要是 (填“空氣”“水蒸氣”或
“二氧化碳氣體”)。
容器外面空氣中的水蒸氣 
凝華 
放出 
二氧化碳氣體 
   
1
2
3
4
5(共14張PPT)
第1節 溫 度
第三章 物態變化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如圖所示,小明先把兩只手同時分別放入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中,過
了一段時間后,再將兩只手同時拿出并放入同一杯溫水中,這時感覺到
的冷熱程度 (填“相同”或“不相同”)。這個事實說明憑
人的感覺判斷溫度高低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不相同 
不可靠的 
(第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2024·常州期中)在溫度為0 ℃的室內,有一杯久置的水,此時水
的溫度 0 ℃,如果把一塊溫度為-5 ℃的冰塊放到杯中,過一
會兒,這杯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0 ℃。(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
等于 
等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2024·徐州段考)在用溫度計測量熱水溫度的實驗中,下列實驗步
驟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C )
a. 選取適當的溫度計并觀察其量程與分度值。
b. 把溫度計插入熱水中,并使玻璃泡全部浸沒在水中,但不與器壁
接觸。
c. 讀出溫度計的示數,并記錄在表格中。
d. 取出溫度計,擦干放好整理儀器。
e. 讓溫度計與被測熱水接觸一段時間,直至觀察到溫度計的液柱處于穩
定狀態。
C
f. 估計被測熱水的溫度。
A. abfecd B. bfeacd
C. fabecd D. fbae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2024·淮安段考)某種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 ℃的環境中。如圖所
示,甲溫度計的讀數是 ;夏季,在運輸疫苗的過程中,為監測
疫苗溫度是否超標,應在冷藏箱內放置圖中所示的 溫度計。在接
收點,為正確讀數,驗收人員 (填“能”或“不能”)把溫度
計從冷藏箱中取出讀數。
(第4題)
5 ℃ 
乙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溫度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常見的溫度值,合理的是( B )
A. 人體正常體溫是45 ℃
B. 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是100 ℃
C. 人體感到舒適的環境溫度約為37 ℃
D. 適合人們洗澡的熱水溫度約為80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最大測量值都是100 ℃ 的甲、乙、丙三支水銀溫度計,分度值都是
1 ℃, 甲玻璃泡的容積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內徑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斷這三支溫度計相鄰的兩條刻度線間的距離( D )
A. 乙最長,但不能比較甲與丙的長度
B. 甲最短,丙最長
C. 乙最短,但不能比較甲與丙的長度
D. 甲最長,丙最短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2024·西安期中)護士在忙碌中用已甩過的一支體溫計連續測了
甲、乙、丙三人的體溫,中途忘了將水銀甩下去,結果測得三人的體溫
都是39.5 ℃。關于三人的真實體溫,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A. 三個人體溫都是39.5 ℃
B. 甲的體溫一定是39.5 ℃
C. 乙、丙兩人的體溫都一定低于39.5 ℃
D. 乙、丙兩人的體溫都高于39.5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2024·保定段考)如圖所示為伽利略溫度計(燒瓶內有空氣,細管
中有液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伽利略溫度計的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
B. 若氣溫升高,液體膨脹,細管內液面上升
C. 若A點的溫度為4 ℃,則B點的溫度可能為10 ℃
D. 如果要提高該溫度計的精度,那么可以使細管粗一點
(第8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2024·喀什二模)如圖所示為小明設計的一個氣體溫度計的示意
圖。瓶中裝的是氣體,瓶塞不漏氣,彎管中間有一段液柱。這個溫度計
是根據氣體 的性質來測量溫度的,將該裝置放在室內觀察
到液柱向左移動,說明溫度在 (填“升高”或“降低”),若
實驗中要使觀察到的現象更明顯,則改進的方法有
(寫出一種即可)。
(第9題)
熱脹冷縮 
升高 
換更大的瓶子(或
換更細的彎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24·西安校級期中)一支完好的溫度計示數已經不準確,在標
準大氣壓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數為-2 ℃,放入沸水中示數為103
℃。
(1) 此時這支溫度計上每格代表多少攝氏度?
解:(1) 冰水混合物的實際溫度t實1=0,沸水的實際溫度t實2=100℃,其溫差Δt實=100 ℃-0=100 ℃,不準確的溫度計顯示的溫度分別
為t顯1=-2 ℃,t顯2=103 ℃,其溫差Δt顯=103 ℃-(-2 ℃)=105 ℃,即105個小格與實際的100 ℃對應;則每個小格代表的溫度為
= ℃,所以該溫度計每格代表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若測一個物體的溫度,溫度計的示數為19 ℃,其所對應的實際溫
度是多少?
解: (2) 依據題意有=,解得t=20 ℃ 
(3) 如果一杯熱水的實際溫度為60 ℃,那么顯示的溫度為多少?
解: (3) 依據題意有=,解得t'=61 ℃ 
(4) 如果顯示的溫度跟實際溫度相同,那么顯示的溫度是多少?
解: (4) 依據題意有=,解得t″=4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2024·西安校級段考)某水銀溫度計的玻璃管上刻有110格均勻
刻度線,當溫度計的玻璃泡浸沒在標準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時,溫
度計內水銀液面在10格處;當玻璃泡放入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時,水
銀液面在60格處,這支溫度計的分度值和它的測量范圍分別是( D )
D
A. 2 ℃、0~220 ℃
B. 2 ℃、-20~220 ℃
C. 1 ℃、0~220 ℃
D. 2 ℃、-20~20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14張PPT)
第4節 升華和凝華
第三章 物態變化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2022·張家界)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道上的雪是利用造雪機將液態
的水霧化成霧狀的小水滴,小水滴遇到外部寒冷的空氣 成的小
冰晶。自然降雪是水蒸氣在寒冷的高空由于溫度的驟降而 成微
小的冰晶,這些冰晶聚集起來變成雪花飄落大地。(填物態變化名稱)
凝固 
凝華 
2. 2024年春節,湖北省武漢等地下了一場罕見的凍雨,地面溫度比較
低,迅速結冰,冰越積越厚,讓大量趕回家過春節的車輛滯留高速。凍
雨主要是 形成的;北方霧凇主要是 形成的。(填物態
變化的名稱)
凝固 
凝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2022·臨沂)下列與節氣有關的物態變化,屬于凝華的是( C )
A. 雨水,冰雪消融 B. 立夏,霧繞山巒
C. 霜降,霜滿枝頭 D. 大寒,滴水成冰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某科學家研發出的“激光橡皮”可以用來去除白紙上的黑色碳粉字跡。在激光的照射下,紙張上的黑色碳粉直接變為高溫碳蒸氣,從而使字跡消失。這一過程屬于下列物態變化中的( B )
A. 熔化 B. 升華 C. 液化 D. 汽化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2024·重慶渝中期末)制作如圖所示的凍干食品時,首先將食品中
的水分速凍成冰,然后用高溫加熱使之直接變為水蒸氣,食物因此而脫
水干燥。食用時,只需重新加水,食物就會恢復原來的面貌,色、香、
味、形不變。
(第5題)
在制作凍干食品的過程中,第二階段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填物
態變化名稱),這個過程 (填“吸熱”或“放熱”)。
升華 
吸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如圖所示,實施人工降雨時,通過飛機或其他運載工具向云層中播撒
干冰,干冰 (填物態變化名稱) 熱,使云層中的水蒸氣
遇冷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冰晶,冰晶增多、增大到一定程度
就會下落,冰晶在下落過程中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水,從而
形成降雨。
(第6題)
升華 
吸 
凝華 
熔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2024·武漢期末)如圖所示,將冰塊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
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用溫度計測量罐中冰與鹽水的混合物溫
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 ℃。這時會觀察到易拉罐的底部出現
白霜。針對以上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白霜是空氣遇冷凝華形成的
B. 混合物溫度低于0 ℃,說明含鹽的冰在熔化過程中
溫度降低
C. 混合物溫度低于0 ℃,說明此時的大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
D. 在易拉罐內部和外部分別發生了熔化和凝華
(第7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圖所示為“潑水成冰”的實驗。該實驗需要用滾燙的開水在零下
30℃以下的極冷環境中進行才能成功。下列關于“潑水成冰”原理的說
法,正確的是( B )
A. 圖中水蒸氣在極冷環境下遇冷放熱直接凝固成小冰晶
B. 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是因為開水在短時間內能提
供大量的水蒸氣
C. 和“潑水成冰”原理相同的自然現象還有露的形成
D. 開水提供水蒸氣的物態變化過程是升華,升華需要放熱
(第8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2024·廈門期中)物質M通過吸、放熱,出現三種不同物態,如圖
所示,其中由丙到甲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 )
A. 汽化 B. 升華 C. 熔化 D. 液化
(第9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2024·南寧期末)夏天將杯中的液態氮(沸點為-196 ℃)倒入常溫的水中,水面上會產生固體(如圖),固體產生的原因是( B )
A. 液態水放熱升華
B. 液態水放熱凝固
C. 液態氮吸熱凝固
D. 液態氮放熱凝華
(第10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2024·西安二模)《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深受觀眾的喜愛。下列
對古詩文中涉及的熱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B )
A.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熱
B.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霧凇的形成是凝華放

C.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華放熱
D.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淚”的形成是晶體的熔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2024·西安校級模擬)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燈管的兩端各有一圈黑
色(如圖甲所示),從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覺得奇怪,于是向爸爸
請教,爸爸讓他在一支長試管內裝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懸掛了少量
棉線的橡皮塞,用酒精燈慢慢加熱,如圖乙所示。
   
(第12題)
(1) 加熱時小明看到碘粉沒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煙霧升起,這是 過程,需要 熱,同時發現棉線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這是 過程。
升華
吸 
凝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一段時間后,小明看到離試管底一段距離處,出現了一圈紫色的
堆積物,這是碘 形成的,并且時間越長,堆積物越多。由此小
明推斷日光燈管上的黑圈是 形成的。
凝華 
鎢絲經過先升華后凝華 
(3) 經過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壓電線上凝結的厚冰柱(如圖丙所示)
經過一個無雨、無雪的寒冷夜晚變粗的原因。你認為下列對原因的分
析,合理的是 。
A. 白天溫度高,電線和冰柱遇熱膨脹
B.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厚冰柱變成了冰
C. 空氣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8張PPT)
第5節 跨學科實踐探索廚房中的物態變化問題
第三章 物態變化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1. (2024·青海)我們常吃的月餅是在烤箱里“烤”的,但根據南宋
《武林舊事》記載,最早的月餅出自籠屜,青海就保留著用蒸籠“蒸”
月餅的傳統習俗。“蒸”月餅時,關于籠屜上方冒出的“白氣”,下列
解釋中正確的是( B )
A. “白氣”是水蒸氣,是液化現象
B. “白氣”是小水滴,是液化現象
C. “白氣”是水蒸氣,是汽化現象
D. “白氣”是小水滴,是汽化現象
B
1
2
3
4
5
6
2. (2024·惠州惠東模擬)如圖所示為莆田傳統美食——炸豆腐,制作
時,將豆腐放入油鍋中能聽到“呲啦”聲,該現象是豆腐中的水分遇到
熱油發生了( B )
A. 熔化 B. 汽化
C. 升華 D. 凝固
(第2題)
B
1
2
3
4
5
6
3. (2024·棗莊改編)星期天,小明在家燒水煮餃子,當水燒開準備下
餃子時,媽媽提醒他鍋里的水有點少,于是小明又往鍋里迅速加了一大
碗水(水量比鍋里少),用同樣大的火直至將水再次燒開。下列能說明
其整個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D )
A. B.
D
C. D.
1
2
3
4
5
6
4. (2024·自貢)小恒打開冰箱冷凍室拿排骨出來準備做菜,發現排骨
上有一些“小冰粒”。把排骨拿出冰箱一會兒后,那些“小冰粒”又變
成了“小水珠”。這些“小冰粒”和“小水珠”的形成原因是


排骨拿
出冰箱冷凍室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了“小冰粒”;把排骨拿
出冰箱一會兒后,“小冰粒”吸熱熔化變成了“小水珠” 
1
2
3
4
5
6
5. (2024·天水秦安校級段考)如圖所示,將盛有湯料和水的燉盅浸在
大煲的水中,用蒸架把盅與煲底隔離,若湯和水的沸點相同,當煲中的
水持續沸騰時,燉盅中的湯的溫度 (填“能”或“不能”)達到
水的沸點,最終 (填“會”或“不會”)沸騰。
(第5題)
能 
不會 
1
2
3
4
5
6
6. (2023·濟寧兗州二模)小明在廚房中發現:壺里的水燒開以后,壺
嘴上方冒出一團團“白氣”,如圖所示。他仔細觀察又發現:“白氣”
從噴出到消失要經歷三個物理過程。
(第6題)
(1) 靠近壺嘴的地方,什么也看不見。這是因為壺內水沸
騰時產生了大量的水蒸氣,在壺嘴附近由于溫度比較高,
仍然保持 (填物質的物態)。
(2) 水蒸氣離開壺嘴一段距離后,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白氣”。
(3) “白氣”進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氣中,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又什么都看不見了。
氣態 
液化 
汽化 
1
2
3
4
5
6(共13張PPT)
第3節 汽化和液化
第1課時 汽 化
第三章 物態變化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人游泳時在水中覺得不冷,而上岸后,有風吹過時,覺得很冷。這是
因為人出水后,風吹過加速身上水的蒸發,水蒸發需要 熱量,
所以覺得很冷,這是一種 現象。
吸收 
汽化 
2. 小李觀看表演“從沸騰的油鍋中取鐵球”后,得知鍋中的“油”是由
油和醋組成的混合液體,油的沸點為287℃,醋的沸點為60℃,當溫度
達到 ℃時鍋中的“油”就沸騰了。繼續加熱,“油”和放入其中
的鐵球的溫度 (填“會”或“不會”)升高,當醋全部汽化
后,繼續加熱,鐵球的溫度 (填“會”或“不會”)升高。
60 
不會 
會 
1
2
3
4
5
6
7
8
9
3. (2024·濟南一模)小明幫媽媽煮餃子時發現,水沸騰時,用鐵勺從
鍋中盛出一部分水,勺中的水就不再沸騰了(如圖甲);再將這勺水放
入鍋中時(注意,不是倒入),雖然鍋里的水依舊沸騰著,但是勺子里
的水不會沸騰(如圖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第3題)
C
A. 水沸騰時,鍋邊“白氣”是水汽化所形成的
B. 圖乙中,調大火力可以使勺子里的水沸騰
C. 圖乙中勺子里的水雖沒有沸騰但溫度可達沸點
D. 圖乙中,鍋中水沸騰時水的溫度持續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4. 某同學在得知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有水溫、水的表面積、水表面的
空氣流速后,他猜想水蒸發的快慢可能與水量的多少有關,于是繼續進
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環境下的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上一滴和三
滴水,如圖所示,結果發現圖(a)中的水先干,圖(b)中的水后干,
判斷圖(b)的水比圖(a)的水蒸發慢。于是他得出結論:水蒸發的快
慢與水量的多少有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① 本實驗未控制水量相同,實驗設計錯誤。
② 本實驗通過三滴水蒸發時間長,得出蒸發慢,分析方法錯誤。
C
③ 本實驗未控制水的表面積相同,實驗設計錯誤。
  
(第4題)
A. ② B. 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5. (2024·西安校級期中)室內溫度為20 ℃,此時將浸有少量酒精的
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下列關于溫度計示
數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正確的是( B )
A. B.
C. D.
B
1
2
3
4
5
6
7
8
9
6. (2024·固原期末)如表所示為幾種物質在標準大氣壓下的熔點和沸
點,則( C )
物 質 鐵 水銀 酒 精 鎢
熔點/℃ 1 538 -39 -117 3 410
沸點/℃ 2 750 357 78 5 927
C
A. 鐵在1 538 ℃時一定處于固液共存態
B. 標準大氣壓下可以用酒精溫度計測量沸水溫度
C. 用金屬鎢制作白熾燈的燈絲,是因為鎢的熔點高
D. 黑龍江省北部地區最低氣溫可達-52.3 ℃,這時可用水銀溫度計測量
當地氣溫
1
2
3
4
5
6
7
8
9
7. (2024·南昌段考)如圖所示,容器中裝有兩種液體,液體1上面浮
有液體2(兩種液體不相溶),液體2的沸點高于液體1的沸點,若對容
器底部加熱(熱源溫度高于兩種液體的沸點),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
是( B )
A. 液體1先沸騰,液體2后沸騰,但兩種液體同時蒸發
B. 液體2蒸發,液體1不蒸發,直到液體1全汽化后,液體2才會
沸騰
C. 液體2蒸發,液體1不蒸發,然后同時沸騰
D. 開始液體2蒸發,液體1不蒸發,然后同時沸騰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8. (2024·杭州期中)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的沸
騰”實驗。
     
(第8題)
(1) 組裝器材時,應先固定圖甲中的 (填“A”或“B”),組
裝好儀器后如圖甲所示,圖甲中有一處明顯錯誤是

(2) 安裝好實驗器材后,為縮短實驗時間,小明在燒杯中倒入熱水,
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溫度計的示數為 ℃。
B 
溫度計的玻璃泡與
容器的底部接觸 
68 
1
2
3
4
5
6
7
8
9
(3) 在水溫升高到90 ℃后,小明每隔1 min觀察1次溫度計的示數,記
錄在下表中,直至水沸騰,如此持續8 min后停止讀數。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溫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① 第7 min小明忘記記錄數據,此時水溫應為 ℃。
② 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當時的大氣壓 (填“高于”“低于”或
“等于”)標準大氣壓。
98 
低于 
1
2
3
4
5
6
7
8
9
③ 用質量為m1的水做實驗,繪制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
中的a所示;若用質量為m2(m2>m1)的水做實驗,得到的圖線可能是
圖丙中的 (填“b”“c”或“d”)。
c 
     
1
2
3
4
5
6
7
8
9
(4) 為進一步探究液體沸騰規律,設計了如圖丁所示的實驗裝置。燒
杯與試管內分別裝入適量的水,兩溫度計分別測量燒杯和試管中水的溫
度。當燒杯中溫度計的示數達到98 ℃時,燒杯中的水開始沸騰。當試
管中溫度計示數達到98 ℃后,示數保持不變,但試管中的水始終沒有
沸騰,其原因是 。
試管中的水達到沸點后不能繼續吸熱 
     
1
2
3
4
5
6
7
8
9
9. ★(2024·西安校級期中)如圖所示,在玻璃瓶甲中盛適量的水,使
之能浮在水槽中,將另一個同樣的空玻璃瓶乙的瓶口朝下按入水槽內的
水中,并固定其位置。在標準大氣壓下,對水槽內的水加熱到沸騰時
( A )
A. 甲瓶內的水溫達到沸點,乙瓶內的水溫達不到沸點
B. 甲瓶內的水沸騰,乙瓶內的水不沸騰
C. 甲瓶內的水不沸騰,乙瓶內的水沸騰
D. 甲、乙兩瓶中的水都可以沸騰,但沸騰溫度不一致
(第9題)
A
1
2
3
4
5
6
7
8
9(共15張PPT)
第2節 熔化和凝固
第1課時 熔 化
第三章 物態變化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如圖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點時,將裝有碎冰的試管直接放置在空
氣中,不用酒精燈加熱,這樣做不但使試管均勻受熱,而且冰的溫度升
高得較 (填“快”或“慢”),便于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圖乙
是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
在第8min末,試管里的冰處于 (填“固”“液”或“固液
共存”)態,從冰的熔化圖像可以看出,冰屬于 (填“晶體”
或“非晶體”)。
慢 
固液共存 
晶體 
 
(第1題)
1
2
3
4
5
6
7
8
9
2. 下列各組物體中,都屬于晶體的一組是( A )
A. 固態水銀、鐵、海波
B. 食鹽、瀝青、玻璃
C. 冰、松香、雪花
D. 萘、銅、瀝青
A
1
2
3
4
5
6
7
8
9
3. 有兩杯冰水混合物,甲杯內的冰多一些,乙杯內的冰少一些。將甲杯
放在陰涼處,乙杯放在陽光下。下列關于它們的描述,正確的是( A )
A. 兩杯內的物質溫度相等
B. 兩杯內的冰完全熔化需要放熱
C. 甲杯比乙杯的溫度低一些
D. 甲杯內的冰不可能熔化
A
1
2
3
4
5
6
7
8
9
4. (2024·合肥段考)銅冰鑒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得最早的冰箱了,它是一件雙層器,方鑒內套有一方壺,夏季,鑒、壺壁之間可以裝冰,壺內裝酒,冰可使酒涼,這是因為冰 ,使酒的溫度下降。
熔化吸熱
1
2
3
4
5
6
7
8
9
5. (2024·上海校級段考)探究“固體熔化規律”實驗時,小東在老師
的指導下,采用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下列對于這個裝置的說法,不
正確的是( C )
A. 可延長熔化時間,便于觀察現象和記錄數據
B. 在組裝此實驗裝置時應該自下往上
C. 可以探究一切固體的熔化規律
D. 能夠使被研究的物體均勻受熱
(第5題)
C
1
2
3
4
5
6
7
8
9
6. (2024·昌都期末)觀察如圖所示的熔化圖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
是( D )
A. 該圖為非晶體熔化圖像
B. 10 min時物體處于液態
C. 該物體的熔化過程持續了20 min
D. 該物體在BC段,溫度不變,但仍然持續吸熱
(第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7. (2024·沈陽二模)在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
驗中:
  
(第7題)
(1) 組裝器材時,A同學發現無論怎樣調節試管的高度,都有部分海
波露出水面,如圖甲所示。為使海波受熱均勻,A同學接下來的操作
是 ,直至海波全部處于水面以下。
繼續往燒杯中加水 
1
2
3
4
5
6
7
8
9
(2) 調整好裝置后,A同學每隔一段時間讀取并記錄一次溫度。如圖
乙所示,讀數方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根據記錄的數據,A同
學繪制了海波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圖像,如圖丙所示。
② 
(3) 實驗過程中,判斷海波熔化所依據的現象是

(4) 結合實驗現象和圖像可知,海波在熔化過程中,持續吸熱,溫
度 。
海波是晶體,當觀
察到其開始處于固液共存態時,表明海波熔化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5) 交流時,同組的B同學發現自己正確讀數后,記錄的數據與A同學
不同,得到的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也不同,如表所示。請結合兩
名同學的數據,分析出現差異的原因是

時間/min 0 1.5 3 4.5 6
溫度/℃ 40 47 48 50 55
B同學記錄溫度的時間間隔太
長 
1
2
3
4
5
6
7
8
9
8. 如圖所示,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中的碎冰塊里,用酒精燈
對燒杯底部慢慢地加熱,則燒杯中的冰塊溫度達到熔點0 ℃后,
(填“能”或“不能”)從酒精
(第8題)
能 
燈火焰上吸收熱量,所以燒杯中的冰 (填“能”或“不能”)熔
化。由于冰是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 (填“升
高”“降低”或“保持不變”),試管中的冰在溫度達到熔點0 ℃后,
就 (填“能”或“不能”)從燒杯中吸收熱量,故此時試管中
的冰 (填“能”或“不能”)熔化。
能 
保持不變 
不能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9. 小軒同學在探究“冰和石蠟的熔化規律”時,使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
所示。
   
(第9題)
(1) 要完成該實驗,除了圖示的儀器外,還需要的一種測量儀器
是 ;實驗裝置安裝的順序應該為 (填“從上至
下”或“從下至上”)。
秒表 
從下至上 
1
2
3
4
5
6
7
8
9
(2) 石蠟在加熱過程中某一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溫度
是 ℃,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可以判斷石蠟屬于 (填
“晶體”或“非晶體”)。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石蠟的溫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39 
非晶體 
1
2
3
4
5
6
7
8
9
(3) 在冰的熔化實驗中,向試管中放入碎冰,根據加熱過程中記錄的
數據畫出如圖丙所示的溫度—時間圖像,冰熔化持續了 min,CD
段處于 態。
3 
液 
1
2
3
4
5
6
7
8
9(共22張PPT)
第三章復習
第三章 物態變化
01
知識體系構建
02
高頻考點突破
03
綜合素能提升


考點一  溫度計的原理、使用及其讀數
典例1 (2024·連云港段考)常用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測溫液體
的性質制成的;如圖甲所示溫度計的分度值是 ℃,溫度計
的讀數是 ℃。如圖乙所示溫度計的分度值是 ℃,溫度
計的讀數是 ℃。
熱脹
冷縮 
1 
-13 
0.1 
37.6 
(典例1圖)
跟蹤訓練
1. (2024·西安校級期中)用同一支溫度計分別測量當天正午與晚上的
氣溫,其示數分別如圖甲、乙所示,其中圖 是晚上的氣溫,讀數
是 ℃。小明同學設計的一個溫度計,如圖丙所示,玻璃瓶中裝
的是氣體,瓶塞不漏氣,玻璃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這個溫度計是
根據 的規律制成的,刻度線應標注在 (填
“玻璃瓶”或“玻璃管”)上,換用更 (填“大”或“小”)的
玻璃瓶可使測量更精確。將此裝置放在室內,當周圍的溫度降低時,液
柱將向 (填“左”或“右”)側移動。
乙 
-4 
氣體熱脹冷縮 
玻璃管 
大 
左 
(第1題)
考點二  熔化和凝固
典例2 如圖所示為“探究某物質凝固和熔化規律”的實驗圖像。下列
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典例2圖)
C
A. 該物質在BC段吸熱但溫度不變
B. 在第6 min時,該物質為液態
C. 該物質的凝固點是45 ℃
D. 該實驗過程物質吸熱持續了16 min
跟蹤訓練
2. (2024·遼陽段考)(多選題)把蠟片放入一個鐵皮的易拉罐中,將
蠟片放在火上烤,蠟片逐漸變軟熔化了,先把拇指和食指放到碗里沾一
下冷水,然后取出一些蠟油捏在鋼絲上,蠟油就凝固成一朵漂亮的梅
花。重復以上過程,就能制作出如圖所示的花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
是( BD )
BD
A. 蠟片是晶體
B. 手指沾冷水的目的是降溫
C. 蠟片凝固時溫度不變
D. 蠟片凝固時放熱
(第2題)
考點三  汽化和液化
典例3 (2024·沈陽段考)小明分別在中午和第二天早晨利用如圖甲
所示的裝置在實驗室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他的實
驗方法正確,每次實驗結束后都整理了器材。他根據兩次實驗的數據繪
制了如圖乙所示的圖像,若兩次實驗過程中酒精燈在相同時間內釋放的
熱量相同,通過分析圖像可知:
 
(典例3圖)
(1) 小明兩次測得水的沸點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填“初溫不同”或“上方氣壓不同”)。
(2) 小明兩次實驗中水升溫快慢不同主要是因為 不同。
上方氣壓不同 
水的質量 
(3) 因為中午的氣溫比早晨高,所以他會看到 (填“早晨”
或“中午”)水沸騰時杯口產生的“白氣”更多。
(4) 通過實驗得到水沸騰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
早晨 
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典例3圖)
跟蹤訓練
3. (2024·無錫段考)如圖所示,干濕球溫度計由兩支相同的普通溫度
計組成,一支用于測定氣溫,稱干球溫度計;另一支在球部用紗布包
住,紗布下端浸入蒸餾水中,稱濕球溫度計。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C )
C
A. 由于包住濕球溫度計的紗布吸水后蒸發吸熱,所以示數比干球溫度計的示數小
B. 兩支溫度計的示數差越小,說明空氣濕度(含水量)越大
C. 兩支溫度計的示數差越大,說明空氣濕度越大
D. 夏天有時特別悶熱就是因為空氣濕度大,人身上汗水不容易蒸發
(第3題)
考點四  升華和凝華
典例4 (2024·蘭州一模)有關節氣的古詩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
A.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雨的形成是升華現象,需要吸熱
B.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露的形成是熔化現象,需要吸熱
C. “霜降向人寒,輕冰淥水漫”,霜的形成是凝固現象,需要放熱
D. “大寒雪未消,閉戶不能出”,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要放熱
D
跟蹤訓練
4. (2024·武漢段考)為改善空氣質量,某市氣象部門多次開展人工增
雨作業。向云層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層中的干
冰 (填物態變化名稱)為氣體,并從周圍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為小水滴或 (填物態變化名稱)為小冰晶,下落后形成雨。
升華 
吸收 
凝華
5. (2024·南京二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北方的冬天,窗玻璃外表面會出現冰花,這是凝華現象
B. 冬天,戴眼鏡的人從溫暖的室內走到寒冷的室外,鏡片上有霧,這是
液化現象
C. 衣柜中的樟腦丸過一段時間會變小甚至沒有了,這是汽化現象
D.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銀溫度計測量氣溫,是因為水銀的凝固點較高
D
1. 近年來,建筑垃圾再循環利用成為新嘗試,如廢鋼筋、廢鐵絲等經過
分揀、回爐熱加工可制成鋼材等金屬制品。關于廢鋼筋、廢鐵絲再循環
利用涉及的物態變化以及對應的吸、放熱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
A. 先熔化吸熱,后凝固放熱
B. 先汽化吸熱,后液化放熱
C. 先熔化吸熱,后汽化吸熱
D. 先熔化放熱,后汽化放熱
A
1
2
3
4
5
6
7
2. 汽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下列跟汽車有關的熱
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 )
A. 冬天,汽車玻璃起“霧”是車內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B. 冬天,車窗上的冰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固形成的
C. 冬天,向汽車水箱中加入適量酒精可以提高水的凝固點
D. 冬天,汽車排氣管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A
1
2
3
4
5
6
7
3. 某游客游玩時記錄如圖所示的四個場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C )
     
(第3題)
C
A. 圖甲:早市上可看到各個攤位向上冒“白氣”,“白氣”是水蒸氣
B. 圖乙:街邊的樹枝上掛滿了針狀“霧凇”,針狀“霧凇”是水凝華形
成的
C. 圖丙:松花江上驚現“雪人群”,造“雪人群”的雪是晶體
D. 圖丁:玻璃窗上出現了美麗的“冰窗花”,“冰窗花”的形成需要吸熱
1
2
3
4
5
6
7
4. 如圖所示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熱現象,下列相關解釋正確的是( D )
 
 
(第4題)
D
A. 圖甲:寒冬撒鹽使雪熔化,是為了提高雪的熔點
B. 圖乙:冬天,地窖里放桶水,利用了水蒸發吸熱達到降溫的目的
C. 圖丙:管口冒“白氣”是熱的水蒸氣汽化所致
D. 圖丁:游泳后從水里出來感覺冷,是蒸發吸熱所致
1
2
3
4
5
6
7
5. 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 的原理制成的。如圖(a)所示的溫度計,測量范圍是 ℃,使用它測量溫度,讀數
時 (填“能”或“不能”)離開被測物體;如圖(b)所示為
體溫計,它的分度值為 ℃,此時的示數為 ℃;人體的正
常體溫為 ℃。某同學發高燒,用體溫計測量體溫,示數為38.5 ℃,另一名正常體溫的同學拿這支溫度計直接測量,則測量結果為 ℃。
熱脹冷縮 
-20~100 
不能 
0.1 
37.6 
37 
38.5 
(第5題)
1
2
3
4
5
6
7
6. 根據下表所提供的數據(標準大氣壓下)可知:
物 質 凝固點/℃ 沸點/℃
酒 精 -117 78
水 銀 -39 357
(1) 水銀的熔點是 ℃。
(2) 在北方寒冷的季節里,最低氣溫可達-50 ℃,此時應選用
(填“酒精”或“水銀”)作溫度計的測溫液體。
(3) 水沸騰實驗中應選用 (填“酒精”或“水銀”)溫
度計。
-39 
酒精
水銀 
1
2
3
4
5
6
7
7. 某水銀溫度計的玻璃管上有110格均勻的刻度線,當溫度計玻璃泡浸
沒在標準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時,水銀柱液面在第30格處,當溫度
計玻璃泡浸沒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時,液面在第80格處。則:(已
知水銀的凝固點是-39 ℃,水銀的沸點是357 ℃)
(1) 這支溫度計每一格代表的溫度是多少?
解:(1) 因為標準大氣壓下沸水溫度為100 ℃,冰水混合物溫度為0℃,則該溫度計每一格表示的溫度為=2 ℃ 
1
2
3
4
5
6
7
(2) 這支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多少?
解: (2) 從最下面的刻度線到第30格處共有30格,則該溫度計最下面的刻度線對應的溫度是-30×2 ℃+0 ℃=-60 ℃。因水銀的凝固點是
-39 ℃,所以該溫度計所能測得的最低溫度是-39 ℃;最上面的第110格到第80格處共有30格,則最上面的第110格處對應的溫度是
100 ℃+30×2 ℃=160 ℃,所以該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39~160 ℃
1
2
3
4
5
6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边县| 宜章县| 德令哈市| 桂林市| 高阳县| 平乡县| 德惠市| 顺平县| 澄城县| 永城市| 德钦县| 融水| 肃宁县| 铅山县| 武穴市| 甘谷县| 文成县| 青田县| 海宁市| 兴安盟| 高碑店市| 柳江县| 横峰县| 宁乡县| 万全县| 西乡县| 丹阳市| 新宾| 秭归县| 宣化县| 开平市| 耿马| 龙泉市| 元江| 金华市| 建昌县| 武安市| 中宁县| 南充市| 长泰县| 焉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