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專項提升三 測量長度的特殊方法名師點金 測量長度的特殊方法有累積法(如測量銅絲的直徑)、化曲為直法(如利用滾輪法測量操場跑道長、利用軟線法測量地圖上鐵路線的長度)、等量代換法(如利用輔助工具法、平移法測量環形物體或圓柱體的直徑)。類型1 累積法1. 小明有幾種長度測量方法:①測量細銅絲的直徑:先將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30圈,測出總長度,然后算出細銅絲的直徑;②測1張紙的厚度:用刻度尺測出100張紙的厚度,然后算出1張紙的厚度;③測量一段曲線的長度:用圓規取一定長度如1 cm,然后用圓規逐段去測量曲線,最后得出曲線的總長度。1234其中所用測量方法相同的是( A )A. ①② B. ②③C. ①③ D. ①②③A1234【點撥】①②由于細銅絲的直徑和1張紙的厚度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測量(小于測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測多個相同物體的總和,求平均值從而達到減小誤差的目的,故二者方法相同;③把曲線看成是由許多小段直線組成的,用圓規取一定長度如1 cm,然后用圓規逐段去測量曲線,最后得出曲線的總長度,采用的是化曲為直法。故選A。12342. [2024·蕪湖期中]小亮所在的班級舉辦元旦聯歡會前,采購了一批厚薄均勻的彩色紙帶,小亮想測量彩色紙帶的厚度,于是按如圖所示的方式將彩色紙帶緊密地環繞在圓柱形鋼筆上,彩色紙帶共繞了60圈,若所用鋼筆的直徑為3cm,環繞彩色紙帶后的總直徑為6 cm,則可求得彩色紙帶的厚度為( D )DA. 2 mmB. 1 mmC. 0.5 mmD. 0.25 mm1234【點撥】由于彩色紙帶的厚度太小,所以無法直接用刻度尺來進行測量,因此要用累積法來完成測量;可將彩色紙帶緊密繞在圓柱形鋼筆上,然后數出彩色紙帶的圈數為60圈;60圈彩色紙帶的厚度為大圓直徑與圓柱形鋼筆的直徑之差的二分之一,因此彩色紙帶的厚度l===0.025 cm=0.25 mm。故選D。1234類型2 化曲為直法3. [真實情境題]有一幅杭州全程馬拉松(簡稱全馬)比賽線路的地圖上的比例尺被弄臟看不清了,吳林同學采用以下操作估測該地圖的比例尺:(1)吳林同學首先測出地圖上全馬線路長度,你認為以下方法中可取的測量方法是 B 。B A. 用平直的刻度尺沿全馬線路上從起點到終點慢慢移動直接讀出數值B. 用一條細絲線與全馬線路完全重合,在絲線上標出曲線的起點和終點,把絲線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這兩點間的距離,即是曲線的長度C. 用橡皮筋代替細絲線,測量過程同B1234(2)吳林采用合適的方法測出地圖上全馬線路長度為10.55cm,則吳林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C 。A. 1 dm B. 1 cmC. 1 mm D. 0.1 mm(3)吳林從網上查知全馬總長約42.2 km,計算出該地圖的比例尺為 1∶400 000 (采用數值比)。C 1∶400 000 1234【點撥】(1)用一條細絲線代替橡皮筋與曲線完全重合,在細絲線上標出曲線的起點和終點,把細絲線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這兩點間的距離,即是曲線的長度,采用了化曲為直法。(2)吳林采用合適的方法測出地圖上全馬線路長度為10.55 cm,數據的倒數第二位5對應的長度單位是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故選C。(3)42.2 km=4 220 000 cm;10.55∶4 220 000=1∶400 000;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400 000。1234類型3 等量代換法4. [2024·濟南期中]常用的卷筒紙是緊密地繞成筒狀的,如圖所示,小明同學想在不把紙放開的前提下,測量整卷紙的長度。他設計的方案如下:1234(1)將同類紙折疊n層,用刻度尺測得總厚度為d,則單層紙的厚度為 。設紙的寬度為s,整卷紙的長為L,則紙的體積可表示為V= 。(2)用刻度尺測得紙筒的外半徑為R,內半徑為r,則紙的體積可表示為V= πs(R2-r2) 。(3)由以上兩式可整理得整卷紙的長度可表示為L= 。 πs(R2-r2) 1234【點撥】將同類紙折疊n層,用刻度尺測得總厚度為d,則單層紙的厚度是;紙的寬度為s,整卷紙的長為L,則紙的體積可表示為V=;卷成筒狀的紙的橫截面積的大小為π(R2-r2),則紙的體積V=πs(R2-r2),所以=πs(R2-r2),解得整卷紙的長度L=。1234(共25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實 踐 設計一個研學旅行方案任務一 研學旅行 行天地之間,讀萬卷之書;破社會之問,記繽紛之路。研學旅行是學生集體參加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1. 下列詩句與開展研學旅行的用意相吻合的是( A )A.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B.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C.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D.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A12342. 如圖所示是某校“研學旅行”活動的設計方案。1234由圖可知,研學旅行活動分為 三 個階段進行。在準備階段,首先要明確研學旅行的目的和主題,確定研學旅行的 目的地 ;其次設計研學旅行的行程和研學旅行的 具體項目 。三 目的地 具體項目 12343. 咨詢相關人員或查找資料,寫出你感興趣的城市擁有的科技類、科學類的社會學習資源(社會大課堂)。提示:盡量多找幾個,方便后續設計旅行方案。如:北京——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鐵道博物館略。12344. 在研學旅行前,我們要做到行前有準備,學會查閱資料,學會使用各類信息工具(各類APP),并學會整理信息。請根據需求填上你知道的APP的名稱。(1)買車票: 。 (2)訂酒店: 。(3)查天氣: 。 (4)導航: 。略1234任務二 中國高鐵交通強國,鐵路先行。在幾代建設者們巨大的勇氣和毅力持續不斷地努力下,中國高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鐵路發展史,見證了一個國家百年巨變。1. 查閱資料,了解中國高鐵運行速度提高的幾個階段并在表中的空格處填寫相關內容。123時間軸 1998 2003 2007速度 廣深鐵路運營最高速度 km/h,中國第一條達到高速指標的鐵路 秦沈客運專線,設計速度250 km/h 部分路段列車最高運營速度 km/h,中國鐵路開始邁入高速時代123時間軸 2008 2009 2017 …速度 京津城際鐵路設計速度350 km/h 京廣高速鐵路武廣段,列車最高運營速度 km/h,中國正式進入高鐵時代 中國鐵路“四橫四縱”快速通道全部建成通車 …略1232. 2024年1月央廣網消息,截至2023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9萬公里,其中高鐵4.5萬公里。中國高鐵技術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圖甲中的“復興號”電力動車組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無縫鋼軌的應用使其行駛又快又穩。2017年9月21日,“復興號”動車組以350 km/h的速度開跑,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123(1)我國高速鐵路軌道兩條鋼軌之間的距離是1 435 mm (填單位)。mm (2)“復興號”動車組運營速度高達350 km/h,合 97.2 m/s。(保留一位小數)97.2 123(3)如圖乙所示,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一個乘客將中性筆立在車窗一側,筆紋絲不動。筆不動是以 列車 為參照物的;以窗外的山為參照物,筆是 運動 的。(均填“靜止”或“運動”)列車 運動 1233. [2024·南昌期中]現在的高鐵安裝有非常先進的列車自動保護系統,當兩車前后距離較小,達到安全限定的最小距離時,列車自動保護系統會自動發出指令,改變車輛的行駛速度。某一時刻甲車在前,乙車在后,兩車相距35 km,在同一軌道向相同方向行駛,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若兩列車安全行駛限定的最小距離為32 km,兩車繼續保持現在的速度行駛,多少秒后自動保護系統會發出改變行駛速度的指令?123【解】由圖可知,甲車的速度v1===240 km/h,乙車的速度v2===300 km/h,兩車繼續保持現在的速度還可行駛的時間t0===0.05h=180 s,即兩車繼續保持現在的速度行駛,180 s后自動保護系統會發出改變行駛速度的指令。123任務三 高鐵出行 在不知不覺間,高鐵悄然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乘坐高鐵出行改變了人們出行的理念,改變了人們對時空的認識,讓生活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1231. 便捷的交通與互聯網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國慶假期爸爸帶小明到上海迪士尼樂園玩,他們先從南陵縣城駕車到蕪湖站,然后乘高鐵去上海,7:30從縣城開車出發,并看到路邊如圖所示的交通標志牌,此刻爸爸吩咐小明通過鐵路12306網站查詢到下表所示的部分列車時刻表,求:1車次 蕪湖站開 上海虹橋站到 運行距離G7150 08:21 10:57 350 kmG7728 08:41 11:18 350 kmG7594 08:55 11:54 350 km(1)在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下,通過計算并依據列車時刻表,判斷小明和爸爸最快能趕上哪一車次?1【解】由圖知,s=55 km,限速v=60km/h,由v=可得,駕車到蕪湖站所用的最少時間tmin===55min,他們7:30開車從南陵縣城出發,到達蕪湖站的時間為08:25,根據表中信息可知,他倆最快能趕上G7728車次。1(2)小明所趕上的高鐵車次運行到上海虹橋站的平均速度約為多少千米每小時?【解】根據列車時刻表可得,乘坐G7728到上海虹橋站所用時間t1=11:18-8:41≈2.62 h,路程s1=350 km,高鐵運行的平均速度v1==≈133.6 km/h。1(3)中途高鐵列車以126 km/h的速度通過一個長度為1 200m的隧道,高鐵列車全部通過隧道行駛的時間是40 s,計算這列高鐵列車的長度是多少米?列車全部在隧道中的時間是多少秒?【解】列車過隧道的速度v2=126 km/h=35 m/s,由v=可得,列車全部過隧道時通過的路程s2=v2t2=35 m/s×40 s=1 400 m,列車的長度s列車=s2-s隧道=1 400 m-1 200 m=200 m。1列車全部在隧道中的時間t3===≈28.6 s。1任務四 設計研學旅行案例 一個活動的實施,提前是要有一個詳盡的方案,將交通、時間、安全、成本等各方面的問題都考慮清楚。請設計一個研學旅行方案并填寫下表。1研學主題 活動目的 研學地點 報名時間 活動時間研學活 動流程 時間 具體項目 研學任務1成員分工物資、經費預算安全與注意事項研學后 交流評價、拓展研究略1(共23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專項提升二 速度計算的常見類型名師點金利用速度公式解決計算題時的思維方法1. 讀題、審題后確認物體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還是做變速直線運動。2. 從題干中或圖表中找到已知量后,將已知量連同單位代入相應公式求出相應的物理量。3. 在解決較復雜的問題時,或者說題中涉及兩個物體的運動時,各物理量要標注不同的角標,做到一一對應,不能相互混淆。然后找與兩物體對應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或方程,再代入數值和單位進行計算,解出未知物理量的數值和單位。類型1 基礎計算1. [2024·衡陽期中] 如圖所示,轎車從某地往南京方向勻速行駛,當到達A地時,車內的鐘表顯示為8:25。到達B地時,鐘表顯示為8:55。求:123456(1)轎車從A地到B地用了多少小時?【解】轎車從A地到B地所用時間t=8:55-8:25=30min=0.5 h。(2)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解】轎車從A地到B地的路程s=120 km-70 km=50km,則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v===100 km/h。123456(3)若轎車仍以該速度繼續勻速行駛,從B地到達南京需要多少分鐘?【解】從B地到達南京的路程是70 km,由v=可得,從B地到達南京的時間t1===0.7 h=42 min。123456類型2 結合運動圖像的計算2. [2024·廣州期末] 如圖是馬路上兩輛車運動時的s-t圖像,請根據圖像信息回答。123456【解】靜止;依據:15~25 s內,甲車的s-t圖像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說明甲車處于靜止狀態。(1)15~25 s內,甲車相對于地面的運動狀態是怎樣的?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123456(2)0~50 s內,甲車運動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由圖可知,0~50 s內,甲車運動的路程是400 m,所以v甲===8 m/s。123456(3)根據圖像分析,乙車0~80 s內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甲、乙兩車完成400 m全程的平均速度哪個更大?【解】由圖可知,乙車的平均速度v乙===5 m/s<v甲,即甲車完成400 m全程的平均速度更大。123456類型3 列車過橋(或隧道)問題3. 如圖所示為重慶曾家巖大橋,全長540 m,公軌兩用,上層通汽車,下層通輕軌。(1)一輛汽車(不計汽車長度)以54 km/h的速度通過上層橋面,需要多長時間?【解】根據v=知,汽車通過上層橋面需要的時間t1===0.01h=0.6 min。123456(2)一輕軌列車以20 m/s的速度完全通過下層橋面用時32s,求該列車的長度。【解】設一輕軌列車的長度為L,完全通過下層橋面經過的路程為s+L,根據v=知,s總=s+L=v2t2,所以該列車的長度L=v2t2-s=20 m/s×32 s-540 m=100 m。123456類型4 安全距離問題4. [2024·煙臺模擬] 汽車遇到意外情況時緊急停車要經歷反應和制動兩個過程,汽車在反應過程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制動過程中做變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若汽車以108km/h速度行駛,制動距離為60 m,制動時間為4 s,求:123456(1)司機正常反應時間為0.2 s,則從發現情況到開始剎車,反應距離為多少米?【解】汽車的速度v=108 km/h=30 m/s,從發現情況到開始剎車,汽車以原來速度勻速直線運動,反應距離s1=vt1=30 m/s×0.2 s=6 m。123456(2)從開始剎車到停止,汽車行駛的平均速度?【解】從開始剎車到停止,汽車行駛的平均速度v'===15 m/s。123456【解】飲酒司機的反應時間為0.8 s,則反應距離s'=vt'=30 m/s×0.8 s=24 m,司機從看到巨石到汽車停止,汽車運動的總路程s總=s'+s=24 m+60 m=84m,84 m>80 m,汽車不能安全停車。(3)若汽車經落石區域路段仍以108 km/h的速度行駛,司機發現前方80 m處有一塊巨石橫在路面,若司機酒后駕駛,飲酒會導致反應時間延長至0.8 s,汽車是否能安全停車?123456類型5 交通標志牌、速度表、列車時刻表、出租車發票問題5. 十一假期,爸爸開車送小榮和爺爺去南昌西站乘坐高鐵前往上海游玩,汽車行駛途中小榮看到路旁的交通標志牌如圖甲所示,此時汽車的速度表如圖乙所示,小榮和爺爺所坐列車的運行時刻表的一部分如下表所示。求:123456(1)按汽車速度表的速度勻速行駛,汽車從標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行駛時間是多少?【解】由圖乙可知,汽車的速度為50 km/h,則汽車從標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行駛時間t===0.8 h。123456(2)G1386次列車從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橋站運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由表可知,列車從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橋站運行的時間t列車=13:59-10:05=3 h 54 min,列車從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橋站的平均速度v列車====190 km/h。123456(3)若在列車行駛途中,列車以180 km/h的速度完全通過一座長為1 300 m的大橋,用時30 s,則該列車的長度是多少?車次 發車時間 到達時間 路程G1386 南昌西 (10:05) 上海虹橋 (13:59) 741 km123456【解】設列車長度為l,則完全通過一座長為1 300 m的大橋行駛的路程為l+1 300 m,所以有t'====30 s,解得l=200 m。1234566. [2024·蘇州期末] 如圖所示,為小王乘坐出租車時的發票信息,假設出租車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求:(1)出租車的平均速度?【解】出租車的行駛時間t=10:20-10:00=20 min,出租車行駛的路程s=12 km,則出租車行駛的平均速度v====36 km/h。123456(2)若該出租車起步價為10元,超過起步價規定的最大路程后,按2.00元/km收費,則該出租車超過起步價規定的最大路程后行駛了多少?出租車起步價內規定的最大路程是多少?【解】若該出租車的起步價為10元,交費26元,超過起步價的為16元,則在起步價外行駛的路程s'==8 km,在起步價內最多能乘坐的路程s″=s-s'=12 km-8 km=4 km。123456(共15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中考新趨勢提升練1. [傳統文化題][2024·東莞校級一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雙筷子就有諸多的寓意,如: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七寸六分”最接近于( C )A. 2.2 mm B. 2.2 cmC. 2.2 dm D. 2.2 m【點撥】根據生活經驗可知,人的手掌長度約為20 cm,筷子的長度比人的手掌略長一些,大約為22 cm,即2.2 dm,因此“七寸六分”最接近于2.2 dm,故選C。C123456782. [2023·潛江]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如圖所示,神舟十六號正在靠攏空間站組合體,即將完成交會對接。我們說景海鵬是靜止的,選取的參照物是( D )A. 天舟六號 B. 天和核心艙C. 神舟十五號 D. 神舟十六號D12345678【點撥】神舟十六號正在靠攏空間站組合體,即將完成交會對接,如果說景海鵬是靜止的,即景海鵬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不變,則參照物可以是神舟十六號,而景海鵬相對于天舟六號、天和核心艙、神舟十五號的位置是變化的,故D符合題意。123456783. [2024·廣州二模]甲、乙兩車在一平直公路上向東運動,其s-t圖像如圖所示,甲全程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 甲、乙兩車從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出發B. 在0~10 s內,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向東運動C. 在0~10 s內,甲、乙兩車的路程相等D. 在10~20 s內,甲、乙兩車的平均速度相等(第3題)D12345678【點撥】由圖可知,甲、乙兩車同時從0時出發,甲車在距離s=100 m處開始運動,乙車從s=0處開始運動,故A錯誤;在0~10 s內,甲通過的路程始終小于乙通過的路程,由速度公式可知甲的速度始終小于乙的速度,所以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向西運動,故BC錯誤;在10~20 s內,兩車通過的路程相等,時間相等,根據速度公式可知,兩車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確。(第3題)123456784. [2024·安徽]如圖所示,玉兔二號月球車沿著嫦娥四號探測器的斜梯緩緩下行,到達月球表面,留下了屬于中國的印記。在玉兔二號月球車下行的過程中,若以玉兔二號為參照物,則嫦娥四號是 運動 (填“運動”或“靜止”)的。運動 (第4題)12345678【點撥】在玉兔二號月球車下行的過程中,若以玉兔二號為參照物,則嫦娥四號的位置發生了改變,是運動的。123456785. [2023·達州]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如圖是某同學使用刻度尺測量某一物體長度的情景,則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被測物體的長度是 3.50 cm。1 3.50 12345678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 cm=1 mm,測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2.00 cm的刻度,物體的末端對應的刻度線為5.50 cm,所以物體的長度L=5.50 cm-2.00 cm=3.50 cm。【點撥】123456786. [真實情境題][2024·武威三模]汽車后剎車燈的光源,若采用發光二極管(LED),通電后亮起的時間會比采用白熾燈短大約0.5 s,這有助于后方車輛駕駛員及時做出反應。假設后方車輛以108 km/h的速度勻速前進,在0.5 s的時間內,后方的車輛前行的距離為 15 m。【點撥】108 km/h=30 m/s,由v=可得,在0.5 s內后方車輛前進的距離s=vt=30 m/s×0.5 s=15 m。15 123456787. [2024·自貢]為測量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從斜面上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記錄下小車在A點、B點和C點的位置和時刻如圖所示,則AB段的距離是 40.0 cm,AC段的平均速度是 0.2 m/s。40.0 0.2 12345678【點撥】圖中AB段的距離sAB=80.0 cm-40.0 cm=40.0cm,小車在AC段的路程sAC=80.0 cm-0.0 cm=0.800m,AC段的運動時間tAC=15:41:44-15:41:40=4s,AC段的平均速度vAC===0.2 m/s。123456788. [真實情境題][2024·西安碑林區校級模擬]如圖甲所示,是某運動APP記錄小明某次跑步時的相關數據,你認為與圖甲中 平均步幅 是相對應的。若他的“配速”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可知,在 t1 (填“t1”“t2”或“t3”)時刻運動得最快。平均步幅 t1 12345678【點撥】是指每一步的平均距離,即平均步幅,與圖甲中平均步幅是相對應的;平均配速是指通過1 km所用的平均時間,此數值越大,運動越慢,此數值越小,運動越快,由圖乙知,t1時刻的平均配速最小,運動最快。12345678(共28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第三節 測量:長度與時間知識點1 長度的單位及測量工具1.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 米 ,單位符號是 m ,1 m= 103 mm= 106 μm= 109 nm。米 m 103 106 109 123456789101112132. 如圖甲所示是小明測量物體的長度的情景,其中所使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該測量工具的分度值為 1 cm ;如圖乙所示測量工具的量程是 0~20 cm 。地球的直徑為6.4×105 km,合 6.4×108 m。刻度尺 1 cm 0~20 cm 6.4×108 123456789101112133. [2024·濟寧期末]某個物體的長度約為2×108 nm,這個物體可能是( A )A. 一支鉛筆的長 B. 旗桿的高度C. 一層樓的高度 D. 一個中學生的高A12345678910111213知識點2 時間的單位及測量工具4.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 秒 ,單位符號是 s ,12 min= 720 s= 0.2 h。5. [傳統文化題]《詩經·國風》記載:“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這是關于圭表的較早記述。圭表、刻漏、沙漏、水運渾天儀等古代器具是測量 時間 的工具。秒 s 720 0.2 時間 12345678910111213在測量1 min內脈搏跳動次數的活動中,下列工具最適合計時的是( D )A. 室外陽光下的日晷B. 沒有秒針的掛鐘C. 計時25分鐘的沙漏D. 帶秒表功能的手表D12345678910111213知識點3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6. [2024·淄博淄川區一模]李明是體育委員,他協助體育老師測量60 m跑道的長度時,老師給他提供了如下器材讓他選擇,他應選擇的是( D )DA. 最大測量值為30 cm、分度值為0.5 mm的鋼尺B. 最大測量值為2 m、分度值為1 mm的鋼卷尺C. 最大測量值為200 m、分度值為 1 m的皮尺D. 最大測量值為100 m、分度值為1 cm的皮尺12345678910111213【點撥】根據測量需要,應選擇最大測量值大于60 m的;因為測量跑道長度,所以可以選擇分度值為1 cm的皮尺,故選D。123456789101112137. [2023·湘潭]如圖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被測物體長度是 2.42 cm。1 2.42 12345678910111213由圖知,刻度尺上1 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 cm,合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mm。物體左側與2.00 cm對齊,右側與4.42 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4.42 cm-2.00 cm=2.42 cm。【點撥】123456789101112138. 觀察如圖所示的停表表盤,回答下列問題。12345678910111213(1)小表盤指針旋轉一周測量的時間是 15 min,一個大格是 1 min,一個小格是 0.5 min。(2)大表盤指針旋轉一周測量的時間是 30 s,一個大格是 1 s,一個小格是 0.1 s。(3)讀數時先讀小表盤對應的 分 ,再讀大表盤對應的 秒 。(均填“分”或“秒”)(4)圖中停表的示數是 248.5 s。15 1 0.5 30 1 0.1 分 秒 248.5 12345678910111213【點撥】讀大表盤示數時要注意,若小表盤的指針指在一大格的前半格,則對應大表盤的指針應在0~30 s內讀數;若小表盤的指針指在一大格的后半格,則對應大表盤的指針應在30~60 s內讀數。12345678910111213知識點4 測量誤差9. 關于測量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 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測量一張紙的厚度,測量不準屬于誤差B. 誤差是由于操作不規范造成的C. 態度認真、正確使用測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誤差D. 誤差只能減小但不能避免D12345678910111213【點撥】A選項中測量不準不屬于誤差;B選項中操作不規范造成的是錯誤,不是誤差;誤差是客觀存在的,只能盡量減小,不能避免,故C錯誤,故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0. [2024·煙臺] 五一前夕,某學校舉行了春季運動會,下列數據中你認為符合實際的是( C )A. 男子立定跳遠的成績為6.8 mB. 女子跳繩的成績為每分鐘360個C. 男子100 m跑的成績為15.5 sD. 女子鉛球的成績為45 mC12345678910111213【點撥】男子立定跳遠的成績為2 m左右,故6.8 m不符合實際,故A錯誤;女子跳繩的成績每分鐘為120~180個,故每分鐘360個不符合實際,故B錯誤;男子100 m跑的成績約為15.5 s,故C正確;中學生投擲實心球時成績可達到10 m,故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1. [易錯題][2024·成都期中]一實驗小組利用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中( A )①木塊A對應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②木塊A對應的刻度尺比木塊B對應的刻度尺精確度高③木塊A的長度是3.65 cmA④木塊B的長度是2.3 cmA. 只有②④正確 B. 只有①④正確C. 只有①②正確 D. 只有③④正確12345678910111213【點撥】由圖可知,木塊A對應的刻度尺上1 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mm,故①錯誤;木塊A左側與1.00 cm對齊,右側與3.65 cm對齊,所以木塊A的長度LA=3.65 cm-1.00 cm=2.65 cm,故③錯誤;木塊B對應的刻度尺相鄰刻度線間的長度值為1 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cm,分度值越小,精確度越高,故②正確;木塊B左側與零刻度線對齊,右側與2.3 cm對齊,所以木塊B的長度LB=2.3 cm,故④正確;綜上分析可知,只有②④正確,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2. [2023·大慶改編]小明用刻度尺和停表測量長度和時間。12345678910111213(1)在測量鉛筆的長度時,讀數正確的是圖中的 甲 (填“甲”或“乙”)。(2)如圖丙所示,某木塊的長度為 1.80 cm。 該記錄結果共有 3 位有效數字,其中 1.8 是可靠數字。甲 1.80 3 1.8 12345678910111213(3)用刻度尺測某課本的長度需要多次測量,多次測量的目的是通過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來減小誤差。用毫米刻度尺測量,四次讀數分別是25.98 cm、26.00 cm、26.02 cm、26.0 cm。其中錯誤的數據是 26.0 cm,錯誤的原因可能是 沒有估讀值 ;該課本的長度應為 26.00 cm。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26.0 沒有估讀值 26.00 12345678910111213(4)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屬材料制成的,且這種金屬材料受溫度變化很明顯。若在嚴冬季節用它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果將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5)如圖丁所示,機械停表的讀數為 338.5 s。偏大 338.5 12345678910111213【點撥】(2)圖丙中木塊的起點對準零刻度線,末端對準1.80 cm刻度線,故木塊長度為1.80 cm。(3)從題中數據可知,26.0cm是錯誤的,原因是沒有估讀,所以應去掉;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課本的長度L==26.00 cm。12345678910111213(4)由于金屬的熱脹冷縮,嚴冬季節,該刻度尺實際長度收縮變小,而刻度依然是原來標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果會偏大。(5)機械停表小盤每一小格是0.5 min,指針在5 min和6 min之間,且過了半刻度線;大盤的分度值是0.1 s,大盤指針在38.5 s,因此機械停表的讀數為5 min 38.5 s=338.5 s。1234567891011121313. [科學思維題]實驗:測量細銅絲的直徑。(1)步驟與方法:小宇想測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A. 用刻度尺測出鉛筆桿上銅絲繞圈總長度l;B. 計算出細銅絲的直徑D;C. 將細銅絲緊密纏繞在圓鉛筆桿上;D. 數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細銅絲的圈數n。12345678910111213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應是 CADB 。細銅絲直徑的表達式為D= (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CADB 12345678910111213(2)數據分析:如圖所示,小宇將粗細均勻的細銅絲在筆桿上緊密纏繞26圈,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1 mm,細銅絲的直徑為 0.08 cm(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如果在將細銅絲纏繞在鉛筆桿上的過程中,有重疊現象,則測出的細銅絲的直徑將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1 0.08 偏小 12345678910111213(共14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專項提升一 運動的圖像名師點金 圖像信息題著重考查學生對圖像的識別能力、分析判斷能力以及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用圖像來直觀形象地表示物理量之間的變化規律或分析圖像中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已成為中考物理考查的熱點。在分析圖像時,首先要觀察橫坐標和縱坐標各表示什么物理量,然后再觀察圖像的變化情況,尤其要注意端點和拐點處坐標的含義,充分利用端點和拐點處坐標的信息進行相關計算。類型1 s-t圖像1. [2024·自貢] 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2 m的兩點,甲、乙兩小車同時經過P點向Q點做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分別如圖(a)(b)所示。則( D )DA. 甲車的速度為2 m/sB. 甲車的速度小于乙車的速度C. 乙車先到達Q點D. 甲車到達Q點時,甲、乙兩車相距4 m123456【點撥】由圖可知,甲車的速度v甲===3 m/s,乙車的速度v乙===2 m/s,所以v甲>v乙,故AB錯誤;甲、乙兩小車同時經過P點向Q點做直線運動,由v甲>v乙,則甲車先到達Q點,故C錯誤;由圖(a)知,甲車用了4 s到達了Q點,此時乙車與P點的距離s'=v乙t'=2 m/s×4 s=8 m,則甲、乙兩車相距s″=s-s'=12 m-8 m=4 m,故D正確。1234562. [2023·大慶]甲、乙兩輛汽車在同一條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時出發,并排同向行駛,它們的路程-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在兩輛汽車運動過程中,說法正確的是( A )A. 0~t1時間內乙車做減速運動B. 0~t1時間內甲車做減速運動C. 0~t1時間內甲車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車的平均速度D. 0~t1時間內甲車始終在乙車前方A123456【點撥】由s-t圖像知,乙車的運動圖像是曲線,且相同時間通過的路程越來越小,說明乙車做減速運動,甲車的運動圖像是直線,說明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正確,B錯誤;根據縱坐標表示路程知,0~t1時間內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相等,所用時間也相等,則平均速度相等,故C錯誤;0~t1時間內,乙車始終在甲車前方,最后相遇,故D錯誤。1234563. [2024·襄陽期末]甲、乙兩輛小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其s-t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0~5 s內,甲、乙兩車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速度為 4 m/s;比甲車的速度 大 (填“大”或“小”);甲車在追上乙車時離出發地點 20 m;第18 s時甲、乙兩車相距 4 m。4 大 20 4 123456【點撥】0~5 s內,乙車的速度v乙===4 m/s;在前5 s內,甲比乙通過的路程短,因此乙比甲的速度大。 在15 s時,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相同,所以甲車在追上乙車時離出發地點20 m。123456類型2 v-t圖像4. [2023·湘潭校級三模]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西運動,它們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CA. 甲、丙兩車速度相同B. 乙車做減速運動C. 經過4 s,甲車運動在最前面D. 若以乙車為參照物,丙車向東運動123456【點撥】在s-t圖像中,甲、乙的運動圖像是傾斜直線,說明甲、乙均做勻速直線運動,由圖可知,甲的速度v甲===5 m/s,乙的速度v乙===2.5 m/s;在v-t圖像中,丙的運動圖像是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說明丙做勻速直線運動,由圖可知,丙的速度v丙=4 m/s;123456綜上所述可知,甲、乙、丙三輛小車均做勻速直線運動,甲車的速度比丙車的速度大,丙車的速度比乙車的速度大,已知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西運動,則經過4 s甲車運動在最前面,故AB錯誤,C正確;丙車的速度比乙車的速度大,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西運動,所以,若以乙車為參照物,丙車向西運動,故D錯誤。1234565. 甲、乙兩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1)第5 s時,甲車的速度為 2 m/s 。(2)第10 s時,甲、乙兩車相交的點表示的含義是 兩車的速度相等,都等于2 m/s 。2 m/s 兩車的速度相等,都等于2 m/s 1234566. [2024·六安期中]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運動,兩物體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則在0~4 s內,甲物體的平均速度為 2.5 m/s,開始運動后,經過 2 s兩物體首次相遇。在2~3 s內,以乙物體為參照物,甲物體向 西 運動。2.5 2 西 123456【點撥】由圖可知,甲物體在0~1 s內,以4 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在1~3 s內,處于靜止狀態,3~4 s內,以6 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乙物體在0~4 s內,以2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首次相遇表明兩物體運動的路程第一次相同。123456(共21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第一節 動與靜知識點1 運動的描述1. [2024·宜賓期中]以下詩句描寫的現象中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D )A.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B.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C.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D.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D123456789101112知識點2 參照物與物體運動2. [真實情境題]2024年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下列有關火箭上升的過程中和此過程中航天員在艙內的說法正確的是( C )CA. 以地面為參照物,發射塔是運動的B. 以發射塔為參照物,火箭是靜止的C. 以艙內的航天員為參照物,火箭是靜止的D. 以艙內的航天員為參照物,發射塔是靜止的123456789101112【點撥】運動和靜止的判斷方法1234567891011123. [2023·懷化]歌詞“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以竹排為參照物,青山是 運動 (填“運動”或“靜止”)的;詩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我們說輕舟上的人是靜止的,所選參照物是 輕舟 (填“山”或“輕舟”)。運動 輕舟 123456789101112判斷物體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要看研究對象和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發生變化,如果相對位置沒有變化,說明是靜止的,如果相對位置變化了,說明是運動的。【點撥】1234567891011124.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時空基礎設施。以地球為參照物,同步衛星是 靜止 的;以太陽為參照物,同步衛星是 運動 的。如圖所示是三顆地球同步衛星軌跡示意圖。衛星1相對于衛星2是 靜止 的。(均填“靜止”或“運動”)靜止 運動 靜止 123456789101112【點撥】在研究物體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的標準,即參照物,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發生變化,則運動,不發生變化,則靜止。地球的同步衛星與地球的運動速度和方向都完全相同,因此以地球為參照物,同步衛星是靜止的;以太陽為參照物,同步衛星是運動的。以衛星2為參照物,衛星1相對于衛星2的位置沒有發生改變,故衛星1相對于衛星2是靜止的。123456789101112知識點3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5. [2023·貴州]如圖所示是攝影愛好者捕捉到的“烏鴉騎乘老鷹”的精彩畫面,下列能描述圖中兩者相對靜止的成語是( C )CA. 分道揚鑣B. 背道而馳C. 并駕齊驅D. 各奔東西123456789101112【點撥】分道揚鑣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彼此之間發生了位置的變化,是相對運動的,故A不符合題意;背道而馳指朝著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動方向和所要達到的目標完全相反,彼此之間發生了位置的變化,是相對運動的,故B不符合題意;并駕齊驅指幾匹馬并排拉一輛車,一齊快跑,比喻齊頭并進,彼此之間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是相對靜止的,故C符合題意;各奔東西指各自走各自的路,彼此之間發生了位置的變化,是相對運動的,故D不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6. [2023·保定統考期末]如圖所示,小明和小紅靜止坐在停靠在站臺的火車車廂里,他們分別向兩側的窗外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A. 小明看到靜止的站臺,說自己的火車是靜止的B. 小紅看見旁邊火車向后運動,認為一定是自己的火車開動了C. 小明和小紅是相對運動的D. 站臺和駛過的火車是相對靜止的1234567891011127. [2024·深圳期末]在電視連續劇《西游記》的拍攝過程中,為了拍“孫悟空”向上“騰云駕霧”的場面,只要將天空及云霧做成背景畫布,“孫悟空”做出騰云駕霧的姿勢,再迅速向 下 (填“上”或“下”)拉動畫布,便得出向上騰云駕霧的效果,這是利用了 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知識。【點撥】迅速向下拉動畫布,以畫布為參照物,“孫悟空”向上運動,即“飛”起來了。下 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1234567891011128. [真實情境題][2024·自貢] 2024年3月20日,我國鵲橋二號中繼衛星由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共同升空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A. 以鵲橋二號為參照物,長征八號是靜止的B. 以地球為參照物,鵲橋二號是靜止的,長征八號是運動的C. 以月球為參照物,鵲橋二號是靜止的,長征八號是運動的D. 以太陽為參照物,鵲橋二號是運動的,長征八號是靜止的123456789101112【點撥】共同升空過程中,以鵲橋二號為參照物,長征八號的位置不變,是靜止的,故A正確;以地球為參照物,鵲橋二號的位置是改變的,是運動的,長征八號的位置也是改變的,是運動的,故B錯誤;以月球為參照物,鵲橋二號和長征八號位置是改變的,是運動的,故C錯誤;以太陽為參照物,鵲橋二號和長征八號的位置是改變的,是運動的,故D錯誤。1234567891011129. [跨學科題]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創造了無數的詩詞歌賦,這些詩詞歌賦不僅富含美的因素,有些還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CA.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帆船”的運動是以“河岸”為參照物的B.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以“春風”為參照物,“檻”是運動的C.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以“小橋”為參照物,“流水”是靜止的,“人家”也是靜止的D.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說明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坐地日行八萬里”是以地軸為參照物的123456789101112【點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以“河岸”為參照物,“帆船”是運動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以“春風”為參照物,“檻”是運動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以“小橋”為參照物,“人家”是靜止的,“流水”是運動的;人們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轉,在不知不覺中,一日已行了八萬里路,在地球上的人們也在“巡天”,以地軸為參照物,人是運動的,以地面為參照物,人是靜止的,說明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故選C。12345678910111210. [真實情境題][2024·重慶期末]“芒種”前后是麥子成熟收割的時間,需要及時把麥子顆粒歸倉。很多地方都用聯合收割機收割小麥。在收割過程中(如圖),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行駛,拖拉機裝滿后,駛離聯合收割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A. 收割過程,聯合收割機相對于拖拉機是靜止的B. 收割過程,聯合收割機相對于拖拉機是運動的C. 駛離過程,拖拉機相對于聯合收割機是靜止的D. 駛離過程,拖拉機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123456789101112【點撥】收割過程,由于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前進,彼此相對靜止,以拖拉機為參照物,聯合收割機是靜止的,故A正確,B錯誤;駛離過程,以聯合收割機為參照物,拖拉機相對于聯合收割機位置發生了改變,因此拖拉機相對于聯合收割機是運動的,故C錯誤;駛離過程,以地面為參照物,拖拉機相對于地面位置發生了改變,因此拖拉機是運動的,故D錯誤。12345678910111211. [科學推理]小麗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外出旅行時的照片,其中兩張是坐在平直行駛車內連續拍攝的照片,如圖所示。網友判斷小麗乘坐的車正在向東行駛。請你分析:網友的判斷是 錯誤 (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 以塔為參照物,小麗正在靠近塔,說明車正在向西運動 。錯誤 以塔為參照物,小麗正在靠近塔,說明車正在向西運動 12345678910111212. [教材P12圖1-7變式]甲、乙、丙三人各乘一臺觀光電梯,甲看見樓房在勻速上升,乙看見甲在勻速上升,甲看見丙在勻速下降,則他們相對于地面的運動情況有以下說法:①甲上升;②乙下降,但比甲快;③乙下降,但比甲慢;④丙下降,但比甲快;⑤丙上升,但比甲慢;⑥甲在勻速下降。這些說法中正確的是( B )BA. ①③⑤ B. ②④⑥C. ②⑤⑥ D. ②③④123456789101112【點撥】甲看到樓房在勻速上升,說明甲相對于地面勻速下降,故①錯誤,⑥正確;乙看到甲在勻速上升,說明乙相對于地面勻速下降,且v乙>v甲,故②正確,③錯誤;甲看到丙在勻速下降,說明丙相對于地面勻速下降,且v丙>v甲,故④正確,⑤錯誤。故選B。123456789101112(共28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第四節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知識點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1. [教材P29圖1-33變式][2023·眉山]如圖所示,小明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使小車從斜面A點靜止下滑,經過B點到達C點,圖中已標出小車經過A、B、C三點對應的時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1234567A. AB段的距離為4.0 dmB. AB段的平均速度為0.2 cm/sC. 小車從A點到C點做勻速直線運動D. 若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測出AC段的平均速度將偏大【答案】D12345672. [2023·株洲]株洲南站到長沙站的S7908次城際列車運行時刻表如表所示,根據此表回答下列問題。車站 到達 發車 里程/km株洲南 始發站 07:44 0株洲 07:50 07:52 8大豐 07:57 07:58 13.5田心東 08:01 08:03 16… … … …長沙 08:54 終點站 581234567(1)列車從株洲南站發車,行駛 8 km到達株洲站,用時 6 min,列車的平均速度是 80 km/h。(2)列車在“株洲南—株洲”段的運行速度比在“株洲—田心東”段的 大 (填“大”或“小”)。8 6 80 大 1234567【點撥】(1)由列車運行時刻表知,從株洲南站07:44發車,07:50到達株洲站,用時t=07:50-07:44=6 min=0.1 h,行駛路程s=8 km,則列車從株洲南站到株洲站的平均速度v===80 km/h。1234567(2)由列車運行時刻表知,07:52從株洲站發車,08:01到達田心東站,用時t'=08:01-07:52=9 min=0.15 h,通過的路程s'=16 km-8 km=8 km,則列車在“株洲—田心東”段的平均速度v'==≈53.3 km/h,因此列車在“株洲南—株洲”段的運行速度比在“株洲—田心東”段的大。12345673. [2024·汕頭潮陽區校級期末]小明在“測小車平均速度”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1234567(1)該實驗的實驗原理是 v= 。v= (2)實驗中應使斜面的坡度較 小 (填“大”或“小”),目的是 便于測量時間 。(3)請根據圖中信息填空:sAC= 90.0 cm,tAC= 3 s,vAC= 0.3 m/s。小 便于測量時間 90.0 3 0.3 1234567(4)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填“大”或“小”)。大 1234567(5)實驗中小車下滑過程中速度越來越 快 ,在做 變速 (填“勻速”或“變速”)運動。(6)【解釋說明】為了測量小車在AC段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確嗎? 不正確 ,理由是 所測時間不是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時間 。快 變速 不正確 所測時間不是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時間 1234567(7)(多選)下面是實驗過程中其他同學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有 AB 。AB A. 做成一個斜面是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做變速運動B. 在使用刻度尺測小車運行的路程時應該注意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C. 當改變斜面傾斜程度再次測量小車在AB段、AC段的平均速度時,其對應的平均速度會不變D. 在本實驗中改進實驗方法,選用精確度高的測量工具,可以避免實驗誤差的產生1234567【點撥】(4)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計時晚,所計時間t偏小,用v=計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5)由圖可知,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所用時間tAB=15:35:22-15:35:20=2 s,AB段的距離sAB=10.00 dm-6.00 dm=4.00 dm,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的平均速度vAB===2 dm/s。1234567小車從B點運動到C點所用時間tBC=15:35:23-15:35:22=1 s,BC段的路程sBC=6.00 dm-1.00 dm=5.00 dm,則小車通過BC段的平均速度vBC===5 dm/s,因為vAB<vBC,故小車下滑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在做變速運動。(6)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所測時間不是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時間,因此測得的平均速度也不是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所以他的做法是錯誤的。12345674. [真實情境題][2023·合肥期末]某次運動會的100 m決賽中,甲、乙、丙三位運動員距離起點20 m、80 m、100 m時所用的時間如表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距起點的距離 20 m 80 m 100 m甲所用時間 2.3 s 8.9 s 12.2 s乙所用時間 2.4 s 8.3 s 11.8 s丙所用時間 2.5 s 8.4 s 11.4 s1234567A. 最先到達距離起點80 m處的是甲B. 乙在全過程中一直做加速運動C. 在2.3 s時,丙領先甲,乙領先丙D. 比賽全程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丙【答案】D1234567【點撥】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到達距離起點80 m處所用時間最短的是乙,故乙最先到達距離起點80 m處,故A錯誤;乙前20 m的平均速度v1==≈8.33 m/s,從20 m到80 m處的平均速度v2==≈10.17 m/s,最后20 m的平均速度v3==≈5.71 m/s,v3<v1<v2,故乙在全過程中不是一直做加速運動,故B錯誤;1234567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甲跑完前20 m用時2.3 s,而此時乙、丙尚未到達距起點20 m處,所以三人中此時甲領先,故C錯誤;在路程100 m相等的情況下,丙用時最短,所以比賽全程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丙,故D正確。故選D。12345675. 某同學在乘汽車旅游時,注意觀察平直公路旁邊的里程碑,并把對應的時刻記錄下來,數據如表:里程 碑示數 10 km 20 km 30 km 40 km 50 km觀察 時刻 6時 30分 6時 45分 7時整 7時 20分 7時39分1234567(1)汽車 不是 (填“是”或“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理由是 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不同 。(2)汽車在第 3 個10 km路程段的平均速度最小。(3)汽車在后30 km內的平均速度為 33.3 km/h。不是 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不同 3 33.3 12345676. [2023·新疆]頻閃攝影是研究物體運動常用的實驗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機的快門處于常開狀態,頻閃儀每隔一定時間閃光一次,照亮運動的物體,于是膠片上記錄了物體在幾個閃光時刻的位置。圖甲是完全相同的A、B兩球從空中同一高度先后由靜止開始豎直下落的頻閃照片示意圖。已知頻閃儀每隔0.1 s閃光一次,照片上1 cm代表空中實際距離10 cm。1234567(1)由圖甲可知,先由靜止開始下落的是 A (填“A”或“B”)球。A 1234567(2)用刻度尺分別測得照片上A、B兩球相鄰位置之間的各段距離,A、B兩球相對應的s1、s2、s3、s4的測量結果如表所示。測量照片上B球相鄰位置之間的距離s5時,刻度尺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s5= 39.0 mm。設A球在空中下落時,通過s2、s3的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別為v2、v3,則v2∶v3= 3∶5 。39.0 3∶5 1234567s1/mm s2/mm s3/mm s4/mmA球(sA) 4.9 14.7 24.5 34.3B球(sB) 1.2 9.8 19.6 29.4sA-sB 3.7 4.9 4.9 4.9(3)A、B兩球均運動的過程中,若以B球為參照物,A球在豎直方向上做 加速 (填“加速”“減速”或“勻速”)直線運動。加速 1234567【點撥】(1)由表格數據可知,單位時間內A球運動的路程長,說明A球的速度大,因此,先由靜止下落的是A球。1234567(2)由刻度尺示數可知,s5=9.90 cm-6.00 cm=3.90 cm=39.0 mm,由表格數據可知,A球運動的距離s2=14.7 mm,s3=24.5 mm,A球運動s2和s3所用的時間都是0.1 s,則===。(3)由表格數據可知,單位時間內A球運動的路程一直大于B球運動的路程,可知A球運動得更快,同一時刻兩者運動距離差比較情況如圖所示,故以B球為參照物,A球做加速直線運動。123456712345677. [2024·無錫期末] 小海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傳感器通過超聲波測出小車的實時距離,再用計算機算出運動速度。假設位置傳感器發射的超聲波信號經0.01 s反射回來并被接收,此時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m/s,則傳感器與小車間的距離是 1.7 m。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底端的過程中,屏幕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像可知,小車沿斜面下滑時做 變速 (填“勻速”或“變速”)運動,到達底端時速度為 1.5 m/s。1.7 變速 1.5 1234567(共27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全章熱門考點整合應用名師點金本章學習了以下內容:參照物、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速度、速度計算公式;勻速直線運動;長度與時間的測量;誤差與錯誤;測量平均速度。其中熱門考點包括:能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判斷所選取的參照物,或根據選定的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分析物體的運動圖像;運用速度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對刻度尺正確讀數(要估讀)。考點1 運動和靜止的判斷1. [2024·福建]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出自《望天門山》。就此詩句而言,若認為站在帆船上的人是靜止的,所選的參照物是( C )A. 青山 B. 江岸C. 帆船 D. 太陽C1234567891011121314人和帆船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青山、江岸、太陽與帆船發生了位置的改變,所以認為站在帆船上的人是靜止的,所選的參照物是帆船,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點撥】12345678910111213142. [2023·株洲蘆淞區模擬]站在路邊的小樂看到甲、乙兩個氣球正在升空,如圖(1)所示,過一會兒看到的場景如圖(2)所示。在此過程中,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B )A. 以甲為參照物,乙向上運動B. 以乙為參照物,樹是靜止的C. 以樹為參照物,甲和乙都向上運動D. 以乙為參照物,甲和樹都向下運動B1234567891011121314考點2 速度3. [2024·揚州]寧揚城際鐵路將于2026年建成,全長約58km,快車全程用時約30 min,則快車全程平均速度約為( C )A. 54 km/h B. 77 km/hC. 116 km/h D. 190 km/hC12345678910111213144. [2024·常德期中]周日做完作業,小明和小芳在風景如畫的柳葉湖畔騎自行車,如圖所示是他們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分析中錯誤的是( A )A. 0~10 s兩人所通過的路程相等B. 以湖畔的垂柳為參照物,小芳總是運動的C. 第10 s末,兩人的速度相等D. 小芳做勻速直線運動(第4題)A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在v-t圖像中,與時間軸平行的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過原點的斜線表示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據此判斷兩人的運動狀態,并利用速度公式判斷0~10 s兩人所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在研究物體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的標準,即參照物,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發生變化,則運動,不發生變化,則靜止。(第4題)12345678910111213145. 甲、乙兩同學沿平直公路從同一起點向西行走,他們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0~8 s內,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B. 0~8 s內,甲、乙同學都做勻速直線運動C. 第4 s時,乙同學在甲同學的東面20 m處D. 0~8 s內,以甲為參照物,乙始終向西運動(第5題)C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甲、乙兩同學沿平直公路從同一起點向西行走,由圖可知,第4 s時,乙同學走了40 m,甲同學走了60 m,則乙同學在甲同學的東面20 m處,故C正確。(第5題)12345678910111213146. [2024·太原模擬]一輛汽車以速度v1行駛了的路程,接著以速度v2=20 km/h行駛了的路程,如果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v=40 km/h,則v1的值為( D )A. 32 km/h B. 50 km/hC. 60 km/h D. 80 km/h【點撥】全程的平均速度v===,代入數據,得40 km/h=,解得v1=80 km/h。故選D。D12345678910111213147. [對比思維][2023·益陽]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比較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另一種方法是 比較通過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 。若甲物體在5 s內通過的路程是60 m,乙物體在7 s內通過的路程為80 m,運動較快的是 甲 物體。【點撥】甲的平均速度v甲===12 m/s;乙的平均速度v乙==≈11.4 m/s;比較可知,甲比乙的速度大,甲運動較快。比較通過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 甲 12345678910111213148. [真實情境題][2023·濟寧]濟寧內環高架項目由高架路和地面快速路兩部分組成,其中高架路36 km,設計速度80km/h,合 22.2 m/s。(結果保留一位小數)小明跟隨爸爸開車行完高架路全程用時36 min,則這段時間內車的平均速度為 60 km/h。【點撥】80 km/h= m/s≈22.2 m/s;路程s=36 km;全程用時36 min=0.6 h;則這段時間內車的平均速度v===60 km/h。22.2 60 12345678910111213149. 火車從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駛速度是60 km/h,有一次火車從甲站開出,由于遲開了5 min,司機把速度提高到72km/h,才剛好正點到達乙站。求:(1)火車從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駛的時間。【解】設正常行駛的時間為t,則遲開后的行駛時間為t-h,則有v1t=v2,代入數據得:60km/h×t=72 km/h×,解得t= h。1234567891011121314(2)甲、乙兩站間的距離。【解】由v=可得,甲、乙兩站間的距離s=v1t=60km/h× h=30 km。1234567891011121314考點3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10. [跨學科題]東漢匡衡,家貧好學,鄰有燭而不逮,故鑿壁借光以讀,終成大學。如圖是還原匡衡鑿壁借光讀書的場景,請你根據圖片信息,估測書簡的高度約為( C )A. 1 cm B. 10 cmC. 25 cm D. 50 cmC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手掌的寬度大約10 cm,所以書簡高度大約為25cm,故ABD錯誤,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1. [2024·十堰期中]圖甲中鉛筆的長度是 2.50 cm,圖乙中停表秒針盤的分度值是 0.1 s,停表讀數是33 5 s。2.50 0.1 338.5 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圖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鉛筆的長度為3.50 cm-1.00 cm=2.50 cm;圖乙中,小盤的指針在5min和6 min之間,且過了半刻度線;大盤的分度值是0.1s,大盤指針示數為38.5 s,因此停表讀數為5 min 38.5 s=338.5 s。123456789101112131412. 小華對一支鉛筆的長度進行4次正確測量,記錄數據如下:17.58 cm、17.57 cm、17.56 cm、17.57 cm,該鉛筆的長度是 17.57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17.57 1mm 1234567891011121314用刻度尺測鉛筆的長度需要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以減小誤差,所以求四次測量的平均值,即鉛筆的長度l==17.57 cm。測量物體長度時,需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最后一位是估讀的,倒數第二位就是分度值所在的數位,所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點撥】1234567891011121314考點4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13. 我們常用“頻閃照片”來研究物體的運動。如圖記錄了甲、乙兩球分別從a處豎直下落,到b處的過程中每隔1 s所處的位置。該照片顯示乙球做 勻速 直線運動,且甲、乙兩球在此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5∶3 。勻速 5∶3 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乙球從a處豎直下落,且乙球在相同時間內運動相同的路程,故乙球做勻速直線運動;每隔1 s拍攝一次照片,則甲、乙兩球在此過程中運動路程相同,所用的時間之比t甲∶t乙=3 s∶5 s=3∶5,甲、乙兩球在此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123456789101112131414. [2023·長春]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測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v= 。v= 1234567891011121314(2)實驗中,小組同學發現小車通過AB段路程的時間過短,不便于測量時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只將木塊向 右 適當移動。右 1234567891011121314(3)改進后,進行實驗并記錄數據在表格中,計算出小車通過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0.2 m/s。小車通過AB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比通過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 。0.2 小 路程 運動時間 平均速度sAB=0.45 m tAB=3.2 s vAB≈0.14 m/ssAC=0.90 m tAC=4.5 s vAC= 1234567891011121314【點撥】(1)該實驗是根據公式v=進行測量的。(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車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越短,不便于測量時間,因此為了便于測量時間,應將木塊向右適當移動。(3)路程sAC=0.90 m,所用時間tAC=4.5 s,小車通過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C===0.2 m/s;BC段路程sBC=sAC-sAB=0.90 m-0.45 m=0.45 m,tBC=tAC-tAB=4.5 s-3.2 s=1.3 s,BC段的平均速度vBC==≈0.35 m/s,故vAB<vBC。1234567891011121314(共27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第二節 快與慢知識點1 比較運動的快與慢(控制變量法)1. 如圖所示是比較自行車和摩托車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圖甲中讓兩者運動相同的 時間 ,圖中 摩托車 運動的路程長,所以摩托車運動得 快 (填“快”或“慢”)。圖乙中讓兩者運動相同的 路程 ,圖中 自行車 完成運動所需的時間長,所以自行車運動得 慢 (填“快”或“慢”)。時間 摩托車 快 路程 自行車 慢 1234567891011122. [2024·哈爾濱南崗區模擬]關于速度,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 速度的物理意義是表示物體的運動快慢B. 速度的定義是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C. 由速度的公式v=可知,運動時間越短,速度越快D. 速度的單位有km/h和m/s,且1 m/s=3.6 km/hC123456789101112【點撥】物理學中,把物體在某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速度,它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公式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計算速度的方法,但與路程和時間都無關,故AB正確,C錯誤;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單位是m/s,常用單位有km/h,1 m/s===km/h=3.6 km/h,故D正確。1234567891011123. [跨學科題]李白在《早發白帝城》中描述:“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注:2里為1 km,“一日還”指大約24 h從白帝城到達江陵)。詩人所描述的船速最接近( C )A. 2 km/h B. 10 km/hC. 20 km/h D. 1 000 km/hC123456789101112【點撥】由詩句可知,白帝城到江陵的距離為1 000里,由題意可知,2里為1 km,則白帝城到江陵的距離為500 km。“一日還”指從白帝城到達江陵需要約24 h,由v=可知,船速約為v==≈20.83 km/h,所以船速與20 km/h接近,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4. 中國高鐵,見證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小明在乘坐的列車上看到顯示的時速為180 km/h,合 50 m/s;小強乘坐家用小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他看到汽車的儀表盤如圖所示,則 小明 (填“小明”或“小強”)乘坐的交通工具運動得快。50 小明 123456789101112知識點2 直線運動5. [2023·潮州湘橋區期末]用圖像可以表示物體的運動規律,下列四幅圖中能用來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D )A. ②④ B. ①③C. ①④ D. ②③D123456789101112【點撥】①圖像表示時間改變但路程不變,故物體處于靜止狀態;②圖像表示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即物體的速度不變,即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③圖像表示時間改變但速度不變,故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④圖像表示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且速度與時間成正比,即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1234567891011126. [2024·宜賓] 2024年2月11日,在游泳世錦賽男子4×100 m自由泳決賽中,我國運動員在第一棒游出46.80 s的好成績,比此前保持的男子100 m自由泳世界紀錄提高了0.06s,以看臺為參照物,該運動員是 運動 (填“運動”或“靜止”)的,他在決賽中的平均速度為 2.14 m/s(保留兩位小數)。【點撥】以看臺為參照物,運動員的位置相對于看臺發生變化,所以運動員是運動的。他在決賽中的平均速度v==≈2.14 m/s。運動 2.14 1234567891011127. [真實情境題] [2024·泉州期末]2023年12月18日,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地震發生時,震源處同時產生并向各個方向發出P波和S波,P波的傳播速度是7×103 m/s,S波的傳播速度是3.5×103m/s。若測得這兩種波先后到達某地震局的時間間隔為2s,求:123456789101112【解】設地震局與震源的距離為s,由v=可得,-=2 s,即-=2 s,解得s=14 000 m。(1)地震局距離震源有多遠?123456789101112【解】由v=得,P波傳播的時間t'===2 s,23 h 59 min 04 s-2 s=23 h 59 min 02 s,即震源發生地震的時刻為當日23 h 59 min 02 s。(2)假設地震局于當日23 h 59 min 04 s探測到P波,震源發生地震的時刻?1234567891011128. [教材P17圖1-17變式]如圖所示記錄了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在某段時間內的運動過程。關于甲、乙兩車的運動情況,說法錯誤的是( B )A. 前20 s內甲車運動的路程大于乙車運動的路程B. 后半程甲車的平均速度大于后半程乙車的平均速度C. 乙車做變速直線運動D. 甲、乙兩車在40 s內的平均速度相等B123456789101112【點撥】由圖知,前20 s內甲車和乙車運動的路程分別為600 m、450 m,則甲車運動的路程大于乙車運動的路程,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由圖知,甲車后半程的路程為600 m,甲車后半程的時間為40 s-20 s=20 s;乙車后半程的時間小于20s,即甲車后半程的時間較長,根據v=可知,后半程甲車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乙車的平均速度,故B錯誤,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由圖知,在相等的時間內乙車通過的路程在變大,說明乙車在做變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甲、乙兩車在40 s內通過的路程均為s=1 200 m,由v=可知,甲、乙兩車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1234567891011129. [2024·黃石期末]我們的生活已經步入高鐵時代,長約200m的復興號列車,若以288 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約6 000m的隧道,對此分析,符合實際的有( D )①以隧道為參照物,列車是靜止的②以列車為參照物,隧道是運動的③列車完全通過隧道的時間約為75 s④列車全部在隧道內行駛的時間約為72.5 sDA. ①③ B. ②③C. ①④ D. ②④123456789101112【點撥】列車完全通過隧道通過的路程s=6 000 m+200 m=6200 m,v=288 km/h=80 m/s;列車完全通過隧道的時間t===77.5 s;列車完全在隧道內通過的路程s'=6 000m-200 m=5 800 m,列車全部在隧道內行駛的時間t'===72.5 s。12345678910111210. 小紅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遠足活動,全程6 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 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 km/h,則她行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時間是 0.5 h,她行走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時間是 0.75 h;她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4.8 km/h。若她行走的前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為6 km/h,行走后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為4 km/h,則她通過全程所用的時間為 1.2 h,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5 km/h。0.5 0.75 4.8 1.2 5 123456789101112【點撥】她行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時間t1===0.5 h;她行走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時間t2===0.75 h;她通過全程所用的時間t總=t1+t2=0.5 h+0.75 h=1.25 h;她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v===4.8 km/h。123456789101112設前一半時間和后一半時間均為t,則前一半時間內通過的路程s1'=6 km/h×t,后一半時間內通過的路程s2'=4 km/h×t,所以有s1'+s2'=s,即6 km/h×t+4 km/h×t=6 km,解得t=0.6 h,故她通過全程所用的時間為1.2 h,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v'===5 km/h。12345678910111211. [2023·常州模擬預測]小剛駕車行駛一段時間后,看到了如圖甲所示的標志,請問:123456789101112(1)在不違規的前提下,汽車從標志牌處行駛到慶陽至少需要多長時間?【解】由圖甲可知,汽車從標志牌處到慶陽的路程s=120 km,汽車的最大行駛速度v=100 km/h,在不違規的前提下,汽車從標志牌處行駛到慶陽至少需要的時間t===1.2 h。123456789101112(2)小剛家到慶陽的路程是340 km,汽車行駛了4 h到達慶陽,則汽車行駛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汽車行駛的平均速度v1===85 km/h。123456789101112(3)小剛經過一座如圖乙所示的大橋,全長540 m,公軌兩用,上層通汽車,下層通輕軌。一輕軌列車以20 m/s的速度完全通過下層橋面用時32 s,求該列車的長度。【解】此列車完全通過大橋所行駛的路程s2=v2t2=20m/s×32 s=640 m,列車的長度L車=s2-L橋=640 m-540 m=100 m。12345678910111212. 如圖是汽車在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勻速直線前進,司機發現前方路口信號燈變為紅燈,經過0.5 s的反應時間后開始剎車,汽車速度v隨時間t變化關系圖像,由圖線圍成的面積可以表示出汽車行駛的路程,則開始剎車后第0.5 s時,汽車速度為 5 m/s。從信號燈變紅到汽車完全停止,汽車行駛 10 m,這個過程中汽車的平均速度為 6.7 m/s(結果保留一位小數)。5 10 6.7 123456789101112【點撥】由圖像知,開始剎車后第0.5 s時,汽車速度為5 m/s;圖像中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路程,所以從燈變紅開始到汽車完全停止,汽車前進的距離s總=××10 m=10 m;從燈變紅開始到汽車停下來為止,這段時間內汽車的平均速度v==≈6.7 m/s。1234567891011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項提升一 運動的圖像.pptx 專項提升三 測量長度的特殊方法.pptx 專項提升二 速度計算的常見類型.pptx 中考新趨勢提升練.pptx 全章熱門考點整合應用.pptx 實 踐 設計一個研學旅行方案.pptx 第一節 動與靜.pptx 第三節 測量長度與時間.pptx 第二節 快與慢.pptx 第四節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