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全章訓練課件滬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全一冊(共8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全章訓練課件滬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全一冊(共8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25張PPT)
滬科版 八年級上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第一節 凸透鏡與凹透鏡
知識點1 凸透鏡
1. 如圖所示的六個透鏡中,屬于凸透鏡的是( B )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④⑤⑥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2024·北京海淀區期中]一束跟主光軸平行的光通過凸透鏡
的光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O點為該凸透鏡的焦點
B. 任意一束平行光經過凸透鏡后都可以會聚
于F點
C. OF的距離越短,說明凸透鏡的會聚能力
越強
D. 若把圖中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則
該凸透鏡對光不具有會聚作用
(第2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點撥】
由圖知,O為該凸透鏡的光心,F為凸透鏡的焦點,故A
錯誤;只有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才會聚在焦點
F,故B錯誤;焦點到光心的距離OF(焦距)越短,凸透鏡的
會聚能力越強,故C正確;若把圖中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用手
遮住,仍然有光透過凸透鏡下半部分,該凸透鏡對光仍然具
有會聚作用,故D錯誤。
(第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如圖所示,小麗同學將一個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再把一張
紙放在它的另一側,改變透鏡與紙的距離,直到紙上出現
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小麗測出光斑到透鏡中心的距離
為20 cm,這個光斑所處的位置就是該透鏡的  焦點 ,
它的焦距為  20  cm。
焦點 
20 
(第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點撥】
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平行的太陽光平行于主光軸傳
播,經凸透鏡折射后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個光斑
所處的位置就是該透鏡的焦點,所以光斑到光心的距離是凸
透鏡的焦距。光斑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為20 cm,所以凸透鏡
的焦距是2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2023·達州]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森林防火人人有責。某
學校開展了“森林防火”主題班會活動,其中有同學提到
不能將礦泉水瓶隨意丟棄在森林,這是因為有水的礦泉水
瓶相當于一個  凸 (填“凸”或“凹”)透鏡,對太陽光
有  會聚 作用,從而點燃枯葉引發火災。
【點撥】
瓶中的水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凸透鏡,對光有會
聚作用。
凸 
會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3·聊城]如圖所示,把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請
畫出從小燈泡發出的兩條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解】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知識點2 凹透鏡
6. 把一個透明且均勻的玻璃球切成如圖所示的五塊,其中能
夠使平行光發散的有( A )
A. 只有b B. a、c、d、e
C. a、b、c D. a、b、c、d、e均可
(第6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科學推理][2024·咸陽期中]如圖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試管
內留有一稍大的空氣泡,使太陽光從試管的正上方向下
照,觀察試管下方的白紙,可以發現白紙上與空氣泡相對
應的位置較  暗 (填“亮”或“暗”),這是因為氣泡與
周圍水組成  凹 透鏡,太陽光射向空氣泡和它下方的水
后,出射光線會被  發散 (填“會聚”或“發散”)。
暗 
凹 
發散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點撥】
由于氣泡的存在,氣泡周邊的水形成中間薄、邊緣厚
的凹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的作用,故在氣泡的下面對
應的位置較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模型建構][2023·重慶]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經凹透鏡折
射后的光線。
【解】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圖中畫出了光線通過透鏡(圖中未畫出)的情形,其中屬于
凸透鏡的是( D )
A B C D
【點撥】
從光線通過透鏡的情形可知,A、B、C的折射光線
相對于入射光線是發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鏡;只有D的入
射光線經透鏡后折射光線變得會聚,為凸透鏡。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科學推理]如圖所示,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其下方的
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這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
離為L,若凸透鏡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則該
凸透鏡的焦距( A )
A
A. 一定小于L
B. 一定等于L
C. 一定大于L
D.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點撥】
由于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時,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
小的光斑,這個光斑可能是焦點之后的,也可能是焦點之前
的,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L;若凸透鏡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
一直變大,說明凸透鏡的焦點不在光斑之后,故焦點應在光
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L,故B、C、D錯誤,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小明為辨別直徑相同的兩個透鏡的類型,分別將它們正
對太陽,把一張白紙放在它的下方,在白紙上得到相應
的光斑,圖(a)中操作正確的是  B (填“A”或
“B”)。透鏡與光斑的大小如圖(b)所示,d1<d,形成該
光斑的是  凸 (填“凸”或“凹”)透鏡。
B 
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點撥】
要辨別兩個透鏡的類型,應分別將它們正對太陽,即讓
透鏡與太陽光垂直;因為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
光有發散作用,根據圖示可知,形成該光斑的透鏡一定對光
起會聚作用,因此形成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三棱鏡是一種重要的光學元件,小麗研究光通過三棱鏡
時的傳播路線,她用紅光以一定入射角度射到三棱鏡
上,光路圖如圖甲所示。改變入射角的度數,光路圖分
別如圖乙和丙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小麗發現,紅光經過三棱鏡ABC兩次折射后,向三棱
鏡的  底面BC (填“頂角A”或“底面BC”)偏折。
這個規律對于其他的單色光成立嗎?小麗選用其他不
同的單色光重復上述實驗,發現了同樣的規律。
底面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指導老師提示小麗,可以把凸透鏡看成是由兩塊
三棱鏡組成的,如圖丁所示。小麗經過分析得出結
論:單色光經過三棱鏡DBC兩次折射后,也向底
面BC方向偏折,進而理解了凸透鏡對光有  會聚 
作用的光學原理。
會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點撥】
(1)由圖甲、乙、丙可知,紅光都向底面BC偏折。(2)凸
透鏡可以看成是由兩塊三棱鏡組成的,兩塊三棱鏡底面BC
重合,當光經過凸透鏡后會向底面BC偏折,即凸透鏡對光
起到會聚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新考法方案設計]如圖所示,魔術箱頂部的中央有一條
窄縫,使激光筆產生的激光束從左側的小孔射入,從右
側的小孔射出。將一塊遮光板從頂部的窄縫插入箱中,
發現遮光板并沒有擋住激光束的傳播。下面幾種設計方
案中錯誤的是( 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如圖甲所示的三個平面鏡的組合
B. 如圖乙所示的兩個凸透鏡和一個平面鏡的組合
C. 如圖丙所示的一個凹透鏡、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平面鏡
的組合
D. 如圖丁所示的兩個凹透鏡和一個平面鏡的組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點撥】
平面鏡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由圖甲知光從左側的小孔
射入,從右側的小孔射出,利用三個平面鏡是可以實現的,
故A正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過焦點,反之
過焦點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由圖乙知,利用
兩個凸透鏡和一個平面鏡是可以實現的,故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凹透鏡后會發散,且反向延長線通過焦
點,則圖丙中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凹透鏡后傳播方向錯誤,
這種方案是不可實現的,故C錯誤;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凹
透鏡后會發散,其反向延長線通過焦點,反之其延長線過焦
點的光經凹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由圖丁知,利用兩個
凹透鏡和一個平面鏡是可以實現的,故D正確。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共24張PPT)
滬科版 八年級上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專項提升八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名師點金
物距u
與 焦距f
的關系 像的性質 像距v
與 焦距f
的關系 物距u與 像距v的關
系 應用
正倒 大小 虛實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v<
2f u>v 照相機
u=2f 等大 v=2f u=v 測焦距
物距u
與 焦距f
的關系 像的性質 像距v
與 焦距f
的關系 物距u與 像距v的關
系 應用
正倒 大小 虛實 f<u<
2f 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u<v 投影儀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 u<v 放大鏡
類型1 凸透鏡的靜態成像規律
1. [2024·內江模擬]關于圖中“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A. 圖中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u滿足f<u<2f
B. 圖中凸透鏡成像規律與投影儀成像原理相同
C. 圖中光路圖說明光在不同介質間傳播的方向一定改變
D. 從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是因為光在光屏上發生了漫反射
2. [2023·廣元]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將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線處,光屏和點燃
的蠟燭分別位于凸透鏡兩側,實驗前調整好實驗器材。如
圖所示,將蠟燭移至25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呈現在
光屏上清晰的像的特點是( A )
A
A.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正立、放大的虛像
C. 倒立、放大的實像
D. 與投影儀的成像特點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類型2 凸透鏡的動態變化規律
3. [2023·郴州]如圖所示,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
一高度,該凸透鏡焦距為10 cm,凸透鏡位置保持不變。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 )
1
2
3
4
5
6
7
8
9
10
A. 當蠟燭放在圖中A區域時,光屏應放在圖中D區域才可
能呈現清晰的像
B. 蠟燭從圖中位置逐漸遠離透鏡時,所成的像會逐漸變小
C. 若無論怎么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則蠟燭可
能放在圖中B區域
D. 若光屏上要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則蠟燭應該放在圖中C
區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點撥】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訣:2倍焦距物像等,內大外小實
像成;1倍焦距像不成,內虛外實分界明;實像倒著虛像
正;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成虛
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物遠像遠像變大”。
【答案】B
1
2
3
4
5
6
7
8
9
10
4. [2024·衡陽期末]如圖所示,凸透鏡位于P處(圖中未畫出)
位置不變,移動蠟燭,光屏先后在P同側的甲、乙兩處得
到燭焰清晰的像,且甲處的像比乙處的大,則( B )
A. 甲處可能成的是虛像
B. 乙處像可能是放大的
C. P點位置在甲的左側
D. 蠟燭的移動方向向左
B
1
2
3
4
5
6
7
8
9
10
【點撥】
由題意可知,光屏先后在P同側的甲、乙兩處得到燭焰
清晰的像,且甲處的像比乙處大,根據物距變大,像距變
小,像變小可知,像在靠近凸透鏡,因此凸透鏡在乙的右
側,蠟燭在凸透鏡的右側,此時蠟燭遠離凸透鏡,因此蠟燭
向右移動;由于甲處的像成在光屏上,故甲處只能成實像,
故ACD不符合題意。由于題干未提供物距和凸透鏡的焦距,
若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乙處成放大的實像;若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縮小的實像;若物距等于2倍焦距,成等大的實像,故B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5. [2024·宿遷階段練習]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
中,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這
時燭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關于本實驗,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B )
1
2
3
4
5
6
7
8
9
10
A. 凸透鏡的焦距是20 cm
B. 把蠟燭移至刻度線10 cm處,凸透鏡不動,移動光屏,
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 把蠟燭移至刻度線32 cm處,凸透鏡不動,移動光屏,
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這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
D. 把蠟燭移至刻度線45 cm處,凸透鏡不動,移動光屏,
會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點撥】
當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凸透鏡成等大的像,由圖可
知,u=20 cm=2f,解得f=10 cm,故A錯誤;把蠟燭移至
刻度線10 cm處,凸透鏡不動,此時物距為40 cm,大于2倍
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移動光屏,能在光屏上得
到清晰的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把蠟燭移至刻度線32 cm處,凸透鏡不動,此時物距為18 cm,
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移
動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實像,而照相
機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錯誤;把蠟燭移至刻度線
45 cm處,凸透鏡不動,此時物距為5 cm,小于焦距,根據
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此時成的是虛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故D錯誤。
【答案】B
1
2
3
4
5
6
7
8
9
10
6.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光具座上依次擺放
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如圖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恰好
成清晰等大的像(像未畫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B
A. 凸透鏡的焦距為20 cm
B. 當蠟燭因燃燒逐漸變短時,光屏上的像會逐漸向上移動
C. 若遮擋凸透鏡的一部分,光屏上將得不到完整的像
D. 若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一個遠視鏡,為得到清晰的
像,光屏應向右移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點撥】
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時,像距等于物距等于2倍
焦距,即u=v=2f=20.0 cm,解得f=10.0 cm,故A錯誤;
由于過光心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變,所以隨著蠟
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將向上移動,故B正確;若遮擋凸
透鏡的一部分,燭焰的光會從凸透鏡的其他位置透過,在光
屏上會聚,光屏上仍能得到完整的像,像比原來暗,故C錯
誤;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個遠視鏡,遠視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可以使光提前會聚,為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即向左移,故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7. [2023·合肥期末]甲、乙、丙三個凸透鏡的焦距:f甲>f乙>
f丙。如圖所示,用乙透鏡進行實驗,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等
于它的2倍焦距時,光屏上成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像;用
甲、丙透鏡進行實驗時,只把透鏡放在乙透鏡原來的位
置,不改變物距,前后移動光屏,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C )
C
A. 用甲透鏡實驗,光屏上能成倒立、縮小的像
B. 用甲透鏡實驗,光屏上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C. 用丙透鏡實驗,光屏上能成倒立、縮小的像
D. 用丙透鏡實驗,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點撥】
用甲透鏡實驗,由于f甲>f乙,此時的物距小于2倍焦
距;若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移動光屏,光屏上能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若物距等于1倍焦距,此時凸透鏡不
成像;若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不
能成在光屏上,故AB錯誤。用丙透鏡實驗,由于f乙>f丙,
此時的物距大于2倍焦距,移動光屏,能在光屏上成倒立、
縮小的實像,故C正確,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類型3 凸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8. [跨學科題]小榮用透明塑料盒設計了一個昆蟲標本觀察
器,如圖所示。盒底上放標本,盒蓋上嵌入一凸透鏡。有
焦距為5 cm和10 cm的兩種凸透鏡,為了在盒蓋上方附
近,通過凸透鏡觀察到標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鏡焦距
f與盒高h選擇合理的是(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A. f=5 cm,h=10 cm
B. f=10 cm,h=12 cm
C. f=5 cm,h=12 cm
D. f=10 cm,h=6 cm
【點撥】
盒蓋處安裝凸透鏡,盒底處有昆蟲標本,要使凸透鏡
作為放大鏡使用,物距必須小于焦距,故D符合題意。
【答案】D
1
2
3
4
5
6
7
8
9
10
9. [2024·福建] 我國某新型戰斗機配有光電搜索跟蹤系統,
系統中的光學元件相當于晶狀體,內置光電傳感器相當于
視網膜,成像原理與人眼相似。從空中拍攝地面物體時,
物體在光電傳感器上形成的像是( A )
A.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倒立、等大的實像
C. 倒立、放大的實像 D. 正立、放大的虛像
【點撥】
從空中拍攝地面物體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物體在
光電傳感器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選A。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真實情境題][2024·深圳南山區二模]2023年2月哈工大宣
布突破EUV光刻機關鍵技術,光刻技術是利用縮圖透鏡
將繪在掩膜上的電路圖通過光源投到涂有光刻膠的硅片
上,在硅片上成像越小,芯片制程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由原理圖可知,掩膜在硅片上成  倒立、縮小的
實 (填完整像的性質)像,縮圖透鏡的焦點在硅片
的  上方 (填“上方”或“下方”)。
(2)這次我國直接從90 nm突破到了22 nm制程的芯片,如
果縮圖透鏡相同,則要將掩膜向  上方 (填“上方”
或“下方”)移動。
倒立、縮小的
實 
上方 
上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點撥】
(1)由圖和題意可知,該縮圖透鏡為凸透鏡,該凸透鏡成
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大于焦距,則縮圖透鏡的焦點在硅
片的上方。(2)這次我國直接從90 nm突破到了22 nm制程的
芯片,如果縮圖透鏡相同,物距變大了,像距才變小,像才
變小,則要將掩膜向上方移動。
1
2
3
4
5
6
7
8
9
10(共22張PPT)
滬科版 八年級上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實 踐 探究森林火情緣由
任務一 森林里的易燃物
  2024年3月15日,四川省甘孜州雅江縣發生森林火災。
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刻,森林消防員用使命和擔當筑起一道道
不可逾越的鋼鐵長城,鏖戰11晝夜撲滅山火,保護了人民的
生命財產安全。森林火災一分天災、九分人禍,增強森林防
火意識,防范森林火情就是對逆行英雄最好的致敬。
一、秋高氣爽、風和日麗是秋游爬山的好時候,也是火災事
故的多發季節,小伙伴們相約“上秋山”的同時,森林防火
知識也需牢記,查閱并整理資料,了解森林火災的原因。
森林
火災 森林火災,是指失去人為控制,在林地內自由蔓延
和擴展,對森林、森林生態系統和人類帶來一定危
害和損失的林火行為
森林
中的
易燃
物 易燃物是指易干燥、易燃且燃燒速度快的可燃物。
這類物質包括  地表干枯的雜草、枯枝、枯落葉、
凋落樹皮、地衣和苔蘚及針葉樹的針葉、小枝等 
地表干枯的雜草、枯枝、枯落葉、
凋落樹皮、地衣和苔蘚及針葉樹的針葉、小枝等 
森林
中的
火源 自然火源:  雷電 、泥炭自燃、火山爆發和隕石
降落起火
人為火源:①生產性火源:農、林、牧業生產用
火、林副業生產用火、工礦運輸生產用火等;②非
生產性火源:如野外  做飯 、  燒烤 、取暖
等;③故意縱火
雷電 
做飯 
燒烤 
森林
火災
的形
成條
件 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備的情況下,在氣
溫  高 、降水  少 、相對濕度  低 、
風  大 、長期干旱等氣候條件下易發生森林火情
高 
少 
低 
大 
森林
火災
的危
害  燒毀林下植物資源、危害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
引起水土流失等(合理即可)
燒毀林下植物資源、危害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
引起水土流失等(合理即可)
二、持續高溫和干旱增加了森林火災的風險。山火燃燒產生
的煙霧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 貴州省冬季森林火災頻發的自然原因是( C )
A. 人為放火 B. 森林防火措施不到位
C. 氣候干燥 D. 過度伐木
【點撥】
貴州省地處我國南方地區,冬季降水少,氣候干燥,
山區森林火災頻發。
C
1
2
3
2. 山火的發生對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的損害。關
于森林火災,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C )
①撤離過程中,選擇植被稀疏的地方逃生
②爭分奪秒趕快跑,往哪個方向跑都可以
③被大火圍在半山腰時不能往山頂方向跑
④管住火源是防范森林火災最有效的辦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1
2
3
【點撥】
在森林火災中,撤離時,選擇植被稀疏的地方逃生;被
大火圍在半山腰時不能往山頂方向跑;管住火源是防范森林
火災最有效的辦法,故①③④說法正確,故選C。
1
2
3
3. 為了增強同學們的森林防火意識,某校八年級準備開展一
次主題活動。
(1)請你為本次活動設計兩種活動形式。
【解】“主題班會”“手抄報”“黑板報”“知識競
賽”等。(寫出兩種即可)
1
2
3
(2)在此次主題活動中,同學們商議決定向社區發出森林
防火的倡議,請你為本次活動設計兩條宣傳用語。
【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防火之心,不可無焉!
別讓小火苗,燒掉大森林!防火從我做起,森林因你
而美!(合理即可)
1
2
3
任務二 礦泉水瓶與森林火情
一、如圖所示的漫畫中,小松鼠在樹上玩得正歡,見小狐貍
急匆匆從樹下跑過,小松鼠感到奇怪。小狐貍是否撒謊了
呢?下面,我們通過實踐活動一起探索礦泉水瓶是否會引起
森林火災吧!
1
2
3
實驗
原理 在陽光的照耀下,有水的透明水瓶會“變
成”  凸 透鏡,對太陽光有  會聚 作用,一旦
易燃物在焦點處,隨著聚焦部位溫度不斷升高,達
到著火點后,就會引發火災
實驗
器材
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幾個礦泉水瓶(里面裝滿
水)、一些枯葉、秒表、試驗臺、滅火器
凸 
會聚 
1
2
3
實驗
方法 控制變量法
進行
實驗 (1)調整裝水的礦泉水瓶的角度,調節礦泉水瓶到枯
葉的距離,使  最小最亮 的光斑恰好落在枯葉
上。
(2)觀察枯葉是否能被點燃。若能點燃,測量需要的
時間。
(3)換用不同礦泉水瓶,重復步驟(1)和(2)
最小最亮 
1
2
3
實驗
結論 裝水的礦泉水瓶  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
以”)把枯葉點燃

展、
交流 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礦泉水瓶將枯葉引燃的時間
為什么不一樣?試一試,若礦泉水瓶內沒有裝水,
能否將枯葉引燃
可以 
1
2
3
二、小榮要參加“親近自然,愛護環境”的登山活動。出發
前,小榮提醒同學們不要隨意丟棄未喝完的礦泉水瓶,因為
在太陽光照射下,它可能會引起森林火災。
1. 裝有水的瓶子在陽光照射下能引燃茅草等物體。下列光學
器材在使用過程中,原理與此相同的是( D )
A. 潛望鏡 B. 三棱鏡
C. 玻璃磚 D. 顯微鏡
D
1
2
3
2. 將礦泉水瓶橫向水平放置(圖甲),從瓶底看去,小榮認為
此時瓶中的水(圖乙)相當于  凸透 鏡,在這個透鏡模型
的構建中,抓住了  中間厚、邊緣薄 等主要因素,忽略
掉物體的材質等次要因素。由此類比,透過露珠(圖丙)看
到的是葉脈放大了的  虛像 (填“實像”或“虛像”)。
凸透 
中間厚、邊緣薄 
虛像 
1
2
3
【點撥】
裝有水的部分具有中間厚、邊緣薄的特點,相當于凸
透鏡;由圖可知,草葉上的露珠具有中間厚、邊緣薄的特
點,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當物距小
于1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由此可知,透過露
珠看到的是葉脈放大的虛像。
1
2
3
3. 在森林里面,該怎么處理自己喝過的礦泉水瓶?請你根據
這一現象在森林中設計一個警示牌。
【解】將喝過的礦泉水瓶放入指定的垃圾桶或自行帶離。
留下你的腳步,帶走你的水瓶,守護綠色森林!
1
2
3
任務三 展示、交流
  用制作PPT等方式與同學分享探究礦泉水瓶點火的方案
與實驗過程、注意事項。
【解】方案和實驗過程略。注意事項舉例如下:
1
2
3
(1)在進行實驗時,務必選擇陽光充足但無直射的地點,避免
直接面對陽光,以防高溫對眼睛或皮膚造成傷害。(2)使用透
明或半透明的礦泉水瓶進行實驗,確保陽光能夠透過瓶子聚
焦。避免使用有色或帶有圖案的瓶子,以免影響實驗結果。
(3)實驗過程中要詳細記錄每個步驟的數據,包括天氣狀況、
易燃物種類和數量等,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4)為了
獲得更準確的結果,建議進行多次重復實驗。每次實驗都要
注意記錄好實驗條件和數據,以便后續分析。(5)實驗過程中要始終保持高度的防火意識,不要將礦泉水瓶放置在易燃物品旁邊,如紙張、布料等。實驗結束后,及時清理現場,消除火災隱患。
1
2
3(共17張PPT)
滬科版 八年級上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中考新趨勢提升練
1. [2024·上海] 光具座上有凸透鏡、光屏及發光源各一個。
當光屏和凸透鏡的距離為10 cm時,此時在光屏上成縮小
的像。小申把光屏沿著光具座移動5 cm后,再次移動光源
的位置使成清晰的像。對于該像的情況,下列選項正確的
是( B )
A. 一定成放大的像 B. 可能成縮小的像
C. 成像可能比原來小 D. 成像一定比原來小
B
1
2
3
4
5
6
7
【點撥】
當光屏和凸透鏡的距離為10 cm時,此時在光屏上成縮
小的像,則f<10 cm<2f,解得5 cm<f<10 cm;把光屏沿
著光具座移動5 cm后,再次移動光源的位置使成清晰的像。
如果是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則此時像距是5 cm,小于焦距,
是不可能成實像的,故不成立;
1
2
3
4
5
6
7
則光屏必定是遠離凸透鏡,此時像距變大,根據凸透鏡成實
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此時的像一定比原來大,但此時像
距15 cm不一定大于2倍焦距,故可能是縮小的,也可能是放
大的實像,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
2
3
4
5
6
7
2. [2024·重慶] 如圖所示,智能快遞車正在運送包裹,用戶
通過人臉識別取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 )
A. 用戶看見快遞車,是因為光在它表面發生了折射
B. 地面出現快遞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

C. 智能快遞車上的攝像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
D. 人臉識別時,人通過攝像頭成倒立、等大的虛像
B
1
2
3
4
5
6
7
【點撥】
用戶看見快遞車,是因為光在它表面發生了反射,故A
錯誤;影子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正確;智能快遞
車上的攝像頭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工作,故C錯誤;人臉識
別時,人通過攝像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D錯誤。
1
2
3
4
5
6
7
3. [2024·大慶三模]如圖甲所示,小佳把一支鉛筆橫放在空玻
璃瓶的后方,透過玻璃瓶觀察到的情形如圖乙所示。她將
玻璃瓶灌滿水后,將鉛筆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遠處慢慢
地移動,同時透過玻璃瓶觀察鉛筆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B )
1
2
3
4
5
6
7
A. 小佳透過裝水的玻璃瓶可以觀察到圖①的像,此像是實

B. 小佳通過裝水的玻璃瓶可以觀察到圖②的像,此像是實

C. 移動鉛筆,小佳通過裝水的玻璃瓶不可能觀察到圖③的

D. 當小佳觀察到圖④所示的像時,鉛筆與玻璃瓶的距離最

1
2
3
4
5
6
7
【點撥】
玻璃瓶裝滿水在水平方向上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一
個凸透鏡,在豎直方向上,水的厚度相同。當鉛筆由靠近玻
璃瓶的位置逐漸遠離時,透過玻璃瓶會看到正立、放大的虛
像(橫向放大,縱向不放大),所以會逐漸變長,即圖③;當
到達某一位置時,鉛筆尖忽然改變方向,成倒立、放大的實
像(橫向放大,縱向不放大,也就是變長,但是不能變粗),
即圖②;繼續移動,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橫向縮小,所
以變短,即圖④。故選B。
【圖案】B
1
2
3
4
5
6
7
4. [家國情懷題][2024·周口二模]如圖所示,是神舟十六號乘
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機通過飛船繞飛拍攝的空間站組
合體全景照片。若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f,拍照時像距
( B )
B
A. 略小于f
B. 略大于f
C. 略小于2f
D. 略大于2f
1
2
3
4
5
6
7
【點撥】
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f,拍照時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
距之間;用照相機拍到空間站全景照時,物距較大,所以像
距較小,應略大于f,故選B。
1
2
3
4
5
6
7
5. [2024·廈門集美區三模]保護視力、科學用眼已成社會共
識。下列有關近視眼的病理和矯正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A. 看遠處的物體時,成像在視網膜的后方
B. 像離視網膜越近,配戴眼鏡的度數越高
C. 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虛像
D. 配戴合適度數的凹透鏡進行矯正
D
1
2
3
4
5
6
7
【點撥】
人的眼睛相當于一架照相機,物體在正常眼睛的視網膜
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近視眼看不清楚遠處的物體,原因
是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可用具有發散作用的凹
透鏡矯正,使像成在視網膜上;矯正近視眼前,像離視網膜
越近,說明人眼的近視程度越小,配戴眼鏡的度數越低。故
選D。
1
2
3
4
5
6
7
6. [真實情境題][2024·西安碑林區校級模擬]“祝融號”火星
車駛離平臺的過程中,其后置照相機對著平臺先后拍攝得
到甲、乙、丙3張照片,照相機的鏡頭是一個  凸 透
鏡,拍攝過程中相機鏡頭逐步  向內縮 (填“向外伸”
或“向內縮”)。
凸 
向內縮 
1
2
3
4
5
6
7
【點撥】
照相機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由圖可知,像越來越
小,說明像距變小,則照相機的鏡頭向內縮。
1
2
3
4
5
6
7
7. [2024·深圳二模]某同學用自制的水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
驗,當蠟燭、水透鏡和光屏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
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制成  照相機 (填
“放大鏡”“照相機”或“幻燈機”)。他繼續向水透鏡
內注水,凸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  強 (填“強”或
“弱”),此時光屏上所成的像變模糊,為了在光屏上再
次呈現清晰的像,你的操作是  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
向移動適當距離 。
照相機 
強 
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
向移動適當距離 
1
2
3
4
5
6
7
【點撥】
當蠟燭、水透鏡和光屏在題圖所示的位置時,物距大于
像距,光屏上得到了倒立、縮小的清晰的像,照相機應用此
原理制成;繼續向水透鏡內注水,凸透鏡凸度變大,凸透鏡
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強;為了在光屏上再次呈現清晰的像,可
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
1
2
3
4
5
6
7(共37張PPT)
滬科版 八年級上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第二節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第1課時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知識點1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 [科學探究題]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實驗器材】蠟燭、凸透鏡、光屏、光具座等。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1)測焦距:如圖甲所示,將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
射,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的
焦距f=  10.0 cm。
1
2
3
4
5
6
7
10.0 
(2)組裝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在光具座上將點燃的蠟
燭、光屏放在凸透鏡的兩側,調節它們的高度,使燭
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這樣做的
目的是使像呈現在  光屏中央 。
同一高度 
光屏中央 
1
2
3
4
5
6
7
(3)如圖丙所示,將凸透鏡固定在50 cm刻度線處,蠟燭移
動到20 cm刻度線處,向  遠離 (填“靠近”或“遠
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光屏,直到出現燭焰  倒
立 (填“正立”或“倒立”)、  縮小 (填“放大”
或“縮小” )的實像。
遠離 

立 
縮小 
1
2
3
4
5
6
7
(4)小明將蠟燭放在凸透鏡的焦點處,在移動光屏的過程
中,  不能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
(5)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至如圖丁所示位置,
則人眼在圖中  B (填“A”或“B” )處能觀察到燭
焰  正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不能 
B 
正立 
1
2
3
4
5
6
7
【交流與評估】
(6)實驗中,蠟燭由于燃燒而變短,燭焰在光屏上的像位于光
屏的  上半部 (填“上半部”或“下半部”),為了使像
回到中央,接下來的操作是  ③ (填“①”“②”或
“③”)。
①向下調光屏  ②向上調凸透鏡
③向上調蠟燭
上半部 
③ 
1
2
3
4
5
6
7
(7)實驗中,光屏上已經看到燭焰清晰的像,某同學用手指的
指尖觸摸凸透鏡,則光屏上會出現  完整燭焰的像 (填
“指尖的像”或“完整燭焰的像”)。
(8)小榮用LED光源代替蠟燭進行實驗,這樣改進的優點
是  增加物體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觀察(合理即
可) (寫出一條即可)。
完整燭焰的像 
增加物體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觀察(合理即
可) 
1
2
3
4
5
6
7
2. 下面是小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
2
3
4
5
6
7
(1)實驗時,小明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高度時,
應  點燃 (填“點燃”或“不點燃”)蠟燭。
(2)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
此時光屏上出現了燭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實像,則此
凸透鏡的焦距為  10.0  cm。
點燃 
10.0 
1
2
3
4
5
6
7
(3)小明在實驗過程中從左向右移動蠟燭位置至透鏡,觀
察到如圖乙中①至⑥的六種燭焰清晰的像,所成像的
正確順序應為  ②①③⑤⑥④ 。
②①③⑤⑥④ 
1
2
3
4
5
6
7
(4)實驗中,燃燒的蠟燭在不斷縮短,會導致光屏上的像
向  上 (填“上”或“下”)移動。
(5)小明想利用LED發光字母來探究凸透鏡成像時上下、
左右的位置關系,圖丙中最適合做LED光源的發光字
母是  F 。
上 
F 
1
2
3
4
5
6
7
【點撥】
(2)凸透鏡成像時,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20.0 cm處時,
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實像,所以20.0 cm=2f,所以f=
10.0 cm。(3)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
像變小;相反,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物距小于焦
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越遠像越大;故正確順序為②①
③⑤⑥④。(4)實驗過程中,蠟燭燃燒變短,根據“過光心的
光線其傳播方向不變”可知,像會向光屏的上方移動。
1
2
3
4
5
6
7
(5)探究凸透鏡成像上下、左右位置關系時應該讓發光體本身
上下、左右是不同的,即上下和左右是不對稱的,且上下、
左右都顛倒后與顛倒前不同,所以適合做LED光源的發光字
母是F。
1
2
3
4
5
6
7
知識點2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3. 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當物距  小于 像距時,成放大的實像;當物距  大
于 像距時,成縮小的實像。
(2)凸透鏡所成的像中  沒有 (填“有”或“沒有”)正立
的實像。
小于 

于 
沒有 
1
2
3
4
5
6
7
(3)凸透鏡所成的像中  沒有 (填“有”或“沒有”)倒立
的虛像,  沒有 (填“有”或“沒有”)縮小的虛像。
(4)通過實驗可以得出: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
像距  變大 ;所有正立的像都是  放大 (填“放
大”或“縮小”)的。
沒有 
沒有 
變大 
放大 
1
2
3
4
5
6
7
4. [2024·安順一模]某物理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
“凸透鏡成像規律”:
(1)凸透鏡的焦距f=10.0 cm。
1
2
3
4
5
6
7
(2)【實驗操作】將“F”光源、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
具座上,如圖所示。為了使像呈現在光屏的中央,接
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將光源、凸透鏡、光屏三者
中心調到同一高度 。
將光源、凸透鏡、光屏三者
中心調到同一高度 
1
2
3
4
5
6
7
(3)調節好實驗裝置后,保持圖中“F”光源和凸透鏡的位
置不變,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現一個清晰的倒
立、  縮小 (填“縮小”或“放大”)的像。
縮小 
1
2
3
4
5
6
7
(4)【解釋原因】現僅換用焦距為f'(f'>f)的凸透鏡,為了
再次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應將光屏  遠離 (填
“遠離”或“靠近”)凸透鏡。若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
無法呈現“F”光源的像(光具座足夠長),原因可能
是  物距小于焦距 (寫出一種即可)。
遠離 
物距小于焦距 
1
2
3
4
5
6
7
【點撥】
(2)為了使像呈現在光屏中央,應將光源、凸透鏡、光屏
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3)由圖知,物距u=50.0 cm-20.0
cm=30.0 cm,則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4)換為焦
距較大的凸透鏡,此凸透鏡的聚光能力較弱,光源的位置不
變時,光源射向凸透鏡的光的會聚點遠離凸透鏡,即像距變
大,所以應將光屏向右移動,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像;若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無法呈現光源的像,可能是因為
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1
2
3
4
5
6
7
5. [2024·吉安模擬]【探究名稱】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器材】凸透鏡(焦距為10 cm)、光屏、蠟燭、光
具座。
【問題】小明用凸透鏡看近處和遠處的物體時,發現它們
的成像特點不同,于是他猜想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可能
跟  物體 到凸透鏡的距離有關。
物體 
1
2
3
4
5
6
7
【證據】(1)小明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按如圖所示,進
行了多次實驗。實驗時,為了方便觀察,應該使凸透鏡中
心、  燭焰 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燭焰 
1
2
3
4
5
6
7
(2)經過多組實驗發現當物距在10 cm到20 cm之間時,成
倒立、放大的實像;當物距大于20 cm時,成倒立、縮
小的實像;當物距小于10 cm時,從透鏡的另一側可以
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
1
2
3
4
5
6
7
【解釋】小明分析上述數據發現物距為10 cm和20 cm的位置
非常特殊。物距為  10 cm處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物
距為20 cm處是成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進一步分析發
現10 cm恰好是該透鏡的1倍焦距的長度,20 cm恰好是該透
鏡2倍焦距的長度。
10 
1
2
3
4
5
6
7
【交流】(1)這是巧合還是必然呢?為此,他提出了一個新的
猜想:物距相同時,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可能還跟凸透鏡
的  焦距 有關。
(2)為了進一步驗證該猜想,還要補充的器材是  不同焦距的
凸透鏡 。實驗時應該控制物距不變,改變  焦距 ,進
行多次實驗。
焦距 
不同焦距的
凸透鏡 
焦距 
1
2
3
4
5
6
7
(3)在如圖所示的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況下,小明保持蠟燭
和凸透鏡位置不動,拿著另一個透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
間,當把光屏向左移動適當距離后,又能在光屏上得到清
晰的像,則該透鏡是  凸透鏡 (填“凸透鏡”或“凹透
鏡”)。
凸透鏡 
1
2
3
4
5
6
7
6.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如圖甲所示,將A凸透鏡固定
在光具座上35 cm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
上5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由A凸透鏡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變化關系畫出圖像如
圖乙所示;接著保持蠟燭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A換為凸
透鏡B并保持位置不變,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
晰的像,如圖丙所示。
1
2
3
4
5
6
7
(1)請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和凸透鏡成像規律判斷:凸透鏡A
的焦距是  10 cm,凸透鏡A的焦距  小于 (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鏡B的焦距。
10 
小于 
1
2
3
4
5
6
7
(2)在圖甲中,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向右移動5
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該把光屏
向  右 (填“左”或“右”)移動一段距離,像將  變
大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右 

大 
1
2
3
4
5
6
7
(3)在圖甲中,隨著實驗的進行,蠟燭由于燃燒逐漸變
短,光屏上的像逐漸向上移動。為了使像完整地成在
光屏的中央,可將凸透鏡向  下 移動。
(4)將圖甲中的蠟燭移到光具座上25 cm到30 cm之間的某
一位置,移動光屏,發現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
此時應從凸透鏡的  右 (填“左”或“右”)側通過凸
透鏡觀察燭焰的像。
下 
右 
1
2
3
4
5
6
7
(5)若將凹透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光屏上原來清晰
的像變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動,應
使蠟燭  遠離 (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才能
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燭焰清晰的像。
遠離 
1
2
3
4
5
6
7
【點撥】
(1)由圖乙可知,物距和像距相等時,u=v=20 cm,根
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2f=20 cm,故凸透鏡
A的焦距為f=10 cm;將凸透鏡A換為凸透鏡B并保持位置不
變,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像距變
大,說明凸透鏡焦距變大。(5)若將凹透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
之間,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會將光延遲成像,此時像
成在光屏的后方;
1
2
3
4
5
6
7
若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動,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
遠像近像變小可知,應使蠟燭遠離凸透鏡,才能在光屏上再
次看到燭焰清晰的像。
1
2
3
4
5
6
7
7. [2024·濟南]如圖所示,小陳同學通過實驗驗證凸透鏡成像
的規律,實驗器材有凸透鏡、光屏、高度為12 cm的發光
物體、卷尺等。
物距/cm 60.0 50.0 30.0 20.0 18.0 15.0
像距/cm 12.0 12.5 15.0 20.0 22.5 30.0
像高/cm 2.4 3.0 6.0 12.0 24.0
1
2
3
4
5
6
7
小陳同學經過多次實驗得到部分成實像時物距、像距和像
高的數據,分析數據可知,凸透鏡成放大實像時,像
距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小陳
同學使用的凸透鏡的焦距為  10.0 cm。思考后他還從
中發現其他一些規律:物距為18.0 cm時,像高
為  15.0 cm。
大于 
10.0 
15.0 
1
2
3
4
5
6
7
【點撥】
物體的高度為12 cm,由表格數據可知,當凸透鏡成放
大實像,即像高大于物體的高度時,像距大于物距。根據凸
透鏡成像特點可知,當像距等于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物像
大小相等,由表格數據可得u=v=2f=20.0 cm,所以小陳
同學使用的凸透鏡的焦距為10.0 cm。
1
2
3
4
5
6
7
分析表格可知,從像距為12.5 cm開始,像距減去焦距的數
值與像高成正比,如當像距為12.5 cm時,像距離焦點的距
離為2.5 cm,像高為3 cm;像距離焦點的距離為5 cm時,像
高為6 cm;則以此類推得到,當物距為18 cm,像距為22.5
cm時,像距離焦點的距離為12.5 cm,則像高為15.0 cm。
1
2
3
4
5
6
7(共37張PPT)
滬科版 八年級上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第三節 神奇的“眼睛”
知識點1 我們是如何看見物體的
1. [2023·長春]在人的眼球中,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
于一個( C )
A. 平面鏡 B. 玻璃磚
C. 凸透鏡 D. 凹透鏡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2024·孝感期中] “方寸天地納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
盡觀廣袤世界。下列能夠解釋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A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 如圖所示,當我們看遠處物體時,遠處物體的光線正好聚
焦在視網膜上。當我們從看遠處物體改為看近處物體時
(一般不小于10 cm),為了使近處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
晶狀體凸度和焦距的變化情況分別是( A )
A
A. 晶狀體凸度變大,焦距變短
B. 晶狀體凸度變大,焦距變長
C. 晶狀體凸度變小,焦距變短
D. 晶狀體凸度變小,焦距變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知識點2 視力的矯正
4. [2023·牡丹江]關于近視眼的成因及矯正,說法正確的是
( D )
A. 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視網膜的后方
B. 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強,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
C. 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D. 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點撥】
近視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像
成在視網膜的前方,可用具有發散作用的凹透鏡矯正,故
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 [模型構建]如圖甲、乙所示,分別表示遠視眼和近視眼折
光系統的光路示意圖,矯正需要配戴的眼鏡鏡片分別是
( B )
A. 凸透鏡和凸透鏡 B. 凸透鏡和凹透鏡
C. 凹透鏡和凹透鏡 D. 凹透鏡和凸透鏡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點撥】
圖甲中,像落在視網膜的后方,是遠視眼,需配戴凸
透鏡矯正;圖乙的入射光會聚在視網膜的前方,是近視
眼,近視眼需要配戴凹透鏡來矯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 眼鏡的規格通常不用焦距來表示,而是用度來表示,其度
數D等于焦距f(以米作為單位)的倒數的100倍,即D=
,已知小明的左眼鏡片焦距為0.25 m,其度數應為
( D )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 [模型構建]圖甲是近視眼的成像示意圖,其中晶狀體相當
于凸透鏡,平行光經過晶狀體等結構未會聚在視網膜上。
請在圖乙虛線框內畫出適當的透鏡,并將兩條光線的光路
補充完整,使光線會聚在視網膜上的a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知識點3 透鏡的應用
8. [2024·隨州一模]物理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了一
個簡易的“投影儀”,它能將手機上的畫面放大投到屏幕
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A. 屏幕上呈現的是倒立的實像
B. 制作簡易投影儀的透鏡,不能用來制作放大鏡
C. 手機必須位于透鏡1倍焦距以內
D. 若用不透明硬紙板遮擋一部分透鏡,畫面便不完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點撥】
投影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A正確;投影儀利
用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放大鏡鏡片也是凸透鏡,因此,制作
簡易投影儀的透鏡,可以用來制作放大鏡,B錯誤;根據投
影儀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機到透鏡的距離應大于1倍焦距,
小于2倍焦距,C錯誤;若用不透明硬紙板遮擋一部分透鏡,
畫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變暗,D錯誤。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 如圖是天文愛好者所使用的望遠鏡,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
是( D )
A. 望遠鏡的物鏡是凸透鏡,目鏡是凹透鏡
B. 太空中的星體通過物鏡成的是虛像
C. 望遠鏡的口徑越大,物體成像越模糊
D. 目鏡的作用相當于放大鏡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點撥】
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A錯誤;太空中的星
體經過物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B錯誤;望遠鏡的口徑越
大,通過的光越多,則物體成像越清晰,C錯誤;望遠鏡目
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物鏡成的像放大,D正
確。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0. [家國情懷題][2023·山西]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
德。小偉在重陽節送給爺爺一款帶有放大鏡的指甲刀(如
圖所示),以方便爺爺剪指甲。剪指甲時,透鏡到指甲的
距離比1倍焦距  小 ,所成的像為放大的  虛 像。
小 
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點撥】
當物距小于1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利用
這種情況制成了放大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 [2023·徐州]徐州市博物館展出了一枚“彭城御丞”印
章。為了方便觀看印文細節,印章前放有如圖所示裝
置,請你解釋其中的物理道理:  印章放在凸透鏡的1倍
焦距以內,能得到正立的、放大的虛像 。
印章放在凸透鏡的1倍
焦距以內,能得到正立的、放大的虛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 [2023·宜昌]小華用彈性膜充水制作了一個水凸透鏡,通
過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變透鏡的厚度,如圖是他用其模
擬眼睛看物體的實驗裝置。模擬正常眼睛時,固定透
鏡,將一個F形光源放在合適的位置后,調節光屏得到
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C
A. 此時光源放在透鏡2倍焦距以內
B. 此時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 光源遠離透鏡時,要將光屏靠近透鏡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模擬近視眼的成因時需要從透鏡向外抽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點撥】
人眼的成像原理是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
B錯誤;光源遠離透鏡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小,要將光屏
靠近透鏡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確;近視眼的成因
是晶狀體太凸,焦距變小,對光的會聚能力變強,所以應該
向透鏡內注水,故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3. [2024·淮安洪澤區一模]如圖所示,眼睛角膜是晶狀體會
聚光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光治療近視手術是運用激
光,精確切削眼睛角膜基質層,制作出均勻完美的角膜
瓣和角膜透鏡,以矯正患者近視。手術的結果是( B )
B
A. 眼球會聚光線的能力變強,成像到視網膜
B. 眼球會聚光線的能力變弱,成像到視網膜
C. 晶狀體的會聚光能力沒變,成像視網膜前
D. 晶狀體的會聚光能力沒變,成像視網膜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點撥】
近視眼的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透鏡較厚,會聚能力較
強,看遠處的物體時,將像成在視網膜的前面;激光治療近
視手術是運用激光,精確切削眼睛角膜基質層,使晶狀體和
角膜構成的凸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得弱一些,將像成在視
網膜上,故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4. 王老師在課堂上,看近處課本時要戴上眼鏡,觀察遠處
同學時又摘下眼鏡,這樣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
師的眼睛是  遠視 (填“近視”或“遠視”)眼,可以
用  凸透 鏡來矯正。小軍將一種新型眼鏡送給了老
師,如圖所示,鏡片A區厚度相同,B區可以矯正視力,
現在王老師可以通過  A 區看同學。
遠視 
凸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點撥】
王老師看近處物體時需戴眼鏡,即看不清近處物
體,則他的眼睛為遠視眼。遠視眼矯正方法是需配戴凸
透鏡。由題意可知,鏡片A區厚度相同,B區可以矯正視
力,B區相當于凸透鏡,現在王老師可以通過B區看課
本,通過A區看同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 如圖所示,小明利用凸透鏡成像原理來研究電影放映時
銀幕上的影像情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進入影院,小明發現銀幕表面較為粗糙,觀眾在不同
位置都可以看到銀幕上的影像,這是因為光在銀幕上
發生了  漫 反射。
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小明在銀幕上看到了清晰的影像,這個影像相對于膠
片上的圖案是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
同時,影像又是放大的,是因為膠片放在了距離鏡頭
( B )的位置。
A. 1倍焦距以內
B. 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間
C. 2倍焦距以外
倒立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放映過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銀幕邊界,要使影像縮小
到銀幕范圍且仍然清晰,在放映機鏡頭靠近銀幕的同
時,還要將膠片到鏡頭的距離調  大 (填“大”或
“小”)一些。
【點撥】
要使銀幕上的像變小,由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
像近像變小”的規律知,應增大物距,即將膠片到鏡
頭的距離調大。
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6. [跨學科實踐題][2024·揭陽期末]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
水透鏡模擬眼球中的晶狀體,來比較正常眼、近視眼和
遠視眼的焦距大小。把甲看成是正常眼,實驗中測得甲
的焦距為10 cm,再將甲分別調整成乙圖、丙圖的形狀,
并分別測量焦距,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測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圖  乙 ,模擬近視眼的是
圖  乙 。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鏡分別對著遠處的某一
物體,移動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最大的
是  丙 圖。
乙 
乙 
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目前很多近視患者戴隱形眼鏡來矯正視力。隱形眼鏡
是一種直接貼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鏡片,可隨著眼球運
動,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則此鏡片的邊緣厚
度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05
mm,此鏡片對光線有  發散 (填“會聚”或“發
散”)作用。
大于 
發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小明進行“視力的矯正”探究活動,他將自己戴的近
視眼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如圖丁所示,在光屏
上得到了一個縮小、倒立的清晰實像,拿開眼鏡后,
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了。為了使光屏的像重新變得清
晰,在不移動光屏和凸透鏡的前提下,他應該將蠟
燭  靠近 (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
靠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點撥】
(4)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縮小、倒立的清晰實像,拿開眼
鏡后,就是近視眼的成因,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方,只能看
清近處的物體。要想成清晰的像,應減小物距,在不移動光
屏和凸透鏡的前提下,他應該將蠟燭靠近凸透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 [發散思維][2023·廣州二模]某學校興趣小組探究顯微鏡
成像原理,查閱資料發現:顯微鏡的鏡頭可以看作由一
塊焦距較小的凸透鏡(物鏡,其焦距用f物表示)和一塊焦
距較大的凸透鏡(目鏡,其焦距用f目表示)組成。被觀察
的細微物體先在物鏡中成一個像,這個像就相當于目鏡
中的物體,然后它在目鏡中再次成像。如圖,F1為物鏡
的焦點,F2為目鏡的焦點,圖中已作出細小物體AB在物
鏡中所成的像A'B'的光路圖,以及A'B'射向目鏡的兩條
光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與A'B'對比,目鏡L2所成的像是一個  正立 (填“正
立”或“倒立”)的  虛像 (填“實像”或“虛像”)。
正立 
虛像 
(2)物鏡的成像原理與  C (填序號)是一致的。
A. 放大鏡 B. 照相機
C. 幻燈機
(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強,應選擇  A (填
序號)。
A. 平面鏡 B. 凹面鏡
C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用顯微鏡觀察寫有字母“b”的裝片,視野中看到的
是    (填“ ”“ ”“ ”或“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點撥】
(1)由圖可知,A'B'在目鏡L2的1倍焦距以內,由凸透鏡
成像規律可知,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2)由題圖
知,物鏡成的像A'B'是倒立、放大的實像,其成像原理與幻
燈機一致,故C正確。(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
強,應選擇平面鏡,故選A。(4)用顯微鏡觀察寫有字母
“b”的裝片,看到的是倒立的像,字母“b”旋轉180°后
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共45張PPT)
滬科版 八年級上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全章熱門考點整合應用
名師點金
  凸透鏡成像規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生活中的照相機、
投影儀(幻燈機)、放大鏡、眼睛、顯微鏡、望遠鏡都是凸透
鏡成像規律的不同應用。對于各種光學儀器,要根據凸透鏡
成像規律來理解。
考點1 凸透鏡與凹透鏡
1. [新考法題] 已知下列各選項的示意圖,表示由透鏡主光軸
上P點發射的光,經過透鏡后的偏折情形,則哪一個選項
中透鏡的焦距最可能為10 cm( B )
A 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D
【點撥】
由透鏡主光軸上P點發射的光,只有B圖經透鏡折射后平
行于主光軸射出,則P為焦點,因光心到焦點的距離叫凸透
鏡的焦距,則焦距為10 cm,故選B。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將消毒凝膠滴在刻度尺上,會看到刻度間距變寬了,這是
由于光的  折射 ;消毒凝膠滴相當于  凸透鏡 。
【點撥】
消毒凝膠滴相當于凸透鏡,它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
成像的。
折射 
凸透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2024·昆明五華區校級模擬]如圖所示,虛線方框內放置了
一塊透鏡,右側有一塊光屏,平行并緊貼虛線方框放置。
一束平行光通過圖中虛線框后,在光屏上形成一個圓形光
斑。要判斷虛線框中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只需將光屏向
右移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如果光屏上的光斑  先變小后變大 ,那么就是  凸
透鏡 。
(2)如果光屏上的光斑  一直變大 ,那么就是   鏡 。
先變小后變大 

透鏡 
一直變大 
凹透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 [2023·平頂山統考一模]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對物理
現象的原理有深刻的認識才能靈活應用。比如研究凸透鏡
能成實像時,焦點以外的某點光源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折
射后,所有的折射光線都被會聚在同一個點,這個點就叫
做這個點光源的實像。根據這個原理請你較準確地畫出S
發出的光線SA經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F是凸透鏡的
焦點,S是一個點光源,點O為光心)
【解】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考點2 凸透鏡成像規律
5. [2024·項城二模]許多博物館會在較為精巧的文物前放置凸
透鏡,通過凸透鏡看到的像是( D )
A. 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與物異側,成在凸透鏡前面
B. 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與物同側,成在凸透鏡后面
C. 正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異側,成在凸透鏡前面
D. 正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同側,成在凸透鏡后面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 [2024·上海奉賢區二模]某凸透鏡的焦距為10 cm,若物體
在光屏上所成的像離該透鏡的距離大于20 cm,則物體離
該透鏡的距離可能為( B )
A. 2 cm B. 12 cm
C. 22 cm D. 32 cm
【點撥】
凸透鏡的焦距為10 cm,像距v大于20 cm,即大于2倍
焦距,則物體離該透鏡的距離u滿足2f>u>f,即20 cm>
u>10 cm,所以u=12 cm符合題意,故選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2023·東營]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點燃的
蠟燭、凸透鏡及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得
到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D
A. 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5 cm
B. 圖中成像特點與投影儀的成像特點相同
C. 燃燒的蠟燭不斷變短,光屏上成的像會下移
D. 保持蠟燭與光屏不動,向左移動透鏡至合適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點撥】
由圖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則u>2f,f<v<2f,即2f<
u=50.0 cm-20.0 cm=30.0 cm,f<v=65.0 cm-50.0 cm
=15.0 cm<2f,解得7.5 cm<f<15 cm,根據凸透鏡成像的
規律可知,此時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而投影儀成倒
立、放大的實像,故AB錯誤;實驗中,燃燒的蠟燭逐漸變
短,光屏上的像將逐漸向上移動,故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根據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當保持蠟燭與光屏不動,向左移
動透鏡至合適位置,即當物距大小等于原來的像距大小,像
距大小等于原來的物距大小時,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故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 [2024·南通期中]如圖所示,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
的主光軸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
清晰的像。可以觀察到燭焰清晰像的操作是( D )
A. 向左移動透鏡同時調節光屏的位置
B. 光屏移到透鏡左側,調節光屏的位置
C. 從透鏡左側透過透鏡向右觀察
D. 從透鏡右側透過透鏡向左觀察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點撥】
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
可能是蠟燭在凸透鏡的1倍焦距以內,此時在凸透鏡的左側
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無法用光屏承接,從透鏡右側透
過透鏡向左觀察,可看到該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考點3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9. [2024·廣州海珠區校級二模]世梁同學取兩個焦距不同的放
大鏡,一只手握住一個,調整兩個放大鏡間的距離,可以
看清遠處的景物。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B )
B
A. 靠近眼睛的透鏡,能使光線靠近主光軸
B. 遠處的透鏡,成的是正立、放大像
C. 靠近眼睛的透鏡,其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
D. 遠處的透鏡,直徑比我們眼睛的瞳孔大得
多,這樣可以會聚更多的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真實情境題][2024·日照二模]圖甲是我們使用電腦時常
會用到的光電鼠標,光電鼠標的原理是利用發光二極管
的光照射鼠標墊(如圖乙),反射后經凸透鏡再進入鼠標
的光學感應器(相當于光屏),用來記錄移動動作,以此
捕捉移動位置的不同畫面。圖中光學感應器、凸透鏡、
發光二極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標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當發光二極管發出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標墊上時會發
生鏡面反射
B. 若成像透鏡距鼠標墊7 mm,光學感應器距成像透鏡3
mm,則在光學感應器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C. 將鼠標離開鼠標墊一定高度懸空時,像成在光學感應
器的下方
D. 將鼠標離開鼠標墊一定高度懸空時,所成的像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點撥】
當發光二極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標墊上時,發生漫反
射,故A錯誤;若成像透鏡距鼠標墊7 mm,光學感應器距成
像透鏡3 mm,此時像距小于物距,因此光學感應器上所成
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錯誤;鼠標懸空相當于增大了
物距,此時像距會變小,同時像變小,因為成像透鏡和光學
感應器間的距離是不變的,導致像成在光學感應器的下方,
即像沒有成在光學感應器上,故C正確,D錯誤。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 為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種眼鏡的鏡片可以改變(如
圖甲),它的改變是通過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學
液體來實現的。圖乙是某人看遠處物體時的成像情況,
此時該人的視力缺陷和矯正時應選擇的鏡片是( A )
A. 近視眼,鏡片Ⅰ B. 近視眼,鏡片Ⅱ
C. 遠視眼,鏡片Ⅰ D. 遠視眼,鏡片Ⅱ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點撥】
由圖乙可知,某人看遠處物體時,像成在視網膜的
前方,所以是近視眼,需要戴凹透鏡矯正,由圖甲可
知,鏡片Ⅰ是凹透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 近期學校組織九年級學生去高郵珠湖小鎮參加綜合實踐
活動。活動期間老師用手機記錄了許多學生參加實踐活
動的精彩瞬間。手機拍照鏡頭可看作  凸透 鏡,其拍
照的原理是當被拍攝的物體離鏡頭距離  大于 (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2倍焦距時,成  立 、
  小  的實像。
【點撥】
手機拍照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拍照時,成倒立、
縮小實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
凸透 
大于 
倒立
縮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3. [2024·河北] 如圖所示,燭焰經凸透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此成像原理可用于制作  投影儀 。不改變蠟燭與
光屏的位置,向  右 (填“左”或“右”)移動凸透鏡
到某一位置,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燭焰的高
度大于凸透鏡的直徑,在足夠大的光屏上  能 (填
“能”或“不能”)成清晰且完整的像。
投影儀 
右 
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點撥】
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可應用于投影儀;不改變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向右移動凸透
鏡到某一位置,當物距等于原來的像距,像距等于原來的物
距時,根據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能再次在光
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燭焰的高度大于凸透鏡的直徑,燭焰發
出的部分光仍能通過凸透鏡會聚成完整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4. [2024·宜興二模]內窺鏡可以直接觀察人體內部器官的病
變。如圖所示,這是醫學上常用的內窺鏡,它是一種在
細管頂端裝有小型攝像機的醫療器械。它的鏡頭相當于
一個  凸 (填“凸”或“凹”)透鏡,這種透鏡對光
有  會聚 (填“會聚”或“發散”)作用,檢查時,要
看清患處微小的細節,醫生應將內窺鏡的鏡頭   靠近 
(填“靠近”或“遠離”)患處。
凸 
會聚 
靠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點撥】
內窺鏡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
檢查時,要看清患處微小的細節,應增大像距,減小物
距,因此應該使內窺鏡細管頂端靠近患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5. 如圖所示,這是簡易天文望遠鏡的內部結構。物鏡的成
像原理與  照相機 (填“投影儀”或“照相機”)相
同,物鏡成的像會落在目鏡  1倍焦距以內 的位置,目
鏡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虛 像;如果你想制作簡
易天文望遠鏡,沒有現成的透鏡,可以選用合適的  遠
視 (填“近視”或“遠視”)眼鏡鏡片來代替。
照相機 
1倍焦距以內 
虛 

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點撥】
望遠鏡中物鏡的作用相當于照相機,使遠處的物體成倒
立、縮小的實像,這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正好落在目鏡1倍
焦距內的位置,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這個實像經
過目鏡成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因為遠視眼鏡的鏡片是凸
透鏡,所以想制作簡易天文望遠鏡,沒有現成的透鏡,可以
選用合適的遠視眼鏡鏡片來代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考點4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6. [2024·濟南三模]小強用凸透鏡看遠處物體時,可以看見
倒立、縮小的像;用該凸透鏡看自己的手指時如圖甲所
示,能看見正立、放大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小強結合觀察到的以上現象猜想:凸透鏡成像的特點
可能與  物距 有關。于是通過實驗進行探究。
(2)首先進行了圖乙所示的操作,由此測得所用凸透鏡的
焦距為  10.0 cm。
物距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然后,在光具座上將蠟燭、光屏安裝在凸透鏡兩側,
調節三者的高度時,  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
要”)點燃蠟燭。
需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實驗中,小強調整好凸透鏡和蠟燭的位置后,不斷調
整光屏,在圖丙所示位置時,光屏上呈現清晰的燭焰
像,  照相機 就是根據此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5)【交流與評估】曉明將裝置中的蠟燭換成圖丁所示的
發光LED燈F,在不改變位置的情況下,則光屏上所
成像為圖丁中的  B ;LED燈F代替燭焰的優點
是  像不晃動(合理即可) (寫出一條即可)。
照相機 
B 
像不晃動(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小強同學繼續進行實驗,將觀察到的光屏上的成像情
況以及光屏的位置(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填寫到實驗
記錄表格中,如表所示。
實驗 次數 物距u/cm 像的特點 光屏的位置
即像距v/cm
大小 倒立 虛實 1 35.00 縮小 倒立 實像 14.00
2 30.00 縮小 倒立 實像 15.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實驗 次數 物距u /cm 像的特點 光屏的位置
即像距v/cm
大小 倒立 虛實 3 25.00 縮小 倒立 實像 16.70
4 20.00 等大 倒立 實像 20.00
5 15.00 放大 倒立 實像 30.00
6 8.00
7 5.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第6、7次實驗中,無論怎樣調節光屏的位置,在光屏
上都無法找到像。小強猜想這個像可能是虛像,他回
想到平面鏡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則在
觀察平面鏡成像時,是在平面鏡前與物體同側位置觀
察。凸透鏡成像時,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
應  在光屏這一側透過凸透鏡 觀察。
在光屏這一側透過凸透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點撥】
(5)因為成的實像都是倒立的,像上下、左右顛倒,故B
正確;蠟燭換成LED燈的優點:像不會晃動、實驗現象更明
顯、便于觀察、減少了污染等。(6)凸透鏡成像時,是由于光
的折射形成的,成虛像時,物像同側,所以眼睛應該在光屏
這一側透過凸透鏡觀察像的大小、正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 [2024·陜西模擬]小靜和小剛用兩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A
和B,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他們選取焦距為f1=10 cm的凸透鏡A,先調節燭焰、
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使像
成在光屏中央 ;將蠟燭放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左
右調節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放大 的
像,生活中  投影儀 (填“照相機”“投影儀”或
“放大鏡”)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工作的。
使像
成在光屏中央 
放大 
投影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在圖甲實驗的基礎上,小靜將凸透鏡A更換為焦距為f2
=12 cm的凸透鏡B,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她
應將光屏向  右 (填“左”或“右”)側移動。小剛
認為不用移動光屏在光屏上也能呈現清晰的像,他將
一個眼鏡放到凸透鏡B前,如圖乙所示,適當調節眼
鏡片的位置,果然在光屏上呈現出清晰的像,請你分
析該眼鏡的鏡片對光有  會聚 (填“會聚”或“發
散”)作用。
右 
會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 [2024·北京朝陽區校級模擬]我國西漢時期成書的《淮南
萬畢術》中有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
影,則火生。”描述了把冰做成凸透鏡的場景。以此,
小明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讓一束平行光正對著凸透鏡入射,調整光屏至出現最
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
為  10.0 cm。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當他把實驗器材調整至如圖乙的位置時,光屏上恰好
出現清晰的倒立、  縮小 的實像,應用這一成像規
律可制成  照相機 。小明取下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
凸透鏡相鄰左側,光屏上的像模糊了,想要再次得到
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  右 移動。
縮小 
照相機 
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實驗結束后小明好奇,如果平行光不正對著凸透鏡會
有什么現象?查閱資料后他掌握了一個新名詞:焦平
面——通過透鏡焦點并與主光軸垂直的平面,從焦平
面上一點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后會變成圖丙所示的平
行光;請根據該特點,完成圖丁的平行光經過凸透鏡
后的光路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點撥】
(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
一點,這一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
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30.0 cm-20.0 cm=10.0
cm。(2)此時物距u=50.0 cm-20.0 cm=30.0 cm>2f,成
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近視眼鏡鏡片是凹透
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放上近視眼鏡,
會使成像靠后,故應將光屏向右移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共25張PPT)
滬科版 八年級上
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
第二節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第2課時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運用
知識點1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運用
1. 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可在距凸透鏡15 cm處得到一個
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某一物體放在此凸透鏡前20 cm
處,可得到一個( A )
A. 倒立、放大的實像 B. 倒立、縮小的實像
C. 正立、放大的實像 D. 正立、放大的虛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2023·綏化]如圖所示,小明通過焦距為15 cm的凸透鏡觀
察到郵票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通過凸透鏡觀察到的像是實像
B.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等于15 cm
C.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15 cm
D.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30 cm
(第2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點撥】
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
虛像,故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2024·哈爾濱南崗區校級三模]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
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跟
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該凸透
鏡的焦距是  5 cm;把物體從距凸透鏡20 cm處移動到
30 cm處的過程中,像的大小將  變小 。
5 
變小 
(第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點撥】
由圖可知,物距與像距相等時u=v=10 cm,根據u=v
=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2f=10 cm,因此該凸透鏡
的焦距f=5 cm;根據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把物
體從距凸透鏡20 cm處移動到距凸透鏡30 cm處的過程中,物
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
(第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識點2 照相機
4. [2023·信陽校考模擬預測]如圖所示是創新小組的同學們自
制的照相機。在較暗的教室內,讓凸透鏡對著明亮的室
外,拉動紙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實驗樓清晰的
像,選項中能正確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圖是(ab為物
體)( A )
A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點撥】
照相機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物距大于2倍
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故A符合題意,
BCD不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3·眉山]班主任用照相機拍攝初三畢業照,在相機底片
上成  縮小 (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若兩個同
學的像出現在照相機取景框外,要拍攝所有同學完整的
像,照相機應  遠離 (填“遠離”或“靠近”)同學們,
同時將鏡頭向后縮。
縮小 
遠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照相機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若兩個同學的像出
現在照相機取景框外,說明所照的像大了,應該讓像變小
一些,則照相機應遠離同學們,增大物距,同時減小像距
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所有同學完整的像。
【點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2024·連云港二模]小明用一個焦距不大的凸透鏡自制了一
架外殼長度為16 cm的照相機。若將凸透鏡對準窗外景
物,在外殼內前后移動內紙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
物  縮小 (填“放大”或“縮小”)的像;若要使近處的
物體也能在半透明膜上成像,則小明所選的凸透鏡的焦距
應不超過  8 cm;若將凸透鏡換為帶小孔的不透明紙
板,在同一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時,物體在半透明膜上成
像形狀  不變 (填“改變”或“不變”)。
縮小 
8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點撥】
根據題意知道,若將凸透鏡對準窗外景物,此時物距遠
大于2倍焦距,在外殼內前后移動內紙筒,在半透明膜上可
以得到景物倒立、縮小的實像。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最
小,像距最大,根據題意知道,外殼的長度為 16 cm,所以
最大像距為16 cm,且像距v滿足f<v<2f,則16 cm≥2f,由
此可知f≤8 cm。在同一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時,若將凸透
鏡換為帶小孔的不透明紙板,則會發生小孔成像,物體在半
透明膜上成實像,形狀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2023·益陽]點燃蠟燭,燭焰通過焦距為20 cm的凸透鏡甲
成縮小的像。現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乙替代凸透鏡
甲,且保持燭焰和透鏡的位置不變,燭焰通過凸透鏡乙所
成的像是( A )
A. 縮小的實像 B. 放大的虛像
C. 倒立的虛像 D. 正立的實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2023·南京一模]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
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及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
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像未畫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
A
A. 該凸透鏡的焦距范圍為7.5 cm<f<15 cm
B.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 透鏡不動,蠟燭向右移動,光屏向左移動,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蠟燭和光屏不動,移動凸透鏡到適當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縮小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點撥】
由圖可知,蠟燭距離凸透鏡30 cm時,在透鏡的另一側
15 cm處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
立、縮小的實像;此時像的位置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
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2f>15 cm>f,30 cm>2f,所以15 cm
>f>7.5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真實情境題][2023·日照]某興趣小組開展“創新服務生
活,科技改變未來”的科技創新活動,模擬制作一款“智
能”行駛玩具車。該玩具車利用車載傳感器(攝像頭、雷
達)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數據,完成“自動”駕駛。作為傳
感器之一的攝像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B
A. 攝像頭的鏡頭是凹透鏡
B. 遇障礙物時,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鏡頭應該向前伸
C. 攝像頭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D. 成像時障礙物位于鏡頭的2倍焦距以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點撥】
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其成像原理是障礙物
位于鏡頭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根據凸透
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的規律可知,遇障礙物時,要
想生成更大的像,應減小物距,且像距增大,則將鏡頭向前
伸。故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多選]某同學利用光具座、透鏡、蠟燭、光屏探究凸透
鏡成像規律,記錄物距u、像距v得到的圖像如圖所示,
則( BD )
A. 當u=10 cm時,成倒立、等大的像
B. 當u=15 cm時,成倒立、放大的像
C. 當u=20 cm時,成倒立、放大的像
D. 當u=25 cm時,成倒立、縮小的像
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點撥】
當u=v=2f,即=時,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由圖可知==5.0 m-1,則u=v=2f==0.2 m=20
cm,所以f=10 cm。當u=10 cm,即u=f時,不成像,故A
錯誤;當u=15 cm,即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故B正確;當u=20 cm,即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故C錯誤;當u=25 cm,即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故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2024·深圳南山區校級三模]創新活動中,小明自制了一
臺簡易照相機模型,如圖甲所示。模型由兩個紙筒M、
N組成,M正好套在N的外面,并能進行抽拉。在紙筒M
的一端貼上膠片,凸透鏡(焦距為10 cm)固定在紙筒N的
一端。然后小明與同學們一起利用自制照相機模型研究
照相機的成像原理,如圖乙所示,將此模型和LED燈制
成的發光體(物高H=4 cm)固定在光具座上進行實驗,并
將每次實驗測得的物距u、像距v、成像情況等分別記錄
在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高h/cm
1 30.0 15.0 2.0
2 35.0 14.0 1.6
3 50.0 12.5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由實驗數據可知,當被拍攝的物體靠近照相機鏡頭
時,成的像將  遠離 (填“靠近”或“遠離”)鏡
頭,成的像的高度將  變大 (填“變大”“變小”或
“不變”)。
遠離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小明將一個透鏡放在靠近簡易照相機模型的鏡頭的前
方,發現在保持鏡頭與物體間的距離不變時,要將
M、N兩個紙筒之間的距離調大,才能在膠片上重新
觀察到清晰的像,則這個像與之前所成的像相比
會  變大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該透
鏡是  凹透鏡 (填“凸透鏡”或“凹透鏡”)。
變大 
凹透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解釋原因】小明用簡易照相機模型在距發光體5 cm
處的位置觀察,發現無論怎么移動紙筒,膠片上都無
法成像。你認為存在的原因是  物距小于焦距,成虛
像 (寫出一條即可)。
物距小于焦距,成虛
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點撥】
(1)由實驗數據可知,當被拍攝的物體靠近照相機鏡頭
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成的像將遠離鏡頭,成的像的高
度將變大。(2)小明將一透鏡放在靠近簡易照相機模型的鏡頭
的前方,發現在保持鏡頭與物體間的距離不變時,要將M、
N兩個紙筒之間的距離調大,才能在膠片上重新觀察到清晰
的像,說明像距變大,則這個像與之前所成的像相比會變
大;說明該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是凹透鏡。(3)小明用簡易照相機模型在距發光體5 cm處的位置觀察,物距小于焦距,成的像是虛像,無法在光屏上呈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溆浦县| 霞浦县| 成武县| 固始县| 阿城市| 静宁县| 海盐县| 洛阳市| 洪湖市| 济阳县| 汝阳县| 凤台县| 宜阳县| 六安市| 盐山县| 嘉黎县| 乳山市| 江城| 遂宁市| 牙克石市| 永昌县| 巴彦淖尔市| 长治市| 南城县| 惠东县| 武穴市| 剑川县| 镇原县| 马尔康县| 房产| 松江区| 邯郸市| 连南| 聂拉木县| 凯里市| 望都县| 通城县| 宝鸡市| 抚宁县| 怀化市| 江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