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第一節 凸透鏡與凹透鏡知識點1 凸透鏡1. 如圖所示的六個透鏡中,屬于凸透鏡的是( B )A. ①③⑤ B. ①②④C. ③⑤⑥ D. ④⑤⑥B123456789101112132. [2024·北京海淀區期中]一束跟主光軸平行的光通過凸透鏡的光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O點為該凸透鏡的焦點B. 任意一束平行光經過凸透鏡后都可以會聚于F點C. OF的距離越短,說明凸透鏡的會聚能力越強D. 若把圖中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則該凸透鏡對光不具有會聚作用(第2題)C12345678910111213【點撥】由圖知,O為該凸透鏡的光心,F為凸透鏡的焦點,故A錯誤;只有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才會聚在焦點F,故B錯誤;焦點到光心的距離OF(焦距)越短,凸透鏡的會聚能力越強,故C正確;若把圖中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仍然有光透過凸透鏡下半部分,該凸透鏡對光仍然具有會聚作用,故D錯誤。(第2題)123456789101112133. 如圖所示,小麗同學將一個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改變透鏡與紙的距離,直到紙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小麗測出光斑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為20 cm,這個光斑所處的位置就是該透鏡的 焦點 ,它的焦距為 20 cm。焦點 20 (第3題)12345678910111213【點撥】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平行的太陽光平行于主光軸傳播,經凸透鏡折射后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個光斑所處的位置就是該透鏡的焦點,所以光斑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光斑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為20 cm,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20 cm。123456789101112134. [2023·達州]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森林防火人人有責。某學校開展了“森林防火”主題班會活動,其中有同學提到不能將礦泉水瓶隨意丟棄在森林,這是因為有水的礦泉水瓶相當于一個 凸 (填“凸”或“凹”)透鏡,對太陽光有 會聚 作用,從而點燃枯葉引發火災。【點撥】瓶中的水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凸 會聚 123456789101112135. [2023·聊城]如圖所示,把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請畫出從小燈泡發出的兩條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知識點2 凹透鏡6. 把一個透明且均勻的玻璃球切成如圖所示的五塊,其中能夠使平行光發散的有( A )A. 只有b B. a、c、d、eC. a、b、c D. a、b、c、d、e均可(第6題)A123456789101112137. [科學推理][2024·咸陽期中]如圖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試管內留有一稍大的空氣泡,使太陽光從試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觀察試管下方的白紙,可以發現白紙上與空氣泡相對應的位置較 暗 (填“亮”或“暗”),這是因為氣泡與周圍水組成 凹 透鏡,太陽光射向空氣泡和它下方的水后,出射光線會被 發散 (填“會聚”或“發散”)。暗 凹 發散 (第7題)12345678910111213【點撥】由于氣泡的存在,氣泡周邊的水形成中間薄、邊緣厚的凹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的作用,故在氣泡的下面對應的位置較暗。123456789101112138. [模型建構][2023·重慶]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的光線。【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9. 圖中畫出了光線通過透鏡(圖中未畫出)的情形,其中屬于凸透鏡的是( D )A B C D【點撥】從光線通過透鏡的情形可知,A、B、C的折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是發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鏡;只有D的入射光線經透鏡后折射光線變得會聚,為凸透鏡。D1234567891011121310. [科學推理]如圖所示,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其下方的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這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若凸透鏡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則該凸透鏡的焦距( A )AA. 一定小于LB. 一定等于LC. 一定大于LD.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12345678910111213【點撥】由于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時,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這個光斑可能是焦點之后的,也可能是焦點之前的,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L;若凸透鏡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說明凸透鏡的焦點不在光斑之后,故焦點應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L,故B、C、D錯誤,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1. 小明為辨別直徑相同的兩個透鏡的類型,分別將它們正對太陽,把一張白紙放在它的下方,在白紙上得到相應的光斑,圖(a)中操作正確的是 B (填“A”或“B”)。透鏡與光斑的大小如圖(b)所示,d1<d,形成該光斑的是 凸 (填“凸”或“凹”)透鏡。B 凸 12345678910111213【點撥】要辨別兩個透鏡的類型,應分別將它們正對太陽,即讓透鏡與太陽光垂直;因為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根據圖示可知,形成該光斑的透鏡一定對光起會聚作用,因此形成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鏡。1234567891011121312. 三棱鏡是一種重要的光學元件,小麗研究光通過三棱鏡時的傳播路線,她用紅光以一定入射角度射到三棱鏡上,光路圖如圖甲所示。改變入射角的度數,光路圖分別如圖乙和丙所示。12345678910111213(1)小麗發現,紅光經過三棱鏡ABC兩次折射后,向三棱鏡的 底面BC (填“頂角A”或“底面BC”)偏折。這個規律對于其他的單色光成立嗎?小麗選用其他不同的單色光重復上述實驗,發現了同樣的規律。底面BC 12345678910111213(2)指導老師提示小麗,可以把凸透鏡看成是由兩塊三棱鏡組成的,如圖丁所示。小麗經過分析得出結論:單色光經過三棱鏡DBC兩次折射后,也向底面BC方向偏折,進而理解了凸透鏡對光有 會聚 作用的光學原理。會聚 12345678910111213【點撥】(1)由圖甲、乙、丙可知,紅光都向底面BC偏折。(2)凸透鏡可以看成是由兩塊三棱鏡組成的,兩塊三棱鏡底面BC重合,當光經過凸透鏡后會向底面BC偏折,即凸透鏡對光起到會聚作用。1234567891011121313. [新考法方案設計]如圖所示,魔術箱頂部的中央有一條窄縫,使激光筆產生的激光束從左側的小孔射入,從右側的小孔射出。將一塊遮光板從頂部的窄縫插入箱中,發現遮光板并沒有擋住激光束的傳播。下面幾種設計方案中錯誤的是( C )12345678910111213A. 如圖甲所示的三個平面鏡的組合B. 如圖乙所示的兩個凸透鏡和一個平面鏡的組合C. 如圖丙所示的一個凹透鏡、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平面鏡的組合D. 如圖丁所示的兩個凹透鏡和一個平面鏡的組合12345678910111213【點撥】平面鏡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由圖甲知光從左側的小孔射入,從右側的小孔射出,利用三個平面鏡是可以實現的,故A正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過焦點,反之過焦點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由圖乙知,利用兩個凸透鏡和一個平面鏡是可以實現的,故B正確;12345678910111213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凹透鏡后會發散,且反向延長線通過焦點,則圖丙中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凹透鏡后傳播方向錯誤,這種方案是不可實現的,故C錯誤;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凹透鏡后會發散,其反向延長線通過焦點,反之其延長線過焦點的光經凹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由圖丁知,利用兩個凹透鏡和一個平面鏡是可以實現的,故D正確。【答案】C12345678910111213(共24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專項提升八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名師點金物距u與 焦距f的關系 像的性質 像距v與 焦距f的關系 物距u與 像距v的關系 應用正倒 大小 虛實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v<2f u>v 照相機u=2f 等大 v=2f u=v 測焦距物距u與 焦距f的關系 像的性質 像距v與 焦距f的關系 物距u與 像距v的關系 應用正倒 大小 虛實 f<u<2f 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u<v 投影儀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 u<v 放大鏡類型1 凸透鏡的靜態成像規律1. [2024·內江模擬]關于圖中“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D12345678910A. 圖中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u滿足f<u<2fB. 圖中凸透鏡成像規律與投影儀成像原理相同C. 圖中光路圖說明光在不同介質間傳播的方向一定改變D. 從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是因為光在光屏上發生了漫反射2. [2023·廣元]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線處,光屏和點燃的蠟燭分別位于凸透鏡兩側,實驗前調整好實驗器材。如圖所示,將蠟燭移至25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呈現在光屏上清晰的像的特點是( A )AA. 倒立、縮小的實像B. 正立、放大的虛像C. 倒立、放大的實像D. 與投影儀的成像特點相同12345678910類型2 凸透鏡的動態變化規律3. [2023·郴州]如圖所示,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該凸透鏡焦距為10 cm,凸透鏡位置保持不變。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 )12345678910A. 當蠟燭放在圖中A區域時,光屏應放在圖中D區域才可能呈現清晰的像B. 蠟燭從圖中位置逐漸遠離透鏡時,所成的像會逐漸變小C. 若無論怎么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則蠟燭可能放在圖中B區域D. 若光屏上要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則蠟燭應該放在圖中C區域12345678910【點撥】凸透鏡成像規律口訣:2倍焦距物像等,內大外小實像成;1倍焦距像不成,內虛外實分界明;實像倒著虛像正;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物遠像遠像變大”。【答案】B123456789104. [2024·衡陽期末]如圖所示,凸透鏡位于P處(圖中未畫出)位置不變,移動蠟燭,光屏先后在P同側的甲、乙兩處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且甲處的像比乙處的大,則( B )A. 甲處可能成的是虛像B. 乙處像可能是放大的C. P點位置在甲的左側D. 蠟燭的移動方向向左B12345678910【點撥】由題意可知,光屏先后在P同側的甲、乙兩處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且甲處的像比乙處大,根據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可知,像在靠近凸透鏡,因此凸透鏡在乙的右側,蠟燭在凸透鏡的右側,此時蠟燭遠離凸透鏡,因此蠟燭向右移動;由于甲處的像成在光屏上,故甲處只能成實像,故ACD不符合題意。由于題干未提供物距和凸透鏡的焦距,若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乙處成放大的實像;若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縮小的實像;若物距等于2倍焦距,成等大的實像,故B符合題意。123456789105. [2024·宿遷階段練習]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這時燭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關于本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12345678910A. 凸透鏡的焦距是20 cmB. 把蠟燭移至刻度線10 cm處,凸透鏡不動,移動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C. 把蠟燭移至刻度線32 cm處,凸透鏡不動,移動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這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D. 把蠟燭移至刻度線45 cm處,凸透鏡不動,移動光屏,會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12345678910【點撥】當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凸透鏡成等大的像,由圖可知,u=20 cm=2f,解得f=10 cm,故A錯誤;把蠟燭移至刻度線10 cm處,凸透鏡不動,此時物距為40 cm,大于2倍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移動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正確;12345678910把蠟燭移至刻度線32 cm處,凸透鏡不動,此時物距為18 cm,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移動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實像,而照相機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錯誤;把蠟燭移至刻度線45 cm處,凸透鏡不動,此時物距為5 cm,小于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此時成的是虛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故D錯誤。【答案】B123456789106.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光具座上依次擺放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如圖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像未畫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BA. 凸透鏡的焦距為20 cmB. 當蠟燭因燃燒逐漸變短時,光屏上的像會逐漸向上移動C. 若遮擋凸透鏡的一部分,光屏上將得不到完整的像D. 若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一個遠視鏡,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右移動12345678910【點撥】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時,像距等于物距等于2倍焦距,即u=v=2f=20.0 cm,解得f=10.0 cm,故A錯誤;由于過光心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變,所以隨著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將向上移動,故B正確;若遮擋凸透鏡的一部分,燭焰的光會從凸透鏡的其他位置透過,在光屏上會聚,光屏上仍能得到完整的像,像比原來暗,故C錯誤;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個遠視鏡,遠視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可以使光提前會聚,為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即向左移,故D錯誤。123456789107. [2023·合肥期末]甲、乙、丙三個凸透鏡的焦距:f甲>f乙>f丙。如圖所示,用乙透鏡進行實驗,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等于它的2倍焦距時,光屏上成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像;用甲、丙透鏡進行實驗時,只把透鏡放在乙透鏡原來的位置,不改變物距,前后移動光屏,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C )CA. 用甲透鏡實驗,光屏上能成倒立、縮小的像B. 用甲透鏡實驗,光屏上能成正立、放大的像C. 用丙透鏡實驗,光屏上能成倒立、縮小的像D. 用丙透鏡實驗,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像12345678910【點撥】用甲透鏡實驗,由于f甲>f乙,此時的物距小于2倍焦距;若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移動光屏,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若物距等于1倍焦距,此時凸透鏡不成像;若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B錯誤。用丙透鏡實驗,由于f乙>f丙,此時的物距大于2倍焦距,移動光屏,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正確,D錯誤。12345678910類型3 凸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8. [跨學科題]小榮用透明塑料盒設計了一個昆蟲標本觀察器,如圖所示。盒底上放標本,盒蓋上嵌入一凸透鏡。有焦距為5 cm和10 cm的兩種凸透鏡,為了在盒蓋上方附近,通過凸透鏡觀察到標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鏡焦距f與盒高h選擇合理的是( D )12345678910A. f=5 cm,h=10 cmB. f=10 cm,h=12 cmC. f=5 cm,h=12 cmD. f=10 cm,h=6 cm【點撥】盒蓋處安裝凸透鏡,盒底處有昆蟲標本,要使凸透鏡作為放大鏡使用,物距必須小于焦距,故D符合題意。【答案】D123456789109. [2024·福建] 我國某新型戰斗機配有光電搜索跟蹤系統,系統中的光學元件相當于晶狀體,內置光電傳感器相當于視網膜,成像原理與人眼相似。從空中拍攝地面物體時,物體在光電傳感器上形成的像是( A )A.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倒立、等大的實像C. 倒立、放大的實像 D. 正立、放大的虛像【點撥】從空中拍攝地面物體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物體在光電傳感器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選A。A1234567891010. [真實情境題][2024·深圳南山區二模]2023年2月哈工大宣布突破EUV光刻機關鍵技術,光刻技術是利用縮圖透鏡將繪在掩膜上的電路圖通過光源投到涂有光刻膠的硅片上,在硅片上成像越小,芯片制程越小。12345678910(1)由原理圖可知,掩膜在硅片上成 倒立、縮小的實 (填完整像的性質)像,縮圖透鏡的焦點在硅片的 上方 (填“上方”或“下方”)。(2)這次我國直接從90 nm突破到了22 nm制程的芯片,如果縮圖透鏡相同,則要將掩膜向 上方 (填“上方”或“下方”)移動。倒立、縮小的實 上方 上方 12345678910【點撥】(1)由圖和題意可知,該縮圖透鏡為凸透鏡,該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大于焦距,則縮圖透鏡的焦點在硅片的上方。(2)這次我國直接從90 nm突破到了22 nm制程的芯片,如果縮圖透鏡相同,物距變大了,像距才變小,像才變小,則要將掩膜向上方移動。12345678910(共22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實 踐 探究森林火情緣由任務一 森林里的易燃物 2024年3月15日,四川省甘孜州雅江縣發生森林火災。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刻,森林消防員用使命和擔當筑起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鋼鐵長城,鏖戰11晝夜撲滅山火,保護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森林火災一分天災、九分人禍,增強森林防火意識,防范森林火情就是對逆行英雄最好的致敬。一、秋高氣爽、風和日麗是秋游爬山的好時候,也是火災事故的多發季節,小伙伴們相約“上秋山”的同時,森林防火知識也需牢記,查閱并整理資料,了解森林火災的原因。森林火災 森林火災,是指失去人為控制,在林地內自由蔓延和擴展,對森林、森林生態系統和人類帶來一定危害和損失的林火行為森林中的易燃物 易燃物是指易干燥、易燃且燃燒速度快的可燃物。這類物質包括 地表干枯的雜草、枯枝、枯落葉、凋落樹皮、地衣和苔蘚及針葉樹的針葉、小枝等 地表干枯的雜草、枯枝、枯落葉、凋落樹皮、地衣和苔蘚及針葉樹的針葉、小枝等 森林中的火源 自然火源: 雷電 、泥炭自燃、火山爆發和隕石降落起火人為火源:①生產性火源:農、林、牧業生產用火、林副業生產用火、工礦運輸生產用火等;②非生產性火源:如野外 做飯 、 燒烤 、取暖等;③故意縱火雷電 做飯 燒烤 森林火災的形成條件 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備的情況下,在氣溫 高 、降水 少 、相對濕度 低 、風 大 、長期干旱等氣候條件下易發生森林火情高 少 低 大 森林火災的危害 燒毀林下植物資源、危害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引起水土流失等(合理即可)燒毀林下植物資源、危害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引起水土流失等(合理即可)二、持續高溫和干旱增加了森林火災的風險。山火燃燒產生的煙霧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 貴州省冬季森林火災頻發的自然原因是( C )A. 人為放火 B. 森林防火措施不到位C. 氣候干燥 D. 過度伐木【點撥】貴州省地處我國南方地區,冬季降水少,氣候干燥,山區森林火災頻發。C1232. 山火的發生對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的損害。關于森林火災,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C )①撤離過程中,選擇植被稀疏的地方逃生②爭分奪秒趕快跑,往哪個方向跑都可以③被大火圍在半山腰時不能往山頂方向跑④管住火源是防范森林火災最有效的辦法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C123【點撥】在森林火災中,撤離時,選擇植被稀疏的地方逃生;被大火圍在半山腰時不能往山頂方向跑;管住火源是防范森林火災最有效的辦法,故①③④說法正確,故選C。1233. 為了增強同學們的森林防火意識,某校八年級準備開展一次主題活動。(1)請你為本次活動設計兩種活動形式。【解】“主題班會”“手抄報”“黑板報”“知識競賽”等。(寫出兩種即可)123(2)在此次主題活動中,同學們商議決定向社區發出森林防火的倡議,請你為本次活動設計兩條宣傳用語。【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防火之心,不可無焉!別讓小火苗,燒掉大森林!防火從我做起,森林因你而美!(合理即可)123任務二 礦泉水瓶與森林火情一、如圖所示的漫畫中,小松鼠在樹上玩得正歡,見小狐貍急匆匆從樹下跑過,小松鼠感到奇怪。小狐貍是否撒謊了呢?下面,我們通過實踐活動一起探索礦泉水瓶是否會引起森林火災吧!123實驗原理 在陽光的照耀下,有水的透明水瓶會“變成” 凸 透鏡,對太陽光有 會聚 作用,一旦易燃物在焦點處,隨著聚焦部位溫度不斷升高,達到著火點后,就會引發火災實驗器材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幾個礦泉水瓶(里面裝滿水)、一些枯葉、秒表、試驗臺、滅火器凸 會聚 123實驗方法 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 (1)調整裝水的礦泉水瓶的角度,調節礦泉水瓶到枯葉的距離,使 最小最亮 的光斑恰好落在枯葉上。(2)觀察枯葉是否能被點燃。若能點燃,測量需要的時間。(3)換用不同礦泉水瓶,重復步驟(1)和(2)最小最亮 123實驗結論 裝水的礦泉水瓶 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把枯葉點燃拓展、交流 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礦泉水瓶將枯葉引燃的時間為什么不一樣?試一試,若礦泉水瓶內沒有裝水,能否將枯葉引燃可以 123二、小榮要參加“親近自然,愛護環境”的登山活動。出發前,小榮提醒同學們不要隨意丟棄未喝完的礦泉水瓶,因為在太陽光照射下,它可能會引起森林火災。1. 裝有水的瓶子在陽光照射下能引燃茅草等物體。下列光學器材在使用過程中,原理與此相同的是( D )A. 潛望鏡 B. 三棱鏡C. 玻璃磚 D. 顯微鏡D1232. 將礦泉水瓶橫向水平放置(圖甲),從瓶底看去,小榮認為此時瓶中的水(圖乙)相當于 凸透 鏡,在這個透鏡模型的構建中,抓住了 中間厚、邊緣薄 等主要因素,忽略掉物體的材質等次要因素。由此類比,透過露珠(圖丙)看到的是葉脈放大了的 虛像 (填“實像”或“虛像”)。凸透 中間厚、邊緣薄 虛像 123【點撥】裝有水的部分具有中間厚、邊緣薄的特點,相當于凸透鏡;由圖可知,草葉上的露珠具有中間厚、邊緣薄的特點,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當物距小于1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由此可知,透過露珠看到的是葉脈放大的虛像。1233. 在森林里面,該怎么處理自己喝過的礦泉水瓶?請你根據這一現象在森林中設計一個警示牌。【解】將喝過的礦泉水瓶放入指定的垃圾桶或自行帶離。留下你的腳步,帶走你的水瓶,守護綠色森林!123任務三 展示、交流 用制作PPT等方式與同學分享探究礦泉水瓶點火的方案與實驗過程、注意事項。【解】方案和實驗過程略。注意事項舉例如下:123(1)在進行實驗時,務必選擇陽光充足但無直射的地點,避免直接面對陽光,以防高溫對眼睛或皮膚造成傷害。(2)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礦泉水瓶進行實驗,確保陽光能夠透過瓶子聚焦。避免使用有色或帶有圖案的瓶子,以免影響實驗結果。(3)實驗過程中要詳細記錄每個步驟的數據,包括天氣狀況、易燃物種類和數量等,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4)為了獲得更準確的結果,建議進行多次重復實驗。每次實驗都要注意記錄好實驗條件和數據,以便后續分析。(5)實驗過程中要始終保持高度的防火意識,不要將礦泉水瓶放置在易燃物品旁邊,如紙張、布料等。實驗結束后,及時清理現場,消除火災隱患。123(共17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中考新趨勢提升練1. [2024·上海] 光具座上有凸透鏡、光屏及發光源各一個。當光屏和凸透鏡的距離為10 cm時,此時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小申把光屏沿著光具座移動5 cm后,再次移動光源的位置使成清晰的像。對于該像的情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B )A. 一定成放大的像 B. 可能成縮小的像C. 成像可能比原來小 D. 成像一定比原來小B1234567【點撥】當光屏和凸透鏡的距離為10 cm時,此時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則f<10 cm<2f,解得5 cm<f<10 cm;把光屏沿著光具座移動5 cm后,再次移動光源的位置使成清晰的像。如果是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則此時像距是5 cm,小于焦距,是不可能成實像的,故不成立;1234567則光屏必定是遠離凸透鏡,此時像距變大,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此時的像一定比原來大,但此時像距15 cm不一定大于2倍焦距,故可能是縮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實像,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12345672. [2024·重慶] 如圖所示,智能快遞車正在運送包裹,用戶通過人臉識別取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 )A. 用戶看見快遞車,是因為光在它表面發生了折射B. 地面出現快遞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C. 智能快遞車上的攝像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D. 人臉識別時,人通過攝像頭成倒立、等大的虛像B1234567【點撥】用戶看見快遞車,是因為光在它表面發生了反射,故A錯誤;影子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正確;智能快遞車上的攝像頭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工作,故C錯誤;人臉識別時,人通過攝像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D錯誤。12345673. [2024·大慶三模]如圖甲所示,小佳把一支鉛筆橫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過玻璃瓶觀察到的情形如圖乙所示。她將玻璃瓶灌滿水后,將鉛筆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遠處慢慢地移動,同時透過玻璃瓶觀察鉛筆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1234567A. 小佳透過裝水的玻璃瓶可以觀察到圖①的像,此像是實像B. 小佳通過裝水的玻璃瓶可以觀察到圖②的像,此像是實像C. 移動鉛筆,小佳通過裝水的玻璃瓶不可能觀察到圖③的像D. 當小佳觀察到圖④所示的像時,鉛筆與玻璃瓶的距離最近1234567【點撥】玻璃瓶裝滿水在水平方向上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在豎直方向上,水的厚度相同。當鉛筆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逐漸遠離時,透過玻璃瓶會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橫向放大,縱向不放大),所以會逐漸變長,即圖③;當到達某一位置時,鉛筆尖忽然改變方向,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橫向放大,縱向不放大,也就是變長,但是不能變粗),即圖②;繼續移動,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橫向縮小,所以變短,即圖④。故選B。【圖案】B12345674. [家國情懷題][2024·周口二模]如圖所示,是神舟十六號乘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機通過飛船繞飛拍攝的空間站組合體全景照片。若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f,拍照時像距( B )BA. 略小于fB. 略大于fC. 略小于2fD. 略大于2f1234567【點撥】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f,拍照時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用照相機拍到空間站全景照時,物距較大,所以像距較小,應略大于f,故選B。12345675. [2024·廈門集美區三模]保護視力、科學用眼已成社會共識。下列有關近視眼的病理和矯正的說法正確的是( D )A. 看遠處的物體時,成像在視網膜的后方B. 像離視網膜越近,配戴眼鏡的度數越高C. 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虛像D. 配戴合適度數的凹透鏡進行矯正D1234567【點撥】人的眼睛相當于一架照相機,物體在正常眼睛的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近視眼看不清楚遠處的物體,原因是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可用具有發散作用的凹透鏡矯正,使像成在視網膜上;矯正近視眼前,像離視網膜越近,說明人眼的近視程度越小,配戴眼鏡的度數越低。故選D。12345676. [真實情境題][2024·西安碑林區校級模擬]“祝融號”火星車駛離平臺的過程中,其后置照相機對著平臺先后拍攝得到甲、乙、丙3張照片,照相機的鏡頭是一個 凸 透鏡,拍攝過程中相機鏡頭逐步 向內縮 (填“向外伸”或“向內縮”)。凸 向內縮 1234567【點撥】照相機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由圖可知,像越來越小,說明像距變小,則照相機的鏡頭向內縮。12345677. [2024·深圳二模]某同學用自制的水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當蠟燭、水透鏡和光屏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制成 照相機 (填“放大鏡”“照相機”或“幻燈機”)。他繼續向水透鏡內注水,凸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 強 (填“強”或“弱”),此時光屏上所成的像變模糊,為了在光屏上再次呈現清晰的像,你的操作是 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 。照相機 強 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 1234567【點撥】當蠟燭、水透鏡和光屏在題圖所示的位置時,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得到了倒立、縮小的清晰的像,照相機應用此原理制成;繼續向水透鏡內注水,凸透鏡凸度變大,凸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強;為了在光屏上再次呈現清晰的像,可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1234567(共37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第二節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第1課時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知識點1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 [科學探究題]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實驗器材】蠟燭、凸透鏡、光屏、光具座等。【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1)測焦距:如圖甲所示,將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的焦距f= 10.0 cm。123456710.0 (2)組裝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在光具座上將點燃的蠟燭、光屏放在凸透鏡的兩側,調節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現在 光屏中央 。同一高度 光屏中央 1234567(3)如圖丙所示,將凸透鏡固定在50 cm刻度線處,蠟燭移動到20 cm刻度線處,向 遠離 (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光屏,直到出現燭焰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 縮小 (填“放大”或“縮小” )的實像。遠離 倒立 縮小 1234567(4)小明將蠟燭放在凸透鏡的焦點處,在移動光屏的過程中, 不能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5)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至如圖丁所示位置,則人眼在圖中 B (填“A”或“B” )處能觀察到燭焰 正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不能 B 正立 1234567【交流與評估】(6)實驗中,蠟燭由于燃燒而變短,燭焰在光屏上的像位于光屏的 上半部 (填“上半部”或“下半部”),為了使像回到中央,接下來的操作是 ③ (填“①”“②”或“③”)。①向下調光屏 ②向上調凸透鏡③向上調蠟燭上半部 ③ 1234567(7)實驗中,光屏上已經看到燭焰清晰的像,某同學用手指的指尖觸摸凸透鏡,則光屏上會出現 完整燭焰的像 (填“指尖的像”或“完整燭焰的像”)。(8)小榮用LED光源代替蠟燭進行實驗,這樣改進的優點是 增加物體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觀察(合理即可) (寫出一條即可)。完整燭焰的像 增加物體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觀察(合理即可) 12345672. 下面是小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1234567(1)實驗時,小明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高度時,應 點燃 (填“點燃”或“不點燃”)蠟燭。(2)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光屏上出現了燭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實像,則此凸透鏡的焦距為 10.0 cm。點燃 10.0 1234567(3)小明在實驗過程中從左向右移動蠟燭位置至透鏡,觀察到如圖乙中①至⑥的六種燭焰清晰的像,所成像的正確順序應為 ②①③⑤⑥④ 。②①③⑤⑥④ 1234567(4)實驗中,燃燒的蠟燭在不斷縮短,會導致光屏上的像向 上 (填“上”或“下”)移動。(5)小明想利用LED發光字母來探究凸透鏡成像時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圖丙中最適合做LED光源的發光字母是 F 。上 F 1234567【點撥】(2)凸透鏡成像時,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20.0 cm處時,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實像,所以20.0 cm=2f,所以f=10.0 cm。(3)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相反,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物距小于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越遠像越大;故正確順序為②①③⑤⑥④。(4)實驗過程中,蠟燭燃燒變短,根據“過光心的光線其傳播方向不變”可知,像會向光屏的上方移動。1234567(5)探究凸透鏡成像上下、左右位置關系時應該讓發光體本身上下、左右是不同的,即上下和左右是不對稱的,且上下、左右都顛倒后與顛倒前不同,所以適合做LED光源的發光字母是F。1234567知識點2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3. 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可以得到以下結論:(1)當物距 小于 像距時,成放大的實像;當物距 大于 像距時,成縮小的實像。(2)凸透鏡所成的像中 沒有 (填“有”或“沒有”)正立的實像。小于 大于 沒有 1234567(3)凸透鏡所成的像中 沒有 (填“有”或“沒有”)倒立的虛像, 沒有 (填“有”或“沒有”)縮小的虛像。(4)通過實驗可以得出: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像距 變大 ;所有正立的像都是 放大 (填“放大”或“縮小”)的。沒有 沒有 變大 放大 12345674. [2024·安順一模]某物理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1)凸透鏡的焦距f=10.0 cm。1234567(2)【實驗操作】將“F”光源、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圖所示。為了使像呈現在光屏的中央,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將光源、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 。將光源、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 1234567(3)調節好實驗裝置后,保持圖中“F”光源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現一個清晰的倒立、 縮小 (填“縮小”或“放大”)的像。縮小 1234567(4)【解釋原因】現僅換用焦距為f'(f'>f)的凸透鏡,為了再次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應將光屏 遠離 (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若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無法呈現“F”光源的像(光具座足夠長),原因可能是 物距小于焦距 (寫出一種即可)。遠離 物距小于焦距 1234567【點撥】(2)為了使像呈現在光屏中央,應將光源、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3)由圖知,物距u=50.0 cm-20.0cm=30.0 cm,則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4)換為焦距較大的凸透鏡,此凸透鏡的聚光能力較弱,光源的位置不變時,光源射向凸透鏡的光的會聚點遠離凸透鏡,即像距變大,所以應將光屏向右移動,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無法呈現光源的像,可能是因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12345675. [2024·吉安模擬]【探究名稱】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器材】凸透鏡(焦距為10 cm)、光屏、蠟燭、光具座。【問題】小明用凸透鏡看近處和遠處的物體時,發現它們的成像特點不同,于是他猜想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可能跟 物體 到凸透鏡的距離有關。物體 1234567【證據】(1)小明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按如圖所示,進行了多次實驗。實驗時,為了方便觀察,應該使凸透鏡中心、 燭焰 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燭焰 1234567(2)經過多組實驗發現當物距在10 cm到20 cm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當物距大于20 cm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當物距小于10 cm時,從透鏡的另一側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1234567【解釋】小明分析上述數據發現物距為10 cm和20 cm的位置非常特殊。物距為 10 cm處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物距為20 cm處是成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進一步分析發現10 cm恰好是該透鏡的1倍焦距的長度,20 cm恰好是該透鏡2倍焦距的長度。10 1234567【交流】(1)這是巧合還是必然呢?為此,他提出了一個新的猜想:物距相同時,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可能還跟凸透鏡的 焦距 有關。(2)為了進一步驗證該猜想,還要補充的器材是 不同焦距的凸透鏡 。實驗時應該控制物距不變,改變 焦距 ,進行多次實驗。焦距 不同焦距的凸透鏡 焦距 1234567(3)在如圖所示的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況下,小明保持蠟燭和凸透鏡位置不動,拿著另一個透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當把光屏向左移動適當距離后,又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該透鏡是 凸透鏡 (填“凸透鏡”或“凹透鏡”)。凸透鏡 12345676.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如圖甲所示,將A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35 cm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5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鏡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變化關系畫出圖像如圖乙所示;接著保持蠟燭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A換為凸透鏡B并保持位置不變,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丙所示。1234567(1)請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和凸透鏡成像規律判斷:凸透鏡A的焦距是 10 cm,凸透鏡A的焦距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鏡B的焦距。10 小于 1234567(2)在圖甲中,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向右移動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該把光屏向 右 (填“左”或“右”)移動一段距離,像將 變大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右 變大 1234567(3)在圖甲中,隨著實驗的進行,蠟燭由于燃燒逐漸變短,光屏上的像逐漸向上移動。為了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將凸透鏡向 下 移動。(4)將圖甲中的蠟燭移到光具座上25 cm到30 cm之間的某一位置,移動光屏,發現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此時應從凸透鏡的 右 (填“左”或“右”)側通過凸透鏡觀察燭焰的像。下 右 1234567(5)若將凹透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動,應使蠟燭 遠離 (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才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燭焰清晰的像。遠離 1234567【點撥】(1)由圖乙可知,物距和像距相等時,u=v=20 cm,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2f=20 cm,故凸透鏡A的焦距為f=10 cm;將凸透鏡A換為凸透鏡B并保持位置不變,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像距變大,說明凸透鏡焦距變大。(5)若將凹透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會將光延遲成像,此時像成在光屏的后方;1234567若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動,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應使蠟燭遠離凸透鏡,才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燭焰清晰的像。12345677. [2024·濟南]如圖所示,小陳同學通過實驗驗證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器材有凸透鏡、光屏、高度為12 cm的發光物體、卷尺等。物距/cm 60.0 50.0 30.0 20.0 18.0 15.0像距/cm 12.0 12.5 15.0 20.0 22.5 30.0像高/cm 2.4 3.0 6.0 12.0 24.01234567小陳同學經過多次實驗得到部分成實像時物距、像距和像高的數據,分析數據可知,凸透鏡成放大實像時,像距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小陳同學使用的凸透鏡的焦距為 10.0 cm。思考后他還從中發現其他一些規律:物距為18.0 cm時,像高為 15.0 cm。大于 10.0 15.0 1234567【點撥】物體的高度為12 cm,由表格數據可知,當凸透鏡成放大實像,即像高大于物體的高度時,像距大于物距。根據凸透鏡成像特點可知,當像距等于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物像大小相等,由表格數據可得u=v=2f=20.0 cm,所以小陳同學使用的凸透鏡的焦距為10.0 cm。1234567分析表格可知,從像距為12.5 cm開始,像距減去焦距的數值與像高成正比,如當像距為12.5 cm時,像距離焦點的距離為2.5 cm,像高為3 cm;像距離焦點的距離為5 cm時,像高為6 cm;則以此類推得到,當物距為18 cm,像距為22.5cm時,像距離焦點的距離為12.5 cm,則像高為15.0 cm。1234567(共37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第三節 神奇的“眼睛”知識點1 我們是如何看見物體的1. [2023·長春]在人的眼球中,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 C )A. 平面鏡 B. 玻璃磚C. 凸透鏡 D. 凹透鏡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 [2024·孝感期中] “方寸天地納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盡觀廣袤世界。下列能夠解釋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A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 如圖所示,當我們看遠處物體時,遠處物體的光線正好聚焦在視網膜上。當我們從看遠處物體改為看近處物體時(一般不小于10 cm),為了使近處物體成像在視網膜上,晶狀體凸度和焦距的變化情況分別是( A )AA. 晶狀體凸度變大,焦距變短B. 晶狀體凸度變大,焦距變長C. 晶狀體凸度變小,焦距變短D. 晶狀體凸度變小,焦距變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知識點2 視力的矯正4. [2023·牡丹江]關于近視眼的成因及矯正,說法正確的是( D )A. 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視網膜的后方B. 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強,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C. 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D. 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點撥】近視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可用具有發散作用的凹透鏡矯正,故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5. [模型構建]如圖甲、乙所示,分別表示遠視眼和近視眼折光系統的光路示意圖,矯正需要配戴的眼鏡鏡片分別是( B )A. 凸透鏡和凸透鏡 B. 凸透鏡和凹透鏡C. 凹透鏡和凹透鏡 D. 凹透鏡和凸透鏡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點撥】圖甲中,像落在視網膜的后方,是遠視眼,需配戴凸透鏡矯正;圖乙的入射光會聚在視網膜的前方,是近視眼,近視眼需要配戴凹透鏡來矯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 眼鏡的規格通常不用焦距來表示,而是用度來表示,其度數D等于焦距f(以米作為單位)的倒數的100倍,即D=,已知小明的左眼鏡片焦距為0.25 m,其度數應為( D )A. 100 B. 200C. 300 D. 400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7. [模型構建]圖甲是近視眼的成像示意圖,其中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平行光經過晶狀體等結構未會聚在視網膜上。請在圖乙虛線框內畫出適當的透鏡,并將兩條光線的光路補充完整,使光線會聚在視網膜上的a點。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知識點3 透鏡的應用8. [2024·隨州一模]物理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了一個簡易的“投影儀”,它能將手機上的畫面放大投到屏幕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A. 屏幕上呈現的是倒立的實像B. 制作簡易投影儀的透鏡,不能用來制作放大鏡C. 手機必須位于透鏡1倍焦距以內D. 若用不透明硬紙板遮擋一部分透鏡,畫面便不完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點撥】投影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A正確;投影儀利用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放大鏡鏡片也是凸透鏡,因此,制作簡易投影儀的透鏡,可以用來制作放大鏡,B錯誤;根據投影儀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機到透鏡的距離應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C錯誤;若用不透明硬紙板遮擋一部分透鏡,畫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變暗,D錯誤。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9. 如圖是天文愛好者所使用的望遠鏡,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D )A. 望遠鏡的物鏡是凸透鏡,目鏡是凹透鏡B. 太空中的星體通過物鏡成的是虛像C. 望遠鏡的口徑越大,物體成像越模糊D. 目鏡的作用相當于放大鏡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點撥】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A錯誤;太空中的星體經過物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B錯誤;望遠鏡的口徑越大,通過的光越多,則物體成像越清晰,C錯誤;望遠鏡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物鏡成的像放大,D正確。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0. [家國情懷題][2023·山西]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偉在重陽節送給爺爺一款帶有放大鏡的指甲刀(如圖所示),以方便爺爺剪指甲。剪指甲時,透鏡到指甲的距離比1倍焦距 小 ,所成的像為放大的 虛 像。小 虛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點撥】當物距小于1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利用這種情況制成了放大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1. [2023·徐州]徐州市博物館展出了一枚“彭城御丞”印章。為了方便觀看印文細節,印章前放有如圖所示裝置,請你解釋其中的物理道理: 印章放在凸透鏡的1倍焦距以內,能得到正立的、放大的虛像 。印章放在凸透鏡的1倍焦距以內,能得到正立的、放大的虛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 [2023·宜昌]小華用彈性膜充水制作了一個水凸透鏡,通過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變透鏡的厚度,如圖是他用其模擬眼睛看物體的實驗裝置。模擬正常眼睛時,固定透鏡,將一個F形光源放在合適的位置后,調節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CA. 此時光源放在透鏡2倍焦距以內B. 此時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C. 光源遠離透鏡時,要將光屏靠近透鏡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 模擬近視眼的成因時需要從透鏡向外抽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點撥】人眼的成像原理是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B錯誤;光源遠離透鏡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小,要將光屏靠近透鏡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確;近視眼的成因是晶狀體太凸,焦距變小,對光的會聚能力變強,所以應該向透鏡內注水,故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3. [2024·淮安洪澤區一模]如圖所示,眼睛角膜是晶狀體會聚光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光治療近視手術是運用激光,精確切削眼睛角膜基質層,制作出均勻完美的角膜瓣和角膜透鏡,以矯正患者近視。手術的結果是( B )BA. 眼球會聚光線的能力變強,成像到視網膜B. 眼球會聚光線的能力變弱,成像到視網膜C. 晶狀體的會聚光能力沒變,成像視網膜前D. 晶狀體的會聚光能力沒變,成像視網膜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點撥】近視眼的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透鏡較厚,會聚能力較強,看遠處的物體時,將像成在視網膜的前面;激光治療近視手術是運用激光,精確切削眼睛角膜基質層,使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凸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得弱一些,將像成在視網膜上,故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4. 王老師在課堂上,看近處課本時要戴上眼鏡,觀察遠處同學時又摘下眼鏡,這樣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師的眼睛是 遠視 (填“近視”或“遠視”)眼,可以用 凸透 鏡來矯正。小軍將一種新型眼鏡送給了老師,如圖所示,鏡片A區厚度相同,B區可以矯正視力,現在王老師可以通過 A 區看同學。遠視 凸透 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點撥】王老師看近處物體時需戴眼鏡,即看不清近處物體,則他的眼睛為遠視眼。遠視眼矯正方法是需配戴凸透鏡。由題意可知,鏡片A區厚度相同,B區可以矯正視力,B區相當于凸透鏡,現在王老師可以通過B區看課本,通過A區看同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5. 如圖所示,小明利用凸透鏡成像原理來研究電影放映時銀幕上的影像情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進入影院,小明發現銀幕表面較為粗糙,觀眾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銀幕上的影像,這是因為光在銀幕上發生了 漫 反射。漫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小明在銀幕上看到了清晰的影像,這個影像相對于膠片上的圖案是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同時,影像又是放大的,是因為膠片放在了距離鏡頭( B )的位置。A. 1倍焦距以內B. 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間C. 2倍焦距以外倒立 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放映過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銀幕邊界,要使影像縮小到銀幕范圍且仍然清晰,在放映機鏡頭靠近銀幕的同時,還要將膠片到鏡頭的距離調 大 (填“大”或“小”)一些。【點撥】要使銀幕上的像變小,由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的規律知,應增大物距,即將膠片到鏡頭的距離調大。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6. [跨學科實踐題][2024·揭陽期末]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鏡模擬眼球中的晶狀體,來比較正常眼、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焦距大小。把甲看成是正常眼,實驗中測得甲的焦距為10 cm,再將甲分別調整成乙圖、丙圖的形狀,并分別測量焦距,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測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圖 乙 ,模擬近視眼的是圖 乙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鏡分別對著遠處的某一物體,移動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最大的是 丙 圖。乙 乙 丙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目前很多近視患者戴隱形眼鏡來矯正視力。隱形眼鏡是一種直接貼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鏡片,可隨著眼球運動,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則此鏡片的邊緣厚度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05mm,此鏡片對光線有 發散 (填“會聚”或“發散”)作用。大于 發散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小明進行“視力的矯正”探究活動,他將自己戴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如圖丁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縮小、倒立的清晰實像,拿開眼鏡后,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了。為了使光屏的像重新變得清晰,在不移動光屏和凸透鏡的前提下,他應該將蠟燭 靠近 (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靠近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點撥】(4)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縮小、倒立的清晰實像,拿開眼鏡后,就是近視眼的成因,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方,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要想成清晰的像,應減小物距,在不移動光屏和凸透鏡的前提下,他應該將蠟燭靠近凸透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7. [發散思維][2023·廣州二模]某學校興趣小組探究顯微鏡成像原理,查閱資料發現:顯微鏡的鏡頭可以看作由一塊焦距較小的凸透鏡(物鏡,其焦距用f物表示)和一塊焦距較大的凸透鏡(目鏡,其焦距用f目表示)組成。被觀察的細微物體先在物鏡中成一個像,這個像就相當于目鏡中的物體,然后它在目鏡中再次成像。如圖,F1為物鏡的焦點,F2為目鏡的焦點,圖中已作出細小物體AB在物鏡中所成的像A'B'的光路圖,以及A'B'射向目鏡的兩條光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與A'B'對比,目鏡L2所成的像是一個 正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 虛像 (填“實像”或“虛像”)。正立 虛像 (2)物鏡的成像原理與 C (填序號)是一致的。A. 放大鏡 B. 照相機C. 幻燈機(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強,應選擇 A (填序號)。A. 平面鏡 B. 凹面鏡C 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用顯微鏡觀察寫有字母“b”的裝片,視野中看到的是 (填“ ”“ ”“ ”或“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點撥】(1)由圖可知,A'B'在目鏡L2的1倍焦距以內,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2)由題圖知,物鏡成的像A'B'是倒立、放大的實像,其成像原理與幻燈機一致,故C正確。(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強,應選擇平面鏡,故選A。(4)用顯微鏡觀察寫有字母“b”的裝片,看到的是倒立的像,字母“b”旋轉180°后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共45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全章熱門考點整合應用名師點金 凸透鏡成像規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生活中的照相機、投影儀(幻燈機)、放大鏡、眼睛、顯微鏡、望遠鏡都是凸透鏡成像規律的不同應用。對于各種光學儀器,要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來理解。考點1 凸透鏡與凹透鏡1. [新考法題] 已知下列各選項的示意圖,表示由透鏡主光軸上P點發射的光,經過透鏡后的偏折情形,則哪一個選項中透鏡的焦距最可能為10 cm( B )A B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C D【點撥】由透鏡主光軸上P點發射的光,只有B圖經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出,則P為焦點,因光心到焦點的距離叫凸透鏡的焦距,則焦距為10 cm,故選B。A B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 將消毒凝膠滴在刻度尺上,會看到刻度間距變寬了,這是由于光的 折射 ;消毒凝膠滴相當于 凸透鏡 。【點撥】消毒凝膠滴相當于凸透鏡,它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成像的。折射 凸透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 [2024·昆明五華區校級模擬]如圖所示,虛線方框內放置了一塊透鏡,右側有一塊光屏,平行并緊貼虛線方框放置。一束平行光通過圖中虛線框后,在光屏上形成一個圓形光斑。要判斷虛線框中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只需將光屏向右移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如果光屏上的光斑 先變小后變大 ,那么就是 凸透鏡 。(2)如果光屏上的光斑 一直變大 ,那么就是 鏡 。先變小后變大 凸透鏡 一直變大 凹透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 [2023·平頂山統考一模]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對物理現象的原理有深刻的認識才能靈活應用。比如研究凸透鏡能成實像時,焦點以外的某點光源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所有的折射光線都被會聚在同一個點,這個點就叫做這個點光源的實像。根據這個原理請你較準確地畫出S發出的光線SA經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F是凸透鏡的焦點,S是一個點光源,點O為光心)【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考點2 凸透鏡成像規律5. [2024·項城二模]許多博物館會在較為精巧的文物前放置凸透鏡,通過凸透鏡看到的像是( D )A. 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與物異側,成在凸透鏡前面B. 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與物同側,成在凸透鏡后面C. 正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異側,成在凸透鏡前面D. 正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同側,成在凸透鏡后面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 [2024·上海奉賢區二模]某凸透鏡的焦距為10 cm,若物體在光屏上所成的像離該透鏡的距離大于20 cm,則物體離該透鏡的距離可能為( B )A. 2 cm B. 12 cmC. 22 cm D. 32 cm【點撥】凸透鏡的焦距為10 cm,像距v大于20 cm,即大于2倍焦距,則物體離該透鏡的距離u滿足2f>u>f,即20 cm>u>10 cm,所以u=12 cm符合題意,故選B。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 [2023·東營]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及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DA. 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5 cmB. 圖中成像特點與投影儀的成像特點相同C. 燃燒的蠟燭不斷變短,光屏上成的像會下移D. 保持蠟燭與光屏不動,向左移動透鏡至合適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點撥】由圖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則u>2f,f<v<2f,即2f<u=50.0 cm-20.0 cm=30.0 cm,f<v=65.0 cm-50.0 cm=15.0 cm<2f,解得7.5 cm<f<15 cm,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知,此時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而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AB錯誤;實驗中,燃燒的蠟燭逐漸變短,光屏上的像將逐漸向上移動,故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根據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當保持蠟燭與光屏不動,向左移動透鏡至合適位置,即當物距大小等于原來的像距大小,像距大小等于原來的物距大小時,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 [2024·南通期中]如圖所示,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可以觀察到燭焰清晰像的操作是( D )A. 向左移動透鏡同時調節光屏的位置B. 光屏移到透鏡左側,調節光屏的位置C. 從透鏡左側透過透鏡向右觀察D. 從透鏡右側透過透鏡向左觀察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點撥】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可能是蠟燭在凸透鏡的1倍焦距以內,此時在凸透鏡的左側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無法用光屏承接,從透鏡右側透過透鏡向左觀察,可看到該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考點3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9. [2024·廣州海珠區校級二模]世梁同學取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一只手握住一個,調整兩個放大鏡間的距離,可以看清遠處的景物。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B )BA. 靠近眼睛的透鏡,能使光線靠近主光軸B. 遠處的透鏡,成的是正立、放大像C. 靠近眼睛的透鏡,其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D. 遠處的透鏡,直徑比我們眼睛的瞳孔大得多,這樣可以會聚更多的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 [真實情境題][2024·日照二模]圖甲是我們使用電腦時常會用到的光電鼠標,光電鼠標的原理是利用發光二極管的光照射鼠標墊(如圖乙),反射后經凸透鏡再進入鼠標的光學感應器(相當于光屏),用來記錄移動動作,以此捕捉移動位置的不同畫面。圖中光學感應器、凸透鏡、發光二極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標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A. 當發光二極管發出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標墊上時會發生鏡面反射B. 若成像透鏡距鼠標墊7 mm,光學感應器距成像透鏡3mm,則在光學感應器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C. 將鼠標離開鼠標墊一定高度懸空時,像成在光學感應器的下方D. 將鼠標離開鼠標墊一定高度懸空時,所成的像變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點撥】當發光二極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標墊上時,發生漫反射,故A錯誤;若成像透鏡距鼠標墊7 mm,光學感應器距成像透鏡3 mm,此時像距小于物距,因此光學感應器上所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錯誤;鼠標懸空相當于增大了物距,此時像距會變小,同時像變小,因為成像透鏡和光學感應器間的距離是不變的,導致像成在光學感應器的下方,即像沒有成在光學感應器上,故C正確,D錯誤。【答案】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1. 為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種眼鏡的鏡片可以改變(如圖甲),它的改變是通過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學液體來實現的。圖乙是某人看遠處物體時的成像情況,此時該人的視力缺陷和矯正時應選擇的鏡片是( A )A. 近視眼,鏡片Ⅰ B. 近視眼,鏡片ⅡC. 遠視眼,鏡片Ⅰ D. 遠視眼,鏡片Ⅱ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點撥】由圖乙可知,某人看遠處物體時,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所以是近視眼,需要戴凹透鏡矯正,由圖甲可知,鏡片Ⅰ是凹透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 近期學校組織九年級學生去高郵珠湖小鎮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活動期間老師用手機記錄了許多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精彩瞬間。手機拍照鏡頭可看作 凸透 鏡,其拍照的原理是當被拍攝的物體離鏡頭距離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倍焦距時,成 立 、 小 的實像。【點撥】手機拍照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拍照時,成倒立、縮小實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 大于 倒立縮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 [2024·河北] 如圖所示,燭焰經凸透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成像原理可用于制作 投影儀 。不改變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向 右 (填“左”或“右”)移動凸透鏡到某一位置,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燭焰的高度大于凸透鏡的直徑,在足夠大的光屏上 能 (填“能”或“不能”)成清晰且完整的像。投影儀 右 能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點撥】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可應用于投影儀;不改變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向右移動凸透鏡到某一位置,當物距等于原來的像距,像距等于原來的物距時,根據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燭焰的高度大于凸透鏡的直徑,燭焰發出的部分光仍能通過凸透鏡會聚成完整的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 [2024·宜興二模]內窺鏡可以直接觀察人體內部器官的病變。如圖所示,這是醫學上常用的內窺鏡,它是一種在細管頂端裝有小型攝像機的醫療器械。它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凸 (填“凸”或“凹”)透鏡,這種透鏡對光有 會聚 (填“會聚”或“發散”)作用,檢查時,要看清患處微小的細節,醫生應將內窺鏡的鏡頭 靠近 (填“靠近”或“遠離”)患處。凸 會聚 靠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點撥】內窺鏡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檢查時,要看清患處微小的細節,應增大像距,減小物距,因此應該使內窺鏡細管頂端靠近患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 如圖所示,這是簡易天文望遠鏡的內部結構。物鏡的成像原理與 照相機 (填“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物鏡成的像會落在目鏡 1倍焦距以內 的位置,目鏡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虛 像;如果你想制作簡易天文望遠鏡,沒有現成的透鏡,可以選用合適的 遠視 (填“近視”或“遠視”)眼鏡鏡片來代替。照相機 1倍焦距以內 虛 遠視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點撥】望遠鏡中物鏡的作用相當于照相機,使遠處的物體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這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正好落在目鏡1倍焦距內的位置,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這個實像經過目鏡成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因為遠視眼鏡的鏡片是凸透鏡,所以想制作簡易天文望遠鏡,沒有現成的透鏡,可以選用合適的遠視眼鏡鏡片來代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考點4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6. [2024·濟南三模]小強用凸透鏡看遠處物體時,可以看見倒立、縮小的像;用該凸透鏡看自己的手指時如圖甲所示,能看見正立、放大的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小強結合觀察到的以上現象猜想: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可能與 物距 有關。于是通過實驗進行探究。(2)首先進行了圖乙所示的操作,由此測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 10.0 cm。物距 1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然后,在光具座上將蠟燭、光屏安裝在凸透鏡兩側,調節三者的高度時, 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點燃蠟燭。需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實驗中,小強調整好凸透鏡和蠟燭的位置后,不斷調整光屏,在圖丙所示位置時,光屏上呈現清晰的燭焰像, 照相機 就是根據此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5)【交流與評估】曉明將裝置中的蠟燭換成圖丁所示的發光LED燈F,在不改變位置的情況下,則光屏上所成像為圖丁中的 B ;LED燈F代替燭焰的優點是 像不晃動(合理即可) (寫出一條即可)。照相機 B 像不晃動(合理即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小強同學繼續進行實驗,將觀察到的光屏上的成像情況以及光屏的位置(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填寫到實驗記錄表格中,如表所示。實驗 次數 物距u/cm 像的特點 光屏的位置即像距v/cm大小 倒立 虛實 1 35.00 縮小 倒立 實像 14.002 30.00 縮小 倒立 實像 15.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實驗 次數 物距u /cm 像的特點 光屏的位置即像距v/cm大小 倒立 虛實 3 25.00 縮小 倒立 實像 16.704 20.00 等大 倒立 實像 20.005 15.00 放大 倒立 實像 30.006 8.007 5.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第6、7次實驗中,無論怎樣調節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無法找到像。小強猜想這個像可能是虛像,他回想到平面鏡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則在觀察平面鏡成像時,是在平面鏡前與物體同側位置觀察。凸透鏡成像時,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應 在光屏這一側透過凸透鏡 觀察。在光屏這一側透過凸透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點撥】(5)因為成的實像都是倒立的,像上下、左右顛倒,故B正確;蠟燭換成LED燈的優點:像不會晃動、實驗現象更明顯、便于觀察、減少了污染等。(6)凸透鏡成像時,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成虛像時,物像同側,所以眼睛應該在光屏這一側透過凸透鏡觀察像的大小、正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 [2024·陜西模擬]小靜和小剛用兩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A和B,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他們選取焦距為f1=10 cm的凸透鏡A,先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將蠟燭放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左右調節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放大 的像,生活中 投影儀 (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工作的。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放大 投影儀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在圖甲實驗的基礎上,小靜將凸透鏡A更換為焦距為f2=12 cm的凸透鏡B,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她應將光屏向 右 (填“左”或“右”)側移動。小剛認為不用移動光屏在光屏上也能呈現清晰的像,他將一個眼鏡放到凸透鏡B前,如圖乙所示,適當調節眼鏡片的位置,果然在光屏上呈現出清晰的像,請你分析該眼鏡的鏡片對光有 會聚 (填“會聚”或“發散”)作用。右 會聚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8. [2024·北京朝陽區校級模擬]我國西漢時期成書的《淮南萬畢術》中有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描述了把冰做成凸透鏡的場景。以此,小明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讓一束平行光正對著凸透鏡入射,調整光屏至出現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10.0 cm。1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當他把實驗器材調整至如圖乙的位置時,光屏上恰好出現清晰的倒立、 縮小 的實像,應用這一成像規律可制成 照相機 。小明取下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凸透鏡相鄰左側,光屏上的像模糊了,想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 右 移動。縮小 照相機 右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實驗結束后小明好奇,如果平行光不正對著凸透鏡會有什么現象?查閱資料后他掌握了一個新名詞:焦平面——通過透鏡焦點并與主光軸垂直的平面,從焦平面上一點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后會變成圖丙所示的平行光;請根據該特點,完成圖丁的平行光經過凸透鏡后的光路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點撥】(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30.0 cm-20.0 cm=10.0cm。(2)此時物距u=50.0 cm-20.0 cm=30.0 cm>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近視眼鏡鏡片是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放上近視眼鏡,會使成像靠后,故應將光屏向右移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共25張PPT)滬科版 八年級上第四章 神奇的透鏡第二節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第2課時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運用知識點1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運用1. 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可在距凸透鏡15 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某一物體放在此凸透鏡前20 cm處,可得到一個( A )A. 倒立、放大的實像 B. 倒立、縮小的實像C. 正立、放大的實像 D. 正立、放大的虛像A12345678910112. [2023·綏化]如圖所示,小明通過焦距為15 cm的凸透鏡觀察到郵票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通過凸透鏡觀察到的像是實像B.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等于15 cmC.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15 cmD. 郵票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30 cm(第2題)C1234567891011【點撥】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C正確。12345678910113. [2024·哈爾濱南崗區校級三模]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5 cm;把物體從距凸透鏡20 cm處移動到30 cm處的過程中,像的大小將 變小 。5 變小 (第3題)1234567891011【點撥】由圖可知,物距與像距相等時u=v=10 cm,根據u=v=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2f=10 cm,因此該凸透鏡的焦距f=5 cm;根據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把物體從距凸透鏡20 cm處移動到距凸透鏡30 cm處的過程中,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第3題)1234567891011知識點2 照相機4. [2023·信陽校考模擬預測]如圖所示是創新小組的同學們自制的照相機。在較暗的教室內,讓凸透鏡對著明亮的室外,拉動紙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實驗樓清晰的像,選項中能正確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圖是(ab為物體)( A )AA BC D1234567891011【點撥】照相機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5. [2023·眉山]班主任用照相機拍攝初三畢業照,在相機底片上成 縮小 (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若兩個同學的像出現在照相機取景框外,要拍攝所有同學完整的像,照相機應 遠離 (填“遠離”或“靠近”)同學們,同時將鏡頭向后縮。縮小 遠離 1234567891011照相機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若兩個同學的像出現在照相機取景框外,說明所照的像大了,應該讓像變小一些,則照相機應遠離同學們,增大物距,同時減小像距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所有同學完整的像。【點撥】12345678910116. [2024·連云港二模]小明用一個焦距不大的凸透鏡自制了一架外殼長度為16 cm的照相機。若將凸透鏡對準窗外景物,在外殼內前后移動內紙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 縮小 (填“放大”或“縮小”)的像;若要使近處的物體也能在半透明膜上成像,則小明所選的凸透鏡的焦距應不超過 8 cm;若將凸透鏡換為帶小孔的不透明紙板,在同一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時,物體在半透明膜上成像形狀 不變 (填“改變”或“不變”)。縮小 8 不變 1234567891011【點撥】根據題意知道,若將凸透鏡對準窗外景物,此時物距遠大于2倍焦距,在外殼內前后移動內紙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倒立、縮小的實像。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最小,像距最大,根據題意知道,外殼的長度為 16 cm,所以最大像距為16 cm,且像距v滿足f<v<2f,則16 cm≥2f,由此可知f≤8 cm。在同一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時,若將凸透鏡換為帶小孔的不透明紙板,則會發生小孔成像,物體在半透明膜上成實像,形狀不變。12345678910117. [2023·益陽]點燃蠟燭,燭焰通過焦距為20 cm的凸透鏡甲成縮小的像。現用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乙替代凸透鏡甲,且保持燭焰和透鏡的位置不變,燭焰通過凸透鏡乙所成的像是( A )A. 縮小的實像 B. 放大的虛像C. 倒立的虛像 D. 正立的實像A12345678910118. [2023·南京一模]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及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像未畫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A. 該凸透鏡的焦距范圍為7.5 cm<f<15 cmB.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C. 透鏡不動,蠟燭向右移動,光屏向左移動,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 蠟燭和光屏不動,移動凸透鏡到適當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縮小的像1234567891011【點撥】由圖可知,蠟燭距離凸透鏡30 cm時,在透鏡的另一側15 cm處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像的位置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2f>15 cm>f,30 cm>2f,所以15 cm>f>7.5 cm。12345678910119. [真實情境題][2023·日照]某興趣小組開展“創新服務生活,科技改變未來”的科技創新活動,模擬制作一款“智能”行駛玩具車。該玩具車利用車載傳感器(攝像頭、雷達)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數據,完成“自動”駕駛。作為傳感器之一的攝像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BA. 攝像頭的鏡頭是凹透鏡B. 遇障礙物時,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鏡頭應該向前伸C. 攝像頭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D. 成像時障礙物位于鏡頭的2倍焦距以內1234567891011【點撥】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其成像原理是障礙物位于鏡頭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的規律可知,遇障礙物時,要想生成更大的像,應減小物距,且像距增大,則將鏡頭向前伸。故B正確。123456789101110. [多選]某同學利用光具座、透鏡、蠟燭、光屏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記錄物距u、像距v得到的圖像如圖所示,則( BD )A. 當u=10 cm時,成倒立、等大的像B. 當u=15 cm時,成倒立、放大的像C. 當u=20 cm時,成倒立、放大的像D. 當u=25 cm時,成倒立、縮小的像BD1234567891011【點撥】當u=v=2f,即=時,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由圖可知==5.0 m-1,則u=v=2f==0.2 m=20cm,所以f=10 cm。當u=10 cm,即u=f時,不成像,故A錯誤;當u=15 cm,即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B正確;當u=20 cm,即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故C錯誤;當u=25 cm,即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D正確。123456789101111. [2024·深圳南山區校級三模]創新活動中,小明自制了一臺簡易照相機模型,如圖甲所示。模型由兩個紙筒M、N組成,M正好套在N的外面,并能進行抽拉。在紙筒M的一端貼上膠片,凸透鏡(焦距為10 cm)固定在紙筒N的一端。然后小明與同學們一起利用自制照相機模型研究照相機的成像原理,如圖乙所示,將此模型和LED燈制成的發光體(物高H=4 cm)固定在光具座上進行實驗,并將每次實驗測得的物距u、像距v、成像情況等分別記錄在表格中。1234567891011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高h/cm1 30.0 15.0 2.02 35.0 14.0 1.63 50.0 12.5 1.01234567891011(1)由實驗數據可知,當被拍攝的物體靠近照相機鏡頭時,成的像將 遠離 (填“靠近”或“遠離”)鏡頭,成的像的高度將 變大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遠離 變大 1234567891011(2)小明將一個透鏡放在靠近簡易照相機模型的鏡頭的前方,發現在保持鏡頭與物體間的距離不變時,要將M、N兩個紙筒之間的距離調大,才能在膠片上重新觀察到清晰的像,則這個像與之前所成的像相比會 變大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該透鏡是 凹透鏡 (填“凸透鏡”或“凹透鏡”)。變大 凹透鏡 1234567891011(3)【解釋原因】小明用簡易照相機模型在距發光體5 cm處的位置觀察,發現無論怎么移動紙筒,膠片上都無法成像。你認為存在的原因是 物距小于焦距,成虛像 (寫出一條即可)。物距小于焦距,成虛像 1234567891011【點撥】(1)由實驗數據可知,當被拍攝的物體靠近照相機鏡頭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成的像將遠離鏡頭,成的像的高度將變大。(2)小明將一透鏡放在靠近簡易照相機模型的鏡頭的前方,發現在保持鏡頭與物體間的距離不變時,要將M、N兩個紙筒之間的距離調大,才能在膠片上重新觀察到清晰的像,說明像距變大,則這個像與之前所成的像相比會變大;說明該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是凹透鏡。(3)小明用簡易照相機模型在距發光體5 cm處的位置觀察,物距小于焦距,成的像是虛像,無法在光屏上呈現。12345678910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項提升八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pptx 中考新趨勢提升練.pptx 全章熱門考點整合應用.pptx 實 踐 探究森林火情緣由.pptx 第一節 凸透鏡與凹透鏡.pptx 第三節 神奇的“眼睛”.pptx 第二節 第1課時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pptx 第二節 第2課時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運用.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