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人教九上物理同步精品課件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十五章 電流和電路章末復習2024秋人教版九年級(全)物理同步精品課件兩種電荷一、兩種電荷1.摩擦起電:用 的方法使物體帶電2.兩種電荷:自然界中只有________電荷。人們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作________,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作________。3.電荷間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互相 ,異種電荷互相 。摩擦兩種正電荷負電荷吸引排斥兩種電荷4.電荷量:______________叫作電荷量。電荷量也簡稱為________,其單位是________,簡稱________,符號是______。一個電子所帶的電荷量是_____________。電荷的多少1.6×10-19 C電荷庫侖庫C5.驗電器是用來檢驗物體是否________的,它是根據________電荷相互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帶電同種排斥兩種電荷二、原子及其結構1.原子的結構: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 和核外 組成;原子核帶 電,電子帶 電,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所有電子所帶的負電荷在數量上 ,原子整體不顯電性,物體對外也不顯電性。原子核電子正負相等2.摩擦起電的實質:核外電子的得失。兩種電荷三、導體和絕緣體1.導體:容易 的物體,如金屬、人體、大地、石墨、食鹽水溶液等都是________。導體導電2.絕緣體:不容易 的物體,如橡膠、玻璃、塑料等都是________。導電絕緣體(2023 廣州)手與硅膠管M均不帶電,用手摩擦M后,M與帶負電的塑料管互相排斥,則( )A.M帶正電B.M不帶電C.手摩擦M時,正電荷從手轉移到MD.手摩擦M時,電子從手轉移到MD(2023 益陽)如圖所示。將塑料繩撕成絲帶狀,用毛巾分別摩擦塑料絲帶和PVC管,然后將塑料絲帶放在PVC管上方。塑料絲帶就會像章魚一樣懸在空中,這就是神奇的靜電“章魚”實驗,關于“章魚”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塑料絲帶是導體B.毛巾摩擦塑料絲帶時創造了電荷C.摩擦過的塑料絲帶和PVC管帶上了同種電荷D.摩擦過的塑料絲帶和PVC管帶上了異種電荷C電路1.電路:用導線將電源、開關、 _________連接起來,構成的電流流經的路徑。用電器(1)電源:能提供________的裝置。(2)用電器:________電能的裝置。(3)________:輸送電能。(4)________:控制電路的通斷。導線開關電能消耗2.電路圖:用________表示電路連接的圖。符號電路4.連接方式:_______電路、 ______電路。串聯并聯(1)串聯電路:用電器依次相連的電路電流只有一條路徑,各用電器相互影響開關控制所有用電器(2)并聯電路:用電器并列相連的電路電流有多條路徑,有干路和支路之分,各用電器互不影響干路開關控制所有用電器,支路開關只控制所在支路的用電器電路3.三種狀態:通路、斷路、 _________。短路(1)正常接通的電路,即用電器能夠工作的電路叫作通路。(2)某處被切斷的電路叫作斷路。(3)短路分為兩種,直接用導線將電源的正、負極連接起來的電路叫作______短路,用電器兩端被導線直接連通的電路叫作__________短路。電源用電器電流1.形成:電荷的__________形成電流。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2.方向:把________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3. 單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單位換算: 。定向移動正電荷有電源電路閉合1A=103mA=106μA電流4. 測量:(1) 工具: ;(2) 量 程: ; ;分度值: ; ;(3) 使用規則:將電流表和被測的用電器________;讓電流從電流表的_____接線柱流進,從_____接線柱流出;用電流表測量電路中電流時,必須正確選擇電流表的______;_______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電流表0~0.6A0~3A0.02A0.1A串聯正負量程不允許電流5. 串、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1)串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串聯電路中電流__________。表達式: 。(2)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并聯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中的電流__________。表達式: 。處處相等之和I=I1=I2=……=InI=I1+I2+……+In對如圖所示電路的分析,錯誤的是 ( )A.當斷開S1、S2,閉合S3時,L1與L2串聯B.當斷開S3,閉合S1、S2時,L1與L2并聯C.當斷開S1,閉合S2、S3時,L1與L2串聯D.只要同時閉合S1、S3,就會出現短路現象C設計一個病房呼叫電路,要求:按下病人床頭開關,值班室的鈴會響、對應病床的燈會亮,提醒護士哪位病人需要護理。如圖所示電路設計最合理的是( )D在圖中,要測出通過燈L2的電流,且使開關S控制兩燈泡,應將導線MN的端點N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請在虛線框內畫出相應的電路圖。電流表的“3”接線柱(或開關S的右端接線柱) 如圖所示如圖所示是未完成連接的實物圖,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該電路的連接。要求:兩燈并聯;開關S在干路上,電流表只測通過L1的電流,導線不能交叉。如圖所示串聯電路并聯電路1.設計電路圖,并連接電路證據連接電路時,為什么開關要斷開?防止誤接導線,引起短路或保護電路中的電表。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電流表如何使用呢?2.檢查無誤后,把電流表分別串聯在A、B、C點,閉合開關,讀出電流表的示數,將數據記錄在數據表格中。①使用前觀察電流表是否調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②連接:將電流表串聯接入被測電路中;使電流從電流表的______接線柱流入、______接線柱流出;必須正確選擇電流表的量程;不允許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③讀數:根據所選用的量程及其分度值正確讀數。正負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電流表指針出現以下偏轉異常的原因是什么呢?①閉合開關前偏轉:②閉合開關后偏轉幅度過小:③閉合開關后偏轉幅度過大,超過量程:④閉合開關后反向偏轉:⑤閉合開關后沒偏轉:指針沒有調零量程選擇過大量程選擇過小正、負接線柱接反了所在支路斷路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交流實驗中出現以下現象,是哪里出現故障了呢?串聯電路:①只有一個燈泡亮:②兩燈都不亮,電流表無示數:另一個燈泡出現短路并聯電路:①只有一個燈泡亮:②兩燈都不亮,干路電流表無示數:電路中出現斷路不亮的燈泡斷路電路中出現斷路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3.換用不同規格的小燈泡,重復上述操作,并將每次的實驗數據記錄在數據表格中。只測量一組實驗數據或用同一規格的燈泡做實驗,實驗次數太少,得出的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改變電源或換用不同規格的燈泡多次實驗不是為了減小實驗誤差,而是為了避免實驗的偶然性,從而得到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為什么要用不同規格的小燈泡多次進行實驗?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解釋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如圖所示,甲、乙兩圖是小明同學設計的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規律的兩個電路圖,他在實驗中分別得到表1和表2兩組數據。測量位置 C B A電流/A 0.5 0.3 0.2測量位置 C B A電流/A 0.2 0.2 0.2表1表2(1)表1是根據 電路圖測出的,可得到的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2是根據 電路圖測出的,可得到的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并聯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甲串聯電路中的電流處處相等(3)從表格數據可以發現小明同學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規律的實驗存在一定的問題,請指出小明實驗的不足之處并說明改進方法。解:不足之處:小明同學只用兩個燈泡,測了一組數據,就得出了結論,結論不具有普遍性。改進方法:更換不同規格的小燈泡,多測幾組數據,分析歸納得出普遍結論。【變式延伸】結合上例探究以下問題:(1)小明測圖甲中A點的電流時,在連接電路時發現,剛接好最后一根導線,電流表的指針就發生了偏轉,由此可知,在連接電路時,他忘了 。 斷開開關 (2)小明想測量圖乙中C點的電流,估計電流在0.5 A左右,請你根據圖乙所示電路圖連接好圖下所示的實物圖。[答案]如圖所示(3)小明想測量圖乙中A點的電流,他在連接電路時,先將完好的電流表接在A處,閉合開關后,觀察到燈L2發光,燈L1不發光,電流表的示數為零,電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_____。L1斷路(4)他在測量圖甲中B點的電流時,發現電流表的指針偏轉如所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電流表正、負接線柱接反了(5)實驗結束后,小明又利用器材連接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當開關S由斷開到閉合時,電流表A2的示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甲變大(6)小明利用探究的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很快解決了以下問題:圖乙中,閉合開關,電流表A1的示數為0.8 A,電流表A2的示數為0.5 A,則流過L1的電流為 A。 0.3乙小紅同學將兩只相同的小燈泡L1和L2串聯在電路中,如圖所示,閉合開關后發現燈泡L1、L2都不亮。當她用另一個相同規格的完好燈泡L3并聯接在L1兩端時,發現三燈都不亮;當把L3并聯接在L2兩端時,發現只有燈L3亮了。對于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分析,你認為合理的是( )A.燈泡L1、L2都發生了斷路B.燈泡L1、L2都發生了短路C.燈泡L1斷路,燈泡L2短路D.燈泡L1短路,燈泡L2斷路D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