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2024學年滬教版(全國)化學九年級上冊 2.2性質活潑的氧氣 課件+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2024學年滬教版(全國)化學九年級上冊 2.2性質活潑的氧氣 課件+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共34張PPT)
(人教版)九年級

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
2.2 性質活潑的氧氣
01
教學目標
內容總覽
02
新知導入
03
探究新知
04
隨堂檢測
05
課堂總結
06
課堂典例
01
02
能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
03
比較不同實驗條件下實驗現象的差異,根據觀察到的實驗事實歸納出反應的本質;
通過氧氣在生產、生活和科研中的應用從辯證的角度認識物質的化學變化。
教學目標
新知導入
動植物的呼吸是需要氧氣支撐的,沒有氧氣的話誰也活不了。
潛水員下水需要攜帶氧氣
航天員在艙外需要攜帶氧氣
醫療急救時需要氧氣
新知導入
通常情況下,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不會大幅度減少,這是因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彌補了自然界中氧氣的消耗,使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保持恒定。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環。
大氣中的O2
呼吸作用
支持燃燒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氧在自然界中的循環
新知導入
我們知道氧氣可以供給呼吸、可以支持燃燒等,那么氧氣的這些用途是由它的什么來決定的呢?
氧在自然界中的循環
模塊一 氧氣的性質
探究新知
氧氣的性質
任務一
無色、無味、氣態
密度比空氣略大
不易溶于水
1L 的水中溶解氧氣體積約為 0.03 L
色\味\態
密 度
溶解性
在通常狀況下:
探究新知
氧氣的物理性質
任務一
在1.01×105Pa,-183℃時,氧氣變為淡藍色液體;-218.4℃時氧氣變成淡藍色固體。工業生產的氧氣,一般加壓貯存在藍色鋼瓶中。
液態氧氣
固態氧氣
盛氧鋼瓶
探究新知
氧氣的化學性質
任務二
【觀看視頻】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探究新知
氧氣的化學性質
任務二
【探究1:木炭的燃燒】
實驗操作:
用坩堝鉗夾持木炭,用酒精燈點燃,由上而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防止瓶中氧氣因受熱逸出
檢驗產物二氧化碳
探究新知
氧氣的化學性質
任務二
【探究1:木炭的燃燒】
實驗內容 空氣中 氧氣中
實驗現象 發出紅光 發出白光
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 木炭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 文字表達變化過程 碳 + 氧氣 二氧化碳
點燃
C O2 CO2
探究新知
氧氣的化學性質
任務二
【探究2:蠟燭的燃燒】
實驗內容 空氣中 氧氣中
實驗現象 發出黃色火焰,放出熱量 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集氣瓶內壁有小水珠
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 蠟燭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 文字表達變化過程 石蠟+ 氧氣 二氧化碳+ 水
點燃
O2 CO2 H2O
探究新知
氧氣的化學性質
任務二
【探究3:鐵絲的燃燒】
實驗內容 空氣中 氧氣中
實驗現象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有黑色固體產生
實驗結論 文字表達變化過程 鐵 + 氧氣 四氧化三鐵
點燃
Fe O2 Fe3O4
在空氣中不能燃燒的鐵絲在純氧中能迅速燃燒
持續紅熱,不能燃燒
探究新知
氧氣的化學性質
任務二
【探究3:鐵絲的燃燒】
實驗操作:(1)在螺旋狀的細鐵絲末端系上火柴梗;
(2)用坩堝鉗夾住鐵絲并點燃末端的火柴梗,待火柴梗即將燃盡時,將它們由上而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
(預先在集氣瓶底鋪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
①鐵絲末端系一根火材梗的目的:引燃鐵絲;
②鐵絲彎成螺旋狀的目的:增大鐵絲的受熱面積;
③木條即將燃盡再伸入集氣瓶的原因:防止木條燃燒消耗集氣瓶內氧氣,而不利于鐵絲燃燒;
④集氣瓶底預先放少量水或細沙:防止生成的高溫熔化物濺落,使集氣瓶炸裂。
探究新知
氧氣的化學性質
任務二
【實驗總結】
上述實驗說明,可燃物在氧氣中燃燒比空氣中更劇烈。氧氣化學性質活潑,許多物質可以和氧氣發生反應。
探究新知
氧氣的化學性質
思考交流
1、若實驗3中未觀察到鐵絲燃燒的現象,可能因為什么呢?
(1)氧氣不純;
(3)鐵絲表面有鐵銹;
(2)火柴剛點燃就伸進集氣瓶;
探究新知
氧氣的化學性質
思考交流
2、認真觀察以下反應表達式,它們有何共同點?
鐵 + 氧氣 四氧化三鐵
點燃
碳 + 氧氣 二氧化硫
點燃
硫 + 氧氣 二氧化碳
點燃
鎂 + 氧氣 氧化鎂
點燃
共同點
1.反應物都是多種,生成物只有一種
2.反應物都有氧氣
3.反應條件都是點燃
探究新知
概念構建
化合反應
氧化反應
1、概念:由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2、特征:多合一;
3、通式:A+B=AB。
1、概念: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
2、分類:可分為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
3、氧化性:在化學反應中提供氧的性質。
探究新知
方法導引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科學,物質在化學變化中可能遵循一些共同的規律,我們以大量實驗事實為基礎尋找這些規律。在本章的學習,通過觀察、研究物質與氧氣反應的大量反應,可以歸納出規律:一定條件下,氧氣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上述與氧氣的反應稱為氧化反應。燃燒是發光放熱的劇烈氧化反應。某些條件下,物質與氧氣發生緩慢的氧化反應,稱為緩慢氧化,如:動植物的呼吸、金屬器皿銹蝕、食物腐爛、有機肥的腐熟等變化過程中都有緩慢氧化。
【科學研究方法:歸納】
探究新知
氧化反應
氧氣的化學性質
任務二
(1)劇烈氧化:如燃燒、火藥爆炸
(2)緩慢氧化:如
動植物的新陳代謝、
金屬器皿的銹蝕、
食物的腐爛、
有機肥的腐熟、
酒、醋的釀造
模塊二 氧氣的用途
探究新知
氧氣的用途
任務三
根據氧氣的性質,推測氧氣的用途,舉例說明氧氣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1、【供給呼吸】
潛水員下水需要攜帶氧氣
航天員在艙外需要攜帶氧氣
醫療急救時需要氧氣
氧氣能與體內物質發生反應,生成新的物質,并放出熱量,提供生物體必需的養分和能量以保證生命活動的需要。
探究新知
氧氣的用途
任務三
根據氧氣的性質,推測氧氣的用途,舉例說明氧氣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2、【支持燃燒】
一定條件下,氧氣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可燃物在氧氣中燃燒比空氣中更劇烈。氧氣化學性質活潑,許多物質可以和氧氣發生反應。
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屬
探究新知
概念構建
人們也要防止氧氣與物質反應,如食品真空包裝或充入氮氣,給鐵制品噴漆、涂油。
食品袋抽成真空或充入氮氣等,避免食品因氧化而變質
為防止金屬發生緩慢氧化而被銹蝕,常常采用表面噴漆、涂油等多種措施以隔絕氧氣
問:氧氣有這么多用途,是一個“好”物質嗎?
探究新知
觀念構建
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自然界中的物質及其變化在一定條件下也常常表現出兩面性,某些性質與變化在一些情況下表現出對人類有利的一面,在另一些情況下也可能表現出有害的一面。我們要充分認識物質性質與變化的兩面性,合理地利用物質及其變化,采用科學的手段避免對人類產生危害。
辯證認識物質與合理利用物質
決定
體現
性質
用途
例1、 潛水員水下作業時需要攜帶氧氣瓶,這是因為氧氣( )
A.無色無味
B.密度比空氣大
C.能支持燃燒
D.能供給呼吸
課堂典例
【答案】D
【詳解】潛水員水下作業時需要攜帶氧氣瓶,這是因為氧氣能供給呼吸,與氧氣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大、能支持燃燒無關,故選:D。
例2、氧氣是動植物生存的必需品。下列關于氧氣的性質的說法合理的是( )
A.通常狀況下,氧氣的密度略小于空氣
B.物質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時總會發光、放熱
C.魚類能在水中生活,證明氧氣易溶于水
D.通過低溫加壓,可使氧氣液化成淡藍色的液體
【答案】D
【詳解】A、通常狀況下,氧氣的密度略大于空氣,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B、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時不一定會發光、放熱,如發生緩慢氧化時不會發光,故說法不正確;
C、魚類能在水中生活,說明水中溶解有氧氣,而氧氣是不易溶于水的,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D、氧氣在低溫加壓的條件下,會液化成液氧,液氧為淡藍色液體,故選項說法正確;
課堂典例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氧氣在液態時是無色的
B.化合反應是指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化學反應
C.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D.石蠟的燃燒屬于化合反應
隨堂檢測
【答案】C
【詳解】A、液態氧是淡藍色,故錯誤;
B、化合反應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化學反應,故錯誤;
C、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正確;
D、石蠟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生成物是兩種,不符合“多變一”的特征,不屬于化合反應,故錯誤;
2.如圖為大自然中的氧循環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
B.圖中只有物質燃燒是化學變化
C.生物呼吸可以消耗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
D.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之一是氧氣
隨堂檢測
【答案】B
【詳解】A、光合作用時,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生物呼吸或燃燒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所以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A正確;
B、圖中生物呼吸、物質燃燒都是化學變化。B錯誤;
C、生物呼吸消耗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C正確;
D、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機物和氧氣。D正確。
3.下列變化屬于緩慢氧化的是( )
A.鐵高溫下化為鐵水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C.鐵生銹
D.蔗糖溶解
隨堂檢測
【答案】C
【詳解】A.鐵高溫下化為鐵水,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屬于劇烈的氧化反應,故B錯誤;
C.鐵生銹,實際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等共同作用,發生緩慢氧化所致,故C正確;
D.蔗糖溶解,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
課堂總結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讓備課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2性質活潑的氧氣 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單元教學主題 學習主題“空氣與水資源”。本單元涉及的主要化學大概念:空氣的組成;氮氣和稀有氣體;氧氣的性質;氧氣的用途;氧氣的制備;水的組成;水的凈化;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學科 化學 年級 九年級
單元 第二章《空氣與水資源》 授課人 Xxx
單元內容 本單元教學內容:課題1 通過“捕獲”空氣實驗和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測定實驗,觀察的實驗現象初步推斷空氣的主要成分;掌握氮氣和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從組成上對物質進行分類,識別純凈物和混合物;體會科學家在探索空氣成分過程中的智慧和方法。課題2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不同實驗條件下實驗現象的差異,根據觀察到的實驗事實歸納出反應的本質;列舉氧氣在日常生活、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從辯證的角度初步認識物質的化學變化。課題3 認識工業制取氧氣的思路和能運用化學原理設計氧氣的實驗 室制備方案,初步學習氧氣制備的實驗操作,養成嚴格遵守實驗規則的意識,初步形成實驗室制備氣體的一般思路。課題4 電解水實驗探究水的組成;運用化學方法對水進行凈化,學習物質分離的實驗技能;能化學在自來水生產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識水資源綜合利用對社會可持續自發展的重要意義。本單元內容的邏輯結構:相關概念的教學順序為:認識空氣的組成→氮氣和稀有氣體的性質及其用途→氧氣的性質及其用途→氧氣的制備→水的組成和水的凈化→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內容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從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事實、現象和問題出發,培養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建立有關物質變化的基本概念,結合具體實驗,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身體驗、廣泛交流,并初步學會一些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本單元內容可開發的教學活動與資源:本單元內容為空氣與水的組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本單元中安排了較多的實驗探究、討論、調查與研究、課外實驗等欄目,以激發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學生實驗、圖片、影像資料、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等創設教學情境,使每個學生能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的世界,從而產生濃厚的化學學習興趣,加深對化學的了解。本單元教學重點:1.空氣的組成。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3.實驗室中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4.水的組成。5.水的凈化方法、原理、操作。本單元教學難點:1.建構密閉體系中壓強變化的方法模型,理解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原理。2.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實驗操作及誤差分析。3.實驗室中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實驗操作。
單元學情 本課題主要研究空氣的成分、水的組成及空氣污染的有關知識。小學自然課中學過有關空氣的知識,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把“空氣”作為較系統地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開始,有利于從化學的角度認識物質世界。初三學生對化學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他們的觀察能力、記錄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還有待培養。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是模型的搭建能力、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力和科學探究思維的培養等有待加強。在技能方面,學生初步具備并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實驗并分析實驗現象,得到較直觀的結論。
單元目標 1.能依據觀察的實驗現象初步推斷空氣的主要成分;2.能從組成上對物質進行分類,識別純凈物和混合物;3.能體會科學家在探索空氣成分過程中的智慧和方法。4.了解空氣中主要成分性質和用途;知道空氣污染的危害,了解保護大氣環境的措施。5.實驗室中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6.水的組成。7.水的凈化方法、原理、操作,認識凈化水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意義。
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1.關注課堂問題預設、實驗探究與學生課堂反饋表現。設計課時作業與學生答題正確率的及時分析。3.圍繞單元和主題目標:分層設置單元測試和家庭小實驗探究。
單元實施
課型安排 課時設置 課時目標 達成評價 任務活動 當堂檢測 課時作業
新授課 1 觀察的實驗現象初步推斷空氣的主要成分;掌握氮氣和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從組成上對物質進行分類,識別純凈物和混合物;體會科學家在探索空氣成分過程中的智慧和方法。 認識空氣的組成。能對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實驗操作及誤差分析,培養對化學實驗濃厚的興趣。 1、 實驗探究:“捕捉”空氣實驗2、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測定 1、課件素材練習2、課本p42、習題 校本課時作業
新授課 2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不同實驗條件下實驗現象的差異,根據觀察到的實驗事實歸納出反應的本質;列舉氧氣在日常生活、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從辯證的角度初步認識物質的化學變化。 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和用途。會觀察、描述、分析實驗現象,解決問題。 氧氣的性質2、氧氣的用途 1、課件素材練習2、課本p48、p49習題 校本課時作業
新授課 2 認識工業制取氧氣的思路和能運用化學原理設計氧氣的實驗室制備方案,初步學習氧氣制備的實驗操作,養成嚴格遵守實驗規則的意識,初步形成實驗室制備氣體的一般思路。 掌握氧氣的簡單的制備實驗方法和實驗操作。簡單實驗儀器的使用和實驗室安全規則。 1、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2、利用化學反應制備氧氣 1、課件素材練習2、課本p56、p57習題 校本課時作業
新授課 2 電解水實驗探究水的組成;運用化學方法對水進行凈化,學習物質分離的實驗技能;能化學在自來水生產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識水資源綜合利用對社會可持續自發展的重要意義。 掌握水的組成、制備和凈化。會觀察、描述、分析實驗現象,解決問題。 探究水的組成水的凈化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1、課件素材練習2、課本p68、p69習題 校本課時作業
課時設計(課題2)
課題 2.2性質活潑的氧氣
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
1.教學內容分析 氧氣是生命之源,是一切動植物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物質,而氧氣的發現卻經歷了漫長曲折的過程,凝聚了無數科學家的心血。在生活中,氧氣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氣體,在小學科學課中也學習過氧氣的一些知識,如氧氣的存在、氧氣能供給呼吸等。氧氣也是初中學生正式開始用化學的眼光,利用實驗手段,認識物質的性質與變化、用途與制法的一個開端。本節的學習不僅為以后學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質提供了思路與方法,也為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的學習做鋪墊。
2.學習者分析 學生在前期的學習中初步具備對空氣的常識性知識,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質與用途,感受到了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及空氣污染的危害。學習過程中學生缺乏系統地掌握空氣的組成及其重要的性質及進行物質研究的方法和思路,難以明確建立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之間的聯系以及物質性質及物質用途之間的聯系。因此在教學過程教師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3.學習目標確定 1.能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2.比較不同實驗條件下實驗現象的差異,根據觀察到的實驗事實歸納出反應的本質;3.通過氧氣在生產、生活和科研中的應用從辯證的角度認識物質的化學變化。
4.學習評價設計 課件隨堂練習校本課時作業課堂實驗
5.學習活動設計
任務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學習評價【圖片展示】動植物的呼吸是需要氧氣支撐的,沒有氧氣的話誰也活不了【提問】你知道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保持恒定的原因嗎?【講解氧循環】通常情況下,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不會大幅度減少,這是因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彌補了自然界中氧氣的消耗,使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保持恒定。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環。【觀看圖片】思考討論關于氧氣的問題。 【認識氧循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等【思考交流】我們知道氧氣可以供給呼吸、可以支持燃燒等,那么氧氣的這些用途是由它的什么來決定的呢?激活學生的思維,說出生活中關于氧氣的場景。通過學生的認知引入新課,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任務二: 氧氣的性質
【實物展示】展示一瓶氧氣,引導學生描述氧氣的物理性質【講授新知】 在1.01×105Pa,-183℃時,氧氣變為淡藍色液體;-218.4℃時氧氣變成淡藍色固體。工業生產的氧氣,一般加壓貯存在藍色鋼瓶中。【播放視頻】 氧氣的化學性質【探究1:木炭的燃燒】實驗操作:用坩堝鉗夾持木炭,用酒精燈點燃,由上而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探究2:蠟燭的燃燒】實驗操作:2根相同的蠟燭。一根放在空氣中燃燒,一根點燃后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后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探究3:鐵絲的燃燒】實驗操作:(1)在螺旋狀的細鐵絲末端系上火柴梗;(2)用坩堝鉗夾住鐵絲并點燃末端的火柴梗,待火柴梗即將燃盡時,將它們由上而下緩慢伸入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預先在集氣瓶底鋪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概念構建】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多變一”)屬于基本反應類型。【易錯提醒】氧化反應不一定屬于化合反應(如石蠟的燃燒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兩種物質),化合反應不一定屬于氧化反應。【板書】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探究1:木炭的燃燒探究2:蠟燭的燃燒探究3:鐵絲的燃燒氧化反應、化合反應 【描述氧氣的物理性質】①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②相同條件下,密度略大于空氣③氧氣不易溶于水④加壓降溫后,氧氣可以變為淡藍色的液體,甚至淡藍色雪花狀固體【觀看氧氣的三種狀態】【觀看視頻】 氧氣的化學性質的三個實驗視頻,并記錄實驗現象【思考交流】探究1:木炭的燃燒由上而下緩慢伸入的原因?少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填寫實驗表格】【思考交流】①鐵絲末端系一根火柴梗的目的?②鐵絲彎成螺旋狀的目的?③木條即將燃盡再伸入集氣瓶的原因?④集氣瓶底預先放少量水或細沙的目的?【實驗總結】引導學生說出?可燃物在氧氣中燃燒比空氣中更劇烈。氧氣化學性質活潑,許多物質可以和氧氣發生反應。【思考交流】若實驗3中未觀察到鐵絲燃燒的現象,可能因為什么呢?認真觀察以下反應表達式,它們有何共同點 【歸納總結】氧化反應的特點化合反應的特點(1)劇烈氧化:如燃燒、火藥爆炸(2)緩慢氧化:如動植物的新陳代謝、金屬器皿的銹蝕、食物的腐爛、有機肥的腐熟、酒、醋的釀造 描述出氧氣的物理性質。能對氧氣的物理性質進行分析,歸納、交流。學生通過參與實驗,學習如何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培養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學生能夠進行邏輯推理,培養科學推理能力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學生能夠進行邏輯推理,培養科學推理能力認識和區分氧化反應的特點化合反應的特點,氧化反應和化合反應的聯系和區別。能舉例說明劇烈氧化、緩慢氧化的例子。
任務三: 氧氣的用途
【提問】根據氧氣的性質,推測氧氣的用途,舉例說明氧氣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講解】氧氣的用途:氧氣能與體內物質發生反應,生成新的物質,并放出熱量,提供生物體必需的養分和能量以保證生命活動的需要。【圖片展示】 人們也要防止氧氣與物質反應,如食品真空包裝或充入氮氣,給鐵制品噴漆、涂油。食品袋抽成真空或充入氮氣等,避免食品因氧化而變質。為防止金屬發生緩慢氧化而被銹蝕,常采用表面噴漆、涂油等多種措施以隔絕氧氣【觀念構建】 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自然界中的物質及其變化在一定條件下也常常表現出兩面性,某些性質與變化在一些情況下表現出對人類有利的一面,在另一些情況下也可能表現出有害的一面。【板書】氧氣的用途 【回答問題】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測定實驗視頻,觀察現象。【歸納用途】1.供給呼吸:醫療急救、潛水、登山等。2.支持燃燒:焊接和切割金屬、煉鋼等。【思考交流】氧氣有這么多用途,是一個“好”物質嗎?【歸納總結】辯證認識物質與合理利用物質。充分認識物質性質與變化的兩面性,合理地利用物質及其變化,采用科學的手段避免對人類產生危害。 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學生能夠認識和掌握氧氣的用途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辯證認識物質與合理利用物質
任務四:課堂檢測
【提問】學完本課題,談談你收獲……【反饋練習】課堂練習和校本練習 根據板書,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課堂延伸 鞏固所學
5.板書設計
6.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校本課時
7.教學反思與改進本課題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以氧氣的性質為核心,通過氧氣所能發生的化學反應,介紹了化學反應的基本概念。在設計上體現了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科學探究的設計和實驗能力的培養。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不但知識目標得到較好地落實,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培養。本節課突出了氧氣的化學性質這一重點,在對學生進行正確分析后,能較好地把握教學難點,并在教學過程中較好地解決。本節課的特點是能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根據九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能力,充分利用實驗、投影等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教學情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各個知識點的學習上,也多用實驗、討論等方法加以落實,在練習、復習上也采用了投影并結合實驗及生活例子來加以鞏固提高。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台县| 衢州市| 炉霍县| 永年县| 繁峙县| 罗山县| 吉水县| 武穴市| 徐闻县| 龙海市| 右玉县| 黄平县| 沭阳县| 清徐县| 渝中区| 青冈县| 特克斯县| 桐柏县| 措美县| 青河县| 萝北县| 通山县| 田阳县| 井研县| 纳雍县| 马尔康县| 澳门| 渝北区| 牙克石市| 新丰县| 渑池县| 庆云县| 阳曲县| 盈江县| 许昌县| 女性| 诸暨市| 遂平县| 攀枝花市| 石泉县| 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