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全章訓練課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共8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全章訓練課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共8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11張PPT)
第5節 跨學科實踐:制作望遠鏡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 望遠鏡里目鏡的成像原理及其作用類似于( A )
A. 一個放大鏡
B. 照相機鏡頭
C. 投影儀鏡頭
D. 一個平面鏡
A
1
2
3
4
5
6
7
8
2. 關于望遠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兩次放大了遠處的物體
B. 通過望遠鏡的目鏡看到的一定是實像
C. 通過望遠鏡看到的一定是倒立的像
D. 中國天眼是目前全球單口徑最大、靈敏度最高的射電望遠鏡
D
3. 用普通望遠鏡觀察遠處物體時,突然有一只小飛蟲飛到物鏡上,則( D)
A. 視野中出現了一只大飛蟲
B. 視野中出現了一只小飛蟲
C. 視野中出現了一個大黑點
D. 視野中不會出現飛蟲或黑點
D
1
2
3
4
5
6
7
8
4. 有關視角的說法錯誤的是( B )
A. 觀察者離物體越遠,視角越小
B. 當觀察者的視角增大時,所觀察的物體的大小也隨之增大
C. 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看起來近大遠小就是由于平面鏡中的虛像離觀察者
越遠,視角越小
D. 當觀察者的視角增大時,被觀察的物體成在觀察者視網膜上的像也增

B
1
2
3
4
5
6
7
8
5. 望遠鏡的發明大大擴展了人類觀測天空的視野,下列關于宇宙的說法
中,正確的是( D )
A. 宇宙是由銀河系和太陽系組成的
B. 宇宙是由地球和銀河系組成的
C. 太陽系中只有八大行星繞太陽運行
D. 宇宙中有上千億個星系,銀河系是其中的一員
D
1
2
3
4
5
6
7
8
6. 關于望遠鏡的使用,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C )
A. 望遠鏡能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
B. 旅行時,可用望遠鏡來欣賞遠處的風景
C. 晴天,我們還可以用望遠鏡直接觀察太陽上的耀斑
D. 觀看演出時借助望遠鏡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舞臺上的表演
C
1
2
3
4
5
6
7
8
二、填空題(每空5分,共15分)
7. 為了觀察太陽系內的各種行星,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了開
普勒望遠鏡,該望遠鏡由兩個凸透鏡組成,物體經過兩次折射成
像,如圖甲。
(1) 生活中與圖甲中物鏡工作原理相同的工具是 。
照相機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2) 中秋節小濱用肉眼看到的月亮如圖乙所示,則他利用望遠鏡看到
的像是圖丙中的 。
(3) 小濱發現若物鏡和目鏡的距離太遠,通過目鏡就會看不到月亮的
像,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 。
B 
物鏡所成的實像沒有在目鏡一倍焦距內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三、實驗探究題(55分)
8. ★制作望遠鏡。
(1) 材料:準備兩個凸透鏡,一個焦距比另一個稍大一些,兩個
與透鏡尺寸差不多大小的硬紙筒,大紙筒可套進小紙筒。紙筒也可
自己制作。
(2) 制作:將焦距較大的透鏡作為 鏡,較小的作為 鏡,
分別將它們固定在大小兩個紙筒中,如圖甲所示。
(3) 使用:將物鏡對準遠處的物體,不斷推拉小紙筒,直到看到清楚
放大的像為止。
物 
目 
1
2
3
4
5
6
7
8
(4) 原理:如圖乙所示,從遠處物體射到物鏡上的光線是平行的,經
物鏡后,在焦點外距焦點很近的地方,得到物體的 立、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像。目鏡的前焦點和物鏡的后焦
點是 在一起的,所以像位于目鏡和它的焦點之間離焦點很近的
地方,像對于目鏡來說是物體,它對于目鏡所成的像是 (填
“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像。這樣,當我們對著目鏡進行觀察
的時候,進入眼睛的光線就好像是直接從這個像射來的。
倒 
縮小 
實 
重合 
放大 
虛 
1
2
3
4
5
6
7
8
(5) 反思:若物鏡的焦距為f1,目鏡的焦距為f2,物鏡成像的像距v范
圍是 ,若f2變大,則最后所成的像將 (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為了能通過望遠鏡看到正立的像,同學們提出改進
思路,原理如圖丙。請嘗試作出人所看到的物體的像。(圖丙中已知凸
透鏡的右焦點和凹透鏡的右焦點重合,即兩透鏡間的距離為凸透鏡和凹
透鏡的焦距差)

f1<v<2f1 
變小 
第8題
1
2
3
4
5
6
7
8(共12張PPT)
第3節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第1課時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35分)
1.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首先需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
屏,使實驗時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下列情形屬于
已經調好的是( C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C D
2. 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若將一物體放在該凸透鏡主光軸上距焦點
5cm處,則物體經凸透鏡所成的像一定是( C )
A. 縮小的 B. 正立的
C. 放大的 D. 倒立的
3. (上海松江二模)某物體距離凸透鏡25cm,透過透鏡在光屏上成放大
的像,若將物體移動到距離透鏡50cm處,則此時成( B )
A. 放大的虛像 B. 縮小的實像
C. 放大的實像 D. 正立的虛像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一個物體放在凸透鏡前20cm處時,在透鏡另一側光屏上找到一個清晰的等大的像,現將物體移動至凸透鏡前15cm處時,移動光屏能找到(  B)
A.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倒立、放大的實像
C. 倒立、放大的虛像
D. 正立、放大的虛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濱州中考)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在離凸透鏡30cm的光
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 )
A. 20cm
B. 30cm
C. 40cm
D. 50cm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
屏上都不能形成燭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D )
A. 蠟燭放在了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
B. 蠟燭放在了凸透鏡的二倍焦距處
C. 蠟燭放在了凸透鏡的焦距以外
D. 蠟燭放在了凸透鏡的焦距以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當燭焰離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時,眼
睛通過透鏡觀察到的虛像可能是圖中的( B )
A B C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填空題(每空3分,共30分)
8. 在凸透鏡的成像中, 是虛像和實像的分界點;
是放大實像和縮小實像的分界點。
9. (瀘州中考)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安裝好器材,調節蠟
燭、凸透鏡與光屏在如圖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凸透
鏡的焦距為 cm。固定凸透鏡位置,他將蠟燭移到15cm刻度處,
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來小明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一倍焦距處 
二倍
焦距處 
10.0 
將光屏向
左移動適當距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小明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分別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圖所
示,在光屏上接收到了一個與凸透鏡等大的光斑,可知此凸透鏡的焦距
為 cm;若用一個焦距為5cm的凸透鏡替換圖中透鏡,仍放在
25cm刻度處,蠟燭位置不變,則光屏向 (填“遠離”或“靠近”)
透鏡方向移動,才能得到一個清晰的蠟燭的像。
第10題
15.0 
靠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八年級的小明同學用焦距為10cm
的凸透鏡觀察小紅的眼睛,看到小紅的眼睛如圖甲所示,此時物距應該
滿足的條件是 ,要看到如圖乙所示的情形,物距應該滿足的條件是 。
第11題
10~20cm(或f<u<2f) 
小于10cm(或u<f) 
12. ★小文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縮小的像時,若將蠟燭和光屏互換位置,燭焰在光屏上應成清晰、
的實像。理由是 。
倒立、放大 
光發生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三、實驗探究題(35分)
13. ★某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
(1) 實驗前,要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若凸透鏡位置偏高,則像可能會成在光屏的 (填“上”或“下”)方。
(2) 通過調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等大的像,如圖所示,則所用
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同一高度
上 
第13題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在圖中,把蠟燭向左移動15cm,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應把光屏
向 (填“左”或“右”)適當調節,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倒
立、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
(4) 若僅將圖中凸透鏡換成焦距相同、直徑較小的凸透鏡,則光屏上
所成的像與原來相比 (填“變小”“變暗”或“變不完整”)了。
(5) 用蠟燭做實驗的缺點是 。(寫出一條即可)
左 
縮小 
變暗 
成像不穩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13題(共12張PPT)
第五章小測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一、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 如圖是把一副眼鏡放在太陽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
斷鏡片是( D )
A. 凸面鏡
B. 凹面鏡
C. 凸透鏡
D. 凹透鏡
D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1題
2. (郴州中考)如圖所示,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
度,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0cm,凸透鏡的位置保持不變。假設光具座足
夠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 )
A. 當蠟燭放在圖中A區域時,光屏應放在
圖中D區域才可能呈現清晰的像
B. 蠟燭從圖中位置逐漸遠離透鏡時,所成
的像會逐漸變小
C. 若無論怎么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
到像,則蠟燭可能放在圖中B區域
D. 若光屏上要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則蠟燭
應該放在圖中C區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2題
B
3. (益陽中考)點燃蠟燭,燭焰通過焦距為20cm的凸透鏡甲成縮小的
像。現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乙替代凸透鏡甲,且保持燭焰和透鏡的位
置不變,燭焰通過凸透鏡乙所成的像是( A )
A. 縮小的實像
B. 放大的虛像
C. 倒立的虛像
D. 正立的實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4. (日照中考)某興趣小組開展“創新服務生活,科技改變未來”的科技
創新活動,模擬制作一款“智能”行駛玩具車。該玩具車利用車載傳感器
(攝像頭、雷達)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數據,完成“自動”駕駛。作為傳感
器之一的攝像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攝像頭的鏡頭是凹透鏡
B. 遇障礙物時,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鏡頭應該向前伸
C. 攝像頭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D. 成像時障礙物位于鏡頭的兩倍焦距以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5. (煙臺中考)近視是影響青少年健康的重大問題,保護視力、科學用
眼已成為社會共識。下列有關眼睛和眼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 物體在正常眼睛的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虛像
B. 近視眼看遠處的物體時,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
C. 矯正近視眼的方法是佩戴合適度數的凸透鏡
D. 矯正近視眼前,像離視網膜越近佩戴眼鏡的度數越高
B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題(每空6分,共30分)
6. 如圖所示,光會聚于b點,在虛線區域內放一透鏡后,光會聚于主光
軸MN上的c點;則此透鏡是 (填“凸透鏡”或“凹透鏡”)。
第6題
凹透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7. 如圖所示,將一只透鏡正對著太陽,把一張紙放在它下方,紙上呈現
一個圓光斑,光斑直徑小于透鏡直徑,測得光斑到透鏡的距離為L。
(1) 圖中的透鏡是 透鏡。
(2) 若透鏡焦距小于L,透鏡逐漸靠近紙面,會看到圓光斑
(填光斑大小變化情況)。
凸 
先變小
后變大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8. 如圖所示是小明制作的簡易望遠鏡,它由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組
成,調整兩個凸透鏡間的距離,就可以看清遠處的景物。前面靠近物體
的凸透鏡成像原理和 相同,后面靠近眼睛的凸透鏡成像原理
和 相同。(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第8題
照相機 
放大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作圖題(10分)
9. (南充中考)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鏡,請畫出該光經過凸透
鏡、凹透鏡的折射光線。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實驗探究題(30分)
10. ★(巴中中考)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
(1) 如圖甲所示,測得本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 cm。在光
具座上調節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 。如圖乙所示,光屏上成倒立、 (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
10.0 
同一高度
縮小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2) 人的眼睛是通過改變晶狀體的厚度來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的,現
將圖乙中虛線圓圈部分當作人的“眼睛”,當蠟燭遠離“眼睛”時,“眼睛”
需調節凸透鏡的厚度使其 (填“變薄”或“變厚”),改變其對光
線的偏折能力,從而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該“眼睛”無法調節凸透鏡
達到應有的厚度,則該“眼睛”為 (填“近視眼”或“遠視眼”),應該佩戴 (填“凸透鏡”或“凹透鏡”)進行矯正。
變薄 
近視眼 
凹透鏡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3張PPT)
第3節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第2課時 凸透鏡成像的動態規律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24分)
1. (青海中考)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2cm,將點燃的蠟燭從離凸透鏡30cm
處沿主光軸移到15cm處的過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變化情況是(   B)
A. 像變小,像距變小
B. 像變大,像距變大
C. 像變大,像距變小
D. 像變小,像距變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光屏位于如圖所
示的位置時,燭焰在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燭焰在光屏
上呈現一個清晰、縮小的像,調節的方法是( A )
A. 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光屏靠近透鏡
B. 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光屏遠離透鏡
C. 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光屏遠離透鏡
D. 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光屏靠近透鏡
A
第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如圖所示,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圖中未標出),點燃的
蠟燭放在光具座上的a點,調節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
縮小、倒立的像;將蠟燭從a點移到b點后,再移動光屏,屏上得到清晰
的像變小,則( A )
A
A. 凸透鏡位于a點左側
B. 凸透鏡位于b點右側
C. 蠟燭在a點時,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D. 蠟燭在b點時,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第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燭焰
的像(如圖),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變大些,下列調節方法可行的是(  B)
A. 將蠟燭適當遠離透鏡,光屏適當靠近透鏡
B. 將蠟燭適當靠近透鏡,光屏適當遠離透鏡
C. 將光屏適當遠離透鏡
D. 將透鏡適當靠近光屏
B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南通模擬)如圖所示,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燭焰在圖示位置時恰
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現將蠟燭沿主光軸向某一方向移動20cm,移動
蠟燭的同時移動光屏,使燭焰始終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光屏上的
像( A )
A. 一直變小 B. 一直變大
C. 先變大后變小 D. 先變小后變大
第5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如圖所示,有一圓柱體PQ,放在凸透鏡前圖示的位置,它所成的
像P'Q'的形狀應該是下列選項中的( B )
第6題
A B C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填空題(每空3分,共36分)
7. 當凸透鏡焦距為20cm時,要在光屏上成一縮小的像,蠟燭可在距凸透
鏡 移動,要使像變大些但仍是縮小的,蠟燭應
(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同時光屏離凸透鏡應 (填“近”或
“遠”)些。
40cm以外 
靠近 
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如圖,圓柱形玻璃瓶內裝水,把鉛筆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遠處慢慢
移動,透過玻璃瓶會先看到鉛筆尖逐漸變 (填“長”或“短”);經
過某一位置后,鉛筆尖會突然改變方向,“改變方向”后的像為
(填“實”或“虛”)像,再向遠處移動時,鉛筆尖的像將變 (填
“長”或“短”)。
第8題
長 
實 
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距v和物
距u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
(1) 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10 
第9題
(2) 把物體從距凸透鏡30cm處移到15cm處的過程中,像距逐漸變 .
(填“大”或“小”)。
(3) 把物體從距凸透鏡8cm處移動至5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
(填“大”或“小”)。
大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如圖所示,兩端開口的圓筒內嵌一光學元件,在圓筒左側中心
軸上放一光源S,圓筒右側中心軸上垂直固定一光屏。現左右移動圓
筒,當圓筒左端距離光源為a時,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將圓筒
向右水平移動距離b時,光屏上第二次出現清晰的像,則此光學元件是
透鏡,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質是 (填“放大”“縮小”或“等
大”)、 (填“正立”或“倒立”)的實像。
第10題
凸 
縮小 
倒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實驗探究題(40分)
11.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 當把點燃的蠟燭放在20cm刻度處時,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
上,要將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動適當的距離。
左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當把蠟燭移到35cm刻度處時,移動光屏可得到一個 、
的實像;保持透鏡位置不變,若要使所成的像變大,應將蠟
燭向 (填“左”或“右”)移動。
(3) 當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會變短,燭焰的像會往 (填“上”或
“下”)偏離光屏中心。
倒立
放大 
右 
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11題(共14張PPT)
第1節 透 鏡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一、選擇題(每小題7分,共42分)
1. 關于如圖所示的a、b、c、d四個透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a、c均為凸透鏡
B. a為凸透鏡,d為凹透鏡
C. b、c均為凹透鏡
D. b為凹透鏡,c為凸透鏡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1題
2. 下列關于透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凸透鏡只對平行光有會聚作用
B. 凸透鏡兩個焦點之間的距離叫作焦距
C. 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D. 平行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后一定會聚于焦點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圖中畫出了光線通過透鏡(圖中未畫出)的情形,其中凹透鏡是(  D)
第3題
A. a B. b、d C. c、d D. a、b、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為了得到一束平行光,班里的同學提出了下列方法,你認為可行的方
法是( B )
A. 把一小燈泡放在凹透鏡的焦點上
B. 把一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
C. 把一小燈泡放在凹透鏡的二倍焦距處
D. 把一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處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如圖所示,N是一個水平放置的暗盒,盒內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
為暗盒右側平面上的一個圓孔,M是一個與暗盒右側平面平行的、相隔
一定距離的光屏,若用一個外徑與圓孔P相同的光學器件嵌入其中,發
現在光屏M上呈現出一個比圓孔P大的圓形光斑,則嵌入圓孔P的光學器
件( C )
A. 一定是凹透鏡 B. 一定是凸透鏡
C. 可能是凸透鏡,也可能是凹透鏡 D. 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小明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C )
A B C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填空題(每空4分,共24分)
7. 當小玲在觀察陽光通過甲、乙兩個眼鏡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時,發現
兩個眼鏡形成的光斑不同。陽光通過眼鏡甲形成的光斑中間較四周亮,
而陽光通過眼鏡乙形成的光斑中間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斷眼鏡甲是
透鏡,眼鏡乙是 透鏡。
凸 
凹 
8. (襄陽中考)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有“削冰令圓,舉
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其中“削冰令圓”是把冰削成 透
鏡;“以艾承其影”是把“艾”(易燃物)放在透鏡的 上。
凸 
焦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在森林中隨意丟棄垃圾是不文明的行為,尤其是隨意丟棄尚未喝盡的
礦泉水瓶可能釀成森林火災。礦泉水瓶里剩下的一些水,在陽光的照射
下形成 鏡的效果,當陽光被 (填“會聚”或“發散”)在
雜草上,達到雜草燃燒溫度,雜草燃燒可能引發森林火災。
凸透 
會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作圖題(16分)
10. 如圖所示,完成下列光路圖。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四、實驗探究題(18分)
11. ★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焦距時,小華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再把
一張紙放在它的下方,如圖所示。當在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
斑時,測得這個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小華推斷,凸透鏡的焦距
一定大于L。
第11題
(1) 你認為小華的推斷 (填“正確”或“不正確”)。
不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小華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將火柴頭放在凸透鏡焦點處,一段時
間后火柴會被點燃,他想進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鏡對火柴的點燃效果有什
么不同,他提出了以下三種猜想。
猜想1:凹透鏡也能點燃火柴。
猜想2:點燃火柴的快慢與凸透鏡的焦距大小有關。
猜想3:點燃火柴的快慢與凸透鏡的直徑大小有關。
(2) 為了檢驗小華的推斷是否正確,你下一步的實驗操作是



向下移
動凸透鏡,如果此時光斑變大,說明光斑在焦點之前,焦距大于L,說
明小華推斷正確。如果此時光斑變小,說明光斑在焦點之后,焦距小于
L,說明小華推斷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11題
① 根據所學知識,判斷猜想1是 的,判斷的依據:

② 為了驗證猜想2是否正確,他們選用直徑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鏡進
行多次實驗,發現火柴被點燃的時間基本相等,這說明猜想2是 的。
③ 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驗證猜想3是否正確,簡述你的實驗方案。
簡要做法:

如何判斷:

錯誤
用焦距相同而直徑不同的凸透鏡,點燃火柴,測出點燃火
柴所需要的時間 
若點燃火柴所需要的時間相等,則猜想3錯誤;若點燃火
柴所需要的時間不相等,則猜想3正確 
錯誤 
凹透鏡對
光線有發散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12張PPT)
第3節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第3課時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生活應用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 (連云港中考)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當蠟燭、凸透
鏡、光屏處于圖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利用這個
成像規律可以制成( A )
A. 照相機 B. 潛望鏡
C. 放大鏡 D. 幻燈機
第1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在牡丹園,小明看到盛開的牡丹花非常美麗,拿出隨身攜帶的照相機
對其拍照,發現取景框中的像太小,這時他應該( C )
A. 遠離牡丹花,同時使像距變大
B. 遠離牡丹花,同時使像距變小
C. 靠近牡丹花,同時使像距變大
D. 靠近牡丹花,同時使像距變小
C
1
2
3
4
5
6
7
8
9
10
3. (雅安中考)如圖是小雅利用手機和透鏡自制的簡易投影儀,它能將
手機上的畫面放大投影到墻壁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制作簡易投影儀的鏡頭是凹透鏡
B. 投影儀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C. 透鏡到墻壁的距離應大于透鏡的二倍焦距
D. 手機應放置在透鏡的一倍焦距內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4. 如圖所示為商場中經常看到的廣告投影燈及其內部結構示意圖,為了
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廣告圖標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B )
A. 增大投影燈離地距離,適當增大鏡頭到廣告片距離
B. 增大投影燈離地距離,適當減小鏡頭到廣告片距離
C. 減小投影燈離地距離,適當增大鏡頭到廣告片距離
D. 減小投影燈離地距離,適當減小鏡頭到廣告片距離
B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5. 爺爺用放大鏡看報紙的時候,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的做法
是( A )
A. 報紙和眼睛不動,放大鏡遠離報紙一些
B. 報紙和放大鏡不動,眼睛遠離報紙一些
C. 報紙和放大鏡不動,眼睛靠近報紙一些
D. 報紙和眼睛不動,放大鏡靠近報紙一些
A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題(每空5分,共60分)
6. (陜西中考)如圖所示為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無人駕駛小巴車,它可
以通過車上的攝像機和激光雷達識別道路狀況。小巴車上的攝像機識別
道路上的行人時,其鏡頭相當于一個 透鏡,行人在攝像機感光元
件上成倒立、縮小的 像。當小巴車靠近公交站牌時,站牌在攝像
機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第6題
凸 
實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7. 小林在家里拿爺爺的放大鏡做實驗。第一次小林通過放大鏡看到書上
的字如圖甲所示,此時他看到的是字的 (填“實”或“虛”)像;第
二次小林通過放大鏡看到書上的字如圖乙所示,這時他看到的是字的
(填“實”或“虛”)像。從圖甲到圖乙的變化過程中,放大鏡是逐
漸 (填“靠近”或“遠離”)書本的。與圖乙所反映的成像規律相
同的光學儀器有 。
虛 
實 
遠離 
投影儀(合理答案均可)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8. 如圖是一張妙趣橫生的照片,不用后期處理,一次拍攝而成,在拍攝
過程中,鏡頭相當于 透鏡,擺拍時 (填“鞋子”或“人”)距
鏡頭比較遠。
第8題
凸 
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9. (武漢模擬)昆蟲觀察盒的盒蓋是一個凸透鏡,如圖所示,盒蓋到盒
底的距離為10cm,是利用凸透鏡能成正立、 (填“放大”“縮小”
或“等大”)的 (填“虛像”或“實像”)的原理,實現方便地觀察
小昆蟲。在一次實驗中,小明不小心把盒蓋上的凸透鏡打碎了,為了修
好觀察盒,老師分別給他提供了焦距為5cm、10cm和12cm的凸透鏡各一
個,他應該選擇焦距為 cm的凸透鏡。
放大 
虛像 
12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實驗探究題(20分)
10. ★在信息化時代,相機和手機都是常用的圖像采集設備。
第10題
(1) 如圖甲所示,用相機拍照時,在膠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
的 (填“實”或“虛”)像;鏡頭靠近人時,像的大小將變 ,
此時像會 (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用相機拍攝遠近不同的
物體時,通過伸縮鏡頭,使像清晰地成在膠片上,這個操作過程便是
“調焦”,如圖乙所示。
實 
大 
遠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小敏發現手機不能“調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將手機拿到哥
哥工作的大學實驗室去探究,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手
機鏡頭的焦距大約為 (填字母)。
A. 5m B. 0.5m C. 0.05m D. 0.005m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D 
(3) 請分析,手機拍攝遠近不同的物體不需要“調焦”的原因是


手機
鏡頭的焦距小,物距都遠大于二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變化的

圍小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1張PPT)
第4節 眼睛和眼鏡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一、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1. 物體在眼睛中成像與照相機的原理相似。眼球結構中相當于照相機中
膠片的是( C )
A. 視覺神經
B. 角膜
C. 視網膜
D. 晶狀體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下列圖片中模擬了人眼球成像的是( C )
A B C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父母愛護我們,十分關注我們身邊的事物,愛是相互的,所以我們也
需要關注一下父母身邊的事物。小明觀察爸爸的眼鏡時發現,眼鏡鏡片
中間厚邊緣薄,則下列關于小明爸爸視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 小明爸爸是遠視,看遠處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后
B. 小明爸爸是遠視,看近處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后
C. 小明爸爸是近視,看遠處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
D. 小明爸爸是近視,看近處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對于近視眼,遠處物體經眼睛成像的位置和相應的矯正方式分別是( )
A. 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需戴凹透鏡矯正
B. 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需戴凸透鏡矯正
C. 像成在視網膜的后方,需戴凸透鏡矯正
D. 像成在視網膜的后方,需戴凹透鏡矯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天門中考)小花用水凸透鏡模擬人眼的晶狀體,光屏相當于視網
膜,如圖所示。當用注射器向膠膜內注水,水凸透鏡的凸起程度增加,
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將蠟燭靠近水凸透鏡,光屏上再次得到
清晰的像,此過程模擬的眼睛及該眼睛的矯正方法是( C )
A. 近視眼;用凸透鏡矯正 B. 遠視眼;用凸透鏡矯正
C. 近視眼;用凹透鏡矯正 D. 遠視眼;用凹透鏡矯正
C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后,為進一步了解“視力矯正”的原理,移動蠟燭,先讓燭焰在光屏上成了一個清晰的像,如圖所示。然后他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了不同類型的眼鏡片,關于本次實驗,下列現象正確的是( C )
A. 放置眼鏡片之前,蠟燭在圖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B. 放置眼鏡片之前,蠟燭在圖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縮小的虛像
C. 將遠視鏡片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使光
屏靠近透鏡,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 將近視鏡片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使光屏
靠近透鏡,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6題
C
二、填空題(每空3分,共39分)
7. 眼球好像一架 ,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
,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 上,形成物體的 、
的 像。
8. 在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正確表示遠視眼成像情況的是圖 ,其
矯正做法是圖 。
第8題
照相機 

透鏡 
視網膜 
倒立
縮小 
實 
乙 
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形成近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 (填“太弱”
或“太強”),為了能看清物體,需要佩戴對光線有 作用的
透鏡進行矯正。預防近視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讀寫時眼睛與書本的
距離應保持在 (填“10”“15”或“25”)cm左右,這個距離叫作
正常人的明視距離。
太強 
發散 
25 
10. 小明的爺爺有一副老花眼鏡,一天晚上,小明想估測這副眼鏡的度
數,小明把房間的窗戶打開,使得在房間里能看見窗外很遠地方的一盞
明燈。小明站在白墻旁邊用眼鏡鏡片把這盞燈的像成在白墻上。小明測
得此時鏡片到墻的距離約是34cm。這樣,可以認為鏡片的焦度是
(結果保留兩位小數),鏡片的度數約為 度。
2.94m-1 
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實驗探究題(25分)
11. ★小義用小氣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鏡模擬眼球中的晶狀體。如圖所
示,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狀體,在實驗中測得其焦距為10cm,再將甲分
別擠壓成乙、丙的形狀,回答下列問題。
(1) 分別測量它們的焦距,測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 。
(2) 當眼睛看遠處的物體時,晶狀體將由甲變為 。
丙 
第11題
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模擬近視眼要用 ,很多近視患者戴“隱形眼鏡”來矯正視
力。“隱形眼鏡”是一種直接貼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鏡片,可隨著眼球運
動。若某鏡片的中心厚度為0.05mm,則此鏡片的邊緣厚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05mm。
(4) 當將近視眼鏡放置在如圖丁所示的位置后,光屏上本來清晰
的像變模糊了,要使在光屏上的像變清晰,光屏應向 移動。
乙 
大于 
遠離透鏡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12張PPT)
第2節 生活中的透鏡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一、選擇題(每小題8分,共40分)
1. 下列光學儀器中不是應用凸透鏡成像的是( C )
A. 放大鏡 B. 投影儀
C. 潛望鏡 D. 照相機
2. 關于四種光學儀器的成像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C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照相機成正立、縮小的實像
D. 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實像
C. 幻燈機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3. (貴陽三模)微雕是集中國文化精華的袖珍藝術品,技藝精湛的微雕
大師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數毫米的頭發絲上進行雕刻。如
圖所示為微雕師父正在創造微雕藝術品,他通過佩戴光學元件來看清雕
刻痕跡。這個光學元件指的是( B )
B
A. 凸面鏡
B. 凸透鏡
C. 平面鏡
D. 凹透鏡
第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在凸透鏡成像中,若得到一個與物體同側的像,則這個像一定是(  )
A. 倒立、放大的實像
B. 倒立、縮小的實像
C. 正立、縮小的虛像
D. 正立、放大的虛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在使用凸透鏡的過程中,小時同學觀察到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下
列光學儀器的工作原理與該現象所反映的規律相同的是( C )
A. 放大鏡
B. 照相機
C. 投影儀
D. 汽車的后視鏡
C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6分)
6. 清晨,室外花葉上有許多露珠,露珠下面的葉脈看起來比較粗
大,這是露珠具有 鏡的功能,形成葉脈的 (填“實”
或“虛”)像。
7. 學完光學的知識后,小明將所學的各種光學儀器所成像的虛實和成像
原理進行整理:① 小孔成像;② 平面鏡成像;③ 照相機成像;④ 放大
鏡成像。其中成實像的有 ,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有 。
(填序號)
放大 
虛 
①③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圖所示,魚缸中只有一條小魚,而眼睛從A點可以觀察到兩條,一
條魚位置變淺,另一條魚變大,前者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填“實”或“虛”)像;后者是由于魚缸的 (填“左”或“右”)側部
分等效凸透鏡而形成的 (填“實”或“虛”)像。
第8題
折射 
虛 
右 
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如圖所示為投影儀的成像原理圖。投影儀的鏡頭是一個 ,
投影片相當于物體。在使用投影儀時,來自投影片的光,通過鏡頭后會
在屏幕上成 立、 的實像。要想在屏幕上得到的像增大一
些,應將投影儀 (填“靠近”或“遠離”)屏幕,鏡頭適當向 . (填“上”或“下”)調,使物距 (填“增大”或“減小”)。
凸透鏡 
倒 
放大 
遠離 
下 
減小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如圖甲所示為某一物體的形狀,圖乙4個虛線框內是供選擇的該
物體成像的形狀。在以下填空中,只考慮像的形狀,不考慮像的大
小和虛實。
(1) 在照相機的底片上得到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 。
(2) 在平面鏡中看到的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 。
D 
A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把投影儀的反射平面鏡去掉,讓該物體的像成在天花板上,這時
看到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 。
(4) 用放大鏡來看該物體,看到的該物體的像的形狀為 。(填
字母)
D 
C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作圖題(14分)
11. (濱州三模)如圖,請畫出由S點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
線,并確定發光點S的像點S'。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實驗探究題(10分)
12. ★在自制“模型照相機”時,小明利用凸透鏡制作了如圖所示的模型
照相機。
(1) 應該選用 (填“凸”或“凹”)透鏡作鏡頭,薄膜選用的材料
是 (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
凸 
半透明 
(2) 觀察時,小明應將 (填“A”或“B”)端對著觀察的物體,并
選擇 (填“亮”或“暗”)的物體作為觀察對象。
(3) 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機先“拍攝”到了遠處的物體,再“拍攝”近處物
體時,應將暗箱 (填“伸長”或“縮短”)些。
B 
亮 
伸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章丘市| 新民市| 周宁县| 新余市| 淮北市| 师宗县| 弥渡县| 昌平区| 宝兴县| 红安县| 灌南县| 嘉峪关市| 元谋县| 蒙阴县| 定西市| 诸城市| 韩城市| 锦州市| 茂名市| 永靖县| 柳林县| 深州市| 五指山市| 墨玉县| 获嘉县| 青阳县| 洛阳市| 靖安县| 上饶县| 行唐县| 旬邑县| 南阳市| 连江县| 仁布县| 台山市| 安顺市| 南郑县| 墨江| 大安市| 莱州市| 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