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專題檢測卷(一) 聲 現 象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用物理學的準確用語來“翻譯”生活用語,這有利于我們把握事物的本質,“引吭高歌”和“低聲細語”中的高與低指的是( C )A. 音調高低 B. 音色好壞C. 響度大小 D. 聲音三要素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亞運會開幕式迎賓表演中,19座“玉琮水鼓”敲擊出激昂的鼓聲,以水為禮,擊鼓迎賓,營造出熱烈的迎賓氛圍,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鼓聲對于現場觀眾來說是噪聲B. 鼓聲通過空氣傳播到人耳C. 鼓聲可以在真空中傳播D. 敲擊鼓面的不同位置可以改變鼓聲的音色第2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倒車雷達是汽車駐車或者倒車時的安全輔助裝置,汽車利用超聲波輔助倒車,當汽車與障礙物相距較近時,汽車就會發出“嘀嘀嘀”的警報聲。下列關于聲波的說法正確的是( A )A. 超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B. “嘀嘀嘀”的警報聲,就是超聲波C. 聲音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比在固體中大D. 警報聲對正在倒車的駕駛員來說是噪聲第3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我國發明的風箏(古稱鳶)是世界上公認最早的飛行器之一,明代《詢芻錄》中描述:“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聲如箏鳴指的是( C )A. 響度 B. 音調 C. 音色 D. 回聲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 C )A.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以聲波的形式傳播B.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不同C.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D. 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其振動頻率低于人類聽覺的下限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人敲鼓時,鼓槌每秒敲擊鼓面的次數不足20次,因此小明認為此時敲鼓發出的聲音是次聲波。小張不贊同,提出了以下觀點用于反駁小明的觀點,其中不合理的是( C )A. 人耳是無法聽到次聲波的,所以鼓聲不是次聲波B. 人敲鼓的頻率不等于鼓面振動的頻率C. 次聲波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而鼓聲不會,所以鼓聲不是次聲波D. 實際上,鼓面每秒振動的次數大于20次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在某節目中,五位歌手在隔音罩內借助紙杯和魚線做成的“土電話”將一首歌傳遞出來,現場觀眾依然能清晰地分辨出合唱中的高低音聲部以及歌手所模仿的樂器種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 )A. 隔音罩能在傳播過程中減小聲音的響度B. 聲音在空氣中和魚線中的傳播速度相同C. 用人聲模仿各種不同樂器主要是模仿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D. 高低音聲部主要是音調不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南京中考)小明和小華讀出a、o、e三個拼音字母,利用軟件采集到的數據如表所示,分析可知( A )字 母 小 明 小 華a 109.2Hz 261.2Hzo 115.4Hz 279.0Hze 120.5Hz 282.8HzA. 小明聲音音調低 B. 小明聲音響度大C. 小華聲音音調低 D. 小華聲音響度大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2023年春運,鐵路出行已恢復了往年的熱鬧,但并非所有旅客都希望在旅途中聽到他人的說話聲。為滿足不同旅客的需求,部分高鐵上增設了“靜音車廂”,坐在該車廂內的旅客不得大聲喧嘩且應將手機調至靜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車廂中他人的說話聲不是由振動產生的B. 越洪亮的說話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越快C. “靜音車廂”實際是要求降低聲音的響度D. 將手機調至靜音是在傳播途中減弱聲音的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聲音在空氣、水、鋁管中的傳播速度分別為340m/s、1500m/s、5000m/s;并且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大于0.1s,人們才能把兩次聲音區分開。敲擊注滿水的鋁管的一端,人將耳朵貼在鋁管另一端,可能聽到三次敲擊聲的鋁管長度是( D )A. 50m B. 100mC. 200m D. 300m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2分)11. 如圖所示是我國最早的樂器之一“塤”,是漢族特有的閉口吹奏樂器,吹奏時能發出宮、商、角、徵、羽五音,相當于現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聲音的 ;演奏者吹塤時,發出的聲音是由 的振動而產生的;優美的樂音在空氣中通過 的形式向周圍傳播。音調 空氣柱 波 第1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某社交類的軟件的本質是將正常錄制的音頻和視頻通過軟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達到“短”的目的,此時聲波的頻率也為正常聲音的3倍,則該社交類軟件的音調比正常聲音的 (高/低),聲波的傳播速度 (變大/不變/變小)。高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大媽廣場舞,吵得我好辛苦”,說明健身的同時,也產生了噪聲,為共建和諧社會,社區委員會與大媽們溝通,跳舞時,調小音量,這屬于在 處減弱噪聲;社區居民關閉門窗或者建立移動隔音板,這屬于在 減弱噪聲;正在學習的小明戴上耳塞,這屬于在 處減弱噪聲。聲源 傳播途中 聲音接收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聲音在固體中比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 (大/小),某人看見閃電后經過6s才聽到雷聲,則打雷處到這個人的距離約為 m。(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大 204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十堰中考)中國最年輕的兵種中特種兵被稱為“陸地猛虎、海底蛟龍、空中雄鷹”,他們裝備著無聲手槍,還有特種作戰消音靴。作戰消音靴是在 處減弱噪聲,這樣做主要是防止 (音調/響度)過大而暴露目標;他們在越野拉練時能聽到指戰員下達的各種口令,聲音通過 傳到戰士們的耳中。聲源 響度 空氣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一只蝴蝶1min內振翅360次,它振翅的頻率為 Hz,該頻率是在下面表格中 的聽覺范圍內。人類 (能/不能)聽到這種聲音。類 別 大 象 狗 人 類 海 豚 蝙 蝠聽覺頻率范圍/Hz 1~20000 15~50000 20~20000 150~150000 1000~1200006 大象 不能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 解答題(共38分)17. (6分)下面是小明和他叔叔戶外走散時的一段對話:“叔叔!”小明大聲喊道,叔叔聽到后立即回答:“小明!”一會兒之后,小明聽到叔叔喊他的聲音。小明想知道他們之間的距離約有多遠,于是小明和叔叔約定重復上面的對話,并開啟了手機上的秒表計時功能,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快速測出他們之間的大致距離。請你幫助小明完善實驗方案。(1) 小明喊“叔叔”時開始計時,到 時停止計時,發現秒表上計時2s。(2) 已知聲音的傳播速度為340m/s,則他們之間的大致距離為 m。(反應時間不計)聽到叔叔喊“小明” 34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10分)小華自制了一把簡易的吉他。如圖所示,在一個空木盒上固定一根木柄,琴弦一端固定在木盒O處,另一端跟木柄上的旋鈕相接。她上網查得音樂中不同唱名“Do、Re、Mi、Fa、Sol……”的頻率與這把吉他的弦長關系如表所示。第18題弦長/cm 60 48 45 40 …頻 率 a a a a a …唱 名 Do Re Mi Fa Sol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 吉他聲是由于琴弦的 產生的,木盒的作用是為了放大聲音的 ,人們根據聲音的 判斷演奏的樂器為吉他。振動 響度 音色 (2) 弦發聲的音調高低與振動的頻率的關系是 。(3) 請你根據表中數據推斷弦的振動頻率f與弦長l的關系式: 。頻率越大,音調越高f=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10分)近幾年,一些城市道路由從前的水泥路面變成了瀝青路面,如圖所示。小明發現汽車駛過時產生的噪聲比從前小多了,那么汽車行駛的噪聲是否與路面的材料有關呢?下表是小明在網上查到的同一輛轎車在不同路面行駛時噪聲的測試數據。第19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實驗次序 車速v/ (km·h-1) 水泥路 面噪聲 瀝青路面噪聲1 72 85.4 78.52 108 92.6 80.6實驗次序 車速v/ (km·h-1) 水泥路 面噪聲 瀝青路面噪聲1 72 85.4 78.52 108 92.6 80.6(1) 由表格信息填空,在表格中出現了一個不足之處: 。(2) 根據表中的數據,你可以得出結論:沒有寫出噪聲的單位 ① 同一輛車在車速一定時,瀝青路面上行駛時產生的噪聲 (大/小)。② 同一輛車在 (相同/不同)路面上行駛,車速越 (大/小),噪聲越大。小 相同 大 (3) 請你猜想:除上述因素外,汽車行駛在路面上產生噪聲的大小還可能跟 (寫出一個因素)有關。車輪的材料 第19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12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潛艇的“耳目”——聲吶潛艇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隱蔽性,作戰時需要長時間在水下潛航,這就決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達觀察,而只能依靠聲吶進行探測,所以聲吶在潛艇上的重要性更為突出,被稱為潛艇的“耳目”。第20題聲吶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是水聲學中應用廣泛的一種重要裝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聲吶能夠向水中發射聲波,聲波的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由于這種聲波的頻率較高,可以形成較好的指向性。聲波在水中傳播時,如果遇到潛艇、水雷、魚群等目標,就會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聲波被聲吶接收,根據聲信號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聲吶發出聲波碰到的目標如果是運動的,反射回來的聲波(以下簡稱“回聲”)的音調就會有所變化,它的變化規律是如果“回聲”的音調變高,說明目標正向聲吶靠攏;如果“回聲”的音調變低,說明目標正在遠離聲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 人耳能夠聽到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范圍是 kHz到 kHz。(2) 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在10s內接收到發出的聲波信號經潛艇B反射回來的信號,且信號頻率不變,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s1是 。(設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3) 在月球上能否用聲吶技術來測量物體間的距離?為什么?解:不能;月球上是真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10 20 7500m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共27張PPT)第五章檢測卷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時,下列要求錯誤的是( B )A. 測量時,刻度尺不能歪斜B. 測量時,必須從刻度尺的零刻度線處量起C. 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D. 記錄測量結果時,必須在數字后面寫上單位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2024年1月29日,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高山滑雪比賽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開賽。黑龍江省某選手獲得女子組冠軍,如圖所示。請你根據圖像提供的信息,估測圖中滑雪板的長度為( C )A. 12mm B. 12cm C. 12dm D. 12m第2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如圖所示為從高空俯拍到的一條彎彎的道路的照片,我們可以使用多種方法巧妙粗略地測出照片中道路的長度。其中一種方法如下(測量先后順序已被打亂),正確的測量順序是( D )第3題D① 取一圓規,將它的兩個支腳張開0.3cm;② 計算圖上道路的長度,為n×0.3cm;③ 數出道路被分成的段數n;④ 用圓規在圖上將所要測量的道路分段,每段長度為0.3cm。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C. ③④①② D. ①④③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你一定聽說過《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吧?如圖所示,烏龜和兔子同時從起點跑出,兔子在遠遠超過烏龜后,便驕傲地睡大覺。當它睡醒后才發現烏龜已經爬到了終點。關于這個賽跑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A. 兔子在睡覺時一定是靜止的B. 烏龜在比賽時相對地面是運動的C. 開始時,兔子的速度大于烏龜的速度D. 烏龜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第4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下列過程經歷的時間最接近1s的是( B )A. 人步行10m所用的時間B. 人心臟跳動一次的時間C. 人眨一下眼睛所用的時間D. 朗讀20個字組成的一句話所用的時間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邵陽中考)2023年5月28日上午,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機從上海虹橋機場順利起飛,到達北京首都機場,完成首次商業載客飛行(如圖)。飛機飛行過程中,某乘客看到機翼是靜止的,他所選的參照物( D )A. 云朵 B. 地面 C. 機翼 D. 座椅第6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為了趕去坐火車,大人牽著小孩一起快走了30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0步,小孩共走了1200步,則走得較快的是( C )A. 大人 B. 小孩C. 一樣快 D. 無法確定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如圖是小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時,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小汽車在AE兩點間做勻速直線運動B. 小汽車在BC兩點間速度一定先變大再變小C. 小汽車在CD兩點間運動的平均速度為10m/sD. 小汽車在DE兩點間運動的平均速度最大第8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① 2~4s內乙做勻速直線運動;② 第4s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③ 0~4s內乙的平均速度為2m/s;④ 第3s時甲在乙的后方。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 )A. 只有③④ B. 只有①②C. 只有①③ D. 只有②④第9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小汽車勻速行駛在公路上,坐在副駕駛位置的小紅觀察到小汽車速度表的指針始終在100km/h位置處,在超越相鄰車道上同向勻速行駛的另一輛約為10m長大客車的過程中,小紅發現自己通過大客車的時間為5s,則下列四個選項中最接近大客車速度的是( D )A. 30km/h B. 60km/hC. 78km/h D. 93km/h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2分)11. 如圖甲所示,物體A的長度為 cm。如圖乙所示,用秒表測量校運會上女子1500m的比賽成績,從開始計時到此刻經歷的時間是 。如圖丙所示,汽車速度表的示數為 。 第11題3.80 5min10s 90km/h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德陽中考)如圖所示,假設高速列車從德陽到成都做勻速直線運動,靜坐在行駛的列車中的小東相對于路邊的樹木是 (靜止/運動)的,若德陽到成都的距離是60km,列車的行駛速度為150km/h,則小東從德陽到成都所用的時間是 min。第12題運動 2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如圖所示是某物體運動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由圖可知該物體在這0~8s內運動了 m;在6~8s內的平均速度為 m/s;在整個8s內的平均速度為 m/s。第13題15 5 1.87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山西中考)小麗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外出旅行時的照片,其中兩張是坐在平直行駛的車內連續拍攝的照片,如圖所示。網友判斷小麗乘坐的車正在向東行駛。網友的判斷是 (正確/錯誤)的,理由是 。第14題錯誤 以塔為參照物車向西運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田徑跑道的周長是400m,小明勻速跑一圈用時80s,則小明的速度為 m/s。小麗的速度為3m/s,若小明以原速與小麗同時從同一地點,反向勻速跑步,則小明與小麗從出發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時間是 s。若小明以原速與小麗同時從同一地點,同向勻速跑步,則他們第一次相遇時,小明跑過的路程為 m。5 50 10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在一次科學探究活動中,小明要測量紙錐下落的速度,用每隔0.5s時間拍照一次的相機,拍下如圖所示的照片,右側為紙錐從E到F過程的放大圖。紙錐下降的運動可以看成 直線運動,EF段紙錐運動的路程是 cm,EF段紙錐下落的速度是 m/s。第16題變速 20.0 0.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 解答題(共38分)17. (10分)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律”實驗中,在內徑約為0.8cm、長約為150cm的玻璃管(如圖所示)中注水近滿,上端留一小段空氣柱,再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將玻璃管翻轉后豎直放置,觀察氣泡的運動情況。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 為了判斷氣泡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需要測量氣泡運動的路程和時間,為便于測量,應使氣泡在管內運動得較 (快/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依據你的經驗可嘗試將玻璃管 放置在某一位置。(2) 若僅測得氣泡在管內運動的全部路程和時間,則 (能/不能)判斷氣泡運動為勻速運動。慢 傾斜 不能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為較精確測量氣泡在0~20cm、20~40cm、40~60cm、60~80cm各段所用的時間,請寫出你的設計方案: 。(4) 如果將測量間距由20cm改為5cm,請對這種設計方案作出評價: 。選取氣泡運動一段路程后的0點作為計時起點,在玻璃管上以0點為起點每隔20cm做一標記,再用秒表分別測出氣泡到20cm、40cm、60cm、80cm處的時間 距離很近,使得時間很短,時間測量的誤差會很大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10分)某實驗小組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球從斜面A點由靜止開始滾下,頻閃照相機記錄了小球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照片如圖甲所示。 (1) 依據照片可判斷,小球在做 (勻速/變速)直線運動。(2) 若頻閃照相機每隔0.2s拍攝一次,并測得sAB=5cm,sBC=15cm,則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為 m/s。變速 0.75 0.5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圖乙中能說明小球在斜面上運動情況的圖像是 (填字母)。(4) 小球在AD段運動過程中,經過時間tAD中點時的速度為v1,經過路程sAD中點時的速度為v2,則v1 (>/=/<)v2。C <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8分)據統計,全國發生的車禍中有超過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為此,江蘇省近年來加大了道路限速監控管理,一種是“定點測速”,即監測汽車在某點的車速;另一種是“區間測速”,就是測算出汽車在某一區間行駛的平均速度。如果超過了該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為超速。如圖所示,若監測點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輛轎車通過監測點A、B的速度分別為100km/h和110km/h,通過兩個監測點的時間如圖所示。(1) 采用“定點測速”,該轎車通過監測點A、B時會不會被判超速?解:(1) 已知全程限速120km/h,因為120km/h>110km/h>100km/h,所以采用“定點測速”,該轎車通過監測點A、B時不會被判超速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采用“區間測速”,這輛轎車在該路段會不會被判超速?(請通過計算進行說明)解:(2) 圖中所示轎車在該路段所用的時間t=10:41-10:31=10min=h,所以轎車在該路段的速度v===150km/h,因為150km/h>120km/h,所以采用“區間測速”,這輛轎車在該路段會被判超速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若要確保通過AB路段區間測速不會被判超速,則通過AB路段時間最短為多少秒?(請通過計算進行說明)解:(3) 為確保通過AB路段區間測速不會被判超速,此時最大速度v'=120km/h=m/s,由v=可得,通過AB路段的最短時間t'===750s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10分)小張乘坐高鐵從南京到徐州,發車時間為9:20,到達徐州的時間為當日10:50,這段路程為342km。高鐵中途經過一個長為1000m的隧道,當他所在的車廂剛要進入隧道時,看到車廂內顯示屏上的示數為216km/h,若高鐵穿過隧道的時間為20s,則:(1) 高鐵由南京到徐州全程的平均速度為多少千米每小時?解:(1) 高鐵由南京到徐州全程所用的時間t1=10:50-9:20=1h30min=1.5h,高鐵由南京到徐州全程的平均速度v1===228km/h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假設高鐵在隧道中勻速運動,該列高鐵的長度為多少米?解:(2) 高鐵在隧道中的速度v2=216km/h=60m/s,高鐵穿過隧道行駛的路程s2=v2t2=60m/s×20s=1200m,高鐵的長度L高鐵=s2-L隧道=1200m-1000m=200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共24張PPT)專題檢測卷(五) 物體的運動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福建中考)如圖是某襯衫吊牌的部分信息,號型“170/92A”表示適穿人群的特征參數及體型。“A”表示適用于一般體型,“170”表示身高170cm,“92”表示( A )A. 胸圍92cm B. 肩膀寬92cmC. 上臂周長92cm D. 脖子周長92cm第1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甘孜中考)熱愛運動的小剛同學正在晨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以遠處的山為參照物,小剛是靜止的B. 以遠處的山為參照物,小剛是運動的C. 以小剛為參照物,路旁的樹是靜止的D. 以小剛為參照物,迎面跑來的同學是靜止的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如圖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損的刻度尺測量橡皮的長度,長度為( C )A. 3.15cm B. 3.150cmC. 2.15cm D. 2.150cm第3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小麗和小雨進行跑步比賽,他們討論比賽方案。小麗說:“我們跑相同的路程,看誰用的時間短,短者為勝。”小雨說:“我們跑相同的時間,看誰跑的路程長,長者為勝。”對他們所說的方案,你認為( C )A. 只有小麗的方案可行 B. 只有小雨的方案可行C. 兩個方案都可行 D. 兩個方案都不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如圖所示,是貨車師傅駕車送貨時所經過的兩個交通標志牌,按交通規則要求,從交通標志牌的地方到重慶所需要的最短時間為( D )A. 15min B. 75min C. 120min D. 90min第5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火車從車站由靜止開始出發,秒表讀數如圖甲所示;當火車速度達到20m/s時,秒表讀數如圖乙所示,在這段時間內火車共行駛了2000m,則( D )A. 圖甲、乙示數的時間差是20sB. 圖甲、乙示數的時間差是23sC. 這段時間內火車運行的平均速度為50m/sD. 這段時間內火車運行的平均速度為10m/s第6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甲、乙、丙三列列車同時停靠在海陽站。一段時間后,甲列車上的人看到乙列車相對自己向東運動,乙列車上的人看到甲、丙兩列列車都相對自己向西運動,而丙列車上的人則看到路邊上的樹木向東運動。關于這三列列車行駛的方向,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甲列車必定向西行駛B. 乙列車必定向東行駛C. 丙列車必定向西行駛D. 甲、丙兩列列車的行駛方向必定相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小紅和蘭蘭兩人多次進行百米賽跑,同時出發,每次小紅都比蘭蘭提前10m到達終點。如果兩人都以原來的速度跑,將小紅的起跑線向后移動10m,蘭蘭仍在原起跑線,兩人同時出發,結果是 ( B )A. 兩人同時到終點 B. 小紅先到達終點C. 蘭蘭先到達終點 D. 無法確定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a、b兩輛小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沿直線向南運動,圖甲是a車運動的s-t圖像,圖乙是b車運動的v-t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第9題CA. 2~4s內,a和b車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B. 0~6s內,a車的平均速度是15m/sC. 0~2s內,a車速度大于b車速度D. 4~6s內,以a車為參照物,b車向南運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生活中常見“蜻蜓點水”的現象,設蜻蜓貼近水面在水平方向勻速飛行,蜻蜓每次點水后會在水面上激起一個極細的波紋。某同學在研究蜻蜓的運動時獲得一張蜻蜓點水俯視照片的簡化圖,如圖,該圖記錄了蜻蜓連續兩次點水時激起的波紋在拍照時的情形。若圖上兩個圓的半徑比為3∶1,波紋的圓心就是蜻蜓點水的位置,則蜻蜓水平飛行速度大小與波速大小的比值為( B )BA. 1∶1 B. 2∶1C. 3∶1 D. 4∶1第1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2分)11. 圖甲中被測物體的長度是 cm,圖乙中秒表的讀數為 s。第11題2.60 337.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有五位同學用相同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支鋼筆的長度,測得的結果分別是12.82cm、12.83cm、12.8cm、12.81cm、12.82cm。其中測量結果明顯錯誤的是 ,錯誤原因是 ,鋼筆的測量長度應該是 。12.8cm 沒有估讀 12.82cm 13. 兩輛汽車同向行駛,坐在甲車里的乘客看到乙車在向后退,該乘客是以 作為參照物的。這兩輛汽車相比較, 車開得快。甲車 甲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小明和小華均在操場上沿直線進行跑步訓練。在某次訓練中,他們通過的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則前2s小華的平均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小明的平均速度,前8s小華的路程為 m,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小華全程的平均速度。第14題大于 40 等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如圖所示為某人從A點沿直線運動到I點連續9個位置的頻閃照片,頻閃照相機每隔1s閃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此人可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過程是 (AD/DG/GI)段;AD段的平均速度于 (大于/等于/小于)FH段的平均速度vFH;DI段的平均速度為 m/s。第15題DG 小于 1.4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汽車駕駛員從發現情況到采取制動所需要的時間叫反應時間。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過程中,若駕駛員發現前方70m處有障礙物,采取制動后,汽車行駛50m剛好停在障礙物前10m處,已知該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0.4s,則制動前汽車行駛速度為 m/s。若該駕駛員邊打電話邊駕車,仍以相同的速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從發現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為70m,此時駕駛員的反應時間是 s。由此可判斷,駕駛員駕駛時打電話,駕駛員的剎車反應會 (變快/不變/變慢)。25 0.8 變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 解答題(共38分)17. (12分)在“探究氣泡的速度”的實驗中,小華將一根長為80cm、內徑為10mm的均勻玻璃管兩端封閉,管內注水,一端留有一個小氣泡。實驗中發現將玻璃管傾斜不同的角度后(如圖甲),測得氣泡從一端運動到另一端的時間不同,小華將氣泡從一端運動到另一端的時間與傾斜角度的測量數據記錄如下表。傾斜角度θ/°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運動時間t/s 53 41 33 31 32 33 39 52 66平均速度v/(cm·s-1) 1.51 1.95 2.42 2.58 2.50 2.42 2.05 1.54第17題(1) 依據實驗數據,當θ角為0°時,氣泡運動的平均速度約為 cm/s(結果保留兩位小數)。1.21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依據表中的數據在圖乙中畫出平均速度隨傾斜角度變化的大致圖像。從所描繪的圖像可得:隨著傾斜角度的增大,氣泡在玻璃管中運動的平均速度 。(3) 除了玻璃管的傾斜角度影響氣泡在玻璃管中運動的平均速度外,在實際實驗時還發現其他因素也可能影響氣泡在玻璃管中運動的平均速度,請寫出一種因素: 。先變大后變小 氣泡所處的深度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10分)小明取兩張等大的圓形紙,分別剪去兩個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圖甲),再將它們做成圖乙所示的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 第18題(1) 為了比較兩個紙錐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下落的快慢,可將紙錐按圖中 (乙/丙)所示的位置釋放。乙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小明所在的興趣小組同學研究影響紙錐下落快慢的因素。取三個形狀相同但厚度不同的紙錐并編號為a、b、c,讓它們從不同高度分別自由落下,并以豎直磚墻為背景,當進入豎直磚墻的區域時,用照相機通過每隔0.2s曝光一次的方法記錄紙錐的運動過程,如圖丁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圖照片(照片上的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為1∶10)。① 對于圖丁中的這段運動過程,紙錐a做 運動,你判斷的依據是 。② 對于圖丁中的這段運動過程,a、b、c三個紙錐經過與E位置同一水平高度時的速度之比是 。紙錐c經過E位置時的實際速度為 m/s。勻速直線 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 1∶2∶3 0.6 第18題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6分)如圖所示,潛艇靜止在馬里亞納某區域海溝的海面,豎直向下向海溝發出超聲波,13.0s后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超聲波信號。若潛艇在海面上發出超聲波的同時,豎直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12.96s后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超聲波信號。已知超聲波在水中的速度是1500m/s。(1) 馬里亞納某區域海溝的深度是多少?解:(1) 超聲波從海面傳到海底的時間t1==6.5s,馬里亞納某區域海溝的深度s=vt1=1500m/s×6.5s=9750m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潛艇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約是多少(結果保留一位小數)?解:(2) 回聲從海底返回到潛艇所用的時間t2=t-t1=12.96s-6.5s =6.46s,6.46s內回聲傳播的路程s1=vt2=1500m/s×6.46s=9690m,潛艇向下運動的路程s2=s-s1=9750m-9690m=60m,潛艇向下運動的速度v'==≈4.6m/s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10分)2023年 11月13日,大連到沈陽“點到點、一站到達”動車組列車正式通車。大連至沈陽全程約為380km,設計速度為250km/h,調整后,大連到沈陽所需時間約縮短0.5h。(1) 若按設計時速行駛,求大連到沈陽需要的時間。解:(1) 大連到沈陽需要的時間t1===1.52h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求調整前大連至沈陽路段的平均速度(結果保留整數)。解:(2) t2=t1+0.5h=1.52h+0.5h=2.02h,調整前大連至沈陽路段的平均速度v2==≈188km/h(3) 已知列車長200m,途中以50m/s的速度勻速行駛,完全通過一條隧道用時44s,求隧道的長度。解:(3) 列車完全通過隧道行駛的路程s=vt=50m/s×44s=2200m,則隧道的長度s隧=s-s車=2200m-200m=2000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共30張PPT)期中檢測卷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6分)1. 生活在澳大利亞海岸附近的長肢領航鯨能模仿虎鯨發出的聲音,有時連虎鯨自己都分辨不出。表明長肢領航鯨能模仿虎鯨聲音的( A )A. 音色 B. 響度C. 聲速 D. 音調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下列成語與“靜影沉璧”形成具有相同物理道理的是( C )A. 一葉障目 B. 鑿壁偷光C. 鏡花水月 D. 海市蜃樓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將電視機遙控器對準墻壁按一下開關,有時也可以將關閉的電視機打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C )A. 紅外線不沿直線傳播 B. 紫外線的反射現象C. 紅外線的反射現象 D. 紫外線不沿直線傳播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編鐘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興盛的樂器,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人耳聽到的鐘聲是次聲波B. 敲擊大小不同的鐘能發出不同的音調C. 編鐘優美的樂曲聲只能通過空氣傳播D. 敲鐘時,用力越大,鐘振動的幅度越大,響度越小第4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如圖所示,一個透明均勻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①②都是凸透鏡 B. ①③對光具有會聚作用C. ②③對光具有發散作用 D. 只有①對光具有會聚作用第5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小明通過閱讀課本了解到小孔會成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像,為了驗證這個說法,他準備制作一個LED屏作為物體進行研究,下列關于LED屏制作形狀的選擇,最適合的是( D )DDAB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物理上常通過聲波的波形圖來反映聲波的特點。如圖所示,根據甲、乙兩個音叉振動時發出聲音的波形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C )A. 甲、乙兩音叉發聲的頻率相同B. 甲音叉比乙音叉發聲的音調低C. 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動得快D. 甲音叉比乙音叉發聲的響度大第7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如圖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氣的界面CD處同時發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D )A. 入射角為60°,界面右側是空氣B. 折射角為45°,界面右側是玻璃C. 入射角為60°,界面左側是空氣D. 折射角為45°,界面左側是玻璃第8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下列有關聲波應用的實例中,不屬于超聲波應用的是( D )A. 蝙蝠利用聲波導航 B. 探測海底的深度C. 粉碎人體內的結石 D. 預報風暴或地震D10. 已知某物體通過凸透鏡,在距離透鏡20cm的光屏上成縮小的像,若將物體移動到距焦點10cm處,則此時成的像( B )A. 一定是放大的虛像 B. 可能是放大的實像C. 一定是等大的實像 D. 可能是縮小的實像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 小明將一束紅光照射到三棱鏡上,在光屏上a點處形成一個紅色光斑,如圖所示。現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鏡位置不變,僅將紅光改為紫光,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D )A. 保持光屏位置不變,紫色光斑仍在a點處B. 保持光屏位置不變,紫色光斑在a點上方C. 將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點處D. 將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點處第11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我國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戰斗機上的光電搜索跟蹤系統如圖所示,該系統與攝像機功能相似,能為戰斗機提供感知外界的“視覺”。關于該系統說法正確的是( C )A. 該系統的光學元件是一個凹透鏡B. 該系統的光學元件是一個凸透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C. 當戰斗機靠近目標物體時,該系統所成像的大小變大D. 周圍景物通過該系統成像時,景物到鏡頭的距離小于二倍焦距第12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 填空題(每空1分,共21分)13. 白居易的詩句“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中,琵琶聲是由弦 產生的,并通過 傳入他的耳朵,他是根據 判斷聲音是琵琶發出的。振動 空氣 音色14. 在醫院的手術室、病房里,常用 (紅外線/紫外線/可見光)來滅菌;此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v1;也可以利用 (次聲波/超聲波)診斷儀幫助醫生檢查病人體內臟器,此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v2;則v1 (>/=/<)v2。紫外線 超聲波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如圖所示,“入班即靜”要求同學們在教室養成輕聲說話的習慣。“輕聲”是指聲音的 (音調/響度/音色)小,從控制噪聲的角度分析,這是在 減弱噪聲的。第15題響度 聲源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綿陽中考)如圖甲所示,塔式太陽能電站把地面上多塊平面鏡反射的太陽光會聚到塔頂,從而利用太陽能發電。如圖乙所示,某塔式太陽能電站的一塊平面鏡在塔的東邊,下午某時刻,從西向東的太陽光以與水平方向成70°角射向這塊平面鏡,反射光線與水平方向成30°角,則反射角是 ,平面鏡與水平方向的夾角是 。第16題20° 4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西藏中考)“以銅為鑒,可正衣冠”。古人用銅制成的鏡子來整理自己的衣著。銅鏡中的像是通過光的 形成的,當人遠離銅鏡時,鏡中的像與人之間的距離將會變 。反射 大 18. 某款超聲波驅鼠器在通電工作時,發出的超聲波和普通聲音一樣都是由物體 產生的,但是這種聲波的 (振幅/頻率)不在人耳的聽覺范圍內,所以我們無法聽到,它 (可以/不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到老鼠的位置,達到驅鼠的目的。振動 頻率 可以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如圖,將印有杭州亞運會圖案的透明膠片,貼在發光手電筒前端玻璃上,正對著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調整位置,墻上出現一個清晰放大的“像”,該“像”相對于膠片上的圖案是 (正立/倒立)的,墻壁到凸透鏡的距離滿足的條件是 。我們從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墻上的“像”,是因為光發生了 。 第19題倒立 大于20cm 漫反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用鐵絲圍成一個內徑約為4mm的圓環,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滿圓環的水膜猶如透鏡,用這個水膜透鏡貼近課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為 (實像/虛像);透過水膜透鏡看遠處的樓房,樓房倒立、縮小了,這種成像情況與 (照相機/幻燈機)成像原理相同;利用此類透鏡可以做 (近視/遠視)眼鏡。虛像 照相機遠視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三、 解答題(共43分)21. (4分)按題目要求作圖:(1) 如圖甲是一束光線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經過鏡面AB反射照到了P點,請畫出對應的光路。第21題甲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如圖乙,根據給出的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完成光路圖。第21題乙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8分)為了探究發聲的桌面是否在振動,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第22題(1) 如圖,在水平桌面上固定了一塊平面鏡,用激光筆(固定不動)照射平面鏡,經反射后在墻面上出現了一個小光斑,當用力敲擊桌面使桌子發聲時,可以看到墻上的光斑在 ,根據實驗現象可歸納出:發聲的桌面在 。跳動(或晃動) 振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實驗中選激光筆作為光源是利用了激光的亮度高、方向性好,其傳播很遠的距離后仍能保持一定強度的特性,根據激光的這一特性請你列舉一個應用: 。(3) 實驗時如果要讓光斑跳動的幅度更明顯些,進行了如下幾種做法:① 加大激光筆的亮度;② 適當增加敲擊桌面的力度;③ 增大桌子與墻壁間的距離;④ 增大桌面的高度.其中比較可行的做法是 (填入你認為可行做法的序號)。激光測距儀(或測距) ②③ 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12分)小明利用如圖的實驗裝置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紙板ENF由E、F兩部分組成,可以繞接縫ON翻折。第23題(1) 實驗前,應將紙板 放置于平面鏡上。實驗時讓光貼著紙板入射是為了 。垂直 顯示光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為了便于測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記錄在紙板上,你的方法是 。(3) 將紙板F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發現紙板上均無反射光束呈現,此現象說明: 。(4) 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沿BO方向射到O點,反射光將沿圖中的 方向射出,這是因為在反射現象中, 。在紙板上用筆沿光路將其描畫下來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OA a光路是可逆的 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12分)小明和小華發現太陽光透過不同的玻璃磚其光照的強弱不同。于是他們想探究光透過不同玻璃磚后的光照強度(E)與什么因素有關(光照強度是指光照的強弱,其單位是勒克斯,符號是lx)。經過討論后,他們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猜想1:與入射光的光照強度有關。猜想2:與光在玻璃磚中通過的路程有關。猜想3:與光入射到玻璃磚時的角度有關。(1) 如圖甲,為了探究猜想1,小明將一束入射光束垂直入射同一無色玻璃磚,將入射光的光照強度逐漸增強,發現光照強度測量儀測出的數值逐漸變大。這說明猜想1是 (正確/錯誤)的。正確 第2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在驗證猜想2時,如圖甲,他們將光照強度恒定的入射光束垂直入射無色玻璃磚,多次更換不同厚度的無色玻璃磚,讀出光照強度測量儀測出的數值,記錄的部分數據如下表:實驗序號 1 2 3 4 5厚度D/mm 1.0 2.0 3.5 4.0 6.0光照強度E/lx 1.2 1 0.6 0.2① 請在圖乙中描點作出光照強度E與玻璃磚的厚度D的關系圖線。表格中第3次光照強度E= lx。0.7 第2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為探究猜想3,小華將光照強度恒定的入射光束多次改變入射角斜射透過同一無色玻璃磚,發現入射角不同,光照強度測量儀測出的數值也不同。你認為小華的實驗 (能/不能)驗證猜想3是否正確,理由是 。不能 沒有控制光在玻璃磚中通過的路程相同 ② 進一步分析得出:光透過無色玻璃磚后的光照強度隨光在玻璃中通過的路程增大而 (增強/減弱)。減弱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第24題25. (7分)小陽自制了一個口徑不變的“水凸透鏡”來研究凸透鏡成像。他發現通過注射器注入水,“水凸透鏡”的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第25題(1) 實驗前,應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在 。水凸透鏡的主光軸上 25(2) 如圖,當“水凸透鏡”位于光具座上50cm處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正立、放大/倒立、放大/倒立、縮小)的像。倒立、縮小 (3) 在保持(2)中“水凸透鏡”的厚度、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將“水凸透鏡”移至 cm處時,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放大/等大/縮小)的像。35 放大 第25題25(4) 他通過注射器從“水凸透鏡”中向外抽少許水,使“水凸透鏡”厚度變小,光屏上所成蠟燭的像變得不清晰。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 若只移動光屏,則應將光屏 (遠離/靠近)“水凸透鏡”;② 若只移動蠟燭,則應將蠟燭 (遠離/靠近)“水凸透鏡”;③ 若不移動光屏和蠟燭,則可在蠟燭和“水凸透鏡”之間再放上一個焦距合適的 (凸透鏡/凹透鏡)。遠離 遠離 凸透鏡 第25題25(共24張PPT)第二章檢測卷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下列物體屬于光源的是( B )A. 夜空中明亮的月亮 B. 正在發光的日光燈C. 放電影時看到的銀幕 D. 閃閃發光的鉆石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下列光現象中,與彩虹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D )A. 樹下光斑 B. 屏上的皮影 C. 萌娃照鏡 D. 光的色散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柳州中考)如圖所示,一塊平面鏡摔碎成大小不同的兩塊鏡片后重新組合在一起,關于兩塊鏡片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A )A. 兩塊鏡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B. 兩塊鏡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C. 兩塊鏡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D. 兩塊鏡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第3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如圖甲所示為平靜的水面上石拱橋與水中的倒影圖片,它們的橋洞組成了一個近似圓的形狀,如圖乙所示。當水面上升后,看到水面上的橋洞與其像組成的大致形狀是 ( B ) 第4題A B C D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如圖所示是我國在2000多年前的《墨經》中記載的小孔成像實驗。從物體出發的光沿直線穿過小孔,照在小孔另一側的光屏上形成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B.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虛像C. 小孔成像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有關D. 小孔成像時保持光屏的位置不變,將物體遠離小孔,光屏上像變大第5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下列各例中:① 舞蹈演員利用平面鏡觀察和矯正自己的姿勢;② 家庭裝飾中,常利用平面鏡來擴大視野空間;③ 夜間行駛時,車內的燈必須關閉;④ 牙醫借助平面鏡看清牙齒的背面。屬于利用平面鏡成像的是( C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③④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在彩色的熒光屏上,若在某一時刻,熒光屏上的某一區域的各個色點都是由強度相同的紅、綠、藍三種顏色的色光組成的,則該區域呈現的顏色是( B )A. 黃色 B. 白色 C. 藍色 D. 無色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鎮江中考)如圖所示,平面鏡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長6cm的鉛筆平放在地面上且與平面鏡垂直,筆尖離平面鏡10cm,現鉛筆以2cm/s的速度垂直于平面鏡向平面鏡勻速靠近,則( C )A. 鉛筆的像為虛像,且尖端朝右B. 筆尖的像移動速度大于筆尾的像移動速度C. 經過3s,筆尖的像與筆尾的像相距6cmD. 將平面鏡M逆時針轉動45°,鉛筆的像豎直且尖端朝上第8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太陽光與水平面成40°角,若要使反射光線沿水平方向傳播,則平面鏡與水平面的夾角應為( C )A. 只能為20° B. 只能為70°C. 20°或70° D. 20°到70°之間都可以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如圖甲所示,學校走廊的AB處有一塊如圖乙所示的儀容鏡靠墻而立,鏡面與墻壁平行,小明同學沿著平行于墻壁的方向由①到③直線走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第10題BA. 小明在鏡中的像先變大后變小B. 小明在位置①可以在鏡中看到位置③另一名同學的像C. 在平面鏡后放一不透明木板,小明在位置②看不到自己的像D. 小明在位置①②③,都可以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11. 雨過天晴,天空出現的彩虹,這屬于光的色散現象。在實驗室我們通常讓一束太陽光通過一種光學元件來研究此現象,如圖所示,虛線方框內的光學元件是 。實驗中,位于光屏b處的色光是 色光。第11題三棱鏡 紫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圭表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天文儀器,如圖甲所示,圭表通過測量一年中每日正午時日影長度來推測二十四節氣,日影是光的 形成的。圭表的原理如圖乙所示,為了在圭尺上觀察到清晰的日影,立表需要用 (透明/不透明)物體制作,立春節氣正午日影比夏至長,說明立春節氣正午太陽在位置 (A/B)。 第12題直線傳播 不透明 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小明在房間中安裝了一塊太陽能電池板給家里供電。當太陽在電池板后方時,利用一塊平面鏡將太陽光反射到太陽能電池板上。若某時刻太陽光與平面鏡的夾角為60°(如圖所示),一束太陽光經鏡面反射后照射到電池板上P點,入射角的大小為 °;若鏡面豎直上移,則反射角將 (變大/不變/變小);若鏡面水平左移,該束光線將照到P點 (上方/下方)。30 不變 上方 第1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地球與月亮之間的距離約為3.84×108m,中秋節,小紅在直徑約為30cm的臉盆中接了深度約為10cm的水放在陽臺上,把月亮“請到了”臉盆里觀賞,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離約為 m,它的大小 (大于/等于/小于)天空中的月亮的大小。3.84×108 等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為了把太陽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東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某同學設計安裝了一塊能自動調節方向的平面鏡M,如圖所示。正午時刻,太陽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此時平面鏡與水平線的夾角α= ;午后,隨著太陽西斜,α應適當 (增大/減小)。第15題45° 增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如圖所示,平面鏡MN豎直放置,鏡前有一個發光物體S,物體S離平面鏡2m,則它的像到物體S的距離為 m;將平面鏡繞M點從MN轉到MN'位置的過程中,物體S在平面鏡中的像S'的軌跡為 (曲線/直線);S'離M點的距離 (越來越近/保持不變/越來越遠)。第16題4 曲線 保持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 解答題(共40分)17. (10分)按題目要求作圖。(1) 如圖甲所示,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 (2) 在圖乙中畫出入射光線AO經平面鏡后的反射光線。(3) (蘭州中考)小美去鞋店買鞋,如圖丙所示為她站在鏡前試鞋的情景。請畫出小美的眼睛A點看到鞋面B點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完整光路圖。第17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17題18. (8分)在“制作小孔成像觀察儀”活動中,小明把制作好的圓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圖甲所示。第18題(1) 圓筒的 (A/B)端是半透明薄紙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觀察儀觀察靜物時,小明移動圓筒位置,增大光屏與小孔之間的距離,則光屏上像將 (變大/不變/變小)。(2) 小明拿掉圓筒上的光屏,仍然像剛才那樣觀察,他 (能/不能)觀察到像。(3) 如圖乙所示,小明在一紙筒底部中心開了一個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開兩個小孔b、c,光屏上觀察到 個像。A 變大 能 三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10分)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器材有完全相同的可伸縮吸管兩支、帶支架的玻璃板。請你回答下列問題:(1) 如圖甲所示,將玻璃板豎立于水平桌面,然后將吸管A豎立在玻璃板前,由于吸管容易傾倒,可以采取 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可任意添加器材)。把吸管插在橡皮泥上(答案合理即可) (2) 成功將吸管A豎立在桌面上,在玻璃板的 (前/后)側可觀察到它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然后將吸管B放置在玻璃板后,調整吸管B的位置及長短,直至它與A所成的像 。前 重合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若要得出吸管A的像與吸管A的大小關系,接下來應比較 ,從而得出結論。(4) 將吸管A上端向右彎折(如圖乙所示),從裝置的前面來看,應將代替像的吸管B上端向 (左/右)彎折,才能使其與吸管A的像完全重合。吸管A的像與吸管B是否完全重合 右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12分)(衡陽中考)如圖所示為小濤同學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他進行了下面的操作: 第20題(1) 如圖甲所示,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個角度射到O點,經平面鏡的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AO和反射光OB的徑跡。改變光束的入射角度,多做幾次,取下紙板,用量角器測量ON兩側的∠i和∠r,得到的結論是反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等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如圖乙所示,紙板ENF是用兩塊紙板連接起來的,把半面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這時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 (在/不在)同一平面內。在 (3) 使入射光線逐漸靠近法線ON,可觀察到反射光線 (靠近/遠離)法線。靠近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如果讓光線逆著OB的方向射向鏡面,那么會發現反射光線沿著OA方向射出,這表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 。(5) 小濤同學還想用圖丙和圖丁模擬鏡面反射與漫反射,照圖丙那樣,把幾根細針垂直扎入一張硬紙板中,表示法線,當入射光線平行射到各入射點時,反射光線將平行射出。隨后將紙板隨意彎折,如圖丁所示,這時會看到“法線”不再平行,當入射光線平行射到各入射點上時,反射光線 (平行/不平行),根據你所學的知識判斷,漫反射 (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是可逆的 不平行 遵循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共25張PPT)第三章檢測卷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下列光現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A. 飛機舷窗下的城市 B. 湖面夜景倒影C. 汽車后視鏡成像 D. 地面上的光斑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太陽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輻射到地球,許多實驗表明,有些光人眼是看不見的。下列關于不可見光的說法,正確的是( D )A. 紅外線能使熒光物質發光B. 紫外線的熱效應明顯C. 只有太陽能輻射紅外線D. 餐館里常用紫外線來消毒殺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如圖,一塑料薄膜頂棚下堆放著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陽光穿過薄膜上的積水,照射到干草上,容易引發火災。水和塑料薄膜對光的作用相當于( B )A. 凹透鏡 B. 凸透鏡C. 平面鏡 D. 凹面鏡第3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廣元中考)某物理興趣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光屏和點燃的蠟燭分別位于凸透鏡兩側,實驗前調整好實驗器材。如圖所示,將蠟燭移至25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呈現在光屏上清晰的像的特點是( A )A. 倒立、縮小的實像 B. 正立、放大的虛像C. 倒立、放大的實像 D. 與投影儀的成像特點相同第4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廣西北部灣中考)畢業照給同學們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記憶。拍照時( C )A. 照相機鏡頭相當于凹透鏡B. 同學們應站在鏡頭一倍焦距以內C. 照相機成縮小的實像D. 想讓成的像變大,鏡頭應遠離同學們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某同學利用光具座、透鏡、蠟燭、光屏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記錄物距的倒數、像距的倒數得到的圖像如圖所示,則( D ) A. 當u=10cm時,成倒立、等大的像B. 當u=15cm時,成倒立、縮小的像C. 當u=20cm時,成倒立、放大的像D. 當u=25cm時,成倒立、縮小的像第6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人群中近視眼比例很高,很多人選擇通過準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中央前表面,進行矯正,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 )A. 眼球的結構相當于照相機,視網膜相當于光屏B. 在眼球的視網膜上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實像C. 近視眼是因晶狀體太厚,像成在了視網膜前方D. 激光矯正的效果相當于給眼球戴了一副隱形的凹透鏡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如圖所示,這是一款人臉識別考勤機,通過攝像鏡頭捕捉人臉信息,并將所拍圖像與系統數據庫中預先錄入的人臉照片模板進行對比。下面對該裝置說法正確的是( B )A. 該裝置的鏡頭成正立、縮小的實像B. 這種鏡頭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C. 該裝置的鏡頭可用來矯正近視眼D. 該裝置與投影儀的成像原理相同第8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某天文愛好者為了研究“超級月亮”這一現象,架設了一臺天文望遠鏡對該現象進行觀察,如圖所示,關于該望遠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它的物鏡是平面鏡B. 它的目鏡是凹透鏡C. 遠處景物通過物鏡成放大的像D. 遠處景物通過物鏡成縮小的像第9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小明將蠟燭沿主光軸由距透鏡90cm移至120cm的過程中發現燭焰在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較清晰。若他再將蠟燭移至距透鏡8cm處,所成像的性質是( C )A. 放大的虛像 B. 縮小的實像C. 放大的實像 D. 縮小的虛像第10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11. 如圖甲所示,測溫槍是利用人體向外輻射的 (紅外線/超聲波/紫外線)進行測溫的。如圖乙所示,驗鈔機利用自身發出的 (紅外線/超聲波/紫外線)進行驗鈔。 第11題紅外線 紫外線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如圖所示,光在水和空氣的界面CD處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入射角為 °,折射角為 °,界面CD上面的介質是 (水/空氣)。第12題30 42 空氣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如圖所示,一束光原來會聚于b點,在虛線框內放甲透鏡,光會聚于主光軸MN上的c點,實驗現象表明甲是 透鏡,對光有 作用;在虛線框內放玻璃磚,這束光將會聚于b點的 (左/右)側。第13題凹 發散 右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湖州中考)小明用手機拍照,發現手機鏡頭過于靠近拍攝對象時(如圖)無法正常對焦,拍出的照片模糊,此時像成在感光器(相當于光屏) (前/后)。小明發現將 透鏡緊靠在手機鏡頭上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從而理解了手機微距鏡頭的工作原理。第14題后 凸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小陳發現爺爺看書報時將書報拿得很遠,根據所學知識想到人的眼睛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爺爺眼睛的問題是晶狀體太薄造成的 (近/遠)視眼。于是他建議父母帶爺爺到眼鏡店選配一副 (凸/凹)透鏡制成的老花鏡。遠 凸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為測量某凸透鏡焦距,小芳先在紙上畫一個小于透鏡大小的圓環,如圖所示,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其下方距透鏡10cm處的白紙上的光斑恰好與圓環重合,這個現象表明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當將該透鏡靠近白紙垂直移動4cm時,此時白紙上的光斑再次與圓環重合,此過程中光斑的大小 (先變小后變大/先變大后變小),通過計算可得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第16題會聚 先變小后變大 8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 解答題(共40分)17. (6分)按題目要求作圖。(1) 如圖甲所示,蓄水池右側豎直的墻壁上有一平面鏡,平面鏡前有一發光點B,潛水員在水中A點看到B點在平面鏡中的像在C點位置,請你作出潛水員看到B在平面鏡中像的光路圖。第17題答案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營口中考)如圖乙所示,S'是點光源S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S發出的一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恰好經過凸透鏡左側焦點F。要求:畫出點光源S;補充入射光線;畫出反射光線經過凸透鏡的折射光線。第17題答案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10分)學習光的折射時,老師為幫助學生理解“漁民叉魚”現象,自制了一套裝置。如圖所示,不透明圓管是一根方向固定且不易形變的直管,將它固定在鐵架臺上,將小魚模型固定在水中。第18題(1) 人眼從A處透過直管看向水里,調整直管方向,直到從直管看到水中的“魚”,這是魚的 (實/虛)像。虛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用一根足夠長的鐵絲(魚叉)沿直管叉向看到的“魚”, 叉到魚;改用激光筆從A點沿著直管對著看到的“魚”照射,光 照到魚身上。(能/不能)(3) 保持光照,接著從魚缸側面觀察,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以上現象說明,魚在水里的像在實際魚的 (上/下)方。(4) 在實驗中為了更清楚地看到光在水中傳播路徑,可采取的措施是不能能 上 在水中滴幾滴牛奶 第18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12分)(鎮江中考)小華利用“F”光源來研究凸透鏡成像。(1) 實驗前,小華應調整“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 上。主光軸(2) 小華將“F”光源、凸透鏡和光屏按照圖甲所示位置放置時,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 立的。凸透鏡的焦距為 cm。倒 5.0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① 依此成像原理可制成 (投影儀/照相機/放大鏡)。② 現保持光源和光屏位置不變,小華將凸透鏡移至另一位置,發現光屏上也成清晰的像,此時凸透鏡所在位置的刻度是 cm。若要再模擬近視眼成因,小華僅需將光屏向 移動少許。投影儀 18 右 (3) 小華繼續進行研究,當出現圖乙所示場景時,光屏上的像是清晰的。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12分)(牡丹江中考)【活化知識,還原生活】眼睛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小冰想弄清楚晶狀體的厚度對眼睛成像遠近的影響。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他用凸透鏡和球形半透明的塑料盒自制了一個簡易眼睛模型,模型上的凸透鏡相當于人眼的晶狀體,后面的塑料盒相當于視網膜,將蠟燭和模型放在光具座上,如圖甲所示。(1) 我們觀察物體時,物體在視網膜上能成 的實像。(2) 如圖甲所示,調節蠟燭到合適的高度后,移動蠟燭的位置,模型上成清晰的像,此時,像的位置在 之間。倒立、縮小 一倍與二倍焦距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如圖乙所示,給模型換上一塊焦距小的凸透鏡,像變模糊了。移動蠟燭,直到成清晰的像,發現蠟燭的位置離凸透鏡近了。這表明焦距小的凸透鏡厚度大,對光的 作用強。此時,若將蠟燭遠離凸透鏡,像的位置會 凸透鏡,模型上的像就不清晰了。(4) 小冰分析,當晶狀體變厚時,遠處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方,所以就只能看清 的物體。(5) 為了保護視力,你應該 (寫出一點即可)。會聚(或折射) 靠近 近處 注意保持看書寫字的距離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共25張PPT)專題檢測卷(三) 光的折射 透鏡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如圖所示,春光明媚,小紅到樹木園游玩。粉紅的桃花映在眼底,魚兒在清澈的湖水中游動,湖水中掩映著樹木的倒影,暖陽下地上的人影……對下列光現象的成因解釋正確的是( D )A. 陽光照射下地上的“人影”——光的反射B. 眼睛中視網膜上的“花影”——光的反射C. 水中的“樹影”——光沿直線傳播D. 水中的“魚影”——光的折射第1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單反相機鏡頭由多種光學器件組成,其中較為重要的是透鏡組,如圖透鏡組中屬于凹透鏡的是( B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第2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一束單色光在空氣和玻璃的界面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AO是入射光,OB是反射光B. BO是入射光,OC是折射光C. ∠BON是入射角,∠AOM是反射角D. 光若沿CO入射,將沿OA射出第3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某些動物(如響尾蛇)靠紅外線來捕食,它們根據獵物身上發出的紅外線來確定獵物的位置。下列屬于人們模仿響尾蛇的這一特點而發明出來的是( A )A. 一種可以跟蹤敵方飛機的導彈 B. 紅外線照相機C. 可以進行科學實驗的宇宙飛船 D. 紅外線夜視儀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南通中考)運載火箭搭載神舟十六號飛船騰空而起,它在地面攝像機中所成的像是( B )A. 實像,像變大 B. 實像,像變小C. 虛像,像變大 D. 虛像,像變小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下列光路圖,分別是人站在岸上看水中的魚和人在水中看空中的飛機,人眼看到的虛像與真實的位置不同,能解釋此現象的是( D )A B C D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燭焰離透鏡24cm時成的是縮小的實像,當燭焰離透鏡7cm時成的是放大的虛像,則這個透鏡的焦距不可能是( D )A. 8cm B. 10cmC. 11cm D. 14cm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常州中考)2023年3月7日凌晨,在清華大學校園內,某同學用照相機拍到“太空中的中國空間站”的照片。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f,拍照時像距( B )A. 略小于f B. 略大于fC. 略小于2f D. 略大于2f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如圖是小明戴上眼鏡前、后觀察到的遠處帆船的情形,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 小明眼鏡相當于一枚放大鏡B. 小明戴的眼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C. 戴眼鏡前帆船成像在視網膜的前方D. 戴眼鏡后視網膜上可成倒立的實像第9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如圖所示,將凸透鏡看作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眼睛的視網膜,燭焰看作被眼睛觀察的物體。拿一個遠視眼鏡給“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像,而拿走遠視眼鏡則燭焰的像變得模糊。在拿走遠視眼鏡后,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C )A. 將蠟燭靠近凸透鏡B. 將蠟燭靠近凸透鏡的同時光屏遠離凸透鏡C. 將光屏遠離凸透鏡D. 將光屏和蠟燭同時靠近凸透鏡第10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2分)11. 如圖所示,一束激光沿 射到空水槽底部O點,形成一個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適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動到O點的 (左/右)側;繼續沿水槽壁緩慢注水,在此過程中,折射角 (增大/不變/減小)。第11題直線 左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當光從一種透明介質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中時,傳播方向 (可能/一定)發生偏折。如圖所示為光線在兩種透明介質中傳播時發生的現象。由圖可知,折射角的大小為 °。若這兩種介質是空氣和玻璃,則界面的 (上/下/左/右)邊是玻璃。第12題可能 40 右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如圖所示,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光屏上會形成一條彩色光帶(AB區域),白色光屏A處我們看到的是 光。用溫度計分別在①②③不同區域測溫,發現溫度計放在 (①/②/③)區域時溫度計示數上升得較快;圖中能使熒光物質發光的光在 (①/②/③)區域。第13題紅 ① 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我國經常會有地區欣賞到一輪“紅月亮”高懸夜空的迷人景象。有很多天文愛好者使用望遠鏡欣賞美麗的月食景觀。望遠鏡的物鏡成像原理與 (投影儀/照相機/放大鏡)相似;目鏡成的是放大的 (實像/虛像)。照相機 虛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由于某種原因,小云兩眼的視力分別是遠視和近視,她將一支2B鉛筆放在她的眼鏡的后面1cm處時,透過眼鏡看到鉛筆的形狀如圖所示,則圖中右側的鏡片是 (凸透鏡/凹透鏡),該鏡片所矯正的是 (近視/遠視)眼。第15題凸透鏡 遠視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如圖是一種被稱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時什么也看不見,斟上酒,杯底立即顯現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圖。此現象可以用我們所學知識嘗試分析,其中的原理是仙女圖畫片放在平凸透鏡的焦點處,空杯時不成像。倒上酒后,上方的液體可以看作 (凸/凹)透鏡,在它和下方平凸透鏡的共同作用下,對光的會聚能力比空杯時 (弱/強),于是就看到了一個 (正立/倒立)、放大的“七仙女”像。凹 弱 正立 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 解答題(共38分)17. (6分)按題目要求作圖。(1) 如圖甲所示,a、b分別為一束入射光線和一束折射光線。請畫出a經過凹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和與b對應的入射光線。第17題 第17題答案第17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如圖乙所示,透鏡的焦點與杯中水面的中心點重合。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射入盛水的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畫出這束光線的光路圖。 第17題 第17題答案第17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10分)小明和小華合作探究光的折射特點,讓一束光分別從空氣中以不同角度射入水和玻璃中,將入射角與折射角記錄在表一和表二中。 入射角/° 0 30 45 60折射角/° 0 21 30 38(1) 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其他介質時,折射角的大小是 。0° 入射角/° 0 30 45 60折射角/° 0 17 24 30表二:光從空氣射入玻璃中表一:光從空氣射入水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光從空氣斜射入其他介質時,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減小);進一步分析表中數據,推理可得初步結論:光從空氣射入其他介質時,折射角 (可能/不可能)達到90°。(3) 當光線以30°入射角從水中射向空氣時,折射角的大小是 。(4) 根據表中數據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的“水凸透鏡”與外觀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鏡”相比,“玻璃凸透鏡”的焦距更 (大/小)。增大 不可能 45° 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10分)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1) 組裝調整實驗器材時,要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 。(2) 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20cm,若燭焰在凸透鏡前30cm處,則可在凸透鏡的另一側得到一個 (填字母)。A. 倒立、放大的實像 B. 倒立、縮小的實像C. 正立、放大的虛像 D. 正立、縮小的虛像凸透鏡的主光軸上 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接下來,保持燭焰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換一個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鏡,則所成像的大小比剛才的像 (大/小)。(4) 如果要估測題(3)中凸透鏡的焦距,可以讓燭焰距離凸透鏡 ,此時像距就近似等于焦距。(5) 燭焰通過凸透鏡成正立的像時,眼睛應該在 (蠟燭/光屏)一側向凸透鏡方向進行觀察。小 足夠遠 光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12分)近視程度不同的同學需要戴焦距不同的眼鏡。為了探究近視眼的矯正過程,組裝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F”字樣的光源代替可視物體,光屏模擬視網膜。選用如圖乙所示的2號凸透鏡模擬晶狀體,打開“F”光源,調節各個元件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現倒立、縮小的清晰像,正常眼睛的視物模型便組裝完成。請回答下列問題:(1) 模擬近視眼視物情況,選擇圖乙中的 (填序號)號透鏡替代2號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光屏上的像變模糊。(2) 用如圖丙所示的水透鏡模擬近視眼鏡矯正視力。應將水透鏡置于光具座上的 (A/B/C)點,緩慢調節水透鏡中的水量,當水透鏡形成焦距合適的 透鏡時,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近視眼的成像情況得到改善。3 B 凹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更換焦距更小的凸透鏡模擬近視程度更嚴重的眼睛晶狀體,為了改善視網膜上的成像情況,實驗時需要用注射器 (抽取/注入)適量水。(4) 根據上述實驗,近視程度更嚴重的同學應選擇焦距更 (大/小)的透鏡來矯正,請結合透鏡對光的作用來分析選擇的理由: 。抽取 小 近視程度更嚴重的同學,其晶狀體焦距更小,對光的會聚能力更強,故需用對光發散能力更強、焦距更小的凹透鏡矯正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共25張PPT)專題檢測卷(二) 光 現 象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下列物體屬于人造光源的是( B )A. 反光的鏡子 B. 夜晚的霓虹燈C. 閃電 D. 發光的海蝸牛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如圖所示是“金星凌日”天象。金星如一顆小黑痣從太陽“臉龐”上緩慢滑過。它的形成與下列光現象中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C )A. 光的色散 B. 鏡花水月C. 小孔成像 D. 楊柳倒影第2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為了中小學生在清晨或夜晚出行的安全,校服設計者增加了具有強反射性能的反光警示條,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校服上的反光條是光源B. 看到黃色的反光條是因為發生了色散C. 光被反光條反射后傳播速度變大D. 能夠看到反光條是因為光發生了反射第3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淮安中考)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將蠟燭逐漸遠離平面鏡,平面鏡中的像( B )A. 靠近鏡面 B. 遠離鏡面C. 越來越大 D. 越來越小第4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如圖所示為觀察微小形變的裝置。平面鏡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發出一束激光射到鏡面上,經反射后在標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圖示位置用力F向下擠壓桌面,則( C )A. 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減小B. 激光束的入射角減小,反射角增大C. 標尺上的光斑右移D. 標尺上的光斑左移第5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小鳥在平靜的湖面上飛行,有時我們看到小鳥好像在水中游動,有時看到小鳥的陰影在水面上移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前者是小鳥的虛像,后者是小鳥的影子B. 前者是小鳥的影子,后者是小鳥的虛像C. 前者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 二者都是小鳥的像,形成原理一樣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如圖所示,陽光下一本物理課本掉到地上,小明和小紅從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是因為( C )A. 課本發出的光射入人的眼睛B. 人的眼睛發出的光都射在課本上C. 陽光在課本上發生漫反射D. 陽光在課本上發生鏡面反射第7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70°,若入射光線方向不變,使平面鏡繞入射點沿入射光線和法線構成的平面順時針旋轉40°后,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可能為( B )A. 30° B. 40° C. 80° D. 160°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下雨后在有月光的晚上走路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迎著月亮走,發亮的地方是路面,暗處是水面B. 迎著月亮走,暗處是路面,發亮的地方是水面C. 無論怎樣走,發亮的地方是水面D. 無論怎樣走,發亮的地方是路面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如圖所示,小華站在平面玻璃制的地鐵安全門外候車,小華與安全門的距離為1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安全門后的墻壁上明亮的燈箱使小華能更清晰地觀察到她的像B. 若小華向安全門走近 0.5m,則她與像的距離為 1mC. 若小華遠離安全門,則她在安全門中成的像變小D. 若安全門向兩側打開,則小華在安全門中成的像位置發生改變第10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11. 物理學的每一次重大發現,都為人類的文明和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牛頓用光的色散實驗證明了白光是由 混合而成的,揭開了光的顏色之謎。彩色電視機屏幕上豐富多彩的畫面是由紅、 、藍三種色光疊合而成的。多種色光 綠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小華同學在夜晚用手電筒向空中射出一束燈光,觀察到空氣中出現了筆直光柱,如圖所示,這一現象說明光在空氣中是沿 傳播的。從不同方向均能觀察到光柱,是由于光在懸浮的浮塵上發生了 (鏡面/漫)反射。第12題直線 漫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觀測日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對著太陽,如果沒有專用的太陽濾鏡,可采用如圖所示的簡便方法:一是準備一盆有黑墨水的水盆置于陽光下,在水盆中觀察太陽的像,這是利用 成像原理;二是將手指展開互相垂直疊放,只留有小縫隙,對著陽光,在白紙上觀察太陽的像,這是利用了 成像的原理;形成日食時太陽、地球、月球正好在同一直線上,處在中間位置的是 (太陽/地球/月球)。 第13題平面鏡 小孔 月球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如圖所示,MM'為平面鏡,AO為入射光線,ON為法線,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AOM=30°,則入射角大小為 ;若入射光線AO對應的反射光線沿著OD射出,則反射角應該是 (∠BON/∠DON/∠DOM)。若入射光線不動,使平面鏡繞O點順時針轉過10°,則反射光線轉過的角度為 。第14題60° ∠DON 2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小明站在浴室的毛玻璃面前,看不清自己在毛玻璃中所成的像,是因為光照在毛玻璃上發生 ,這種現象 (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 遵循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陜西中考)如圖所示為用兩塊平面鏡制作的能同時觀察昆蟲背部和腹部的觀察箱。能看到昆蟲在平面鏡中的像,是因為光經平面鏡 后進入了人眼,昆蟲經下方平面鏡所成的像在圖中的 (A/B/C)位置。若將昆蟲沿玻璃板向鏡面移動,則它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 (變大/不變/變小)。第16題反射 B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 解答題(共40分)17. (6分)按題目要求作圖。(1) 小宇的媽媽喜歡在家中養花,為了使客廳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壯成長,小宇想讓室外太陽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點處,如圖甲所示。請你在圖中把光路補充完整,并過點A畫出放置的平面鏡。第17題甲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常州中考)如圖乙所示,AB、CD是點光源S發出的光,經平面鏡MN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請在圖中作出點光源S,并補全光路。第17題乙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10分)如圖甲所示是小明用易拉罐制成的簡易針孔照相機。第18題(1) 使用針孔照相機時,小孔對著室外 (明亮/較暗)的物體進行觀察,更容易看到物體的像。(2) 小明從實驗室借來用發光二極管制成的“F”字樣光源,如圖乙所示,將“F”字樣光源、簡易針孔照相機按圖丙所示位置放好,小明觀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是圖丁中的 (填序號),這個像是 (實像/虛像)。(3) 保持“F”字樣光源的位置不變,將易拉罐靠近發光的“F”,小明觀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會 (變大/不變/變小)。(4) 當“F”字樣光源順時針旋轉,小明觀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會 (順/逆)時針旋轉。明亮 ② 實像變大 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12分)如圖為小明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第19題(1) 為了更好地完成實驗,應選用 (厚/薄)的玻璃板。薄 (2) 在圖甲中,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A,小明在蠟燭A的 (同側/異側)觀察像,并取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點燃/未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移動,發現蠟燭B跟像完全重合,此現象表明了像與物的 相等。同側 未點燃 大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移去蠟燭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反復移動光屏都無法承接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 像。(4) 在圖乙中,將一枚象棋放在豎直的玻璃板前,觀察到它的像在a處;將玻璃板向右平移至圖丙所示的位置時,象棋的像在 (a/b/c)處。虛 a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12分)在進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實驗中,小明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平面鏡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兩塊硬紙板,F可繞垂直于鏡面的接縫ON轉動。(1) 如圖甲,當E、F在同一平面上時,小明讓入射光線AO沿E射向鏡面,在紙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經過測量發現,∠BON=∠AON,根據這一組數據小明就得出“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你 (贊成/不贊成)上述結論的推理過程,判斷的依據是 。不贊成 只有一組數據,結論具有偶然性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在圖甲中,小明讓入射光線AO沿E射向鏡面,如果紙板E、F沿COD軸向前或向后旋轉一定角度,在紙板F上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B。(3) 在圖乙中,把紙板F向后折疊,則在紙板F上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內。不能 不能 同一平面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為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三線共面”,老師進行了如圖丙所示的演示,先用加濕器使整個教室充滿霧氣,將平面鏡放在一能轉動的水平圓臺上,在柱G上固定一紅色激光筆,使其發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模擬出法線,然后打開固定在柱H上的綠色激光筆,使綠色激光射向O點,顯示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老師水平方向緩慢轉動圓臺,當我們觀察到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 時,可判斷它們在同一平面內。重合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共33張PPT)期末檢測卷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6分)1. 彈古箏時,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不同的琴弦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C )A. 振幅 B. 響度 C. 音調 D. 音色2. 美麗的日環食像一個金環掛在天空,下列所述現象中與日環食的光學成因相同的是( A )A. 立竿見影 B. 拱橋倒影C. 杯弓蛇影 D. 畢業合影C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了各種顏色的光,這說明( B )A. 三棱鏡中有各種顏色的小塊B. 太陽光是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C. 三棱鏡具有變色功能D. 三棱鏡可使單色光變成多色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溫度為328℃的鉛所處的狀態是(已知鉛的熔點為328℃)( D )A. 固態 B. 液態C. 固液共存態 D. 以上三種狀態都有可能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打開電冰箱門時,常會看到電冰箱門的附近出現一股“白氣”。形成“白氣”發生的物態變化與下列現象相同的是( B )A. 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 夏末,草葉上形成“露珠”C. 深秋,楓葉上形成“霜”D. 嚴冬,樹枝上形成“霧凇”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如圖,一只白鶴站在水中覓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圖中的黑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 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實像C. 白鶴看到水中的魚比實際的要淺一些D. 人從不同角度看見白鶴是由于光的鏡面反射第6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糖畫”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如圖,先把糖熬成糖汁,用糖汁在石板上畫出造型后,粘在竹簽上即可。關于糖的物態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先凝固再液化 B. 先液化再凝固C. 先凝固再熔化 D. 先熔化再凝固第7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快速路兩側安裝有玻璃墻,用來減弱噪聲污染。下列減弱噪聲的途徑與此相同的是( A )A. 關閉門窗減弱噪聲 B. 學校附近禁止鳴笛C. 機器上安裝消音器 D. 戴上防噪聲的耳罩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一束光從空氣中斜射向玻璃磚并穿過,其光路如圖所示。下列關于圖中四個角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C )A. α1<γ1 B. α2>γ2 C. α1=γ2 D. γ1=γ2第9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光刻機工作原理如圖所示,當紫外線通過掩膜、縮圖透鏡時,可將繪制在掩膜上的電路圖投射到涂有光刻膠薄膜的硅片上,從而制造出集成電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縮圖透鏡相當于一個凹透鏡B. 掩膜位于縮圖透鏡的二倍焦距之外C. 光刻膠薄膜上所成的像為正立、縮小的實像D. 若掩膜、硅片同時靠近縮圖透鏡,光刻膠薄膜上的像變大第10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 如圖所示,關于甲、乙兩車相對房子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甲、乙兩車一定向西運動B. 甲、乙兩車可能向東運動C. 甲車可能靜止,也可能向西運動D. 甲車一定向東運動,乙車一定向西運動第11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甲、乙兩輛小車同時從同一起跑線出發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通過的路程s和運動時間t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 D )A. 甲車的速度小于乙車的速度B. 若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東運動C. 甲車的速度大小為3m/sD. 在t=6s時,甲車在乙車前面1m處第12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 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13. 春晚節目《鼓舞龍騰》中大鼓氣勢磅礴,鼓聲是由鼓面的 產生的,經 傳播到觀眾耳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鼓面同一位置,鼓聲的 (音調/響度/音色)不同。振動 空氣 響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某大樓的入口安裝有自動玻璃門。小明沿與玻璃門垂直的方向朝玻璃門靠近了1m,則他在玻璃門中的像與他本人的距離減小了 m。小明走到距門較近時停住,這時玻璃門感應到有人出入,以1m/s的速度向右滑開,則以地面為參照物,小明在玻璃門中的像是 (靜止/運動)的。2 靜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一艘測量船將一束超聲波垂直向海底發射,測出從發射超聲波到接收反射波所用時間是4s,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這處海底深度為 m,人耳 (能/不能)聽到測量船發射的超聲波。3000 不能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如圖所示,日暈又叫圓虹,是一種奇特的天氣現象,在太陽周圍形成內紅外紫的彩色光環。日暈的形成是地球表面常溫下的液態水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水蒸氣升入高空的云層中,在海拔高、溫度低等原因的作用下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冰晶。太陽光透過冰晶時會發生 (折射/反射/光的直線傳播),從而形成了日暈現象。汽化凝華 折射 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小明跑完1200m時,秒表從0走到如圖所示位置,他的成績是 s,他的平均速度是 m/s。(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第17題307.5 3.9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如圖,密封的針筒中充滿了氣態乙醚,將針筒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時,會有液態乙醚出現,這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此過程中 (吸收/放出)熱量;使氣態乙醚發生這種物態變化的另一種具體操作方法是 。第18題液化 放出 向下壓活塞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如圖是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當小源同學站在某范圍內時,光源自動打開照亮人臉,人通過攝像頭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同時捕捉人臉輻射的 (紅/紫)外線測量體溫;當人走近攝像頭時,電腦屏幕上顯示的像將 (變大/不變/變小);小源同學是近視眼,她應該戴 (凸/凹)透鏡來進行矯正。第19題紅 變大 凹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小明利用手機中的軟件記錄一段時間內跑步的“配速”(配速定義:通過1km路程所需要的時間)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則在t1、t2和t3三個時刻中,他跑步最慢的時刻是 ;配速為5min/km,折算成速度為km/h。第20題t1 1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三、 解答題(共44分)21. (4分)按題目要求作圖。(1) 如圖甲,在某房間的天花板上裝有平面鏡M,S為一燈泡,P為不透明的墻,請畫出燈泡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能夠照亮P墻左側區域的光路圖。第21題答案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第21題答案(2) 如圖乙,F1、F2分別為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焦點,且兩透鏡的左焦點重合,請畫出圖中光線經兩透鏡折射后的完整光路。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6分)小亮在水平桌面上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1) 實驗中應按照圖甲中 (①/②/③)的方式觀察棋子A的像A',選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的目的是 。①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并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2) 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為便于觀察,應用光源將 (棋子A/棋子像A')照亮。棋子A 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改變A的位置,實驗得到三組物、像位置點如圖乙所示,由此可得初步結論是 。(4) 無論怎么移動桌面上的棋子B,都無法與棋子A的像重合,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5) 若小亮手持棋子A以6cm/s的速度平行于平面鏡在桌面上移動,則棋子A的像相對于棋子A是 (運動/靜止)的。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到平面鏡距離相等 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靜止 第2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7分)在“探究水沸騰時的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在燒杯中裝入適量的水,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并將實驗中的相關數據記錄在表1中。 表1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溫度/℃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 如圖甲,在安裝器材時的順序是 (從A到B/從B到A)。在調節B的高度時 (需要/不需要)點燃酒精燈,安裝好器材,在實驗過程中的操作如圖甲,其錯誤之處是 。(2) 結合實驗數據請在圖乙中畫出其沸騰前后溫度和時間關系的圖像。實驗中水沸騰時的溫度為 ℃。從B到A 需要 視線沒有與溫度計液柱上表面相平 99 第23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實驗之后,為了探究鹽水的濃度與沸點的關系,同學們用不同濃度的鹽水做了沸騰實驗,通過實驗得出不同濃度的鹽水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數據記錄如表2所示:表2鹽水的濃度 0 2% 4% 6% 8% 10% 12% 14%沸點/℃ 100.0 100.3 100.6 101.0 101.3 101.6 102.0 102.3由表2中數據可知,當鹽水濃度增大時其沸點 (升高/不變/降低)。據以上探究得到的結果,我們煮食物時要想讓湯汁盡快沸騰,最好選擇 (先/后)放鹽。升高 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14分)(陜西中考)如圖所示為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第24題(1) 實驗時,調節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呈現在 。光屏中央 (2) 固定透鏡的位置,調整物距,再移動光屏,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像,這個像是 (實/虛)像,生活中的 (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制成的。實 照相機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當物距 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的像,但此時眼睛在 (燭焰/光屏)一側通過透鏡觀察,可以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4) 某次實驗中,小明將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燭焰和透鏡之間,調節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移去眼鏡,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為了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蠟燭和透鏡的位置不變,可將光屏 (靠近/遠離)透鏡。小于一倍焦距 光屏 靠近 第2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小明為探究焦距不同的凸透鏡成實像時,像的大小與焦距之間的關系,用三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和一個“F”形LED光源(代替蠟燭)進行實驗,實驗記錄如表所示:凸透鏡焦距/cm 物距a/cm 像距a'/cm 像的大小5.0 15.0 7.5 較 小10.0 25.0 16.7 較 大15.0 35.0 26.3 最 大老師指出,根據小明的實驗記錄,無法得出凸透鏡成實像時,像的大小與焦距之間的關系,其原因是 。沒有控制物距相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第24題25. (13分)一次軍演中,導彈運載車的車身長為20m,以72km/h的速度通過一個長為2000m的隧道后,發射導彈,導彈僅用200s就命中1400km外的目標。(假設導彈做直線運動)則:(1) 這次軍演中導彈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秒?解:(1) 導彈的平均速度v===7km/s25(2) 導彈車全部在隧道內運行的時間是多少秒?解:(2) 導彈車全部在隧道內行駛的路程s'=2000m-20m=1980m,導彈車在隧道內行駛的速度v'=72km/h=20m/s,導彈車全部在隧道內運行的時間t'===99s25解:(3) 隧道剩余路段的路程s″=2000m+20m-820m=1200m,導彈車完全通過隧道所行駛的路程s1=2000m+20m=2020m,導彈車完全通過隧道的時間t1===101s,剩余路段需要的時間t″=101s-61s=40s,剩余路段的速度v″===30m/s(3) 若導彈車剛進入隧道時為保持行車安全,減速緩行了820m,耗時61s,在隧道剩余路段,導彈車需要以多大的速度勻速行駛才能按原時間通過隧道?25(共25張PPT)第四章檢測卷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詩詞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之一,對下列詩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C )CA.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要吸熱B.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現象,需要放熱C. “白日黃流漲渭城,三更風紫盡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現象,需要放熱D.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淚”的形成是熔化現象,需要放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成都中考)用實驗室常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熱水的溫度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溫度計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 將玻璃泡浸入熱水馬上讀出示數C. 讀數時溫度計可以離開被測熱水D. 讀數時如圖所示,測量數據偏大第2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秋收季節,農民為了盡快減少稻谷中的水分便于長時間保存,會把剛收的稻谷攤開晾曬,如圖所示。攤開稻谷可以加快水分蒸發的主要原因是( A )A. 擴大了水的表面積 B. 提高了水的溫度C. 減少了水的質量 D. 加快了水面上方的空氣流速第3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秋季,小明在兩個盆里放入等量冰塊,甲盆放在陽光下、乙盆放在背陰處。一段時間后,小明觀察發現,甲盆內的冰熔化得快,乙盆內的冰熔化得慢,如圖所示,則( C )A. 甲盆內水的溫度高 B. 乙盆內水的溫度高C. 兩盆水的溫度相同 D. 不用溫度計測量,無法比較第4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內充入少量液態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熱氣騰騰”的冰淇淋,貿然食用易凍傷食道。看似“熱氣騰騰”,其實是( D )A. 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氣B. 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態氮C. 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氣D. 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冬天,小華一家人駕車外出,小華發現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出現了一層“水霧”,如圖所示。打開熱空調除霧功能后,不一會兒玻璃上的“水霧”消失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水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B. “水霧”出現在前擋風玻璃的外表面C. 熱空調加熱擋風玻璃可有效防止起霧D. 熱空調加熱車內水蒸氣可有效防止起霧第6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將某物塊放入25℃的水中,其沒有熔化;將其放入45℃的水中,發現其逐漸熔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 該物塊在25℃的水中一定沒有吸熱B. 該物塊的熔點是45℃C. 該物塊在熔化時一定先變軟D. 不能判斷該物塊是否是晶體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如圖所示為紙鍋燉牛肉,把紙折成鍋放在支架上,倒入牛肉和水,用酒精塊在支架下面加熱,就可以將牛肉燉熟,而紙鍋卻不會被燒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水沸騰時吸熱,溫度不變 B. 水升華時吸熱,溫度不變C. 水液化時放熱,溫度不變 D. 肉變熟時放熱,溫度不變第8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如圖所示為海波和蠟燭的熔化實驗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甲在第6min時是固態B. 甲的溫度達到48℃時,不斷吸熱,溫度不變C. 甲在ab段溫度不變,所以不吸熱D. 乙是海波,因為海波是非晶體第9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如圖甲所示,小明將冰塊放入易拉罐中并加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用溫度計測量罐中冰和鹽水混合物的溫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這時他觀察到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如圖乙)。關于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 ) 第10題AA. 食鹽可以降低冰的熔點B. 用筷子攪拌可以降低冰的溫度C. 白霜是空氣凝華形成的D. 小明認為家用體溫計可以完成該實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2分)11. 如圖所示,甲溫度計的示數為 ℃;乙體溫計的示數為 ℃。第11題-14 37.9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天工開物》記載的“透火焙干”是造紙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將剛生產出的濕紙張貼在烤火的墻上,紙很快變干,這是通過 的方法加快液體的 。提高液體溫度 蒸發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把盛有水的碗放在大鍋中加熱,碗與鍋底不接觸,如圖所示,當鍋里的水開始沸騰以后,碗中水的溫度 達到沸點,碗中的水 沸騰,這是因為碗里的水 繼續吸熱。(能/不能)第13題能 不能不能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如圖所示,是某物質凝固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該物質屬于 (晶體/非晶體),判斷的依據是 ;第12min時,該物質處于 態。第14題晶體 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 固液共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如圖所示,一次性打火機里面的燃料是一種叫丁烷的物質,通常情況下呈氣態。它是在常溫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儲存在打火機里的;如果不小心將其摔壞,待里面的液體剛消失時,立刻撿起殘骸,會感覺殘骸較 (冷/熱),這是因為里面的液體迅速 (填物態變化名稱)時要 (吸收/放出)大量的熱。第15題壓縮體積 冷 汽化 吸收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如圖所示,在“模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活動中,向甲、乙兩個錐形瓶內注入少量的熱水后,取干燥的玻璃盤蓋在瓶口,在玻璃盤中分別放入冰塊和開水,則瓶口內出現“白霧”,并在玻璃盤底部出現“雨滴”的是圖 ,“雨”是由 形成的。第16題甲 水蒸氣遇冷液化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 解答題(共38分)17. (6分)有一款恒溫水杯,內部填充新型太空材料,探索小組的同學對該水杯的性能進行探究:在水杯中裝滿溫度為100℃的熱水,擰上杯蓋,每隔10s記錄杯中水的溫度;當水溫穩定后將其倒出,并馬上裝滿溫度為25℃的冷水,同樣每隔10s記錄杯中水的溫度,記錄數據如表所示,并繪制如圖所示的杯中熱水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時間/s 0 10 20 30 40 50 60杯中熱水溫度/℃ 100 80 67 60 57 55 55杯中冷水溫度/℃ 25 38 45 50 53 55 5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 請你根據表中數據,在圖中畫出杯中冷水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2) 結合圖像分析,該水杯能給使用者帶來的便利是 ;請你推測,這種新型太空材料可能是 (晶體/非晶體)。可以在短時間內喝到溫度適宜的水 晶體 第17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10分)如圖甲是小華研究液體蒸發現象的裝置,根據圖中信息請回答:甲 乙第18題(1) 由現象 可知,酒精蒸發時會吸收熱量。(2) 溫度計 (a/b/c)的示數最低。(3) 比較b和c兩支溫度計的示數,可以得出:液體的蒸發快慢與 有關。溫度計b的示數低于溫度計a的示數 c 表面空氣流動速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若將溫度計c換成體溫計,能反映體溫計的示數隨時間的變化情況的是圖乙中的 (A/B/C)。(5) 小華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實驗,發現在相同溫度但天氣不同的情況下,三支溫度計示數有時差別不大,有時差別卻很大。她猜想水的蒸發情況可能與天氣有關。若示數差別不大,可能的天氣是 (晴天/雨天)。A 雨天 甲 乙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12分)小明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某種物質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第19題(1) 在實驗過程中,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而是把裝有該物質的試管放在水中加熱,這叫水浴法,這樣做不但能使試管均勻受熱,而且物質的溫度上升較 (快/慢),便于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物質的溫度是 ℃。慢 4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小明從溫度為40℃開始,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根據記錄的數據畫出如圖丙所示的熔化圖像,則該物質是 (晶體/非晶體);在第11min時物質處于 態。(3) 小紅同學在做同一實驗時發現,在物質熔化過程中撤去酒精燈,物質還會繼續熔化,原因是 ,她要驗證該物質熔化過程需要持續吸熱,合理的做法是 。晶體 液 燒杯內水的溫度高于該物質的熔點,物質可以繼續吸收熱量 停止加熱,等燒杯內的水溫降到48℃時觀察物質還能否熔化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10分)A、B兩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1) 實驗中觀察到水中氣泡的情況如圖乙a、b所示。圖 (a/b)是水沸騰時的情況。(2) A、B兩組同學用同樣的實驗裝置,在相同的實驗環境下進行實驗,根據實驗數據描繪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知水的沸點為 ℃,實驗中A小組所用的水比B小組所用的水 (多/少)。a 97 多 甲乙丙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在水沸騰后,移走酒精燈,繼續觀察水能否繼續沸騰,目的是探究水 。(4) 某組同學給燒杯中的冷水均勻加熱,收集數據作出了如圖丁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發現溫度計示數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最可能是開始時,石棉網和燒杯溫度低,需要多吸收一些熱量;后來, 。沸騰時是否需要持續吸熱 水溫較高時散熱變快 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20題(共26張PPT)專題檢測卷(四) 物態變化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小明早上出門上學時將一支示數為36.5℃的體溫計放在房間的書桌上,放學回家時發現體溫計的示數仍為36.5℃,則他去上學的這段時間房間內的溫度( C )A. 可能高于36.5℃ B. 一定高于36.5℃C. 可能等于36.5℃ D. 一定低于36.5℃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與物理知識對應正確的是( A )A. 冰袋冷敷——熔化吸熱 B. 灑水降溫——液化放熱C. 蒸汽熨燙——汽化放熱 D. 干冰保鮮——凝華放熱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梧州中考)鎵是一種金屬,它的熔點較低,實驗員從恒定溫度為20℃的倉庫中,拿起一塊固體鎵放在手心上,一會兒發現手心里的鎵熔化成銀白色的液體,如圖所示,則鎵的熔點可能是( B )A. 20℃ B. 30℃ C. 50℃ D. 60℃第3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如圖所示的干濕溫度計由兩支相同的普通溫度計組成,一支用于測定氣溫,稱干球溫度計;另一支在球部用蒸餾水浸濕的紗布包住,紗布下端浸入蒸餾水中,稱濕球溫度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濕球溫度計的示數比干球溫度計的示數大B. 兩支溫度計的示數差越大,說明空氣濕度越小C. 兩支溫度計的示數差越大,說明空氣濕度越大D. 濕球溫度計的示數和干球溫度計的示數相同第4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種物質的溫度T隨加熱時間t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甲物質是晶體,乙物質是非晶體B. 甲物質的熔點為210℃C. 乙物質在BC段時處于固液共存態D. 乙物質在BC段溫度不變,不吸熱第5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小華在使用電冰箱時發現了許多與物態變化有關的現象,他的判斷正確的是( A )A. 夏天打開冰箱門時能看見“白氣”,這是冰箱外的水蒸氣放熱液化的現象B. 手伸進冷凍室取冰棒時感覺到粘手,這是水蒸氣凝華的現象C. 發現冷凍室的內壁有一層霜,這是水凝固成冰的現象D. 從冷藏室拿出的汽水,過段時間后瓶外壁出現小水珠,這是熔化現象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在探究物態變化特點的實驗過程中,某同學遺留在實驗桌上的不完整數據圖像(如圖)——圖像撕去一角。下列根據不完整圖像作出的幾種判斷,正確的是 ( D )A. 是海波的熔化圖像 B. 可能是松香熔化圖像C. 是水的沸騰圖像 D. 可能是水沸騰圖像第7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福建中考)缺電地方的人們發明了一種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內外罐之間填有沙子,如圖所示,盛夏季節里,有利于給“冰箱”中食物降溫的做法是( B )A. 換用鐵質材料制作內外罐B. 經常給兩罐間的沙子澆水C. 把“冰箱”放在密閉房間內D. 把“冰箱”放在濕熱環境中第8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固態、液態和氣態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某物質通過放熱、吸熱在甲、乙、丙三種物態之間轉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甲為液態,由甲到乙是凝固過程,冰的形成與該過程相同B. 乙為液態,由乙到丙是汽化過程,衣服晾干與該過程相同C. 丙為氣態,由丙到甲是凝華過程,霜的形成與該過程相同D. 丙為氣態,由乙到丙是升華過程,冰雪消融與該過程相同第9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如圖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種網紅食品——“炒酸奶”。將-196℃的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不斷地翻炒,容器中“煙霧繚繞”,酸奶裹著水果變成了美味的塊狀“炒酸奶”。在此過程中說法正確的是( B )A. 液態氮迅速液化,同時吸收大量的熱量B. “煙霧繚繞”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此過程放出熱量C. 塊狀“炒酸奶”是由酸奶凝固而成的,此過程中要吸收熱量D. 液態氮在凝固過程中吸收熱量,使得酸奶凝固成塊狀“炒酸奶”第10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11. 如圖所示,正確讀取溫度計示數的方法是 ,溫度計的示數是 ℃。第11題B 48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無錫中考)如圖所示,用電蒸鍋蒸饅頭時,電熱絲加熱使水 (填物態變化名稱),產生高溫水蒸氣。水蒸氣接觸到饅頭時液化,同時 (吸收/放出)大量的熱,從而把饅頭蒸熟。第12題汽化放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幾滴酒精,將袋擠癟,排盡空氣后把口扎緊,然后放入80℃以上的熱水中,會發現塑料袋鼓起;從熱水中拿出塑料袋,一段時間后塑料袋又癟了。在此過程中酒精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先 后 。(填物態變化名稱)汽化 液化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小剛繪制的鹽水在凝固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鹽水從開始凝固到完全凝固用了 min,第15min時鹽水處于 態,鹽水的凝固點是 。第14題10 固液共存 -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如圖甲所示,在試管中放入一些干冰,再將氣球緊套在試管口,過一會兒氣球鼓起來,原因是干冰 (填物態變化名稱)變成氣體;放置一段時間后,試管底部外壁出現了白霜,如圖乙所示,這是干冰發生上述變化時吸熱,導致試管底部溫度很低, 遇冷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形成的。升華 空氣中的水蒸氣 凝華 第1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如圖所示,分析水循環可知,地表水吸收熱量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水蒸氣;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為小冰晶的過程要 (放出/吸收)熱量;高山頂上的積雪終年不熔化厚度卻基本不變,主要是由于降雪量與冰雪因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減少的量基本相等。汽化 放出 升華 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 解答題(共40分)17. (10分)小明和幾位同學利用國慶假期嘗試自制溫度計,用玻璃小藥瓶、透明吸管、紅墨水等器材制成了圖中甲、乙、丙、丁四支溫度計并標有刻度,其中甲、乙、丙三支溫度計的小藥瓶中裝滿紅色的水,丁的小藥瓶是空的,液柱用的也是紅色的水。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 使用透明吸管是為了能夠明顯地觀察到測溫物質的 (溫度/體積)的變化。(2) 甲、乙、丙三支溫度計最初液面高度相同,其中 (甲/乙/丙)溫度計的精確度最高。(3) 丁的工作原理是 ;當瓶內氣溫升高時,丁中液柱ab會向 (左/右)移動。(4) 為了提高自制溫度計的精確程度,請你提出一條改進措施: 。體積 丙 氣體的熱脹冷縮 左 增大玻璃瓶的容積(或使用更細的吸管)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8分)有霜的季節,農作物常被凍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遭到霜凍,實際上,農作物不是因為霜而受凍的,0℃以下的低氣溫才是真正的兇手。當空氣干燥時,即使溫度降低到-20~-10℃,也不會出現霜,但此時農作物早就被凍壞了,農民們稱這種情況為“黑霜”。(1) 根據上述內容,小紅對“霜”形成的條件提出猜想:“霜”形成的條件是 且 。(2) 小明為了驗證小紅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實驗:從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塊,放在不銹鋼杯子里,一段時間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現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認為該實驗 (能/不能)驗證上述猜想。理由: 。溫度低于0℃ 空氣濕潤 不能 沒有提供兩種不同的空氣濕度環境,無法驗證猜想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12分) 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1) 如圖甲所示,組裝實驗裝置時,應先調節 (A/B)固定夾的高度。 第19題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實驗過程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此時水的溫度為 ℃。(3) 實驗結束后撤去酒精燈,水會 (填字母)。A. 立即停止沸騰 B. 繼續沸騰一會兒(4) 如圖乙所示是a、b兩個實驗小組根據實驗數據描繪出的水沸騰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兩個圖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A. 酒精燈的火焰相同,a組水的質量大 B. 水的質量相同,b組酒精燈的火焰小93 B B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小寧學習了水的沸騰知識后,按老師的要求做了“紙鍋燒水”的實驗。“紙鍋”如圖丙所示,她將適量的水倒入紙鍋,用酒精燈加熱,水沸騰后紙鍋并沒有燃燒。這是因為水沸騰時仍要繼續吸熱,溫度 且 (高于/低于)紙的著火點,所以紙鍋沒有燃燒。不變低于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10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雪的形成 雪是從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態的固態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在水蒸氣彌漫的云層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顆微塵粒子形狀存在,叫作晶核,通常會在低于零下10℃的環境下形成,晶核周圍的水蒸氣分子在冷空氣作用下,圍著晶核開始凝華,使晶核逐漸變大,成為雪晶。當雪晶增大到能夠克服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水蒸氣的多少和溫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狀的差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降雪要滿足三個氣象條件:一是云層中含有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層下面氣溫低于0℃,接近地面的氣溫一般不能低于4℃。當靠近地面的空氣在0℃以上,但是這層空氣不厚,溫度也不很高,會使雪花沒有來得及完全熔化就落到了地面。這叫降“濕雪”,或“雨雪并降”。這種現象在氣象學里叫“雨夾雪”。受強冷空氣影響,1月4日某市迎來了2024年首場降雪。為了應對大雪對交通的影響,交警和路政部門提前布局,第一時間向路面撒鹽除雪,并出動鏟雪車進行鏟雪作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 晶核周圍的水蒸氣圍繞晶核 (填物態變化名稱)使晶核長大成雪晶,該過程中水蒸氣需要 (吸熱/放熱)。(2) 下列不屬于雪的形成條件的是 (填字母)。A. 云層中氣溫較低 B. 云層水汽充足C. 云層中有較冷的晶核 D. 云層下氣溫較高(3) 向路面撒鹽除雪的原理是鹽水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 (高/低)。(4) 1月4日凌晨,某市大部分地區下的是雨夾雪,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凝華 放熱 D 低 靠近地面的空氣溫度高于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共27張PPT)第一章檢測卷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同學們聽到上課的鈴聲后,立即安靜下來,關于此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鈴聲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 鈴聲不能在空氣中傳播C. 鈴聲不能通過教室的墻壁傳播D. 聲音的傳播不需要時間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我國高鐵技術領先世界,下列高鐵降噪方式中,屬于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是( C )A. 高鐵沿線增加綠化 B. 安裝隔音屏C. 使用無縫線路軌道 D. 增設噪聲檢測儀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宜昌中考)“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兩句千古傳誦的名句,被譽為“文外獨絕”。下列關于人們聽到的蟬叫聲和鳥鳴聲的說法正確的是( B )A. 都是由人耳鼓膜振動產生的B. 都是通過空氣傳播的C. 人們根據響度來辨別蟬叫聲和鳥鳴聲D. 人離蟬和鳥越近,聽到聲音的音調越高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鎮江中考)我們能分辨人工智能語音機器人模仿的是哪位歌唱家的歌聲,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B )A. 響度 B. 音色 C. 音量 D. 音調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聊城中考)下列各圖描述的實驗中,能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的是( C )A. 小“人”隨著音樂起舞CB. 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撥動鋼尺C. 讓空氣進入抽成真空的罩內D. 用不同的力敲擊音叉,觀察乒乓球彈開幅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次聲波能夠繞過障礙物傳得很遠,下列事例應用這個特點工作的是( D )A. 胎兒身體狀況診斷 B. 聲吶C. 眼鏡清洗 D. 地震監測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綿陽中考)如圖甲、乙所示的兩幅聲音波形,可能是鋼琴聲音波形或泡沫塑料塊刮玻璃時產生的噪聲波形。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 ) 第7題A. 甲是噪聲波形,乙是鋼琴聲音波形B. 甲是鋼琴聲音波形,乙是噪聲波形C. 甲、乙都是鋼琴聲音波形D. 甲、乙都是噪聲波形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古箏,因其音域寬廣、音色優美、演奏技巧豐富、表現力強而被稱為“眾樂之王”,亦被稱為“東方鋼琴”,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如圖所示是表演者彈奏古箏的情景,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C )A. 演奏時用力撥動琴弦,音調升高B. 演奏時撥動琴弦越快,聲音傳播速度越快C. 演奏前需要調弦,繃緊的弦發聲的音調高D. 演奏時的聲音悅耳動聽,細琴弦發聲的響度大第8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如圖所示為一只蜜蜂,蜜蜂載花蜜飛行時,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動約300次;不載花蜜飛行時,翅膀平均每秒振動約440次。有經驗的養蜂人能辨別出蜜蜂是出去采蜜,還是采蜜回來。養蜂人辨別所依據的特征是( A )A. 聲音的音調不同 B. 聲音的響度不同C. 聲音的音色不同 D. 飛行的路線和高度不同第9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甲、乙兩個音叉形狀相同,分別標有“256Hz”和“440Hz”的字樣,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擊它們,甲、乙兩音叉相比較,則( D )A. 甲的響度小,音調低B. 乙的響度大,音調高C. 甲的振幅大,甲、乙音調一樣高D. 甲、乙響度一樣,乙的音調高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2分)11. 聆聽生活中常見動物發出的聲音,將知了、水牛、蚊子發出的聲音相比較:音調高、響度小的是 ;音調低、響度大的是 ;音調高、響度大的是 。蚊子 水牛知了 12. “三月三”是廣西壯族青年男女對山歌的盛會,歌聲是通過 傳到聽眾耳朵的;人們能分辨出自己村子歌手的歌聲,是因為每個歌手聲音的 不同;人們可以根據聲音的 分辨出歌唱聲是來自男生還是女生。空氣音色 音調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如圖,將眼鏡放在超聲波清洗機中清洗時,眼鏡上的污垢振動頻率大于 Hz;超聲波可以讓物體高頻率振動,說明聲波具有 ;人耳聽到超聲波清洗機工作時發出的“嗡嗡”的聲音,這 (是/不是)超聲波。第13題20000 能量不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如圖為航天員葉光富在空間站用葫蘆絲演奏《月光下的鳳尾竹》時的情景,樂曲聲是由發聲體 產生的,人們只聽聲音就能根據 分辨出這是用葫蘆絲演奏的,葫蘆絲發出聲音的頻率 (高于/低于)B超的頻率。第14題振動 音色 低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AI智能系統可讓用戶以語音對話的方式實現多項功能的操作。當用戶對系統說:“請將歌聲調大。”上述操作改變了聲音的 ;當用戶對系統說:“請關閉窗戶窗簾。”關閉窗戶窗簾可在 減弱噪聲。響度 傳播途中 16. 我國古書《夢溪筆談》中有關于行軍宿營的記載,其大意為行軍睡覺時,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較早地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聲,說明 能夠傳聲,而且傳聲的速度比空氣中的傳聲速度 。固體 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 解答題(共38分)17. (8分)如圖所示,兩名同學利用紙杯、棉線、金屬絲等材料做了一個“土電話”,它可以實現10m距離的通話。第17題(1) “土電話”能夠傳聲,說明聲音能在 (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固體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同樣的距離,講話者以同樣的響度講話,若連接土電話的是棉線,則聽的一方聽到的聲音小,若改用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一些,這說明 的傳聲性能好。(3) 使用“土電話”時,如果其中一名同學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那么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捏住棉線時,棉線停止了 。(4) 使用“土電話”時,若線沒有拉直,處于松弛狀態,則聽的一方 (能/不能)聽到對方的講話聲。金屬絲 振動不能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10分)如圖所示,某課外興趣小組探究了幾個與聲音的特性有關的問題。 第18題(1) 如圖甲,用硬紙片在梳子梳齒上劃動,劃動速度越小,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說明音調是由聲源振動的 決定的。低 頻率 (2) 如圖乙,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用不同大小的力撥動時,聽到聲音的大小不同,說明響度與發聲體的 有關。振幅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如圖丙A、B是尺的振動輸入示波器后我們看到的波形圖,其中圖 是尺伸出桌面較長時產生的波形,圖 是用較大的力撥動尺時產生的波形。(A/B)B 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12分)小明在吉他演奏中發現,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與琴弦的長度、粗細和松緊有關。(1) 利用幾根琴弦做研究,如圖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琴弦的松緊相同。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① 若他選擇b、d兩根琴弦做實驗,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調與琴弦 的關系。② 若他要研究音調與琴弦粗細的關系,則應選擇 和 兩根琴弦做實驗。(填字母)③ 小明研究后得出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琴弦越長,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琴弦越粗,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④ 小明實驗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長度 a b 控制變量法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請你根據圖乙判斷,在松緊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住A點、B點、C點后撥動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最高的是按住 點,最低的是按住 點。A B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8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超聲波指紋識別 自從手機上使用指紋識別(如圖甲)以來,指紋識別技術已經成為智能手機上的標配,2015年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指紋識別技術——超聲波指紋識別。 第20題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超聲波指紋識別原理是利用超聲波具有穿透材料的能力,且隨材料的不同而產生大小不同的回波(超聲波到達不同材質表面時,被吸收、穿透與反射的程度不同)。因此,利用皮膚與空氣對于聲波阻抗的差異,就可以區分指紋波峰和波谷所在的位置。其工作過程就和用聲吶探測海底深度類似,是靠特定頻率的信號反射來探知指紋的紋路和表面皮膚的深淺并據此繪制出指紋的“高低起伏”特征進行識別。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所使用的超聲波頻率約為105~109Hz,能量被控制在對人體無損的程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在此之前的指紋識別技術是2D圖像,而超聲波掃描可以對指紋進行更深入的分析采樣,甚至能滲透到皮膚表面之下識別出指紋獨特的3D特征。因此僅憑一張指紋的平面圖是無法蒙混過關的,安全系數大大增加。(1) 頻率高于 Hz的聲音叫作超聲波,已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1500m/s,向海底垂直發射超聲波,若4s后收到回聲信號,則海底深度約為 m。20000 3000 第20題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超聲波指紋識別是通過聲波獲取指紋的信息,下列各項應用中與此類似的是 (填字母)。A. 超聲波體外碎石 B. 醫生用B超診斷病情C. 超聲波加濕器對空氣加濕 D. 超聲波清洗眼鏡鏡片B 第20題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超聲波指紋識別系統在發出超聲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個位置后,測得回聲信號的時間分別為0.30ms、0.36ms、0.30ms、0.36ms、0.26ms。根據時間,求出手指與手機平面的距離,就可以繪出指紋的大致形狀,則該處指紋的大致形狀為圖乙中的 (填字母)。(1ms=0.001s)第20題乙A ABC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檢測卷(一) 聲 現 象.pptx 專題檢測卷(三) 光的折射 透鏡.pptx 專題檢測卷(二) 光 現 象.pptx 專題檢測卷(五) 物體的運動.pptx 專題檢測卷(四) 物態變化.pptx 期中檢測卷.pptx 期末檢測卷.pptx 第一章檢測卷.pptx 第三章檢測卷.pptx 第二章檢測卷.pptx 第五章檢測卷.pptx 第四章檢測卷.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