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第 12 課 新文化運動 導學案1.通過閱讀材料和教材,了解新文化運動的概況。2.通過分析史料,了解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和影響,學會辯證的分析歷史事件。3.通過本課的學習,感知中國近代先進知識分子為挽救民族危亡付出的艱苦努力,激發(fā)愛國情懷。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難點: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鋒芒指向孔教?課標內容:了解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知道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認 識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背景:面對中華民國 的局面,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反思認識到:僅有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中國必須進行一場 的革新運動。2. 興 起 : 1915 年 , 陳 獨 秀 在 上 海 創(chuàng) 辦 , 發(fā) 表 , 正 式 吹 響 了的號角。3.發(fā)展:1917 年陳獨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學校長 的聘請,出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雜志社遷往北京。《 》和 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4.代表人物:胡適、李大釗、 等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1.內容:(1)抨擊 和 。針對 逆流,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魯迅的白話小說以新文學的形式揭露了 的吃人本質。(2)提倡 和 。 與 是新文化運動所標舉的兩大口號,陳獨秀還將它們形象地稱為“ ”和“ ”。他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3) :1917 年胡適發(fā)表在《新青年》發(fā)表 ,主張以 作為新文學的語言。陳獨秀發(fā)表 主張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2.評價:(1)積極性: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 的洗禮;為 的爆發(fā)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之間的關系)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2)局限性: 帶有一定的片面性。(3)性質:是一次偉大的 。1)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者;李大釗最早系統(tǒng)宣傳馬克思主義。2)新文化運動包含了思想革命和文學革命兩方面的內容。 3)《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4)新文化運動在促進思想解放方面有著不可抹殺的歷史功績,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也存在著對東西方文化絕 對否定和絕對肯定的傾向。5)新文化運動中,不應將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傳統(tǒng)道德和文化全盤否定,應當否定的是其維護封建專制制度 的有關內容。6)“《新青年》雜志代表和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是指民主科學時代。1 .1915 年,陳獨秀在某雜志的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敬告青年》一文,強調“國人…… 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刊 發(fā)該文的雜志是( )A .《萬國公報》 B .《民報》 C .《青年雜志》 D .《每周評論》2 .在中國近代化探索歷程中,有識之士先后進行了“學技術一學制度一學思想”的嘗試,這些嘗試的代表人 物分別是( )A .李鴻章張之洞孫中山 B .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 C .曾國藩孫中山陳獨秀 D .李鴻章梁啟超康有為 3 .雖說為時不長,但中國復辟了帝制,袁世凱死后又接連出現(xiàn)軍閥政權,這對致力于建設現(xiàn)代國家的知識 分子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于是, 他們積極開展針對國民中肩負著未來的年輕人的啟蒙運動。這里“啟蒙 運動”是指( )A .辛亥革命 B .護國運動 C .新文化運動 D .國民革命4 .圖為某歷史學習小組搜集的資料,他們研究的主題應為( )《資政新篇》 《時務報》 《三民主義》 《青年雜志》A .西方科技的引進 B .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C .救亡圖存的探索 D .清政府改革的深入5 .(2023·山東濟南·統(tǒng)考中考真題)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提出,“今日之中國,當造今日之文學”“ 白 話文學為中國文學之正宗”,并批判了一些舊文學技巧,代之以新技巧。由此可見,他倡導( )A .政治革命 B .文學革命 C .軍事革命 D .科技革命6 .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以胡適等為代表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思想文化領域里發(fā)動了一場新的斗爭。這場 “新的斗爭” ( )A .推動了思想文化革新 B .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C .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D .動搖了軍閥統(tǒng)治的根基7 .19 世紀 60 年代,中國人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對于這部分知識幾個同學對于探索的順序產生分歧,都 認為是最先發(fā)生的:①學習民主科學的思想②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③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國④通過改革救亡圖存,請你幫他們排一下順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②④③①8 .16 世紀晚期,威尼斯式的褲子開始流行于西歐。這種褲子相當飽滿, 上下兩端都比較細,形如南瓜,又 稱“南瓜褲”。表面通常繡上直條花紋,刺繡花邊和金銀花邊被大量應用。這反映了當時的服裝( )A .追求奢華 B .彰顯個性 C .提倡復古 D .注重材質9 .陳獨秀在《新青年》刊發(fā)“評孔”文章共 44 篇,占《新青年》所載“評孔”類文章總數(shù)的 47.8%。陳獨秀“評孔”的目的是( )A .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 B .宣傳維新變法思想C .消除青年的偶像崇拜 D .推翻封建君主專制10 .一部歷史劇《覺醒年代》在各大社交平臺被瘋狂轉發(fā),好評如潮,讓無數(shù)國人看的眼含熱淚、熱血沸 騰。這部劇中展現(xiàn)的歷史事件就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貢獻是( )A .開啟了近代化進程 B .緩解了經濟危機 C .解放了人們思想 D .挽救民族危亡11 .《新青年》在 1915 年之后成為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絕對喉舌。仔細閱讀其創(chuàng)刊初期的評論,會發(fā)現(xiàn)對 亞當·斯密、尼采、孟德斯鳩等人物的討論,卻找不到對馬克思的討論。l919 年之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 國迅速傳播。產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 B .戊戌變法促進思想啟蒙C .新文化運動推動思想解放 D .巴黎和會外交努力失敗12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傳統(tǒng)的權威被打倒,為新思想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新文化運動還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喚起了 人們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心,特別是青年學生在啟蒙思潮的影響下,民族覺悟和愛國熱情空前高漲。新文 化運動也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1920 年,國內的中小學都開始使用白話文語文教材。——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二:將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閣,廢除漢字,采用“世界語”。——錢玄同“若是決計革新,一切應該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國粹、國情的話來搗亂。”——陳獨秀(1)根據材料一,概括新文化運動為近代中國社會轉型作出的貢獻。(2)根據材料二,分析新文化運動存在的局限性。談談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1.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鋒芒指向孔教。2.新文化運動時提出 “打孔家店”的口號,猛烈抨擊舊文化,而現(xiàn)今全國大力宣揚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得到 了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你認為兩者矛盾嗎?為什么?該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3.在中國近代前期(即 1840-1919 年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出現(xiàn)了哪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4.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特點及啟示?5.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tǒng)文化?【自主學習】一、1.政治混亂、政治制度、思想文化領域 2.《青年雜志》、《敬告青年》、新文化運動 3.蔡元培、《新青年》、 新青年、北京大學 4.魯迅二、1.(1)舊道德、舊文化、尊孔復古、《狂人日記》、封建禮教(2)民主、科學、民主、科學、德先生、 賽先生(3)倡導文學革命、《文學改良芻議》、白話文、《文學革命論》2.(1)民主與科學、五四運動(2)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3)思想解放運動【素養(yǎng)評價】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C12.【答案】(1)貢獻:動搖了封建傳統(tǒng)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促進了思想解放;為五四運動的到來奠定思想基礎; 推動文化轉型和白話文的普及。(答出兩點即可)(2)局限性:對傳統(tǒng)文化持完全否定態(tài)度,過于激進。態(tài)度:正確看待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開放探究】1.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后,為了實現(xiàn)獨裁和專制,頒布了《中華民國約法》,規(guī)定:“國民教育,以孔子 之道為修身大本”,推行孔教。在當時的思想界, 以袁世凱為首的反動勢力掀起了一股尊孔復古的文化逆流。 而以陳獨秀等為代表的進步知識分子從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中認識到:要防止君主復辟,建立名副其實的 民主共和國,必須發(fā)動一場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驅除人們頭腦中的封建愚昧思想。因此,把斗爭鋒芒 指向孔教。2.不矛盾,因為抨擊的是舊文化中的不合常理的部分,大力弘揚的卻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批判、繼承、改造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3. (1)維新變法運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宣告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終結,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3)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fā)的 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4.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特點及啟示:從開始學習西方的技術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層層遞進、逐漸深入。5、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tǒng)文化: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辯證取舍,擇善而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批判、繼承、 改造、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