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教材】滬教版(全國)化學九上3.1 構成物質(zhì)的微觀粒子(第1課時)(同步課件+分層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教材】滬教版(全國)化學九上3.1 構成物質(zhì)的微觀粒子(第1課時)(同步課件+分層練習)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化學學科
3.1 構成物質(zhì)的微觀粒子(第一課時)
1.下列物質(zhì)由分子構成的是(  )
A.氦氣 B.水 C.金剛石 D.氯化鈉
【答案】B
【解析】A、氦氣是稀有氣體單質(zhì),由原子直接構成,故A不符合題意;
B、水是由水分子構成,故B符合題意;
C、金剛石是碳單質(zhì),由原子直接構成,故C不符合題意;
D、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下列物質(zhì)由原子構成的是(  )
A.二氧化氮 B.汞 C.氯化鈉 D.臭氧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氮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構成的,不符合題意;
B、汞是常溫下為液態(tài)的一種金屬,是由汞原子構成的,符合題意;
C、氯化鈉是離子化合物,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不符合題意;
D、臭氧化學式是O3,是由臭氧分子構成,不符合題意;
故選:B。
3.飛機上以氯酸鈉為產(chǎn)氧劑提供氧氣。能保持氧氣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微粒是(  )
A.O B. C. D.2O
【答案】C
【解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所以能保持氧氣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O表示氧原子、表示氧離子、O2表示氧分子、2O表示2個氧原子,故選:C。
4.(2024·青海·中考真題)濕衣服晾干,從微觀角度解釋正確的是(  )
A.分子的體積變大 B.分子分解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消失
【答案】C
【解析】A、濕衣服晾干的過程,水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分子間間隔變大,但分子本身的體積是不會變的,故A錯誤;
B、濕衣服晾干的過程,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所以分子本身不發(fā)生變化,不會分解成原子,故B錯誤;
C、濕衣服晾干,是因為水分子在不斷運動,運動到空氣中去的結果,故C正確;
D、濕衣服晾干的過程,水分子運動到空氣中,而不是消失,故D錯誤;
故選C。
5.北方秋冬季節(jié)的早晨多霧。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小水滴,下列關于霧的形成過程分析正確的是(  )
A.水分子的間隔改變 B.水分子體積改變
C.水分子的數(shù)目改變 D.水分子質(zhì)量改變
【答案】A
【解析】A、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小水滴,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故選項符合題意;
B、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小水滴,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水分子體積不變,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C、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小水滴,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水分子數(shù)目不變,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D、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小水滴,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水分子質(zhì)量不變,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6.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課堂”用水和兩塊木板搭建了一座液橋(如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太空中,水分子不再運動 B.太空中,水分子體積變大
C.太空中,水是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的 D.太空中,水分子存在間隙
【答案】D
【解析】A、分子在不停地運動,因此太空中的水分子也在不停地運動,說法錯誤;
B、在太空中,水分子組成不變,故體積不變,說法錯誤;
C、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的,說法錯誤;
D、水分子之間存在間隙,說法正確;
故選D。
7.A、B、C三只小燒杯內(nèi)依次盛有一定體積的濃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探究活動(所用酚酞溶液已用適量蒸餾水稀釋)。通過實驗現(xiàn)象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
A.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B.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C.空氣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D.濃氨水中揮發(fā)出的氨分子溶于B燒杯中的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變紅
【答案】A
【解析】A、該實驗沒有溫度改變,不能通過這個實驗得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的結論,錯誤;
B、A中的氨分子運動到了B中,形成氨水,使B燒杯中的酚酞溶液變紅,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正確;
C、C燒杯中的酚酞溶液不變色,說明空氣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正確;
D、通過對比實驗,說明濃氨水易揮發(fā),揮發(fā)出的氨分子溶于B燒杯中的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變紅,正確;
故選:A。
8.用分子或原子填空。
(1)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 是保持其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
(2) 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聯(lián)系:分子是由 構成的。
(4)分子和原子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化學變化中, 可分, 不可再分。
【答案】(1)分子
(2)原子
(3)原子
(4)分子 原子
【解析】略。
9.請從微觀的角度解釋下列生產(chǎn)、生活中的現(xiàn)象。
(1)自行車輪胎打氣后,會迅速鼓起來。
(2)固體碘和碘蒸氣都能使淀粉溶液變藍。
【答案】(1)往自行車輪胎中充氣,輪胎內(nèi)氣體的分子個數(shù)增多,氣體的體積要不斷增大
(2)分子的構成相同
【解析】(1)向自行車輪胎打氣鼓起來,是因為往自行車輪胎中充氣,輪胎內(nèi)氣體的分子個數(shù)增多,氣體的體積要不斷增大;
(2)固體碘和碘蒸氣都能使淀粉變藍,是因為它們是由碘分子構成的,同種的分子化學性質(zhì)相同。
1.下列敘述能體現(xiàn)分子之間有間隔的是(  )
A.1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 B.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
C.石油氣能被壓縮為液化石油氣 D.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干得快
【答案】C
【解析】A、1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分子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小,不符合題意;
B、能聞到花香,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不符合題意;
C、石油氣能被壓縮為液化石油氣,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符合題意;
D、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干得快,是因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記載“地氣(水蒸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這句話揭示了自然界中云雨形成的基本原理。下列有關“為云” “為雨”的認識錯誤的是(  )
A.此過程體現(xiàn)自然界中的水循環(huán)
B.下雨后空氣潮濕,因為空氣中水分子數(shù)目增多
C.地面雨水蒸發(fā)變?yōu)樗魵鈺r,水分子體積變大
D.此過程是通過水分子的運動及間隔變化實現(xiàn)的
【答案】C
【解析】A、由題干信息可知,該過程是通過水的三態(tài)變化,實現(xiàn)水的天然循環(huán),此過程體現(xiàn)自然界中的水循環(huán),故選項認識正確;
B、下雨后空氣潮濕,因為空氣中水分子數(shù)目增多,故選項認識正確;
C、地面雨水蒸發(fā)變?yōu)樗魵鈺r,只是水分子之間的間隔發(fā)生了改變,水分子本身不變,故選項認識錯誤;
D、水的三態(tài)變化,是通過水分子的運動及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化實現(xiàn)的,故選項認識正確;
故選:C。
3.海水淡化是緩解淡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之一,如圖所示為一種海水淡化簡易原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太陽能作用下,水分子運動速度加快 B.液態(tài)水變?yōu)樗魵猓肿娱g隔大
C.海水變?yōu)榈肿踊瘜W性質(zhì)不變 D.水蒸氣冷凝為水,水分子本身變小
【答案】D
【解析】A、太陽能作用下,溫度升高,溫度運動速率加快,該選項說法正確;
B、液態(tài)水變?yōu)樗魵膺^程中,分子間的間隔增大,該選項說法正確;
C、海水變?yōu)榈^程中,水分子不變,則水分子化學性質(zhì)不變,該選項說法正確;
D、水蒸氣冷凝為水過程中,水分子體積不變,該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4.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認識物質(zhì)的微觀構成。下列模型可以用來表示“HCl”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選項模型是由相同的兩個原子構成一個分子,而HCl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氯原子構成,故不符合題意;
B、選項模型一個分子是由三個原子構成,而一個HCl分子是兩個原子構成,故不符合題意;
C、選項模型只有一個原子,而一個HCl分子是兩個原子構成,故不符合題意;
D、選項模型一個分子是由兩個不同原子構成,因為氯原子半徑大于氫原子半徑,因此,大圓代表氯原子,小圓代表氫原子,故符合題意;
故選D。
5.下列變化能證明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再分的是(  )
A.從花園經(jīng)過能聞到花香
B.水加熱變成水蒸氣
C.水通電后能分解
D.氧氣在﹣218℃時變成淡藍色固體
【答案】C
【解析】A、從花園經(jīng)過能聞到花香,是因為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屬于物理變化,不能證明分子可分,故選項錯誤;
B、水加熱變成水蒸氣,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能證明分子可分,故選項錯誤;
C、水通電后能分解,有氫氣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是因為水分子分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氧原子分別重新組合形成氫分子、氧分子,能證明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故選項正確;
D、氧氣在﹣218℃時變成淡藍色固體,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能證明分子可分,故選項錯誤。
故選C。
6.在特殊條件下水能表現(xiàn)出有趣的結構和性質(zhì)。查閱資料得知:在一定條件下給水施加弱電場,能使水在常溫下結成“熱冰”(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弱電場下,水分子的排列沒有變化
B.水結成“熱冰”的過程中原子個數(shù)發(fā)生變化
C.利用該性質(zhì),人們可能在常溫下建成溜冰場
D.上述變化過程中分子之間的間隔沒有發(fā)生變化
【答案】C
【解析】A、由圖可知,在弱電場下,水分子的排列發(fā)生了改變,故選項說法錯誤;
B、水結成“熱冰”的過程中原子個數(shù)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
C、在一定條件下給水施加弱電場,能使水在常溫常壓下結成冰,則利用該性質(zhì),人們可能在常溫常壓下建成溜冰場,故選項說法正確;
D、水和冰中,分子的間隔不同,即該過程中分子的間隔發(fā)生了改變,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7.善于用化學的眼光看世界,能夠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yǎng)。下列事實和相應的解釋錯誤的是(  )
選項 事實 解釋
A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體積小于100mL 分子間有間隔
B 我們能聞到炒菜的香味 分子在不斷運動
C O2、CO2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 分子的構成不同
D 溫度計中的水銀(汞)熱脹冷縮 原子本身的大小發(fā)生了改變
【答案】D
【解析】A、水和酒精混合后體積變小,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酒精分子均勻分散到水分子間,該選項解釋正確;
B、能聞到菜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該選項解釋正確;
C、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構成不同,則它們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該選項解釋正確;
D、水銀熱脹冷縮,是因為原子間的間隔隨溫度改變而改變,但原子本身大小不變,該選項解釋不正確。
故選D。
8.如圖表示氧化汞受熱分解微觀模擬圖,回答:
(1)從微粒角度分析該反應中發(fā)生變化的是 ,沒變化的是 和 。
(2)該反應中可得到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是 。
【答案】(1) 氧化汞分子/HgO分子 汞原子/Hg原子 氧原子/O原子
(2)氧化汞分子會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兩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氧分子,許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屬汞
【解析】(1)在圖示甲中存在氧化汞分子,在圖示乙中存在單個的汞原子和圖示丙中的氧分子,則該圖示從微觀角度是由甲到乙和丙變化的實質(zhì)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了氧原子和汞原子,然后每兩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氧分子,許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屬汞,故填氧化汞分子;
該過程屬于化學變化過程,該過程中只是分子分解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結構的過程,反應前后原子不變。故填氧原子;汞原子;
(2)從圖示可知,該過程中加熱紅色的氧化汞粉末時,氧化汞分子會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兩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氧分子,許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屬汞,故填氧化汞分子會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兩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氧分子,許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屬汞。
9.“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索養(yǎng)之一、請結合圖示從微觀角度回答問題:
(1)變化Ⅰ說明 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
(2)變化Ⅰ和變化Ⅱ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 。
(3)由變化Ⅱ可知:由于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原子是 。
【答案】(1)分子間間隔
(2)分子是否發(fā)生改變
(3)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解析】(1)由微粒的變化可知,變化Ⅰ中,分子種類沒有發(fā)生改變,變化Ⅰ說明分子間有間隔,降溫后,分子間的間隔減小,故變化Ⅰ說明分子間隔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故填:分子間間隔。
(2)變化Ⅰ中,分子種類沒有發(fā)生改變,變化Ⅱ中,分子種類發(fā)生了改變,故變化Ⅰ和變化Ⅱ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分子是否發(fā)生改變。故填:分子是否發(fā)生改變。
(3)變化Ⅱ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結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解為原子,而原子則不能再分,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故由變化Ⅱ可知:由于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故填: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1.“倒春寒”是指進入初春時節(jié)后天氣又變得很寒冷,早晚野外田地往往還會結霜。這一過程中發(fā)生改變的是(  )
A.水分子的質(zhì)量 B.水分子的個數(shù)
C.水分子間的間隔 D.水分子的體積
【答案】C
【解析】A、水蒸氣凝華形成霜,是水分子間隔發(fā)生變化,水分子質(zhì)量不變,故A不符合題意。
B、水蒸氣凝華形成霜,是水分子間隔發(fā)生變化,水分子個數(shù)不變,故B不符合題意;
C、水蒸氣凝華形成霜,是水分子間隔發(fā)生變化,故C符合題意;
D、水蒸氣凝華形成霜,是水分子間隔發(fā)生變化,水分子體積不變,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對下列教材圖片的認識錯誤的是(  )
A.分子、原子是真實存在的 B.晶體硅是由硅原子構成的
C.說明物質(zhì)由微觀粒子構成 D.上述操作涉及化學變化
【答案】D
【解析】A、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可獲得某種有機物分子的圖像,通過移走硅原子構成文字,說明分子、原子是真實存在的,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晶體硅是由硅原子構成的,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分子、原子可構成物質(zhì),物質(zhì)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不符合題意;
D、上述操作均無新物質(zhì)生成,均不涉及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故選D。
3.用微觀粒子知識對下列事實解釋錯誤的是(  )
A.花香撲鼻,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B.水電解產(chǎn)生氫氣和氧氣、說明水分子中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C.氣體更容易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間隔較大
D.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zhì)不同,因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A、花香撲鼻,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引起香味的分子四處擴散,不符合題意;
B、水電解產(chǎn)生氫氣和氧氣,是因為水分子分為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結合為氫分子,氧原子結合為氧分子,符合題意;
C、氣體更容易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的間隔較大,受壓后,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不符合題意;
D、金剛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構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質(zhì)差異很大,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下列有關分子和原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分子在不斷運動,原子靜止不動
B.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
C.分子的質(zhì)量一定比原子的質(zhì)量大
D.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答案】D
【解析】A、分子、原子都在不斷地運動,不符合題意;
B、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題意;
C、分子比組成它的原子質(zhì)量大,但是不是所有分子的質(zhì)量都比原子大,如鐵原子的質(zhì)量大于氫分子,不符合題意;
D、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可重新組合為新的分子,即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符合題意。
故選D。
5.“見著知微”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點,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
A.固體碘和碘蒸氣都能使淀粉溶液變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zhì)相同
B.夏天汽車輪胎炸裂——分子間間隔變大
C.結成冰的水不能流動——零度以下,水分子不再運動
D.石油氣壓入鋼瓶液化——分子間間隔變小
【答案】C
【解析】A、固體碘和碘蒸氣都能使淀粉溶液變藍,是因為固體碘和碘蒸氣都是由碘分子構成的,同種分子化學性質(zhì)相同,故A解釋正確;
B、夏天汽車輪胎炸裂,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夏天溫度升高,分子間間隔變大,故B解釋正確;
C、微粒總是在不斷地運動的,零度以下,水分子仍在不斷地運動,故C解釋不正確;
D、石油氣壓入鋼瓶液化,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受壓后,分子間間隔變小,故D解釋正確;
故選:C。
6.從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核心素養(yǎng)之一。下圖是水通電分解的微觀模擬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B圖將相關粒子圖形補充完整。
(2)A到B變化的微觀實質(zhì)是: 。
(3)觀察此微觀模擬圖可以得出在化學變化中 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4)A中的一個分子含有 個中子。
【答案】(1)
(2)在通電條件下,水分子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
(3)原子
【解析】(1)每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故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反應物中含H、O的個數(shù)分別是4、2,故B圖中應含4個H、2個O,故應補充2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故圖為:;
(2)由圖可知,A到B變化的微觀實質(zhì)是:在通電條件下,水分子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
(3)由圖可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7.在“宏觀-微觀-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請根據(jù)下列變化的微觀模擬圖回答問題:
(1)變化b反應后應補充的粒子圖形是______(填A或B或C)。
A. B. C.
(2)變化a分子間隔改變,分子本身不變;變化b 發(fā)生改變;
(3)化學變化的過程就是反應物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構成 的過程。由此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 。
【答案】(1)A
(2)分子種類
(3)新分子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不可分
【解析】(1)
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及數(shù)目不變,則變化b反應后應補充的粒子圖形是,故選:A;
(2)由圖可知,變化b在變化前后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
(3)化學變化的過程就是反應物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構成新分子的過程;
由此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不可分。
8.氨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學物質(zhì),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氨氣主要來自人工合成,在鐵觸媒作用下,氮氣和氫氣合成氨氣,請將該反應的微觀過程按順序排列 (用數(shù)字序號排序表示)。
【答案】⑤④①②③
【解析】化學變化的微觀特征是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過程。從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以看出:⑤表示氮氣子和氫分子還沒有與鐵觸媒接觸,④表示氮分子和氫分子開始與鐵觸媒接觸,①表示在鐵觸媒的作用下,兩種分子的分裂成各自的原子,②表示兩種原子在鐵觸媒表面重新組合成氨分子,③表示氨分子脫離鐵觸媒表面,大量氨分子聚集在一起,構成氨氣,故正確的順序為:⑤④①②③。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化學學科
3.1 構成物質(zhì)的微觀粒子(第一課時)
1.下列物質(zhì)由分子構成的是(  )
A.氦氣 B.水 C.金剛石 D.氯化鈉
2.下列物質(zhì)由原子構成的是(  )
A.二氧化氮 B.汞 C.氯化鈉 D.臭氧
3.飛機上以氯酸鈉為產(chǎn)氧劑提供氧氣。能保持氧氣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微粒是(  )
A.O B. C. D.2O
4.(2024·青海·中考真題)濕衣服晾干,從微觀角度解釋正確的是(  )
A.分子的體積變大 B.分子分解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消失
5.北方秋冬季節(jié)的早晨多霧。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小水滴,下列關于霧的形成過程分析正確的是(  )
A.水分子的間隔改變 B.水分子體積改變
C.水分子的數(shù)目改變 D.水分子質(zhì)量改變
6.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課堂”用水和兩塊木板搭建了一座液橋(如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太空中,水分子不再運動 B.太空中,水分子體積變大
C.太空中,水是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的 D.太空中,水分子存在間隙
7.A、B、C三只小燒杯內(nèi)依次盛有一定體積的濃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探究活動(所用酚酞溶液已用適量蒸餾水稀釋)。通過實驗現(xiàn)象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
A.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B.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C.空氣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D.濃氨水中揮發(fā)出的氨分子溶于B燒杯中的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變紅
8.用分子或原子填空。
(1)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 是保持其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
(2) 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聯(lián)系:分子是由 構成的。
(4)分子和原子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化學變化中, 可分, 不可再分。
9.請從微觀的角度解釋下列生產(chǎn)、生活中的現(xiàn)象。
(1)自行車輪胎打氣后,會迅速鼓起來。
(2)固體碘和碘蒸氣都能使淀粉溶液變藍。
1.下列敘述能體現(xiàn)分子之間有間隔的是(  )
A.1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 B.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
C.石油氣能被壓縮為液化石油氣 D.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干得快
2.《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記載“地氣(水蒸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這句話揭示了自然界中云雨形成的基本原理。下列有關“為云” “為雨”的認識錯誤的是(  )
A.此過程體現(xiàn)自然界中的水循環(huán)
B.下雨后空氣潮濕,因為空氣中水分子數(shù)目增多
C.地面雨水蒸發(fā)變?yōu)樗魵鈺r,水分子體積變大
D.此過程是通過水分子的運動及間隔變化實現(xiàn)的
3.海水淡化是緩解淡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之一,如圖所示為一種海水淡化簡易原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太陽能作用下,水分子運動速度加快 B.液態(tài)水變?yōu)樗魵猓肿娱g隔大
C.海水變?yōu)榈肿踊瘜W性質(zhì)不變 D.水蒸氣冷凝為水,水分子本身變小
4.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認識物質(zhì)的微觀構成。下列模型可以用來表示“HCl”的是(  )
A. B. C. D.
5.下列變化能證明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再分的是(  )
A.從花園經(jīng)過能聞到花香
B.水加熱變成水蒸氣
C.水通電后能分解
D.氧氣在﹣218℃時變成淡藍色固體
6.在特殊條件下水能表現(xiàn)出有趣的結構和性質(zhì)。查閱資料得知:在一定條件下給水施加弱電場,能使水在常溫下結成“熱冰”(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弱電場下,水分子的排列沒有變化
B.水結成“熱冰”的過程中原子個數(shù)發(fā)生變化
C.利用該性質(zhì),人們可能在常溫下建成溜冰場
D.上述變化過程中分子之間的間隔沒有發(fā)生變化
7.善于用化學的眼光看世界,能夠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yǎng)。下列事實和相應的解釋錯誤的是(  )
選項 事實 解釋
A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體積小于100mL 分子間有間隔
B 我們能聞到炒菜的香味 分子在不斷運動
C O2、CO2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 分子的構成不同
D 溫度計中的水銀(汞)熱脹冷縮 原子本身的大小發(fā)生了改變
8.如圖表示氧化汞受熱分解微觀模擬圖,回答:
(1)從微粒角度分析該反應中發(fā)生變化的是 ,沒變化的是 和 。
(2)該反應中可得到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是 。
9.“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索養(yǎng)之一、請結合圖示從微觀角度回答問題:
(1)變化Ⅰ說明 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
(2)變化Ⅰ和變化Ⅱ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 。
(3)由變化Ⅱ可知:由于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原子是 。
1.“倒春寒”是指進入初春時節(jié)后天氣又變得很寒冷,早晚野外田地往往還會結霜。這一過程中發(fā)生改變的是(  )
A.水分子的質(zhì)量 B.水分子的個數(shù)
C.水分子間的間隔 D.水分子的體積
2.對下列教材圖片的認識錯誤的是(  )
A.分子、原子是真實存在的 B.晶體硅是由硅原子構成的
C.說明物質(zhì)由微觀粒子構成 D.上述操作涉及化學變化
3.用微觀粒子知識對下列事實解釋錯誤的是(  )
A.花香撲鼻,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B.水電解產(chǎn)生氫氣和氧氣、說明水分子中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C.氣體更容易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間隔較大
D.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zhì)不同,因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下列有關分子和原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分子在不斷運動,原子靜止不動
B.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
C.分子的質(zhì)量一定比原子的質(zhì)量大
D.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5.“見著知微”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點,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
A.固體碘和碘蒸氣都能使淀粉溶液變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zhì)相同
B.夏天汽車輪胎炸裂——分子間間隔變大
C.結成冰的水不能流動——零度以下,水分子不再運動
D.石油氣壓入鋼瓶液化——分子間間隔變小
6.從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核心素養(yǎng)之一。下圖是水通電分解的微觀模擬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B圖將相關粒子圖形補充完整。
(2)A到B變化的微觀實質(zhì)是: 。
(3)觀察此微觀模擬圖可以得出在化學變化中 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4)A中的一個分子含有 個中子。
7.在“宏觀-微觀-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請根據(jù)下列變化的微觀模擬圖回答問題:
(1)變化b反應后應補充的粒子圖形是______(填A或B或C)。
A. B. C.
(2)變化a分子間隔改變,分子本身不變;變化b 發(fā)生改變;
(3)化學變化的過程就是反應物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構成 的過程。由此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 。
8.氨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學物質(zhì),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氨氣主要來自人工合成,在鐵觸媒作用下,氮氣和氫氣合成氨氣,請將該反應的微觀過程按順序排列 (用數(shù)字序號排序表示)。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共25張PPT)
第3章 物質(zhì)構成的奧秘
3.1 構成物質(zhì)的微觀粒子
(第1課時)
學習目標
01
02
認識物質(zhì)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
03
能用比較等方法說明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能從分子或原子的視角對一些物質(zhì)的變化進行簡單分析與解釋。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01 能用比較等方法說明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01 認識物質(zhì)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
教學難點
02 能從分子或原子的視角對一些物質(zhì)的變化進行簡單分析與解釋
當我們對身邊的物質(zhì)有了一些認識和經(jīng)驗后,會對它們性質(zhì)和變化的根源心生好奇。世上萬物由什么構成 這是人類自古以來不斷探索的問題。
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
金剛石由碳原子構成
課堂導入
銅由銅原子構成
氯化鈉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
分 子
01
探究新知
1. 概念: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
探究新知
一、分子
氫氣球中聚集有大量的氫分子
水滴中聚集有大量的水分子
同種分子化學性質(zhì) ,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zhì) 。
相同
不相同
保持氫氣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是 ;
保持水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是 ;
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是 。
氫分子
水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
探究新知
一、分子
1. 概念: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小
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分子之間有空隙
探究新知
2. 性質(zhì):
一、分子
一滴水(約0.05g)中約有1.7×1021個水分子,一個水分子的質(zhì)量約是3×10-26kg。
50 mL酒精與50 mL水混合后溶液總體積小于100 mL。
走到桂花樹附近,就可以聞到陣陣的桂花香味。
兩小一動有間隔
原 子
02
探究新知
水分子
分解
氫原子
氧原子
氫分子
氧分子
結合
探究新知
二、原子
1. 概念: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學變化的本質(zhì):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結合成新的分子。
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
區(qū)別:在化學變化中, 可以再分, 不可再分
分子
原子
聯(lián)系:
探究新知
二、原子
2. 與分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分子 原子
分解
構成
氫分子 氧分子 水分子 氫原子 氧原子
探究新知
二、原子
2. 與分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氫分子是由 構成,1個氫分子是由 構成;
氧分子是由 構成,1個氧分子是由 構成;
水分子是由 構成,1個水分子是由 構成。
氫原子
氧原子
氫原子和氧原子
2個氫原子
2個氧原子
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
探究新知
二、原子
3. 原子能直接構成物質(zhì),也是構成物質(zhì)的一種微觀粒子
(1)常見的金屬(如鐵、銅、鋁、汞等)
(2)某些非金屬(如金剛石等)
銅原子
碳原子
從分子或原子的視角解釋物質(zhì)的變化
03
探究新知
液態(tài)水
水蒸氣
蒸發(fā)
水蒸發(fā)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在發(fā)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不發(fā)生變化,變化的只是分子間的間隔
三、從分子或原子的視角解釋物質(zhì)的變化
1. 解釋物理變化:
探究新知
氫氣燃燒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在發(fā)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發(fā)生變化,變成了其他物質(zhì)的分子
三、從分子或原子的視角解釋物質(zhì)的變化
2. 解釋化學變化:
探究新知
氫分子
氧分子
分解
氫原子
氧原子
結合
水分子
宏觀 微觀
三、從分子或原子的視角解釋物質(zhì)的變化
探究新知
1. 下列物質(zhì)由分子構成的是( )
A.碳酸鉀 B.液氧 C.金剛石 D.銀
B
2. 下列物質(zhì)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是( )
A.氯化鈉 B.過氧化氫 C.汞 D.C60
C
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
3. 下列關于分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在物理變化中,分子不發(fā)生改變
B.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發(fā)生改變
C.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
D.保持氮氣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是氮分子
C
課堂練習
4. 加熱氧化汞粉末時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圖如圖。下列結論錯誤的是( )
A.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
B.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C.汞和氧氣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
D.1個氧化汞分子由 1個汞原子和 1個氧原子構成
C
課堂練習
5. 在下面各項變化中,分子本身發(fā)生改變嗎?橫線上填“改變”或“不改變”。
①水結成冰________;
②氮氣制成氨氣________;
③氮氣變成液氮________;
④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
⑤碳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
不改變
不改變
改變
改變
改變
課堂練習
6. 氨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學物質(zhì),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氨氣主要來自人工合成,工業(yè)上用氮氣與氫氣反應生成氨氣的微觀過程如圖。
(1)從反應開始到完成的排列順序為_________(填序號),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________反應。
(2)反應過程中沒有發(fā)生變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微粒名稱,下同)。保持氨氣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
(3)圖示說明化學變化的微觀實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b
化合
氮原子、氫原子
氨分子
分子分為原子,原子又結合成新的分子
知識總結
謝謝您的觀看
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寿县| 黄浦区| 汤阴县| 泾川县| 繁昌县| 堆龙德庆县| 观塘区| 手游| 佛冈县| 新乡县| 永顺县| 余干县| 鄂尔多斯市| 双城市| 渝中区| 嵩明县| 武冈市| 兴化市| 谢通门县| 郓城县| 大理市| 正蓝旗| 尉氏县| 云阳县| 昌吉市| 故城县| 绥芬河市| 贞丰县| 德江县| 镇远县| 吉隆县| 离岛区| 雅安市| 田阳县| 曲阜市| 陈巴尔虎旗| 铜陵市| 马尔康县| 莆田市| 陆河县| 海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