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教材】滬教版(全國)化學九上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單元測試+復習課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教材】滬教版(全國)化學九上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單元測試+復習課件)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化學學科
第1章測試卷
(滿分:100分 時間: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1.(2024·福建·中考真題)下列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研究領域中,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
A.研制碳納米管材料 B.研制新型顯示材料
C.研發數字貨幣加密技術 D.研發高純稀土金屬提取技術
【答案】C
【解析】A、研制碳納米管材料,涉及到對物質的制備,屬于化學研究范疇,不符合題意;
B、研制新型顯示材料,涉及到對物質的制備,屬于化學研究范疇,不符合題意;
C、研發數字貨幣加密技術,主要是關于數字信息和加密算法等方面,與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等化學相關內容關系不大,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符合題意;
D、研發高純稀土金屬提取技術,涉及到物質間的轉化,屬于化學研究范疇,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2024·河北·中考真題)如圖所示為我國唐代名畫《搗練圖》。畫卷呈現的工序中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捶打織品 B.梳理絲線 C.縫制衣物 D.燒炭熨燙
【答案】D
【解析】A、捶打織品是改變織品的形狀,沒有產生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A錯誤;
B、梳理絲線,改變了絲線的纏繞狀態,沒有產生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B錯誤;
C、縫制衣物,改變了絲線的空間位置,沒有產生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C錯誤;
D、燒炭熨燙,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產生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D正確。
故選:D。
3.規范實驗操作是保證安全和實驗成敗的關鍵,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聞氣體氣味 B. 稱量氫氧化鈉
C. 吸取藥液 D. 點燃酒精燈
【答案】A
【解析】A、聞氣體氣味用手在瓶口扇動,使少量氣體進入鼻腔內,操作正確,符合題意;
B、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故稱量氫氧化鈉時應在玻璃容器內稱量,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C、吸取藥液時應將膠頭在試劑瓶外捏扁,再放入試劑瓶內直接吸取藥液,不能將空氣擠入試劑瓶內,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D、不能用已燃的酒精燈引燃另外一只酒精燈,以免發生失火,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我國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古代的許多發明創造在當時都走在各國之前,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精華。以下操作不屬于古代化學工藝的是( )
A.冶煉鐵、銅 B.燒制陶瓷 C.引爆火藥 D.指南針的使用
【答案】D
【解析】A、冶煉鐵、銅,生成新的物質,包含著化學變化,屬于化學工藝;
B、瓷器的燒制的過程中發生復雜的化學反應,有新物質生成包含著化學變化,屬于化學工藝;
C、火藥的引爆,生成新的物質,包含著化學變化,屬于化學工藝;
D、指南針的使用是指南針在地球的磁場中受磁場力的作用,所以會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只涉及到物理變化,不屬于化學工藝。
故選:D。
5.(2024·湖南益陽·二模)中國古籍文房四寶指的是“筆、墨、紙、硯”,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質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可燃性 B.常溫下呈固態 C.顏色是黑色 D.熔點高
【答案】A
【解析】A、可燃性需要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是化學性質,故A正確;
B、常溫下呈固態是物質的狀態,不需要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是物理性質,故B錯誤;
C、黑色是物質的顏色,不需要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是物理性質,故C錯誤;
D、熔點高是物質的熔點,不需要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是物理性質,故D錯誤。
故選:A。
6.實驗結束后,下列儀器的放置方法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試管用完后,洗刷干凈,倒放在試管架上晾干,故選項儀器的放置方法正確;
B、取用試劑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取用完要立即塞上瓶塞,標簽朝外放置,并放回原處,故選項儀器的放置方法不正確;
C、砝碼用完之后,應用鑷子把砝碼放回砝碼盒,防止砝碼被污染,故選項儀器的放置方法不正確。
D、圖中膠頭滴管橫放,滴管內殘留的液體可能會腐蝕膠頭或污染實驗臺,故選項儀器的放置方法不正確。
故選:A。
7.(2024·四川廣安·中考真題)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聞氣體氣味時應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孔。A正確;
B、取用液體藥品時應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一手拿試劑瓶,標簽向著手心,另一手持試管,試管略傾斜,試劑瓶口緊挨試管口,將液體緩緩倒入試管中。B不正確;
C、在試管口塞橡皮塞時,左手拿試管,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轉動著塞進試管口,切不可把試管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試管。C不正確;
D、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D不正確。
故選:A。
8.下列儀器可以直接加熱的是( )
A.漏斗 B.量筒 C.試管 D.燒杯
【答案】C
【解析】A.漏斗用于過濾,不能用于加熱。
B.量筒用于液體量取,不能用于加熱。
C.試管底面積小,可以直接加熱。
D.燒杯底面積過大,容易受熱不均,需要墊石棉網,不能直接加熱。
故選:C。
9.用托盤天平稱量8.4g藥品。在稱量過程中發現指針向右偏轉,此時應( )
A.增加砝碼 B.添加藥品 C.減少藥品 D.調節平衡螺母
【答案】B
【解析】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時,左物右碼,且先放砝碼,移動游碼,然后才放藥品,待天平平衡,則說明已稱取好,而在稱量過程中發現指針向右偏轉,說明右盤偏重,則應繼續添加藥品,故選B。
10.小芳發現裝有膨化食品的包裝袋內都充有一定量的氣體,她和同學對所充氣體的作用及成分產生了好奇,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氣體注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并觀察。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哪一環節( )
A.提出假設 B.提出問題 C.進行實驗 D.得出結論
【答案】C
【解析】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氣體注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并觀察,說明在進行實驗,屬于科學探究中的進行實驗環節,故選C。
11.(2024·重慶·中考真題)下列儀器名稱不正確的是( )
A.長頸漏斗 B.蒸發皿 C.燒杯 D.酒精燈
【答案】A
【解析】A、圖示為普通漏斗,故A錯誤;
B、圖示為蒸發皿,故B正確;
C、圖示為燒杯,故C正確;
D、圖示為酒精燈,故D正確;
故選:A。
12.維生素C片放入了水中,結果發現有大量氣泡產生。興趣小組同學進行的如下實驗探究環節。這些環節正確的先后順序是( )
①產生的氣泡是什么?
②氣泡是二氧化碳氣體
③氣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氣體
④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⑤這個實驗既簡單,現象又明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④②③⑤
【答案】B
【分析】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
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解析】①產生的氣泡是什么?屬于提出問題環節;②氣泡是二氧化碳氣體。屬于得出結論環節;③氣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氣體。屬于作出假設環節。④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屬于實施計劃環節。⑤這個實驗既簡單,現象又明顯。屬于表達和交流環節。由以上分析可知,這些環節正確的先后順序是①③④②⑤。
故選:B。
13.(2024·山東濱州·中考真題)試管是實驗中常用儀器,試管口朝向可能因實驗的不同而不同。下列實驗中試管口的朝向錯誤的是( )
A.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 B.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
C.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 D.向試管中滴加液體藥品
【答案】C
【解析】A、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試管口應向上傾斜,與桌面約成 45°角,用試管夾夾在試管的中上部,手握試管夾的長柄,試管口的朝向正確,不符合題意;
B、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時,應先將試管橫放,用鑷子把固體放在試管口,再慢慢將試管豎立起來,使固體滑到試管底部,試管口的朝向正確,不符合題意;
C、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試管口的朝向錯誤,符合題意;
D、向試管中滴加液體藥品時,試管口應垂直向上,試管口的朝向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4.下列關于蠟燭的實驗操作和目的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用小刀切割蠟燭,以研究石蠟的成分
B.在燃燒的蠟燭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以研究蠟燭燃燒產物
C.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以研究白煙能否燃燒
D.將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圖所示)約1秒后取出,以研究火焰的溫度
【答案】A
【解析】A、用小刀切割蠟燭,研究的是石蠟的硬度,不是石蠟的成分,故A說法錯誤;
B、在燃燒的蠟燭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以研究蠟燭燃燒產物中是否有水,故B說法正確;
C、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以研究白煙能否燃燒,故C說法正確;
D、將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圖所示)約1秒后取出,可以說明蠟燭火焰的哪一部分溫度最高,以研究火焰的溫度,故D說法正確。
故選:A。
15.(2024·山西·中考真題)液體藥品通常盛放在細口瓶中,常用傾倒的方法取用。如圖所示,關于實驗用品的使用正確的是( )
A.試管內液體的體積 B.試劑瓶標簽的位置
C.試劑瓶瓶塞的放置 D.試管口傾斜的方向
【答案】D
【分析】取用液體藥品時,瓶塞應倒放,試管應略傾斜,標簽應向著手心,瓶口應緊挨著試管口。
【解析】A、使用試管時,不加熱情況下所裝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二,加熱情況下不能超過三分之一,圖示操作液體量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二,A錯誤;
B、圖示操作標簽沒有向著手心,可能導致標簽被腐蝕,B錯誤;
C、圖示操作瓶塞沒有倒放在桌面上,會導致瓶塞被污染,C錯誤;
D、傾倒液體時,試管口應略傾斜,D正確。
故選:D。
16.化學是一門神奇的科學,它為我們展現了物質變化的無窮魅力,使我們擁有了改變世界的神奇力量。以下關于化學的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B.化學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
C.純天然物質中不含任何化學物質,安全性更高
D.生活中鋼鐵生銹、葡萄釀酒、火藥爆炸都屬于化學變化
【答案】C
【解析】A、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故A說法正確;
B、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故B說法正確;
C、任何物質都是化學物質,純天然物質中含有很多化學物質,故C說法錯誤;
D、生活中鋼鐵生銹、葡萄釀酒、火藥爆炸都有新物質生成,都屬于化學變化,故D說法正確;
故選:C。
17.“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某同學想知道“84”消毒液為什么能消毒殺菌,就“84消毒液為什么能消毒殺菌”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建立假設 B.提出問題 C.獲得結論 D.收集證據
【答案】B
【解析】A、建立假設是根據問題和相關的資料作出假設和猜想,如84消毒液能消毒可能是因為溶液中含有次氯酸鈉,不符合題意;
B、提出聞到是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提出供探究的問題,或者直接給出所要探究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如“84消毒液為什么能消毒殺菌”,符合題意;
C、獲得結論是根據相關資源和實驗現象等得出結論,不符合題意;
D、收集證據是根據假設和問題搜集相關資料等,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8.某些銅制品在空氣中久置,表面生成綠色的銅銹(又稱銅綠)。下列有關“銅綠”(固體粉末)性質研究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取用“銅綠” B.點燃酒精燈
C.加熱“銅綠” D.加入鹽酸
【答案】A
【解析】A、在試管里裝入固體粉末時,為避免藥品沾在試管口或試管壁上,可先使試管傾斜,把盛有藥品的藥匙小心送到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操作正確;
B、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只酒精燈,以免發生火災,操作錯誤;
C、加熱試管中的固體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操作錯誤;
D、傾倒液體時,標簽要對著手心,瓶口要緊挨試管口,瓶塞要倒放,操作錯誤。
故選:A。
19.我國近代化學先驅徐壽創造了部分元素的漢語名稱。下列元素名稱與符號一致的是( )
A.氦(Ne) B.錳(Mn) C.鈉(Ng) D.鈣(Ka)
【答案】B
【解析】A、氦的元素符號表示為He,元素的名稱與符號不一致,故選項錯誤。
B、錳的元素符號表示為Mn,元素的名稱與符號一致,故選項正確。
C、鈉的元素符號表示為Na,元素的名稱與符號不一致,故選項錯誤。
D、鈣的元素符號表示為Ca,元素的名稱與符號不一致,故選項錯誤。
故選:B。
20.下列反應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反應的是( )
A.鎂+氧氣氧化鎂 B.石蠟+氧氣 二氧化碳+水
C.碳酸氫銨氨氣+二氧化碳+水 D.鋅+硫酸硫酸鋅+氫氣
【答案】A
【解析】A、鎂與氧氣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且該反應為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該選項符合題意;
B、石蠟與氧氣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但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均含有兩種,不屬于化合反應,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C、碳酸氫銨的反應不屬于氧化反應,且該反應為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D、鋅和硫酸的反應不屬于氧化反應,且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均含有兩種,不屬于化合反應,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二、非選擇題:共6題,共60分。
21.(10分)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前提,請回答:
(1)取用8.0mL稀鹽酸,量取時視線應與 保持水平。
(2)膠頭滴管用過后應 ,再去吸取其他藥品。
(3)加熱時常墊在玻璃容器與熱源之間的用品是 。
(4)簡要說明下列操作的主要目的:從細口瓶傾倒液體時,取下細口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上,其目的是 ;傾倒細口瓶里的藥液時,標簽應向著手心而不是向下,其目的是 。
(5)實驗室貯存固體試劑的儀器 ,取用塊狀固體應用 ;若沒有說明用量液體一般取用 mL,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要用 夾持,而且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試管口不能 。
【答案】(1)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處
(2)洗滌干凈
(3)陶土網
(4)防止污染藥品 防止腐蝕標簽
(5)廣口瓶 鑷子 1~2 試管夾 朝著有人的地方
【解析】(1)量取液體時,視線應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2)膠頭滴管用過后應洗滌干凈,再去吸取其他藥品;
(3)加熱時常墊在玻璃容器與熱源之間的用品是陶土網;
(4)從細口瓶傾倒液體時,取下細口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上,防止污染藥品;傾倒細口瓶里的藥液時,標簽應向著手心而不是向下,防止腐蝕標簽;
(5)實驗室貯存固體藥品的儀器是廣口瓶,取用塊狀固體應用鑷子;若沒有說明用量液體一般取用1~2mL,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要用試管夾夾持,而且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試管口不能朝著有人的地方。
22.(10分)經過第1章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許多化學實驗儀器,也知道了不少實驗操作的要求。
(1)如圖1常見儀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的玻璃儀器是 (填儀器名稱,下同);用酒精燈加熱時需要墊上陶土網的儀器是 ,可夾持燃燒著鎂條的儀器是 。
某同學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體的體積,如圖所示,回答問題:圖2中所表示的液體的體積是
mL;該同學若要量取47mL的液體,在上面的基礎上,應該用 (填儀器名稱)再向量筒中加入該液體。如果該同學在量取47mL該液體時,若仰視讀數,則量取的液體實際體積 (填“大于”或“小于”)47mL。
做化學實驗要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若某同學在實驗結束后,將儀器按如圖3放置,其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4)某山村學校因儀器不足,同學們用圖4生活物品來代替化學實驗儀器。
用A來代替試管,你認為B可代替 ,C可代替 。醫用注射器D可用來代替量筒,現有三種刻度的注射器:a.10mL b.50mL c.100mL。要量取48mL的水,應該選擇醫用注射器 (填字母代號)。
【答案】(1)試管 燒杯 坩堝鉗
(2)42 膠頭滴管 大于
(3)C
(4)導管 膠頭滴管 b
【解析】(1)可以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的玻璃儀器是試管,故答案為試管;
用酒精燈加熱時需要墊上石棉網的儀器是燒杯,故答案為燒杯;
用坩堝鉗夾持燃燒著鎂條,故答案為坩堝鉗;
(2)根據圖中所示可以知道量筒中液體的體積為42mL,故答案為42;
用量筒量取液體時,當液體的體積接近所需體積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故答案為膠頭滴管;
仰視讀數偏小,所以量取的實際體積大于47mL,故答案為大于;
(3)A、酒精燈用完后要用燈帽蓋滅,并蓋上燈帽,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B、用托盤天平稱量完藥品后,要把砝碼放回到砝碼盒內,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C、取完藥品后,試劑瓶要立即蓋上蓋子,故選項符合題意;
D、膠頭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膠頭滴管,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4)用A針劑瓶來代替試管,用B飲料吸管可代替導管,用C眼藥水瓶可代替膠頭滴管;醫用注射器D可用來代替量筒,要量取48mL的水,根據量筒量程選擇的依據有兩點:一是盡量保證量取一次,二是量程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48mL的液體,50mL的注射器能保證量取一次,且量程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故選b。
23.(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臭氧是淡藍色氣體,大氣中的臭氧層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的生存環境,但目前南極出現了臭氧層空洞,并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材料2.復印機在工作時,會因高壓放電產生一定濃度的臭氧。長期吸入大量臭氧會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適癥狀,還可能誘發中毒性肺氣腫。
材料3.臭氧發生器是在高壓電極的作用下將空氣中的氧氣轉化為臭氧(化學式為O3)的裝置。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可將其應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殺菌和消毒。
請總結臭氧的有關知識:
(1)物理性質: ;
(2)化學性質: ;
(3)用途: ;
(4)從上述材料中可見臭氧對人類有利有弊。請再舉出一種物質,并說出其利弊:

【答案】(1)淡藍色氣體
(2)強氧化性
(3)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殺菌和消毒
(4)二氧化碳;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過多會引起溫室效應
【解析】(1)物理性質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等,故物理性質是:臭氧是淡藍色氣體;
(2)化學性質是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氧化性、毒性等,故其化學性質是臭氧的強氧化性;
(3)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臭氧可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殺菌和消毒,另外大氣中的臭氧層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的生存環境;
(4)二氧化碳對人類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例如,CO2可用于滅火或植物的光合作用,但過多排放會造成溫室效應。
24.(10分)下圖為加熱碳酸氫銨的實驗裝置,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儀器的名稱:a ,b ,c ,d 。
(2)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白色固體消失,同時看到試管壁上有 出現,澄清的石灰水 ,還能聞到一股 氣味。
(3)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
(4)碳酸氫銨是一種常見的化肥,通過本實驗,請你談談如何合理的保存這種化肥? 。
【答案】(1)試管 鐵架臺 酒精燈 燒杯
(2)水滴 變渾濁 刺激性
(3)
(4)密封保存在陰涼處
【解析】(1)據圖可知,儀器名稱分別為:a是試管,b是鐵架臺,c是酒精燈,d是燒杯;
(2)碳酸氫銨是白色固體,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加熱后白色固體反應逐漸減少,同時看到試管壁上有水滴出現,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還能聞到一股刺激性氣味;
(3)碳酸氫銨加熱反應生成了氨氣、水和二氧化碳三種物質,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4)因為碳酸氫銨受熱易分解,所以要密封保存在陰涼處。
25.(10分)酒精燈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加熱儀器,某小組同學對酒精燈火焰溫度進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甲同學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燈火焰中,l~2s后取出,觀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顯碳化。
(1)由上述現象得出結論:外焰溫度最高,你認為原因是 。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學在老師指導下,分別利用高溫傳感器測得酒精燈各層火焰平均溫度如表。
火焰層 平均溫度/℃
乙 丙
焰心 432 598
內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2)由表得出結論: (填“焰心”、“內焰”或“外焰”)溫度最高。
(3)結合定量研究結論,下列圖示中的加熱方法(試管夾未畫出)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號)。
(Ⅲ)交流反思:不僅酒精燈的各層火焰溫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層溫度也有差異。
(4)造成乙、丙兩同學所測相同火焰層溫度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請找出三點)
① ;
② ;
③ 。
【答案】(1)外焰與空氣(氧氣)接觸更充分
(2)內焰
(3)a
(4)酒精的濃度 露出酒精燈的燈芯長度 燈芯是否燒焦
【解析】(1)甲同學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燈火焰中,l~2s后取出,觀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顯碳化,說明外焰溫度最高,是因為外焰與空氣(氧氣)接觸更充分,酒精燃燒更充分;
(2)由表中數據可知,內焰溫度最高;
(3)給裝有液體的試管加熱,試管要傾斜,并且要用酒精的的外焰進行加熱,由于酒精燈火焰各層溫度不同,為避免試管受熱不均造成局部受熱膨脹不同而炸裂,只能用外焰加熱,這一點與外焰溫度是否最高無關,故選a;
(4)造成乙、丙兩同學所測相同火焰層溫度差異的原因可能是酒精的濃度、露出酒精燈的燈芯長度、燈芯是否燒焦等。
26.(10分)興趣小組對蠟燭燃燒實驗進行了如下深入探究,請跟隨小組一起來完成吧。
(1)實驗1,蠟燭熄滅時間的長短與 有關;
實驗2,白瓷板上出現了黑色物質是因為 造成的;
實驗3,火柴梗的 (填“內”或“外”)側先炭化;
實驗4,要想驗證蠟燭燃燒的產物中有水生成,應選用一個 的燒杯,觀察到燒杯內壁出現 。
(2)小組通過微型實驗如圖所示探究蠟燭燃燒的產物。
①實驗中,向外拉動注射器活塞一段距離后未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從實驗的科學性考慮,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 (填字母序號)。
A.再多抽一些氣體到注射器中
B.增加注射器中飽和澄清石灰水的質量
②該小組同學還用數字化傳感器監測密閉容器內蠟燭燃燒時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含量的變化,得到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則曲線 (填“a”、“b”或“c”)代表的是密閉容器內氧氣濃度的變化曲線。
③圖2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蠟燭熄滅,結合上述實驗及結果分析,該密閉容器內蠟燭熄滅的原因是 。
【答案】(1)氧氣的多少 石蠟不完全燃燒 外 干燥 水霧
(2)①A ②c 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
【解析】(1)實驗1,蠟燭熄滅時間的長短與燒杯內氧氣的多少關;
實驗2,白瓷板上出現了黑色物質是炭黑,是因為石蠟不完全燃燒造成的;
實驗3,蠟燭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則火柴梗的外側先炭化;
實驗4,要驗證蠟燭燃燒的產物中有水生成,需要檢驗有水霧產生,則應選用一個干燥的燒杯,可以觀察到燒杯內壁出現水霧。
(2)①圖1實驗中,向外拉動注射器活塞一段距離后未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收集的二氧化碳較少,則從實驗的科學性考慮,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再多抽一些氣體到注射器中,故選A;
②蠟燭燃燒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氧氣的量減少,則曲線c代表的是密閉容器內氧氣濃度的變化曲線。
③圖2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蠟燭熄滅,該密閉容器內蠟燭熄滅的原因是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化學學科
第1章測試卷
(滿分:100分 時間: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1.(2024·福建·中考真題)下列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研究領域中,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
A.研制碳納米管材料 B.研制新型顯示材料
C.研發數字貨幣加密技術 D.研發高純稀土金屬提取技術
2.(2024·河北·中考真題)如圖所示為我國唐代名畫《搗練圖》。畫卷呈現的工序中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捶打織品 B.梳理絲線 C.縫制衣物 D.燒炭熨燙
3.規范實驗操作是保證安全和實驗成敗的關鍵,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聞氣體氣味 B. 稱量氫氧化鈉
C. 吸取藥液 D. 點燃酒精燈
4.我國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古代的許多發明創造在當時都走在各國之前,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精華。以下操作不屬于古代化學工藝的是( )
A.冶煉鐵、銅 B.燒制陶瓷 C.引爆火藥 D.指南針的使用
5.(2024·湖南益陽·二模)中國古籍文房四寶指的是“筆、墨、紙、硯”,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質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可燃性 B.常溫下呈固態 C.顏色是黑色 D.熔點高
6.實驗結束后,下列儀器的放置方法正確的是( )
A. B.
C. D.
7.(2024·四川廣安·中考真題)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8.下列儀器可以直接加熱的是( )
A.漏斗 B.量筒 C.試管 D.燒杯
9.用托盤天平稱量8.4g藥品。在稱量過程中發現指針向右偏轉,此時應( )
A.增加砝碼 B.添加藥品 C.減少藥品 D.調節平衡螺母
10.小芳發現裝有膨化食品的包裝袋內都充有一定量的氣體,她和同學對所充氣體的作用及成分產生了好奇,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氣體注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并觀察。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哪一環節( )
A.提出假設 B.提出問題 C.進行實驗 D.得出結論
11.(2024·重慶·中考真題)下列儀器名稱不正確的是( )
A.長頸漏斗 B.蒸發皿 C.燒杯 D.酒精燈
12.維生素C片放入了水中,結果發現有大量氣泡產生。興趣小組同學進行的如下實驗探究環節。這些環節正確的先后順序是( )
①產生的氣泡是什么?
②氣泡是二氧化碳氣體
③氣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氣體
④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⑤這個實驗既簡單,現象又明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④②③⑤
13.(2024·山東濱州·中考真題)試管是實驗中常用儀器,試管口朝向可能因實驗的不同而不同。下列實驗中試管口的朝向錯誤的是( )
A.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 B.向試管中加入塊狀固體
C.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 D.向試管中滴加液體藥品
14.下列關于蠟燭的實驗操作和目的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用小刀切割蠟燭,以研究石蠟的成分
B.在燃燒的蠟燭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以研究蠟燭燃燒產物
C.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以研究白煙能否燃燒
D.將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圖所示)約1秒后取出,以研究火焰的溫度
15.(2024·山西·中考真題)液體藥品通常盛放在細口瓶中,常用傾倒的方法取用。如圖所示,關于實驗用品的使用正確的是( )
A.試管內液體的體積 B.試劑瓶標簽的位置
C.試劑瓶瓶塞的放置 D.試管口傾斜的方向
16.化學是一門神奇的科學,它為我們展現了物質變化的無窮魅力,使我們擁有了改變世界的神奇力量。以下關于化學的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B.化學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
C.純天然物質中不含任何化學物質,安全性更高
D.生活中鋼鐵生銹、葡萄釀酒、火藥爆炸都屬于化學變化
17.“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某同學想知道“84”消毒液為什么能消毒殺菌,就“84消毒液為什么能消毒殺菌”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建立假設 B.提出問題 C.獲得結論 D.收集證據
18.某些銅制品在空氣中久置,表面生成綠色的銅銹(又稱銅綠)。下列有關“銅綠”(固體粉末)性質研究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取用“銅綠” B.點燃酒精燈
C.加熱“銅綠” D.加入鹽酸
19.我國近代化學先驅徐壽創造了部分元素的漢語名稱。下列元素名稱與符號一致的是( )
A.氦(Ne) B.錳(Mn) C.鈉(Ng) D.鈣(Ka)
20.下列反應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反應的是( )
A.鎂+氧氣氧化鎂 B.石蠟+氧氣 二氧化碳+水
C.碳酸氫銨氨氣+二氧化碳+水 D.鋅+硫酸硫酸鋅+氫氣
二、非選擇題:共6題,共60分。
21.(10分)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前提,請回答:
(1)取用8.0mL稀鹽酸,量取時視線應與 保持水平。
(2)膠頭滴管用過后應 ,再去吸取其他藥品。
(3)加熱時常墊在玻璃容器與熱源之間的用品是 。
(4)簡要說明下列操作的主要目的:從細口瓶傾倒液體時,取下細口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上,其目的是 ;傾倒細口瓶里的藥液時,標簽應向著手心而不是向下,其目的是 。
(5)實驗室貯存固體試劑的儀器 ,取用塊狀固體應用 ;若沒有說明用量液體一般取用 mL,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要用 夾持,而且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試管口不能 。
22.(10分)經過第1章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許多化學實驗儀器,也知道了不少實驗操作的要求。
(1)如圖1常見儀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的玻璃儀器是 (填儀器名稱,下同);用酒精燈加熱時需要墊上陶土網的儀器是 ,可夾持燃燒著鎂條的儀器是 。
某同學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體的體積,如圖所示,回答問題:圖2中所表示的液體的體積是
mL;該同學若要量取47mL的液體,在上面的基礎上,應該用 (填儀器名稱)再向量筒中加入該液體。如果該同學在量取47mL該液體時,若仰視讀數,則量取的液體實際體積 (填“大于”或“小于”)47mL。
做化學實驗要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若某同學在實驗結束后,將儀器按如圖3放置,其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4)某山村學校因儀器不足,同學們用圖4生活物品來代替化學實驗儀器。
用A來代替試管,你認為B可代替 ,C可代替 。醫用注射器D可用來代替量筒,現有三種刻度的注射器:a.10mL b.50mL c.100mL。要量取48mL的水,應該選擇醫用注射器 (填字母代號)。
23.(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臭氧是淡藍色氣體,大氣中的臭氧層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的生存環境,但目前南極出現了臭氧層空洞,并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材料2.復印機在工作時,會因高壓放電產生一定濃度的臭氧。長期吸入大量臭氧會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適癥狀,還可能誘發中毒性肺氣腫。
材料3.臭氧發生器是在高壓電極的作用下將空氣中的氧氣轉化為臭氧(化學式為O3)的裝置。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可將其應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殺菌和消毒。
請總結臭氧的有關知識:
(1)物理性質: ;
(2)化學性質: ;
(3)用途: ;
(4)從上述材料中可見臭氧對人類有利有弊。請再舉出一種物質,并說出其利弊:

24.(10分)下圖為加熱碳酸氫銨的實驗裝置,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儀器的名稱:a ,b ,c ,d 。
(2)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白色固體消失,同時看到試管壁上有 出現,澄清的石灰水 ,還能聞到一股 氣味。
(3)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
(4)碳酸氫銨是一種常見的化肥,通過本實驗,請你談談如何合理的保存這種化肥? 。
25.(10分)酒精燈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加熱儀器,某小組同學對酒精燈火焰溫度進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甲同學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燈火焰中,l~2s后取出,觀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顯碳化。
(1)由上述現象得出結論:外焰溫度最高,你認為原因是 。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學在老師指導下,分別利用高溫傳感器測得酒精燈各層火焰平均溫度如表。
火焰層 平均溫度/℃
乙 丙
焰心 432 598
內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2)由表得出結論: (填“焰心”、“內焰”或“外焰”)溫度最高。
(3)結合定量研究結論,下列圖示中的加熱方法(試管夾未畫出)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號)。
(Ⅲ)交流反思:不僅酒精燈的各層火焰溫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層溫度也有差異。
(4)造成乙、丙兩同學所測相同火焰層溫度差異的原因可能是(請找出三點)
① ;
② ;
③ 。
26.(10分)興趣小組對蠟燭燃燒實驗進行了如下深入探究,請跟隨小組一起來完成吧。
(1)實驗1,蠟燭熄滅時間的長短與 有關;
實驗2,白瓷板上出現了黑色物質是因為 造成的;
實驗3,火柴梗的 (填“內”或“外”)側先炭化;
實驗4,要想驗證蠟燭燃燒的產物中有水生成,應選用一個 的燒杯,觀察到燒杯內壁出現 。
(2)小組通過微型實驗如圖所示探究蠟燭燃燒的產物。
①實驗中,向外拉動注射器活塞一段距離后未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從實驗的科學性考慮,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 (填字母序號)。
A.再多抽一些氣體到注射器中
B.增加注射器中飽和澄清石灰水的質量
②該小組同學還用數字化傳感器監測密閉容器內蠟燭燃燒時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含量的變化,得到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則曲線 (填“a”、“b”或“c”)代表的是密閉容器內氧氣濃度的變化曲線。
③圖2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蠟燭熄滅,結合上述實驗及結果分析,該密閉容器內蠟燭熄滅的原因是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8張PPT)
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
單元復習
體系構建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01
專題歸納
1. 物理變化:沒有____________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伴隨現象:
2. 化學變化:有______________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伴隨現象:
一、物質的變化
新物質生成
新物質生成
物質形狀、狀態發生改變......
發光、放熱、變色、生成氣體或沉淀等,還伴隨著能量的吸收或釋放......
專題梳理
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1. 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
如:蠟燭燃燒發光放熱是______變化,燈泡通電發光放熱是______變化。
2. 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
如:火藥爆炸是______變化,氣球爆炸、車胎爆炸都是______變化。
易錯提醒!
化學
物理
化學
物理
1. 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 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例:
2. 化學性質:物質在 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例:
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硬度、熔點、沸點、
揮發性、溶解性、導熱性、導電性、延展性.......
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
可燃性;穩定性;腐蝕性;酸堿性、毒性.......
二、物質的性質
專題梳理
本質區別:是否需要通過
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
變 化 性 質
區 別
舉例
聯系 性質是物質的固有屬性,表示物質具備某種能力
變化是一個正在發生的過程,是性質的具體表現
易、難、能、會、可以....
酒精能燃燒
生成/變成、在....
酒精在空氣中燃燒/
酒精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專題梳理
三、變化和性質的區別與聯系
變化
反映
性質
決定
專題突破
1.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下列生產過程中,主要發生物理變化的是( )
A. 糧食釀酒 B. 濕法煉銅 C. 海水曬鹽 D. 黏土燒瓷
C
2.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其中記載的下列工藝未涉及化學變化的( )
A. 白土燒瓷 B. 棉紗織布 C. 爐甘石煉鋅 D. 五谷釀酒
B
專題突破
3. 詩詞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下列詩句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
A.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B.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C.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D. 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
B
專題突破
4. 以下是《禮記》記載的中國秦代古法釀酒。其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 秣稻必齊——備好優質糧食
B. 水泉必香——選擇優良水質
C. 陶器必良——挑選精良容器
D. 火齊必得——適宜溫度下發酵
D
專題突破
5.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中華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館中展有陶瓷、青銅器和書畫等。下列有關性質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 )
A.陶瓷耐腐蝕 B.青銅熔點低
C.書畫易燃燒 D.墨跡難氧化
B
專題突破
6. 食鹽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關食鹽性質的歸類錯誤的是( )
A.有咸味——物理性質
B.白色固體——物理性質
C.水溶液能導電——化學性質
D.可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化學性質
C
專題突破
7. 下列選項中關于性質或變化的判斷正確的是( )
A.碳能在空氣中燃燒——化學性質
B.干冰升華——化學變化
C.硝酸銀見光易分解——物理性質
D.蘋果腐爛——物理變化
A
常用化學儀器的使用
02
專題歸納
(1)吸取液體前,應先 (在瓶外擠壓橡膠帽)。
(2)滴入液體時,膠頭滴管要保持 ,不能伸入容器中或與器壁接觸,否則會污染試劑。
豎直懸空于容器口上方
專題梳理
一、膠頭滴管的使用
趕出膠頭滴管中的空氣
(1)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需要 。
(2)正確讀數:視線與量筒內液體 相平。
誤差分析:讀數—俯 仰 ;量取—俯 仰 。
俯視
仰視
正確讀數
量筒和滴管
凹液面最低處




專題梳理
二、量筒的使用
(1)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2)絕對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
(3)熄滅時用 ,不可吹滅;
(4)不要碰倒酒精燈,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
應立即用 撲滅;
(5)酒精燈中的酒精量不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不少于1/4。
×
×
×
三、酒精燈的使用
濕抹布
燈帽蓋滅

專題梳理
(1)不能將試劑直接放到托盤里稱量。
一般試劑放在稱量紙上稱量。有腐蝕性試劑(如氫氧化鈉)
放在 (如小燒杯)中稱量。
(2)托盤天平稱量時可精確到 。
(3)稱取一定質量的試劑時,需相應 的質量,使天平平衡。
玻璃器皿
0.1g
增減試劑
×
四、托盤天平的使用
專題梳理
專題突破
8. 膠頭滴管是實驗室常見的儀器。下列有關膠頭滴管的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取 B.持 C.滴 D.放
D
專題突破
9. 下圖所示關于量筒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量取11ml水 B.讀取數據 C.滴加液體 D.稀釋濃硫酸
C
專題突破
10. 規范實驗操作是實驗安全的保障。下列有關酒精燈使用不規范的是( )
A.添加酒精 B.點燃 C.加熱固體 D.熄滅
C
專題突破
11. 小明欲用托盤天平稱取23.6 g碳酸鈉粉末,調節好砝碼和游碼后,在向左盤上添加藥品過程中發現指針向右偏轉(砝碼質量最小為5 g),此時正確的操作是( )
A.繼續添加藥品 B.向左移動游碼
C.調節左邊平衡螺母 D.減少右盤中砝碼
A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03
專題歸納
專題梳理
常見的不規范操作及導致的后果
不規范操作 導致后果
傾倒液體時,瓶塞沒有倒放
傾倒液體時,試劑瓶的標簽沒向著手心
膠頭滴管伸入容器口內滴加液體
量筒讀數時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不相平
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
污染試劑
殘留液流下腐蝕標簽
污染膠頭滴管
仰視讀數偏小,俯視讀數偏大
可能引起失火
專題梳理
常見的不規范操作及導致的后果
不規范操作 導致后果
用嘴吹滅酒精燈
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液體體積超過1/3
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試管口對著自己或他人
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時試管口向上傾斜
可能引起失火
液體受熱沸騰濺出
液體濺出傷人
冷凝水回流,炸裂試管
專題突破
12. 下列圖示中的錯誤操作與對應后果不一致的是( )
A.讀數偏大 B.液體噴出
C.污染試劑 D.酒精濺出
D
專題突破
13. 把下列錯誤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簡要寫在橫線上:
(1)加熱試管時未進行預熱 ;
(2)從細口瓶向試管傾倒液體時,標簽沒有朝向手心 ;
(3)膠頭滴管取用試劑后將其倒置 ;
(4)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
試管炸裂
腐蝕標簽
沾污或腐蝕橡膠膠帽
引發火災
幾個重點化學實驗
04
專題歸納
現 象
解 釋
會“跳舞”的紅豆
燒杯中有大量的氣體產生
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后生成的新物質—二氧化碳氣體。持續產生的二氧化碳能推動紅豆在液體中上下翻滾。
1
專題梳理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解釋與結論
(1)取一段蠟燭,觀察外觀特征(如顏色、形狀等)
(2)點燃蠟燭,觀察現象
(3)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燒杯,觀察燒杯內壁的變化
(4)迅速向上述燒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
(5)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圖所示 方式置于火焰中,觀察發生的現象
(6)吹滅蠟燭,觀察實驗現象
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明亮,內層最暗,燭芯周圍的固態石蠟熔化為液態
燒杯內壁有水珠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玻璃管口上端有“白煙”冒出
吹滅燭焰的瞬間,看到“白煙”升起;蠟燭熄滅后,液態石蠟凝固
蠟燭燃燒過程中有水生成
蠟燭燃燒過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火焰中有石蠟蒸汽
“白煙”是石蠟蒸汽遇冷凝固成的固體小顆粒
白色(或其他顏色)、半透明、固體、圓柱狀、有輕微的氣味
專題梳理
蠟燭燃燒
2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保存注意點
3
加熱碳酸氫銨
白色固體逐漸減少,
產生有刺激性氣味氣體
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生成水、氨氣和二氧化碳
密封保存于陰涼處
專題梳理
碳酸氫銨 氨氣 + 水 + 二氧化碳
加熱
NH3 H2O CO2
現 象
結 論
4
加熱“銅綠”
綠色粉末逐漸變成黑色,
試管口有水珠產生
“銅綠”受熱易分解,生成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
堿式碳酸銅 氧化銅 + 水 + 二氧化碳
加熱
CuO H2O CO2
專題梳理
現 象
結 論
5
鎂帶燃燒
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
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色固體
鎂在常溫下即可與空氣中的氧氣
發生反應生成氧化鎂
鎂+ 氧氣 氧化鎂
點燃
Mg O2 MgO
專題梳理
專題突破
16. 小明同學對蠟燭燃燒進行了下列探究,下列根據其實驗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1中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
B.實驗2的目的是探究石蠟燃燒有水生成
C.實驗3點燃白煙復燃,說明白煙是石蠟小顆粒
D.實驗4中與內焰接觸的c處最先變黑
D
專題突破
17. 為驗證“加熱碳酸氫銨”所發生的變化,小鄭設計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實驗過程觀察到碳酸氫銨固體消失,無水硫酸銅變藍,浸有酚酞試液的棉球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溫馨提示:無水硫酸銅為白色固體,遇水變藍)( )
A.實驗中棉球變紅,說明生成 NH3
B.該實驗能體現環保的設計思想
C.該實驗設計復雜,只需把碳酸氫銨直接
放于蒸發皿加熱,固體消失可證明發生分解
D.加熱碳酸氫銨可發生反應:
C
專題突破
18. 某興趣小組做了鎂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鎂條燃燒將熱能轉化為化學能
B.陶土網上收集到的固體呈黑色
C.根據鎂燃燒產生耀眼的白光的性質可推知鎂可用作煙花和照明彈
D.可用試管夾夾持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實驗
C
謝謝您的觀看
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雅县| 延安市| 六枝特区| 甘泉县| 朝阳市| 临漳县| 丹阳市| 辰溪县| 双牌县| 曲水县| 永川市| 美姑县| 永兴县| 宜章县| 富阳市| 日喀则市| 双峰县| 高雄县| 齐河县| 博乐市| 抚州市| 富民县| 大港区| 奉贤区| 确山县| 锦屏县| 泾源县| 连南| 托克逊县| 大安市| 柳河县| 平遥县| 循化| 银川市| 宜黄县| 营口市| 大姚县| 托克托县| 仁怀市| 房产|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