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2單元 物體的運動單元重難點梳理(蘇教版)四年級上重點梳理5.運動與位置1.物體之間或同一個物體各部分之間相對位置隨時間變化的運動是_________,如地球的自轉彈簧的拉伸等。_________是最基本的運動形式。2.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__________________有沒有發生變化,我們把另外一個物體稱為_________。3.參照物是事先假定為_____________的物體,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_________的結論一般就不相同。機械運動機械運動另一個物體的位置參照物不動或靜止是否運動重點梳理4.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來描述。5.世界上______________的物體,只有_________的物體。我們通常認為靜止的物體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參照物改變,對物體運動的描述也可能改變,所以說靜止是_________的。6.植物生長的生命活動是一種__________________。方向距離沒有絕對靜止相對靜止相對緩慢的運動重點梳理7.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一般習慣以_________為參照物。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相對于地面來說,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人感覺房子與樹沒有運動,我們也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但是如果我們將視角轉換到宇宙中,以太陽為參照物,那么地球轉動時,房子與樹都在隨地球轉動。地面重點梳理探究活動1.判斷乘電梯的人是否在運動。結論:圖中,若以向上運動的小女孩為參照物,則小男孩是運動的。若以同一個電梯上的叔叔為參照物,則小男孩是靜止的。重點梳理2.判斷乘客是否在運動。現象:以大地和大地上的樹木為參照物,則車和車內的人都是運動的。若以車或者車內的人為參照物.則大地和大地上的樹木就是運動的,而且與車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因此車內的人會有附近的樹木在倒退的感覺。結論: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果一般是不同的。重點梳理3.描述小汽車相對于乘客的位置。結論:小汽車在乘客的東北方向,距離乘客0.2千米,2分鐘車程,正叢玄武門由北向南駛來。重點梳理活動手冊參考重點梳理活動手冊參考老鷹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大樹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汽車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大樹的位置發生了變化;自行車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大樹的位置發生了變化;烏龜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大樹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鴛鴦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大樹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重點梳理6.不同的運動1.運動物體通過的路徑叫_________。2.運動軌跡是直線的運動叫_________,如電梯上人的運動、蘋果落地的運動。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_________,如風車的轉動、鉛球的斜拋運動。3.物體的運動形式_________。(1)_________:又稱平移或平行移動,如前進或后退的汽車。(2)_________:一個物體在一定角度范圍內的往復轉動(一種特殊的轉動),如秋千的運動、鐘擺的運動等。運動軌跡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多種多樣平動擺動重點梳理(3)_________: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做往復運動,如撥動鋼尺時的振動等。(4)_________:物體以一點為中心或以一條直線為軸,沿圓形軌跡運動。如旋轉的陀螺的運動等。(5)_________:在圍繞中心轉動的同時,物體整體做平動。如圓環在地面上滾動、車輪在地面上滾動等。4.生活中許多物體的運動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動形式,可以稱為_________。振動轉動滾動復合運動重點梳理5.一些常見的_________運動。(1)竹蜻蜓下面的立棍做平動旋轉的復合運動,上面的旋翼做旋轉運動。(2)手鋸做前進、后退的往復運動。(3)直升機旋翼做旋轉運動,機身做向前運動。復合重點梳理(4)旋轉木馬設施整體繞中軸做旋轉運動,一個個木馬繞中軸在繞圈的同時做上下運動。6.同一物體不同部分的運動形式_________,不同物體可以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不同多種運動形式重點梳理活動手冊參考重點梳理7.運動的快慢1.賽跑時設置起點和終點是為了______________,使運動員跑過______________。這樣先到達終點者獲勝,因為先到達終點者_________,_________。2.通常用_________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物體在___________通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的_________,_________,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3.常用的速度單位有_________、_________。確保比賽公平相同的路程用時少速度大速度單位時間內路程單位時間內路程越長速度越大路程÷時間米/秒千米/時重點梳理4.自然界中,有些物體的運動速度非常大。例如,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____________,而光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_____________。5.運動的物體具有_________,速度越大,能量越大。人從樓梯上快速跑下來時,_________會越來越大,_________會越來越大,容易發生危險。340米/秒3億米/秒能量速度能量重點梳理6.高空拋物時,物體越接近地面速度_________,能量_________,容易對地面上的人造成傷害,甚至會威脅生命安全。7.有些物體_________,不易觀察,但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來判斷它們的運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越大越大運動緩慢指甲的生長幼苗的生長月亮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重點梳理活動手冊參考重點梳理教材思考、交流問題解答P14:我們生活的世界有著各種各樣的運動。你還能說出哪些物體在運動?P16:1.怎么判斷乘電梯的人是否在運動?答:奔馳的汽車、鳧水的鴨子、飛翔的鴿子、天空飄浮的白云等。答:以電梯作為參照物,乘電梯的人沒有運動,因為乘電梯的人在電梯上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以電梯外的人或物作為參照物,乘電梯的人運動了,因為乘電梯的人對于電梯外的人或物來說位置發生了變化。重點梳理2.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運動了嗎?為什么你這樣認為?3.你能描述右圖中小汽車相對于乘客的位置嗎?答: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相對于路邊的小樹、電線桿等物體來講,他們的位置發生了改變,因此乘客是運動的。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相對于座位或另外的乘客來說,位置并沒有發生改變,從這個角度說,乘客又不是運動的。答:小汽車在乘客的東北方向,距離乘客0.2千米,2分鐘車程,正從玄武門由北向南駛來。重點梳理P17:上面的運動,哪些是直線運動?哪些是曲線運動?答:電梯上的人的運動、蘋果落地的運動是直線運動;風車的轉動、鉛球的斜拋運動是曲線運動。重點梳理P18:比較這些物體的運動,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的特征。答:前進:物體從后往前運動。后退:物體從前往后運動。擺動:物體以一個基點或樞軸點搖擺。振動:物體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復運動。繞圈:一個物體繞另一個物體做圓周運動。旋轉:物體繞一個點或軸做圓周運動。滾動:平動與轉動的平面復合運動。重點梳理P20: 1.賽跑時,為什么要設置起點與終點?2.不是同場賽跑的運動員怎么比快慢?答:為了確保公平,跑相同的路程,先到達終點者獲勝,因為先到者用時少,速度快。答:不是同場賽跑,可以規定跑相同路程,用時少的速度快,成績好。重點梳理P22: 1.為什么不能從樓梯上快速跑下來?2.為什么不能高空拋物?答: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人從樓梯上快速奔跑有很大的沖擊力從而止不住腳步,易沖撞他人,造成傷害。答:高空掉落的物體由于重力的因素下落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能量也越來越大,容易對地表附近的人或物造成傷害,甚至會威脅生命安全。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學霸提優】第二單元 物體的運動 單元重難點梳理5.運動與位置1.物體之間或同一個物體各部分之間相對位置隨時間變化的運動是機械運動,如地球的自轉彈簧的拉伸等。機械運動是最基本的運動形式。2.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我們把另外一個物體稱為參照物。3.參照物是事先假定為不動或靜止的物體,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論一般就不相同。4.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5.世界上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只有相對靜止的物體。我們通常認為靜止的物體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參照物改變,對物體運動的描述也可能改變,所以說靜止是相對的。6.植物生長的生命活動是一種緩慢的運動。7.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一般習慣以地面為參照物。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相對于地面來說,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人感覺房子與樹沒有運動,我們也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但是如果我們將視角轉換到宇宙中,以太陽為參照物,那么地球轉動時,房子與樹都在隨地球轉動。探究活動1.判斷乘電梯的人是否在運動。結論:圖中,若以向上運動的小女孩為參照物,則小男孩是運動的。若以同一個電梯上的叔叔為參照物,則小男孩是靜止的。2.判斷乘客是否在運動。現象:以大地和大地上的樹木為參照物,則車和車內的人都是運動的。若以車或者車內的人為參照物.則大地和大地上的樹木就是運動的,而且與車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因此車內的人會有附近的樹木在倒退的感覺。結論: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果一般是不同的。3.描述小汽車相對于乘客的位置。結論:小汽車在乘客的東北方向,距離乘客0.2千米,2分鐘車程,正叢玄武門由北向南駛來。活動手冊參考辨別教科書圖片中哪些物體在運動。老鷹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大樹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汽車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大樹的位置發生了變化;自行車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大樹的位置發生了變化;烏龜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大樹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鴛鴦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大樹的位置發生了變化。6.不同的運動1.運動物體通過的路徑叫運動軌跡。2.運動軌跡是直線的運動叫直線運動,如電梯上人的運動、蘋果落地的運動。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曲線運動,如風車的轉動、鉛球的斜拋運動。3.物體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1)平動:又稱平移或平行移動,如前進或后退的汽車。(2)擺動:一個物體在一定角度范圍內的往復轉動(一種特殊的轉動),如秋千的運動、鐘擺的運動等。(3)振動: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做往復運動,如撥動鋼尺時的振動等。(4)轉動:物體以一點為中心或以一條直線為軸,沿圓形軌跡運動。如旋轉的陀螺的運動等。(5)滾動:在圍繞中心轉動的同時,物體整體做平動。如圓環在地面上滾動、車輪在地面上滾動等。4.生活中許多物體的運動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動形式,可以稱為復合運動。5.一些常見的復合運動。(1)竹蜻蜓下面的立棍做平動旋轉的復合運動,上面的旋翼做旋轉運動。(2)手鋸做前進、后退的往復運動。(3)直升機旋翼做旋轉運動,機身做向前運動。(4)旋轉木馬設施整體繞中軸做旋轉運動,一個個木馬繞中軸在繞圈的同時做上下運動。6.同一物體不同部分的運動形式可能不同,不同物體可以有多種運動形式。活動手冊參考7.運動的快慢1.賽跑時設置起點和終點是為了確保比賽公平,使運動員跑過相同的路程。這樣先到達終點者獲勝,因為先到達終點者用時少,速度大。2.通常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速度=路程÷時間。3.常用的速度單位有米/秒、千米/時。4.自然界中,有些物體的運動速度非常大。例如,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340米/秒,而光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3億米/秒。5.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速度越大,能量越大。人從樓梯上快速跑下來時,速度會越來越大,能量會越來越大,容易發生危險。6.高空拋物時,物體越接近地面速度越大,能量越大,容易對地面上的人造成傷害,甚至會威脅生命安全。7.有些物體運動緩慢,不易觀察,但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來判斷它們的運動,如指甲的生長、幼苗的生長、月亮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等。指甲的生長 月亮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活動手冊參考教材思考、交流問題解答P14:我們生活的世界有著各種各樣的運動。你還能說出哪些物體在運動?答:奔馳的汽車、鳧水的鴨子、飛翔的鴿子、天空飄浮的白云等。P16:1.怎么判斷乘電梯的人是否在運動?答:以電梯作為參照物,乘電梯的人沒有運動,因為乘電梯的人在電梯上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以電梯外的人或物作為參照物,乘電梯的人運動了,因為乘電梯的人對于電梯外的人或物來說位置發生了變化。2.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運動了嗎?為什么你這樣認為?答: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相對于路邊的小樹、電線桿等物體來講,他們的位置發生了改變,因此乘客是運動的。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相對于座位或另外的乘客來說,位置并沒有發生改變,從這個角度說,乘客又不是運動的。3.你能描述右圖中小汽車相對于乘客的位置嗎?答:小汽車在乘客的東北方向,距離乘客0.2千米,2分鐘車程,正從玄武門由北向南駛來。P17:上面的運動,哪些是直線運動?哪些是曲線運動?答:電梯上的人的運動、蘋果落地的運動是直線運動;風車的轉動、鉛球的斜拋運動是曲線運動。P18:比較這些物體的運動,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的特征。答:前進:物體從后往前運動。后退:物體從前往后運動。擺動:物體以一個基點或樞軸點搖擺。振動:物體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復運動。繞圈:一個物體繞另一個物體做圓周運動。旋轉:物體繞一個點或軸做圓周運動。滾動:平動與轉動的平面復合運動。P20: 1.賽跑時,為什么要設置起點與終點?答:為了確保公平,跑相同的路程,先到達終點者獲勝,因為先到者用時少,速度快。2.不是同場賽跑的運動員怎么比快慢?答:不是同場賽跑,可以規定跑相同路程,用時少的速度快,成績好。P22: 1.為什么不能從樓梯上快速跑下來?答: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人從樓梯上快速奔跑有很大的沖擊力從而止不住腳步,易沖撞他人,造成傷害。2.為什么不能高空拋物?答:高空掉落的物體由于重力的因素下落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能量也越來越大,容易對地表附近的人或物造成傷害,甚至會威脅生命安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霸提優】第二單元 物體的運動 單元重難點梳理 課件.pptx 【學霸提優】第二單元 物體的運動 單元重難點梳理.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