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20 講 硫酸、酸雨及防治01 掌握硫酸的性質及應用,掌握 SO 2-4 的檢驗。02 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方法。考點一:硫酸、硫酸根離子的檢驗重點·夯基易錯1.硫酸的物理性質H2SO4是無色液體,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釋時可放出大量的熱,濃 H2SO4稀釋的方法是2.稀硫酸的性質硫酸是二元強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請列舉實例加以概括總結。【點拔】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2)能與活潑金屬(如 Zn、Fe 等)反應產生 H2。(3)能與堿、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如①與Ba(OH) 反應:Ba2++2OH-+2H+2 +SO2-4 ===BaSO4↓+2H2O;②與 MgO 反應:MgO+2H+===Mg2++H2O。(4)能與弱酸的鹽反應,如與 Na SO 反應:SO2-3 +2H+2 3 ===H2O+SO2↑。3.濃硫酸的特性(1)填寫下表:實驗 實驗現象 濃硫酸的特性少量膽礬加入濃硫酸中用玻璃棒蘸取濃硫酸滴在濾紙上將銅片加入盛有濃硫酸的試管中,加熱△(2)分別寫出濃 H2SO4 與 Cu、C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u+2H2SO4(濃) == === CuSO4+SO2↑+2H2O、C+△2H2SO4(濃) == === CO2↑+2SO2↑+2H2O。(3)常溫下,Fe、Al 遇濃 H2SO4 ,可用鋁槽車裝運濃 H2SO4。4.硫酸的工業制備流程完成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 吸收塔中真的是用水吸收 SO3嗎?為什么?5.SO 42-的檢驗2- ―加―足―量稀―鹽―酸酸化 滴加 BaCl2 溶液檢驗 SO 4 的正確操作方法:被檢液 ― ―→ 取清液― ― ― ― ― ― →有無白色沉淀產生(判斷有無 SO2-4 )。先加稀鹽酸的目的是 ,再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整個過程中可能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O2-3 +2H+===CO ↑+H O、SO2-3 +2H+===SO ↑+H O、Ag++Cl-2 2 2 2===AgCl↓、Ba2++SO2-4 ===BaSO4↓。1.用硫酸清洗鍋爐中的水垢( )2.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 Ba(NO3)2溶液出現白色沉淀,說明該溶液中一定有 SO2-4 ( )3.50 mL 18.4 mol·L-1濃硫酸與足量的銅反應,可產生 SO2的物質的量為 0.46 mol( )4.H2SO4是難揮發性強酸,H2S 是揮發性弱酸,所以可用濃硫酸與 FeS 反應制取 H2S 氣體( )5.在實驗室中,可用濃 H2SO4分別與 NaCl、NaBr、NaI 反應制取 HCl、HBr、HI 氣體( )方法·規律總結SO 2-4 檢驗的易錯點(1)誤將 Ag+、Pb2+判斷成 SO42-。如向待測液中滴加 BaCl 溶液,再加稀鹽酸有白色沉淀便斷定含 SO42-2 ,其錯誤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 SO42-,而含 Ag+或 Pb2+時也會產生同樣的現象:Ag++Cl-===AgCl↓(白色),Pb2++2Cl-===PbCl2↓(白色)。(2)誤將 SO 2-判斷成 SO2-3 4 。如向待測液中滴加用稀鹽酸酸化的 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誤以為有 SO2-4 ,該錯誤是未注意 NO -3 在酸性環境中具有強氧化性,發生反應:Ba2++SO2-3 ===BaSO3↓(白色),3BaSO3+2H++2NO-3 ===3BaSO4(白色)+2NO↑+H2O。點撥·能力培養1.下列有關硫酸的實驗或用途中用了硫酸的哪些性質?(1)用濃硫酸作干燥劑干燥 CO、SO2、Cl2等氣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別用濃硫酸與 NaCl(s)、NaNO3(s)反應制取 HCl、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鋁或鐵制容器貯存或運輸濃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工業上用硫酸與磷酸鈣反應制取磷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實驗室用銅與濃硫酸反應制取 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 SO(6) 2 4 濃 實驗室用甲酸與濃硫酸作用制取 CO:HCOOH ― ― ― ― →CO+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濃硫酸與蔗糖的制取“黑面包”實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有機反應中都要使用硫酸。其中哪些使用的是濃硫酸?哪些使用的是稀硫酸?(1)苯的硝化(2)乙醇的消去(3)乙醇與乙酸的酯化(4)乙酸乙酯的水解(5)糖類物質的水解(6)蛋白質的水解(7)油脂的水解真題·明考向1.(2024·北京·高考真題)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工業生產制取硫酸的原理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I 的化學方程式:3FeS2 +8O2 @ Fe3O4 +6SO2B.Ⅱ中的反應條件都是為了提高SO2 平衡轉化率C.將黃鐵礦換成硫黃可以減少廢渣的產生D.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可用堿液吸收2.(2024·北京·高考真題)下列實驗的對應操作中,不合理的是眼睛注視錐形瓶中溶液A.用HCl標準溶液滴定NaOH 溶液 B.稀釋濃硫酸C.從提純后的NaCl溶液獲得NaCl晶體 D.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KCl溶液A.A B.B C.C D.D3.(2024·甘肅·高考真題)下列實驗操作、現象和結論相對應的是實驗操作、現象 結論A 用藍色石蕊試紙檢驗某無色溶液,試紙變紅 該溶液是酸溶液B 用酒精燈灼燒織物產生類似燒焦羽毛的氣味 該織物含蛋白質C 乙醇和濃硫酸加熱,產生的氣體使溴水褪色 該氣體是乙烯D 氯化鎂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生成沉淀 氫氧化鈉的堿性比氫氧化鎂強A.A B.B C.C D.D4.(2024·浙江·高考真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裝置①可用于銅與濃硫酸反應并檢驗氣態產物 B.圖②標識表示易燃類物質C.裝置③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氨氣 D.裝置④可用于從碘水中萃取碘5.(2023·重慶·高考真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Mg 分別與空氣和氧氣反應,生成的產物相同B.SO2 分別與H2O和H2S反應,反應的類型相同C.Na2O2分別與H2O和CO2反應,生成的氣體相同D.濃H2SO4 分別與Cu 和C 反應,生成的酸性氣體相同6.(2023·北京·高考真題)蔗糖與濃硫酸發生作用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過程①白色固體變黑,主要體現了濃硫酸的脫水性B.過程②固體體積膨脹,與產生的大量氣體有關C.過程中產生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體現了濃硫酸的酸性D.過程中蔗糖分子發生了化學鍵的斷裂考點二:含硫化合物對環境的污染及治理重點·夯基易錯1.硫的氧化物的來源、危害及治理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過程3.在工業上 SO2尾氣的處理方法一般有四種。(1)鈣基固硫法為防治酸雨,工業上常用生石灰和含硫的煤混合后燃燒,燃燒時硫、生石灰、O2 共同反應生成硫酸鈣,從而使硫轉移到煤渣中,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理。點燃①S 的燃燒:S+O2 ===== SO2;△②SO2轉化為 CaSO3:SO2+CaO == === CaSO3;△③CaSO3轉化為 CaSO4:2CaSO3+O2 == === 2CaSO4。(2)氨水脫硫法該脫硫法采用噴霧吸收法,霧化的氨水與煙氣中的 SO2直接接觸吸收 SO2,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理。①SO2轉化為(NH4)2SO3:2NH3+SO2+H2O===(NH4)2SO3;②(NH4)2SO3轉化為(NH4)2SO4:2(NH4)2SO3+O2===2(NH4)2SO4。(3)鈉堿脫硫法鈉堿脫硫法是用 NaOH/Na2CO3吸收煙氣中的 SO2,得到 Na2SO3和 NaHSO3,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理。①SO2和 NaOH 反應生成 Na2SO3:2NaOH+SO2===Na2SO3+H2O;②SO2和 Na2CO3反應生成 Na2SO3:Na2CO3+SO2===Na2SO3+CO2;③Na2SO3轉化為 NaHSO3:Na2SO3+SO2+H2O===2NaHSO3。(4)雙堿脫硫法雙堿脫硫法是指先用燒堿吸收 SO2,再利用熟石灰漿液進行再生,再生后的 NaOH 堿液可循環利用,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理。①NaOH 吸收 SO2:2NaOH+SO2===Na2SO3+H2O;②Na2SO3被 O2氧化:2Na2SO3+O2===2Na2SO4;③Na2SO4和 Ca(OH)2反應:Na2SO4+Ca(OH)2===CaSO4↓+2NaOH。方法·規律總結1.常見環境污染問題2.環境保護的措施(1)工業廢氣攜帶顆粒物的回收利用。(2)工業、生活污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限制使用含氮、磷洗滌劑。(3)限制難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可利用的廢舊塑料制品,研制可降解塑料。點撥·能力培養1.酸雨的形成是一種復雜的大氣化學和光學化學過程,在清潔空氣、污染空氣中形成硫酸型酸雨的過程如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光照能引發酸雨的形成B.所涉及的變化均為氧化還原反應C.污染空氣能加快酸雨的形成D.優化能源結構能有效遏制酸雨污染2.環保是 21 世紀人類社會的主要課題之一。火電廠、燃煤鍋爐是 SO2 污染集中、規模較大的行業,石灰石—石膏煙脫硫是除去 SO2 的一種常用方法。其過程如圖 1。研究發現:pH 和溫度會對石灰石漿液的脫硫效率產生一定影響;當煙氣通入速度一定時,石灰石漿液的脫硫效率與漿液 pH 的關系如圖 2,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煙氣通入石灰石漿液時的溫度越高吸收越快,吸收率越高B.石灰石漿液 pH>5.7 時,煙氣脫硫效率降低的原因是石灰石的溶解度增大C.將脫硫后的氣體通入 KMnO4溶液,可粗略判斷煙氣脫硫效率的高低D.上述方法中用石灰石漿液吸收 64 g SO2理論生成 22 g CO2真題·明考向1.(2024·河北·高考真題)關于實驗室安全,下列表述錯誤的是A.BaSO4等鋇的化合物均有毒,相關廢棄物應進行無害化處理B.觀察燒杯中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時,不能近距離俯視C.具有 標識的化學品為易燃類物質,應注意防火D.硝酸具有腐蝕性和揮發性,使用時應注意防護和通風2.(2022·全國·高考真題)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漂白粉與鹽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 B.溫室氣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C.棉花、麻和蠶絲均為碳水化合物 D.干冰可用在舞臺上制造“云霧”3.(2021·天津·高考真題)關于反應H2SO4 +Na2SO3 =Na2SO4 +SO2 +H2O所涉及的物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H2SO4在該反應中為氧化劑 B.Na2SO3容易被空氣中的 O2氧化變質C.Na2SO4是含有共價鍵的離子化合物 D.SO2是導致酸雨的主要有害污染物4.(2021·河北·高考真題)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對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意義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NO2和 SO2均為紅棕色且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酸雨的主要成因B.汽車尾氣中的主要大氣污染物為 NO、SO2和 PM2.5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氣中的 NO 和 NO2作為肥料,實現氮的固定D.工業廢氣中的 SO2可采用石灰法進行脫除5.(2023 高一下·遼寧·學業考試)“綠色化學”的核心是實現污染物“零排放”。下列最符合“綠色化學”理念的是A.工廠周圍植樹凈化空氣B.用焦炭還原石英砂制備粗硅C.向酸性廢水中加入 CaO 調節 pH 至中性D.我國探索碳中和,實現“人工光合作用”6.(2023 高一下·遼寧·學業考試)下列關于環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A.酸雨就是 pH < 7 的雨水 B.潮汐能是一種新型能源C.廢舊塑料制品要深挖填埋 D.赤潮與含鎂、溴的污水排放有關演練·提能力1.(24-25 高三上·全國·課前預習)某同學設想用如圖裝置來驗證濃硫酸的某些性質,其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實驗目的 A.吸水性 B.脫水性裝置實驗目的 C.溶解放熱 D.強氧化性裝置A.A B.B C.C D.D2.(23-24 高三下·浙江·階段練習)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屬于大宗化學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S 是第三周期第ⅣA 族元素B.工業上用稀硫酸吸收SO3制備硫酸C.98%濃硫酸滴在 pH 試紙上,先變紅后變白D.酸雨中含有硫酸和亞硫酸,露置一段時間酸性變強3.(2024·黑龍江牡丹江·一模)工業以硫黃或黃鐵礦(主要成分 FeS2,燒渣主要成分為 Fe2O3)為主要原料生產硫酸主要流程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高溫焙燒 1 mol FeS2時轉移的電子數為 15 NA(NA 代表阿伏加德羅數值)B.SO2與 H2S 反應生成淡黃色沉淀,體現了 SO2的還原性C.反應 2SO2(g)+O2(g) 2SO3(g)具有自發性的原因是 ΔH<0D.98%濃硫酸粘度較高,與其范德華力較大有關4.(23-24 高三下·黑龍江大慶·階段練習)下列對某溶液中離子檢驗的方法、現象與結論的描述中,均正確的是A 2-.取某溶液少量,加入足量鹽酸無現象,再加入幾滴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有SO4B.取某溶液少量,進行焰色反應,觀察到火焰呈黃色,說明原溶液一定是鈉鹽溶液C +.取某無機鹽溶液少量,加燒堿溶液并加熱,生成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的氣體說明原溶液中有NH4D.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加稀鹽酸沉淀不溶解時,可確定有Cl-存在5.(23-24 高三下·廣東深圳·階段練習)關于物質的用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純堿可用作抗酸的胃藥B.碳酸鋇可用于腸胃 X 射線造影檢查C.O3可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D.氧化鈉可加入運輸魚苗的水中供氧6.(2024·重慶·三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維生素 C 具有還原性,是水果罐頭中常用的抗氧化劑B.六六六等有機氯殺蟲劑對人體的毒性較低被廣泛使用C.氮肥的使用給農業帶來豐收,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D.燃料脫硫、脫硝的目的是減少空氣污染和酸雨的產生7.(2024·北京門頭溝·一模)為吸收工業尾氣中的NO 和SO2 ,設計如圖流程,同時還能獲得連二亞硫酸鈉( Na2S2O4 ,其結晶水合物又稱保險粉)和 NH 4 NO3 產品。( Ce為鈰元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工業尾氣中的NO 和SO2 排放到大氣中會形成酸雨B.裝置Ⅱ的作用是吸收NOC.Ce4+ 從陰極口流出回到裝置Ⅱ循環使用D.裝置Ⅳ中氧化1L2mol ×L-1NO-2 ,至少需要標準狀況下 22.4LO28.(23-24 高三下·上海·階段練習)向大氣大量排放 SO2不會導致下列哪種結果A.使廢氣呈黑色 B.酸化土壤,影響農作物生長C.使降雨腐蝕石刻與建筑 D.引起呼吸道黏膜受損9.(23-24 高三下·北京·階段練習)回收利用工業廢氣中的CO2和SO2 ,實驗原理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廢氣中SO2 排放到大氣中會形成酸雨B.裝置 a 中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廢氣中的CO2和SO2C.裝置 b 若采用質子交換膜,每消耗1molCO2 則有 2mol H+轉移2 電解D -.裝置 b 中的總反應為SO3 +CO2 +H2O HCOOH+SO2-410.(23-24 高三上·河北·期末)《物理小識》中記載:“青礬(主要成分為FeSO4 ×7H2O)廠氣熏人,衣服當之易爛,栽木不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常溫下,FeSO4 ×7H2O為綠色固體 B.“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C.青礬廠氣中含有硫元素 D.青礬廠氣的大量排放會導致形成酸雨11.下列過程中,最終的白色沉淀物不一定是 BaSO4的是( )― ―+―過量―鹽―酸―+過―量―SO +BaCl 溶液A.Fe(NO ) ―23 2溶液 ― ―2― ― ― →白色沉淀+過量鹽酸+少量 Na2SO3 溶液B.Ba(NO3)2溶液 ― ― ― ― ― ― ― ― ― ― ― ― → 白色沉淀+稀C.無色溶液 ― ― ―HN―O3―+B―aC―l2 溶―液―→白色沉淀―+―過―量鹽―酸―→ ―+―BaC―l2―溶液D.無色溶液 無色溶液―→白色沉淀12.(2022·廣東,5)若將銅絲插入熱濃硫酸中進行如圖(a~d 均為浸有相應試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實驗,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Cu 與濃硫酸反應,只體現 H2SO4的酸性B.a 處變紅,說明 SO2是酸性氧化物C.b 或 c 處褪色,均說明 SO2具有漂白性D.試管底部出現白色固體,說明反應中無 H2O 生成13.(2021·廣東 1 月適應性測試,14)推理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打開分液漏斗活塞,進行如圖所示的探究實驗,對實驗現象的預測及分析錯誤的是( )A.試管內 CCl4層溶液褪色,說明 Br2具有氧化性B.試管中的紅色花瓣褪色,說明 SO2具有漂白性C.試管中產生大量氣泡,說明 Na2SO3被氧化產生 SO3D.一段時間后試管內有白色沉淀,說明有 SO 2-4 生成14.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將一定量的鐵與濃硫酸加熱,發現鐵完全溶解,并產生大量的氣體 X。該興趣小組的同學猜測氣體 X 的成分如下:①甲同學認為氣體 X 為 SO2。②乙同學認為氣體 X 為 H2。③丙同學認為氣體 X 為________。猜測含有 H2的理由是________。15.某興趣小組為驗證濃硫酸的性質進行實驗,如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有:燒瓶內有白霧,燒杯中出現白色沉淀。請回答:(1)將濃硫酸和濃鹽酸混合可產生 HCl 氣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燒杯中出現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024 高一下·浙江溫州·學業考試)煙道氣中的SO2 是主要大氣污染物之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脫硫:請回答:(1)石膏主要成分的化學式是 。(2)淡黃色固體 A 的化學式是 。(3)方法 3 的離子方程式是 。(4)方法 4 中隨著反應的進行, NH4 SO2 3溶液吸收能力逐漸下降。為使 NH4 SO2 3再生,向吸收液中最適宜加入的物質是_______。A.SO2 B.CaO C.NH3 D.NaOH第 20 講 硫酸、酸雨及防治01 掌握硫酸的性質及應用,掌握 SO 2-4 的檢驗。02 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方法。考點一:硫酸、硫酸根離子的檢驗重點·夯基易錯1.硫酸的物理性質H2SO4 是無色液體,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釋時可放出大量的熱,濃 H2SO4 稀釋的方法是將濃 H2SO4 沿燒杯內壁緩緩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2.稀硫酸的性質硫酸是二元強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請列舉實例加以概括總結。【點拔】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2)能與活潑金屬(如 Zn、Fe 等)反應產生 H2。(3)能與堿、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如①與Ba(OH) 反應:Ba2++2OH-2 +2H++SO2-4 ===BaSO4↓+2H2O;②與 MgO 反應:MgO+2H+===Mg2++H2O。(4)能與弱酸的鹽反應,如與 Na2SO3反應:SO2-3 +2H+===H2O+SO2↑。3.濃硫酸的特性(1)填寫下表:實驗 實驗現象 濃硫酸的特性少量膽礬加入濃硫酸中 藍色晶體變白 吸水性用玻璃棒蘸取濃硫酸滴在濾沾有濃硫酸的濾紙變黑 脫水性紙上將銅片加入盛有濃硫酸的試 銅片逐漸溶解,產生無色、有強氧化性、酸性管中,加熱 刺激性氣味的氣體△(2)分別寫出濃 H2SO4 與 Cu、C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u+2H2SO4(濃) == === CuSO4+SO2↑+2H2O、C+△2H2SO4(濃) == === CO2↑+2SO2↑+2H2O。(3)常溫下,Fe、Al 遇濃 H2SO4鈍化,可用鋁槽車裝運濃 H2SO4。4.硫酸的工業制備流程完成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溫 點燃 催 化劑【答案】 ①4FeS2+11O2 ===== 2Fe2O3+8SO2 S+O2=====SO2 ②2SO2+O2 △ 2SO3③SO3+H2O===H2SO4【思考】 吸收塔中真的是用水吸收 SO3嗎?為什么?【點拔】 不是,工業上用 98.3%的濃硫酸吸收,因為用水產生的酸霧太大,會降低 SO3的吸收效率。5.SO 2-4 的檢驗檢驗 SO 2-加足量稀鹽酸酸化4 的正確操作方法:被檢液 ― ― ― ― ― ― ―→ ―滴―加―Ba―Cl2―溶液取清液 ― → 有無白色沉淀產生(判斷有無 SO2-4 )。先加稀鹽酸的目的是排除 CO2-3 、SO2-3 、Ag+等離子的干擾,再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整個過程中可能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O2-+2H+===CO ↑+H O、SO2-3 2 2 3 +2H+===SO2↑+H2O、Ag++Cl-===AgCl↓、Ba2++SO2-4 ===BaSO4↓。1.用硫酸清洗鍋爐中的水垢( )2.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 Ba(NO3)2溶液出現白色沉淀,說明該溶液中一定有 SO2-4 ( )3.50 mL 18.4 mol·L-1濃硫酸與足量的銅反應,可產生 SO2的物質的量為 0.46 mol( )4.H2SO4是難揮發性強酸,H2S 是揮發性弱酸,所以可用濃硫酸與 FeS 反應制取 H2S 氣體( )5.在實驗室中,可用濃 H2SO4分別與 NaCl、NaBr、NaI 反應制取 HCl、HBr、HI 氣體( )【答案】 1.× 2.× 3.× 4.× 5.×方法·規律總結SO -42 檢驗的易錯點(1)誤將 Ag+、Pb2+判斷成 SO42-。如向待測液中滴加 BaCl2溶液,再加稀鹽酸有白色沉淀便斷定含 SO2-4 ,其錯誤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 SO2-4 ,而含 Ag+或 Pb2+時也會產生同樣的現象:Ag++Cl-===AgCl↓(白色),Pb2++2Cl-===PbCl2↓(白色)。(2)誤將 SO 2-3 判斷成 SO2-4 。如向待測液中滴加用稀鹽酸酸化的 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誤以為有SO2-4 ,該錯誤是未注意 NO -3 在酸性環境中具有強氧化性,發生反應:Ba2++SO2-3 ===BaSO3↓(白色),3BaSO3+2H++2NO-3 ===3BaSO4(白色)+2NO↑+H2O。點撥·能力培養1.下列有關硫酸的實驗或用途中用了硫酸的哪些性質?(1)用濃硫酸作干燥劑干燥 CO、SO2、Cl2等氣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別用濃硫酸與 NaCl(s)、NaNO3(s)反應制取 HCl、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鋁或鐵制容器貯存或運輸濃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工業上用硫酸與磷酸鈣反應制取磷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實驗室用銅與濃硫酸反應制取 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 SO 濃(6) CO HCOOH ― ―2 ―4 ― 實驗室用甲酸與濃硫酸作用制取 : → CO+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濃硫酸與蔗糖的制取“黑面包”實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濃硫酸的吸水性 (2)高沸點酸 (3)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4)硫酸的強酸性 (5)濃硫酸的酸性、強氧化性 (6)濃硫酸的脫水性 (7)濃硫酸的脫水性、強氧化性2.下列有機反應中都要使用硫酸。其中哪些使用的是濃硫酸?哪些使用的是稀硫酸?(1)苯的硝化(2)乙醇的消去(3)乙醇與乙酸的酯化(4)乙酸乙酯的水解(5)糖類物質的水解(6)蛋白質的水解(7)油脂的水解【答案】 (1)(2)(3)使用的是濃硫酸,其余均為稀硫酸。真題·明考向1.(2024·北京·高考真題)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工業生產制取硫酸的原理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I 的化學方程式:3FeS2 +8O2 @ Fe3O4 +6SO2B.Ⅱ中的反應條件都是為了提高SO2 平衡轉化率C.將黃鐵礦換成硫黃可以減少廢渣的產生D.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可用堿液吸收【答案】B【分析】黃鐵礦和空氣中的 O2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 SO2和 Fe3O4,SO2和空氣中的 O2在400~500℃、常壓、催化劑的作用下發生反應得到 SO3,用 98.3%的濃硫酸吸收 SO3,得到 H2SO4。【解析】A.反應 I 是黃鐵礦和空氣中的 O2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 SO2和 Fe3O4,化學方程式:3FeS2 +8O2 @ Fe3O4 +6SO2 ,故 A 正確;B.反應Ⅱ條件要兼顧平衡轉化率和反應速率,還要考慮生產成本,如Ⅱ中“常壓、催化劑”不是為了提高SO2平衡轉化率,故 B 錯誤;C.將黃鐵礦換成硫黃,則不再產生Fe3O4,即可以減少廢渣產生,故 C 正確;D.硫酸工業產生的尾氣為SO2 、SO3,可以用堿液吸收,故 D 正確;故選 B。2.(2024·北京·高考真題)下列實驗的對應操作中,不合理的是眼睛注視錐形瓶中溶液A.用HCl標準溶液滴定NaOH 溶液 B.稀釋濃硫酸C.從提純后的NaCl溶液獲得NaCl晶體 D.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KCl溶液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用 HCl 標準溶液滴定 NaOH 溶液時,眼睛應注視錐形瓶中溶液,以便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從而判斷滴定終點,A 項合理;B.濃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濃硫酸溶于水放熱,故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濃硫酸沿燒杯內壁緩慢倒入盛水的燒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B 項合理;C.NaCl 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變化不明顯,從 NaCl 溶液中獲得 NaCl 晶體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C 項合理;D.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時,玻璃棒引流低端應該在容量瓶刻度線以下;定容階段,當液面在刻度線以下約 1cm 時,應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D 項不合理;答案選 D。3.(2024·甘肅·高考真題)下列實驗操作、現象和結論相對應的是實驗操作、現象 結論A 用藍色石蕊試紙檢驗某無色溶液,試紙變紅 該溶液是酸溶液B 用酒精燈灼燒織物產生類似燒焦羽毛的氣味 該織物含蛋白質C 乙醇和濃硫酸加熱,產生的氣體使溴水褪色 該氣體是乙烯D 氯化鎂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生成沉淀 氫氧化鈉的堿性比氫氧化鎂強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用藍色石蕊試紙檢驗某無色溶液,試紙變紅,該溶液顯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也有可能是顯酸性的鹽溶液,A 項不符合題意;B.動物纖維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灼燒后有類似燒焦羽毛的味道,若用酒精燈灼燒織物產生類似燒焦羽毛的味道,說明該織物含有動物纖維,含有蛋白質,B 項符合題意;C.乙醇和濃硫酸加熱,會產生很多產物,如加熱溫度在 170℃,主要產物為乙烯;如加熱溫度在 140℃,主要產物為二乙醚;同時乙醇可在濃硫酸下脫水生成碳單質,繼續和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其中的產物二氧化硫也能使溴水褪色,不能說明產生的氣體就是乙烯,C 項不符合題意;D.氯化鎂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會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難溶的氫氧化鎂,與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鎂的堿性無關,不能由此得出氫氧化鈉的堿性比氫氧化鎂強,D 項不符合題意;故選 B。4.(2024·浙江·高考真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裝置①可用于銅與濃硫酸反應并檢驗氣態產物 B.圖②標識表示易燃類物質C.裝置③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氨氣 D.裝置④可用于從碘水中萃取碘【答案】CΔ【解析】A.銅與濃硫酸反應方程式為:Cu+2H2SO4 (濃) CuSO4+2H2O+SO2 ,可用裝置①制取,氣態產物為 SO2,可利用 SO2的漂白性進行檢驗,故 A 正確;B.圖②標識表示易燃類物質,故 B 正確;C.NH3的密度比空氣小,應用向下排空氣法進行收集,故 C 錯誤;D.萃取是利用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性的差異進行分離混合物,裝置④可用于從碘水中萃取碘,故 D 正確;故選 C。5.(2023·重慶·高考真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Mg 分別與空氣和氧氣反應,生成的產物相同B.SO2 分別與H2O和H2S反應,反應的類型相同C.Na2O2分別與H2O和CO2反應,生成的氣體相同D.濃H2SO4 分別與Cu 和C 反應,生成的酸性氣體相同【答案】C【解析】A.鎂在空氣中燃燒也會部分和氮氣反應生成氮化鎂,A 錯誤;B.SO2 與H2O發生化合反應生成亞硫酸,而和H2S會發生氧化還原生成硫單質,反應的類型不相同,B 錯誤;C.Na2O2分別與H2O和CO2反應,生成的氣體均為氧氣,C 正確;D.濃H2SO4 與Cu 生成二氧化硫氣體,而和C 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生成的酸性氣體不相同,D錯誤;故選 C。6.(2023·北京·高考真題)蔗糖與濃硫酸發生作用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過程①白色固體變黑,主要體現了濃硫酸的脫水性B.過程②固體體積膨脹,與產生的大量氣體有關C.過程中產生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體現了濃硫酸的酸性D.過程中蔗糖分子發生了化學鍵的斷裂【答案】C【解析】A.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將有機物中的 H 原子和 O 原子按 2∶1 的比例脫除,蔗糖中加入濃硫酸,白色固體變黑,體現濃硫酸的脫水性,A 項正確;DB.濃硫酸脫水過程中釋放大量熱,此時發生反應C + 2H2SO4 (濃) CO2 +2SO2 +2H2O,產生大量氣體,使固體體積膨脹,B 項正確;C.結合選項 B 可知,濃硫酸脫水過程中生成的SO2 能使品紅溶液褪色,體現濃硫酸的強氧化性,C 項錯誤;D.該過程中,蔗糖發生化學反應,發生了化學鍵的斷裂,D 項正確;故選 C。考點二:含硫化合物對環境的污染及治理重點·夯基易錯1.硫的氧化物的來源、危害及治理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過程3.在工業上 SO2尾氣的處理方法一般有四種。(1)鈣基固硫法為防治酸雨,工業上常用生石灰和含硫的煤混合后燃燒,燃燒時硫、生石灰、O2 共同反應生成硫酸鈣,從而使硫轉移到煤渣中,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理。點燃①S 的燃燒:S+O2 ===== SO2;△②SO2轉化為 CaSO3:SO2+CaO == === CaSO3;△③CaSO3轉化為 CaSO4:2CaSO3+O2 == === 2CaSO4。(2)氨水脫硫法該脫硫法采用噴霧吸收法,霧化的氨水與煙氣中的 SO2直接接觸吸收 SO2,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理。①SO2轉化為(NH4)2SO3:2NH3+SO2+H2O===(NH4)2SO3;②(NH4)2SO3轉化為(NH4)2SO4:2(NH4)2SO3+O2===2(NH4)2SO4。(3)鈉堿脫硫法鈉堿脫硫法是用 NaOH/Na2CO3吸收煙氣中的 SO2,得到 Na2SO3和 NaHSO3,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理。①SO2和 NaOH 反應生成 Na2SO3:2NaOH+SO2===Na2SO3+H2O;②SO2和 Na2CO3反應生成 Na2SO3:Na2CO3+SO2===Na2SO3+CO2;③Na2SO3轉化為 NaHSO3:Na2SO3+SO2+H2O===2NaHSO3。(4)雙堿脫硫法雙堿脫硫法是指先用燒堿吸收 SO2,再利用熟石灰漿液進行再生,再生后的 NaOH 堿液可循環利用,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理。①NaOH 吸收 SO2:2NaOH+SO2===Na2SO3+H2O;②Na2SO3被 O2氧化:2Na2SO3+O2===2Na2SO4;③Na2SO4和 Ca(OH)2反應:Na2SO4+Ca(OH)2===CaSO4↓+2NaOH。方法·規律總結1.常見環境污染問題2.環境保護的措施(1)工業廢氣攜帶顆粒物的回收利用。(2)工業、生活污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限制使用含氮、磷洗滌劑。(3)限制難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可利用的廢舊塑料制品,研制可降解塑料。點撥·能力培養1.酸雨的形成是一種復雜的大氣化學和光學化學過程,在清潔空氣、污染空氣中形成硫酸型酸雨的過程如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光照能引發酸雨的形成B.所涉及的變化均為氧化還原反應C.污染空氣能加快酸雨的形成D.優化能源結構能有效遏制酸雨污染【答案】 B【解析】 由圖示可知,酸雨形成的兩個途徑中都涉及了光照,故 A 正確;SO2 變為 SO2* ,沒有元素化合價變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 B 錯誤;由圖中信息可知,途徑Ⅱ的速率大于途徑Ⅰ,故 C 正確;優化能源結構能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故能有效遏制酸雨污染,故 D 正確。2.環保是 21 世紀人類社會的主要課題之一。火電廠、燃煤鍋爐是 SO2 污染集中、規模較大的行業,石灰石—石膏煙脫硫是除去 SO2 的一種常用方法。其過程如圖 1。研究發現:pH 和溫度會對石灰石漿液的脫硫效率產生一定影響;當煙氣通入速度一定時,石灰石漿液的脫硫效率與漿液 pH 的關系如圖 2,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煙氣通入石灰石漿液時的溫度越高吸收越快,吸收率越高B.石灰石漿液 pH>5.7 時,煙氣脫硫效率降低的原因是石灰石的溶解度增大C.將脫硫后的氣體通入 KMnO4溶液,可粗略判斷煙氣脫硫效率的高低D.上述方法中用石灰石漿液吸收 64 g SO2理論生成 22 g CO2【答案】 C【解析】 煙氣通入石灰石漿液時的溫度越高,氣體二氧化硫的溶解度越小,部分二氧化硫不能被溶解,就會逸出溶液使吸收率降低,故 A 錯誤;石灰石漿液 pH>5.7 時,煙氣脫硫效率降低的原因是石灰石的溶解度減小,石灰石的濃度減小,故 B 錯誤;脫硫后的氣體是否殘存二氧化硫,含多少,可以利用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程度和快慢粗略判斷煙氣脫硫效率,故 C 正確;分析得到總反應為 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CO2,1 mol 二氧化硫反應生成 1 mol 二氧化碳,即每吸收 64 g 二氧化硫理論上生成44 g 二氧化碳,故 D 錯誤。真題·明考向1.(2024·河北·高考真題)關于實驗室安全,下列表述錯誤的是A.BaSO4等鋇的化合物均有毒,相關廢棄物應進行無害化處理B.觀察燒杯中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時,不能近距離俯視C.具有 標識的化學品為易燃類物質,應注意防火D.硝酸具有腐蝕性和揮發性,使用時應注意防護和通風【答案】A【解析】A.BaSO4性質穩定,不溶于水和酸,可用作“鋇餐”說明對人體無害,無毒性,A 錯誤;B.鈉與水反應劇烈且放熱,觀察燒杯中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時,不能近距離俯視,B 正確;C. 為易燃類物質的標識,使用該類化學品時應注意防火,以免發生火災,C 正確;D.硝酸具有腐蝕性和揮發性,使用時應注意防護和通風,D 正確;故選 A。2.(2022·全國·高考真題)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漂白粉與鹽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 B.溫室氣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C.棉花、麻和蠶絲均為碳水化合物 D.干冰可用在舞臺上制造“云霧”【答案】D【解析】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鈣與鹽酸混合,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有毒的氯氣,兩者不能混合使用,A 錯誤;B.溫室氣體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B 錯誤;C.棉花、麻來源于植物,主要成分均是纖維素,為碳水化合物,但蠶絲來源于動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不是碳水化合物,C 錯誤;D.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的熱,使周圍溫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氣凝結成了小液滴,形成 “云霧”效果,D 正確;答案選 D。3.(2021·天津·高考真題)關于反應H2SO4 +Na2SO3 =Na2SO4 +SO2 +H2O所涉及的物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H2SO4在該反應中為氧化劑 B.Na2SO3容易被空氣中的 O2氧化變質C.Na2SO4是含有共價鍵的離子化合物 D.SO2是導致酸雨的主要有害污染物【答案】A【解析】A.H2SO4 +Na2SO3 =Na2SO4 +SO2 +H2O中無化合價的變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所以該反應中無氧化劑,故 A 錯誤;B.Na2SO3不穩定,容易被空氣中的 O2氧化成硫酸鈉變質,故 B 正確;C.Na2SO4含有陰陽離子,存在離子鍵,硫酸根中含有共價鍵,故 C 正確;D.SO2在空去中會轉化成硫酸,形成酸雨,所以二氧化硫是導致酸雨的主要有害污染物,故 D 正確;故選 A。4.(2021·河北·高考真題)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對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意義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NO2和 SO2均為紅棕色且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酸雨的主要成因B.汽車尾氣中的主要大氣污染物為 NO、SO2和 PM2.5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氣中的 NO 和 NO2作為肥料,實現氮的固定D.工業廢氣中的 SO2可采用石灰法進行脫除【答案】D【解析】A. NO2是紅棕色且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而SO2 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A 錯誤;B.汽車尾氣的主要大氣污染物為 C 與 N 的氧化物,如 NOx和 CO 等,B 錯誤;C.氮的固定是指將游離態的氮元素轉化為化合態,且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銨根離子或硝酸根離子作為肥料,不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氮氧化物,C 錯誤;D.工業廢氣中的SO2 可采用石灰法進行脫除,如加入石灰石或石灰乳均可進行脫硫處理,D 正確;故選 D。5.(2023 高一下·遼寧·學業考試)“綠色化學”的核心是實現污染物“零排放”。下列最符合“綠色化學”理念的是A.工廠周圍植樹凈化空氣B.用焦炭還原石英砂制備粗硅C.向酸性廢水中加入 CaO 調節 pH 至中性D.我國探索碳中和,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A.在廠區大量植樹綠化,凈化污染的空氣,不能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源,不符合“綠色化學“理念,故 A 不選;B.用焦炭還原石英砂制備粗硅還生成 CO,仍然會產生大量空氣污染物,不符合“綠色化學“理念,故 B 不選;C.向酸性廢水中加入 CaO 調節 pH 至中性仍還有 Ca2+,不是污染物‘零排放’,不符合“綠色化學“理念,故C 不選;D.實現“人工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無污染物質,符合“綠色化學“理念,故 D 選;故選:D。6.(2023 高一下·遼寧·學業考試)下列關于環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A.酸雨就是 pH < 7 的雨水 B.潮汐能是一種新型能源C.廢舊塑料制品要深挖填埋 D.赤潮與含鎂、溴的污水排放有關【答案】B【解析】A.酸雨是 pH < 5.6的雨水,A 不正確;B. 潮汐能是一種新型能源,B 正確;C. 廢舊塑料制品應集中回收,不能填埋,C 不正確;D. 赤潮與含氮、磷的污水排放有關,與含鎂、溴的污水排放無關,D 不正確;故選 B。演練·提能力1.(24-25 高三上·全國·課前預習)某同學設想用如圖裝置來驗證濃硫酸的某些性質,其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實驗目的 A.吸水性 B.脫水性裝置實驗目的 C.溶解放熱 D.強氧化性裝置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由于分子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故玻璃罩內空氣中的水蒸氣不斷地被濃硫酸吸收,導致左側燒杯中的水不斷揮發,最后左側燒杯內的液體量明顯少于右側燒杯內的液體量,A 不符題意;B.濾紙沾上濃硫酸后,很快會因脫水而變黑,B 不符題意;C.濃硫酸滴到小試管內的水中,放出的熱量會使錐形瓶內壓強增大,U 形管內液面出現左低右高的現象,C 不符題意;D.常溫下銅片與濃硫酸不反應,無法判斷濃硫酸是否表現出強氧化性,D 符合題意;答案選 D。2.(23-24 高三下·浙江·階段練習)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屬于大宗化學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S 是第三周期第ⅣA 族元素B.工業上用稀硫酸吸收SO3制備硫酸C.98%濃硫酸滴在 pH 試紙上,先變紅后變白D.酸雨中含有硫酸和亞硫酸,露置一段時間酸性變強【答案】D【解析】A.S 是第三周期第 VIA 族元素,A 錯誤;B.工業上用 98%濃硫酸吸收SO3制備硫酸,防止產生酸霧,B 錯誤;C.98%濃硫酸具有脫水性,滴在 pH 試紙上,試紙變黑,C 錯誤;D.酸雨中含有硫酸和亞硫酸,露置一段時間,發生反應 2H2SO3 +O2 =2H2SO4 ,弱酸亞硫酸變為強酸硫酸,故酸性變強,D 正確;故選 D。3.(2024·黑龍江牡丹江·一模)工業以硫黃或黃鐵礦(主要成分 FeS2,燒渣主要成分為 Fe2O3)為主要原料生產硫酸主要流程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高溫焙燒 1 mol FeS2時轉移的電子數為 15 NA(NA 代表阿伏加德羅數值)B.SO2與 H2S 反應生成淡黃色沉淀,體現了 SO2的還原性C.反應 2SO2(g)+O2(g) 2SO3(g)具有自發性的原因是 ΔH<0D.98%濃硫酸粘度較高,與其范德華力較大有關【答案】C【分析】硫黃或黃鐵礦高溫下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 SO2和 Fe2O3;SO2在 V2O5作催化劑、400~500℃下被 O2進一步氧化生成 SO3,SO3被 98%濃硫酸吸收,生成 H2SO4 SO3。【解析】A.高溫焙燒 1 mol FeS2時,Fe 由+2 價升高到+3 價,S 由-1 價升高到+4 價,則轉移的電子數為 11NA(NA 代表阿伏加德羅數值),A 不正確;B.SO2與 H2S 反應生成淡黃色 S 沉淀,SO2中 S 元素由+4 價降低到 0 價,體現了 SO2的氧化性,B 不正確;C.反應 2SO2(g)+O2(g) 2SO3(g)的 ΔS<0,要使△H-TΔS<0,應使 ΔH<0,則反應具有自發性的原因是ΔH<0,C 正確;D.98%濃硫酸粘度較高,與分子間能形成氫鍵有關,D 不正確;故選 C。4.(23-24 高三下·黑龍江大慶·階段練習)下列對某溶液中離子檢驗的方法、現象與結論的描述中,均正確的是A 2-.取某溶液少量,加入足量鹽酸無現象,再加入幾滴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有SO4B.取某溶液少量,進行焰色反應,觀察到火焰呈黃色,說明原溶液一定是鈉鹽溶液C +.取某無機鹽溶液少量,加燒堿溶液并加熱,生成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的氣體說明原溶液中有NH4D.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加稀鹽酸沉淀不溶解時,可確定有Cl-存在【答案】A【解析】A.取某溶液少量,加入足量鹽酸無現象排除銀離子干擾,再加入幾滴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2-說明原溶液中有SO4 ,A 正確;B.取某溶液少量,進行焰色反應,觀察到火焰呈黃色,說明原溶液中有 Na+,但是不一定是鈉鹽,可能是氫氧化鈉,B 錯誤;C +.生成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的氣體,該氣體溶于水呈酸性,不可能是氨氣,不能說明原溶液中有NH4 ,C錯誤;D.氯離子,硫酸根離子都可以和銀離子反應生成白色沉淀,D 錯誤;故選 A。5.(23-24 高三下·廣東深圳·階段練習)關于物質的用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純堿可用作抗酸的胃藥B.碳酸鋇可用于腸胃 X 射線造影檢查C.O3可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D.氧化鈉可加入運輸魚苗的水中供氧【答案】C【解析】A.純堿是碳酸鈉,其溶液堿性較強,腐蝕性較強,抗酸的胃藥可用碳酸氫鈉和氫氧化鋁,A 錯誤;B.碳酸鋇能與鹽酸反應生成可溶性鋇鹽,造成重金屬中毒,不能作“鋇餐”,用作鋇餐的是硫酸鋇,B 錯誤;C.О3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C 正確;D.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強腐蝕性堿且不能供氧;過氧化鈣可加入運輸魚苗的水中供氧,D 錯誤;故選 C。6.(2024·重慶·三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維生素 C 具有還原性,是水果罐頭中常用的抗氧化劑B.六六六等有機氯殺蟲劑對人體的毒性較低被廣泛使用C.氮肥的使用給農業帶來豐收,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D.燃料脫硫、脫硝的目的是減少空氣污染和酸雨的產生【答案】B【解析】A.維生素 C 具有還原性,可以消耗空氣中的氧氣等物質,因此是水果罐頭中常用的抗氧化劑,故 A 正確;B.六六六等有機氯殺蟲劑廣泛使用會對環境及人類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不能廣泛使用,故 B 錯誤;C.氮肥的使用給農業帶來豐收,提高了農業產量,對解決全球性糧食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故 C 正確;D.大力實施礦物燃料“脫硫、脫硝技術”,可以減少硫、氮氧化物得排放,可以減少酸雨的產生,故 D 正確;故答案為:B。7.(2024·北京門頭溝·一模)為吸收工業尾氣中的NO 和SO2 ,設計如圖流程,同時還能獲得連二亞硫酸鈉( Na2S2O4 ,其結晶水合物又稱保險粉)和 NH 4 NO3 產品。( Ce為鈰元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工業尾氣中的NO 和SO2 排放到大氣中會形成酸雨B.裝置Ⅱ的作用是吸收NOC.Ce4+ 從陰極口流出回到裝置Ⅱ循環使用D Ⅳ 1L2mol ×L-1.裝置 中氧化 NO-2 ,至少需要標準狀況下 22.4LO2【答案】C【分析】裝置Ⅰ中加入 NaOH 溶液吸收 SO2,裝置Ⅱ中加入 Ce4+,酸性條件下,NO 和 Ce4+發生氧化還原反應,NO- -生成 3 、NO2 ,裝置Ⅲ(電解槽)中陽極發生反應Ce3+ - e- = Ce4+ ,從陽極口流出回到裝置Ⅱ循環使用,陰2- - - -極得到S2O4 ,裝置Ⅳ中NO2 被氧氣氧化為NO3 ,NO3 與氨氣生成硝酸銨。【解析】A.工業尾氣中的NO 可與氧氣生成 NO2,NO2與水反應得硝酸,形成硝酸型酸雨,SO2 與水反應得 H2SO3,H2SO3被氧氣氧化為硫酸,會形成硫酸型酸雨,故 A 正確;B - -.裝置Ⅱ中加入 Ce4+,酸性條件下,NO 和 Ce4+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NO3 、NO2 ,故 B 正確;C.裝置Ⅲ(電解槽)中陽極發生反應Ce3+ - e- = Ce4+ ,從陽極口流出回到裝置Ⅱ循環使用,故 C 錯誤;D.裝置Ⅳ - - - -中NO2 被氧氣氧化為NO3 的離子方程式為: 2NO2 + O2 = 2NO3 ,1 L2mol ×L-1NO-2 物質的量為1L×2mol/L=2mol,即消耗 1molO2,標況下體積為 22.4L,故 D 正確;故選 C。8.(23-24 高三下·上海·階段練習)向大氣大量排放 SO2不會導致下列哪種結果A.使廢氣呈黑色 B.酸化土壤,影響農作物生長C.使降雨腐蝕石刻與建筑 D.引起呼吸道黏膜受損【答案】A【解析】A.SO2 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向大氣大量排放 SO2不會使廢氣呈黑色,A 符合題意;B.SO2進入大氣將與空氣中的 H2O 反應生成 H2SO3,進而氧化成 H2SO4,形成酸雨,降落到土壤中,酸化土壤,影響農作物生長,B 不合題意;C.SO2進入大氣將與空氣中的 H2O 反應生成 H2SO3,進而氧化成 H2SO4,形成酸雨,使降雨腐蝕石刻與建筑,C 不合題意;D.SO2 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有毒,能引起呼吸道黏膜受損,D 不合題意;故答案為:A。9.(23-24 高三下·北京·階段練習)回收利用工業廢氣中的CO2和SO2 ,實驗原理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廢氣中SO2 排放到大氣中會形成酸雨B.裝置 a 中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廢氣中的CO2和SO2C.裝置 b 若采用質子交換膜,每消耗1molCO 則有 2mol H+2 轉移2 電解D - 2-.裝置 b 中的總反應為SO3 +CO2 +H2O HCOOH+SO4【答案】B【分析】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廢氣通入碳酸氫鈉溶液中,二氧化硫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亞硫酸鈉,二氧化碳氣體通入裝置 b 的右室,CO2 在電源右側電極上反應生成 HCOOH,則 CO2 得電子,右側電極為陰極,電極反應式為CO2 +2e- +2H+ =HCOOH ;碳酸氫鈉和亞硫酸鈉混合溶液通入裝置 b 的左室,左側電極上亞硫酸根離子失電子生成硫酸根離子,則左側電極為陽極,電極反應式為SO2- -2e- +H O=SO2- +2H+3 2 4 。【解析】A.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廢氣中排放到空氣中,遇水生成亞硫酸,亞硫酸易被氧氣氧化生成硫酸,形成硫酸型酸雨,故 A 正確;B.裝置 a 中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碳與碳酸氫鈉溶液不反應,不能吸收,故 B 錯誤;C.根據電極反應式CO2 +2e- +2H+ =HCOOH ,裝置 b 若采用質子交換膜,每消耗1molCO2 則有 2mol H+轉移,故 C 正確;電解D 2- 2-.由分析中電解池陰極和陽極反應式可知,裝置 b 中總反應為SO3 + CO2 + H2O HCOOH + SO4 ,故 D正確;故選 B。10.(23-24 高三上·河北·期末)《物理小識》中記載:“青礬(主要成分為FeSO4 ×7H2O)廠氣熏人,衣服當之易爛,栽木不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常溫下,FeSO4 ×7H2O為綠色固體 B.“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C.青礬廠氣中含有硫元素 D.青礬廠氣的大量排放會導致形成酸雨【答案】B【分析】礬是某些金屬的含水硫酸鹽或由兩種以上的金屬硫酸鹽結合成的含水復鹽;“青礬”強熱,得赤色固體為 Fe2O3,“青礬”的主要成分為FeSO4 ×7H2O,FeSO4 ×7H2O強熱分解成 Fe2O3、SO2、SO3和 H2O,則“青礬廠氣”的主要成分為 SO2和 SO3。【解析】A.FeSO4 ×7H2O為綠礬,為綠色固體,A 正確;B.“木”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為糖類,B 錯誤;C.“青礬廠氣”的主要成分為 SO2和 SO3,含有硫元素,C 正確;D.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生成酸性物質,導致酸雨,D 正確;故選 B。11.下列過程中,最終的白色沉淀物不一定是 BaSO4的是( )+A.Fe(NO3)2溶液 ― ― ―過量―鹽―酸―+過―量―SO―2+―Ba―Cl2―溶―液― →白色沉淀+過量鹽酸+少量 Na SO 溶液B.Ba(NO3)2溶液 ― ― ― ― ― ― ― ― ―2 ―3 ― ― →白色沉淀+稀 HNO3+BaCl2 溶液C.無色溶液 ― ― ― ― ― ― ― ― ―→ 白色沉淀+過D.無色溶液 ― ― ―量鹽―酸―→無色溶液 ―+―BaC―l2―溶液―→白色沉淀【答案】 C【解析】 A 項,二氧化硫被硝酸氧化為硫酸,加氯化鋇一定生成硫酸鋇沉淀;B 項,亞硫酸根離子被硝酸氧化為硫酸根離子,沉淀也是硫酸鋇;C 項,所得沉淀可能是氯化銀;D 項,先加過量鹽酸無明顯現象,再加氯化鋇產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鋇。12.(2022·廣東,5)若將銅絲插入熱濃硫酸中進行如圖(a~d 均為浸有相應試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實驗,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Cu 與濃硫酸反應,只體現 H2SO4的酸性B.a 處變紅,說明 SO2是酸性氧化物C.b 或 c 處褪色,均說明 SO2具有漂白性D.試管底部出現白色固體,說明反應中無 H2O 生成【答案】 B【解析】 銅和濃硫酸反應生成 CuSO4,體現濃硫酸的酸性,生成 SO2,體現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故 A 錯誤;a 處的紫色石蕊變紅,其原因是 SO2溶于水生成了酸,可說明 SO2是酸性氧化物,故 B 正確;b 處品紅褪色,其原因是 SO2具有漂白性,而 c 處酸性高錳酸鉀褪色,其原因是 SO2和酸性 KMnO4發生氧化還原反應,SO2 體現還原性,故 C 錯誤;實驗過程中試管底部出現白色固體,其原因是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將反應生成的 H2O 吸收,故 D 錯誤。13.(2021·廣東 1 月適應性測試,14)推理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打開分液漏斗活塞,進行如圖所示的探究實驗,對實驗現象的預測及分析錯誤的是( )A.試管內 CCl4層溶液褪色,說明 Br2具有氧化性B.試管中的紅色花瓣褪色,說明 SO2具有漂白性C.試管中產生大量氣泡,說明 Na2SO3被氧化產生 SO3D.一段時間后試管內有白色沉淀,說明有 SO 2-4 生成【答案】 C【解析】 錐形瓶內發生反應:Na2SO3+H2SO4===Na2SO4+SO2↑+H2O ,產生的 SO2進入到試管中,CCl4層溶液褪色,發生反應:SO2+Br2+2H2O===H2SO4+2HBr,證明 Br2 具有氧化性,A 項正確;試管中花瓣褪色,說明 SO2 可以漂白花瓣中的有色物質,證明 SO2 具有漂白性,B 項正確;試管中產生大量氣泡是錐形瓶中產生的 SO2進入到試管中引起的,Na2SO3與 H2SO4發生復分解反應,C 項錯誤;試管中 Br2可將 SO2氧化,生成 H2SO4和 HBr,SO2-4 可以和 Ba2+結合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D 項正確。14.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將一定量的鐵與濃硫酸加熱,發現鐵完全溶解,并產生大量的氣體 X。該興趣小組的同學猜測氣體 X 的成分如下:①甲同學認為氣體 X 為 SO2。②乙同學認為氣體 X 為 H2。③丙同學認為氣體 X 為________。猜測含有 H2的理由是________。【答案】 H2和 SO2的混合氣體 隨著反應的進行,硫酸的濃度變小,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15.某興趣小組為驗證濃硫酸的性質進行實驗,如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有:燒瓶內有白霧,燒杯中出現白色沉淀。請回答:(1)將濃硫酸和濃鹽酸混合可產生 HCl 氣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燒杯中出現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濃硫酸吸水且放熱,導致 HCl 揮發(2)HCl 氣體會將 H2SO4帶出,與 Ba(NO3)2作用生成 BaSO4【解析】 (1)因為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同時放出大量的熱,促使 HCl 氣體揮發。(2)與硝酸鋇反應產生沉淀,則沉淀一定是硫酸鋇,說明 HCl 揮發時帶出了 H2SO4。16.(2024 高一下·浙江溫州·學業考試)煙道氣中的SO2 是主要大氣污染物之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脫硫:請回答:(1)石膏主要成分的化學式是 。(2)淡黃色固體 A 的化學式是 。(3)方法 3 的離子方程式是 。(4)方法 4 中隨著反應的進行, NH4 SO2 3溶液吸收能力逐漸下降。為使 NH4 SO2 3再生,向吸收液中最適宜加入的物質是_______。A.SO2 B.CaO C.NH3 D.NaOH【答案】(1) CaSO4 ×2H2O(2)S(3)SO2 +ClO- +2OH- =SO2-4 +Cl- +H2O(4)C【分析】二氧化硫和碳酸鈣、空氣煅燒得到石膏,和 CO 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淡黃色固體 A硫黃,和足量堿性次氯酸鈉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氯化鈉,和亞硫酸銨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銨;【解析】(1)石膏主要成分二水硫酸鈣,化學式是CaSO4 ×2H2O;(2)由分析可知,淡黃色固體 A 的化學式是 S;(3)次氯酸鈉具有強氧化性,二氧化硫和足量堿性次氯酸鈉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鈉、氯化鈉和SO +ClO- +2OH- =SO2- -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 4 +Cl +H2O;(4)方法 4 中隨著反應的進行, NH4 SO2 3溶液轉化為亞硫酸氫銨溶液,吸收能力逐漸下降,NH4HSO3和二氧化硫不反應,和氧化鈣生成亞硫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生成氨氣和亞硫酸鈉,和氨氣發生轉化為 NH4 SO2 3,即 NH4 SO2 3再生,故選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0講 硫酸、酸雨及防治-2025年高考化學大一輪復習卓越講義(學生版).pdf 第20講 硫酸、酸雨及防治-2025年高考化學大一輪復習卓越講義(教師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