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3講 氨和銨鹽-2025年高考化學大一輪復習卓越講義(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3講 氨和銨鹽-2025年高考化學大一輪復習卓越講義(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 23 講 氨和銨鹽
01 掌握 NH3及銨鹽的性質與用途。
02 掌握噴泉實驗、NH3的實驗室制法的原理及操作。
考點一:氨
重點·夯基易錯
1.氨的分子結構和物理性質
電子式 密度 氣味 水溶性
比空氣的小 刺激性氣味 極易溶于水(1∶700)
【思考】 試從結構和性質上解釋 NH3極易溶于水的原因。
【點撥】 NH3、H2O 均為極性分子,NH3與 H2O 之間可形成分子間氫鍵,并且 NH3和 H2O 反應。
2.氨的化學性質
【點撥】 ①NH3 是中學化學中唯一的堿性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可在推斷題中作為解題
突破口。
②氨水呈堿性,NH3·H2O 屬于一元弱堿,計算氨水的濃度時,溶質按 NH3進行計算。
3.噴泉實驗
如圖為氨噴泉實驗的裝置(夾持裝置均已略去)。
(1)用圖 1 裝置進行噴泉實驗。
①引發“噴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打開止水夾,擠出膠頭滴管中的水
②簡述產生噴泉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氨極易溶于水,使燒瓶內的壓強迅速減小
(2)只使用圖 2 所示裝置進行噴泉實驗。
①打開止水夾,水不能倒吸入燒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玻璃管中有空氣,氨與水不接觸,不能被水吸收,燒瓶內壓強不減小,故不能產生倒吸現象
②如何引發圖 2 裝置的“噴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打開止水夾,用手(或熱毛巾等)將燒瓶捂熱,使燒瓶內氨膨脹,將導管中的空氣排出,使氨與燒
杯中的水接觸
(3)指出下面幾種常見的能形成噴泉的氣體的吸收劑。
CO2、Cl2、 NO2、
氣體 HCl NH3 NO2 NO、O2(4∶3)
SO2、H2S O2(4∶1)
吸收劑 水、NaOH 溶液 水 NaOH 溶液 水 水 水
4.噴泉實驗產物的濃度計算
關鍵是確定所得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和溶液的體積,標準狀況下的氣體進行噴泉實驗后所得溶液的物質
的量濃度:
1
(1)HCl、NH3、NO2 氣體或它們與其他不溶于水的氣體混合時,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1。22.4
1
(2)當是 NO2和 O2的混合氣體且體積比為 4∶1 時,c(HNO3)= mol·L-1。28
1.液氨制冷、碘的升華、加熱法分離 NH4Cl 和 NaCl 都不涉及化學變化(  )
2.現有 1 mol·L-1的氨水,則該溶液中 NH ·H O 的濃度是 1 mol·L-13 2 (  )
3.氨水具有弱堿性,說明氨水是弱電解質(  )
4.濃氨水可檢驗氯氣管道是否漏氣(  )
【答案】 1.× 2.× 3.× 4.√
方法·規律總結
噴泉實驗的原理
由于容器內外產生壓強差而形成噴泉。氣體迅速溶于水或某種溶液中,容器內壓強小于容器外壓強,
從而產生噴泉,依據這一原理,只要能夠造成容器內氣體大量溶于液體,就可以形成噴泉。
1.引發噴泉的幾種方法
①使燒瓶內的氣體迅速溶于水或某種液體中。
②使燒瓶內氣體溫度降低,從而使氣壓減小。
③使待噴液面上的氣壓增大。
2.噴泉實驗的幾種常見裝置
說明:裝置②中最好采用頂部有孔的燒瓶。裝置③引發噴泉的方法是打開止水夾,用熱毛巾或雙手捂
熱燒瓶,松開后片刻即形成噴泉現象。
3.形成噴泉的類型
下面是幾種常見的能形成噴泉的氣體和液體。
CO2、Cl2、 NO2、O2
氣體 HCl NH3 NO2 NO、O2(4︰3)
SO2、H2S (4︰1)
水、NaOH
吸收劑 水 NaOH 溶液 水 水 水
溶液
點撥·能力培養
1.下列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
A.將集有氨的試管倒扣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液體迅速充滿試管,說明氨極易溶于水
B.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入集有氨的集氣瓶中,試紙由紅色變為藍色,說明氨水呈堿性
C.將蘸有濃氨水和濃硝酸的玻璃棒靠近,觀察到白煙,說明氨具有堿性且易與酸化合生成銨鹽
D.將紅熱的 Pt 絲伸入盛有濃氨水的錐形瓶中,瓶口出現少量紅棕色氣體,說明氨的直接氧化產物為 NO2
【答案】 D
【解析】 氨極易溶于水,將集有氨的試管倒扣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液體迅速充滿試管,故 A 正確;氨水
呈堿性:NH +H O NH ·H O NH+4 +OH-3 2 3 2 ,故 B 正確;氨被氧氣直接氧化為 NO,NO 被 O2氧化為紅
棕色的 NO2,故 D 錯誤。
2.氨催化氧化法是工業生產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徑,某同學用該原理在實驗室探究硝酸的制備和性質,設
計了如圖所示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裝置中的固體可以是 NaOH 或 CaO
B.乙裝置中的干燥劑可以是堿石灰
催 ===化=劑C.丙中發生的反應是 4NH3+5O2 △ = 4NO+6H2O
D.若戊中觀察到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則說明已制得 HNO3
【答案】 A
【解析】 甲裝置需要提供氨氣和氧氣,如果甲裝置中的固體是 NaOH 或 CaO ,只能提供氨氣,不能提供
氧氣,X 應為過氧化鈉等,故 A 錯誤;戊中觀察到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說明生成了酸性物質,可以說明一
氧化氮、氧氣與水反應生成了硝酸,故 D 正確。
3.下圖是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設計的 4 個噴泉實驗方案,下列有關操作不可能引發噴泉的是(  )
A.擠壓裝置①的膠頭滴管使 CCl4全部進入燒瓶,片刻后打開止水夾
B.擠壓裝置②的膠頭滴管使 NaOH 溶液全部進入燒瓶,片刻后打開止水夾
C.用鼓氣裝置從裝置③的 a 處不斷鼓入空氣并打開止水夾
D.向裝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濃硫酸并打開止水夾
【答案】 B
【解析】 H2難溶于 NaOH 溶液,不能使燒瓶內外形成較大壓強差,故不能引發噴泉。
真題·明考向
1.(2024·廣東·高考真題)按下圖裝置進行實驗。攪拌一段時間后,滴加濃鹽酸。不同反應階段的預期現象
及其相應推理均合理的是
A.燒瓶壁會變冷,說明存在DH < 0的反應
B.試紙會變藍,說明有NH3生成,產氨過程熵增
C.滴加濃鹽酸后,有白煙產生,說明有NH4Cl升華
D.實驗過程中,氣球會一直變大,說明體系壓強增大
【答案】B
【解析】A.燒瓶壁變冷說明八水氫氧化鋇與氯化銨的反應是焓變大于 0 的吸熱反應,故 A 錯誤;
B.試紙會變藍,說明八水氫氧化鋇與氯化銨反應時有氨氣生成,該反應是熵增的反應,故 B 正確;
C.滴加濃鹽酸后,有白煙產生是因為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與反應生成的氨氣生成了氯化銨,與氯化
銨的升華無關,故 C 錯誤;
D.八水氫氧化鋇與氯化銨生成氯化鋇和一水合氨的反應是焓變大于 0 的吸熱反應,燒瓶中溫度降低、氣體
壓強會減小會導致氣球變小,后因為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氣導致氣體壓強增大,氣球會變大,滴入鹽酸后,
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與反應生成的氨氣生成了氯化銨,導致氣體壓強變小,則實驗過程中,氣球先
變小、后增大,加入鹽酸后又變小,故 D 錯誤;
故選 B。
2.(2024·河北·高考真題)圖示裝置不能完成相應氣體的發生和收集實驗的是(加熱、除雜和尾氣處理裝置
任選)
選項 氣體 試劑
A SO2 飽和Na2SO3 溶液+濃硫酸
B Cl2 MnO2 +濃鹽酸
C NH3 固體NH4Cl+熟石灰
D CO2 石灰石+稀鹽酸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如圖所示的氣體發生裝置可以為固液加熱型反應,也可以是固液不加熱型;右側氣體收集裝置,
長進短出為向上排空氣法,短進長出為向下排空氣法,裝滿水后短進長出為排水法;
【解析】A.飽和Na2SO3 溶液和濃硫酸反應可以制SO2 ,使用固液不加熱制氣裝置,SO2 密度比空氣大,用
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可以完成相應氣體的發生和收集實驗,A 不符合題意;
B.MnO2和濃鹽酸加熱反應可以制Cl2 ,使用固液加熱制氣裝置,Cl2 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可以完成相應氣體的發生和收集實驗,B 不符合題意;
C.固體NH4Cl與熟石灰加熱可以制NH3需要使用固固加熱制氣裝置,圖中裝置不合理,不能完成相應氣體
的發生和收集實驗,C 符合題意;
D.石灰石(主要成分為CaCO3 )和稀鹽酸反應可以制CO2,使用固液不加熱制氣裝置,CO2密度比空氣大,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可以完成相應氣體的發生和收集實驗,D 不符合題意;
本題選 C。
3.(2024·廣東·高考真題)下列陳述 I 與陳述Ⅱ均正確,且具有因果關系的是
選項 陳述 I 陳述Ⅱ
A 酸性:CF3COOHCl
B 某冠醚與Li +能形成超分子,與K+ 則不能 Li +與K+ 的離子半徑不同
C 由氨制硝酸:NH3 NO NO2 HNO3 NH3和NO2 均具有氧化性
D 苯酚與甲醛反應,可合成酚醛樹脂 合成酚醛樹脂的反應是加聚反應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電負性 F>Cl,F 的吸電子能力大于 Cl,導致 CF3COOH 中 O-H 鍵的極性大于 CCl3COOH 中
O-H 鍵的極性,故酸性:CF3COOH>CCl3COOH,故陳述 I 不正確,A 不符合題意;
B. 冠醚最大的特點就是能與正離子,尤其是與堿金屬離子形成超分子,并且隨環的大小不同而與不同的
金屬離子形成超分子,某冠醚與 Li+能形成超分子,與 K+則不能,則說明 Li+與 K+的離子半徑不同,陳述 I
與陳述Ⅱ均正確,且具有因果關系,B 符合題意;
C.由氨制硝酸過程中,NH3做還原劑,體現了 NH3的還原性,故陳述Ⅱ不正確,C 不符合題意;
D.苯酚與甲醛反應,可合成酚醛樹脂,該反應是縮聚反應,故陳述Ⅱ不正確,D 不符合題意;
故選 B。
-
4.(2024·湖北·高考真題)堿金屬的液氨溶液含有的藍色溶劑化電子 ée NH3 ù 是強還原劑。鋰與液氨反應n
的裝置如圖(夾持裝置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堿石灰有利于NH3逸出
B.鋰片必須打磨出新鮮表面
C.干燥管中均可選用P2O5
-
D.雙口燒瓶中發生的變化是Li+nNH3 = Li
+ + é e NH3 ùn
【答案】C
- -
【分析】本題利用 Li 和液氨反應Li+nNH3 = Li
+ + ée NH3 ù 制備 é e NH3 ù ;堿石灰可以吸收濃氨水中的n n
水分,同時吸水過程大量放熱,使濃氨水受熱分解產生氨氣;利用集氣瓶收集氨氣;過量的氨氣進入雙口
-
燒瓶中在冷卻體系中發生反應生成 é e NH3 ù ;最后的球形干燥管中可裝P2O5 ,除掉過量的氨氣,同時防n
止空氣的水進入引起副反應。
【解析】A.堿石灰為生石灰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可以吸收濃氨水中的水分,同時吸水過程大量放熱,有
利于NH3逸出,A 正確;
B.鋰片表面有 Li2O,Li2O 會阻礙 Li 和液氨的接觸,所以必須打磨出新鮮表面,B 正確;
C.第一個干燥管目的是干燥氨氣,P2O5 為酸性干燥劑能與氨氣反應,所以不能用P2O5 ,而裝置末端的干燥
管作用為吸收過量的氨氣,可用P2O5 ,C 錯誤;
-
D.雙口燒瓶中發生的變化是Li+nNH +3 = Li + ée NH3 ù ,D 正確;n
故選 C。
5.(2023·江蘇·高考真題)氮及其化合物的轉化具有重要應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Cu.實驗室探究稀硝酸與銅反應的氣態產物:HNO3 稀 NO O 2 NO2
B O.工業制硝酸過程中的物質轉化:N 2 NO H 2O2 HNO放電或高溫 3
催化劑
C.汽車尾氣催化轉化器中發生的主要反應: 2NO + 2CO N2 + 2CO2
D
D.實驗室制備少量NH3的原理: 2NH4Cl + Ca OH CaCl2 + 2NH3 +2H2 2O
【答案】B
【解析】A.Cu 與稀硝酸的反應產物之一為 NO,NO 與氧氣發生反應 2NO + O2 = 2NO2 生成 NO2,A 正確;
B.氮氣與氧氣在高溫條件下生成 NO,但 NO 無法與水發生化學反應,B 錯誤;
C.汽車尾氣催化轉化器主要將污染氣體 NO、CO 轉化為無污染的氣體,故該反應方程式為
催化劑
2NO + 2CO N2 + 2CO2,C 正確;
D
D.實驗室利用熟石灰和氯化銨制備少量 NH3,化學方程式為 2NH4Cl + Ca OH CaCl2 + 2NH3 +2H2 2O ,
D 正確。
故選 B。
6.(2023·廣東·高考真題)1827 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進行了NH3噴泉實驗。在此啟發下,興趣小組利用
以下裝置,進行如下實驗。其中,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的是
A.圖 1:噴泉實驗 B.圖 2:干燥NH3 C.圖 3:收集NH3 D.圖 4:制備
NH3
【答案】B
【解析】A.NH3極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圓底燒瓶內壓強減小,從而產生噴泉,故 A 可以達到預期;
B.P2O5為酸性氧化物,NH3具有堿性,兩者可以發生反應,故不可以用 P2O5干燥NH3,故 B 不可以達到
預期;
C.NH3的密度比空氣小,可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 C 可以達到預期;
D.CaO 與濃氨水混合后與水反應并放出大量的熱,促使NH3揮發,可用此裝置制備NH3,故 D 可以達到
預期;
故選 B。
考點二:銨鹽、NH +4 的檢驗
重點·夯基易錯
1.銨鹽及 NH +4 的檢驗
(1)銨鹽的物理性質
銨鹽大多數是白色固體,絕大多數易溶于水。
(2)銨鹽的化學性質
(3)NH +4 的檢驗步驟
―強―堿,

未知液 ― ― → 產生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則證明含 NH

4 。
2.氨的實驗室制法
(1)加熱固態銨鹽和堿的混合物
簡易裝置
干燥 用堿石灰
①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試紙變藍;
驗滿
②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置于試管口,有白煙產生
(2)實驗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
方法 化學方程式(或原理) 氣體發生裝置

加熱濃氨水 NH3·H2O === == NH3↑+H2O
NaOH 溶于水放熱,促使氨水分解,且 OH-
濃氨水+固體 NaOH
濃度的增大有利于 NH3的生成
CaO 與水反應,使溶劑(水)減少;反應放熱,
濃氨水+固體 CaO 促使氨水分解。化學方程式為 NH3·H2O+
CaO===NH3↑+Ca(OH)2
1.所有銨鹽中 N 均呈-3 價(  )
2.NH4Cl 和 NaCl 固體可用升華法分離(  )
3.用濃氯化銨溶液處理過的舞臺幕布不易著火,其原因是氯化銨分解吸收熱量,降低了溫度;氯化銨分解
產生的氣體隔絕了空氣(  )
4.草木灰(含 K2CO3)與銨鹽混用降低肥效(  )
5.銨鹽加熱均易分解產生 NH3(  )
6.在實驗室中,可用加熱 NH4Cl 固體的方法制備氨(  )
【答案】 1.× 2.× 3.√ 4.√ 5.× 6.×
方法·規律總結
NH +4 的檢驗
點撥·能力培養
1.寫出銨鹽下列用途的化學方程式(溶液中的反應寫離子方程式)。
(1)實驗室氯化銨與熟石灰反應制取氨氣。
(2)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銨根離子。
(3)醫療上用氯化銨作尿液酸化劑。
(4)硝酸銨用作炸藥,分解產物均為空氣的成分。

【答案】 (1)2NH4Cl+Ca(OH)2 === == 2NH3↑+CaCl2+2H2O

(2)NH+4 +OH- === == NH3↑+H2O
(3)NH+4 +H O NH ·H O+H+2 3 2
==撞=擊= =或(4)2NH4NO3 =
受=熱= = 2N2↑+O2↑+4H2O
2.下圖只表示出與反應有關的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無關物質已略去),其中 A、C 為無色氣體,請寫出下
列空白。
(1)化合物 W 的化學式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應③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②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
(4)寫出 A→E 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H4)2 CO3 NH4HCO3
(2)3Cu+8H++2NO-3 ===3Cu2++2NO↑+4H2O
(3)1∶2 (4)4NH3+5O2 =
催==化劑△ == 4NO+6H2O
真題·明考向
.(2022·北京·高考真題)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夾持裝置略)進行實驗,b 中現象不能證明 a 中產物生成的是
a 中反應 b 中檢測試劑及現象
A 濃HNO3分解生成NO2 淀粉 -KI 溶液變藍
B Cu 與濃H2SO4 生成SO2 品紅溶液褪色
C 濃NaOH 與NH4Cl溶液生成NH3 酚酞溶液變紅
D CH3CHBrCH3與NaOH 乙醇溶液生成丙烯 溴水褪色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濃硝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硝酸也能與碘化鉀溶液反應生成遇淀粉溶液變藍色的碘,則淀粉
碘化鉀溶液變藍色不能說明濃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故 A 符合題意;
B.銅與濃硫酸共熱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則品紅溶液褪色能說明銅與濃硫
酸共熱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故 B 不符合題意;
C.濃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銨溶液共熱反應生成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氨氣,則酚酞溶液變紅能說明濃氫氧化
鈉溶液與氯化銨溶液共熱反應生成氨氣,故 C 不符合題意;
D.乙醇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乙醇不能與溴水反應,則 2—溴丙烷與氫氧化鈉乙醇溶液共熱發生消去反應
生成能使溴水褪色的丙烯氣體,則溴水褪色能說明 2—溴丙烷與氫氧化鈉乙醇溶液共熱發生消去反應生成丙
烯,故 D 不符合題意;
故選 A。
演練·提能力
1.(2024·廣東·模擬預測)如圖所示,下列裝置不合理的是
A.圖①可用于實驗室制NH3 B.圖②可用于除去C2H2 中少量的H2S
C.圖③可用于分離CH2Cl2 和CCl4 D.圖④可用于制備明礬晶體
【答案】C
-
【解析】A.CaO與水反應生成Ca(OH )2 使 c OH 增大,溶劑(水)減少,且反應放熱,促使 NH3·H2O分解,
化學方程式: NH3·H2O+CaO = NH3 +Ca OH 2,試管口放一團用水或稀硫酸浸濕的棉花球,既可以減
小空氣對流,使 NH3充滿試管,又可以吸收多余的氨氣,防止污染空氣,A 合理;
B.硫化氫能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化銅沉淀,所以圖②可用于除去C2H2 中少量的H2S,B 合理;
C.CH2Cl2 和CCl4 沸點不同,應采用蒸餾的方法分離,蒸餾時溫度計水銀球應置于蒸餾燒瓶支管口處,C
不合理;
D.制備明礬晶體時,先用飽和明礬溶液制取小晶體,再將小晶體懸掛在飽和明礬溶液的中央位置,有利于
獲得對稱性更好的晶體,蓋上硬紙片可防止空氣中的灰塵等掉入溶液中影響大晶體形成,D 合理;
故選 C。
2.(2024·廣東·三模)用濃氨水和堿石灰反應生成 NH3,下列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制取氨氣 B.干燥氨氣 C.收集氨氣 D.吸收氨氣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氨氣制備能用濃氨水與生石灰不加熱制備,但與石灰石不反應,A 不符合題意;
B.氯化鈣能與氨氣生成配位化合物,故不能用氯化鈣干燥氨氣,B 不符合題意;
C.氨氣密度比空氣小,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C 符合題意;
D.氨氣極易溶于水,也能與稀硫酸反應,從而發生倒吸,故不能用稀硫酸吸收氨氣,D 不符合題意;
故選 C。
3.(2024·福建泉州·模擬預測)下列解釋事實的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A H 18.向 2 O
18
中投入Na2O2固體: 2H2 O + 2Na2O2 = 4Na
+ + 4OH- +18 O2
B.用濃氨水檢驗泄漏的氯氣8NH3(g) + 3Cl2 (g) = N2 (g) + 6NH4Cl(s)
+
C.向AgCl 沉淀中加入過量氨水使AgCl 溶解:AgCl + 2NH3 × H2O = éAg NH ù + Cl
-
3 + 2H O2 2
D 一定條件.苯酚和甲醛在一定條件下反應能生成酚醛樹脂: +nHCHO
+(n -1)H2O
【答案】A
【解析】A.Na2O2與水反應時,Na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水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向 H 182 O
18
中投入 Na2O2的離子方程式為: 2H2 O + 2Na2O2 = 4Na
+ + 218 OH- + 2OH- + O2 ,A 項錯誤;
B.用濃氨水檢驗泄漏的氯氣,氨氣與氯氣生成氯化銨固體,產生白煙:8NH3+3Cl2=6NH4Cl+N2,B 項正確;
C.向 AgCl 沉淀中加入過量氨水使 AgCl 溶解生成銀氨絡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AgCl + 2NH3 × H
-
2O = éAg NH3 ù + Cl + 2H2O,C 項正確;2
D.苯酚和甲醛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酚醛樹脂的化學方程式為 n +nHCHO 一 定 條件
+(n-1)H2O,D 項正確;
故答案選 A。
4.(2024·浙江·模擬預測)氯氣管道發生泄漏可用濃氨水檢驗:3Cl2 + 8NH3 = 6NH4Cl + N2 ,下列說法不正
確的是(NA 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A.生成1molN2 時轉移電子為6NA
B.若產生白煙,說明此處有氯氣泄漏
C.Cl2 僅表現氧化劑,NH3僅表現還原性
D.N2 也有一定的氧化性,但氧化性比Cl2 弱
【答案】C
【解析】A.反應中每生成 1mol 氮氣,氮元素由-3 價變為 0 價,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1mol×2×3=6mol,則
個數為 6NA,A 正確;
B.如果氯氣管道漏氣,遇氨氣可立刻化合生成氯化銨固體小顆粒,會看到有大量白煙生成,B 正確;
C.反應中 Cl2為氧化劑,NH3為還原劑,由方程式可知,當有 8molNH3參加反應,有 2mol 被氧化,即 Cl2
僅表現氧化性,NH3既表現還原性又表現出堿性,C 錯誤;
D.N2中 N 的化合價為 0 價處于中間價態,則 N2也有一定的氧化性,反應中 Cl2為氧化劑而 N2為氧化產物,
故 N2的氧化性比 Cl2弱,D 正確;
故答案為:C。
5.(2024·湖南長沙·三模)下列實驗操作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目的 操作
探究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 將乙醇蒸氣和氧氣緩慢通過灼熱的銅網后通入少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
A 醛 觀察現象
探究 C 和 Si 的非金屬性強 將稀硫酸滴入 NaHCO3溶液中,并將生成的氣體通入硅酸鈉溶液中,觀察
B 弱 現象
C 判斷食鹽是否為加碘鹽 將鹽溶于水后,滴加淀粉溶液,觀察現象
D 檢驗溶液中存在NH+4 加入濃 NaOH 溶液并加熱,并將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置于管口,觀察現象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 A 項錯誤;
B.稀硫酸與 NaHCO3溶液混合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與硅酸鈉溶液反應生成沉淀,證明碳酸的酸性強
于硅酸,則非金屬性:C>Si,故 B 項正確;
C.加碘鹽中添加的是碘酸鉀,加入淀粉沒有現象,故 C 項錯誤;
D.檢驗氨氣應使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遇氨氣變藍,故 D 項錯誤;
故本題選 B。
6.(2024·浙江寧波·模擬預測) NH 4 NO3 是一種高效氮肥,也是一種烈性炸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醫用硝酸銨速冷冰袋是利用硝酸銨溶于水吸熱的性質
B.將結塊的硝酸銨置于研缽中,用研杵敲碎,研細
C.施化肥時,不能將草木灰和硝酸銨混合使用
D.硝酸銨可由氨氣和硝酸反應制備,該反應不屬于氮的固定
【答案】B
【解析】A.硝酸銨溶于水會吸熱,溫度會降低,醫用硝酸銨速冷冰袋是利用硝酸銨溶于水吸熱的性質,A
項正確;
B.硝酸銨受到撞擊易爆炸,不能將結塊的硝酸銨置于研缽中用研杵敲碎,B 項錯誤;
C.銨根和碳酸根會相互促進水解,因此施化肥時,不能將草木灰和硝酸銨混合使用,C 項正確;
D.氮的固定是指將游離的氮轉化為含氮化合物的過程,則硝酸銨可由氨氣和硝酸反應制備不屬于氮的固定,
D 項正確;
答案選 B。
7.(2024·廣東廣州·模擬預測)利用氨的催化氧化原理制備硝酸并進行噴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省略夾持
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也可以通過加熱NH4Cl固體制備氨氣
B.一段時間后,可以在圓底燒瓶觀察到無色噴泉
C.實驗過程中,硬質玻璃管中可以觀察到紅棕色氣體
D.氨的催化氧化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 4 : 5
【答案】C
【分析】NH3與 O2催化氧化轉化為 NO,NO、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生成硝酸,據此
回答。
【解析】A.氯化銨加熱分解產生氨氣和氯化氫,氨氣和氯化氫又會在試管口生成氯化銨,不能加熱氯化銨
制備氨氣,A 錯誤;
B.NO、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生成硝酸,(或:NO、O2與水反應生成硝酸),溶液為
酸性,可以在圓底燒瓶觀察到紅色噴泉,B 錯誤;
C.NH3與 O2催化氧化轉化為 NO,NO、氧氣反應生成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故實驗過程中,硬質玻璃管
中可以觀察到紅棕色氣體,C 正確;
D
D.氨氣與 O2催化氧化轉化為 NO,化學方程式為:4NH3 +5O2 4NO+6H2O,氨氣為還原劑,氧氣為
催化劑
氧化劑,則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 5:4,D 錯誤;
故選 C。
8.(2024·重慶榮昌·模擬預測)磷酸氫二銨 é NH4 HPO2 4 ù 易溶于水,受熱易分解,常應用于食品加工等領
域。某學習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 NH4 HPO2 4 (夾持和攪拌裝置已省略),當溶液 pH 為8.0 ~ 9.0時,停
止通入NH3,即可制得 NH4 HPO2 4 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裝置甲中固體可以是生石灰或無水氯化鈣
B.裝置乙溶液 pH 為8.0 ~ 9.0時,立即關閉K3
C.開關K1 和K 2 配合使用可以防止倒吸
D.直接蒸發結晶 NH4 HPO2 4 溶液得到產品
【答案】C
【解析】A.實驗過程中生成的氨氣不能被堿石灰吸收,A 錯誤;
B.當 pH 為 8.0~9.0 時,可制得(NH4)2HPO4,立即關閉K1 ,若通入過多氨氣,(NH4)2HPO4繼續反應生成
(NH4)3PO4,B 錯誤;
C.由于 NH3極易溶于水,因此可選擇打開活塞 K2以平衡氣壓,防止發生倒吸,所以實驗過程中,當出現
倒吸現象時,應及時關閉 K1,打開 K2,C 正確;
D.直接蒸發結晶 NH4 HPO2 4 溶液得到產品,銨鹽易分解,D 錯誤;
故選 C。
9.(2024·河北·二模)下列離子的檢驗方案、現象及結論不正確的是

檢驗方案 現象 結論

原溶液中含有
A 向某溶液中滴加K3 Fe(CN)6 溶液 出現藍色沉淀
Fe2+
向某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再滴入適量過氧化氫 原溶液中不含
B 溶液始終不變藍
溶液 I-
向硫酸酸化的KMnO4 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再滴 S2- 被氧化成
C 出現白色沉淀
2-
加BaCl2溶液 SO4
產生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 原溶液中含有
D 向某鹽溶液中加足量NaOH 后加熱
+
變藍的氣體 NH4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用K3 Fe(CN)6 溶液檢驗亞鐵離子時出現藍色沉淀,A 項正確;
B.加入淀粉溶液后再滴入適量過氧化氫溶液,溶液不變藍,明原溶液中沒有 I-,B 項正確;
C.硫酸酸化引入硫酸根離子,出現白色沉淀不能說明 S2-被氧化成SO2-4 ,C 項錯誤;
D.向某溶液中加足量 NaOH 后加熱產生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該氣體為 NH3,說明原溶液
+
中含有NH4 ,D 項正確;
答案選 C。
10.(2024·吉林長春·模擬預測)加熱 NH4Cl 與 MgO 的固體混合物制備無水 MgCl2,起始物質的量之比為
3∶1,升溫,從 200℃開始有 MgCl2生成,同時生成副產物 Mg(OH)Cl。混合物中 NH4Cl 與 MgO 的質量分數
ω 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已知:200℃時測得:ω NH4Cl 78%,ω MgO 2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200℃之前體系中沒發生化學反應
B.200~400℃時體系中存在反應: 2NH4Cl + MgO = MgCl2 + H2O + 2NH3
C.加熱NH4Cl與MgO的混合物可制備MgCl2 ,原因之一是NH4Cl可抑制MgCl2 轉化為MgO和
Mg OH Cl
n NH Cl
D 4.控制溫度 400℃,增大投料比 n MgO ,并使二者充分接觸,利于提高
MgCl2 的產率
【答案】A
0.78m
【解析】A.設此時混合物質量為 mg,則 m(NH4Cl)=0.78mg,n(NH4Cl)= mol,m(MgO)=0.22mg,n(MgO)=53.5
0.22m 0.78m 0.22m
mol,故 n(NH4Cl):n(MgO)= : =2.65:1<3∶1,說明消耗了 NH4Cl,故發生了化學反應,40 53.5 40
A 錯誤;
B.200℃到 400℃,NH4Cl 和 MgO 質量分數降低說明發生了化學反應,根據元素守恒及題干提供的已知條
Δ Δ Δ
件,有下列反應:NH4Cl NH3↑+HCl↑,2NH4Cl+MgO MgCl2+H2O+2NH3↑、NH4Cl+MgO
Mg(OH)Cl+NH3↑,B 正確;
C.NH4Cl 加熱會生成 HCl,HCl 能夠同時和 MgO、Mg(OH)Cl 反應生成 MgCl2,從而抑制 MgCl2轉化為
MgO 和 Mg(OH)Cl,C 正確;
n NH Cl
D 4.控制溫度為 400℃時,增大投料比 n MgO ,即增大了 NH4Cl 的投料,可彌補其分解反應的損失,并
使二者充分接觸,提高 MgO 的轉化率,提高 MgCl2的產率,D 正確;
故答案為:A。
11.N2 是合成氨工業的重要原料,NH3 不僅可制造化肥,還能通過催化氧化生產 HNO3;HNO3 能溶解 Cu、
Ag 等金屬,也能與許多有機化合物發生反應;在高溫或放電條件下,N2與 O2反應生成 NO,NO 進一步氧
化生成 NO2。2NO(g)+O2(g)===2NO2(g) ΔH=-116.4 kJ·mol-1。大氣中過量的 NOx 和水體中過量的 NH+4 、
NO -3 均是污染物。通過催化還原的方法,可將煙氣和機動車尾氣中的 NO 轉化為 N2,也可將水體中的 NO -3
轉化為 N2。在指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能實現的是(  )
H O
A.NO(g) ― ―2 ―→ HNO3(aq)
Cu
B.稀 HNO3(aq) ― ― → NO2(g)
C
C
O
.NO(g) ― ― ― ― ― ― →高溫, 催化劑 N2(g)
O
D.NO-3 (aq) ― ―
3 →
N2(g)
【答案】 C
【解析】 NO 不溶于水也不與水反應,A 錯誤;稀 HNO3 與 Cu 反應得到硝酸銅、水和 NO,得不到 NO2,
B 錯誤;NO 有氧化性,CO 有還原性,在高溫、催化劑條件下二者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轉化為無毒的 N2
和 CO2,C 正確;O3有強氧化性,不能作還原劑將硝酸根離子還原,D 錯誤。
12.如圖為化學教學中所用的噴泉實驗裝置。某同學在燒瓶中盛不同成分的氣體進行噴泉實驗,請幫助分析
實驗后燒瓶中所得溶液的濃度。(假設是在標準狀況下完成實驗,且溶質不擴散)
(1)若用 HCl 氣體,則 c(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 NO2氣體,則 c(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 n(NO2)∶n(O2)=2∶1 的混合氣體,則 c(HNO3)=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1
【答案】 (1) mol·L-1 (2) mol·L-1 (3) mol·L-1
22.4 22.4 28
V
【解析】 設燒瓶的容積為 V L,則氣體的物質的量均為 mol。
22.4
V
22.4 mol 1(1)若是HCl 氣體,噴泉后,溶液充滿燒瓶,則溶液的體積為V L,c(HCl)= = mol·L-1。
V L 22.4
(2)若為 NO2,噴泉后,溶質為 HNO3,
3NO2+H2O===2HNO3+NO
V 2 V
mol    × mol
22.4 3 22.4
2
則噴泉后溶液的體積為 V L,
3
2 V
3 × 22.4 mol 1c(HNO3)= = mol·L-1。2 22.4
3V L
V
(3)若 n(NO2)∶n(O2)=2∶1,發生反應:4NO2+O2+2H2O===4HNO3,則反應剩余 L O2,溶液的體積為6
2 V
5 3 × 22.4 mol 1V L,溶質為 HNO ,則 c(HNO )= = mol·L-1。
6 3 3 5V L 286
13.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制取并探究氨的性質,用下列裝置(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制取氨的反應

原理: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1)利用上述原理,實驗室制取氨應選用________(填字母)發生裝置進行實驗。
(2)B 裝置中的干燥劑可選用________。
(3)氣體通過 C、D 裝置時,試紙顏色會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填“C”或“D”)裝置。
(4)當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擠壓 E 裝置中的膠頭滴管,滴入 1~2 滴濃鹽酸,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 裝置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氨的用途很廣,如可用氨處理二氧化氮:8NH3+6NO2 ===
化劑
△ == 7N2+12H2O,該反應中氨體現________(填
“ 氧 化 性 ” 或 “ 還 原 性 ”) 。 請 你 列 舉 出 氨 的 另 一 種 用 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堿石灰 (3)D (4)產生白煙 (5)防止倒吸 (6)還原性 作制冷劑、制氮肥(或化肥)、制
硝酸、作化工原料(任答一點,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4.(2022·海南,17)磷酸氫二銨[(NH4)2HPO4]常用于干粉滅火劑。某研究小組用磷酸吸收氨氣制備(NH4)2HPO4,
裝置如圖所示(夾持和攪拌裝置已省略)。
回答問題:
(1)實驗室用 NH4Cl(s)和 Ca(OH)2(s)制備氨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有濃 H3PO4 質量分數為 85%,密度為 1.7 g·mL-1。若實驗需 100 mL 1.7 mol·L-1的 H3PO4溶液,則需濃
H3PO4__________ mL(保留一位小數)。
(3)裝置中活塞 K2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過程中,當出現__________________現象時,應及時關閉 K1,打開 K2。
(4)當溶液 pH 為 8.0~9.0 時,停止通 NH3,即可制得(NH4)2HPO4 溶液。若繼續通入 NH3,當 pH>10.0 時,
溶液中 OH-、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濃度明顯增加。
(5)若本實驗不選用 pH 傳感器,還可選用______________作指示劑,當溶液顏色由__________變為
__________時,停止通 NH3。

【答案】  (1)2NH4Cl+Ca(OH)2 === == CaCl2+2H2O+2NH3↑  (2)11.5  (3)平衡氣壓防倒吸 倒吸 
(4)NH+4  PO3-4  (5)酚酞 無色 淺紅色
【解析】 本實驗的實驗目的為制備磷酸氫二銨[(NH4)2HPO4],實驗原理為 2NH3+H3PO4===(NH4)2HPO4,
結合相關實驗基礎知識分析解答問題。(1)實驗室用 NH4Cl(s)和 Ca(OH)2(s)在加熱的條件下制備氨氣,反應

的化學方程式為 2NH4Cl+Ca(OH)2 === == CaCl2+2H2O+ 2NH3↑。(2)設需濃 H3PO4 的體積為 V mL,
1.7 g·mL-1 × V mL × 85%
則 = 0.1 L×1.7 mol·L-1,V≈11.5。(3)由于 NH3極易溶于水,因此可選擇打98 g·mol-1
開活塞 K2以平衡氣壓,防止發生倒吸,所以實驗過程中,當出現倒吸現象時,應及時關閉 K1,打開 K2。(4)
繼續通入 NH3,(NH4)2HPO4繼續反應生成(NH4)3PO4,當 pH>10.0 時,溶液中 OH-、NH+4 、PO 3-4 的濃度明
顯增加。(5)由(4)可知,當 pH 為 8.0~9.0 時,可制得(NH4)2HPO4,說明(NH4)2HPO4溶液顯堿性,因此若不
選用 pH 傳感器,還可以選用酚酞作指示劑,當溶液顏色由無色變為淺紅色時,停止通入 NH3,即可制得
(NH4)2HPO4溶液。第 23 講 氨和銨鹽
01 掌握 NH3及銨鹽的性質與用途。
02 掌握噴泉實驗、NH3的實驗室制法的原理及操作。
考點一:氨
重點·夯基易錯
1.氨的分子結構和物理性質
電子式 密度 氣味 水溶性
比空氣的 性氣味 極易溶于水(1∶700)
【思考】 試從結構和性質上解釋 NH3極易溶于水的原因。
【點撥】 NH3、H2O 均為極性分子,NH3與 H2O 之間可形成分子間氫鍵,并且 NH3和 H2O 反應。
2.氨的化學性質
【點撥】 ①NH3 是中學化學中唯一的堿性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可在推斷題中作為解題
突破口。
②氨水呈堿性,NH3·H2O 屬于一元弱堿,計算氨水的濃度時,溶質按 NH3進行計算。
3.噴泉實驗
如圖為氨噴泉實驗的裝置(夾持裝置均已略去)。
(1)用圖 1 裝置進行噴泉實驗。
①引發“噴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簡述產生噴泉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使用圖 2 所示裝置進行噴泉實驗。
①打開止水夾,水不能倒吸入燒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引發圖 2 裝置的“噴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面幾種常見的能形成噴泉的氣體的吸收劑。
CO2、Cl2、 NO2、
氣體 HCl NH3 NO2 NO、O2(4∶3)
SO2、H2S O2(4∶1)
吸收劑 水、
4.噴泉實驗產物的濃度計算
關鍵是確定所得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和溶液的體積,標準狀況下的氣體進行噴泉實驗后所得溶液的物質
的量濃度:
1
(1)HCl、NH3、NO2 氣體或它們與其他不溶于水的氣體混合時,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1。22.4
1
(2)當是 NO2和 O2的混合氣體且體積比為 4∶1 時,c(HNO3)= mol·L-1。28
1.液氨制冷、碘的升華、加熱法分離 NH4Cl 和 NaCl 都不涉及化學變化(  )
2.現有 1 mol·L-1的氨水,則該溶液中 NH3·H2O 的濃度是 1 mol·L-1(  )
3.氨水具有弱堿性,說明氨水是弱電解質(  )
4.濃氨水可檢驗氯氣管道是否漏氣(  )
方法·規律總結
噴泉實驗的原理
由于容器內外產生壓強差而形成噴泉。氣體迅速溶于水或某種溶液中,容器內壓強小于容器外壓強,
從而產生噴泉,依據這一原理,只要能夠造成容器內氣體大量溶于液體,就可以形成噴泉。
1.引發噴泉的幾種方法
①使燒瓶內的氣體迅速溶于水或某種液體中。
②使燒瓶內氣體溫度降低,從而使氣壓減小。
③使待噴液面上的氣壓增大。
2.噴泉實驗的幾種常見裝置
說明:裝置②中最好采用頂部有孔的燒瓶。裝置③引發噴泉的方法是打開止水夾,用熱毛巾或雙手捂
熱燒瓶,松開后片刻即形成噴泉現象。
3.形成噴泉的類型
下面是幾種常見的能形成噴泉的氣體和液體。
CO2、Cl2、 NO2、O2
氣體 HCl NH3 NO2 NO、O2(4︰3)
SO2、H2S (4︰1)
水、NaOH
吸收劑 水 NaOH 溶液 水 水 水
溶液
點撥·能力培養
1.下列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
A.將集有氨的試管倒扣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液體迅速充滿試管,說明氨極易溶于水
B.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入集有氨的集氣瓶中,試紙由紅色變為藍色,說明氨水呈堿性
C.將蘸有濃氨水和濃硝酸的玻璃棒靠近,觀察到白煙,說明氨具有堿性且易與酸化合生成銨鹽
D.將紅熱的 Pt 絲伸入盛有濃氨水的錐形瓶中,瓶口出現少量紅棕色氣體,說明氨的直接氧化產物為 NO2
2.氨催化氧化法是工業生產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徑,某同學用該原理在實驗室探究硝酸的制備和性質,設
計了如圖所示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裝置中的固體可以是 NaOH 或 CaO
B.乙裝置中的干燥劑可以是堿石灰
催化 劑
C.丙中發生的反應是 4NH3+5O2 ===△ == 4NO+6H2O
D.若戊中觀察到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則說明已制得 HNO3
3.下圖是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設計的 4 個噴泉實驗方案,下列有關操作不可能引發噴泉的是(  )
A.擠壓裝置①的膠頭滴管使 CCl4全部進入燒瓶,片刻后打開止水夾
B.擠壓裝置②的膠頭滴管使 NaOH 溶液全部進入燒瓶,片刻后打開止水夾
C.用鼓氣裝置從裝置③的 a 處不斷鼓入空氣并打開止水夾
D.向裝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濃硫酸并打開止水夾
真題·明考向
1.(2024·廣東·高考真題)按下圖裝置進行實驗。攪拌一段時間后,滴加濃鹽酸。不同反應階段的預期現象
及其相應推理均合理的是
A.燒瓶壁會變冷,說明存在DH < 0的反應
B.試紙會變藍,說明有NH3生成,產氨過程熵增
C.滴加濃鹽酸后,有白煙產生,說明有NH4Cl升華
D.實驗過程中,氣球會一直變大,說明體系壓強增大
2.(2024·河北·高考真題)圖示裝置不能完成相應氣體的發生和收集實驗的是(加熱、除雜和尾氣處理裝置
任選)
選項 氣體 試劑
A SO2 飽和Na2SO3 溶液+濃硫酸
B Cl2 MnO2 +濃鹽酸
C NH3 固體NH4Cl+熟石灰
D CO2 石灰石+稀鹽酸
A.A B.B C.C D.D
3.(2024·廣東·高考真題)下列陳述 I 與陳述Ⅱ均正確,且具有因果關系的是
選項 陳述 I 陳述Ⅱ
A 酸性:CF3COOHCl
B 某冠醚與Li +能形成超分子,與K+ 則不能 Li +與K+ 的離子半徑不同
C 由氨制硝酸:NH3 NO NO2 HNO3 NH3和NO2 均具有氧化性
D 苯酚與甲醛反應,可合成酚醛樹脂 合成酚醛樹脂的反應是加聚反應
A.A B.B C.C D.D
-
4.(2024·湖北·高考真題)堿金屬的液氨溶液含有的藍色溶劑化電子 é e NH3 ùn 是強還原劑。鋰與液氨反應
的裝置如圖(夾持裝置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堿石灰有利于NH3逸出
B.鋰片必須打磨出新鮮表面
C.干燥管中均可選用P2O5
+ -D.雙口燒瓶中發生的變化是Li+nNH3 = Li + ée NH3 ùn
5.(2023·江蘇·高考真題)氮及其化合物的轉化具有重要應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Cu.實驗室探究稀硝酸與銅反應的氣態產物:HNO3 稀 NO O 2 NO2
B O H O.工業制硝酸過程中的物質轉化:N2 2 NO 2 HNO放電或高溫 3
催化劑
C.汽車尾氣催化轉化器中發生的主要反應: 2NO + 2CO N2 + 2CO2
D
D.實驗室制備少量NH3的原理: 2NH4Cl + Ca OH CaCl2 2 + 2NH3 +2H2O
6.(2023·廣東·高考真題)1827 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進行了NH3噴泉實驗。在此啟發下,興趣小組利用
以下裝置,進行如下實驗。其中,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的是
A.圖 1:噴泉實驗 B.圖 2:干燥NH3 C.圖 3:收集NH3 D.圖 4:制備
NH3
考點二:銨鹽、NH +4 的檢驗
重點·夯基易錯
1.銨鹽及 NH +4 的檢驗
(1)銨鹽的物理性質
銨鹽大多數是色固體,絕大多數易溶于水。
(2)銨鹽的化學性質
(3)NH +4 的檢驗步驟
強堿, △
未知液 ― ― ― ― → 產生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的氣體,則證明含 NH

4 。
2.氨的實驗室制法
(1)加熱固態銨鹽和堿的混合物
簡易裝置
干燥 用
①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試紙變;
驗滿
②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置于試管口,有白煙產生
(2)實驗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
方法 化學方程式(或原理) 氣體發生裝置

加熱濃氨水 NH3·H2O === == NH3↑+H2O
NaOH 溶于水放熱,促使氨水分解,且 OH-
濃氨水+固體 NaOH
濃度的增大有利于 NH3的生成
CaO 與水反應,使溶劑(水)減少;反應放熱,
濃氨水+固體 CaO 促使氨水分解。化學方程式為 NH3·H2O+
CaO===NH3↑+Ca(OH)2
1.所有銨鹽中 N 均呈-3 價(  )
2.NH4Cl 和 NaCl 固體可用升華法分離(  )
3.用濃氯化銨溶液處理過的舞臺幕布不易著火,其原因是氯化銨分解吸收熱量,降低了溫度;氯化銨分解
產生的氣體隔絕了空氣(  )
4.草木灰(含 K2CO3)與銨鹽混用降低肥效(  )
5.銨鹽加熱均易分解產生 NH3(  )
6.在實驗室中,可用加熱 NH4Cl 固體的方法制備氨(  )
方法·規律總結
NH +4 的檢驗
點撥·能力培養
1.寫出銨鹽下列用途的化學方程式(溶液中的反應寫離子方程式)。
(1)實驗室氯化銨與熟石灰反應制取氨氣。
(2)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銨根離子。
(3)醫療上用氯化銨作尿液酸化劑。
(4)硝酸銨用作炸藥,分解產物均為空氣的成分。
2.下圖只表示出與反應有關的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無關物質已略去),其中 A、C 為無色氣體,請寫出下
列空白。
(1)化合物 W 的化學式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應③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②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
(4)寫出 A→E 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題·明考向
.(2022·北京·高考真題)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夾持裝置略)進行實驗,b 中現象不能證明 a 中產物生成的是
a 中反應 b 中檢測試劑及現象
A 濃HNO3分解生成NO2 淀粉 -KI 溶液變藍
B Cu 與濃H2SO4 生成SO2 品紅溶液褪色
C 濃NaOH 與NH4Cl溶液生成NH3 酚酞溶液變紅
D CH3CHBrCH3與NaOH 乙醇溶液生成丙烯 溴水褪色
A.A B.B C.C D.D
演練·提能力
1.(2024·廣東·模擬預測)如圖所示,下列裝置不合理的是
A.圖①可用于實驗室制NH3 B.圖②可用于除去C2H2 中少量的H2S
C.圖③可用于分離CH2Cl2 和CCl4 D.圖④可用于制備明礬晶體
2.(2024·廣東·三模)用濃氨水和堿石灰反應生成 NH3,下列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制取氨氣 B.干燥氨氣 C.收集氨氣 D.吸收氨氣
A.A B.B C.C D.D
3.(2024·福建泉州·模擬預測)下列解釋事實的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A H 18O Na O 2H 18.向 2 中投入 2 2固體: 2 O + 2Na2O2 = 4Na
+ + 4OH- +18 O2
B.用濃氨水檢驗泄漏的氯氣8NH3(g) + 3Cl2 (g) = N2 (g) + 6NH4Cl(s)
C.向AgCl
+
沉淀中加入過量氨水使AgCl 溶解:AgCl + 2NH3 × H2O = éAg NH3 ù + Cl
- + 2H O
2 2
D 一定條件.苯酚和甲醛在一定條件下反應能生成酚醛樹脂: +nHCHO
+(n -1)H2O
4.(2024·浙江·模擬預測)氯氣管道發生泄漏可用濃氨水檢驗:3Cl2 + 8NH3 = 6NH4Cl + N2 ,下列說法不正
確的是(NA 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A.生成1molN2 時轉移電子為6NA
B.若產生白煙,說明此處有氯氣泄漏
C.Cl2 僅表現氧化劑,NH3僅表現還原性
D.N2 也有一定的氧化性,但氧化性比Cl2 弱
5.(2024·湖南長沙·三模)下列實驗操作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目的 操作
A 探究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 將乙醇蒸氣和氧氣緩慢通過灼熱的銅網后通入少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
醛 觀察現象
探究 C 和 Si 的非金屬性強 將稀硫酸滴入 NaHCO3溶液中,并將生成的氣體通入硅酸鈉溶液中,觀察
B 弱 現象
C 判斷食鹽是否為加碘鹽 將鹽溶于水后,滴加淀粉溶液,觀察現象
D +檢驗溶液中存在NH4 加入濃 NaOH 溶液并加熱,并將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置于管口,觀察現象
A.A B.B C.C D.D
6.(2024·浙江寧波·模擬預測) NH 4 NO3 是一種高效氮肥,也是一種烈性炸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醫用硝酸銨速冷冰袋是利用硝酸銨溶于水吸熱的性質
B.將結塊的硝酸銨置于研缽中,用研杵敲碎,研細
C.施化肥時,不能將草木灰和硝酸銨混合使用
D.硝酸銨可由氨氣和硝酸反應制備,該反應不屬于氮的固定
7.(2024·廣東廣州·模擬預測)利用氨的催化氧化原理制備硝酸并進行噴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省略夾持
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也可以通過加熱NH4Cl固體制備氨氣
B.一段時間后,可以在圓底燒瓶觀察到無色噴泉
C.實驗過程中,硬質玻璃管中可以觀察到紅棕色氣體
D.氨的催化氧化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 4 : 5
8.(2024·重慶榮昌·模擬預測)磷酸氫二銨 é NH4 HPO ù2 4 易溶于水,受熱易分解,常應用于食品加工等領
域。某學習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 NH4 HPO2 4 (夾持和攪拌裝置已省略),當溶液 pH 為8.0 ~ 9.0時,停
止通入NH3,即可制得 NH4 HPO2 4 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裝置甲中固體可以是生石灰或無水氯化鈣
B.裝置乙溶液 pH 為8.0 ~ 9.0時,立即關閉K3
C.開關K1 和K 2 配合使用可以防止倒吸
D.直接蒸發結晶 NH4 HPO2 4 溶液得到產品
9.(2024·河北·二模)下列離子的檢驗方案、現象及結論不正確的是

檢驗方案 現象 結論

原溶液中含有
A 向某溶液中滴加K3 Fe(CN)6 溶液 出現藍色沉淀
Fe2+
向某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再滴入適量過氧化氫 原溶液中不含
B 溶液始終不變藍
溶液 I-
向硫酸酸化的KMnO 溶液中滴加Na S溶液,再滴 S2-4 2 被氧化成
C 出現白色沉淀
2-
加BaCl2溶液 SO4
產生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 原溶液中含有
D 向某鹽溶液中加足量NaOH 后加熱
NH+變藍的氣體 4
A.A B.B C.C D.D
10.(2024·吉林長春·模擬預測)加熱 NH4Cl 與 MgO 的固體混合物制備無水 MgCl2,起始物質的量之比為
3∶1,升溫,從 200℃開始有 MgCl2生成,同時生成副產物 Mg(OH)Cl。混合物中 NH4Cl 與 MgO 的質量分數
ω 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已知:200℃時測得:ω NH4Cl 78%,ω MgO 2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200℃之前體系中沒發生化學反應
B.200~400℃時體系中存在反應: 2NH4Cl + MgO = MgCl2 + H2O + 2NH3
C.加熱NH4Cl與MgO的混合物可制備MgCl2 ,原因之一是NH4Cl可抑制MgCl2 轉化為MgO和
Mg OH Cl
n NH
D 4
Cl
.控制溫度 400℃,增大投料比 MgCln MgO ,并使二者充分接觸,利于提高 2 的產率
11.N2 是合成氨工業的重要原料,NH3 不僅可制造化肥,還能通過催化氧化生產 HNO3;HNO3 能溶解 Cu、
Ag 等金屬,也能與許多有機化合物發生反應;在高溫或放電條件下,N2與 O2反應生成 NO,NO 進一步氧
化生成 NO2。2NO(g)+O2(g)===2NO2(g) ΔH=-116.4 kJ·mol-1。大氣中過量的 NOx 和水體中過量的 NH+4 、
NO -3 均是污染物。通過催化還原的方法,可將煙氣和機動車尾氣中的 NO 轉化為 N2,也可將水體中的 NO -3
轉化為 N2。在指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能實現的是(  )
H O
A.NO(g) ― ―2 ―→ HNO3(aq)
Cu
B.稀 HNO3(aq) ― ― → NO2(g)
C
C.NO(g) ― ― ― ―
O ― ― →
高溫, 催化劑 N2(g)
O
D.NO-(aq) ― ―33 → N2(g)
12.如圖為化學教學中所用的噴泉實驗裝置。某同學在燒瓶中盛不同成分的氣體進行噴泉實驗,請幫助分析
實驗后燒瓶中所得溶液的濃度。(假設是在標準狀況下完成實驗,且溶質不擴散)
(1)若用 HCl 氣體,則 c(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 NO2氣體,則 c(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 n(NO2)∶n(O2)=2∶1 的混合氣體,則 c(HNO3)=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制取并探究氨的性質,用下列裝置(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制取氨的反應

原理: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1)利用上述原理,實驗室制取氨應選用________(填字母)發生裝置進行實驗。
(2)B 裝置中的干燥劑可選用________。
(3)氣體通過 C、D 裝置時,試紙顏色會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填“C”或“D”)裝置。
(4)當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擠壓 E 裝置中的膠頭滴管,滴入 1~2 滴濃鹽酸,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 裝置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 劑
(6)氨的用途很廣,如可用氨處理二氧化氮:8NH3+6NO2 ===△ == 7N2+12H2O,該反應中氨體現________(填
“ 氧 化 性 ” 或 “ 還 原 性 ”) 。 請 你 列 舉 出 氨 的 另 一 種 用 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22·海南,17)磷酸氫二銨[(NH4)2HPO4]常用于干粉滅火劑。某研究小組用磷酸吸收氨氣制備(NH4)2HPO4,
裝置如圖所示(夾持和攪拌裝置已省略)。
回答問題:
(1)實驗室用 NH4Cl(s)和 Ca(OH)2(s)制備氨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有濃 H3PO4 質量分數為 85%,密度為 1.7 g·mL-1。若實驗需 100 mL 1.7 mol·L-1的 H3PO4溶液,則需濃
H3PO4__________ mL(保留一位小數)。
(3)裝置中活塞 K2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過程中,當出現__________________現象時,應及時關閉 K1,打開 K2。
(4)當溶液 pH 為 8.0~9.0 時,停止通 NH3,即可制得(NH4)2HPO4 溶液。若繼續通入 NH3,當 pH>10.0 時,
溶液中 OH-、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濃度明顯增加。
(5)若本實驗不選用 pH 傳感器,還可選用______________作指示劑,當溶液顏色由__________變為
__________時,停止通 NH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房产| 林甸县| 光山县| 嵊州市| 麻栗坡县| 高阳县| 临泽县| 丹寨县| 天峻县| 湘阴县| 凤阳县| 怀柔区| 桂东县| 平潭县| 喜德县| 修水县| 迁安市| 招远市| 汶川县| 紫阳县| 大连市| 无棣县| 岳池县| 平利县| 军事| 新巴尔虎右旗| 印江| 祁连县| 德格县| 米易县| 鲁山县| 巴林右旗| 微博| 喀什市| 建始县| 天水市| 济阳县| 宁津县| 当雄县| 温宿县|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