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4張PPT)第二章 運動與能量八年級物 理上第三節 物體的運動速度【2024新教材】目錄01學習目標04課堂總結02新知導入05板書設計03新知講解06布置作業01學習目標學習目標1.物理觀念(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特征,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概念。(2)知道變速直線運動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2.科學思維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變化進行定量研究的方法。學習目標3.科學實驗通過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分析實驗數據。了解圖像分析實驗數據。4.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欣賞:動物世界里的速度”,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了解自然界的豐富多彩。學習目標學習重點測量物體運動速度,認識勻速直線運動。學習難點學習利用圖像分析實驗數據02新知導入新知導入高速公路上為了保證交通安全,裝有區間測速裝置。新知導入高速公路上為了保證交通安全,裝有區間測速裝置。新知導入從人們開始通過實驗研究運動起,速度一直是一個個重要的測量對象。物理學、天文學中的許多規律就是在測量速度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中,也常常需要對某些物體的速度進行測量,如河水流動的速度、交通車輛的行駛速度(如圖所示)、子彈飛行的速度等。03新知講解新知講解一、勻速直線運動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總是從簡單的情況著手。因此,我們選取一個簡單的直線運動進行探究(如圖所示)新知講解一、勻速直線運動在物理學中,一個物體沿著直線運動,在任意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始終相等,這樣的運動叫作勻速直線運動( uniform rectilinear motion)。新知講解一、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運動,是速度不變的運動。認識勻速直線運動是研究復雜運動的基礎。自然界中勻速直線運動的情形比較少。如果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變化不大,軌跡近似為直線,就可以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新知講解一、勻速直線運動例如站在自動扶梯上的人緩緩上樓(如圖所示), 列車在平直軌道上保持一定速度行駛,都可以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新知講解一、勻速直線運動[例題] 汽車的駕駛儀表盤上安裝著速度顯示裝置,它可以顯示汽車的行駛速度。如果顯示裝置的指針如圖所示,汽車保持這個速度行駛,經過3 h能行駛多遠 新知講解一、勻速直線運動解 根據速度公式進行求解。已知速度v和時間t,則時間t內通過的路程s=vt。故汽車經過3h行駛的路程s= vt=80km/h×3h= 240 km新知講解二、變速直線運動物體運動的快慢經常是變化的。請看一位同學百米賽跑的運動過程,計算這位同學每個時間段內的速度(如圖所示 )。某同學百米賽跑的情況新知講解二、變速直線運動該同學每個時段內的速度路程s/m 15 20 17 18 30時間t/s 3 2 2 2 3.5速度v/(m/s)新知講解二、變速直線運動像這樣,物體沿直線運動時,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這種運動叫作變速直線運動( variable rectilinear motion)。路程s/m 15 20 17 18 30時間t/s 3 2 2 2 3.5速度v/(m/s) 5 10 8.5 9 8.6新知講解二、變速直線運動在變速直線運動中,許多情況下,當我們不需要精確地考察每一個時刻運動的情況時,也可以用前面的速度計算公式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這時求出的速度,表示的是物體通過某段路程(或某段時間內)的平均快慢程度,叫作平均速度( average velocity)。新知講解二、變速直線運動=s的單位: mt的單位: s的單位:m/s平均速度總是對某一段路程(或時間間隔)而言的。高速公路上的區間測速測的就是平均速度。日常所說的物體的速度,許多情況下指的也是平均速度。新知講解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根據=可知,如果測出物體運動的路程s和通過這段路程的時間t,就可以計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1.組裝實驗裝置:將斜面的一端用木塊墊起來,使它保持較小的坡度,選取小車為研究對象。新知講解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器材:斜面小車(包括斜面、木塊、小車、可移動擋片)刻度尺(量程0~1000mm,分度值1mm),秒表新知講解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2.測量小車在軌道上運動全程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將可移動擋片移至斜面底端,將小車置于軌道頂端;釋放小車,同時啟動秒表,小車撞擊擋片時,停止計時,讀出小車從斜面頂端到撞擊擋片所用時間t;用刻度尺測出小車運動路程s。新知講解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2. 重復3次實驗,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新知講解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3.根據=計算小車運動全程的平均速度。4.測量小車在軌道上前半程運動的平均速度:將可移動擋片移至斜面中部,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到撞擊擋片所用時間t2;用刻度尺測出小車運動路程s2。測量3次并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計算小車在軌道上前半程運動的平均速度。新知講解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3.根據=計算小車運動全程的平均速度。4.測量小車在軌道上前半程運動的平均速度:將可移動擋片移至斜面中部,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到撞擊擋片所用時間t2;用刻度尺測出小車運動路程s2。測量3次并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計算小車在軌道上前半程運動的平均速度。新知講解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測量3次并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計算小車在軌道上前半程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次數 1 2 3 4 5 6路程s/m時間t/s速度v/(m/s)新知講解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5.測量完畢,整理器材。實驗中,在軌道頂端固定一個位移傳感器,可實時測量傳感器到小車的距離。若傳感器每秒測量25次,計算機將自動計算出每個0.04 s內的平均速度,并標在坐標系上,用光滑曲線連接(如圖所示)。新知講解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從圖像可看出小車運動過程中速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t/s新知講解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例題 高速動車G72福田至北京西列車時刻表(簡化)新知講解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高速動車G72福田至北京西列車時刻表(簡化)李明暑假同爸媽到北京 旅游乘坐的是G72高速動車。你知道列車從岳陽到北京的里程、時間、速度嗎?新知講解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解:(1)運行里程S=S2-S1=2400km-956km=1444km(2)運行時間t=t2-t1=18h21min-11h18min=7h3min=7.05h新知講解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解:(1)運行里程S=S2-S1=2400km-956km=1444km(2)運行時間t=t2-t1=18h21min-11h18min=7h3min=7.05h(3)平均速度==205.4km/h新知講解四、欣賞:動物世界里的速度(a)獵豹是短跑冠軍,速度可達31m/s新知講解四、欣賞:動物世界里的速度(b)藏羚羊善于奔跑,是長跑冠軍,速度可達22m/s新知講解四、欣賞:動物世界里的速度(c)游隼(一種獵鷹)是沖刺速度極快的鳥,能以98.6 m/s的速度從空中向下俯沖新知講解四、欣賞:動物世界里的速度(d)雨燕是天空中長距離飛行較快的鳥,速度約48 m/s新知講解四、欣賞:動物世界里的速度(e)鴕鳥跑得極快,速度可達20 m/s新知講解四、欣賞:動物世界里的速度(f)旗魚是海洋中的游泳冠軍,速度可達28 m/s達標練習1.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B. 變速直線運動用平均速度表示快慢程度C. 在測量小車的運動速度時應調整斜面的傾斜程度,盡可能傾斜程度小些,便于測量時間D.在測量小車的運動速度時應調整斜面的傾斜程度,盡可能傾斜程度大些,便于測量時間D達標練習2.李明步行的速度約為1.2m/s,從家步行15min到達學校,他家距學校的路程約為( )A.18mB.1080mC.10.8kmD.18kmB達標練習3.中學生男生1000m體育測試中,一般速度約為( )A.4cm/sB.4m/sC.4dm/sD.4km/hB達標練習4. 2024年8月1日,在巴黎奧運會游泳項目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中,中國選手潘展樂以46秒40的成績奪得冠軍,他的游泳速度是 ( )A.2.16m/sB.2.1m/sC.3.6m/sD.0.464m/sA達標練習5. 2024年8月1日下午,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決賽中,中國選手楊家玉以1小時25分54秒的成績摘得金牌。她的競走的平均速度是 ( )A.2.16m/sB.2.1m/sC.3.88m/sD.0.464m/sC04課堂總結課堂總結1.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沿著直線運動,在任意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始終相等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運動。是速度不變的運動。2.變速直線運動。可以用平均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表示物體通過某段路程( 或某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快慢程度。3.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用刻度尺測量路程, 用停表測量時間,用=計算速度。用圖像記錄數據,直觀了解速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05板書設計板書設計1.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沿著直線運動,在任意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始終相等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運動。是速度不變的運動。2.變速直線運動。可以用平均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表示物體通過某段路程( 或某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快慢程度。3.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用刻度尺測量路程, 用停表測量時間,用=計算速度。用圖像記錄數據,直觀了解速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06布置作業作業布置P33T2課外作業P33T1。Thanks!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量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