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滬科版(2024)八年級上冊 第1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本節要點 1. 能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能將聲現象與音樂、醫療、建筑等聯系起來; 2. 能為我國古代聲技術應用成就而自豪。 素養提升 1. 能通過音叉實驗,了解實驗中將微小變化放大的方法; 2. 能感受物理實驗的精彩。 課程導入 氣勢磅礴的交響音樂,悅耳動聽。 這些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課程講授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為什么盆中的水悄然無聲,而流動的小溪卻能發出潺潺聲響?說話時,用手觸摸咽喉處,你能感覺到什么?對此,你能提出什么猜想呢? 共同特征: 它們都在振動。 由此猜想: 聲音可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1.敲擊音叉,能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課程講授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做中學 2.將停止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又能觀察到什么現象呢? 音叉周圍水花四濺。 實驗一 音叉周圍沒有水花。 在鼓面撒上碎紙屑,敲擊鼓面發出聲音,你能觀察到什么現象? 課程講授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做中學 在以上兩個實驗中,水和碎紙屑的作用是什么呢? 碎紙屑被彈起。 實驗二 作用是將音叉和鼓面的微小振動放大。 轉換法 課程講授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做中學 實驗視頻 課程講授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大量實驗證明: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課程講授 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聲源。 敲鼓時,鼓面可作為聲源 水可作為聲源 吹笛子時,空氣可作為聲源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課程講授 下列樂器在演奏時分別是通過什么振動發聲的呢? 弦 小提琴、二胡等弦樂器演奏的聲音 笛子、蕭等管樂器演奏的聲音 管內的空氣柱 鼓、木琴等打擊樂器演奏的聲音 鼓面、木琴片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課程講授 1.蟈蟈的發聲:后背長有透明膜狀發聲薄片。發聲時靠翅膀高速震動摩擦發聲片產生聲音。 生活實例: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課程講授 2.留聲機發聲:將歌聲的振動記錄下來,需要時再讓物體按照記錄下來的振動規律去振動,就會產生與原來一樣的聲音,就這樣保存了聲音。 生活實例: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課程講授 人們聽到聲音往往離聲源有一定距離,那聲音是如何傳播的呢? 聲音是怎么傳播的 課程講授 1.在玻璃罩中放一個正在響的鬧鐘,沒有抽出其中空氣時,能聽到鬧鐘響嗎? 2.隨著抽氣的不斷進行,玻璃罩內的空氣越來越稀少,你聽到的鈴聲有什么變化?鬧鐘還在振動嗎? 3.玻璃罩內的空氣全部抽盡,罩內近似變成真空環境,你還能聽到鈴聲嗎? 聲音的傳播 聲音是怎么傳播的 做中學 課程講授 新課推進 聲音的傳播 做中學 課程講授 理想實驗法 實驗表明: 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聲音的傳播 做中學 聲音是怎么傳播的 課程講授 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聲音是怎么傳播的 平時我們說話,對方能聽見,是因為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 由于太空中沒有空氣,因此航天員出艙后即使近在咫尺,也不能直接對話,需要通過無線電波來交流。 課程講授 音樂聲可以從水中傳出。 用手輕敲墻面,貼在墻面能聽到聲音,耳朵離開墻體后,就聽不到聲音了。 說明:固體、液體都可傳聲。 聲音除了能在空氣中傳播,也能在液體和固體中傳播嗎? 聲音是怎么傳播的 課程講授 3.傳播聲音的介質可以是氣體、液體和固體。 2.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將這樣的物質稱為介質。 1.真空不能傳聲。 生活實例: 花樣游泳比賽中,運動員在水里也能到音樂。 總結: 聲音是怎么傳播的 課程講授 “自制電話”傳聲 聲音是怎么傳播的 迷你實驗室 準備兩個紙杯、一根棉繩,以及牙簽等。在紙杯底部中央穿一個小孔,將棉繩兩頭分別插入兩個紙杯的小孔中,并固定在牙簽上,這樣“自制電話”就做好了。 試一試,你和小伙伴分別拿著一個紙杯,拉直棉繩,依次輕聲說話。若你們能聽見對方說的話,這說明什么? 玩玩“自制電話” 聲音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例如,音叉振動使附近的空氣形成疏密相間的波動狀態,并不斷擴展。物理學中將這樣的波稱為聲波。 課程講授 聲音傳播的速度 課程講授 聲音傳播的速度 聲波傳播的距離與傳播時間之比叫聲音的傳播速度,即聲速。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06799F8-075E-4A3A-A7F6-7FBC6576F1A4}介質 聲速/(m·s-1) 介質 聲速/(m·s-1) 空氣(15℃) 340 海水(25 ℃) 1531 空氣(25℃) 346 銅(棒) 3750 軟木(25℃)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鋁(棒) 5000 水(常溫) 1500 鐵(棒) 5200 一般情況下,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小于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 課程講授 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這種現象是聲音的反射,通常稱為回聲(或回音)。 當障礙物距聽者較遠時,聽者能將回聲與原聲區分開;但當障礙物離聽者較近時,聲音很快被反射回來,聽者無法辨別回聲與原聲,只能感覺聲音更加洪亮。 聲音傳播的速度 課程講授 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了回聲。 例如,利用回聲探測水中魚群、水下礁石或潛水艇等;利用回聲與原聲混合,讓音樂廳的演奏效果更好。 聲音傳播的速度 課程講授 北京天壇是我國古代建筑的奇跡之一。最初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場所。天壇回音壁、三音石和圓丘堪稱聲學在建筑中應用的三大奇跡。 天壇——我國古代聲學應用的奇跡 科學書屋 課程講授 在回音壁,一人對著墻體說話,聲音經過多次反射,使另一人在回音壁的很多位置都能聽到聲音。在三音石,人站在上面拍手,可以聽見三次回音。在圓丘,人站在中央臺上說話會感覺聲音特別洪亮,這便是因為回聲與原聲混在了一起。這三大奇跡皆巧妙應用了聲音的傳播與反射。 科學書屋 回音壁模型 回音壁的聲現象 天壇——我國古代聲學應用的奇跡 課程講授 學科綜合 我們是怎樣聽見聲音的 小結 課程講授 一般固體中最快,液體次之,氣體最慢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真空不能傳聲 聲速:空氣中15℃的聲速為340m/s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聲音的產生 聲音的傳播 聲音傳播的速度 回聲 習題練習 1. 用手一按敲響的鼓面,鼓聲會馬上停止,這是因為( ) A. 聲音傳播的速度變小了 B. 聲音傳到人體中去了 C. 聲音傳播的速度變大了 D. 鼓面停止了振動 D 習題練習 2. 同學們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有下面幾種看法,請根據你的認識,對每種看法作出評論。 (1)聲音是由于物體的運動而產生的; (2)聲音可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3)聲音的傳播速度是340m/s。 答:(1)不正確,因為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不是所有的運動都是振動; (2)正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介質可以是氣體、液體或固體,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3)不正確,因為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 凝結著中國古人智慧的雙耳魚洗盆如圖所示。注入半盆水后,用雙手搓把手,會發出嗡嗡聲,同時盆內水花四濺。“水花四濺”說明發聲的“魚洗”正在 ;“魚洗”發出嗡嗡聲是靠 傳播的。用雙手按住把手,嗡嗡聲會很快消失,這是因為 。 振動 空氣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習題練習 習題練習 4. 一位男孩面對一座峭壁發出喊聲,一會兒他聽到了回聲。他從手腕上的電子表看到,從他發出喊聲到聽到回聲共經歷了約0.5s的時間,估算峭壁距離男孩站立之處有多遠。 解: 空氣中的聲速v=340m/s,聲音傳播的時間t=0.5s, 聲音傳播的路程為 s聲 = vt = 340m/s×0.5s = 170m 則峭壁到男孩的距離為 ????=????聲2=170m2=85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