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Carbon and its oxides課題2碳的氧化物課時1學習目標020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能結合實例說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和用途,體會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學習用對比的方法設計實驗,研究物質的性質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知道溫室效應,了解防止溫室效應進一步增強采取的措施,初步形成節能低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態度0403新課導入新課導入組成性質用途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制取CO2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學習新物質我們需要了解該物質哪些內容呢 你知道生活中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嗎?創設舞臺效果食品冷藏保鮮與運輸人工降雨化工產品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氣體肥料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滅火思考:除此之外,二氧化碳還有哪些用途呢?用途性質體現決定CO2滅火器思考:1. CO2可燃嗎?2. CO2能支持燃燒嗎?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6-3實驗將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燒杯中,觀察現象并分析。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將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燒杯中,觀察現象并分析。CO2CO2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自下而上依次熄滅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思考問題:1.燒杯內的蠟燭熄滅了,說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質?2.為什么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后熄滅?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交流討論:你還能想到其他方法來驗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嗎?通入CO2后,氣球浮起充滿CO2的氣球在空中下落傾倒CO2的小紙袋下沉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比較CO2密度與空氣密度相對大小的方法1.將兩個相同規格的燒杯分別放在天平的托盤上,調節平衡。把二氧化碳氣體倒入一側的燒杯中,可觀察到該側托盤下沉。2.二氧化碳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4,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9,表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二氧化碳還有哪些物理性質呢?2.常溫下為無色、無臭的氣體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通常狀況下,1體積的水能溶解約1體積的二氧化碳,增大壓強會溶解得更多。資料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CO2制汽水雪碧配料表:水、果葡糖漿、白砂糖食品添加劑(二氧化碳、檸檬酸、檸檬酸鈉、苯甲酸鈉等)、食用香精問題1:CO2能溶于水嗎?問題2: CO2與水混合后液體性質變了嗎?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實驗驗證——CO2的溶解性現象結論解釋塑料瓶變癟了CO2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內氣壓減小,所以瓶會變癟實驗驗證的思路:被溶解物質的量減少。振蕩前振蕩后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顏色 氣味 密度 (與空氣比較) 溶解性無色 無味 比空氣的大 能溶于水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氣體會變成液體或固體,固態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易升華。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液態固態干冰加壓降溫加壓降溫減壓升溫升華吸收大量的熱二氧化碳無色氣體二氧化碳的三態變化: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氣態二氧化碳液態二氧化碳加壓降溫固態二氧化碳加壓降溫創設舞臺效果食品冷藏保鮮與運輸人工降雨升華吸收大量的熱干冰可作制冷劑性質用途決定體現血液與疫苗的儲存與運輸你能解釋干冰在下列圖片中的原理嗎?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交流討論:汽水的生產原理我們已經知道,那為什么下面的飲料統稱為“碳酸飲料”?“碳酸”是什么呢?CO2溶于水會發生化學反應嗎?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溶有CO2 的水1.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性質確實發生了改變。2.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含有酸性物質。實驗結論資料卡片石蕊是一種色素,溶于水顯紫色,遇酸變成紅色。實驗現象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該裝置是否可行?紫色石蕊溶液中有水,CO2通入其中,即使溶液變紅,也不能說明僅僅是CO2的作用。不可行什么物質使石蕊變紅?CO2紫色石蕊溶液怎樣驗證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物質使石蕊變紅呢?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向第一朵紙花噴水,將第二朵紙花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將第三朵紙花噴上水后,再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三朵紙花的顏色變化。將第三朵紙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風機烘干,觀察現象。6-5實驗Ⅰ噴水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示意圖Ⅱ 放入二氧化碳中Ⅲ 噴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1.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分析Ⅰ噴水紙花不變色水不能使石蕊變紅紙花不變色CO2不能使石蕊變紅II直接放入CO2中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分析紙花由紫變紅CO2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H2CO3,H2CO3能使石蕊變紅Ⅲ噴水后放入CO2中Ⅳ將Ⅲ步實驗后的紙花烘干紙花由紅變紫H2CO3不穩定,受熱后易分解實驗結論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O2+H2O 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碳酸很不穩定,容易分解成CO2和H2O(H2CO3CO2↑ + H2O)。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交流討論:在炎熱的夏季,喝下冰涼的碳酸飲料后,容易打嗝。為什么?這是碳酸分解造成的。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如何檢驗CO2?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分析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O2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了難溶于水的物質,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Ca(OH)2+CO2 CaCO3↓+H2O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可用來檢驗CO2實驗結論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總結1.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2.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O2 +H2O H2CO3。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a(OH)2+CO2CaCO3↓+H2O。4.二氧化碳能與C反應: C+CO2 2CO。高溫一、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二、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二氧化碳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人工降雨制造云霧制作飲料光合作用滅火化工原料氣體肥料冷藏保鮮CO2沒有毒性,但當空氣中CO2超過正常含量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3 使人呼吸急促10 使人喪失知覺、呼吸停止,以致死亡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應該注意通風換氣二氧化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二、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溫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樣,既能讓陽光透過,又能吸收地面的散發的熱量,起到使地球升溫的作用,這種現象叫作溫室效應。能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了二氧化碳外,還有臭氧(O3)、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代烷(商品名為氟利昂)等。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溫室效應二、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動植物尸體——微生物分解作用煤、石油、天然氣——燃燒大氣中的CO2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工業生產重要作用二、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面臨嚴重威脅,我們應該怎么做?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氣候反常,極端天氣增多土地沙漠化,造成農業減產影響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溫室效應加劇會帶來哪些影響?二、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CA減少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使用;B開發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氫能等清潔能源;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D倡導“低碳”生活。二、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低碳行動與可持續發展我國明確提出: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26年前“碳中和”。1.大力植樹造林2.嚴禁亂砍濫伐森林低碳行動是人類應對全球變暖的重要措施1.減少使用化石燃料2.更多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3.捕集、利用與封存二氧化碳1.進一步開發、普及節能產品和技術2.提高能源的生產效率和使用效率二、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與封存2021年,我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項目啟動。2022年,我國首個百萬噸級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投產。二、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課堂總結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二氧化碳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無毒,但不能供給呼吸CO2+Ca(OH)2 =CaCO3↓+H2O二氧化碳的用途溫室效應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CO2 + H2O = H2CO3習題訓練1.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是因為( )A.二氧化碳使石蕊變紅色B.石蕊使二氧化碳變紅色C.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與石蕊反應使石蕊變紅色D.石蕊使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2.下列不屬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 制作碳酸飲料B. 用于食品冷藏保鮮C. 供給呼吸D. 作化工產品的原料C習題訓練3.根據如圖所示實驗,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A.CO2密度比空氣大B.CO2不能燃燒C.蠟燭燃燒生成CO2和H2OD.CO2不支持燃燒C4.下圖實驗只能驗證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是( )D習題訓練5. 某興趣小組同學用如圖裝置進行二氧化碳的相關性質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向裝置中不斷通入CO2,玻璃管中a處干燥的紫色石蕊紙花不變色,b處濕潤的紫色石蕊紙花變紅,則a、b處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處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CO2+Ca(OH)2===CaCO3↓+H2O(3)d處小燒杯中,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氣大且不支持燃燒的性質。蠟燭由低到高依次熄滅習題訓練6.如圖所示實驗中,①、④為用紫色石蕊溶液潤濕的棉球,②、③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說明密度大于空氣且能與水反應的現象是( )A.①變紅,③不變紅B.④變紅,③不變紅C.①、④變紅,②、③不變紅D.④比①先變紅,②、③不變紅D謝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