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單元素能測評(課件)2024-2025學(xué)年度 北師大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單元素能測評(課件)2024-2025學(xué)年度 北師大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共29張PPT)
第四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色散現(xiàn)象的是( C )
A. 水中鉛筆,水面折斷
B. 岸邊樹木,水中倒立
C. 雨后天空,弧狀光帶
D. 井底之蛙,所見甚少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如圖所示為日全食的情景。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 D )
A. 光的反射 B. 光的色散
C. 光的折射 D. 光的直線傳播
第2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皮影表演屬于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如圖所示為表演皮影戲的場景,
下列現(xiàn)象與影子的成因相同的是( D )
A. 拱橋倒影 B. 海市蜃樓
C. 空中彩虹 D. 小孔成像
第3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超市肉類區(qū)常使用一種發(fā)出紅光的“生鮮燈”。僅在該燈照射下,看
到肉品上藍色檢疫章的顏色是( C )
A. 紅色 B. 藍色
C. 黑色 D. 綠色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關(guān)于“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C
A. 圖甲中,∠i=∠r說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B. 入射光線EO繞入射點O順時針轉(zhuǎn)動,反射光線
OF繞入射點O順時針轉(zhuǎn)動
C. 將光沿FO方向入射,則反射光沿著OE方向,
說明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D. 如圖乙,將紙板沿ON向后翻折,發(fā)現(xiàn)右側(cè)紙
板上沒有反射光,說明反射光線不存在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周六,小龍同學(xué)又開始了他的家庭實驗:他在桌面上放一個空碗,碗
內(nèi)底部放一枚硬幣,讓弟弟看過去,沒有看見硬幣(如圖甲);弟弟保
持不動,小龍慢慢往碗中倒水,弟弟突然看見碗中出現(xiàn)了一枚“硬幣”
(如圖乙)。對此現(xiàn)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 )
A. 看見硬幣,說明硬幣是光源
B. 沒有看見硬幣,是因為光的直線傳播
C. 看見的“硬幣”,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D. 看見硬幣,表明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空氣中快
  
第6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 晚上,小明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小塊平面鏡放在白紙上,用手
電筒正對著鏡子和白紙照射,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B )
A. 從側(cè)面看,應(yīng)該是白紙比鏡子亮
B. 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鏡子始終比白紙亮
C. 正對著鏡子和白紙看,應(yīng)該是鏡子比白紙亮
D. 鏡子發(fā)生的是鏡面反射,白紙發(fā)生的是漫反射
B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 如圖所示,湖水水深為0.5 m,一只白天鵝在離水面1 m高度正平行于
水面飛行,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 )
A. 若以白天鵝為參照物,則它在水中的倒影是運動的
B. 倒影距離水面0.5 m
C. 當(dāng)白天鵝遠離水面時,它的像遠離水面
D. 從四面都可以看到白天鵝美麗的身影,說明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第8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9. 如圖所示,射水魚觀察到停歇在水面上方的小蟲后,會從口中噴射出
水柱,將小蟲擊落到水中吃掉。下列能反映它在水下看到水面上的小蟲
時的光路圖的是( B )
第9題
B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0.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幣,人移動到某一位置時看不見硬幣(如
圖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夠看見硬幣了(如圖乙)。關(guān)于
“看不見”和“又看見了”兩種情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D )
① “看不見”是由于硬幣沒有反射光。
② “看不見”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沒有到達
眼睛。
③ “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反射到達眼睛。
④ “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折射到達眼睛。
D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 填空題(每空1分,共17分)
11.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出自李白的《月下獨酌》。月光下的
地面上出現(xiàn)了李白的影子,這是光的 (選填“直線傳播”
“反射”或“折射”),月亮 (選填“是”或“不是”)光源。
直線傳播 
不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如圖所示為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zhì)中傳播的路線,則 (選
填“OA”“OB”或“OC”)是折射光線,折射角為 。
第12題
OC 
3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3. 小芳同學(xué)站在平面鏡前3 m處,她的像到鏡面的距離為 m,
她向后退的過程中,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
“不變”)。現(xiàn)將一塊和鏡面一樣大的木板放在鏡子的后面1 m處,
如圖所示,這時她 (選填“仍能”或“不能”)在鏡中看
到自己的像。
第13題
3 
不變 
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4. 如圖所示,橋通過平靜的水面成像,半圓形橋孔與其像正好合在一
起構(gòu)成一個圓。如果圓的直徑為6 m,水深為2 m,則圓頂部到水面的距
離為 m。由于下雨,造成水位上升,橋面上黃牛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我們能從不同的方向看到
黃牛,是因為光在黃牛身上發(fā)生了 反射。
第14題
3 
不變
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5. 如圖甲所示,醫(yī)生在為患有近視眼的小紅同學(xué)檢查視力,小紅看的
是平面鏡中視力表的像,她離視力表像的距離應(yīng)是 m,同時小紅看
到她背后的電子鐘在平面鏡中成的像如圖乙,它的實際時間是 。當(dāng)小紅檢查完視力后慢慢面鏡,她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第15題
4.6 
12:05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6. 如圖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筆向空水槽底部固定點O打出一束激
光。向水槽內(nèi)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點,此時光斑在O點 側(cè),打開
水槽底部水龍頭緩慢放水,同時觀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 移動。
(選填“左”或“右”)
第16題
左 
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7. 如圖甲為手機防窺膜結(jié)構(gòu)圖,貼在手機屏上的效果如圖乙,其原理
類似百葉窗,只能透過一定角度的光線。兩側(cè)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內(nèi)容,
其原理是光的 。為了讓防窺效果更好(可視范圍減小),
可以適當(dāng)?shù)? (選填“增大”或“減小”)超細百葉窗的間距。
第17題
直線傳播 
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 作圖題(共10分)
18. (5分)如圖,點A為暗室中的點光源,B為不透光薄板,B與上方水
平放置的平面鏡左邊緣對齊,請畫出B薄板右側(cè)水平地面被光照亮的區(qū)
域左右邊界的光路圖(只考慮直接經(jīng)平面鏡到達地面光線)。
第18題
第18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9. (5分)如圖,畫出光線AB經(jīng)過半圓形玻璃的大致折射光路圖。(O
為圓心,B為入射點)
第19題
第19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 實驗題(共18分)
20. (10分)如圖甲所示,學(xué)習(xí)小組使用跳棋等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
的特點”。
第20題
(1) 實驗中選用 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成像雖沒有平面鏡
清晰,但能巧妙地解決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玻璃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將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觀察光屏無成像。這說明

(3) 取另一個完全相同的跳棋放在像M'的位置,與像重合。這可以探
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的 關(guān)系。
平面鏡所
成的像為虛像 
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選用方格紙鋪在玻璃板下,記錄某次的玻璃板、跳棋M與跳棋像
M'對應(yīng)點的位置(如圖甲)。你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玻璃板有
一定的厚度 
(5) 實驗中,小華發(fā)現(xiàn)棋子M的像M'偏暗,采用如圖乙所示的a、b、c
三種操作,其中觀察到M的像最亮的是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1. (8分)小明用如圖所示裝置將一細光束從水中
斜射到空氣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實驗測得
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第21題
入射角/° 0 10 20 30 40 48.6 50
折射角/° 0 13.4 27.0 41.7 58.7 90
(1)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當(dāng)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增大,且折射角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大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當(dāng)入射角增大到48.6°時,折射角會達到90°。若繼續(xù)增大入射
角,將會發(fā)現(xiàn)折射光線消失,而只存在反射光線,這種現(xiàn)象稱為全反射
現(xiàn)象。根據(jù)實驗分析,小明思考如果將一細光束從空氣斜射到水中時,
(選填“可能”或“不可能”)發(fā)生全反射現(xiàn)象。
不可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五、 計算題(共25分)
22. (10分)為實現(xiàn)我國的載人登月計劃,科研人員用激光測距儀測月
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時,發(fā)射的激光束經(jīng)2.56 s返回地球。
(1)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是多少?
解:(1) 3.0×108 m/s
(2) 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多少?
解:(2) 激光從地球傳到月球的時間t=×2.56 s=1.28 s,那么地球
到月球的距離s=vt=3.0×108 m/s×1.28 s=3.84×108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夜晚,我們抬頭賞月,低頭還可以在湖中看到另一個“月亮”,
如果湖水深為4 m,那么這兩個月亮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解:(3) 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
以月亮到像的距離s'=2×3.84×108 m=7.68×108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3. (15分)如圖所示,一束平行太陽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為繩
拉的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沿圖中虛線圓形軌跡運動,已知繩長為1 m。
(小球的大小忽略不計)
第23題
(1) 標出小球從A點運動一圈時,其影子在地面MN上的位置范圍。標
出影子的位置M1N1,其影子M1N1的長度為多少?
解:(1) 如圖所示 影子的長度應(yīng)該為繩長的
2倍,即L=2×1 m=2 m
第23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若小球運動一圈時間為0.5 s,則這段時間內(nèi)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
運動的平均速度大小為多少?
解:(2) 小球運動一圈,小球影子運動的軌跡是先從右到左再從左到
右做直線運動,所運動的路程s=2L=2×2 m=4 m,影子的平均速度v
===8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共28張PPT)
第二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下列有關(guān)中學(xué)生的數(shù)據(jù)中,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B )
A. 腳的長度約為10cm
B. 行走一步的距離約為0.5m
C. 步行的速度約為15m/s
D. 心臟跳動一次的時間約為10s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小麗和小雨進行跑步比賽,他們討論比賽方案。小麗說:“我們跑相
同的路程,看誰用的時間短,短者為勝。”小雨說:“我們跑相同的時
間,看誰跑的路程長,長者為勝。”對他們所說的方案,你認為( C)
A. 只有小麗的方案可行
B. 只有小雨的方案可行
C. 兩個方案都可行
D. 兩個方案都不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一個物體沿直線運動,它在第1min內(nèi)、第2min內(nèi)、第3min內(nèi)通過的距
離都是600m。在這3min內(nèi)物體做的是( D )
A. 勻速運動
B. 加速運動
C. 減速運動
D. 不能確定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如圖是我國鋼架雪車運動員在滑道滑行的情景。該項目滑行速度可達
120~130 km/h,被稱為冰雪項目中的F1。下列情景中物體的速度與上
述速度最接近的是( C )
A. 正在公園散步的人
B. 百米沖刺的短跑運動員
C. 高速路上行駛的小汽車
D. 最高時速的京張高鐵列車
第4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 關(guān)于平均速度的概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A. 平均速度是精確描述變速直線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B. 說一平均速度必須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中的平均速度
C. 平均速度就是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的平均值
D. 平均速度可以精確地反映物體在某一時刻運動的快慢程度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6. 如圖記錄了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在某段時間內(nèi)的運
動過程,關(guān)于甲、乙兩車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第6題
B
A. 前300m內(nèi)甲車運動的時間大于
乙車運動的時間
B. 甲車運動的速度為20m/s
C. 乙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D. 甲、乙兩車在20s內(nèi)的平均速度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7. 汽車在公路上以36 km/h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駕駛員發(fā)現(xiàn)前方路
口信號燈轉(zhuǎn)為紅色,經(jīng)0.5 s反應(yīng)時間后開始踩剎車,汽車車速v 隨時間
t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從剎車開始到汽車停止,汽車的平均速度為
5 m/s,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
A. 在0.5 s的反應(yīng)時間內(nèi)汽車前進了10 m
B. 開始剎車后1 s,汽車的速度為5 m/s
C. 從信號燈轉(zhuǎn)為紅色起到汽車停止,汽車共前進了5 m
D. 從信號燈轉(zhuǎn)為紅色起到汽車停止,汽車的平均速度約
為6.67 m/s
D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8. 如圖甲所示為無人物品派送車沿最優(yōu)路線前往派送點的情景。該車從
出發(fā)點到達派送點,完成任務(wù)后返回出發(fā)點,其行駛路程s與所用時間t
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C )
 
第8題
C
A. 從派送點返回至出發(fā)點用時19 min
B. 0~10 min內(nèi)派送車的平均速度為0.8 km/min
C. 10~13 min時派送車相對于派送點是靜止的
D. 派送點到出發(fā)點的距離為1.6 k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9. 觀察圖中的煙和小旗,關(guān)于甲、乙兩車相對于房子的運動情況,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D )
A. 甲、乙兩車一定向左運動
B. 乙車可能靜止,也可能向右運動
C. 甲車一定靜止,乙車一定向左運動
D. 甲車可能靜止,也可能向右運動
第9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 甲、乙兩名同學(xué)在一段平直的道路上騎自行車,他們從同一地點O同
向出發(fā),兩名同學(xué)的s-t圖像如圖,當(dāng)t=60 s時,甲、乙相距60 m,以
下說法錯誤的是( B )
A. 乙比甲晚20 s開始運動,且v甲=3 m/s
B. 0~60 s內(nèi),甲、乙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C. 當(dāng)t=40 s時,甲、乙第一次相遇,相遇時距離O點
120 m
D. 0~60 s內(nèi),乙的平均速度為4 m/s
B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
11. 公路上飛馳而過的汽車、水里游動的魚、天空中飛翔的雄鷹,它們
的位置都發(fā)生了 。物理學(xué)中稱這種現(xiàn)象為 。
12. 在某海面上,有三艘快艇沿同一直線同向行駛,A艇上的水兵以A艇
為參照物看到B艇在前進,C艇往后退;則B艇上的水兵以B艇為參照
物,會看到A艇在 ,C艇在 。(選填“前進”“后退”
或“靜止”)
變化 
機械運動 
后退 
后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3. 如圖甲所示,新式列車車廂的寬度l=3.500 m。為判斷新式列車車廂
能否通過一處老式隧道,技術(shù)人員分別測量了隧道內(nèi)部三處的寬度,如
圖乙所示,測量結(jié)果為l1=3.600 m、l2=3.480 m、l3=3.540 m。技術(shù)人
員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為 ,新式列車車廂 (選填“能”
或“不能”)通過該隧道。
   
第13題
1 cm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4. 在同一水平路面上的甲、乙兩小車同時同地反向運動,它們的s-t圖
像如圖所示。兩車運動6 s時,甲車的速度為 km/h,當(dāng)乙車通過
的路程為8 m時,甲車與乙車之間的距離為 m。
第14題
7.2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5. 小亮的媽媽在開車趕往瑪瑙湖的過程中,看到如圖所示的交通標志
牌,標志牌上的信息說明,車輛行駛的最大速度不能超過 。
此時車載收音機播報“上午10:00整”,在不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
小亮媽媽 (選填“能”或“不能”)在上午10:30前到達瑪瑙湖;汽車在行駛過程中,以小亮的媽媽為參照物,汽車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第15題
120 km/h
不能 
靜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6. 為響應(yīng)“低碳生活”的號召,小明每天騎自行車上學(xué)。他看到路邊
的小樹向后“飛過”,小樹向后“飛過”是以 為參照物;小
明家到學(xué)校全程為4800m,小明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通過
后一半路程用了600s,則小明上學(xué)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m/s。
自行車 
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7. 如圖是一位攝影愛好者用頻閃攝影技術(shù)拍的一張照片,清晰地記錄
了網(wǎng)球被擊出后某一段的運動軌跡,已知此次攝影的相鄰兩次曝光的時
間間隔為0.01 s,網(wǎng)球的實際直徑約為6 cm。現(xiàn)將一把刻度尺放在照片
上來估測網(wǎng)球的運動速度。由圖可知,網(wǎng)球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所用的
時間是 s,網(wǎng)球在AB段運動的實際平均速度約為 m/s。
第17題
0.05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三、 實驗題(共16分)
18. (9分)如圖甲所示,在“研究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實驗中:
第18題
(1) 實驗前小明先在玻璃管上每隔10cm的距離上做一個標記,
針對如何做標記問題,小華認為間距越小,分割得越多,就越
能準確測量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小華的觀點是 (選填
“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 。
錯誤 
間距小不利于測量時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小明記錄氣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請你在圖甲
上的標記處補標上刻度,并在圖乙的坐標系中畫出s-t圖像。
距離s/cm 0 10 20 30 40 50
時間t/s 0 8 16 24 32 40
第18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氣泡做的是 運動,你判斷的依據(jù)是

勻速直線 
氣泡運動的路
程和時間成正比關(guān)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9. (7分)在測量小車沿斜面向下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所用實驗器
材有長木板、支撐木塊、小車、刻度尺。
(1) 實驗原理是 。
(2) 實驗中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
= 
停表 
第19題
(3) 實驗時應(yīng)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這樣做的目的是 ,
某次實驗如圖所示,要減小斜面的坡度,應(yīng)該把支撐木塊向 (選
填“左”或“右”)適當(dāng)移動。
方便記錄時間
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小車長10cm,小車從圖中位置由靜止下滑,到達底端(虛線處)
所用時間為5s,則小車運動的距離為 m,小車沿斜面運動的平均
速度是 m/s。
(5) 某次實驗時,小車越過底端后才停止計時,會導(dǎo)致測量的平均速
度 (選填“偏大”或“偏小”)。
0.9 
0.18 
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四、 計算題(共24分)
20. (12分)如表是由麗江始發(fā)開往昆明南的某次列車的運行時刻表。
站 次 站 名 到達時間 發(fā)車時間 運行時間 里程/km
1 麗 江 始 發(fā) 14:34 0 0
2 楚 雄 17:04 17:08 2h30min 298
3 昆 明 18:08 18:14 3h34min 478
4 昆明南 18:34 終 點 4h0min 50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列車從麗江行駛到楚雄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1) 列車從麗江行駛到楚雄的時間t=2h30min=2.5h,列車從麗
江行駛到楚雄的平均速度===119.2km/h
(2) 列車從麗江行駛到昆明南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2) 列車從麗江行駛到昆明南全程的平均速度'===
126.5km/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若列車長180m,以108 km/h的速度穿過600m長的山洞,則列車完
全通過山洞需要多長的時間?
解:(3)列車完全通過山洞行駛的路程s″=s車+s洞=180m+600m=
780m,列車的速度v=108km/h=30m/s,列車完全通過山洞需要的時間
t″===26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12分)甲、乙兩車(車長不計)在東西雙向車道上相向行駛,甲
車向東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從參考點O出發(fā),先以25m/s的速度勻
速向西直線行駛,在6min末發(fā)生故障,剎車后滑行1500m停下,甲、乙
兩車相對于參考點O的s-t圖像與v-t圖像如圖(a)(b)所示。
  
(a) (b)
第21題
(1) 由圖(a)可知,初始時刻甲、乙兩車相距 m。
1.8×1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求甲車的速度及乙車停止運動時距參考點O的距離。
解:(2) 由圖(a)可知甲車行駛的路程s=18km=18000m,時間t=
20min=1200s,甲車的速度v===15m/s;由圖(b)可知,
6min內(nèi),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且乙車的速度為25m/s,由v=可得,
乙車行駛6min通過的距離s'=v't'=25m/s×6×60s=9000m,乙車行駛
6min后,剎車后滑行2min(通過的距離為1500m)停下,乙車停止運
動時距參考點O的距離s總=s滑+s'=1500m+9000m=10500m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求甲、乙兩車相遇時,甲車運動的時間。
解:(3) 當(dāng)乙車停下時,甲車通過的距離s″=vt″=15 m/s×8×60 s
=7 200 m,因為s″+s總<s,所以甲、乙兩車相遇時,乙車已停止運
動。相遇時甲車通過的距離s甲=s-s總=18000m-10500m=7500m;故
甲、乙兩車相遇時甲車運動的時間t甲===500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共29張PPT)
第五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關(guān)于透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光線通過透鏡的光心時傳播方向不會發(fā)生變化
B. 光線通過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的點叫焦點
C. 凸透鏡是很厚的透鏡,而凹透鏡是很薄的透鏡
D. 一束會聚的光線經(jīng)過凹透鏡,折射后的光線一定變成發(fā)散的光線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如圖所示,人眼是一個高度精密的光學(xué)系統(tǒng),下列圍繞人眼的討論,
不正確的是( B )
A. 人能看到物體是因為有光射入了人眼
B. 外界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
C. 角膜和晶狀體的共同作用相當(dāng)于凸透鏡,視網(wǎng)膜相當(dāng)于光屏
D.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外界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的像是縮小的
B
第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小明將水滴滴在透明玻璃片上,透過水滴觀察報紙上的字,發(fā)現(xiàn)字變
大了,這個水滴相當(dāng)于一個凸透鏡,如圖甲所示,通過嫦娥一號把它帶
到太空中,水滴由于不受重力,會變得如圖乙所示,則在太空中,該水
滴透鏡( C )
第3題
C
A. 焦距不變
B. 焦距會變長
C. 對光線的偏折能力增強
D. 對光線的偏折能力減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其下方的白紙上呈現(xiàn)一光斑,此
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2 cm,若凸透鏡靠近白紙,看到光斑的大小
和亮度的變化情況是( C )
A. 光斑一直變大,亮度越來越暗
B. 光斑一直變小,亮度越來越暗
C. 光斑先變小后變大,亮度先變亮后變暗
D. 光斑一直變大,亮度越來越亮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把投影儀上的平面鏡(反光鏡)取下,投影片放到載物臺上。調(diào)整鏡
頭,在屏幕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圖案清晰的像(如圖所示)。關(guān)于投影
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
A. 投影儀的鏡頭相當(dāng)于一個凸面鏡
B. 投影儀上的平面鏡可以改變光路
C. 載物臺上的投影片必須倒著放置
D. 屏幕上的像是放大的實像
A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為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種眼鏡的鏡片可以改變(如圖甲),它
的改變是通過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學(xué)液體來實現(xiàn)。圖乙是小華
看遠處物體時的成像情況,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B )
  
第6題
B
A. 鏡片Ⅰ可用于制作照相機的鏡頭
B. 繼續(xù)往鏡片Ⅱ中注入液體,其焦距將變小
C. 小華患有近視眼,需戴合適的鏡片Ⅱ進行矯正
D. 小華患有遠視眼,需戴合適的鏡片Ⅰ進行矯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 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在實驗
過程中不斷移動蠟燭的位置,觀察到如圖乙①至⑥的六種燭焰清晰的
像,請按蠟燭到凸透鏡距離由遠到近所得到的6個像進行排序,正確的
順序為( C )
第7題
C
A. ③②①⑤⑥④ B. ⑤③①②④⑥
C. ②①③⑤⑥④ D. ②①③⑤④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 小陽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將蠟燭放在凸透鏡左
側(cè)適當(dāng)位置,調(diào)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
別測出物距u和像距v,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第8題
B
實驗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60 40 30 24 20
像距v/cm 20 24 30 40 60
A. 該凸透鏡的焦距為30 cm
B. 從第1次實驗到第5次實驗,光屏上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像
C. 第5次實驗時的成像特點與照相機的成像特點相同
D. 實驗時,在凸透鏡上有一個昆蟲,則在光屏上會出現(xiàn)昆蟲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9. 下列透鏡在使用中的應(yīng)用原理與其他不同的是( C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0. 小東用凸透鏡、紙盒等器材自制了一個簡易投影儀,可以將手機屏
幕畫面投影到白墻上,如圖甲所示。該投影儀工作示意圖如圖乙所示,
使用時將手機屏幕調(diào)至“冰墩墩”畫面,然后放在紙盒中某位置,使屏
幕正對凸透鏡,調(diào)整該投影儀與白墻之間的距離,可在白墻上得到一個
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D
A. 手機屏幕到凸透鏡的距離應(yīng)大于
凸透鏡的2倍焦距
B. 凸透鏡到白墻的距離應(yīng)在凸透鏡
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
C. 能從不同角度看到白墻上的“冰墩墩”,
是由于光在白墻上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D. 白墻上呈現(xiàn)的是手機畫面倒立的實像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 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
11. 如圖是裝滿水和未裝水的同一個礦泉水瓶,根據(jù)你所學(xué)過的知識,
可以判斷圖 是裝滿水的瓶子,這是因為裝滿水后的瓶子相當(dāng)于一
個 透鏡。
   
第11題
乙 
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如圖所示,一束光經(jīng)過一個透鏡后會聚于主光軸上的A點,取掉透鏡
后,光會聚于B點,則該透鏡起到 (選填“會聚”或“發(fā)散”)作用,是 透鏡。
第12題
發(fā)散 
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3. 智能手機給人們帶來便利,但長時間使用手機容易導(dǎo)致視力下降。
如圖甲所示為某同學(xué)看遠處物體時的光路圖,該同學(xué)的眼睛是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需要選擇圖中 (選填“乙”或
“丙”)型號鏡片對其眼睛進行矯正。
     
第13題
近視 
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4. 如圖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試管內(nèi)留有一稍大的空氣泡,使太陽光從
試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觀察試管下方的白紙,可以發(fā)現(xiàn)白紙上與空氣泡
相對應(yīng)的位置較 (選填“亮”或“暗”),這是因為氣泡與周圍
水組成 透鏡,太陽光射向空氣泡和它下方的水后,出射光線會
被 (選填“會聚”或“發(fā)散”)。
第14題
暗 
凹 
發(fā)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5. 如圖所示的一塊長方形玻璃,內(nèi)部有一個很大的圓形空氣泡,當(dāng)一
束平行光從左側(cè)平行射向它時,它對這束平行光將有 (選填
“會聚”或“發(fā)散”)作用;實際上,我們可以用圖中豎直線將它分作
左右兩塊來看,就相當(dāng)于是有兩個 透鏡。
第15題
發(fā)散 
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6.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實驗前,應(yīng)調(diào)節(jié)燭焰和光屏的中
心在凸透鏡的 上,當(dāng)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
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 的實像(像未畫出),然后
將蠟燭向左移動,應(yīng)將光屏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凸
透鏡的方向移動,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第16題
主光軸 
放大 
靠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7. 圖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裝的監(jiān)控攝像頭,它可以拍攝違章行駛或發(fā)
生交通事故時的現(xiàn)場照片。攝像頭的鏡頭相當(dāng)于一個凸透鏡,圖乙和丙
是一輛汽車經(jīng)過路口時與一輛自行車相撞后拍攝的兩張照片,由圖可以
看出汽車所成的像變小,則汽車在 (選填“靠近”或“遠離”)
攝像頭。
     
第17題
遠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 作圖題(共12分)
18. (6分)如圖,請畫出光線經(jīng)過凹透鏡后射入水中的光路圖。
第18題
第18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9. (6分)如圖甲所示為博物館內(nèi)“劉充國印”的展臺,請在圖乙中畫
出光線a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和光線b經(jīng)過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 實驗題(共14分)
20. (4分)如圖所示,把凸透鏡看作眼睛的晶狀體,光
屏看作視網(wǎng)膜。
給凸透鏡“戴上”近視眼鏡,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取下”近視眼鏡,光屏上的像變模糊,沿靠近凸
透鏡方向移動光屏,光屏上能重新呈現(xiàn)清晰的像。實驗結(jié)果表明:
(1) 近視眼鏡的作用是使像相對于晶狀體向 (選填“前”或
“后”)移,從而能在視網(wǎng)膜上成清晰的像。
后 
第20題
(2) 近視眼鏡的作用是將光線 (選填“會聚”或“發(fā)散”)。
發(fā)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1. (10分)小明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的實驗,如圖所示。
第21題
(1) 要使像能夠成在光屏的中央,應(yīng)將光屏向 (選填“上”或
“下”)調(diào)整,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下 
同一高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實驗過程中,當(dāng)燭焰距凸透鏡15 cm時,移動光屏至某一位置,在
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3) 接著使燭焰向左移動5 cm,此時應(yīng)該將光屏向 (選填“左”
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光屏得到清晰、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
7.5 
左 
縮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五、 計算題(共29分)
22. (10分)透鏡焦距的長短標志著折光本領(lǐng)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
本領(lǐng)就越強。通常把透鏡焦距的倒數(shù)叫作透鏡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
=。平常我們說的眼鏡片的度數(shù)就是鏡片的透鏡焦度乘以100的值。凸
透鏡的度數(shù)是正值,凹透鏡的度數(shù)是負值。則:
(1) 鏡片焦距為0.2 m的近視眼鏡片的度數(shù)是多少?
解:(1) 焦距為0.2 m的透鏡其焦度Φ===5 m-1,故度數(shù)是
-500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400度的眼鏡片的焦距是多少?
解:(2) 由題可知,平常我們說的眼鏡片的度數(shù)就是鏡片的透鏡焦度
乘以100的值。400度的眼鏡片,它的焦度是4 m-1,400度的眼鏡片焦距
f'===0.2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3. (19分)小關(guān)同學(xué)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記錄數(shù)據(jù)
并根據(jù)數(shù)據(jù)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的關(guān)
系圖像,如圖甲所示,根據(jù)圖像回答下列問題。
(1) 凸透鏡的焦距是多少?
第23題
解:(1) 由圖甲可知,u=v=20 cm,根據(jù)u=v=2f,成倒立、等大的
實像可知2f=20 cm,故該凸透鏡的焦距f=1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當(dāng)物距為15 cm時,像距為多大?此時所成像的特點是什么?
解:(2) 由圖甲可知,當(dāng)u1=15 cm時,v1=30 cm,此時2f>u1=15
cm>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小關(guān)同學(xué)又想測量蠟燭的像的移動速度,于是將該凸透鏡固定在
長度為1 m的光具座的中點并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如圖乙所示。他
把蠟燭起始位置放在9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在63 cm刻度線處得到
一個清晰的像(像未畫出);接著蠟燭以0.03 m/s的速度向右移至30 cm
刻度線處,求光屏移至哪條刻度線處時,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及這段
時間內(nèi)蠟燭的像移動的平均速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3) 蠟燭起始位置放在9 cm刻度線處,蠟燭以0.03 m/s的速度向
右移至30 cm刻度線處,移動路程s=30 cm-9 cm=21 cm=0.21 m,則
蠟燭移動的時間t===7 s。由題意可知,蠟燭移動到30 cm刻
度線處時,物距u2=2f,像距v2=2f,則光屏由63 cm刻度線處移動到70
cm刻度線處,像移動的路程s'=70 cm-63 cm=7 cm=0.07 m,像移動
時的平均速度===0.01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共26張PPT)
第三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
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成功,地面指揮中心頓時
掌聲雷鳴。“掌聲雷鳴”是指聲音的( C )
A. 音調(diào)高 B. 音色美
C. 響度大 D. 傳播速度快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超聲波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B. 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 聲音傳播的速度與溫度無關(guān)
D. 響度大的聲音比響度小的聲音傳播速度快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提到: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皮制
的箭筒睡在地上,可盡早聽到來襲敵人的馬蹄聲。這樣做能盡早聽到馬
蹄聲的主要原因是( A )
A. 與空氣相比,聲音在土地中傳播的速度更快、能量損失更小
B. 使馬蹄聲的音調(diào)變高了
C. 改變了馬蹄聲的音色
D. 提高了士兵的聽力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如圖為094型核潛艇,它是我國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水下
航行時是通過聲吶系統(tǒng)發(fā)出的超聲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況。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C )
A. 超聲波傳播的速度比次聲波快
B. 超聲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zhì)
C. 感知附近海域情況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
D. 潛艇上的艦員能夠聽見超聲波
第4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 在某地鐵站出口,行人走上“琴鍵”臺階(如圖),臺階亮燈并響起
音樂。關(guān)于上述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該音樂聲由行人振動產(chǎn)生
B. 該音樂聲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C. 樂曲的音色與行人的心情有關(guān)
D. 樂曲的音調(diào)越高,響度一定越大
第5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6. 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聲現(xiàn)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 甲實驗說明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
B. 乙實驗探究聲音的響度與頻率的關(guān)系
C. 丙實驗探究聲音的音調(diào)與振幅的關(guān)系
D. 丁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zhì)
A. 甲實驗說明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
B. 乙實驗探究聲音的響度與頻率的關(guān)系
C. 丙實驗探究聲音的音調(diào)與振幅的關(guān)系
D. 丁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zhì)
A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7. 小聰同學(xué)跟家人寒假外出旅游,去了永濟市普救寺中的鶯鶯塔,如圖
所示,它是我國現(xiàn)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
以兩石相擊,便可聽到“呱呱”的回聲,類似青蛙鳴叫,并且聲音格外
響亮。關(guān)于此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以兩石相擊”是使石頭振動發(fā)聲
B. “類似青蛙鳴叫”是指響度相近
C. “格外響亮”是指音調(diào)高
D. “呱呱”的回聲一定是噪聲
第7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8. 有關(guān)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
A. 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輕觸水面,會引起水花飛濺,是源于音叉的振動
B. “聞其聲而識其人”是根據(jù)音色來辨別的
C. 將發(fā)聲的鬧鐘放入玻璃罩中,在抽出罩內(nèi)空氣的過程中,聽到鬧鐘發(fā)
出的聲音大小不變
D. 聲吶系統(tǒng)是利用超聲波來探測敵方位置的裝置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9. 龍舟比賽的場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鼓手敲擊鼓面力度越大,鼓聲的音調(diào)越大
B. 鼓聲的響度雖然逐漸變大,但是鼓聲在空氣中傳播
的速度不變
C. 選手聽到鼓聲齊心劃船,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
D. 選手能從現(xiàn)場嘈雜聲中分辨出鼓聲,是通過響度來辨別的
第9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 下列關(guān)于聲的利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 通過聲學(xué)儀器接收到的超聲波等信息判斷地震、火山爆發(fā)、臺風(fēng)、海
嘯、核爆炸的方位和強度
B. 蝙蝠在飛行時發(fā)出的次聲波碰到墻壁或昆蟲反射回來,從而確定目標
和位置
C. 利用B超可以準確獲得人體內(nèi)部臟器的圖像信息,是利用聲波傳遞信

D. 超聲波清洗機是利用聲波來傳遞信息的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
11. 如圖甲所示的曾侯乙編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青銅編鐘依
大小次序編組懸掛,形成一定的音階。演奏者按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
美妙的樂曲。編鐘越小,音調(diào)就越 (選填“高”或“低”)。形
如杏仁狀柱體、扁如“盒瓦”的編鐘,其截面如圖乙所示,分別敲擊鐘
的A、B、C三個部位,則編鐘可發(fā)出 個固有頻率的音調(diào)。
    
第11題
高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2. 教室的樓道上張貼有如圖所示的標志,倡導(dǎo)同學(xué)們不要大聲喧嘩,
養(yǎng)成輕聲講話的文明習(xí)慣。從聲音的特性分析,“大聲”和“輕聲”均
是指聲音 的大小;從控制噪聲的角度分析,這是從 處
減弱噪聲。
第12題
響度 
聲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3.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感受和經(jīng)歷:當(dāng)你吃餅干或者吃硬而脆的食物
時,如果用手捂緊自己的雙耳,自己會聽到很大的咀嚼聲,這說明
能夠傳聲。但是你身旁的同學(xué)聽不到明顯的聲音,這又是為
什么呢?請你從物理學(xué)的角度提出一個合理的猜想:

固體
(或骨骼) 
傳聲效果跟傳聲
介質(zhì)有關(guā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4. 小明把手放在喉嚨處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chǎn)生的;花樣游泳運動員潛在水中能聽到音樂,說明
能夠傳聲;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 (選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
振動 
液體
(或水) 
大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5.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銅管樂器(小號)深
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國》,小號內(nèi)空氣柱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通過
傳入現(xiàn)場觀眾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時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鍵,是為了改變
聲音的 (選填聲音的特性);開幕式現(xiàn)場附近,禁止車輛鳴
笛,是為了從 減弱噪聲。
空氣 
音調(diào) 
聲源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6. 某同學(xué)在課堂上展示“會跳舞的燭焰”:將揚聲器對準蠟燭的燭
焰,播放音樂時,燭焰就會隨著音樂跳起舞來。燭焰會跳舞是由于聲波
能傳遞 。
17. 某款社交類的軟件是將正常錄制的音頻和視頻通過該軟件以3倍的速
度快速播放而達到“短”的目的,此時聲波的頻率也為正常聲音的3倍,而聲音的傳播速度不變,聲音優(yōu)美是指聲音的 (選填“響度”
“音調(diào)”或“音色”)好聽。
能量 
音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三、 實驗題(共42分)
18. (10分)如圖(a)所示,小紅與小剛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紙杯,制
成了一個“土電話”。
(1) 他們用這個“土電話”能實現(xiàn)10m間的通話,這表明

固體可以
傳聲 
(2) 如果在用“土電話”時,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弛狀態(tài),那么聽的
一方 (選填“能”或“不能”)通過棉線聽到對方的講話聲。
不能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之后,小剛將正在發(fā)聲的手機懸掛在玻璃鐘罩內(nèi),如圖(b)所
示,用抽氣機將鐘罩中的空氣抽出,一段時間后小剛發(fā)現(xiàn),聽到手機聲
音沒有明顯變化,原因可能是 (選填字母)。
C 
A. 手機音量太大
B. 手機聲音的頻率太高
C. 玻璃鐘罩漏氣
(4) 調(diào)整實驗器材后,重新實驗,隨著玻璃鐘罩內(nèi)空氣逐漸被抽出,
可以聽到手機的聲音逐漸變小,此實驗 (選填“能”或“不
能”)直接得出“真空不能傳聲”的結(jié)論。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9. (12分)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氣,使金屬簧片振動發(fā)聲的多簧片樂
器。它有上下兩排小方格孔,裝有多組自由振動的簧片,氣流快速通過
時,靈活的金屬舌簧振動發(fā)聲,來回移動,吹吸不同的孔時可以發(fā)出不
同音調(diào)的聲音。如圖(a)所示為將口琴拆開后其內(nèi)部的琴芯結(jié)構(gòu),在
琴芯的氣孔邊分布著長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銅片,1區(qū)的較薄、較
短、振動快,而3區(qū)的較長、較厚、振動慢。
第19題(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在同一孔處用不同的力度吹,發(fā)生變化的是聲音的 (選
填“音調(diào)”“響度”或“音色”)。
(2) 口琴的高音區(qū)為圖(a)中的 區(qū),口琴的低音區(qū)為 區(qū)。
(選填數(shù)字)
(3) 演奏時,人能聽出是口琴演奏,依靠的是聲音的 。
(a)
響度 
1 
3 
音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小漫自己制作了一個哨子,在筷子上纏一些棉花,做成一個活
塞。哨聲是由管內(nèi)的 振動而產(chǎn)生的。吹哨時上下推拉活塞,
音調(diào)最高的是圖(b)中的 。
第19題(b)
空氣柱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 (12分)如圖,微風(fēng)吹過,金屬管風(fēng)鈴發(fā)出悅耳的聲音。小明想探
究管子發(fā)出聲音振動的頻率與長度、直徑的關(guān)系。他選取了材料與管壁
厚度都相同、長度和直徑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將它們用細線懸掛,敲擊
后,測出各自發(fā)出聲音的頻率,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第20題
編 號 長度/cm 直徑/cm 頻率/Hz
1 20 1.5 2131
2 30 2.0 1284
3 50 2.5 656
(1) 三根管子中音調(diào)最低的是 號管。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能否得出“管子發(fā)出聲音的頻率隨長度、直徑的
增大都會減小”的結(jié)論?請說明你的理由。
答: (選填“能”或“不能”);理由:

(3) 若想得出管子發(fā)出聲音振動的頻率與長度、直徑的關(guān)系,則需再
增加一根長度為50cm、直徑為 cm的金屬管。
不能 
長度和直徑都不相
同,沒有控制變量 
1.5或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8分)小明在觀察提琴、吉他、二胡等樂器的弦在振動時,猜想:
在弦的松緊程度相同時,發(fā)聲的音調(diào)高低還可能與弦的粗細、長短及弦
的材料有關(guān)。于是他想通過實驗來檢驗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下表是實
驗所用的琴弦的規(guī)格和材料。
編 號 材 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
A 鋼 20 0.3
B 鋼 20 0.7
C 尼龍絲 30 0.5
D 銅 40 0.5
E 尼龍絲 40 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要探究琴弦發(fā)聲的音調(diào)與弦的粗細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選用表中編號為
A和 (選填編號字母)的琴弦。
(2) 如果要探究音調(diào)的高低與弦的長度的關(guān)系,應(yīng)使弦的
相同, 不同。
(3) 實驗探究過程通常采用如下步驟:① 分析歸納;② 進行實驗;
③ 提出問題;④ 假設(shè)與猜想;⑤ 得出結(jié)論。探究過程合理順序應(yīng)該
是 (選填序號)。
B 
橫截面積、
材料 
長度 
③④②①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共30張PPT)
階段素能測評
(第一~五章)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下列關(guān)于熱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C )
        
第1題
C
A. 圖甲,炎熱的夏天池水干涸是凝固現(xiàn)象
B. 圖乙中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正確
C. 圖丙,觀察水沸騰時,燒杯中冒出的
“白氣”是燒杯內(nèi)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D. 圖丁為水的三態(tài)變化圖,冬季哈爾濱
室外的冰雕變小原因可以用乙到甲的過程說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下列中華古詩詞中涉及的聲現(xiàn)象,分析正確的是( C )
A. “誰家玉笛暗飛聲”,“笛聲”的傳播不需要介質(zhì)
B. “忽聞岸上踏歌聲”,“歌聲”在任何時候都屬于樂音
C.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
D. “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聞犬吠”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如圖所示為釣魚時魚漂靜浮于水面的示意圖。某次魚咬鉤后,魚漂從
露出水面的長度為6 cm豎直向下運動到露出水面的長度為2 cm的過程,
所用時間為0.4 s,則該運動過程魚漂的平均速度為( B )
A. 5 cm/s B. 10 cm/s
C. 15 cm/s D. 20 cm/s
第3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2024年3月20日,我國鵲橋二號中繼星由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文
昌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升空,共同升空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以鵲橋二號為參照物,長征八號是靜止的
B. 以地球為參照物,鵲橋二號是靜止的,長征八號是運動的
C. 以月球為參照物,鵲橋二號是靜止的,長征八號是運動的
D. 以太陽為參照物,鵲橋二號是運動的,長征八號是靜止的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下列光學(xué)現(xiàn)象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A )
A B C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如圖所示為科技小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時,試管中金屬絲和空
氣被加熱,堵住或松開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發(fā)出不同聲音。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C )
A. 琴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B. 琴聲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
C. 琴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
D. 按壓不同的孔可以改變音色
C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的詩句描繪了浣花溪秀
麗的景色(意境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
A. 能從各個方向看見黃鵬,是由于光發(fā)生了漫反射
B. 看到溪水中的魚比實際位置淺,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C. 陽光下的溪水波光粼粼,是水面對光的反射現(xiàn)象
D. 目送白鷺高飛遠去的過程中,眼睛的晶狀體變厚
第7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水平過道上方有一盞燈(如圖),小明站在1號地磚上時,通過2號地
磚看到燈的像;走到2號地磚上時,通過3號地磚看到燈的像。小明通過
兩塊地磚所看到的像( B )
A. 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 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 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 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第8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如圖所示,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無論怎樣移動
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可能觀察到燭焰清晰像的操作
是( D )
A. 向左移動透鏡同時調(diào)節(jié)光屏的位置
B. 光屏移到透鏡左側(cè)調(diào)節(jié)光屏的位置
C. 從透鏡左側(cè)透過透鏡向右觀察
D. 從透鏡右側(cè)透過透鏡向左觀察
第9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2 m的兩點,甲、乙兩小車同時經(jīng)過P點向Q
點做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分別如圖(a)(b)所示,則( D)
    
第10題
D
A. 甲車的速度為2 m/s
B. 甲車的速度小于乙車的速度
C. 乙車先到達Q點
D. 甲車到達Q點時,甲、乙兩車相距4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 填空題(每空1分,共14分)
11. 在音樂社團活動過程中,樂器發(fā)出的聲音通過 傳到人耳。
人耳能區(qū)分鋼琴和長笛發(fā)出的聲音,是由于它們所發(fā)出聲音的
(選填“音調(diào)”“響度”或“音色”)不同。聲吶是利用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
特點制成的。
空氣 
音色 
超聲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 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自制了一個平行光源。如圖所示,
在硬圓紙筒的一端安裝一個凸透鏡,紙筒的另一端安裝一個可在內(nèi)部前
后移動的燈泡。調(diào)節(jié)燈泡,利用光的 (選填“反射”或“折
射”)原理,當(dāng)燈泡位于 位置時,從筒內(nèi)射出的燈光可
認為是平行光。
第12題
折射 
凸透鏡焦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 冬天給道路撒鹽,可以降低冰的熔點。如圖所示為鹽冰(濃鹽水凍
成的冰塊)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分析可知:鹽冰屬于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此鹽冰的熔點為 ℃。
 
晶體 
- 2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小宇測量出同一輛小車在水平地面上四次做勻速直線運動的路程和
時間后,在坐標紙上描出圖中對應(yīng)的a、b、c、d四個點(如圖),其中
速度相同的兩次是 和 。
第14題
b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小虎利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其中A、B是兩支
相同的蠟燭。小虎最好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下進行該實驗,以便于觀察
(選填“蠟燭A”“蠟燭B”或“蠟燭A的像”);將玻璃板上
端向蠟燭A一側(cè)傾斜,蠟燭A的像會 (選填“向上移
動”“向下移動”或“保持不動”)。
第15題
蠟燭
A的像 
向上移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6. 如圖所示,燭焰經(jīng)凸透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成像原理可用于
制作 。不改變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向 (選填“左”或
“右”)移動凸透鏡到某一位置,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燭焰
的高度大于凸透鏡的直徑,在足夠大的光屏上 (選填“能”或
“不能”)成清晰且完整的像。
投影儀 
右 
能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 作圖題(共10分)
17. (4分)光通過透鏡會發(fā)生折射,請將圖中的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補
畫完整。
第17題
第17題答案
第17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8. (6分)如圖所示,平面鏡前有一直桿AB,光線c平行于凸透鏡的主
光軸,它是一條射向平面鏡的光線a經(jīng)過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b再經(jīng)
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光線a、b在圖中沒有畫出),請畫出:
(1) 直桿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A'B'。
(2) 光線a、b。
第18題
第18題答案
第18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四、 實驗題(共24分)
19. (10分)小明想知道煮茶時茶葉對水的沸點有沒有影響,于是他使
用燒杯、溫度計、酒精燈等器材進行了探究,并每隔2 min記錄一次溫
度計的示數(shù)。
(1) 將少量茶葉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后,小明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組裝
圖甲所示實驗裝置,一是為了使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二是為了讓溫度
計的玻璃泡 。
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且不會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水的沸點為 ℃;
燒杯上方出現(xiàn)的大量“白氣”是水蒸氣 (選填“吸熱”或“放
熱”)后形成的。
99 
放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小明描繪了如圖丙所示的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
化的圖像。分析圖像,請給小明提一條合理化建議:

減少水的質(zhì)量
(或提高水的初溫等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小明并不能得出茶葉對水的沸點有沒有影響。為
了得出結(jié)論,他可以

同時做一組加熱水的對比實驗,比較含茶葉的和
水的沸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 (14分)小南對光學(xué)知識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在家開展了實驗
探究:
(1)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他應(yīng)該在圖甲中的 (選填
“A”或“B”)側(cè)觀察像;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傾斜,如圖乙所示,觀
察到蠟燭像的大致位置在圖乙中的 (選填“C”或“D”)處。
  
第20題
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時,如圖丙,若光線沿著FO入射,則反
射光線將沿OE方向,這說明光路是 的。圖丁中,把右側(cè)紙板
向后折,是為了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 。
  
可逆 
同一平面內(nè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時,當(dāng)他將蠟燭、凸透鏡、光
屏調(diào)節(jié)到圖戊所示位置時,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選填
“實像”或“虛像”)(像未畫出),此時成像原理與 (選
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若在凸透鏡和光屏中間
加一副近視眼鏡,則應(yīng)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適當(dāng)移
動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實像 
照相機 
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五、 計算題(共22分)
21. (10分)如圖甲所示為正在建設(shè)中的常泰長江大橋,是長江上首座
集高速公路、城際鐵路、一級公路的“三位一體”的過江通道,橋全長
約10 km,其中主橋長約1 200 m。上層為設(shè)計時速為100 km的雙向六車
道高速公路,下層為一級公路和城際鐵路。
(1) 汽車以設(shè)計時速通過該橋主橋,需要多少秒?
解:(1) 由v=可得,汽車以設(shè)計時速通過大橋所需要的時間t==
=43.2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若一輛汽車由靜止開始駛?cè)氪髽颍僭O(shè)速度與時
間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先經(jīng)15 s行駛0.315 km,然后開
始做勻速直線運動且用時15 s,求在這30 s過程中,
汽車的平均速度。
解:(2) 由圖像知勻速行駛的速度v'=15 m/s,勻速行駛的時間t'=15s,
勻速行駛的路程s2=v't'=15 m/s×15 s=225 m,汽車行駛的總路程s總=
s1+s2=0.315×103 m+225 m=540 m;在這30 s過程中,汽車的平均速
度===18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12分)如圖所示為小明用一個焦距為f的凸透鏡觀察物體AB通過凸
透鏡成像時所畫的光路圖,其中O為光心,F(xiàn)為凸透鏡的一個焦點。
(1) 請根據(jù)物體AB及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像A'B',在圖中畫出光線AC、AD
的折射光線,并標出另一個焦點F的位置。
第22題
解:(1) 如圖所示
第22題答案
第22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某次成像時,測得物距u=30 cm,像距v=20 cm。請根據(jù)凸透鏡
成像的規(guī)律判斷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所成的像的性質(zhì),并求該凸透鏡的焦
距f的取值范圍。
解:(2) 在凸透鏡另一側(cè)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凸透鏡的焦距范圍是
10 cm<f<15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共31張PPT)
第一章素能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詩人白居易在《早春》中,用詩句“雪消冰又釋,景和風(fēng)復(fù)暄”描述
春暖花開的景象,下列對詩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現(xiàn)象分析正確的是( B)
A. 雪是由水蒸氣凝固形成的
B. 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
C. “雪消”的過程需放熱
D. “冰釋”的過程中放出熱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夏天,小明有以下發(fā)現(xiàn):從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上粘著許多“白花花的
粉”。該現(xiàn)象表明發(fā)生了( D )
A. 液化 B. 凝固
C. 升華 D. 凝華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在室溫恒定的教室內(nèi),小明給溫度計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與室溫相同
的酒精,觀察溫度計的示數(shù)變化。下列表示溫度計示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圖
像中,可能正確的是( B )
A B
C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中華詩詞蘊藏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對古詩詞中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解
釋正確的是( B )
A. “欲渡黃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華現(xiàn)象,需要放熱
B.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現(xiàn)象,需要放熱
C. “月落烏啼霜滿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需要吸熱
D. “一蓑煙雨任平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現(xiàn)象,需要吸熱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 在嚴寒的冬天,需要排盡汽車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凍劑。與水相比,
防凍劑不易冰凍也不易開鍋(沸騰),這是因為( D )
A. 防凍劑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高,沸點比水的沸點低
B. 防凍劑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高,沸點比水的沸點高
C. 防凍劑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低,沸點比水的沸點低
D. 防凍劑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低,沸點比水的沸點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6. 如圖甲所示,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大約
半分鐘,用溫度計測量罐中冰與鹽水混合物的溫度,可以看到溫度計的
示數(shù)低于0 ℃,這時發(fā)現(xiàn)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如圖乙。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D )
       
第6題
D
A. 冰塊中加入鹽可以提高冰的熔點
B. 白霜的形成過程中需要吸熱
C. 白霜是罐內(nèi)冰“滲透”出來的小冰晶
D. 白霜是周圍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7. 用所學(xué)的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是同學(xué)們應(yīng)該具備的學(xué)科素養(yǎng)。
小明對下列四種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B )
A. 用酒精濕巾擦手,手會感到?jīng)鏊且驗榫凭夯鼰?br/>B. 水蒸氣燙傷比開水燙傷的傷情更嚴重,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放熱
C. 深秋的清晨,有時會看到路邊草木上的露珠,這是凝華現(xiàn)象
D. 北方的冬天,人在室外說話時口中會呼出“白氣”,這是汽化現(xiàn)象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8. 以下跟汽車有關(guān)的熱現(xiàn)象中說法錯誤的是( A )
A. 冬天排氣管冒出的“白氣”,是空氣凝華形成的
B. 打開除霧功能,汽車玻璃上的“霧”很快消失,是汽化現(xiàn)象
C. 冬天,汽車水箱中加入適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點
D. 汽車空調(diào)制冷時,制冷劑汽化時吸熱、液化時放熱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9. 如圖所示為西漢時期的熊足青銅鼎。考古學(xué)家打造了一個仿制品進行
實驗:鼎內(nèi)裝較多水、蓋上向外凸起的鼎蓋、閉合鎖扣,鼎下堆放干柴
燃燒,當(dāng)鼎外為標準大氣壓時,鼎內(nèi)的水在120℃沸騰,因此該鼎被譽
為“古代高壓鍋”。下列事實中,不能導(dǎo)致“鼎內(nèi)的水在120℃沸騰”
的是( D )
A. 鼎蓋厚實自重較大
B. 鼎蓋與鼎體結(jié)合處平整,密封性好
C. 鎖扣給鼎蓋施加向下的壓力
D. 鼎內(nèi)所裝水的質(zhì)量較大
第9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 一刻度均勻的溫度計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時,示數(shù)為10 ℃,用它測標
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時,示數(shù)是90 ℃,若用這支溫度計去測量某物
體的溫度時,它的示數(shù)恰好等于物體的實際溫度,則該物體的溫度是
( A )
A. 50 ℃ B. 75 ℃
C. 55 ℃ D. 80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2分)
11. 如圖所示,體溫計的示數(shù)是 ℃,使用時,它 (選填
“可以”或“不可以”)離開人體讀數(shù)。
第11題
38.5 
可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2. 人們常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這是利用干冰 (選填物態(tài)變化
名稱)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形成雨滴;寒冬,若將坐滿
了乘客的汽車門窗緊閉,水蒸氣會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車窗玻璃的___
(選填“內(nèi)”或“外”)側(cè)。
13. 標準大氣壓下,冰熔化過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水凝固過
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冰熔化過程中所需環(huán)境溫度 水凝固過
程中所需環(huán)境溫度。(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升華 
內(nèi) 
等于 
大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4. 生活中常見一次性打火機里的燃料是一種叫丁烷的物質(zhì),通常情況
下呈氣態(tài),它是在常溫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儲存在打
火機里的;如果不小心將打火機摔壞,待里面的液體剛消失時,立刻撿
起殘骸,會感覺到殘骸較 (選填“冷”或“熱”),這是因為里
面的液體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時要 (選填“吸收”或“放出”)大量
的熱。
壓縮體積 
冷 
吸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5. 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當(dāng)用注射器給正在沸騰的水打氣加壓時,可
以看到水 (選填“繼續(xù)”或“停止”)沸騰。這個現(xiàn)象表明:
水面氣壓增大,水的沸點將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
變”)。
第15題
停止 
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6. 如圖為“55°”杯。將沸水倒入這種杯中搖一搖,便可使水溫
快速變?yōu)?5 ℃,并在一定時間內(nèi)保持溫度不變,這是因為杯的內(nèi)壁
和外壁間貯存了一種顆粒,這種顆粒是 (選填“晶體”或
“非晶體”),使沸水降溫利用了它 (選填物態(tài)變化名
稱)吸熱的特點。
第16題
晶體 
熔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7. 自然降雪是水蒸氣在寒冷的高空急劇降溫,從而 成微小的
冰晶,這些冰晶聚集起來變成雪花飄落大地;雪后氣溫即使超過0 ℃也
不容易上升,主要是因為雪在 時要吸熱;造雪機的發(fā)明讓冰雪
愛好者非常開心,人造雪是利用造雪機將液態(tài)的水粉碎成霧狀的小水
滴,當(dāng)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氣 成小冰晶。(選填物態(tài)變化
名稱)
凝華 
熔化 
凝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三、 實驗題(共38分)
18. (8分)小明在探究物態(tài)變化的實驗中,設(shè)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兩
種探究“碘的升華”的實驗方案。
(1) 已知酒精燈外焰的溫度約為510℃,標準大氣壓下,碘的熔點為
114℃。上述設(shè)計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選填“甲”或“乙”)。
因為另一種方案,碘除了發(fā)生升華還會發(fā)生 (選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
  
第18題
乙 
熔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為了進一步探究此類現(xiàn)象,如圖丙所示,小明用干冰(固態(tài)二氧
化碳)進行了下列實驗: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塊干
冰,觀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這是由干冰 形成的,同
時水面有大量“白氣”,是由水蒸氣 形成的。
升華 
液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9. (12分)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中:
(1) 在安裝器材時出現(xiàn)如圖甲所示的情形,應(yīng)調(diào)整 (選填
“鐵桿a”或“鐵圈b”)。
第19題
鐵桿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器材調(diào)整好后,用酒精燈給燒杯中的水加熱,當(dāng)水溫接近
90℃時每隔0.5min記錄一次溫度,并觀察水中發(fā)生的變化。實驗數(shù)
據(jù)如表所示。
時間/min 0 0.5 1 1.5 2 2.5 3 3.5
溫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觀察到從第2.5min開始,水中產(chǎn)生大量氣泡,不斷上升、
(選填“變大”或“變小”),到水面破裂開來。
(4) 結(jié)合實驗現(xiàn)象和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得出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是

變大
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 實驗結(jié)束后,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乙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的條
件。加熱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中的水沸騰,但試管中的水始終沒有
沸騰,A、B兩支完全相同的溫度計,示數(shù)均為98℃,并保持不變。接
著,他們在燒杯的水中加入少量食鹽后,發(fā)現(xiàn)試管中的水開始沸騰,溫
度計B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為 ℃,此時溫度計A的示數(shù)為 ℃。
結(jié)合上述現(xiàn)象得出水沸騰的條件是 。
101 
98 
溫度達到沸點,不斷吸收熱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 (8分)一種名為“自由樹脂”的材料受到人們歡迎。小明把固態(tài)
“自由樹脂”放在試管中,放入沸水進行水浴加熱如圖甲所示(水持續(xù)
沸騰,一直未汽化完),并每過30s記錄下溫度計A的示數(shù),得出它的溫
度—時間圖像如圖乙所示,“自由樹脂”在若干個時刻的溫度及狀態(tài)如
表所示,溫度計B的玻璃泡一直浸沒在沸水中。
第20題
時刻/min 0 1 2 3 4
溫度/℃ 10 41 64 85 97
狀態(tài) 白色顆
粒,很硬 部分透明顆粒, 較硬 幾乎透明顆粒,變軟 透明, 粘稠膠狀物 透明,
糊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溫度計B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它的示數(shù)為 ℃。
10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由上表及圖乙,可判斷“自由樹脂”是 (選填“晶
體”或“非晶體”)。
非晶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10分)生活處處有物理,細心的小南在家中發(fā)現(xiàn):
(1) 寒冷的冬天,在溫暖的浴室洗澡時,看見連接熱水器的兩根水管
中的一根外面有水滴,另一根卻沒有,他根據(jù)所學(xué)知識判斷外面有水滴
的是 (選填“冷”或“熱”)水管。
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寒冷的冬天,在爐子上燒菜的時候,火焰熄滅前、后一瞬間會出
現(xiàn)如圖所示的兩種情景,你可以確定圖 (選填“甲”或“乙”)
是火焰熄滅前的圖片。
   
第21題
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有些藥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小南想制作一個醫(yī)用冷藏盒,于
是測量了鹽水的凝固點,經(jīng)過多次實驗得到了不同濃度鹽水的凝固點,
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所示。
鹽水 濃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凝固 點/℃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分析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知,當(dāng)鹽水濃度增大時,其凝固點 (選填字
母)。
A. 一直降低 B. 一直升高
C. 先降低后升高 D. 先升高后降低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你認為給冷藏盒中藥品降溫最好選用 (選填字母)。
A. 適當(dāng)濃度鹽水結(jié)成的冰
B. 冰
C. 冰水混合物
A 
(5) 實驗后,他想到冬天市政部門在冰雪覆蓋的路面上撒鹽就是為了
(選填“提高”“降低”或“保持”)積雪的熔點,而有利
于除去積雪。
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共30張PPT)
階段素能測評
(第四、五章)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著一個平面鏡,桌面上有一個小球向鏡面
滾去。要使平面鏡中小球的像沿豎直方向下落,鏡面與桌面間的夾角α
為( B )
A. 30° B. 45°
C. 60° D. 90°
第1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平面鏡成像特點及其應(yīng)用中有以下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D )
① 平面鏡所成的是等大的虛像。
② 醫(yī)生為病人檢查牙齒時,放在口腔中的小鏡子是平面鏡。
③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能用眼睛看見。
④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通常選用較薄的透明玻璃板進行實驗。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一束單色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 )
A. BO是入射光,OA是反射光
B. AO是入射光,OC是折射光
C. ∠AOM是入射角,∠BON是反射角
D. 若光沿CO入射,則將沿OA和OB射出
第3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學(xué)校教學(xué)樓一樓大廳墻壁上豎直放置了一塊高為1.2 m的平面鏡,小
宇同學(xué)身高為1.6 m,當(dāng)他以1 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鏡的方向
面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小宇在面鏡時,鏡中的像逐漸變大
B. 小宇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實像
C. 鏡中的像身高為1.6 m,相對于平面鏡以1 m/s的速度面鏡
D. 鏡中的像身高為1.2 m,相對于小宇同學(xué)以2 m/s的速度遠離平面鏡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如圖所示,F(xiàn)為凸透鏡的焦點,P到凸透鏡的距離為2倍焦距。把一支
點燃的蠟燭放在P與F之間的某點上,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調(diào)節(jié)光屏的位置
可找到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這個像是下列選項中的( B )
第5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近視是影響青少年健康的重大問題,保護視力、科學(xué)用眼已成為社會
共識。下列有關(guān)眼睛和眼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 物體在正常眼睛的視網(wǎng)膜上成倒立、縮小的虛像
B. 矯正近視眼的方法是戴合適度數(shù)的凸透鏡
C. 近視眼看遠處的物體時,像成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
D. 正常的明視距離為45 cm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正午時,太陽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如圖所示,取一圓形薄透鏡正對陽
光,在距透鏡15 cm的地面上得到一個光斑,其直徑是透鏡直徑的一
半,若將透鏡向上移動少許,光斑變小。透鏡的焦距是( D )
A. 5 cm B. 10 cm C. 15 cm D. 30 cm
第7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小帥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將蠟燭放在凸透鏡
左側(cè)適當(dāng)位置,調(diào)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 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 的
像,分別測出物距u和像距v,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第8題
C
實驗序號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A. 該凸透鏡的焦距為20 cm
B. 從第1次實驗到第5次實驗,成在光屏上的像越來越小
C. 當(dāng)u=45 cm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清晰實像
D. 第5次實驗后,在貼近凸透鏡左側(cè)放一眼鏡片,向右移動光屏,能在
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眼鏡片對光起會聚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在我國首次“太空授課”中,女航天員王亞平制造了一個小水球,我
們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 若王亞平距水球變近,則“倒影”會變小
D. 若王亞平距水球變遠,則“倒影”會變大
第9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關(guān)于如圖所示的光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C )
     
第10題
C
A. 圖甲中,是街頭路口的反光鏡,它是凸面鏡
B. 圖乙中,彩虹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
C. 圖丙中,發(fā)生漫反射時,有些光線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圖丁為顯微鏡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它的目鏡和物鏡的作用都相當(dāng)于凸透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 填空題(每空1分,共17分)
11. 如圖所示為“小孔成像”的示意圖,小孔成的像是 (選填“虛”
或“實”)像,若小孔位置固定,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diào),光屏上的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小孔上移,則像
(選填“上”“下”“左”或“右”)移。
第11題
實 
變小 
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 如圖,水平桌面上有一塊圓形玻璃轉(zhuǎn)盤,距轉(zhuǎn)盤1.8 m高處有一盞燈
成像在其中,則燈的像距離該燈 m;若用手撥動轉(zhuǎn)盤使玻璃轉(zhuǎn)盤
順時針轉(zhuǎn)動,則會觀察到燈的像的位置 (選填“順時針轉(zhuǎn)
動”“逆時針轉(zhuǎn)動”或“不改變”)。
第12題
3.6 
不改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 濠河邊一路燈距水面高為6 m,該燈的“倒影”距水面 (選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 m;若河水上漲0.2 m,則該路燈與
其“倒影”的距離會 (選填“增大”或“減小”) m;
一只小鳥平行于水面飛行,小鳥在水中的“倒影”相對于小鳥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等于 
減小 
0.4 
靜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小華喝水時不小心在物理書上滴了一滴水,透過水滴看書,他發(fā)現(xiàn)
書上的文字變大了,這是由于此時的水滴相當(dāng)于一個 (選填
“凹”或“凸”)透鏡,書上的文字經(jīng)過水滴后形成放大的
(選填“實”或“虛”)像。小華拿一個放大鏡位于水滴上方,慢慢調(diào)
節(jié)放大鏡和水滴間的距離,發(fā)現(xiàn)能看清水滴下更微小的物體,這時它們
的作用相當(dāng)于一個 (選填“顯微鏡”或“望遠鏡”)。
凸  
虛  
顯微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如圖是一款人臉識別門禁一體機,它通過攝像鏡頭來捕捉人臉信息。
該攝像鏡頭相當(dāng)于凸透鏡,若想使拍攝的圖像變大,人臉應(yīng)該
(選填“遠離”或“靠近”)鏡頭。若鏡頭的焦距為10 cm,為了能成
縮小的清晰像,人臉到鏡頭的距離應(yīng) (填范圍)。
第15題   
靠近
大于2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6. 如圖,學(xué)校在校門口安裝了一個高清攝像頭,便于監(jiān)測校門口的安
保情況。攝像頭的鏡頭相當(dāng)于一個 (選填“凸”或“凹”)透
鏡,當(dāng)人在攝像頭監(jiān)控范圍內(nèi)時,會通過攝像頭成倒立、縮小的
(選填“實”或“虛”)像,若人靠近攝像頭,所成的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第16題
凸 
實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 作圖題(共12分)
17. (6分)室內(nèi)有一吸頂燈S,人從平面鏡MN中能夠看到吸頂燈。請在
圖中畫出人眼A經(jīng)平面鏡MN看到吸頂燈的完整光路圖。
第17題
第17題答案
第17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8. (6分)如圖所示,S'是點光源S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點光源S發(fā)出
的一束光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恰好通過凸透鏡的左側(cè)焦點F,請在圖中畫出
點光源S的位置并畫出點光源所發(fā)出的這條入射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及凸
透鏡折射的完整的光路圖。
第18題
第18題答案
第18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四、 實驗題(共21分)
19. (12分)小明和小華用茶色玻璃板、兩支等長的蠟燭、刻度尺、光
屏等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如圖甲所示。
第19題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便于 。
確定像的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為了確定平面鏡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小明在像的位置上放一
光屏,如圖甲,可以在 (選填“a”或“b”)處觀察光屏上是否
承接到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如圖乙所示,小明調(diào)整器材位置觀察到蠟燭A的像,同組的小華
站在他的右側(cè),卻沒有看到像。為了能夠讓小華看到像,在不改變蠟燭
A位置的前提下,采取了兩個方法,方法一:將平面鏡沿著MN方向向
(選填“左”或“右”)平移;方法二:以茶色玻璃左側(cè)邊OM
為軸,將平面鏡適當(dāng)向 (選填“前”或“后”)轉(zhuǎn)動,上述兩個
方法中,小華所看到的像 (選填“在”或“不在”)同一位置。
右 
后 
不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小明成功完成實驗后,小華也想自己親自操作完成一下實驗。她
繼續(xù)用小明的器材進行實驗,卻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總不能和蠟
燭A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
蠟燭A燃燒變短,B和A的大小不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 (9分)如圖甲所示,眼球中晶狀體相當(dāng)于凸透鏡,視網(wǎng)膜相當(dāng)于光
屏,晶狀體與視網(wǎng)膜間距是不變的,一般情況下人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
體。小明為了探究人眼成像原理,制作了一個口徑不變的“注水凸透
鏡”,通過注水或抽水改變凸透鏡的厚度,來模擬眼睛中晶狀體的變
化。實驗裝置如圖乙(a)所示,在透鏡的兩側(cè)擺放點燃的蠟燭和光
屏,在光屏中央能看到清晰的像。將蠟燭移至離透鏡較近或較遠位置
時,小明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模糊了,他一邊注入或抽出水,一邊觀察光屏
上像直到最清晰為止,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如圖乙(b)(c)所示。(u3>
u1>u2>v)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分析比較圖乙(a)(b)(c)現(xiàn)象中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guān)系,可
得出初步結(jié)論:當(dāng)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時, 。
(2) 分析比較圖乙(a)(b)(c)現(xiàn)象中“注水凸透鏡”厚度變化與
物距關(guān)系,可得出初步結(jié)論:凸透鏡成清晰實像時,像距相同,

物距大于像距 
物距
越大,凸透鏡厚度越小 
(3) 根據(jù)上述信息,試分析人看遠處物體和看近處物體時晶狀體厚度
情況。 。
看遠處物體時晶狀體變薄;看近處物體時,晶狀體變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五、 計算題(共20分)
21. (10分)我國自主研發(fā)設(shè)計制造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攜帶滄海號
(視頻拍攝采集、傳輸處理深海著陸器)深潛至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10
909 m處,海面工作人員首先對在海底的工作人員進行了聲學(xué)通信(利
用聲波通過海水傳播實現(xiàn)雙向通信),我們能明顯感受到聲音效果很
差,通話也有較長的延時。隨后通過滄海號連接海面平臺約12 km的微
細光纖進行了4K高清海底工作影像直播。(聲波在海水中傳播速度為1
500 m/s,光速為3×105 k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利用聲波通信時,海面平臺工作人員發(fā)出問候到收到回復(fù)需要多
少秒?(結(jié)果保留整數(shù))
解:(1) 海水的深度是10 909 m,則聲波傳播的距離s1=2×10 909 m
=21 818 m,所以利用聲波通信時,海面平臺工作人員發(fā)出問候到收到
回復(fù)所需要的時間t1==≈15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利用光纖通信時,從海底到海面?zhèn)鬏斝盘栃枰嚅L時間?
解:(2) 光從海底到海面?zhèn)鞑サ木嚯xs2=12 km=1.2×104 m,光速v2
=3×105 km/s=3×108 m/s,所以光從海底到海面?zhèn)鬏斝盘栃枰臅r間
t2===4×10-5 s
(3) 在海水中光速是聲速的多少萬倍?
(3) ==2×105=20萬,即在海水中光速是聲速的20萬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10分)如圖,將蠟燭放在距凸透鏡20 cm處時,在另一側(cè)距凸透鏡
6 cm處的光屏上觀察到一個清晰的縮小的像(未畫出)。
第22題
(1) 該凸透鏡焦距的范圍是多少?
解:(1) 物距為20 cm,像距為6 cm,物距大于像距,即u>2f,f<v
<2f。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可知,20 cm>2f,所以f<10 cm ①,f
<6 cm<2f,所以3 cm<f<6 cm ②,綜合①②得3 cm<f<6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向凸透鏡靠近,當(dāng)蠟燭距凸透鏡10cm
時,光屏上可以觀察到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則當(dāng)蠟燭距凸透鏡9 cm時,
光屏距離凸透鏡的距離范圍是多少?
解:(2) 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向凸透鏡靠近,當(dāng)蠟燭距凸透
鏡10 cm時,光屏上可以觀察到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此時物距u=10
cm=2f,則凸透鏡的焦距為5 cm,當(dāng)蠟燭距凸透鏡9 cm時,蠟燭在凸
透鏡的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像距將大于2倍焦距,所以光屏距離凸
透鏡的距離范圍是大于2倍焦距,即大于1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共29張PPT)
階段素能測評
(第一~三章)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下列對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測合理的是( B )
A. 教室門的高度約為1 500 mm
B. 中學(xué)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1 m/s
C. 正常人脈搏跳動10次的時間約為1 min
D.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大于2.5 mm的細顆粒物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5月25日,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正式啟動,某學(xué)校開展了人工智能
進校園活動。如圖所示,同學(xué)們與智能機器人交流互動時,機器人的聲
音( B )
A. 不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
B. 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C. 在氣體中傳播得最快
D. 音調(diào)的高低與振幅有關(guān)
第2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國產(chǎn)大飛機C919返回首飛現(xiàn)場時,現(xiàn)場觀眾的心情十分激動,C919
研發(fā)專家們流下了激動和幸福的淚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飛機轟鳴聲的音調(diào)越來越高,表明飛機離現(xiàn)場觀眾越來越近
B. 現(xiàn)場觀眾聽到的C919的轟鳴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C. C919的轟鳴聲對于現(xiàn)場觀眾來說屬于噪聲
D. 15 ℃時,C919的轟鳴聲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40 m/s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如圖,某同學(xué)冬天在東北嚴寒的室外,將一杯開水灑向空中,恰好一
陣風(fēng)吹來,開水竟然變成了一朵“云”飄然離去。對此過程分析,下列
說法錯誤的是( B )
A. 開水溫度高,容易汽化成水蒸氣,汽化要吸熱
B. 一部分水蒸氣遇冷凝華成小雪花,這一過程會吸熱
C. 一部分水蒸氣先液化成小水滴,再凝固成小冰晶,將雪花粘在一起,
形成“云”
D. 風(fēng)把“云”吹向遠方,“云”相對地面運動了
B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如圖所示為足球運動員高舉“大力神杯”的情景。請你根據(jù)圖片信
息,估測“大力神杯”的高度最接近( B )
A. 5cm B. 35cm
C. 100cm D. 150cm
第5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如圖所示為空氣能熱水器的結(jié)構(gòu)和工作原理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B )
A. 制冷劑在蒸發(fā)器內(nèi)熔化吸熱
B. 制冷劑在蒸發(fā)器內(nèi)汽化吸熱
C. 制冷劑在換熱器內(nèi)液化吸熱
D. 制冷劑在換熱器內(nèi)凝固放熱
B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fā)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
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0~5 s內(nèi),乙物體的平均速度為3 m/s
B. 0~5 s內(nèi),乙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C. 乙物體的速度一直比甲物體的速度快
D. 第5 s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
第7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心電圖通過一系列的傳感手段,將與人的心跳對應(yīng)的生物電流情況記
錄在勻速運動的坐標紙上。我們根據(jù)測量相鄰兩波峰的時間間隔,便可
計算出1 min內(nèi)心臟跳動的次數(shù)(即心率)。同一臺心電圖儀正常工作
時測得甲、乙兩人的心電圖如圖所示。若甲的心率為每分鐘60次,則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第8題
A
A. 乙的心率為每分鐘75次
B. 甲的心率比乙的心率快
C. 甲每次心跳的時間間隔為0.8 s
D. 坐標紙的走紙速度為20 m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出瓶的高度為H,瓶底直徑為D,往瓶中倒入
一部分水,測出水面高度為L1,蓋好瓶蓋,將瓶倒置過來,測出水面與
瓶底的距離為L2,由此得出瓶的容積為( C )
A. πD2H
B. πD2(H-L1)
C. πD2(L1+L2)
D. πD2(L1-L2)
C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如圖所示,電視節(jié)目中“闖關(guān)游戲”的筆直通道上每隔8 m設(shè)有一個
關(guān)卡,各關(guān)卡同步放行和關(guān)閉,放行和關(guān)閉時間分別為4 s和3 s,當(dāng)小
強正通過關(guān)卡1左側(cè)7 m遠的A處時,關(guān)卡剛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 m/s的
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最先擋住他前進的關(guān)卡是( C )
A. 關(guān)卡1 B. 關(guān)卡2 C. 關(guān)卡3 D. 關(guān)卡4
第10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
11. 某同學(xué)用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測量值分別為1.24cm、
1.25cm、1.23cm、1.54cm、1.25cm,其中錯誤的數(shù)據(jù)是 ;多
次測量的目的是 ;物體的長度是 cm。
1.54 cm 
減小誤差 
1.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 植物也遵循“適者生存”的規(guī)律,如圖所示為人們?yōu)榱烁纳粕衬h(huán)
境在沙漠中種植的仙人掌。仙人掌能生存于沙漠中的主要原因是針狀的
葉子通過 的方法 (選填“加快”或“減
慢”)水分的蒸發(fā)。
第12題
減小液體表面積 
減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 把盛有碎冰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中(試管底沒有接觸燒杯
底),用酒精燈通過陶土網(wǎng)對燒杯進行慢慢加熱,如圖所示,當(dāng)燒杯中
的冰塊大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塊 (選填“會”或“不
會”)熔化。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鮮,周圍要鋪一些碎冰,來保持海鮮
的新鮮,這是因為冰熔化時要 ,溫度 。
第13題
不會 
吸收熱量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如圖是一款療傷噴霧劑,醫(yī)學(xué)上針對外傷常用“冷療法”治療。噴
霧劑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裝瓶是采用 (選填“壓縮體積”或“增大體積”)的方法,使其在常溫下液化,這一過程要_____
壓縮體積 
放出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科學(xué)家在南極洲發(fā)現(xiàn)一個隕石凹坑,形狀如圓形平底鍋,如圖所
示。小明在圓心A點大喊一聲,經(jīng)過8 s聽到回聲,則圓形凹坑的直徑
為 m。(聲速為340 m/s)
第15題
16. 小亮早晨騎車從家到學(xué)校的平均速度為4m/s,晚上按原路返回的平
均速度為5m/s,則小亮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約為 m/s(結(jié)果保留
一位小數(shù))。
2 720 
4.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7. 如圖所示的風(fēng)鈴由長短不同的小鐵棍組成。小申敲打小鐵棍,發(fā)現(xiàn)
它們發(fā)出的聲音不同。如表所示為鐵棍的長度L與振動頻率f的對應(yīng)關(guān)
系。(小鐵棍橫截面積相等,表中數(shù)據(jù)不影響做題)
第17題
L/cm 5 10 15 20 25
f/Hz 700 500 400 300 250
(1) 鐵棍長度與音調(diào)的關(guān)系:

橫截面積相同時,鐵棍的長度越長,
音調(diào)越低 
(2) 小申要用這種材料做一個樂器,發(fā)出“do re mi fa sol la si”的音
時,“re”的音調(diào)小于500 Hz,請你判斷該樂器的長度 (選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10 cm。
大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 實驗題(共28分)
18. (10分)為了“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小明同學(xué)采用
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試管中裝有適量的冰。
(1) 圖乙是根據(jù)實驗記錄繪制的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
圖像可知:BC段該物質(zhì)處于 狀態(tài)。
  
第18題
(2) 試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續(xù)加熱,在1.01×105 Pa大氣壓強下
將得到圖像中的DE段,這段時間內(nèi)試管中的水 (選填“會”
或“不會”)沸騰,原因是 。
固液共存 
不會 
不能繼續(xù)吸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小明同學(xué)將圖甲中試管換成碘錘做“碘的升華”實驗時,如圖丙
所示(碘的熔點為114 ℃,碘的沸點為184 ℃,酒精燈火焰的溫度可以
達到500 ℃)。碘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該實驗采用水浴法加熱
的主要目的是 (選填“受熱均勻”或“控制溫度”)。
升華 
控制溫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9. (12分)取兩張等大的圓形紙,分別剪去兩個大小不等的扇形,如
圖甲所示,再將它們做成如圖乙所示的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
    
第19題
(1) 為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可將紙錐按如圖乙 (選填“A”
或“B”)所示的位置釋放。若紙錐從同一高度同時由靜止釋放,可通
過比較下落至地面的 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還可以比較同一
時刻紙錐下落的 來比較下落的快慢。
A 
時間 
路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如果要測量紙錐的下落平均速度,需要的測量工具有

(3) 在“測量紙錐下落的速度”活動中,為了減小測量誤差,是選擇
大紙錐還是小紙錐,有如下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選填字母)。
A. 選擇大紙錐,因為它下落時間較長容易測量
B. 選擇小紙錐,因為它下落路徑基本是直線
C. 隨便選擇哪個紙錐對實驗都沒有什么影響
(4) 實驗中測出紙錐的速度為1.06m/s,它所表示的物理意義是

刻度尺和
停表 
A  
紙錐
每秒通過的路程為1.06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 (6分)液體中的聲速與溫度有關(guān),關(guān)系式為vt=v0+α(t-t0),其
中:vt表示溫度為t時的聲速,t0為表格中指出的溫度,v0表示溫度為t0時
的聲速,α為溫度系數(shù)。
液 體 t0/℃ v0/(m·s-1) α/[m·(s·℃)-1]
丙 酮 20 1 192 -5.5
水 25 1 500 2.5
甘 油 20 1 923 -1.8
水 銀 20 1 451 -0.46
酒 精 20 1 180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由關(guān)系式可知,水中的聲速隨溫度升高而 。
(2) 如圖所示為酒精、水中的聲速隨溫度變化的圖像,其中 (選填字母)表示酒精中聲速的變化規(guī)律。
第20題
(3) 15 ℃時,水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為 m/s。
增大 
b 
1 4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四、 計算題(共14分)
21. (8分)細心的小亮觀察到有一種溫度計上標有“℃”“℉”,查閱
資料了解到:“℉”表示華氏度,是最早的溫度度量單位,與攝氏溫度
的規(guī)定不同,華氏溫度規(guī)定: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
32℉,純水沸騰時的溫度為212℉,中間有180等份,每等份為華氏1
度,記作“1℉”。
(1) 攝氏溫度的每1℃等于多少華氏度?
解:(1) 華氏溫度規(guī)定:1.01×105Pa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212℉,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32℉,中間分為180等份,每等份代表1℉;100 ℃
等同180℉;即1℃=℉=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20℃等于多少華氏度?
解:(2) 已知華氏溫度的32℉等于攝氏溫度的0℃,即華氏溫度與攝
氏溫度之間的關(guān)系為F=(1.8t+32) ℉。20℃對應(yīng)的華氏溫度為
(1.8×20+32) ℉=6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6分)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駕車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學(xué)的物理知
識幫助他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
(1) 如圖所示的某交通標志牌上的兩個數(shù)據(jù)的含義是什么?
第22題
解:(1) “24”是指從該標志牌處到南陽還有24 km的路程;“60”
的含義為汽車行駛速度不能超過60 km/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若小明爸爸駕車通過這段路程用時30min,則車速應(yīng)為多少?
解:(2) 已知路程s=24 km,小明爸爸駕車通過這段路程用時t=
30 min=0.5 h,那么汽車行駛速度v===48 km/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當(dāng)汽車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處時,小明注意到這段高速公路全長
為270km,行駛速度要求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
看表此時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訴爸爸要跑完這段路程,
必須在什么時間內(nèi)到達高速公路出口處才不會違規(guī),請你通過計算,說
明小明告訴他爸爸的是哪個時間范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3) 這段高速公路全長s'=270 km,由v=得,最慢走完這段高
速公路所用的時間t慢===4.5 h=4 h 30 min;最快走完這段
高速公路所用的時間t快===2.25 h=2 h 15 min;現(xiàn)在時間
是上午10:00,所以小明告訴他爸爸的時間范圍是12:15~14: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足县| 田林县| 湖南省| 乌什县| 大石桥市| 平远县| 株洲市| 新乡市| 巫山县| 云阳县| 平潭县| 神木县| 鹤壁市| 乌兰县| 莱阳市| 额敏县| 福建省| 衡东县| 麻江县| 沙雅县| 永济市| 闽清县| 长沙市| 昌邑市| 衡东县| 垫江县| 昭觉县| 安陆市| 全州县| 南阳市| 崇州市| 习水县| 上犹县| 鹤岗市| 新源县| 沂水县| 刚察县| 闻喜县| 鹤峰县| 遂宁市| 安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