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考向二 光 現(xiàn) 象期末壓軸題特訓1. 如圖甲所示,A區(qū)域是地球上可以看到日食的區(qū)域,實質(zhì)上A區(qū)域就是 (地球/月球/太陽)的影子區(qū)域,此時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正確的是圖乙中的 ,發(fā)生此現(xiàn)象的原因是 。月球 B 光的直線傳播123456789101112132. 夜晚,當運河邊上的燈發(fā)光時,運河水上實景與河中“倒影”交相輝映,形成一幅絢麗多彩的圖案。已知河水深為2m,河邊一彩燈距水面12m,則該彩燈的“倒影”距水面 m;若河水再上漲1m,則該彩燈與其對應的“倒影”相距 m,其對應的“倒影”大小 (變大/不變/變小)。12 22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3. 如圖所示,小李同學用激光筆照射水池的水面,結果在豎直池壁上出現(xiàn)了兩個紅色亮點A和B,其中點A形成的原因是光的 (反射/折射),點B形成的原因是光的 (反射/折射)。若保持入射點O的位置不變,為了使亮點A下移至A1處,應使入射光線MO繞著點O沿 (順時針/逆時針)方向轉動,同時觀察到另一亮點由點B移到點 (B1/B2)處。反射 折射 順時針 B1 (第3題)123456789101112134. 如圖所示,讓一束太陽光通過棱鏡射到白屏上,屏上標出了三個區(qū)域①、②、③,利用區(qū)域 的光能遙控電視機,區(qū)域 的光能使鈔票上的熒光物質(zhì)發(fā)光,從而可識別鈔票真?zhèn)巍?br/>(第4題)① ③ 123456789101112135. 晚上,當人從路燈正下方經(jīng)過并沿直線向前移動時,在相同的時間里( B )A. 人移動的距離大于頭部的影子移動的距離B. 人移動的距離小于頭部的影子移動的距離C. 人移動的距離等于頭部的影子移動的距離D. 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B123456789101112136. 在“平面鏡成像特點”教學中,老師做了“水中的蠟燭”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 使用的玻璃板應該厚一些B. 老師應讓學生位于玻璃板左側觀察水中的蠟燭C. 該實驗應在明亮的環(huán)境中進行D. 點燃的蠟燭靠近“鏡子”,盛水的玻璃杯也應靠近“鏡子”(第6題)D123456789101112137. 如圖所示為從平面鏡中看到的一臺表面無數(shù)字的鐘的指針位置,此時鐘所指的實際時刻是( D )A. 6:50B. 4:50C. 7:10D. 5:10(第7題)D123456789101112138. 如圖所示,一束光與水平面成50°角入射到平面鏡上。若要使反射光線沿水平方向射出,則平面鏡與水平面的夾角( C )A. 一定為25° B. 一定為65°C. 可能為25° D. 可能為50°(第8題)C123456789101112139. 如圖所示,兩塊平面鏡相互垂直放置,點光源在平面鏡內(nèi)成三個像,現(xiàn)讓點光源S在水平面內(nèi)沿圓周按順時針方向運動,則可以觀察到鏡子內(nèi)的三個像( C )A. 都按順時針方向運動B. 都按逆時針方向運動C. 一個按順時針方向運動,另外兩個按逆時針方向運動D. 一個按逆時針方向運動,另外兩個按順時針方向運動(第9題)C1234567891011121310. 如圖所示,在豎直的xOy平面內(nèi),人眼始終位于(3,0)坐標點,一塊平面鏡始終位于圖示位置,平面鏡兩端坐標分別為(-1,3)和(0,3)。一個點光源S從坐標原點O出發(fā)沿著x軸負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在S運動的過程中,人眼可以從平面鏡中觀察到S點的像出現(xiàn)在x軸上( C )A. 0和-1之間B. -1和-3之間C. -3和-5之間D. -5和負無限大之間(第10題)C1234567891011121311. 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間里,通過一面窗戶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卻看不見。對于此現(xiàn)象,他作出如下分析,正確的是( A )A. 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過這面玻璃成像B. 射向這面玻璃的光,夜晚發(fā)生鏡面反射,白天發(fā)生漫反射C. 白天,射向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過玻璃,沒有反射D. 白天,人通過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A1234567891011121312. 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幣,然后倒入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當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時,如圖所示,可看到大、小兩枚硬幣。下列對這一現(xiàn)象的解釋合理的是( B )A. “大、小硬幣”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 “大、小硬幣”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 “大硬幣”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小硬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大硬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小硬幣”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第12題)B1234567891011121313. 夏日晚上,小明去游泳池游泳,游泳池的天花板上有一盞吊燈S,水下池底上有一A燈(A在圖中未畫出),他調(diào)整自己到岸邊的距離,直到發(fā)現(xiàn)燈S經(jīng)水面反射所成的像與其所看到的A燈重合,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確定A燈的位置,并補全光路圖。(第13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共7張PPT)考向一 聲 現(xiàn) 象期末壓軸題特訓1. 如圖所示,口技是民間的一種聲音藝術,高超的口技藝人,可以模仿各種聲音,從聲音的特性來看,他主要模仿聲音的 。現(xiàn)場觀眾能欣賞到口技表演,是因為聲音能在 中傳播,口技藝人往往通過重拍醒木來結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聲音的 越大。(第1題)音色 空氣(或氣體) 響度 12345672. 在每年的9月18日,沉悶而有力的鐘聲伴隨著尖厲的防空警報聲,汽車、火車鳴笛聲響徹全國各地,提醒人們勿忘國恥、銘記歷史。人們能夠區(qū)別防空警報聲和汽車的鳴笛聲是根據(jù)它們的 不同,鐘聲的音調(diào)比防空警報聲的音調(diào) ;要使高音喇叭發(fā)出的防空警報聲能夠傳播得更遠,可以在控制室調(diào)節(jié)音量,改變聲音的 。音色 低 響度 12345673. (2023·贛州模擬)現(xiàn)代建筑中廣泛運用一種新型材料——斷橋鋁,它的主要優(yōu)點有密封性好、保溫、抗?jié)B性能優(yōu)良等。斷橋鋁采用的三層真空玻璃,可以有效地減弱室內(nèi)噪聲的 (音調(diào)/響度/音色),這是在 減弱噪聲;三層真空玻璃可以減弱噪聲的原因是 。4. (2024·連云港)在音樂社團活動過程中,樂器發(fā)出的聲音通過 傳到人耳。人耳能區(qū)分鋼琴和長笛發(fā)出的聲音,是由于它們所發(fā)出聲音的 (音調(diào)/響度/音色)不同。聲吶是利用 (超聲波/次聲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特點制成的。響度 聲音傳播途中 真空不能傳聲 空氣 音色 超聲波 12345675. (2023·長沙)我國的民族音樂源遠流長,下列關于民族樂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A )A. 演奏古箏時琴弦振動發(fā)聲B. 敲鑼的力越大,鑼聲的音調(diào)越高C. 簫聲與鼓聲的音色相同D. 笛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琴聲大A12345676. (2023·廣州三模)鋸琴也稱為“樂鋸”,其結構如圖甲所示。演奏時,觸動鋸身處寬度越寬,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越低。如圖乙所示,與觸動B點相比,觸動A點( C ) (第6題)CA. 發(fā)聲時每秒振動的次數(shù)多B. 發(fā)聲時振動幅度小C. 發(fā)出的聲音頻率低D. 發(fā)出的聲音響度大12345677. (2023·十堰)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聲的實驗和應用的描述,正確的是( D )A. 圖甲器材只能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B. 圖乙實驗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傳聲C. 圖丙的隔音墻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D. 圖丁用B超檢查身體,是利用聲可以傳遞信息D1234567(共14張PPT)考向五 物體的運動期末壓軸題特訓1. (2023·江西)親愛的同學,你會使用下面的基本儀器嗎?(1) 如圖甲所示為某同學出黑板報時所用常見直尺的一部分,請你推斷出它的分度值是 。0.5cm 1234567891011(2) 如圖乙所示為用秒表記錄的某同學跑400m的成績,該同學的成績是 min s。1 22 12345678910112. 如圖所示為一個足球離開腳在客廳磚面水平向前滾動時每隔0.2s拍攝一次的頻閃照片的俯視圖,已知鋪客廳的正方形瓷磚的邊長為80cm,A、B兩點為足球滾動過程中經(jīng)過的兩個點,由圖可以判斷出:足球的運動軌跡是 (從A到B/從B到A),整個運動過程所用的時間為 s,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m/s(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第2題)從B到A 0.6 5.33 12345678910113. 兩輛車A、B在平直路面上運動時的s-t圖像如圖甲所示,初始時運動方向如圖乙所示,由圖甲可知在0~t1時間內(nèi),兩車的速度大小關系是vA (>/=/<)vB,在t2~t3時間內(nèi),若以A車為參照物,則B車向 (東/西)運動。(第3題)> 東 12345678910114. 如圖所示,野兔在草地上沿直線向前方50m處的樹洞奔逃,鷹在野兔后方110m處以40m/s的速度貼著地面飛行追擊野兔,若以鷹為參照物,則樹洞是 (運動/靜止)的,假設鷹和野兔的速度恒定,若野兔恰好能安全地逃進樹洞,則野兔的奔跑速度恰好為 m/s。(第4題)運動 12.5 12345678910115. 下列是長度測量中常用的幾種特殊測量方法,其中測量過程有誤的是( B )B12345678910116. 小芳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信息判斷,下列關于小芳的說法,錯誤的是( B )A. 步長約為 64cm B. 身高約為160dmC. 平均速度為4km/h D. 每步時長約為0.6s(第6題)B12345678910117. 兩名同學從橋頭走到大橋的處時,忽然聽到背后火車鳴笛,甲轉身向后以3m/s的速度跑至橋頭,火車剛好上橋;乙聽到鳴笛聲后以3m/s的速度立即向前跑至橋的另一頭時,火車正好追上他。火車的速度為( A )A. 4m/s B. 8m/sC. 12m/s D. 16m/sA12345678910118. 甲、乙兩小車從相距20m的A、B兩點同時在同一直線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速度分別為v甲、v乙,經(jīng)過時間t后,兩小車相距6m,則t不可能是( C ) (第8題)A. 20s B. 140s C. 180s D. 260sC12345678910119. 一小球位于x=0m處,t=0時刻沿x軸正方向做直線運動,其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 t=4s時,小球回到原點B. 小球在0~2s內(nèi)的運動路程等于0~3s內(nèi)的運動路程C. 小球在1~3s內(nèi)的運動路程為6mD. t=4s時,小球速度為0(第9題)D123456789101110. (2023·徐州)小華到云龍山游玩,乘坐纜車上山時,如果說小華是靜止的,那么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C )A. 山上的樹木 B. 路上的游人C. 乘坐的纜車 D. 山頂?shù)挠^景臺C123456789101111. 某兵工廠生產(chǎn)了一批新式步槍。為測試子彈飛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槍在空曠的靶場上瞄準510m外的靶子進行射擊,槍筒旁邊的聲波探測器先后探測到兩次較強聲波,并在示波器上顯示出來,如圖所示;已知:第一次是槍響的聲波,第二次是子彈擊中靶子的聲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時間相差1s。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1) 子彈擊中靶子的聲音傳到人耳處所需時間。解:(1) 子彈擊中靶子的聲音傳播到人耳處所需時間t1===1.5s(第11題)1234567891011(2) 示波器接收到兩次聲音信號的時間間隔。解:(2) 由圖可知,示波器接收到兩次聲音信號的時間間隔Δt=2.1s(3) 子彈飛行的平均速度。解:(3) 子彈飛行的時間t2=Δt-t1=2.1s-1.5s=0.6s,子彈飛行的平均速度v===850m/s(第11題)1234567891011(共17張PPT)考向六 聲學實驗期末壓軸題特訓1. 物理老師自制了如圖所示的“探究真空是否能傳聲”的簡易裝置,實驗時將正在發(fā)聲的音樂卡芯(發(fā)聲裝置)固定在拔罐器內(nèi),用抽氣槍逐步抽出罐內(nèi)空氣。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C )A. 音樂卡芯發(fā)出的聲音不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B. 抽氣時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小是由于音調(diào)變低C. 音樂卡芯發(fā)出的聲音尖銳刺耳,說明其聲音的音調(diào)高D.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這一結論可以由實驗直接得出(第1題)C12345672. 下列四種實驗或實例:① 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② 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卻聽不見鈴聲;③ 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聲音的不同;④ 鑼發(fā)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消失了。其中能說明聲音的產(chǎn)生或傳播條件的一組是( A )A. ①②④ B. ①③④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A12345673. (2023·河池期末)如圖所示為探究聲現(xiàn)象的三個實驗情景,請回答下列問題: (第3題)(1) 如圖甲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球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 ,若把該實驗移到月球上去做, (能/不能)看到泡沫球被彈起。空氣能傳聲 不能 1234567(2) 如圖乙所示,抽氣一段時間后,若聽到的手機鈴聲響度不變,則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A. 手機鈴聲頻率太高B. 未塞緊瓶塞存在漏氣(3) 利用圖丙揭示的原理制成了醫(yī)院中的 (B超儀/碎石機)。B 碎石機 1234567(4) 綜合對比三個實驗,用到的探究方法與另外兩個不同的是 (甲/乙/丙)。 乙 (3) 利用圖丙揭示的原理制成了醫(yī)院中的 (B超儀/碎石機)。碎石機 12345674. 探究“聲音的特性”。(1) 如圖甲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變了聲音的 ;實驗時用的力越大,聽到的鼓聲越響,觀察到小紙團跳得越高,由此可得出結論: 。響度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1234567(2) 如圖乙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shù)拈L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 (鋼尺/桌面)振動發(fā)出的聲音;若用此裝置探究“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則應保持 不變,改變 ;若用此裝置探究“影響聲音音調(diào)的因素”,則應保持 不變,改變 。鋼尺 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撥動鋼尺的力度 撥動鋼尺的力度 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12345675. 在觀看交響樂隊演奏的過程中,小明發(fā)現(xiàn)同屬于管樂器的圓號、小號、長號、大號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各不相同,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jīng)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第5題)猜想一:管樂器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可能與管內(nèi)空氣柱的長度有關。猜想二:管樂器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可能與管內(nèi)空氣柱的橫截面積(粗細)有關。1234567小明找來了兩個未使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圖,注射器的規(guī)格分別為2.5mL和5mL。他邊吹哨子邊調(diào)整注射器內(nèi)空氣柱的長度,同時利用專用儀器測出聲音的頻率,如表所示。序 號 1 2 3 4 5 6注射器規(guī)格/mL 2.5 2.5 2.5 5 5 5空氣柱長度/cm 2 1.5 1 2 1.5 1頻率/Hz 337 488 562 300 337 4881234567(1) 選用序號為1、2、3的三次實驗做對比,可以得出:在空氣柱的 相同時,管內(nèi)空氣柱越短,音調(diào)越 (高/低)。(2) 選用序號為1、4或2、5或3、6的兩次實驗做對比,可以得出:在空氣柱的 相同時,管內(nèi)空氣柱的橫截面積越大,頻率越 (高/低),音調(diào)越 (高/低)。橫截面積 高 長度 低 低 12345676. 小明在吉他演奏中發(fā)現(xiàn),琴弦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與弦線的材料、長度、粗細和松緊有關。(1) 小明利用不用的弦線進行研究,如圖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線的松緊相同。(第6題甲)1234567① 若他選擇b、d兩弦線做實驗,則研究的是音調(diào)與弦線 的關系。② 若他要研究音調(diào)與弦線粗細的關系,則應選擇 兩弦線做實驗。③ 小明研究后得出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弦線越長,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越低;弦線越粗,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越低。長度 a、b (第6題甲)1234567(2) 根據(jù)圖乙判斷,在弦線松緊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住A、B、C三點后撥動琴弦,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最高的是按住 點,最低的是按住 點。(第6題乙)A B 12345677. 微風吹過,金屬管風鈴發(fā)出悅耳的聲音。小明想探究管子發(fā)出聲音的頻率與長度、直徑的關系。他選取了材料與管壁厚度都相同、長度和直徑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將它們用細線懸掛,敲擊后,測出各自發(fā)出聲音的頻率,數(shù)據(jù)見下表:編 號 長度/cm 直徑/cm 頻率/Hz1 20.50 1.50 21312 31.00 2.00 12843 48.50 2.50 6561234567編 號 長度/cm 直徑/cm 頻率/Hz1 20.50 1.50 21312 31.00 2.00 12843 48.50 2.50 656(1) 三根管中音調(diào)最低的是 號。(2)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能否得出“管子發(fā)出的聲音的頻率隨長度、直徑的增大都會減小”的結論?答: (能/不能);理由: 。3 不能 沒有采用控制變量法 1234567(3) 小明發(fā)現(xiàn)懸掛的金屬管發(fā)出聲音時在做有規(guī)律的擺動,他認為金屬管發(fā)出的聲音是由金屬管擺動產(chǎn)生的。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檢驗小明的想法,簡要寫出實驗方案和判斷方法。實驗方案: 。判斷方法: 。將金屬管懸掛,輕推使其擺動,聽金屬管是否發(fā)聲 如果金屬管不發(fā)聲,說明金屬管發(fā)出的聲音不是由金屬管擺動產(chǎn)生的;如果金屬管發(fā)聲,說明金屬管發(fā)出的聲音是由金屬管擺動產(chǎn)生的 1234567(共13張PPT)考向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及應用期末壓軸題特訓1. (2023·廣安)小軍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成像規(guī)律,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圖中光屏未畫出)成清晰的倒立、 (放大/等大/縮小)的實像。該成像規(guī)律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下列選項中,屬于該成像規(guī)律應用的有 (填序號)。(第1題)① 照相機 ② 投影儀③ 顯微鏡物鏡 ④ 望遠鏡物鏡放大 ②③ 12345678910112. (2024·連云港)小明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距離凸透鏡10cm的白紙上呈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鏡的焦距為 cm。如圖所示為他用該凸透鏡觀看書本上“中國夢”三個字時的情景,如果他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國”字,小明需要將凸透鏡 (遠離/靠近)書本,凸透鏡和書本的距離應滿足的條件是 。(第2題)10 遠離 小于10cm 12345789101163. 假期到了,公園里游人如織,其中三位游客在同一地點,分別用不同型號的A、B、C相機(它們所用的底片規(guī)格相同),對著同一個亭子拍攝照片,三張照片如圖甲、乙、丙所示。拍照時景物到照相機的距離 (大于/等于/小于)照相機鏡頭的二倍焦距;圖中照相機的暗箱長度相當于 (焦距/像距/物距);照片 是用A相機拍攝的。大于 像距 甲 12345789101164. 小明在水塘中看到形狀特殊的“蝦”,拍照得到蝦的膠片后,他用如圖所示的幻燈機展示給同學們看。(1) 膠片上蝦的頭部應朝 (上/下)。下 1234578910116(2) 測得膠片到凸透鏡的距離為8cm,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填字母)。A. 2cm B. 7cmC. 9cm D. 10cm(3) 要使像變得更大,應將屏幕向 移,并將凸透鏡向 移。(左/右)B 右 左 12345789101165. (2023·菏澤二模)仿生機械眼球未來將用于代替有缺陷的人眼,它內(nèi)部有一塊具備自動變焦功能的微型凸透鏡,其眼球可隨意觀察一定范圍內(nèi)的物體,并將觀察到的像成在內(nèi)部固定不動的微型底片上,仿生機械眼球的成像原理與 (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工作原理相似。當機械眼球觀察遠處物體時,微型凸透鏡的焦距與觀察近處時相比會 。照相機 變大 1234578910116(第6題)6. (2023·郴州)如圖所示,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0cm,凸透鏡的位置保持不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BA. 當蠟燭放在圖中A區(qū)域時,光屏應放在圖中D區(qū)域才可能呈現(xiàn)清晰的像B. 蠟燭從圖中位置逐漸遠離透鏡時,所成的像會逐漸變小C. 若無論怎么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則蠟燭可能放在圖中B區(qū)域D. 若光屏上要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則蠟燭應放在圖中C區(qū)域12345789101167. (2023·蘇州模擬)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由此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DA.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B. 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縮小的實像,與照相機成像原理一致C. 換用材料與口徑相同但更凸一些 的凸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只移動光屏,則光屏必須遠離凸透鏡D. 若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則將凸透鏡向左移動適當距離,可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第7題)12345789101168. 將物體分別放在甲、乙凸透鏡前,物距相同,通過甲透鏡成正立、放大的像,通過乙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像。如圖所示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通過甲透鏡的光路圖(折射光線通過20cm刻度),則乙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B )A. 13cm B. 4cmC. 20cm D. 40cm(第8題)B12345789101169. 為滿足城市治安防控的需要,很多地區(qū)安裝了360°高清攝像頭,其鏡頭的功能類似于人眼睛的晶狀體,焦距可以調(diào)節(jié)。它的像距幾乎不變,如圖所示,某人在成像板上已經(jīng)成清晰的像,此時鏡頭的焦點在F處,在監(jiān)控此人的過程中(該人在成像板上的像始終保持清晰),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 )BA. 高清攝像頭的工作原理與照相機相同B. 若此人遠離鏡頭,則成像板上的像會變大C. 若此人靠近鏡頭,則鏡頭的會聚能力增強D. 若此人遠離鏡頭,則鏡頭的焦點可能會在c點(第9題)123457891011610. 使用光學儀器時常常需要調(diào)節(jié),下列措施中正確的是( A )A. 用放大鏡看地圖時,為了放大些,應將放大鏡與地圖之間的距離調(diào)大些B. 用照相機對著某人照相時,底片上恰好呈現(xiàn)清晰的全身像,如果要拍出清晰的半身像,只要將照相機向他移動適當?shù)木嚯xC. 攝影記者采訪一會議,先給大會主席臺拍了一個特寫鏡頭,為了拍攝主席臺全景,他后退了幾步,然后將照相機暗箱長度調(diào)長了一些D. 若幻燈機銀幕上呈現(xiàn)的清晰畫面太小,則應將幻燈機往后移動一定距離,同時將幻燈片與鏡頭之間的距離調(diào)大A123457891011611. 下列透鏡在使用中的應用原理與其他不同的是( C )A. 投影儀的鏡頭 B. 顯微鏡的物鏡C. 望遠鏡的物鏡 D. 電影放映機的鏡頭C1234578910116(共17張PPT)考向七 光學實驗期末壓軸題特訓1. 小明同學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實驗。(1) 請在圖甲中作出蠟燭 AB 的像 A'B'。(第1題甲答案)1234567(2) 小明發(fā)現(xiàn)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離小孔越遠,像就越大,他測出了不同距離時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像到小孔的距離s/cm 2.0 4.0 6.0 8.0 10.0請你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乙坐標中畫出h與s的關系圖像。(第1題乙答案)(3) 從圖像中可以看出h與s的關系為 。h與s成正比(或s=2h) 12345672. (2022·淮安)如圖所示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第2題)(1) 實驗室提供了如下器材:白紙、筆、光屏、玻璃板、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A、B。需要補充的測量器材是 。刻度尺 (2) 在豎直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需要在玻璃板前觀察蠟燭A的像,該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反射 1234567(3) 在玻璃板后移動 (點燃/未點燃)的蠟燭B,發(fā)現(xiàn)蠟燭B與蠟燭A的像能完全重合,表明像與物 。(4) 為了探究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特點,實驗時應多次改變 ,并測量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未點燃 大小相等 蠟燭A到玻璃板的距離 (第2題)1234567(5) 在蠟燭B所在的位置改放一豎直光屏,不能直接在光屏上觀察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虛像 12345673. (2023·淮安)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中,如圖甲所示,平面鏡水平放置于桌面上,E、F是兩塊可以繞接縫ON 翻折的白色硬紙板。實驗次序 1 2 3入射角 60° 45° 30°反射角 60° 45° 30°1234567(1) 如圖甲所示,白色硬紙板應當 立在平面鏡上。(2) 讓一束光緊貼紙板E沿AO方向射向鏡面上的O點,在紙板F上呈現(xiàn)反射光束OB,然后將紙板F繞ON向前或向后翻折,在紙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束,這表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3) 多次改變?nèi)肷涔獾姆较虿⒚枥L光的傳播路徑,用量角器量出每組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并記入表格,可得結論: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 。垂直 同一平面內(nèi) 相等 1234567(4) 當反射光與入射光的夾角為100°時,入射角為 °。若入射光束 AO繞O點順時針旋轉,將觀察到反射光束O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繞O點 時針旋轉。50 順 1234567(5) 如圖乙所示,一束光經(jīng)水平放置的平面鏡反射后在天花板上形成光斑,水平向右移動平面鏡,觀察到光斑位置的變化情況是 。不變 12345674. (2022·棗莊)如圖所示為某同學利用光具盤探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的光路,經(jīng)過多次實驗并記錄了如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第4題)入射角α 10° 30° 45° 60°折射角β 7.1° 20.7° 30° 37.8°(1) 實驗中,光具盤除了能讀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外,還具有 的作用。顯示光路 (2) 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你能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合理即可) 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 1234567入射角α 10° 30° 45° 60°折射角β 7.1° 20.7° 30° 37.8°(第4題)(3) 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還可以判斷:當光以35°的入射角從空氣射入玻璃中時,其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30°。(4) 當光以30°的入射角從玻璃射入空氣中時,其折射角是 。小于 45° 12345675. (2022·徐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時,實驗室應保持較 (亮/暗)的環(huán)境,為了判斷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需要 移動光屏,觀察像是否變模糊。若如圖所示位置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像的大小比燭焰 。(第5題)暗 左右小范圍大 12345676. 某同學利用圖示裝置來研究凸透鏡成像。(第6題)(1) 實驗前,應調(diào)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2) 如圖甲所示,當凸透鏡位于光具座上A處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正立/倒立)的像。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燭焰的像將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倒立 上 1234567(3) 在保持(2)中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將凸透鏡向右移到B處(圖中未標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放大/等大/縮小)的像。縮小 1234567(4) 在上述探究活動中,若已知蠟燭與光屏間的距離為L0,蠟燭與凸透鏡第一次所在位置A間的距離為L,如圖乙所示,則該透鏡焦距f (>/=/<)L,透鏡先后兩次所在位置A、B之間的距離s= (用L0、L表示)。< L0-2L 12345677. (2023·鹽城)如圖所示,用焦距為10.0cm的凸透鏡模擬視力矯正的情況。組裝并調(diào)整實驗器材,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 上。要想在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像,可以不改變蠟燭和透鏡的位置,將光屏向 移動;也可以不改變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將蠟燭向 移動;還可以不改變器材的位置,在透鏡和蠟燭之間放置合適的 (近視/遠視)眼鏡的鏡片。(第7題)主光軸 左 右 近視 1234567(共15張PPT)考向九 運動學實驗期末壓軸題特訓1. 某班同學進行“測量紙錐從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實驗。(第1題)(1) 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紙錐下落的時間和 。(2) 以較方便的常用方法測量時,主要測量器材是秒表、 。路程 刻度尺123(3) 小華這一小組提出了兩種測量平均速度的方案:方案一:先選定一段時間,測量紙錐在這段時間內(nèi)下落的距離。方案二:先選定一段距離,測量紙錐通過這段距離所用的時間。為了方便測量,你認為小華選用 比較合理。(4) 小組間交流時,發(fā)現(xiàn)不同小組測得紙錐下落的平均速度不同,同學們認為紙錐下落的平均速度與紙錐的質(zhì)量、紙錐錐角的大小和紙錐下落的高度有關。為了驗證紙錐下落的平均速度與下落高度的關系,你的簡要做法是 。方案二 將質(zhì)量相同、錐角大小相同的紙錐從不同的高度豎直下落,分別測出它們的平均速度 (第1題)123(5) 小明所在的興趣小組制作了一個直徑為10cm的紙錐進行實驗,用頻閃照相機拍攝到如圖所示的照片,已知照相機每隔0.2s曝光一次。根據(jù)照片可以判斷紙錐在 OA段下落的速度變化情況是 ,紙錐在AB段的速度約為 m/s。變大 0.5 1232. (新情境)(2023·新疆)頻閃攝影是研究物體運動常用的實驗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機的快門處于常開狀態(tài),頻閃儀每隔一定時間閃光一次,照亮運動的物體,于是膠片上記錄了物體在幾個閃光時刻的位置。圖甲是完全相同的A、B兩球從空中同一高度先后由靜止開始豎直下落的頻閃照片示意圖。已知頻閃儀每隔0.1s閃光一次,照片上1cm代表空中實際距離10cm。 (第2題)s1/mm s2/mm s3/mm s4/mmA球(sA) 4.9 14.7 24.5 34.3B球(sB) 1.2 9.8 19.6 29.4sA-sB 3.7 4.9 4.9 4.9123(1) 由圖甲可知:先由靜止開始下落的是 (A/B)球。A 123(2) 用刻度尺分別測得照片上A、B兩球相鄰位置之間的各段距離,A、B兩球相對應的s1、s2、s3、s4的測量結果如表所示。測量照片上B球相鄰位置之間的距離s5時,刻度尺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s5= mm。設A球在空中下落時,通過s2、s3的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別為v2、v3,則v2∶v3= 。39.0 3∶5 123(3) 在A、B兩球均運動的過程中,若以B球為參照物,A球在豎直方向上做 (加速/勻速/減速)直線運動。先開始下落的小球的速度為 m/s時,后開始下落的小球剛好開始下落。勻速 0.49 1233. 做“研究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實驗時,小明在細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個氣泡,將玻璃管翻轉后,觀察氣泡的運動情況,如圖甲所示。(第3題甲)氣泡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小明做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氣泡運動的快慢與氣泡的大小有關。猜想二:氣泡運動的快慢與玻璃管的傾角有關。123為了便于研究,在玻璃管上做上記號A、B,測出氣泡經(jīng)過AB段的時間,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一。表 一氣泡長度1cm 實驗次序 傾角/° 時間/s1 15 15.82 30 14.13 45 13.74 60 17.75 90 29.8123氣泡長度2cm 實驗次序 傾角/° 時間/s6 15 22.57 30 14.98 45 12.29 60 13.810 90 19.9123氣泡長度3cm 實驗次序 傾角/° 時間/s11 15 18.212 30 16.113 45 12.514 60 13.515 90 19.1123(1) 實驗中,除刻度尺、秒表外,還需要的測量器材為 ;氣泡通過 AB段的路程為 cm。(2) 實驗中,為便于測量時間,應設法使管內(nèi)氣泡運動得 (快/慢)一些。計時的起點位置 (能/不能)標記在玻璃管的最下端。量角器 80.0 慢 不能 (第3題甲)123(3) 分析表一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氣泡運動的快慢隨傾角變化的關系是 。為了探究氣泡運動的快慢與氣泡大小的關系,小明通過測算作出了三組氣泡的速度v與氣泡長度l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其中圖線 (a/b/c)表示的是傾角為45°時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第3題乙)氣泡大小相同時,隨著傾角變大,氣泡運動的速度先變大后變小 c 123(4) 小明換用粗玻璃管后,改變氣泡的大小做了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二。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大、小氣泡在玻璃管中都做勻速直線運動。試推斷小氣泡運動40cm所需的時間為 s。表 二從0cm開始運動的距離s/cm 0 20 40 60 80 100小氣泡運動的時間t/s 0 3.6 10.8 14.4 18.0大氣泡運動的時間t/s 0 3.4 6.8 10.2 13.6 17.07.2 123(共8張PPT)考向四 物態(tài)變化期末壓軸題特訓1. 蒸汽熨斗熨燙衣物時,通過加熱使水 成水蒸氣,然后在衣物纖維內(nèi) 成小水珠,以軟化纖維,使衣服恢復平整。相比高溫的金屬熨斗,蒸汽熨斗不容易燙焦衣服,原因是水的 較低。2. (2023·南京鼓樓期中)如圖所示為一定質(zhì)量的某種晶體體積隨溫度變化的圖像,分析圖像可知,AB段處于 (固體/液體/固液共存)狀態(tài),BC段(不含B點和C點)處于 (固體/液體/固液共存)狀態(tài),這種晶體的熔點是 ℃。汽化 液化 沸點 固體 固液共存 0 (第2題)123456783. “冰火花”是一種新型的液體降溫材料,把它噴在人的皮膚上,會迅速凝結成溫度為9℃的固態(tài)凝膠,該過程需要 (吸收/放出)熱量;幾秒鐘后固態(tài)凝膠又消失不見了,皮膚上卻一直沒有濕黏的感覺,并且可以使人感到?jīng)鏊Dz消失的過程屬于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現(xiàn)象,這個過程的吸放熱情況與 (冰雪消融/霧凇形成)的過程是一致的。放出 升華 冰雪消融 12345678(第4題)A. 冰箱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B. 雞蛋內(nèi)部冒出的“寒氣”液化形成的C. 雞蛋內(nèi)部的水滲出殼外D. 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4. (2023·宜昌)如圖所示,夏天從冰箱中拿出的雞蛋放置一段時間后,其表面會出現(xiàn)許多小水珠,下列關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D )D123567845. (新情境)(2024·鹽城)據(jù)《天工開物》記載,可從朱砂礦石中提煉水銀(液態(tài)汞)。如圖所示,給密閉鍋內(nèi)的朱砂礦石加熱,就會在倒扣的鍋壁上布滿水銀。在倒扣鍋壁上形成水銀的物態(tài)變化是( C )A. 凝固B. 凝華C. 液化D. 汽化(第5題)C123456786. (2023·岳陽)鑄造青銅器時,工匠將銅料化為銅液注入模具,銅液冷卻成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固態(tài)銅料化為銅液需要放熱B. 固態(tài)銅料化為銅液是熔化過程C. 銅液冷卻成型需要吸熱D. 銅液冷卻成型是凝華過程B123456787. (2023·永州)今天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在炎熱的夏天可以吃上遠方的新鮮食品,人們?yōu)榱朔乐故称吩陂L時間運輸中腐爛變質(zhì),利用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給食品降溫,這是因為( C )A. 干冰熔化吸熱 B. 干冰液化吸熱C. 干冰升華吸熱 D. 干冰凝華吸熱C123456788. (2023·無錫)水循環(huán)伴隨著水的物態(tài)變化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海水吸熱汽化成水蒸氣B. 水蒸氣遇冷凝華成小水滴C. 小水滴凝華成小冰晶D. 小冰晶液化成雨水A12345678(共17張PPT)考向八 熱學實驗期末壓軸題特訓1. 小華在進行“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1) 安裝器材如圖甲所示,其中一處明顯的錯誤是 。此時應適當將 (A處向上/B處向下)調(diào)整。當他將溫度計剛插入熱水中時,溫度計的管壁模糊,很難看清示數(shù),原因是杯中熱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計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成小水珠。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A處向上 液化 12345(2) 實驗時用溫度計測出不同時刻水的溫度,并記錄在表中,其中第3min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示數(shù)為 ℃,下表為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表中a處應填的內(nèi)容是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a 80 84 88 96 98 98 9892 溫度/℃ (3) 實驗中,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不同,如圖丙所示為水在 (沸騰前/沸騰時)的情況。沸騰時 12345(4) 請在圖丁方格紙上畫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水的沸點是 ℃。98 12345(5) 小華在實驗中為了縮短時間,當實驗完成了一半時,將燒杯中的水倒掉了一部分繼續(xù)加熱,直至水沸騰。下列是其實驗過程中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正確的是 。B 123452. 模擬法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方法。它是以真實的自然環(huán)境或客觀事實為原型,創(chuàng)造出和自然環(huán)境或客觀事實相同或相近的實驗環(huán)境對具體的問題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第2題)(1) 如圖所示為模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實驗裝置。為了讓實驗效果明顯,實驗時應在錐形瓶中加入 ,再在蒸發(fā)容器中放入 。(冰/溫水/與室溫相同的水)溫水 冰 12345(2) 實驗中可以觀察到在錐形瓶口內(nèi)有 出現(xiàn),其形成的原因是 ,在蒸發(fā)容器的底部出現(xiàn)了水滴,這就形成了“雨”。霧 水蒸氣遇冷液化 12345(3) 人們把善于傳熱(或傳熱本領大)的物質(zhì)叫作熱的良導體,例如金屬就是熱的良導體;人們把不善于傳熱的物質(zhì)叫作熱的不良導體。你認為圖中的蒸發(fā)容器用 (金屬/玻璃)容器為好。金屬 123453. (2023·武漢)某實驗小組用兩套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分別研究海波和石蠟的熔化過程。 (第3題)(1) 如圖乙所示,溫度計顯示的是石蠟在某時刻的溫度,它的示數(shù)是 ℃。(2) 海波熔化過程中不斷 (放出/吸收)熱量,溫度 (升高/不變/降低)。36 吸收 不變 12345(3) 兩支試管中分別盛有海波和石蠟,當兩者全部熔化后,該實驗小組繼續(xù)研究海波和石蠟的凝固過程。將兩支試管從燒杯中取出,靜置于空氣中自然冷卻,每隔2min同時記錄一次溫度,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在同一個圖像中畫出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B A. 石蠟的凝固點為48℃B. 實驗室內(nèi)環(huán)境溫度為20℃C. 0~15min內(nèi)的任一時刻,石蠟和海波的溫度都不可能相同123454. (2022·撫順)如圖所示,請幫助小明完成“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 (第4題)(1) 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熱,這樣做的好處是 。(2) 小明使用A、B兩支溫度計,分別測量固體和水的溫度。組裝實驗器材時應該 .(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依次安裝。使物體受熱均勻,且溫度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 由下而上 12345(3) 實驗時,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某時刻溫度計B的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為 ℃。81 12345(4) 圖乙是溫度計A、B的示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小明觀察時發(fā)現(xiàn),試管內(nèi)出現(xiàn)液體時,A的示數(shù)就不再升高,當固體全部變成液體后溫度再升高。此現(xiàn)象說明固體是 (晶體/非晶體)。晶體 12345(5) t0時刻燒杯中的水開始沸騰,分析圖像可知,水沸騰的特點是吸收熱量, 。t0時刻試管中的物質(zhì)處于 態(tài)。溫度保持不變 固液共存123455. 用電冰箱研究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1) 電冰箱的原理是制冷劑在冷凍室中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 熱,再在冷凝管中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從而實現(xiàn)循環(huán)使用。汽化 吸 液化 (第5題)12345(2) 在實驗中,需要使溫度計離開被測液體讀數(shù),為了減小測量誤差,可以在溫度計的 上裹一個被待測液體浸透的棉花團。玻璃泡 (3) 實驗時使用的溫度計的刻度只有-2~100℃可以看清,其他部分被磨損,實驗中若冰箱冷凍室某測量點的溫度為-10℃,則溫度計中液柱上表面的位置大致在圖中所示的 (A/B/C)位置。B 12345(4) 電冰箱冷藏室內(nèi)的溫度分布情況是 。A. 上冷下熱,內(nèi)冷外熱B. 上冷下熱,內(nèi)熱外冷C. 上熱下冷,內(nèi)冷外熱D. 上熱下冷,內(nèi)熱外冷(5) 水和食鹽水中,凝固點較低的是 ;為了解決測量凝固點不方便的問題,先將上述液體放入冷凍室速凍,然后再取出并測量它們的熔點,即可得到凝固點,這樣做的理由是 。C 食鹽水 同種晶體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 12345(共13張PPT)考向十 物理閱讀問題期末壓軸題特訓1.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第1題)“海浩”現(xiàn)象你見過大海“開鍋”的景象嗎?2021年12月24日,不少大連人稱大連附近的大海海面都“開鍋”了,海面上霧氣繚繞,白茫茫一片,形成“浩氣”,就像我們燒一鍋水,剛把水燒開時水汽彌漫的情景一樣(如圖)。這是一種“海浩”現(xiàn)象。123產(chǎn)生“海浩”現(xiàn)象一般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強風;二是海面存在較大的氣溫差,空氣溫度較低,海水溫度高于空氣溫度;三是空氣中有一定含量的細小顆粒充當凝結核。“海浩”現(xiàn)象其實并不算罕見,每年的冬季,當強寒潮來到海面上的時候,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冷風可使大海中蒸發(fā)的水蒸氣迅速變成小液滴或小冰晶,形成大量白色水霧浮在海面上,出現(xiàn)“海浩”現(xiàn)象。當太陽出來后氣溫上升,或者寒潮的大風消失之后,“海浩”現(xiàn)象也就會消失了。123(1) 氣溫較低時,海面上的“浩氣”是由小冰晶組成的,這是水蒸氣遇冷發(fā)生的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現(xiàn)象,這種物態(tài)變化伴隨著 。(2) 下列不屬于“海浩”現(xiàn)象形成條件的是 (填字母)。A. 海面上有寒潮大風B. 海水溫度高于氣溫C. 氣溫較高,能產(chǎn)生大量的水蒸氣D. 空氣中有凝結核凝華 放熱 C (第1題)123(3) “海浩”現(xiàn)象消失的原因有 。(寫出一種即可)(4) 當海面被冰封后, (能/不能)產(chǎn)生“海浩”現(xiàn)象。氣溫上升(或寒潮的大風消失)不能 (第1題)1232.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汽車行駛過程中,為了安全,車與車之間必須保持一段距離。因為駕駛員從發(fā)現(xiàn)某一異常情況到采取制動動作的 “反應時間”(設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應時間”是相同的)里,汽車要通過一段距離(稱為反應距離);而從采取制動動作到汽車完全停止,汽車又要通過一段距離(稱為制動距離)。據(jù)公安部門統(tǒng)計,車輛行駛過程中,停車距離越長,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給出了某輛汽車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駛過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應距離、制動距離和停車距離等數(shù)據(jù)。123次 序 速度/(m·s-1) 反應距離/m 制動距離/m 停車距離/m1 12.5 9 14 232 25 18 56 743 30 21.6 79.4 101(1) 分析表中1、3兩行數(shù)據(jù)可知: = +制動距離;并填寫表中空缺的兩個數(shù)據(jù),完成表格。1856停車距離 反應距離 123(2)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汽車的行駛速度越大,停車距離 (越長/越短),所以超速行駛,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變大。(3) 某志愿者的反應時間為0.4s。在某次實驗中,該志愿者駕車以72km/h的速度在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為33m,則經(jīng)過 m的距離后汽車才開始減速;若志愿者邊打電話邊駕車,以72km/h的速度在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為39m,此時志愿者的反應時間是 s。由此研究可知,駕駛員駕駛時打電話,駕駛員的反應會 (變快/不變/變慢)。越長 8 0.7 變慢 1233.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數(shù)碼相機數(shù)碼相機是集光學、機械、電子一體化的產(chǎn)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轉換、存儲和傳輸?shù)炔考哂袛?shù)字化存取模式,與電腦交互處理和實時拍攝等功能。圖甲是通過伸縮鏡頭來調(diào)節(jié)像距實現(xiàn)完美成像的某型號數(shù)碼相機,光通過單鏡頭或者鏡頭組進入相機,再通過成像元件轉化為數(shù)字信號,數(shù)字信號通過影像運算芯片儲存在存儲設備中。123快門是照相機用來控制感光部分有效曝光時間的構件,相機上所標快門數(shù)據(jù)“100”,表示快門打開的時間是秒,秒數(shù)低時可輕松抓拍急速移動的目標。圖乙的光圈是相機內(nèi)用來控制光通過鏡頭進入機身內(nèi)感光面光量的裝置,它的大小決定著感光元件受光的多少,光圈大小的計算公式:光圈=。123(1) 數(shù)碼相機鏡頭的主要元件是 (凸/凹)透鏡,若要抓拍運動員百米沖刺時的瞬間照片,快門數(shù)據(jù)要調(diào) (大/小)。(2) 關于數(shù)碼相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制作相機鏡頭的玻璃是晶體B. 為擴大拍攝范圍,應將鏡頭遠離景物,此時成像變小C. 在相機鏡頭前加一片紅色的濾色鏡,拍攝出來的綠葉呈黃色D. 拍攝近、遠景時的“調(diào)焦”采用了模仿眼睛的功能,即調(diào)節(jié)鏡頭的焦距凸 大 B 123(3) 小明用簡單的照相機拍攝遠處張謇的塑像,不需要調(diào)節(jié)鏡頭就可直接拍攝,是因為鏡頭的焦距非常 (大/小);如果有一只小蟲子停留在鏡頭上,此時小蟲子在感光元件上的成像情況為 (倒立縮小的實像/不成像/正立放大的虛像)。(4) 某數(shù)碼相機鏡頭的焦距為50mm,若此時鏡頭通光孔直徑為25mm,則光圈數(shù)據(jù)為 ;如果此時需要拍攝遠處的物體,像距約為 cm。小 不成像 2 5 123(5) 單位時間內(nèi),太陽光射入單位面積的光能是恒定的。小明在實驗室進行模擬實驗時發(fā)現(xiàn):通過選擇不同的“光圈”和“快門”,可以控制進光面積和進光時間,兩者組合起來可以控制進光能量一定,從而能拍出亮度穩(wěn)定的照片。下表列出了光圈與快門的正確組合,請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丙中作出圖像;當光圈數(shù)據(jù)為“6”時,對應的“快門”數(shù)據(jù)大約是 。光 圈 20 15 12 10 6 5 4 3 2快 門 9 16 25 36 144 225 400 900100(80~120均可) 12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考向一 聲 現(xiàn) 象.pptx 考向七 光學實驗.pptx 考向三 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及應用.pptx 考向九 運動學實驗.pptx 考向二 光 現(xiàn) 象.pptx 考向五 物體的運動.pptx 考向八 熱學實驗.pptx 考向六 聲學實驗.pptx 考向十 物理閱讀問題.pptx 考向四 物態(tài)變化.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