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3氧氣的制備 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單元教學主題 學習主題“空氣與水資源”。本單元涉及的主要化學大概念:空氣的組成;氮氣和稀有氣體;氧氣的性質;氧氣的用途;氧氣的制備;水的組成;水的凈化;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學科 化學 年級 九年級單元 第二章《空氣與水資源》 授課人 Xxx單元內容 本單元教學內容:課題1 通過“捕獲”空氣實驗和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測定實驗,觀察的實驗現象初步推斷空氣的主要成分;掌握氮氣和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從組成上對物質進行分類,識別純凈物和混合物;體會科學家在探索空氣成分過程中的智慧和方法。課題2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不同實驗條件下實驗現象的差異,根據觀察到的實驗事實歸納出反應的本質;列舉氧氣在日常生活、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從辯證的角度初步認識物質的化學變化。課題3 認識工業制取氧氣的思路和能運用化學原理設計氧氣的實驗 室制備方案,初步學習氧氣制備的實驗操作,養成嚴格遵守實驗規則的意識,初步形成實驗室制備氣體的一般思路。課題4 電解水實驗探究水的組成;運用化學方法對水進行凈化,學習物質分離的實驗技能;能化學在自來水生產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識水資源綜合利用對社會可持續自發展的重要意義。本單元內容的邏輯結構:相關概念的教學順序為:認識空氣的組成→氮氣和稀有氣體的性質及其用途→氧氣的性質及其用途→氧氣的制備→水的組成和水的凈化→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內容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從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事實、現象和問題出發,培養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建立有關物質變化的基本概念,結合具體實驗,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身體驗、廣泛交流,并初步學會一些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本單元內容可開發的教學活動與資源:本單元內容為空氣與水的組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本單元中安排了較多的實驗探究、討論、調查與研究、課外實驗等欄目,以激發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學生實驗、圖片、影像資料、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等創設教學情境,使每個學生能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的世界,從而產生濃厚的化學學習興趣,加深對化學的了解。本單元教學重點:1.空氣的組成。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3.實驗室中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4.水的組成。5.水的凈化方法、原理、操作。本單元教學難點:1.建構密閉體系中壓強變化的方法模型,理解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原理。2.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實驗操作及誤差分析。3.實驗室中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實驗操作。單元學情 本課題主要研究空氣的成分、水的組成及空氣污染的有關知識。小學自然課中學過有關空氣的知識,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把“空氣”作為較系統地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開始,有利于從化學的角度認識物質世界。初三學生對化學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他們的觀察能力、記錄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還有待培養。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是模型的搭建能力、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力和科學探究思維的培養等有待加強。在技能方面,學生初步具備并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實驗并分析實驗現象,得到較直觀的結論。單元目標 1.能依據觀察的實驗現象初步推斷空氣的主要成分;2.能從組成上對物質進行分類,識別純凈物和混合物;3.能體會科學家在探索空氣成分過程中的智慧和方法。4.了解空氣中主要成分性質和用途;知道空氣污染的危害,了解保護大氣環境的措施。5.實驗室中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6.水的組成。7.水的凈化方法、原理、操作,認識凈化水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意義。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1.關注課堂問題預設、實驗探究與學生課堂反饋表現。設計課時作業與學生答題正確率的及時分析。3.圍繞單元和主題目標:分層設置單元測試和家庭小實驗探究。單元實施課型安排 課時設置 課時目標 達成評價 任務活動 當堂檢測 課時作業新授課 1 觀察的實驗現象初步推斷空氣的主要成分;掌握氮氣和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從組成上對物質進行分類,識別純凈物和混合物;體會科學家在探索空氣成分過程中的智慧和方法。 認識空氣的組成。能對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實驗操作及誤差分析,培養對化學實驗濃厚的興趣。 1、 實驗探究:“捕捉”空氣實驗2、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測定 1、課件素材練習2、課本p42、習題 校本課時作業新授課 2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不同實驗條件下實驗現象的差異,根據觀察到的實驗事實歸納出反應的本質;列舉氧氣在日常生活、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從辯證的角度初步認識物質的化學變化。 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和用途。會觀察、描述、分析實驗現象,解決問題。 氧氣的性質2、氧氣的用途 1、課件素材練習2、課本p48、p49習題 校本課時作業新授課 2 認識工業制取氧氣的思路和能運用化學原理設計氧氣的實驗室制備方案,初步學習氧氣制備的實驗操作,養成嚴格遵守實驗規則的意識,初步形成實驗室制備氣體的一般思路。 掌握氧氣的簡單的制備實驗方法和實驗操作。簡單實驗儀器的使用和實驗室安全規則。 1、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2、利用化學反應制備氧氣 1、課件素材練習2、課本p56、p57習題 校本課時作業新授課 2 電解水實驗探究水的組成;運用化學方法對水進行凈化,學習物質分離的實驗技能;能化學在自來水生產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識水資源綜合利用對社會可持續自發展的重要意義。 掌握水的組成、制備和凈化。會觀察、描述、分析實驗現象,解決問題。 探究水的組成水的凈化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1、課件素材練習2、課本p68、p69習題 校本課時作業課時設計(課題3)課題 2.3氧氣的制備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1.教學內容分析 氧氣的制備在教材中所占的篇幅不多,但卻是本單元最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因此課前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地研究處理和挖掘工作,在課堂教學時才能做適當的展開和調節。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本課通過實驗室制氣體的四個環節:反應原理、藥品的選擇、反應裝置的選擇、收集裝置的選擇。利用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高錳酸鉀分解產生氧氣,讓學生理解不同反應物、不同條件,需要不同的實驗裝置,同樣,氣體的收集裝置,也因氣體的性質不同而不同。本節課中教師一定要做好歸納演繹、分析比較以及運用的工作。2.學習者分析 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說,他們都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思維及實驗操作能力,因此本節課我們設計了一些小實驗將教學與學生實驗相結合,這樣既可保持和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同時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本課的最后我們也設計了一些小活動,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3.學習目標確定 1.能認識工業制取氧氣的思路和方法;2.能運用化學原理設計氧氣的實驗室制備方案,初步學習氧氣制備的實驗操作;3.養成嚴格遵守實驗規則的意識,初步形成實驗室制備氣體的一般思路。4.學習評價設計 課件隨堂練習校本課時作業課堂實驗5.學習活動設計任務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學習評價【提問】我們知道氧氣有許多用途,在醫療和工業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氧氣,這些氧氣是如何獲取的呢?【講解氧氣】在標準大氣壓,-183℃時,氧氣變為淡藍色液體;-218.4℃時氧氣變成淡藍色固體。工業生產的氧氣,一般加壓貯存在藍色鋼瓶中。【提問】空氣中99%都是氮氣和氧氣,另外在標準大氣壓下,氧氣沸點為-183℃,氮氣的沸點為-196℃。你能設計出從空氣中獲取氧氣的方案嗎?【觀看圖片】思考討論關于氧氣是如何獲取的問題。【認識氧氣】氧氣的三種狀態的轉化溫度。【思考交流】設計從空氣中獲取氧氣的方案激活學生的思維,說出生活中關于氧氣的場景。通過學生的認知引入新課,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任務二: 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播放視頻】工業制氧分離液態空氣法【講授新知】 工業制氧分離液態空氣法:工業上根據液態氧和液態氮的沸點不同,采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獲得氧氣。(屬于物理變化)在低溫高壓的條件下壓縮空氣使其液化,隨后控制溫度使沸點較低的液態氮先從液態空氣中分離出來,剩下就是沸點較高的液態氧,把氧氣加壓貯存在淡藍色鋼瓶中備用。【講授新知】工業制氧氣膜分離技術法:氣體膜分離技術是利用不同種類的氣體分子在通過特定薄膜時滲透率不同的性質,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講授新知】工業制氧氣分子篩技術法:分子篩是一種具有均勻微孔結構的材料,有很強的吸附能力,能把不同的分子分離開,起到“篩分”分子的作用,故稱為分子篩。【板書】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 【觀看視頻】工業制氧分離液態空氣法【思考交流】①工業制氧的大致流程是怎樣的?②工業制氧利用了什么原理?采用什么方法?③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為什么?④工業制氧的優點是什么?工業制氧得到的氧氣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為什么?分離液態空氣法膜分離技術法分子篩技術法 掌握工業制氧的流程、原理等。分離液態空氣屬于物理變化。能分析工業制氧方法的優缺點任務三: 過氧化氫制取氧氣【提問】第一步:還是要尋找原料。出示一些實驗室制氧氣的含氧化合物的藥品【講授新知】選擇試劑需考慮的因素:①制氧氣的原料須是含氧的物質。②利用較簡單的實驗條件就能較快得到氧氣。③生成的氣體成分單一,便于收集。【講授新知】1.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1)藥品:藥品:過氧化氫溶液(主要成分H2O2)和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MnO2)(2)原理:文字表達式為過氧化氫水+氧氣 ,符號表達式為H2O2 2H2O+O2【裝置展示】 氣體制取裝置 = 發生裝置 + 收集裝置【講授新知】實驗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連接裝置后,塞緊橡皮塞。先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再將導管的末端放入水中,雙手緊握錐形瓶,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后導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②裝藥品:先向錐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錳固體,塞好帶有分液漏斗和導管的雙孔橡皮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過氧化氫溶液。③滴加液體: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慢慢滴加過氧化氫溶液。④收集氣體。收集方法:引導學生看密度、能否與空氣反應溶解性、能否與水反應①排水法:氧氣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法: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思考交流】下列哪些物質還有可能用來實驗室制備氧氣?選擇試劑需考慮的因素?【查閱資料】純過氧化氫是淡藍色的黏稠液體,其水溶液俗稱“雙氧水”,為無色透明液體。 過氧化氫的穩定性較差,在低溫時會緩慢分解成水和氧氣,但分解速度較慢。加熱至153℃以上能劇烈分解,并放出大量的熱。MnO2及許多重金屬離子如鐵、錳、銅等離子存在時,對其分解起催化作用。【思考交流】分析本套裝置的優點(分液漏斗的優點):該實驗中采取了什么方法加快反應速率?采取了什么方法減慢反應速率?【思考交流】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氣?思考、回答。密度比空氣大。知道根據密度選擇用向上還是向下排空氣法。2、怎樣檢驗生成的氣體是氧氣?3、用集氣瓶收集氧氣時,怎樣證明集氣瓶已經充滿了氧氣?4、帶火星木條復燃說明什么?這是什么物質的什么性質?5、為什么氣體不再產生時,再多次加入過氧化氫溶液?想說明什么? 知道實驗室制氧原料的基本要求。知道實驗室制氧的反應原理。進一步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裝置。學生通過參與實驗,學習如何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培養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學生能夠進行邏輯推理,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任務四: 催化劑和催化作用【講授新知】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但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稱為該反應的催化劑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中國“催化劑之父” 【認識催化劑的特點】 (1)二氧化錳不是在任何反應中都能起催化作用。(2)催化劑不會影響反應是否發生及產物的質量(3)“一變”“兩不變”①催化劑不能改變生成物的質量;②催化劑不是反應物也不是生成物(寫在反應條件上);③一種催化劑只針對某一反應,不同的反應,催化劑可能相同,某一反應的催化劑可能不止一種。 認識到催化劑和催化作業,及其催化劑的特點認識到催化劑在化工生產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任務五: 分解反應【概念構建】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的化學反應,像這樣的化學反應,稱為分解反應。【概念辨析】引導學生發現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的不同處 【觀察思考】下列三個化學反應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辨析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由一變多化合反應:由多變一 認識分解反應和分解反應的特點辨析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的異同任務六: 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播放視頻】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講授新知】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步驟【注意事項講解】1.檢查裝置氣密性。2.在試管口放置一小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造成堵塞或污染水槽。3.氣體收集完畢時,應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以免因試管內壓強減小而產生倒吸現象。【概念構建】①利用化學反應制備物質,應選擇價廉易得的物質為原料;②物質制備的裝置要安全可靠,物質制備反應的條件要便于控制,生成物要易于分離和收集;③物質制備過程中能源的消耗要盡可能少,要盡量避免對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 【觀看視頻】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操作】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連接好裝置,將導管末端放入水中,用手緊握試管外壁,若水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證明裝置不漏氣。松開手后,導管口出現一段水柱。②裝入藥品:將藥品平鋪在試管底部,并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用單孔塞塞緊。③固定裝置: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④點燃酒精燈加熱: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后對準藥品部位加熱。⑤收集氣體:⑥將導管移出水槽。 ⑦再熄滅酒精燈。【實驗對比】感受高錳酸鉀制取和收集氧氣與雙氧水制取和收集氧氣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認識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實驗原理和實驗裝置學生通過參與實驗,動手實驗、學習如何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培養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進一步理解工業和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不同需求,從而原料和裝置均不同。知識遷移,利用所學解決問題任務七:課堂檢測【提問】學完本課題,談談你收獲……【反饋練習】課堂練習和校本練習 根據板書,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課堂延伸 鞏固所學8.板書設計9.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校本課時10.教學反思與改進教完這節課,我反思了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就本節課而言,主要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且對主要的問題加以討論,學生興致高昂,完成了教學目標,大多數學生都能在不出現任何錯誤的情況下完成整個實驗,但由于是第一次動手做,還是有個別問題出現:忘塞棉花、加熱位置不對、開始收集時間沒把握好、往集氣瓶中插入燒紅的木炭和鐵絲時間(特別是鐵絲插入 的時間)不及時等等,但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2張PPT)(人教版)九年級上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2.3 氧氣的制備01教學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隨堂檢測05課堂總結06課堂典例0102認識工業制取氧氣的思路和方法;03學習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步驟;養成嚴格遵守實驗規則的意識,初步形成實驗室制備氣體的一般思路。教學目標新知導入我們知道氧氣有許多用途,在醫療和工業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氧氣,這些氧氣是如何獲取的呢?潛水員下水需要攜帶氧氣航天員在艙外需要攜帶氧氣醫療急救時需要氧氣在標準大氣壓,-183℃時,氧氣變為淡藍色液體;-218.4℃時氧氣變成淡藍色固體。工業生產的氧氣,一般加壓貯存在藍色鋼瓶中。液態氧氣固態氧氣盛氧鋼瓶新知導入模塊一 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新知導入空氣中99%都是氮氣和氧氣,另外在標準大氣壓下,氧氣沸點為-183℃,氮氣的沸點為-196℃。你能設計出從空氣中獲取氧氣的方案嗎?0℃··· ···-183℃氧氣沸點-196℃氮氣沸點氧氣為液態,氮氣為氣態沸點低的液態氮就從空氣中分離出來,剩余的液態空氣和沸點高的液態氧貯存于鋼瓶。探究新知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任務一【觀看視頻】探究新知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任務一(1)流程:空氣降溫加壓液態空氣升溫氮氣液氧-196℃-183℃(2)原理 利用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同。(3)分離液態空氣屬于物理變化。1、工業制氧氣:分離液態空氣法探究新知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任務一2、工業制氧氣:膜分離技術法氣體膜分離技術是利用不同種類的氣體分子在通過特定薄膜時滲透率不同的性質,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屬于物理變化。空氣氧氣其他氣體膜分離制氧設備探究新知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任務一3、工業制氧氣:分子篩技術法分子篩是一種具有均勻微孔結構的材料,有很強的吸附能力,能把不同的分子分離開,起到“篩分"分子的作用,故稱為分子篩。分子篩制氧機是利用分子篩特殊的吸附能力和解吸技術,加壓時吸附空氣中的氮氣、二氧化碳氣體,將未被吸收的氧氣收集起來,經過凈化處理后即成為高純度的氧氣。屬于物理變化。分子篩制氧機模塊二 利用化學反應制備氧氣探究新知【問題】下列哪些物質還有可能用來實驗室制備氧氣?KCl KMnO4 KClO3 MnO2 H2O NH3 H2O2選擇試劑需考慮的因素:①制氧氣的原料須是含氧的物質。②利用較簡單的實驗條件就能較快得到氧氣。③生成的氣體成分單一,便于收集。含氧的物質一定條件氧氣在實驗室里,常采用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分解等方法制取氧氣。探究新知實驗室制備氧氣的思路[思路方法] 實驗室制備氧氣的思路:確定制備氧氣的反應原理(選擇藥品及其發生的反應)→確定制備氧氣的裝置(依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確定收集方法(依據氧氣的密度及溶解性)→氧氣的檢驗(依據氧氣具有支持燃燒的性質)。【問題】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分解制備氧氣的原理是什么?探究新知任務二過氧化氫制取氧氣【查閱資料】純過氧化氫是淡藍色的黏稠液體,其水溶液俗稱“雙氧水”,為無色透明液體。 過氧化氫的穩定性較差,在低溫時會緩慢分解成水和氧氣,但分解速度較慢。加熱至153℃以上能劇烈分解,并放出大量的熱。MnO2及許多重金屬離子如鐵、錳、銅等離子存在時,對其分解起催化作用。探究新知過氧化氫制取氧氣任務二【實驗原理】過氧化氫 水 + 氧氣H202 H2O O2二氧化錳(過氧化氫溶液:無色液體)(二氧化錳:黑色固體)二氧化錳作催化劑探究新知任務二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實驗裝置】探究新知任務二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反應裝置】收集裝置發生裝置發生裝置收集裝置氣體制取裝置 = 發生裝置 + 收集裝置探究新知任務二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實驗裝置】便于控制液體的滴加速率從而控制反應速率(1)該實驗中采取了什么方法加快反應速率: .加二氧化錳催化劑(2)采取了什么方法減慢反應速率:;.調節活塞,減慢液體滴加的速率加水減小反應物過氧化氫的濃度本套裝置的優點(分液漏斗的優點):探究新知任務二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實驗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連接裝置后,塞緊橡皮塞。先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再將導管的末端放入水中,雙手緊握錐形瓶,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后導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②裝藥品:先向錐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錳固體,塞好帶有分液漏斗和導管的雙孔橡皮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過氧化氫溶液。③滴加液體: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慢慢滴加過氧化氫溶液。④收集氣體。探究新知【收集方法】選擇依據:密度、能否與空氣反應溶解性、能否與水反應①排水法:氧氣不易溶于水。若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當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開始收集(原因是開始排出的氣體是空氣,會使得收集的氧氣不純);當集氣瓶口有大量氣泡往外冒時,表明氧氣已集滿,在水下用玻璃片磨砂面蓋住瓶口,移出水槽,將集氣瓶正放在桌面上。②向上排空法: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向上排空氣法: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收集時導管應伸入集氣瓶底部(目的是為了排盡瓶內空氣),驗滿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復燃,則氧氣已集滿。任務二過氧化氫制取氧氣探究新知思考交流【檢驗和驗滿】請根據氧氣的性質討論:1、怎樣檢驗生成的氣體是氧氣?2、用集氣瓶收集氧氣時,怎樣證明集氣瓶已經充滿了氧氣?檢驗:將帶有火星的木條放入瓶內,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①用排水法收集:當集氣瓶的瓶口有氣泡冒出時,證明已收集滿。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已收集滿。探究新知思考交流3、帶火星木條復燃說明什么?這是什么物質的什么性質?說明有大量氧氣生成。氧氣的助燃性。4、為什么氣體不再產生時,再多次加入過氧化氫溶液?想說明什么?說明二氧化錳反應中不被消耗。二氧化錳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探究新知任務三催化劑和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但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稱為該反應的催化劑。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注意] (1)二氧化錳不是在任何反應中都能起催化作用。(2)催化劑不會影響反應是否發生及產物的質量(3)“一變”“兩不變”①催化劑不能改變生成物的質量;②催化劑不是反應物也不是生成物(寫在反應條件上);③一種催化劑只針對某一反應,不同的反應,催化劑可能相同,某一反應的催化劑可能不只一種。探究新知任務三催化劑和催化作用【催化劑的作用】催化劑在化工生產過程中有重要作用,有的反應如果沒有催化劑就不能進行,大多數化工生產都有催化劑的參與。例如,在石油煉制過程中,用高效催化劑生產汽油、煤油等;在汽車尾氣處理中用催化劑促進有害氣體的轉化;釀造工業和制藥工業都要用酶作催化劑,某些酶制劑還是寶貴的藥物。閔恩澤(1924-2016)“中國催化劑之父”探究新知任務四分解反應【觀察思考】下列三個化學反應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碳酸氫銨 氨氣 + 水 + 二氧化碳加熱堿式碳酸銅 氧化銅 + 水 + 二氧化碳加熱過氧化氫 水 + 氧氣二氧化錳生成物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反應物只有一種這個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的化學反應,像這樣的化學反應,稱為分解反應。探究新知任務四分解反應分解反應:由一變多(AB A+B)化合反應:由多變一(A+B AB)①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②分解反應: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概念辨析】探究新知任務五【觀看視頻】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探究新知任務五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KMnO4 K2MnO4 + MnO2 + O2加熱高錳酸鉀錳酸鉀氧氣二氧化錳實驗原理:實驗裝置:(這也是一個分解反應)(高錳酸鉀固體:紫黑色)(高錳酸鉀溶液:紫紅色)(二氧化錳是生成物)探究新知任務五【實驗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連接好裝置,將導管末端放入水中,用手緊握試管外壁,若水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證明裝置不漏氣。松開手后,導管口出現一段水柱。②裝入藥品:將藥品平鋪在試管底部,并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用單孔塞塞緊。③固定裝置: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④點燃酒精燈加熱: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后對準藥品部位加熱。⑤收集氣體:⑥將導管移出水槽。⑦再熄滅酒精燈。探究新知任務五【方法導引】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高錳酸鉀分解制氧氣實驗的注意事項1.檢查裝置氣密性。2.在試管口放置一小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造成堵塞或污染水槽。3.氣體收集完畢時,應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以免因試管內壓強減小而產生倒吸現象。探究新知學以致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固體混合物制氧氣實驗原理:實驗裝置:(這也是一個分解反應)氯酸鉀 氯化鉀 + 氧氣二氧化錳加 熱KClO3 KCl O2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氯酸鉀:白色固體)(二氧化錳:黑色固體)(二氧化錳是催化劑)探究新知觀念構建①利用化學反應制備物質,應選擇價廉易得的物質為原料;②物質制備的裝置要安全可靠,物質制備反應的條件要便于控制,生成物要易于分離和收集;③物質制備過程中能源的消耗要盡可能少,要盡量避免對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物質制備的要求例1、 在雙氧水制取氧氣實驗中,一定不需用到的儀器是( )A. 酒精燈B. 水槽C. 集氣瓶D. 錐形瓶課堂典例【答案】A【解析】用雙氧水制取氧氣,屬于固液不加熱反應,無需酒精燈,錐形瓶是反應容器,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裝置可選集氣瓶和水槽。例2、下列發生裝置中,可用于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是( )A. B. C. D.【答案】A【詳解】A、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在生成氧氣的同時,還有錳酸鉀和二氧化錳生成,由于反應需要加熱,所以發生裝置應選A;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固體粉末會隨著氧氣流順著導管進入水槽,使水槽內的水變成紫紅色(由于高錳酸鉀溶于水顯紫紅色),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通常要在試管口放一棉花團,故正確;B、屬于固液常溫型,故錯誤;C、屬于固液常溫型,故錯誤; D、屬于固液常溫型,故錯誤。課堂典例例3、 如圖是利用雙氧水制氧氣的實驗裝置,連接正確的一組是( )課堂典例【答案】B【詳解】實驗室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氣時,反應物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反應條件是常溫,應選固-液不加熱型的發生裝置①,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③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選B。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1.實驗室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混合制氧氣,其中二氧化錳在此過程中屬于( )A.反應物B.生成物C.催化劑D.無任何作用隨堂檢測【答案】C【詳解】A、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是作催化劑,而不是作反應物,故選項錯誤;B、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是作催化劑,而不是生成物;C、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是作催化劑,故選項正確;D、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是作催化劑,而不是無任何作用,故選項錯誤。2.氧氣在工農業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下列有關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室制取氧氣時,一定需要加熱B.氧氣能燃燒,可用作火箭燃料C.食品在空氣中因與氧氣發生緩慢氧化而變質D.工業上利用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有新物質生成隨堂檢測【答案】C【詳解】A、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時,不需要加熱;實驗室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時,需要加熱,故實驗室制取氧氣時,不一定需要加熱,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氧氣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助燃劑,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食品在空氣中因與氧氣發生緩慢氧化而變質,說法正確,符合題意;D、工業上利用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3.下列有關工業法制取氧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液化蒸發空氣制取氧氣屬于分解反應B.液化蒸發空氣制取氧氣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C.液氧是無色的D.液化蒸發空氣所得的氧氣貯存在銀灰色鋼瓶中隨堂檢測【答案】B【解析】A、工業上利用分離液化空氣法制取氧氣是根據液氧和液氮的沸點不同,將氧氣和氮氣分離的過程,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的生成,是物理變化,錯誤;B、液化蒸發空氣制取氧氣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正確;C、液氧是淡藍色的液體,錯誤;D、液化蒸發空氣所得的氧氣貯存在藍色鋼瓶中,錯誤。故選B。課堂總結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3氧氣的制備--九年級化學滬教版(全國)(2024)上冊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doc 2.3氧氣的制備課件--九年級化學滬教版(全國)(2024)上冊.pptx 工業制氧氣一分離液態空氣法--www.21cnjy.com.mp4 高錳酸鉀分解制氧氣--www.21cnjy.com.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