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1.1化學發展簡史——古代化學人類學會了使用火和簡單的工具,改善了自身的生存條件,變得聰明強大1.1化學發展簡史——古代化學人類逐步了解和領這些物質變化的過程中,制得了對人類生存具有實用價值的產品,如陶器、銅器、鐵器、紙、火藥、酒、燃料等1.1化學發展簡史——近代化學1.原子論和分子學說的創立(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人物:道爾頓(英) 、阿伏伽德羅(意)道爾頓和他提出的原子模型意大利 阿伏加德羅1.1化學發展簡史——近代化學2.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導下,利用元素之間的一些規律性知識來分類學習物質的性質,使化學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律可循。1.1化學發展簡史——現代化學1.化學家已能利用各種先進的儀器和分析技術對化學進行微觀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納米技術制造出具有不同功能的產品,使化學在能源、材料、醫藥、信息、環境和生命科學等研究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掃描隧道顯微鏡1.1化學發展簡史——現代化學2.目前,人們發現和合成得物質已經有上億種,很多是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這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條件,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納米銅 科學家通過發現和利用納米級物質的新特性,制造出更加優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學在材料、能源、環境和生命科學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隔水透氣薄膜鳥籠鳥與魚同游1.1化學發展簡史——現代化學太陽能發電用碳化硅蜂窩體亞克力有機玻璃玻璃鋼制成的船體化學發展簡史——現代化學近年來,“綠色化學”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學生產工藝和產品向著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化學必將使世界變得更加絢爛多彩(1)“綠色化學”又稱“環境友好化學”,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消除化學污染(2) “綠色化學”的主要特點① 原料: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 采用無毒無害原料② 條件: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反應,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③ 零排放: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原料的原料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 “零排放”。④ 產品:生產出有利于環境保護,社區安全和人體健康的環境友好產品。1.1什么是化學你眼中的化學是什么樣的呢?會炸的?炫酷的?有毒的?什么是化學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化學研究物質組成決定性質結構決定用途決定反映變化規律決定反映化學不僅要研究自然界已經存在的物質,還要研究和創造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質,可以合成新材料,開發新能源,防治污染和保護環境;控制化學變化使其朝著人類有利的方向發展化學的作用利用化學,生產化肥和農藥解決糧食問題化學的作用利用化學,合成藥物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化學的作用利用化學,開發新能源和新材料應對能源危機化學的作用利用化學,綜合應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防治環境污染1.11.1什么是化學學習化學,能從化學視角認識物質世界,學會認識物質和創造物質的本領;了解化學的研究方法,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科學態度,具有責任擔當。1.1如何學好化學1.“觀察”觀察一般應遵循“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的順序進行,反應前觀察反應物的顏色、狀態、氣味產生的各種現象;反應中觀察反應條件及反應過程中的各種現象;反應后觀察生成物的顏色、狀態、氣味。最后針對觀察到的各種現象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概括,得出科學結論,觀察后要用最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達到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2.“動手”積極動手實驗。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驗”,親自動手實驗不僅能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們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成倍提高學習效率。1.1如何學好化學3.“記憶”與數學、物理相比較,“記憶”對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化學的最基本方法,離開了“記憶”談其他就成為一句空話。這是因為:(1) 化學本身有著獨特“語言系統”──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而其中大多數必須記憶;(2) 一些物質的性質、制取、用途等也必須記憶才能掌握它們的規律。1.1如何學好化學4.“思考”勤于動腦。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從個別想到一般,從現象想到本質、從特殊想到規律,上課要動口、動手,主要是動腦,想“為什么”想“怎么辦”?多想、深想、獨立想,就是會想。只有會想,才能想會了。5.“練習”保證做一定的課內練習和課外練習題。它是應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書面形式,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更好地鞏固知識、掌握知識,并能檢驗出自己學習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績。1.1隨堂訓練1. 下列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A. 物質的組成和結構 B. 物質的性質C. 物質的變化規律 D. 物體的運動狀態D1.1隨堂訓練2. 化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是( )人類發現和合成的物質超過3000萬種B. 納米技術的應用C. 原子論和分子學說的創立D. 綠色化學的提出C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