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 3.1分子和原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 3.1分子和原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單元教學主題 物質構成的奧秘本章主要的化學概念: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分子的性質;分子;原子;原子的構成;離子;離子符號;相對原子質量;元素;元素符號;元素周期表。 學科 初中化學 年級 九年級上
單元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授課人 Xxx
單元內容 本單元教學內容:課題1 本課題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分子和原子,從微觀角度對物質的結構進行探析。首先通過品紅的擴散了解分子原子的運動,知道物質是由微粒構成,又通過宏觀的化學實驗,了解分子是由原子構成。進而掌握分子原子的概念和聯(lián)系。本節(jié)課從微觀角度了解物質的構成,理解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只有對物質的微觀結構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物質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才能理解物質變化的客觀性和復雜性,才能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發(fā)展學生探究物質及其變化的興趣,為化學學科的學習打造堅實的基礎。課題2 本課題的主要內容是講解化學變化中最小粒子---原子的內部結構。通過動畫和圖片展示原子的內部構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得失核外電子形成離子以及相對原子質量等。通過分析,層層遞進,引入化學學習中的重要工具:相對原子質量。本課題主要用構建和利用模型的方法,將微觀的世界呈現(xiàn)出來,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通過類比、簡5華和抽象等方法突出原型的主要特征。本節(jié)課主要引導學生充分體驗科學研究過程中的實驗、假說、模型、推證等科學方法的重要作用和質疑、反思、嚴謹?shù)瓤茖W態(tài)度的重要作用。課題3 本課題通過介紹元素的元素符號的書寫和含義,元素周期表,了解化學元素的種類,了解在化學的世界中,如何用化學元素符號表示物質。元素在整個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占據最基礎最全面的位置。正確理解這些基本概念是學習其他知識板塊的重要基礎。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將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相結合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微觀想象力和對化學物質表達的準確性。本單元內容的邏輯結構:本單元先從宏觀的實驗現(xiàn)象介紹分子的運動,再通過進一步講解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以此構建一個微觀的化學世界,引導學生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及變化的本質。再進行原子內部構成的講解,以構建模型的方式來呈現(xiàn)原子的特征。以核外電子的得失,講述離子的概念以及離子符號。以元素的講解為載體,完整地呈現(xiàn)化學的微觀世界。本單元的概念性內容較多,以合理的邏輯順序將微觀與宏觀相連,幫助學生走在化學的世界里以微觀角度探究物質的本質。本單元內容可開發(fā)的教學活動與資源:本單元通過實驗探究來展示分子的運動,引入物質的微粒概念。通過多媒體的動畫演示,展現(xiàn)分子和原子的關系,認識到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圖片展示原子結構,以更加直觀和立體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原子,進而了解離子的形成。通過日常生活的常見例子,了解化學元素對我們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學物質的多樣性,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化學世界,走進化學世界。本單元教學重點:分子、原子的概念與聯(lián)系;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離子及其符號;原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的概念;元素、物質、分子、原子、離子的關系。本單元教學難點:從微觀角度解釋生活現(xiàn)象;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的關系;元素概念的理解。
單元學情 本單元有較多概念性的知識,這個知識是學生今后開展化學學習的理論基礎。學生掌握知識主要是通過形象思維。本單元將以圍觀的角度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實現(xiàn)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融合,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邏輯思考能力。以宏觀角度理解微觀概念,初步建立微觀世界,并能以微觀角度解釋日常生活中的實例,本單元應選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宏觀實驗與例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分子、原子、粒子等微觀概念。了解物質的組成與結構,探索物質構成的奧秘。
單元目標 1.了解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3.以分子為例,能用微觀粒子運動的觀點解釋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xiàn)象;4.知道并能說出原子的構成;5.知道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的關系;6.知道相對原子質量的含義,并理解相對原子質量表。7.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和原子結構示意圖;8.了解離子的形成過程,知道離子與原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9.理解元素的概念;10.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包括宏觀、微觀),掌握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能記住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11.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能根據原子序數(shù)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達成評價
知識評價 節(jié)名 基礎知識點 學習情況自評
很好 一般 不好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1.了解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2.掌握分子、原子的性質;3.掌握分子原子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課題2 原子的構成 1.掌握原子的構成2.掌握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以及原子結構示意圖3.了解離子的形成過程,知道離子與原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4.掌握相對原子質量
課題3 元素 1.理解元素的概念2.了解元素與原子、物質的組成關系;3.掌握元素符號;4.理解元素周期表;
單元實施
課型安排 課時設置 課時目標 達成評價 任務活動 當堂檢測 課時作業(yè)
新授課 1 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2.知道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質;3.分子的概念;4.原子的概念; 1.能夠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2.知道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質;3.通過觀察和分析不同物質的模型,初步認識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4.學會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觀看品紅擴散實驗2.分子運動實驗探究3.觀看微觀角度:水蒸發(fā)、過氧化氫分解動畫。4.分組討論,分析微觀角度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校本P63頁第1、2題 校本課時作業(yè)
新授課 2 1.知道原子的構成;2.知道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的關系;3.知道相對原子質量的含義,并理解相對原子質量表;4.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排布;5.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理解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原子種類的關系;6.了解離子的形成過程,知道離子與原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知道并能說出原子的構成;2.知道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的關系并會計算;3.知道相對原子質量的含義,并理解相對原子質量表并會計算;4.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排布;5.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理解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原子種類的關系;6.了解離子的形成過程,知道離子與原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觀看原子構成和原子核外電子運動動畫;通過觀察總結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的關系;分組討論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并總結規(guī)律。觀看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總結相關規(guī)律。 校本P70頁第1題、P71頁第2、3題 校本課時作業(yè)
新授課 1 1.理解元素的概念;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掌握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能記住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能根據原子序數(shù)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1.能理解元素的概念;2.知道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包括宏觀、微觀),掌握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能記住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3.能根據原子序數(shù)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1.聯(lián)系日常生活,觀看相關圖片,總結元素概念;2.通過練習,熟練掌握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3.通過閱讀討論總結元素周期表的 排布規(guī)律。 校本P76-77頁第1-2題 校本課時作業(yè)
課時設計(課題1)
課題 分子和原子
課型 新授課 √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題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分子和原子,從微觀角度對物質的結構進行探析。首先通過品紅的擴散了解分子原子的運動,知道物質是由微粒構成,又通過宏觀的化學實驗,了解分子是由原子構成。進而掌握分子原子的概念和聯(lián)系。本節(jié)課從微觀角度了解物質的構成,理解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只有對物質的微觀結構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物質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才能理解物質變化的客觀性和復雜性,才能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發(fā)展學生探究物質及其變化的興趣,為化學學科的學習打造堅實的基礎。
2.學習者分析 學生在此前的學習中,對于學習知識的掌握更多地依賴于形象思維,對于較為抽象的概念,不能準確理解和掌握。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過分子和原子,但是對于分子原子的具體概念,并不清楚。九年級的學生應該初步以抽象思維對微觀的化學世界進行探析。本節(jié)課將宏觀與微觀相聯(lián)系,為以后的化學學習打下基礎。
3.學習目標確定 1.了解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3.以分子為例,能用微觀粒子運動的觀點解釋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xiàn)象;4.學會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純凈物和混合物、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5.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發(fā)展學生勤于思考,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
4.學習評價設計 自我評價
項目 評價內容 掌握情況
很好 一般 不好
化學知識 1.認識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
2.掌握分子、原子的性質;
3.掌握分子原子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4.用微觀角度解釋純凈物和混合物、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探究能力 1.能夠認真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思考;
2.分析不同物質的模型;
3.能夠學會以微觀角度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4.能夠認真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記錄;
科學態(tài)度 1.保持并發(fā)展對化學的研究的興趣,愿意分享和交流。
2.保持對身邊化學的研究和學習,愿意更深層次地觀察和了解。
3.保持團結協(xié)作,科學嚴謹?shù)木瘢敢鈱嵤虑笫亲非蠡瘜W真理。
小組評價表
評價內容 得分標準 成員一 成員二 成員三
團隊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討論觀察實驗現(xiàn)象,積極參與,各抒己見。3分:小組分工不夠明確,各抒己見,但不能整合觀點。1分:各自獨立,不能完成任務
實施能力 5分:能認真觀察實驗思考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3分:能觀察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但不夠準確和詳細。1分:不能觀察實驗思考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結果展示能力 5分:實驗表述清晰完整,科學、客觀、簡潔。3分:表述觀察實驗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實驗的結果和結論。
總分
5.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評價
任務一:導入新課
【開場白】頭發(fā)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物質,如果將一根頭發(fā)不斷地剪短,剪短到人的眼睛無法直接分辨時會得到什么?【視頻引入】走進頭發(fā)的微觀世界【過渡】剛才我們通過視頻看到了頭發(fā)在微觀世界的樣子,發(fā)現(xiàn)它并沒有消失,而是分解成了更小的部分。其實,不僅僅是頭發(fā),所有的物質都是由更小的微觀粒子構成的。【交流討論】你知道如何解釋以下現(xiàn)象?為什么蛋糕店的香氣在門口就可以聞到?為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為什么我們能聞到食堂的飯菜香氣?為什么濕的衣服經過晾曬就會變干?【過渡】當我們對身邊的物質有了一些認識和經驗后,會對它們性質和變化的根源心生好奇。世上萬物由什么構成?這是人類自古以來不斷探索的問題。科學家運用實驗、推理、假說和模型等方法不斷探索物質構成的奧秘,開啟了通往微觀世界的大門,逐步形成了用元素與原子、分子的觀點認識物質組成與結構、性質與變化的思路和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微觀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物質的奧秘。【板書】分子和原子 學生思考并回答。 利用視頻直觀展示頭發(fā)的微觀世界,視覺化地引導學生理解物質在微觀層面的存在。
任務二:新課講授: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
【演示實驗】教師操作演示實驗3-1向盛有水的小燒杯中加入少量品紅,靜置,觀察現(xiàn)象。【提問】1.在靜止的水中品紅為什么會擴散呢?2.在熱水中品紅擴散快,為什么?【結論】物質是由微觀粒子——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板書】一、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分子和原子【多媒體展示圖片】微觀粒子圖片【過渡】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分子都有哪些性質。【板書】二、分子的性質【閱讀】課本P57頁。【提問】如果10億人來數(shù)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鐘數(shù)100個,日夜不停地數(shù),約需數(shù)多少年呢?【總結】一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為1mL計)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板書】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學生活動】思考:分析以下生活與實驗現(xiàn)象,可以知道分子還有什么性質?【圖片展示】花香在空氣中擴散,濕衣服中的水在晾曬下的揮發(fā),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品紅在水中的擴散。【總結】微粒(分子)總是在不斷地運動,下面我們通過實驗驗證。【演示實驗】P58頁探究實驗,教師演示實驗。(1)向盛有約20mL蒸餾水的小燒杯A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攪拌均勻,觀察溶液的顏色。(2)從燒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試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濃氨水,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3)另取一個小燒杯B,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燒杯A和燒杯B。觀察現(xiàn)象。【結論】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斷擴散進入酚酞溶液中使其變紅,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板書】2.分子在不斷運動著【多媒體展示圖片】氣體可以壓縮于鋼瓶中;相同質量的水在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狀態(tài)下,所占的體積不同;3.物質的熱脹冷縮;【提問】這是為什么?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間隔都一樣嗎?【講解】我們知道氣體可壓縮儲存于鋼瓶中,這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在受壓的情況下分子間的間隔減小,加壓、降溫可以使氣體液化。相同質量的同種物質在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時的體積不同,表明其分子間的間隔不同。而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則是因為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板書】3. 分子之間有間隔 學生觀察現(xiàn)象,記錄并回答。學生閱讀,并回答。需要3萬多年。學生觀察實驗,分組討論,思考,填寫以下表格。實驗編號現(xiàn)象分析123學生觀看多媒體圖片,思考并分析。分子之間有間隔。氣體分子的間隔大于液體分子的間隔,液體分子的間隔大于固體分子的間隔。 學生觀察仔細。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歸納、交流。展示時:思維清晰,表述準確。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數(shù)據感受分子的微小,從而理解分子用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的特性。設計實驗通過氨水使酚酞溶液變紅的現(xiàn)象,直觀地展示分子的運動。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加深對分子運動特性的理解。
任務三:新課講授:分子
【過渡】我們學習了分子的一些基本性質,那分子到底是什么呢?【板書】三、分子【多媒體視頻】分子模型氧分子氨分子二氧化碳分子過氧化氫分子播放水蒸發(fā)的動畫視頻,從微觀角度,看水分子的狀態(tài)變化。【提問】在水蒸發(fā)的微觀變化中,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講解】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不發(fā)生變化。【多媒體視頻】觀看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的微觀動畫視頻。【提問】過氧化氫分解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在這個過程中,過氧化氫分子有沒有改變?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有沒有改變?【講解】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fā)生變化。【提問】過氧化氫分子變成水分子和氧分子之后還具有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嗎?【講解】在實驗室用過氧化氫(H2O2)制取氧氣(O2)時,過氧化氫分子就變成了水分子(H2O)和氧分子,水分子和氧分子是與過氧化氫不同的分子。氫氣(H2)在氯氣(Cl2)中燃燒時,分子和氯分子都發(fā)生了變化,生成了氯化氫分子(HC1),氫氣和氯氣的性質不再保持。可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板書】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過渡】那我們如何從分子的觀點來分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混合物和純凈物?【總結】微觀解釋:物理變化:分子本身不變,間隔改變;化學變化:分子本身改變,產生新分子。混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純凈物:由同種分子構成。 學生觀看并回答。物理變化。學生觀看并回答。化學變化。改變了。學生思考并回答:不具有。 學生能認識常見的分子模型。進行分析,歸納、交流。展示時:思維清晰,表述準確。
任務四:新課講授:原子
【過渡】化學變化的本質: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結合成新的分子。那原子又是什么呢?【板書】四、原子【展示圖片】氧化汞分解示意圖氯氣和氫氣反應示意圖【提問】在以上變化中分子有沒有變化?原子有沒有變化?在化學變化中,發(fā)生變化的是分子還是原子?【總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板書】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提問】分子是由原子構成,那么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嗎?【總結】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聯(lián)系:分子由原子構成,物質由分子構成,物質可由原子直接構成:金剛石、金屬。 學生觀看,思考并回答。發(fā)生了變化,原子沒有發(fā)生變化。發(fā)生變化的是分子。學生思考并回答。不是。 學生能對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進行分析,歸納、交流。展示時:思維清晰,表述準確。
任務五:課堂小結,隨堂反饋
【提問】學完本課題,你收獲……【反饋練習】校本 根據板書,小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 課堂延伸 鞏固所學
板書設計課題1 分子和原子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分子和原子分子的性質: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2.分子在不斷地運動著3.分子之間有間隔 三、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四、原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7.作業(yè)與拓展學習設計 (1)校本課時作業(yè)(2)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可以說明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構成的?(3)原子不能再分,那原子是由什么構成的?(4)閱讀教材P61~62頁,科學史話,了解原子的猜想與證實。
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實驗演示幫助同學們更直觀了解了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以及切身感受到對物質的化學探究。播放微觀角度化學反應的動畫視頻,使學生更身臨其境地體會到化學變化中分子和原子的變化,進一步引導同學們進入化學的微觀世界,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由微粒(分子、原子)構成。
教學反思與改進本課題主要是介紹物質的構成、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原子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旨在引導學生以微觀的角度看待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此間我采用大量事例,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概念。在演示實驗時,規(guī)范實驗操作,為學生做好榜樣,學生初次認真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現(xiàn)象,并從現(xiàn)象中總結微觀角度的現(xiàn)象本質。將宏觀現(xiàn)象與微觀解釋結合。本課所選實例要盡可能符合分子原子特點,盡可能淺顯易懂,避免學生因概念抽象,產生畏難心理。本課不足之處,未能將科學技術社會的分子探針,分享給學生,引導學生了解科學熱點和前沿領域。總體來看,學生們對化學充滿著好奇與興趣,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了化學探究的過程當中。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亭县| 蒙城县| 河南省| 麻江县| 淮滨县| 马尔康县| 聊城市| 临海市| 石景山区| 昂仁县| 孟津县| 福贡县| 霍林郭勒市| 滨海县| 甘德县| 三河市| 姜堰市| 调兵山市| 荃湾区| 天津市| 宣威市| 遵义市| 息烽县| 商水县| 于都县| 张家港市| 抚松县| 乌拉特中旗| 当涂县| 明水县| 杭锦旗| 广汉市| 辉南县| 烟台市| 临洮县| 屏东县| 皋兰县| 红桥区| 灵丘县| 吉木萨尔县| 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