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時 原子的構成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1.化學觀念:認識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能根據原子的核電荷數判斷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2.科學思維:知道可以通過實驗、想象、推理、假說、模型等方法探索物質的結構。3.科學探究與實踐:能與同學合作、分享,善于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評價、反思、改進學習過程與結果。4.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科學史實體會科學家探索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的智慧,了解人類對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的探索是不斷發展的。1.教學重點:原子的構成;構成原子的粒子間的關系;原子結構及原子結構示意圖。2.教學難點:原子的構成。我們知道原子彈威力強大,所以它是一個國家國防實力的象征。那么為什么原子彈的爆炸會產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原子結構的奧秘。探究點一 原子的構成——講授法提出問題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過其他變化或方法可以將原子再分嗎?討論交流 閱讀教材討論歸納。歸納總結1.構成:原子2.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的關系。(1)原子不顯電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即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數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即核電荷數)就是所有質子所帶的電荷數(中子不帶電),而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因此,核電荷數=質子數,由于原子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3)分析教材中“幾種原子的構成”數據可知:①在原子中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如氫原子。③不同種類的原子,核內的質子數不同。探究點二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講授法提出問題 核外電子繞核不停地做高速運動,電子是按什么軌跡排布運動的呢?討論交流 閱讀教材討論歸納。歸納總結1.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所占體積很小,原子核外有一個很大的空間,電子在空間內做高速運動。(2)科學研究表明,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中,核外電子具有不同的運動狀態,離核近的電子能量較低,離核越遠,電子的能量越高。離核最近的電子層為第一層,次之為第二層,依次類推為三、四、五、六、七層,離核最遠的也叫最外層。(3)原子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規律。①每個電子層上最多容納2n2(n表示電子層數)個電子,即第一層最多排2個電子,第二層最多排8個電子。②作為最外層,最多不超過8個電子(只有1個電子層時,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次外層不得超過18個電子。2.原子結構示意圖。(1)原子結構示意圖: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簡潔、方便地表示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2)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各部分的意義:(3)原子種類與原子結構的關系:①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在化學變化中易失去電子。②非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大于4個(氫原子為1),在化學變化中易得到電子。③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8(He為2)個,達到相對穩定結構,在化學變化中既不易失去電子,也不易得到電子,化學性質不活潑。課題2 原子結構第1課時 原子的構成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一、原子的構成原子在原子里,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二、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1.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2.原子結構示意圖。請完成《學練優》對應課時作業。成功之處 本堂課分析和討論原子結構的科學史料,提高學生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們領略了神奇的微觀世界,使微觀變直觀,抽象變形象,從而突破難點不足之處 講得太多,學生的探究活動偏少。提出問題后,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有些問題也沒能徹底地放手給學生去解決第2課時 離子的形成 相對原子質量1.化學觀念:知道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也可以轉變為離子;認識相對原子質量的含義及其應用。2.科學思維:通過分子、原子、離子的學習,能說明分子、原子、離子的區別和聯系;知道可以用符號表示物質的組成,認識表示分子、原子、離子的符號,能直觀建立符號和微觀世界的聯系。3.科學探究與實踐:能與同學合作、分享,善于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評價、反思、改進學習過程與結果。4.科學態度與責任:初步樹立“物質的粒子性”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1.教學重點:離子的概念;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2.教學難點: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由上節知識點,我們可以看出,由于某些金屬與非金屬原子沒有達到相對穩定結構,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失電子,從而達到相對穩定結構。那么,這些原子得失電子后會變成什么微粒呢?探究點一 離子——講授法提出問題 金屬原子和非金屬原子最外層電子未排滿,要趨向穩定,怎樣才能達到穩定結構呢?討論交流 閱讀教材討論歸納。歸納總結1.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2.離子的形成:原子不顯電性,在化學變化中,一些原子容易失去電子或得到電子;原子失去或得到電子從而帶上電荷,原子便轉變成離子。3.離子符號及其意義。(1)離子用離子符號表示:在原子團或原子符號的右上角標出離子所帶的電荷的多少及電荷的正負。如Xn+(陽離子符號)或Xn-(陰離子符號),當n=1時,n不寫,如H+、OH-等。(2)離子符號的意義(以“2Mg2+”為例):4.離子的分類:知識拓展 離子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粒子種類 原子 離子陽離子 陰離子區別 粒子結構 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 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 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粒子電性 不顯電性 顯正電性 顯負電性符號 如氧原子表示為O 如鈉離子表示為Na+ 如氧離子表示為O2-聯系探究點二 相對原子質量——討論法提出問題 原子雖小但也有質量和體積,它的質量如何表示呢?討論交流 閱讀教材討論歸納,了解相對原子質量。歸納總結1.定義:國際上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為標準,其他原子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2.表達式:相對原子質量=。3.跟質子和中子相比,電子質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第2課時 離子的形成 相對原子質量一、離子1.定義: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2.分類:陽離子、陰離子。3.離子符號及其意義。4.離子與原子的關系。二、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請完成《學練優》對應課時作業。成功之處 本堂課借助直觀的掛圖和模型,通過分析宏觀現象去誘發學生的微觀想象力,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不足之處 本節課知識抽象,部分學生缺乏對微觀世界的想象力,學起來枯燥無味,有部分同學在課堂上發言少,很少參與交流活動,需教師不斷反思并探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原子的構成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docx 第2課時 離子的形成相對原子質量.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