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過氧化氫制氧氣 催化劑1.化學觀念:進一步學會根據反應原理選擇正確的發生裝置、根據氣體的性質選擇正確的收集裝置;知道催化劑對化學反應的重要作用。2.科學思維:能依據化學變化的特征對常見化學反應進行分類,能辨別常見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進一步體會分類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3.科學探究與實踐:通過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原理的探究,掌握科學探究的環節。4.科學態度與責任:初步形成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1.教學重點: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實驗原理;催化劑;分解反應。2.教學難點:催化劑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請大家寫出高錳酸鉀制氧氣的文字表達式。實驗室除了可以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之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氣呢?探究點一 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提出問題 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時應選擇哪些儀器用于反應和收集氣體呢?講解展示 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反應原理及播放實驗視頻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過氧化氫水+氧氣提出問題 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兩種常用方法,加熱高錳酸鉀、分解過氧化氫,用哪一種方法制取氧氣比較好?歸納總結 過氧化氫在常溫下即可分解放出氧氣,不需要加熱,故用分解過氧化氫的方法制取氧氣比較好。探究點二 催化劑及催化作用——實驗法提出問題 在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時,通常加入少量二氧化錳,這是為什么呢?探究實驗 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實驗操作 實驗裝置圖 實驗現象 推斷 實驗結論(1)在試管中加入5 mL 5%的過氧化氫溶液,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帶火星的木 條不復燃 無氧氣放出或只有少量氧氣放出 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氣,且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過程中不發生變化(2)向上述試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帶火星的 木條復燃 有氧氣放出(3)待(2)中試管內不再放出氣泡時,重新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并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帶火星的 木條復燃 有氧氣放出(4)待試管中又沒有現象發生時,再重復上述操作課堂討論 上述實驗中二氧化錳分解放出氧氣嗎?二氧化錳在此反應中起什么作用?歸納總結 通過以上實驗可知:在過氧化氫分解的過程中,二氧化錳好像永遠用不完,可重復使用。將反應后的混合物過濾、洗凈、干燥、稱量,會發現反應后的二氧化錳與反應前的二氧化錳質量相等,且化學性質不變。1.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沒有改變的物質叫作催化劑。2.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3.特點。“一變”: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兩不變”: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改變。4.溫馨提醒:(1)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減慢。(2)一種物質可能作多個反應的催化劑。(3)一個反應可能有多種催化劑。探究點三 分解反應——講授法提出問題 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討論交流 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區別,比較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后歸納。歸納總結1.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2.分解反應特點:“一變多”,可表示為AB→A+B。第2課時 過氧化氫制氧氣 催化劑一、過氧化氫制氧氣:過氧化氫水+氧氣。二、催化劑和催化作用。1.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巧學妙記】“一變兩不變”)2.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三、分解反應: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請完成《學練優》對應課時作業。成功之處 本堂課融入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識,并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積極鉆研、探索。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精神,貫徹了課改內涵和理念不足之處 本堂課內容稍多,可能會拖堂,催化劑是本節課的難點,應提前讓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1.化學觀念:通過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的學習,掌握進行化學實驗的一般思路與方法,知道圍繞實驗目的確定實驗原理,選擇實驗儀器,組裝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步驟,實施實驗并完成實驗記錄,基于實驗事實得出結論。2.科學思維:初步形成基于實驗事實進行證據推理并推測物質及其變化的思維能力。3.科學探究與實踐:在分組實驗中,鍛煉與他人分工協作、溝通交流、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4.科學態度與責任:體會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1.教學重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加深對氧氣性質的認識。2.教學難點: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和安全性;實驗誤差的分析。 前面的課程中,我們學習了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原理。有道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本節課,同學們將通過小組實驗分工合作來真正體驗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探究其性質的過程。探究點一 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法提出問題 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使用了哪些儀器?哪部分是氣體發生裝置?哪部分是氣體收集裝置?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氣體?討論交流 結合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和氧氣的性質,討論歸納。歸納總結1.反應原理: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2.實驗裝置:3.收集方法:排水法收集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4.操作步驟:(1)查——組裝儀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裝——向試管中裝入試劑;(3)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4)點——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5)收——收集氧氣;(6)離——將導氣管撤離水槽;(7)熄——熄滅酒精燈,冷卻后拆除裝置。5.檢驗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立即復燃,則證明是氧氣。6.驗滿方法:(1)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把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證明氧氣已集滿。(2)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如果集氣瓶口有大氣泡逸出,證明瓶中沒有水了,即氧氣已集滿。7.注意事項:(1)試劑要平鋪在試管底部,使其均勻受熱;(2)鐵夾要夾在試管的中上部;(3)導管不宜伸入試管過長,不利于氣體導出;(4)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流至熱的試管底部,避免試管炸裂;(5)如果實驗所用試劑為高錳酸鉀,通常要在試管口塞上一團棉花,以防止加熱時試管內的粉末狀物質進入導管;(6)排水法集氣時,當氣泡連續且均勻放出時再收集,否則收集的氣體混有空氣,氧氣收集滿后,集氣瓶應正放在桌面上;(7)排水法集氣時,實驗結束后,應先移出導氣管,后撤離酒精燈,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試管炸裂。課堂討論1.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為什么常在試管口塞上一團棉花?2.用排水法集氣時,實驗結束后,為什么要先移出導氣管,后撤離酒精燈?3.制取的氧氣如果不純,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探究點二 木炭和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法提出問題 用以上方法制取兩集氣瓶氧氣,將木炭和鐵絲放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分別是什么?討論交流 實驗基本操作討論歸納。實驗活動1.用坩堝鉗夾取木炭,在酒精燈上加熱到發紅,插入收集的氧氣中,觀察現象,反應停止后向集氣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2.點燃系在螺旋狀細鐵絲底端的火柴,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歸納總結物質 現象 表達式木炭 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碳+氧氣二氧化碳鐵絲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一、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二、實驗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三、氧氣的性質。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碳+氧氣二氧化碳。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鐵+氧氣四氧化三鐵。請完成《學練優》對應課時作業。成功之處 本節課是活動與探究課,學生動手又動腦,參與實驗的積極性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更加濃厚。讓學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不足之處 個別學生不會在合作中實驗,自己單獨操作,教師應加以鼓勵或組織同學進行幫助第1課時 高錳酸鉀制氧氣 氧氣的工業制法1.化學觀念:通過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學習,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與方法,能根據氣體的性質,選擇正確的裝置制取和收集氣體。2.科學思維:初步形成從物質的存在、分類、性質、應用、制備等多角度系統認識物質的思路。3.科學探究與實踐:通過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原理的探究,進一步體會科學探究的環節。4.科學態度與責任:遵守實驗室安全規則,分析實施實驗的合理性,具有安全意識和合理選用化學用品的觀念。1.教學重點: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原理和步驟。2.教學難點: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和安全性;氧氣的檢驗與驗滿。【多媒體展示潛水員潛水圖片】潛水員在潛水時總是在身后背著一個氧氣瓶。你知道氧氣瓶中的氧氣是怎樣制取的嗎?探究點一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反應原理——實驗法提出問題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需要用什么樣的實驗裝置?討論交流 實驗室制備氣體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需考慮的因素。歸納總結1.發生裝置: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確定。2.收集裝置:根據氣體的溶解性和密度確定。氧氣的收集方法:(1)排水法:氧氣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氣法: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提出問題 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如何操作?如何確認收集到的氣體是氧氣?如何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講解展示 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反應原理及播放實驗視頻。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歸納總結1.實驗步驟(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1)“查”:連接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2)“裝”:裝試劑。(3)“定”:固定裝置。(4)“點”:點燃酒精燈加熱。(5)“收”:收集氣體。(6)“離”:把導管移離出水面。(7)“熄”:熄滅酒精燈。2.氧氣的檢驗:將一支帶火星的木條伸進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則證明是氧氣。3.氧氣的驗滿。(1)用排水法收集:當集氣瓶的瓶口有大氣泡冒出時,證明已收集滿。(2)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證明已收集滿。討論交流1.若先熄滅酒精燈后移出導管,可能會造成什么后果?2.某同學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后,發現水槽中的水呈紫紅色,這是為什么?3.某同學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只收集到少量的氧氣,這是為什么?4.某同學制取氧氣后,發現試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探究點二 氧氣的工業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提出問題 氧氣有非常重要的用途,工業上又是如何制取氧氣的呢?知識拓展 工業制氧氣原理:利用液氧(沸點高)和液氮(沸點低)的沸點不同進行分離。分離液態空氣的過程,沒有生成新的物質,是物理變化。課題3 制取氧氣第1課時 高錳酸鉀制氧氣 氧氣的工業制法一、高錳酸鉀制氧氣1.實驗原理: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2.發生裝置。3.收集裝置。4.實驗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5.氧氣的檢驗。6.氧氣的驗滿。二、氧氣的工業制法:分離液態空氣請完成《學練優》對應課時作業。成功之處 本節課通過討論交流及設計實驗讓學生掌握了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實驗步驟、注意事項、檢驗和驗滿方法,學生參與度非常高,討論交流熱烈,課堂氣氛活躍,體現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具有主體地位不足之處 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普遍實驗操作不規范。另外有部分學生在實驗中成了“觀眾”,在今后的實驗操作中,要不斷強化實驗基本操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docx 第1課時 高錳酸鉀制氧氣 氧氣的工業制法.docx 第2課時 過氧化氫制氧氣 催化劑.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