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氧氣1.化學觀念:通過實驗探究,說明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及其主要用途,初步形成“物質性質決定物質用途”的化學觀念;依據化學變化的特征對常見化學反應進行分類,辨別常見的化合反應、氧化反應。2.科學思維:通過對氧氣性質的探究和認識,初步體會通過化學實驗探究物質性質的思路和方法。3.科學探究與實踐:通過物質與氧氣反應的實驗探究,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4.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探究氧氣的性質,激發學生對物質世界及其變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1.教學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合反應、氧化反應。2.教學難點: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區別與聯系。猜謎小游戲:看不見摸不到,不香不臭無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離開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質)氧氣是地球上很常見的物質之一,氧氣和空氣一樣也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讓我們走進本節課的學習,一起來探索氧氣這種物質的奧秘。探究點一 氧氣的物理性質——講授法提出問題 氧氣不易溶于水,魚兒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呢?登山運動員在攀登高山時為什么要帶氧氣袋?討論交流 閱讀教材,討論相關原因,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歸納總結 在通常情況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臭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為1.429 g/L,比空氣的密度(1.293 g/L)略大;不易溶于水。在室溫下,1 L水中只能溶解約30 mL氧氣;在壓強為101 kPa時,氧氣在-183 ℃時變為淡藍色液體,在-219 ℃時凝固成淡藍色固體。工業生產的氧氣,一般加壓貯存在藍色的鋼瓶中。探究點二 氧氣的化學性質——實驗法探究實驗物質(顏色、狀態) 反應現象 反應表達式 注意事項木炭(黑色固體) 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碳+氧氣二氧化碳 為使木炭充分燃燒,應使木炭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硫(淡黃色固體) (1)在空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2)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3)放出熱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硫+氧氣二氧化硫 硫的用量不能過多,防止對空氣造成污染,可在通風櫥中進行鐵絲(銀白色固體) 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1)光亮的鐵絲盤成螺旋狀;(2)鐵絲的下端系一根火柴;(3)集氣瓶底部預先裝少量水或鋪一層薄細沙課堂討論1.上述實驗物質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都是與氧氣反應,為什么現象有很大的差異?2.在做硫和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底部為什么都要放少量的水,其作用相同嗎?3.鐵絲為什么要做成螺旋狀?鐵絲的下端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歸納總結 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一定條件下,能夠跟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同時放出大量的熱,在化學反應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知識拓展 物質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的區別:(1)純氧中氧氣的濃度大于空氣中氧氣的濃度,有的物質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但在氧氣中變得可燃,如鐵。(2)燃燒的劇烈程度不同,物質在空氣中燃燒不如在氧氣中燃燒劇烈。探究點三 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講授法提出問題 上述幾個反應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討論交流 分析上述幾個實驗討論歸納。歸納總結1.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A+B+…→C即“多變一”。2.氧化反應:物質跟氧氣發生的反應。氧氣在化學反應中提供氧,它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3.緩慢氧化:在反應中進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覺的氧化。如食物腐爛、釀酒、釀醋、呼吸、鋼鐵生銹等。緩慢氧化的過程中一定放熱,但不一定發光。課題2 氧氣請完成《學練優》對應課時作業。成功之處 本堂課實驗較多,實驗現象超乎學生的想象,學生獲取知識積極主動,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不足之處 有些結論學生可以通過現象分析得出,教師不應代替學生總結回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