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第1課時 地球的表面二 地球表面的變化01基礎過關02能力進階03科學探究目錄04思維拓展1. 從地形圖上看,地形地貌是復雜多樣的,地球上海洋 ,陸地 。2. 我國幅員遼闊,有各種各樣的地形,在西南部有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的 ;在東部有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的 ;在中部有四周地勢較高,中間低平的 。多 少 高原 平原 盆地 1234567893. 如圖所示為我國五種地形的比例圖,從中可得出的結論是( C )A. 我國西部多高山,東部多平原B. 我國地形以高原為主C.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地面積廣大C1234567894. 鈉鈉看到家鄉有許多低矮的山丘,坡度低緩,頂部渾圓,推測這是( D )A. 盆地 B. 山地C. 平原 D. 丘陵D1234567895. 下列關于地形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 上面的五種地形簡圖依次是高原、盆地、丘陵、平原、山地B. 我國東部的地形比較平坦,主要以④和⑤為主C. 杭州市的地形主要以①和③為主B1234567896. 讀我國五種地形所占比例表,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D )地形類型 山 地 高 原 平 原 盆 地 丘 陵所占比例 33% 26% 12% 19% 10%A. 山地和丘陵約占80%B. 平原占的比重最大C. 盆地占的比重最大D.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約占D1234567897. 地球表面的地形多種多樣,下列詞語中,不屬于描述地形的是( C)A. 雄偉的高原B. 廣闊的平原C. 廣袤的森林C1234567898. 如圖所示為我國沿北緯32°的地形剖面圖。(1) 仔細讀圖,我國的地勢特點是 。A. 西高東低 B. 東高西低C. 北高南低 D. 南高北低A 123456789(2) 四川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四川盆地周圍山地海拔多為1000~3000米,中間盆底地勢低矮,海拔為250~750米。分析上面的圖文信息,我們可推測四川盆地的位置在 處。A. 甲 B. 乙 C. 丙 D. 丁B (3) 四川盆地的地表巖石主要由紫色砂巖和頁巖組成。砂巖和頁巖屬于 。A. 巖漿巖 B. 沉積巖 C. 變質巖B 123456789(4) 四川盆地的土壤類型是紫色土,紫色土是僅次于黑土的肥沃土壤,這也是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的重要原因之一。請你推測這些土壤的來源。四川盆地周圍高山環繞,山上的巖石多為紫色砂巖和頁巖,在風吹、雨打、日曬等外力侵蝕作用下,巖石不斷破碎,在流水的搬運、沉積作用下,在四川盆地沉積下來,形成沖積平原,土壤呈紫色1234567899. 將圖上的序號填在對應的括號中,并將地形與其特點用線連起來。①②③④⑤123456789(共12張PPT)第5課時 風的作用二 地球表面的變化01基礎過關02能力進階03科學探究目錄04思維拓展1. 與地震、火山噴發相比,風對地球表面的作用是 (填“迅速”或“緩慢”)的。“隨風滿地石亂走”則是風對巖石的 作用。2. 新疆地區,一些地方裸露的巖石被風雕琢得奇形怪狀,形成奇特的 地貌。大風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塊巖石破碎后形成的細小的沙、土搬運到遠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礫石,這便形成了 。被帶走的沙子在風或流水速度減小時沉積下來,日積月累,形成了 。緩慢 搬運 雅丹 戈壁灘沙漠 123456783. 下列地貌中,由風的沉積作用形成的是( A )A. 沙漠 B. 雅丹地貌AC. 風蝕蘑菇123456784. 下列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風力侵蝕作用引起的為( A )A. 石拱門 B. 黃河入海口的沙洲 C. 長白山天池A123456785. 觀察“風蝕蘑菇”形成示意圖,空氣流動方向跟實際情況最接近的是( A )A. ① B. ② C. ③A123456786. 關于“風卷起的沙子對巖石的影響”的模擬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D )A. 用砂紙打磨巖石表面模擬風卷起沙子從巖石表面刮過B. 用砂紙打磨巖石越快,表示風越大C. 實驗中可以用放大鏡觀察巖石表面的痕跡D. 砂紙模擬的是自然界中真實的巖石D123456787. 如圖所示,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一些被當地人稱為“魔鬼城”的獨特地貌。“魔鬼城”內到處都是裸露的巖石,它們被大自然雕琢得奇形怪狀,有的像野獸,有的像古堡。每當刮風的時候,“魔鬼城”內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怪影迷離,時常能聽到恐怖的“叫聲”,讓人不寒而栗。(1) 地形圖中甲處的地形為 。A. 高原 B. 盆地 C. 平原B 12345678(2) 下列景象的形成不是以風的作用為主的是 。A. 奇形怪狀的巖石 B. 溝壑縱橫的山(3) 圖中A和C兩處都有“魔鬼城”,而B和D兩處沒有,這可能是因為 。B A、C處是風口,風力比B、D處大得多 C. 低矮的沙丘12345678(4) 小麗發現C處的巖石一般都比A處的巖石磨蝕得更嚴重,她認為可能是刮風時A處的風沙更大的緣故。為了研究風沙的大小對巖石的影響,她找來兩塊大小和形狀都相同的巖石分別編號為甲和乙,用機器砂輪在甲巖石頂部快速摩擦,在乙巖石頂部慢慢摩擦,觀察到兩塊巖石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兩塊巖石除了大小和形狀相同外, 、 也要相同。通過實驗現象,小麗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硬度 材質(合理即可) 一定條件下,風沙大,巖石被侵蝕的程度就大;風沙小,巖石被侵蝕的程度就小 123456788. 小輝用砂紙打磨巖石來模擬風卷起沙子對巖石的影響。(1) 小輝先觀察了實驗中用到的幾塊巖石,然后用砂紙進行打磨。打磨一段時間后,會產生很多 和 。(2) 打磨巖石時,要模擬空氣流動的方向,所以方向是 。A. 水平的 B. 豎直的 C. 任意的(3) 風對地形產生的作用屬于 作用。A. 內力B. 外力沙子 土 A B 12345678(4) 戈壁灘和沙漠是怎樣形成的?大風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塊巖石破碎后形成的細小的沙、土搬運到遠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礫石,這便形成了戈壁灘,被帶走的沙子在風或流水速度減小時沉積下來,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沙漠12345678(共12張PPT)第7課時 總結我們的認識二 地球表面的變化01基礎過關02能力進階03科學探究目錄04思維拓展1. 地球內部運動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原因。地球地形地貌不斷變化,有的變化是在 (填“快速”或“緩慢”)地進行,例如敦煌的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黃河第一灣——乾坤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有的卻是比較快速的,例如長白山天池的形成是由于 。緩慢 風力侵蝕 流水侵蝕與沉積 火山噴發 12345678 (1) 由流水侵蝕為主形成的地形是圖 。(2) 由風力侵蝕為主形成的地形是圖 。(3) 由流水挾帶泥沙堆積而成的地形是圖 。甲 乙 丙 2. 讀下面三幅地表景觀圖,回答下列問題。123456783. 在相同的降雨條件下,有植被的土壤被侵蝕的程度小,是因為( A)A. 植物的根系對土壤有固著作用B. 植物能把土壤中的水分吸干C. 有植被的土壤顆粒更大A123456784. 做“降雨量的大小對土地侵蝕程度的影響”實驗時,下列做法中,不正確的是( C )A. 實驗中噴水器要從同樣的高度“降雨”B. 實驗前檢查兩邊的坡度是否一樣C. 實驗中“下雨”的量可以一樣D. 選擇的土質兩邊必須一樣C123456785. 在“探究河流對土地的作用”的實驗中,小明按下面的實驗示意圖搭建了模型。圖中的虛線箭頭表示水流的方向。小明在模型上空灑水,可以看到有一部分土壤被“雨水”帶走,這種現象稱為( B )A. 風化 B. 侵蝕 C. 沉積B123456786. 請將下列地形地貌與對應的成因用線連起來。123456787. 某科學小組研究植物對侵蝕的影響后,為了探索還有哪些因素會對侵蝕產生影響,便做了下面表格中的實驗。請仔細閱讀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土地 序號 降雨量 的大小 土地的 坡度 有無植 物覆蓋 模擬土地 的表面積 徑流中黏土和細沙的情況1 大 30度 無 400平方厘米 很 多2 大 20度 無 很 多3 小 30度 有 很 少4 大 20度 有 較 少5 小 45度 有 較 少6 小 30度 無 較 少12345678(1) 小明選擇了1號和6號土地來研究,他是想研究 對侵蝕的影響。A. 降雨量的大小 B. 土地坡度的大小(2) 要研究植物覆蓋對侵蝕的影響,不能選擇 兩塊土地。A. 2號和4號 B. 3號和6號 C. 1號和5號(3) 該實驗中判斷土地被侵蝕程度的依據是 。A. 雨水的清澈情況 B. 土地吸水的多少A C C C. 有無植物覆蓋C. 徑流的渾濁程度12345678(4) 小明選擇3號和5號土地對比研究,他的猜想是 。(5) 小明選擇5號和6號土地對比研究,得出“有無植物對土地的侵蝕沒有影響”的結論。你認為科學嗎? 。你的理由是 。土地的坡度對侵蝕有影響(合理即可) 不科學 對比實驗只能改變一個條件,而5號和6號土地的坡度不同,植物覆蓋的情況也不同,所以這種實驗方法不科學 123456788. 閱讀材料,結合本單元的學習,談談你的想法。歷經七年退耕還林,三湘大地峰巒疊翠。山綠了,水清了,湘、資、沅、澧四水及其支流告別了“一場大雨一場沙”的情況,碧水清波入洞庭。長江水文局最新監測表明,年均進入洞庭湖的湘、資、沅、澧四水攜帶的泥沙量,已由2003年以前的約0.3億噸,減少到現在的約0.178億噸,銳減四成多。水文專家根據輸沙平衡法計算,上世紀50年代以來,洞庭湖年均泥沙淤積量為1.2億多噸,而去年僅為0.2億噸左右,僅相當于多年平均數的20%。退耕還林為洞庭湖泥沙淤積“減負”,讓四水清澈,使洞庭湖重現和諧景象。退耕還林能有效減少雨水對土地的侵蝕,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合理即可)12345678(共11張PPT)第3課時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二 地球表面的變化01基礎過關02能力進階03科學探究目錄04思維拓展1. 地震:(1) 成因:地震是地殼巖石在地球 力的作用下,發生 或 而引起的震動現象。(2) 分布:主要在 的陸地和周圍海區,以及 一帶。2. 當地震發生時,首先要保持 ,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如果來不及,那么要躲避在衛生間等 的地方或堅固的桌子、床等家具 ,并盡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護。內 斷裂 錯動 環太平洋 地中海—喜馬拉雅山 冷靜 狹窄 側面 1234567893. 爬完山,爸爸帶小明到某國家地質博物館參觀,在博物館里,小明發現有香港地質公園的介紹,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介紹香港地質公園里有彎曲的巖層(如圖),其成因是巖層在地殼運動作用下,受力而發生波狀彎曲。其形成原因屬于地球的( A )A. 內部因素 B. 外部因素 C. 無法確定A1234567894. 小明為了研究地震的成因,把一疊紙平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手放在紙的兩端,慢慢向中間擠壓,手擠壓的力模擬( A )A. 巖層受到的作用力 B. 巖層C. 兩個板塊 D. 火山噴發A1234567895. 小李用實驗來模擬地震成因及地震對地形的影響。下列施加力的做法中,模擬了“地震造成地表錯動”情況的是( A )A. B. C.A6. 下列因素會形成堰塞湖的是( C )A. 風的作用 B. 水的作用CC. 地震引起的河道阻塞1234567897. 地震發生時,正確的自救方法是( B )① 乘電梯下樓② 在高樓層,就近躲在結實的床、桌的側面③ 在平房里,立即沖到空曠地④ 不盲目大聲呼喊,保存體力A. ①③④ B. ②③④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B1234567898. 地表劇烈變化。(1) 將數塊條狀的橡皮泥一塊一塊地疊起來,用手握住橡皮泥兩端,向中間擠壓。實驗中,多色橡皮泥代表 ,手擠壓的力模擬 。地殼中的不同巖層 地球的內部運動 (2) 再取一塊橡皮泥,將橡皮泥切兩刀,讓橡皮泥能夠滑動,就好像是被擠壓的 。巖石 123456789(3) 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脈上發現大量海洋生物化石,可以推測在遠古時代,喜馬拉雅山脈可能是 。(4) 當地球內部的巖石受到強大的力的作用時,會產生斷裂、錯動,讓人感到大地上下顛簸,猛烈搖動,發生 。海洋 地震 1234567899. 小強為了探究地震的成因,做了下面的實驗。實驗目的:探究地震的成因。實驗材料:剪成兩半的小盒、塑料鏟、土、塑料薄膜、水等。實驗步驟:① 將小盒的兩半拼接起來,在上面鋪一層塑料薄膜。② 將土、水和成泥,并將它鋪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③ 等泥變干后,將這個小盒的兩半迅速拉開或擠壓。④ 觀察發生的現象。123456789根據上述實驗以及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各題。(1) 在實驗中,和成的泥模擬的是 。A. 土壤 B. 巖層 C. 地幔(2) 當迅速拉開小盒時,小強發現泥土從中間 ;將小盒迅速擠壓時,發現泥土發生了 。(填“斷裂”或“錯動”)(3) 根據上述實驗分析:地震的成因是由于地下的 發生了彎曲,產生了斷裂、錯動。(4) 拓展:地震對地表的改變是 (填“劇烈”或“緩慢”)的。B 斷裂 錯動 巖層 劇烈 123456789(共15張PPT)第6課時 水的作用二 地球表面的變化01基礎過關02能力進階03科學探究目錄04思維拓展1. 河流的侵蝕和沉積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水流速度較快時,會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 流失,以水的 作用為主。水流比較緩慢時,會發生的 現象,填平一些低洼的地方。河流的 最容易被流水侵蝕,河流的 最容易發生沉積現象。黃河第一灣——乾坤灣,它的 (填“凸”或“凹”)岸,河水流速慢,水中所攜帶的泥沙會堆積下來,對地表的影響以水的 作用為主;它的 (填“凸”或“凹”)岸,河水流速快,會擊碎巖石和土壤,以水的 作用為主。土壤 侵蝕 沉積 上游 下游 凸 沉積 凹 侵蝕 123456782. 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在流動過程中,對地表產生了 和 作用,塑造著溝壑、 、 等不同的地表形態。侵蝕 沉積峽谷 沖積平原(合理即可) 123456783.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 )A. 黃河第一灣——乾坤灣的形成是因為內側和外側水流速度不同B. 黃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流水的侵蝕作用形成的C. 水對土壤既有侵蝕作用,又有沉積作用B123456784. 如圖所示的地形地貌中,最容易被雨水侵蝕的是( B )A. 草原 B. 黃土高原BC. 熱帶雨林 D. 茂密叢林123456785. 某小組的同學想在一個地形模型上模擬建造我們的家園,想要讓家園更能經得住暴雨的沖擊,則家園應建在( A )A. 平緩的平原,跟河流、山坡保持距離B. 山頂靠近河流的上游C. 半山腰靠近河流A123456786. 如圖所示為上網查詢的一條河流長期變化的記錄圖。A、B、C、D、E、F、G、H是圖中河道兩岸的不同地點。(1) 河道的這些變化主要是 侵蝕造成的。流水 12345678(2) 在C和D中,河岸泥沙不斷堆積的是 ,河岸不斷被侵蝕的是 。(3) 在A、B、C、D、E、F、G、H中,變化與C相似的是 ;變化與D相似的是 。C D BFG AEH 123456787. 小明利用土壤做了“模擬河流對土地的侵蝕”實驗。如右圖所示,在水槽的一端用土堆一個斜坡,在中間挖一條寬、深都約為1厘米的“河道”,將塑料瓶中的水沿“河道”上端慢慢倒入“河道”,水向下流,形成河流。12345678(1) 河道被水侵蝕后,最可能形成的現象是 。A. a區域明顯變深,c區域無顆粒沉積B. b區域明顯變深,c區域有顆粒沉積C. a區域明顯變深,c區域有顆粒沉積C 12345678(2) 經過長期變化,在c區域通常會形成平原地形。c區域沉積的成分主要是 。A. 鵝卵石 B. 細沙 C. 大石頭(3) 當河流流速較快時,容易產生 作用,當河流流速較慢時,容易產生 作用。B 侵蝕 沉積 123456788. 小明在探究降雨給地表帶來變化的活動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請按照要求回答問題。 (1) 從圖中可以看出,小明在做“探究降雨給地表帶來的變化”的實驗時,改變的條件是 。A. 植被覆蓋情況 B. 降雨量 C. 土地坡度A 12345678(2) 本次模擬實驗中, 是侵蝕的開始。A. 水剛噴出來B. 噴出的水降落到“地表”上C. 噴出的水帶走泥沙B 12345678(3) 本次實驗“降水”的過程中,小明不用重點觀察的是 。A. “地表”徑流的走向B. “地表”徑流的渾濁程度C. 降雨量的多少(4) 實驗時,用盆接著流下的徑流,會發現 (填“大顆粒泥沙”或“小顆粒泥沙”)先沉積下來。A 大顆粒泥沙 (5) 實驗結束后,發現A組地表上留下較深的“溝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流水的侵蝕作用 B. 風力的搬運作用A C. 流水的沉積作用12345678(共13張PPT)第4課時 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二 地球表面的變化01基礎過關02能力進階03科學探究目錄04思維拓展1. 火山噴發的成因:地下熔融的巖漿沿著 從火山管噴涌而出形成火山噴發。噴發物除了熔巖,還有 等。2. 在陸地上形成火山,在海洋中形成 ,如大洋中脊的海底火山。3. 火山和地震的力量來自 。地殼的薄弱地帶 火山氣體(合理即可) 海底火山 地球內部的地殼運動 1234567891011124. 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 和 。5. 火山的結構:由 、 、火山通道等組成。6. 火山的分類:按活動性和歷史噴發狀態可分為 、死火山、休眠火山。7. 火山對人類活動的影響。① 益處:火山灰可以 ,并且火山灰和火山巖還是筑路的好材料;② 危害: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災難,比如燒毀森林、房屋,掩埋農田和城市,污染空氣,導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火山錐 火山口 活火山 提高土壤肥力 1234567891011128. 火山噴發帶來的益處是( A )A. 火山灰富含養分,能使土地更肥沃B. 巖石碎屑形成的泥漿像洪水一般淹沒了整座城市C. 火山灰和火山氣體被噴到高空中,對氣候造成了極大的影響A1234567891011129. 火山口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B )A. 巖漿冷卻形成碗狀物,又經多次降水B. 火山噴發后在火山口處形成盆狀凹陷,又經多次降水C. 火山噴發時帶出地下水D. 雨水沖刷造成火山口處形成盆狀凹陷,又經多次降水B12345678910111210. 關于火山噴發,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 )A. 灼熱的巖漿從地殼裂紋中噴出B. 噴發物全是高溫巖漿C. 噴出的巖漿冷凝后,常形成圓錐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島D. 火山噴發也有對人類有利的方面B12345678910111211. 為了探究火山噴發的成因,小柯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探究。 (1) 實驗中,土豆泥模擬 ,番茄醬模擬 。(2) 為了保證實驗效果,實驗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 (填“挖到中間”或“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 (填“厚”或“薄”),番茄醬要適當稀釋等。(3) 用酒精燈加熱模擬地殼深處 的狀態。火山 巖漿 挖到盒底 薄 高溫 123456789101112(4) 火山噴發與地球的 (填字母,下同)有關。A. 地殼B. 地幔C. 地殼和地幔(5) 實驗時,番茄醬噴發相當于火山巖漿噴發,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 番茄醬噴發之前,“火山口”看不到任何現象B. 加熱一段時間后,“巖漿”帶著氣泡從“火山口”噴出或涌出C. “巖漿”最先流出的地方,土豆泥比較薄C A 123456789101112(6) 下列實驗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A. 用一層厚厚的土豆泥封住“火山口”,然后進行加熱觀察B. 實驗中要戴上護目鏡C. 把模擬巖漿的物質適當稀釋(7) 下列三種地形,和火山噴發有關的是 。A. 汶川唐家山堰塞湖B. 長白山天池C. 黃河第一灣——乾坤灣A B 123456789101112(8) 關于火山,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火山噴發會摧毀村莊,危害人們的生活,對人類有害無利B. 火山灰遮天蔽日,會污染環境,對莊稼和森林沒有益處C. 火山蘊含著巨大的地熱能,可以被人類利用C 12345678910111212. 浙江溫州雁蕩山形成于一億多年前,以奇峰怪石、飛瀑流泉聞名,它的一山一石記錄了火山噴發、塌陷、復活隆起的完整地質演化過程,被稱為流紋巖的天然博物館,是世界地質公園之一。(1) 走進雁蕩山,隨處可見的流紋巖真實地記錄著火山噴發時的場景,因此小科推測,它最有可能是 。A. 沉積巖 B. 巖漿巖 C. 變質巖B 123456789101112(2) 為了探究流紋巖的成因,小科做了“火山噴發”的模擬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對形成這種紋路的合理推理是 。A. 流動的巖漿冷卻形成的B. 山體破裂形成的C. 原來的巖石老化形成的A 123456789101112(共13張PPT)第2課時 地球的結構二 地球表面的變化01基礎過關02能力進階03科學探究目錄04思維拓展1. 按照巖石的成因,可以把巖石分為三大類:巖漿巖、 和 。巖漿巖又叫火成巖,是由高溫的巖漿噴出地表或侵入地殼 而形成的巖石。在地質考察中經常會發現化石,其是留存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常常能在 中找到。沉積巖 變質巖 冷卻凝固 沉積巖 1234562. 上課時,我們利用橡皮泥制作了地球結構模型,根據模型剖面圖判斷,其中最合理的是( B )A. B. C. D.B1234563. 如圖所示,小雅在吃雞蛋時發現雞蛋的結構很像地球內部結構,雞蛋的蛋黃相當于( C )A. 地殼B. 地幔C. 地核C1234564. 將下列巖石與所屬的種類用線連起來。1234565.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運動中的地球人們認為,沒有什么能比自己腳下的大地更加堅固,也沒有什么比高山和大海更加持久永恒。可事實上,地球是非常好動且活躍的。地球表層是由一層薄薄的巖石構成的地殼,中心是主要由鐵、鎳元素構成的,中間是溫度極高的 ,高溫熔融的巖石在其中緩緩地流動著。地殼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塊構成的,板塊運動有時會表現為地震,并能被人感覺到;而在板塊相互碰撞的地帶,或新地殼形成的地方,常會有火山噴發。123456地殼的主要構成物質是花崗巖和玄武巖。地殼的厚度變化很大,海洋地殼較薄,平均厚度只有6千米;大陸地殼較厚,平均厚度為35千米。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和最深的海溝,都是在大陸板塊相碰撞的地方形成的。(1) 根據所學知識,將橫線上的內容補充完整。中心是主要由鐵、鎳元素構成的 ,中間是溫度極高的 ,地核 地幔 123456(2) 文中提到的“地殼的主要構成物質是花崗巖和玄武巖”,這兩種巖石屬于 。A. 巖漿巖B. 變質巖C. 沉積巖(3) 下列關于地殼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地殼厚薄不一B. 當地殼受到擠壓時,有可能發生地震或火山噴發C. 由于地球是非常好動且活躍的,所以地殼最終都會變成細小的沙子A C 1234566. 科學家在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會根據觀測的數據或假設,制作出初步模型,并根據新的數據,不斷地加以修正。小科想借助模型來研究地球結構。小科收集到有關地球結構的數據見表:地球內部結構 厚 度地 殼 厚度約為17千米地 幔 厚度約為2900千米地 核 平均半徑約為3500千米123456(1) 根據以上數據,制作地球結構模型時,剖面各層厚度比例合理的是 。A. B. C.(2) 制作地球海陸分布模型時,海洋和陸地的面積占比是 。A. 1∶1 B. 2∶1 C. 7∶3C C 123456(3) 小科制作一個地球公轉模型(如圖),請結合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特點,你認為這個模型存在哪些不合理?請寫出一點并把整改后的設計圖畫出來。(答案圖)地球模型的地軸設計不合理,應該是傾斜的(合理即可)123456(4) 制作地球公轉模型時,有小燈泡、手電筒和激光筆三種發光材料可供選擇,你認為適合用來模擬太陽的是 ,這種材料優點是 。小燈泡 光線射向四面八方,和太陽很相似 123456(共7張PPT)第二單元易錯點集訓二 地球表面的變化易錯點1 地球的結構與地球內部的運動對地表產生的影響 地球的結構從表面到地心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認識地球內部運動帶來的影響,主要為地震和火山噴發。1. 巖漿的發源地是( B )A. 地核 B. 地幔 C. 地殼2. 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原因是( B )A. 板塊分離 B. 大陸板塊碰撞 C. 火山噴發BB123456789101112133. 地震和火山噴發的產生原因是( B )A. 太陽和月球運動B. 地球內部運動C. 地球外部運動B4. 長白山天池是一個( C )A. 冰川湖B. 堰塞湖C. 火山口湖C123456789101112135. 礫巖、砂巖和頁巖都屬于沉積巖。 ( √ )6. 地震能形成堰塞湖。 ( √ )7. 火山噴發和地震給地表帶來的改變是緩慢的。 ( )√√ 12345678910111213易錯點2 地球的外部作用對地表產生的影響 知道風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對地球表面產生影響的過程。風的力量會磨蝕巖石并且搬運巖石破碎物,對地表地形變化有著重要影響。風的作用包括風蝕作用、搬運作用和堆積作用。水流具有侵蝕和沉積作用,河流會侵蝕河床和兩岸,在水流緩慢的地方泥沙會沉積;降水會侵蝕土地、破壞地表形態。水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123456789101112138. 河水流出溝谷后,隨著坡度的變緩,河水的流速( C )A. 不變 B. 加快 C. 減慢9. 下列關于河流對土地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A )A. 河流流速越快,河岸的土地被侵蝕越嚴重B. 河流流速越快,泥沙的沉積越多C. 河流的下游往往有很多大石頭10. 形成黃土高原上的溝壑的原因是( B )A. 風的作用 B. 降雨的作用 C. 河流的作用CAB1234567891011121311. 沙漠和戈壁的形成與風的作用有很大的關系。 ( √ )12. 自然界中,不只是流水能對土地有侵蝕和沉積的作用。 ( √ )13. 同一條河流里的鵝卵石,上游的鵝卵石一般比下游的鵝卵石更光滑。 ( )√√ 123456789101112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地球的表面.pptx 第2課時 地球的結構.pptx 第3課時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pptx 第4課時 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pptx 第5課時 風的作用.pptx 第6課時 水的作用.pptx 第7課時 總結我們的認識.pptx 第二單元易錯點集訓.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