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專題檢測卷(一) 走進物理世界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2023年亞運會在我國杭州舉行,乒乓球比賽備受觀眾關注。小明發現選手們在挑選乒乓球時,總要將幾個乒乓球從同一位置放手,觀察乒乓球反彈的高度,通常會選擇反彈較高的乒乓球。這種行為類似于科學探究中的( D )A. 猜想假設 B. 提出問題C. 分析論證 D. 進行實驗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 觀察身邊的物理現象,下列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A )A. 演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所需的時間約為50sB. 我們所用物理教材的寬度約為35cmC. 初中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約為0.008mmD. 課桌的高度約為1.5m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3. 下列測量硬幣直徑的做法中,正確的是( C )A B C D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4. (廈門同安三模)人的身體中藏有很多“尺”,如圖所示,可以幫助我們估測物體的長度,身高為170cm的小明對身邊事物進行估測,下列最接近實際的是( A ) 第4題A. 單人課桌長3拃,約0.6m B. 黑板長1庹,約10mC. 教室長5步,約35m D. 文具盒寬4指,約0.05cm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5. 小新想在網上買一雙運動鞋,由于網購沒法試穿,只能通過鞋碼對照。因此,小新用一把刻度尺去量自己腳的長度,測量結果如圖。對照下面的表格,他應該選擇的尺碼是( C )第5題C男鞋尺碼對照表(國標尺碼) 鞋 碼 33.5 34 35 35.5 36 37 37.5 38 39 39.5 40 41腳長/mm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260A. 39碼 B. 39.5碼 C. 40碼 D. 41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6. 某同學用飲料瓶和自制刻度尺制作了一個簡易量雨器,并用該量雨器測得某暴雨日一小時的降雨量為27.8m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該測量結果不存在誤差B. 測量記錄結果中的“8”是準確值C. 該結果是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的D. 使用刻度尺測量記錄結果時,估讀的位數越多越精確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7.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只要測量儀器足夠精密,就可以消滅誤差B. 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測量某物體的長度,測量結果偏大C. 正確測得某一本書的長為2.570dm,測量時所用的是毫米刻度尺D. 測量長度時在已有的測量工具中選擇分度值最小的測量工具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8. 古代的“記里鼓車”利用齒輪傳動裝置,每當車輪轉動150圈即車前行1里(1里=500m)時,機械人就敲一次鼓。由此可見車輪的直徑大約是( A )A. 1.06m B. 3.33mC. 106m D. 以上都不對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9. 如圖所示,小聰把細銅線緊密排繞在鉛筆上,通過測量線圈長度間接測出細銅線的直徑。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 )A. 排繞的細銅線線圈長度L為7.70cmB. 沿A方向讀數,測得的線圈長度L偏大C. 若排繞不夠緊密,則測量值偏大D. 若細銅線只緊密排繞5圈,則所測得銅線直徑的誤差較大第9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0. 一個量筒中有50mL水,現在往里面放入一干燥的木塊,木塊同時從量筒中吸收了相當于自身體積的水,假設木塊吸收水后體積不膨脹,木塊靜止時有一半體積浸入水中,此時量筒中的水位上升到56mL處,則這塊木塊的體積是( C )A. 12cm3 B. 24cm3 C. 36cm3 D. 48cm3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11. (濱州陽信一模)一天晚上,小明正在學習,突然,電燈熄滅了,小明想:電燈為什么熄滅?可能是燈絲斷了。這個過程中,“電燈為什么熄滅”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環節,“可能是燈絲斷了”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環節。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2. (安康漢陰期中)正常成年人的脈搏跳動一次的時間約為0.9 。小明褲子吊牌上標注的型號是“(L)175/80”。國家標準規定,褲子型號斜線前后的數字分別表示人體身高和人的腰圍,則該褲子表示的尺碼適合身高是175 ,腰圍是80 的人穿。(填合適的單位符號)13. (滁州定遠校級一模)納米是長度單位,5nm= m,如圖,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鉛筆的長度是 cm。第13題scm cm 5×10-9 1mm 3.9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4. 如圖甲所示,圓柱體的直徑是 cm;如圖乙所示,秒表的示數為 s。第14題2.20 34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5. 如圖所示,用量筒測石塊的體積,石塊的體積為 cm3;若石塊吸水,則測得結果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響”)。 第15題20 偏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6. 有一把受溫度影響熱脹冷縮的刻度尺,炎熱的夏季,小藍用此刻度尺對一支鉛筆的長度進行了測量,測量的結果為17.57cm,則此鉛筆的實際長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57cm。17. 某同學測量一本書的厚度是0.4cm,已知這本書共100頁,那么每張紙的厚度是 mm。大于 0.08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第18題18. 為了測出紙帶的厚度,小明把紙帶緊密地環繞在直徑是D1的圓柱形鉛筆上,當紙帶環繞了n圈時,測得整個圓柱體的直徑為D2,如圖所示。紙帶的厚度是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三、 實驗探究題(共30分)19. (8分)某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進行“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實驗。(1) 實驗中,興趣小組的同學想要用教室中的幾把刻度尺測量門的寬度(約為1m),他們應當選擇 號刻度尺進行測量。① 量程為30cm、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 ② 量程為0.8m、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③ 量程為1.2m、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 實驗中,興趣小組的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四次讀數分別為26.04cm、26.00cm、26.02cm、26.32cm,其中錯誤的數據是 ,該物理課本的長度為 。(3) 興趣小組的同學選用另外一把量程、分度值均合適的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測量前發現刻度尺的“0”刻度線磨損,無法看清,但其他的刻度線均無磨損且完整,興趣小組的同學 (選填“可以”或“不可以”)使用這把刻度尺測量出物理課本的長度。26.32cm 26.02cm 可以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0. (12分)常見的自行車有“28”“26”和“24”等型號,這些型號是按車輪直徑的尺寸命名的,如“26”型自行車車輪的直徑是26英寸,1英寸=2.54cm。(1) “26”型號車輪的直徑約是 m,周長約是 m。(結果保留兩位小數且π取3.14)(2) 給你一把量程為2m的卷尺和一輛某型號自行車,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方案測量學校跑道的長度,寫出測量步驟,并用適當的符號表示你測得的物理量。① 用卷尺測出 。0.66 2.07 自行車車輪的直徑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② 算出車輪的 。③ 用紅布條在自行車車輪上作一個記號(或用氣門芯作記號),讓記號與跑道的起點重合,推著自行車沿跑道移動一圈,記下 。④ 跑道長度的表達式為 (用測量的物理量符號表示)。周長C=πD 自行車輪胎轉動的圈數n s=nπ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1. (10分)如圖所示為一條細繩一端系一個小鐵塊做成的擺,小明用電子秒表測出了這個擺的周期(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后,想探究擺的周期與什么因素有關。他猜想可能與小鐵塊的質量有關,還可能與細繩的長短有關。于是他通過改變小鐵塊的質量和細繩的長度測出擺動30個周期所用的時間,得出表中的實驗數據。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實驗次序 小鐵塊質量/g 細繩長度/cm 30個周期/s 周期/s1 10 50 42.0 1.42 10 80 54.0 1.83 20 50 42.0 1.44 20 80 54.0 1.8… … … …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 直接測出擺動一個來回的時間,與測10個來回的時間計算周期相比,測得的周期誤差較 (選填“大”或“小”)。(2) 在第1、2次實驗中,小明控制了小鐵塊質量不變,改變了 來探究擺的周期與細繩長度的關系,這是物理學中研究問題常用的控制變量法。(3) 通過比較第1、3次實驗的兩組數據,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其他條件相同時, (圍繞目的回答結論)。大 細繩長度 擺的周期與小鐵塊的質量無關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4) 將第1、2兩次實驗的數據作對比,已經可以得出擺長越長,擺的周期越長,可是小明還進行了第3、4兩次實驗,第5、6兩次實驗……你覺得小明為了得到實驗結論,像這樣多做幾次實驗是更科學還是多余的? 。(5) 課本上要求我們制作周期為1s的擺,根據小明的實驗結果,擺的長度大約是 。A. 25cm B. 50cm C. 75cm更科學 A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四、 計算題(10分)22. 學習了長度測量的知識后,小明進行以下兩個測量,請你通過計算得出測量結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解:(1) 由題意可知==107,所以實際鐵路線長s鐵路=s×107=6.95cm×107=6.95×107cm=695km(2) 用直徑為80cm的鐵環,繞操場滾動一周,若鐵環剛好滾動80圈,則操場的周長是多少米?(π取3)解:(2) d=80cm=0.8m,操場的周長C'=nC=nπd=80×3×0.8m=192m(1) 用柔軟的棉線測出地圖上長江長63.00cm,北京至鄭州鐵路線長6.95cm。長江實際長度約為6300km,則北京至鄭州實際鐵路線長約為多少千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共31張PPT)專題檢測卷(三) 光和眼睛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下列四種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A. 劇院在水中的倒影 B. 太和殿前日晷計時C. 天壇祈年殿的剪影 D. 上元夜故宮燈光秀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下列關于如圖所示四幅圖的描述,正確的是( D ) 第2題D① 圖甲:近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前,用凹透鏡矯正。② 圖乙:遠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后,用凹透鏡矯正。③ 圖丙:顯微鏡的目鏡相當于放大鏡,物鏡相當于投影儀的鏡頭。④ 圖丁:天文望遠鏡的目鏡相當于投影儀,物鏡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小王同學在家里將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可沿ON折疊的硬白紙板ENF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以此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通過測量他發現此時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50°,如圖所示,則( B )A. 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是40°B. 入射角增大10°,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大20°C. 將紙板NOF向后折疊,則反射光線會消失D. 光在紙板上發生了鏡面反射第3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4. (臨沂沂水模擬)一只小鳥在離湖面15m的上空飛行,湖深6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小鳥的像到湖面的距離為6mB. 像與小鳥關于湖面對稱C. 小鳥在湖里所成的像是實像D. 小鳥向下俯沖捕食時,在湖中的像變大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5. 人從平面鏡內看到臺鐘鐘面上的指針位置如圖,則實際時間是( B )A. 6:00 B. 5:45 C. 6:15 D. 6:30第5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6. 如圖所示為光源S發出的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的光路圖。下列關于人在岸上觀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A )A. 光源S所成的虛像在直線①上B. 光源S所成的虛像在直線②上C. 光源S所成的實像在直線①上D. 光源S所成的實像在直線②上第6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7. 如圖所示的兩個平面鏡相交成55°角,一束光線AO射到其中一個平面鏡上,要使經另一鏡面一次反射后,最后的光線從OA路徑傳播出去,角α應為( A )A. 35° B. 55° C. 45° D. 90°第7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8. 某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f,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如圖所示,先后使燭焰位于a、b、c、d四點,并分別調整光屏的位置。關于a、b、c、d四點的成像情況,他歸納出下列說法,其中錯誤的是( C )A. 燭焰位于a點時,光屏上出現的實像最小B. 燭焰位于c點時,光屏上出現的實像最大C. 燭焰位于b點時,光屏上出現的實像最大D. 燭焰位于d點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第8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9. 小明同學找來一個薄壁圓柱形玻璃杯,并將畫有箭頭的白紙靠在玻璃杯后,觀察結果如圖甲所示。向杯中加水,使得水面高過箭頭位置,透過玻璃杯觀察紙上的“箭頭”;將白紙逐漸遠離玻璃杯的過程中,依次觀察到的情景是( D )第9題DA. 丁、乙、丙 B. 乙、丙、丁C. 丙、丁、乙 D. 丁、丙、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0. (蘇州中考)如圖甲所示是公共場所的宣傳投影燈,裝在高處的投影燈照在地面上出現圖案,其內部結構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圖案是因為發生了漫反射B. 該投影燈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C. 調小鏡頭與圖片的距離,圖案變小D. 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虛像第10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11. (揚州邗江模擬)詩仙李白的名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所描述的情景(如圖)中,“明月” (選填“是”或“不是”)光源;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的 形成的。第11題不是 直線傳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2. (綿陽中考)如圖甲所示,塔式太陽能電站把地面上多個平面鏡反射的太陽光會聚到塔頂,從而利用太陽能發電。如圖乙所示,某塔式太陽能電站的一塊平面鏡在塔的東邊,下午某時刻,從西向東的太陽光以與水平面成70°角的方向射向這塊平面鏡,反射光線與水平面成30°角,則反射角為 ,平面鏡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 。第12題20° 4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3. (呼倫貝爾根河模擬)“白頭一老子,騎驢去飲水。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對嘴。”詩中最后一句情景與圖甲中照片類似,詩中后兩句表達的是平面鏡成像的光學現象,其特點是成正立、等大的 (選填“實”或“虛”)像;如圖乙是光線在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形成的情景圖,則折射角的大小是 °。第13題虛 6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4.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王選用了焦距為10.0cm的凸透鏡。他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調節到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呈現了一個清晰的像,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當凸透鏡的位置移動到 cm刻度線處,光屏上會再次呈現一個清晰的像。第14題35.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5. (西安雁塔校級模擬)大雁塔屹立西安城南已近千年,是西安市的城市名片之一。小明通過一個放在地上的透明玻璃球,可看到玻璃球中的藍天和大雁塔倒了過來,如圖所示。玻璃球相當于凸透鏡,對光具有 作用。遠處大雁塔通過玻璃球成了一個倒立、縮小的 像,當玻璃球遠離大雁塔時,人看到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會聚 實 變小 第1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三、 作圖題(共9分)16. (4分)如圖所示,S'是光源S的像,請畫出光源S的位置,并畫出入射光線。第16題答案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7. (5分)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鏡,請畫出該束光經過凸透鏡、凹透鏡的折射光路。第17題答案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四、 實驗探究題(共29分)18. (5分)用如圖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M水平放置,附有量角器(未畫出)的白紙板由E、F兩部分構成,始終豎直立在M上,可以繞ON翻折。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 如圖甲,紙板E、F在同一平面內,讓入射光沿AO射向鏡面,量角器上顯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可得出∠r (選填“>”“<”或“=”)∠i。(2) 改變入射光的方向,再測幾組入射角和反射角,這樣做的目的是 。= 多次實驗,得到普遍規律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若光沿BO入射,經平面鏡M反射后沿OA射出。這表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4) 如圖乙,把紙板F向前或向后翻折,則在紙板F上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這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可逆 不能 同一平面內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9. (12分)小麗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的實驗。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 若有5 mm厚和2 mm厚的兩塊玻璃板,則應選擇 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實驗中用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2) 在實驗過程中,小麗移動蠟燭B,使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確定了 的位置。為了研究平面鏡所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小麗用光屏代替蠟燭B,她 (選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蠟燭A的像,由此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像。2 大小 蠟燭A的像 不能 虛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如果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如圖乙所示,那么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的現象是 。蠟燭B不能與蠟燭A的像在豎直面內重合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0. (12分)某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第20題(1) 實驗前,應先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2) 如圖所示,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清晰實像,這是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的工作原理。縮小 照相機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若凸透鏡位置不變,調換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則 (選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這說明光發生折射時,光路是 的。(4) 若保持圖中蠟燭、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只把光屏向右適當調節,光屏上燭焰的像逐漸變得模糊,這與 (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形成的原因相同。仍能 可逆 近視眼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五、 綜合應用題(12分)2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汽車已經走進我們的家庭,仔細觀察和思考,可以發現汽車的一些設計和使用過程中的許多現象都與物理知識有關,請你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回答下面的問題:(1) 如圖甲所示,汽車的后視鏡是一個 鏡,是因為它能擴大視野,能讓司機看到車后更大的范圍。凸面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汽車晚上行駛的時候,為了安全考慮,車內的燈最好是 (選填“打開”或“關閉”)的。關閉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如圖乙,汽車上的“倒車防撞可視雷達”,通過安裝在車尾的攝像頭對準車后的障礙物,障礙物經攝像頭中的凸透鏡成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這個像通過電子裝置加工、調整并傳遞到顯示屏上,司機據此可以準確地了解車后的情況。如果看到顯示屏中障礙物的像變大,那么障礙物到車尾的距離變 。縮小 小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4) 汽車頭燈一般都安裝在車頭下部是因為頭燈越低,夜間路面上凸起的障礙物在燈光的照射下影子就越 (選填“長”或“短”),這樣能更好地讓司機發現障礙物。長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5) 汽車的前擋風玻璃是傾斜安裝的,這樣做的好處之一是 。A. 傾斜放置的擋風玻璃不易被震碎B. 有利于光的反射,便于觀察車外的情況C. 使車內物品的像成在司機的前上方,有利于觀察車內情況D. 避免車內物品的像成在司機的正前方,保證行車安全D 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共28張PPT)專題檢測卷(四) 物質的形態及其變化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下列是小明估計的常見溫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D )A. 最舒適的房間溫度約為30℃B. 冰箱保鮮室中礦泉水的溫度約為-5℃C. 洗澡時淋浴水溫約為70℃D. 健康成年人的腋下體溫約為37℃2. 加油站常年掛著“請熄火加油”“請不要使用手機”等標語。這樣要求是為了防止火點燃汽油引起火災,因為在常溫下汽油容易( C )A. 凝固 B. 凝華 C. 汽化 D. 液化D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 (達州中考)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在各種物態變化中不停地循環,讓四季多姿多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CA. 溫暖的春天,萬物復蘇、冰雪消融,這是熔化現象,需要吸熱B. 炎熱的夏天,蓮花湖的水在陽光下變成水蒸氣,這是汽化現象,需要吸熱C. 涼爽的秋天,路邊的草或樹葉上結有晶瑩的露珠,這是液化現象,需要吸熱D. 寒冷的冬天,水蒸氣在高空急劇降溫變成雪花,這是凝華現象,需要放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 如圖所示的四幅圖片與其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第4題DA. 圖甲:冬天開著空調的汽車,車窗的外表面會出現水珠B. 圖乙:我國北方的冬天,在地窖里放桶水,其原理是水會蒸發吸熱,使地窖保持低溫環境,食物不容易腐爛C. 圖丙:嚴寒天氣,由于外面太冷,所以冰花凝華在窗戶玻璃的外側D. 圖丁:為運動員噴氯乙烷藥劑,藥劑會迅速汽化,使受傷部位表層驟然變冷而暫時失去痛感。這個現象利用了氯乙烷的沸點低,汽化吸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 祖國各地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觀。下列關于它們物態變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新疆的坎兒井是一種地下輸水工程,可以有效減少輸水過程中水的蒸發B. 青藏高原冰川,天氣暖和之后,冰雪消融,形成水流,這是凝固現象C. 霧都重慶,樓宇間的白霧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D. 松花江畔的霧凇是液化形成的,需要吸收熱量,使周圍環境溫度降低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 (東莞一模)在1個標準大氣壓、25℃的恒溫環境下,將煤油溫度計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放入足夠長的時間,從溫度計放入開始計時。下列可能反映了溫度計內液體的體積隨時間變化情況的是( A )A B C D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 (鎮江中考)能用紙鍋燒開水嗎?小紅帶著疑問進行了如圖的實驗探究。她驚奇地發現:水真的能燒開!下列對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D )A. 水燒開時水中的氣泡是液化形成的B. 水面上方的“白氣”是汽化形成的C. 水燒開時紙鍋底部的溫度低于水的溫度D. 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故紙沒燒著第7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 如圖所示是小明一家到火鍋店吃火鍋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火鍋上方的“白氣”是水蒸氣B. 小明發現冰鎮汽水瓶外面“出汗”,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C. 把火鍋中的湯汁加熱至沸騰后,改用更大火加熱,湯汁溫度繼續升高D. 在吃火鍋時,小明的眼鏡片上出現的“霧氣”是水蒸氣汽化形成的第8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9. 小濤猜想水中加入別的物質后,一定會對其凝固點產生影響,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他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將一些鹽放入水中,攪拌均勻,形成鹽水,并把鹽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鹽水的凝固過程。每隔一定時間,小濤就觀察鹽水狀態、測出溫度,并記錄其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甲所示,再將一個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鹽冰水混合物中,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A. 圖甲中,在t=25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B. 圖甲中,鹽水的凝固過程用時20minC. 圖甲中,10~20min,鹽水溫度不變,所以沒有放出熱量D. 圖乙中,燒杯中鹽冰水混合物中固體會變少第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D10. (崇左寧明期末)幾種物質的熔點如表所示,由表中的數值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C )物 質 水銀(固) 銅 酒精(固) 鎢 鋁 鋼 鐵熔點/℃ -39 1085 -114 3414 660 1515 1538A. 鐵掉入鋼水中一定能夠熔化B. 水銀溫度計在氣溫為40℃的地方不能使用C. 電燈泡內的燈絲宜用鎢絲制作,因為它的熔點較高D. 用銅鍋冶煉鋼是可以的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 填空題(每空3分,共24分)11. (惠州模擬)用同一支溫度計分別測量某地區當天正午與晚上的氣溫。兩次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乙所示,則晚上的氣溫是 ℃。 第11題-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 (昆明五華校級模擬)如圖所示為收藏在我國國家博物館的“婦好鸮尊”,是我國發現最早的一件鳥形銅尊。古代勞動人民鑄造青銅器時,將熔化后的高溫銅液注入模具,銅液冷卻成型,青銅器鑄造初步完成。冷卻成型的過程,銅液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這個過程需要 (選填“吸熱”或“放熱”)。第12題凝固 放熱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 (無錫中考改編)如圖所示,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時,電熱水壺中裝有適量的水,閉合開關加熱過程中,玻璃片下表面出現小水珠,這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停止加熱,水不能繼續沸騰,這說明沸騰時需要 。第13題液化 吸熱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 可燃冰是一種新型高效能源,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如圖),它是由甲烷氣體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似冰狀的結晶物質。在可燃冰的形成過程中,甲烷氣體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第14題凝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 (德州期中)把盛有碎冰塊的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如圖,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慢慢加熱,當燒杯中的冰塊有大半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選填“全部熔化”“熔化一部分”或“一點也不熔化”)。當燒杯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直至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選填“沸騰”或“不沸騰”)。第15題一點也不熔化 不沸騰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三、 實驗探究題(共22分)16. (12分)小明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水的沸騰特點”。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時間/min 0 1 2 3 4 5 6水的溫度/℃ 90 92 94 98 98 98(1) 組裝實驗裝置時,要保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應先調整 (選填“燒杯”或“溫度計”)的位置。(2) 實驗中,水溫升到90℃開始,每隔1min讀一次溫度并記入表格,第3min時溫度計示數如圖乙,示數是 ℃。燒杯 96 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 由實驗數據可知,水在沸騰時的溫度特點是 。(4) 觀察到水中氣泡如圖丙所示,這是水沸騰 (選填“前”或“時”)的現象。實驗結束后撤去酒精燈,水還能繼續沸騰一小會兒,這說明水沸騰時不需要吸熱,這種判斷是否正確?并說明原因: 。持續吸熱,溫度不變 時 不正確;因為撤去酒精燈,由于石棉網的溫度高于水的沸點,水可以繼續吸熱,所以水不會立即停止沸騰,不能說明水沸騰時不需要吸熱 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 (10分)如圖甲是某小組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值,實驗數據記錄如表所示。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海波的溫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1) 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溫度計和 。(2) 在1min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的溫度為 ℃。秒表 42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 由記錄的實驗數據可知,海波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4) 由實驗可知,海波熔化需要的條件:① ;②繼續吸收熱量。晶體 溫度達到熔點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 另一小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進行這一實驗時,觀察到海波熔化過程中溫度計示數緩慢上升。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A. 燒杯中的水少B. 對試管內的海波不斷攪拌C. 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D. 海波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升高C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四、 綜合應用題(24分)18. 某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在制作一個醫用冷藏盒時,不知道給藥品降溫用冰好,還是用鹽水結成的冰好?他們動手測量了鹽水的凝固點。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 在選擇器材時,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為-2~102℃的溫度計,要使用量程為-20~102℃的溫度計,這樣考慮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設? 。(2) 小明和小紅分別通過實驗得到了鹽水的凝固圖像如圖所示,則小明所測鹽水的凝固點是 ℃。鹽水的凝固點低于-2℃ -4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 他們同時發現所測得的鹽水凝固點并不相同,于是對比了雙方的實驗過程,發現燒杯中裝的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湯匙的鹽,而小紅加了3湯匙的鹽。由此作出猜想:鹽水的凝固點與鹽水的濃度有關。接著多次實驗得出不同濃度鹽水的凝固點,記錄數據如表所示: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鹽水濃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凝固點/℃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分析表格中數據可知,當鹽水濃度增大時,其凝固點 。先降低后升高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 小明由表格數據得到鹽水濃度為21%時凝固點最低,其值為-18℃。他的判斷是 (選填“準確”或“不準確”)的,你判斷的理由是 。(5) 你認為給冷藏盒中藥品降溫最好選用 (選填“冰”或“適當濃度鹽水結成的冰”)。不準確 沒有進一步探究21%附近濃度的鹽水的凝固點 適當濃度鹽水結成的冰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共28張PPT)專題檢測卷(五) 質量與密度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下列對生產、生活物品應用的物理性質描述錯誤的是( A )A. 用海草苫成屋頂——海草導熱性好AB. 漁船掛有輪胎——橡膠彈性好C. 光伏板表面使用玻璃——玻璃透光性好D. 用銅做導線——銅導電性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海南中考)下列現象中,密度變大的是( B )A. 鐵棒磨成針 B. 冰熔化成水C. 橡皮泥捏成小船 D. 氧氣瓶內的氧氣用了一段時間3. 關于物質的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將一杯水分為兩杯,每杯水的密度都為原來的一半B. 鋁的密度是2.7×103kg/m3,表示體積為1m3的鋁的質量是2.7×103kg/m3C. 密度不同的兩個物體,其質量可能相同D. 某種物質的密度與其質量成正比,與其體積成反比B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a、b、c為三種不同的液體,它們的質量m與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若a、b、c的質量相同,則a的體積最大B. 若a、b、c的質量相同,則a的體積最小C. 若a、b、c的體積相同,則b的質量最大D. 若a、b、c的體積相同,則b的質量最小第4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東營中考)在用天平、量筒和水測量小石塊的密度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稱量前,應調節平衡螺母或移動游碼使天平平衡B. 應該先測小石塊的體積,再測它的質量C. 用調好的天平測量時,小石塊應放在右盤D. 小石塊浸沒在量筒的水中,表面附有氣泡,測得的密度偏小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由同種金屬材料制成的甲、乙兩個正方體,它們的質量分別為180g和210g,體積分別為20cm3和30cm3。這兩個正方體中,如果有一個是實心的,那么( B )A. 甲是實心的,金屬材料的密度是7g/cm3B. 甲是實心的,金屬材料的密度是9g/cm3C. 乙是實心的,金屬材料的密度是7g/cm3D. 乙是實心的,金屬材料的密度是9g/cm3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有一捆粗細均勻的銅線,其橫截面積是5mm2,質量為89kg,已知銅的密度為8.9×103kg/m3,則這捆銅線的長度為( D )A. 2m B. 20m C. 200m D. 2000m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如圖所示是某學習小組在做“測量固體密度”實驗時的部分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D第8題A. 天平使用前分度盤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為使天平平衡,平衡螺母應向右調B. 天平平衡時,右盤中所加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該固體的質量為27.4gC. 放入固體前后量筒的示數如圖丙所示,該固體的體積為40cm3D. 多次測量后繪制m-V圖像如圖丁所示,該固體的密度為2.7g/c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小麗在乒乓球比賽中獲得一枚金牌,她想測出該金牌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測出金牌的質量m1,然后將金牌浸沒到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溢出的水流入質量為m2的空燒杯中,測得燒杯和溢出水的總質量為m3。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則金牌的密度為( B )A. ρ水 B. ρ水 C. ρ水 D. ρ水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泉州惠安期末)實驗室有一容積是400mL的燒杯,小海利用此燒杯、一些密度已知的液體繪制出m-ρ圖像,如圖所示,縱坐標m是燒杯和所裝液體的總質量,橫坐標ρ是所裝液體的密度。當燒杯中裝有某種液體,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是480g時,液體密度ρ'為(燒杯中裝滿液體)( A )A. ρ B. ρ C. ρ D. ρ第10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11. 如圖,小晨同學先后將長度和粗細相同的HB、2B兩種型號的鉛筆芯通過A、B兩金屬夾子接入電路,當2B鉛筆芯接入電路時,燈泡較亮,這說明 (選填“HB”或“2B”)鉛筆芯的導電性能較好。第11題2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如圖甲,小明所說的“多”是指一根鐵釘的 比一枚大頭針的大;若小明同學購買了如圖乙所示的一盒大頭針,他想知道這一盒大頭針中共有幾枚大頭針,他先用電子天平測出100枚大頭針的總質量,如圖丙所示,則一枚大頭針的質量為 mg,經計算可知這盒大頭針含有約 枚大頭針。 第12題質量 80 62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分別用甲、乙兩種不同物質組成的兩個實心物體,其質量之比為2∶7,體積之比為5∶3,則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 。14. (南京期中)某品牌牛奶包裝盒如圖所示,牛奶的體積為 cm3,現測得該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則這盒牛奶(不含包裝盒)的質量為 g;喝掉一半后,剩余牛奶的密度 。一瓶氧氣,瓶內氧氣的密度為9kg/m3,若用去了,則瓶內剩余氧氣的密度是 kg/m3。6∶35 250 300 不變 6 第1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南京鼓樓校級期中)在“測量物質的密度ρ”實驗中,用相同的容器分別裝兩種不同液體,先后測量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m),液體體積(V),共測得三組數據,并在m-V坐標系上畫了出來,如圖,可以判定 (選填“A、B”“A、C”或“B、C”)是同種液體。A點對應的液體密度是 g/cm3,另一種液體的密度為 kg/m3。A、C 0.9 0.6×103 第1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雪具有松散多孔的結構,在外力擠壓下可形成冰。已知冰的密度為0.9g/cm3,小杰同學想利用冰的密度來估測積雪的密度。如圖所示,在平整的地面上有厚度為90mm的積雪,用力豎直向下將雪踩成冰,形成一個下凹的腳印,測得腳印的深度為70mm,則積雪的密度約為 kg/m3。第16題0.2×10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 實驗探究題(共28分)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7. (16分)小晨同學買了一個小吊墜(如圖甲所示)作為母親節的禮物送給媽媽,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小吊墜的密度進行鑒定。(1) 將天平放在 上,移動 至標尺左端“0”刻度線處,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左側,他應該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直至橫梁水平平衡。水平工作臺面 游碼 右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將解去掛繩的小吊墜放在左盤,往右盤加減砝碼,當最后放入5g的砝碼時,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則他下一步的操作是 。A. 向右移動游碼 B. 向左調節平衡螺母C. 取出5g的砝碼C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天平再次平衡后,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該小吊墜的質量為 g。(4) 先向量筒中加入30mL的水,將重新系好掛繩的小吊墜輕輕放入量筒中,水面如圖丙所示,則小吊墜的體積為 cm3。24 8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小晨將測得的密度和表格中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小吊墜可能是由 制作的。他仔細分析了自己的測量過程,發現小吊墜密度的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材 質 翡 翠 和田玉 玻 璃 有機玻璃密度/(g·cm-3) 約3.3~3.36 約2.95~3.17 2.5 1.18和田玉 偏小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12分)某中學環保小組在長江邊取適量江水樣品,分別進行了江水密度的測量。(1) 小薇把樣品帶回學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實驗: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① 調節天平平衡后,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30g,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江水樣品,測出燒杯和樣品的總質量如圖甲所示,則燒杯中樣品的質量為 g,將燒杯中的樣品全部倒入量筒中,樣品的體積如圖乙所示,則江水的密度為 g/cm3。② 小薇用這種方法測出的江水密度與真實值相比 (選填“偏大”或“偏小”)。39.6 1.1 偏大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小亮把樣品帶回家,用家里的一臺電子秤(圖丙)和沒喝完的半瓶純凈水,做了如下實驗:① 用電子秤測出半瓶純凈水的總質量為m1,并用筆將瓶身水面位置標記為A。② 把瓶中的水全部用來澆花,然后吹干,用電子秤測出空瓶的質量為m2。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③ 把樣品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與 相平,再用電子秤測出瓶與樣品的總質量為m3。④ 江水密度的表達式為ρ= (純凈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⑤ 小亮測算江水的體積使用了下列三種物理方法中的 。A. 控制變量法 B. 等量代替法 C. 類比法標記A處 ρ水 B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四、 計算題(共16分)19. (8分)小慧同學利用所學知識,測量一件用合金制成的實心構件中鋁所占比例。她首先用天平測出構件的質量為374g,用量杯測出構件的體積是100cm3。已知合金由鋁與鋼兩種材料合成,且鋁的密度為2.7×103kg/m3,鋼的密度為7.9×103kg/m3。如果構件的體積等于原來兩種金屬體積之和,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1) 這種合金的平均密度ρ合金===3.74g/cm3=3.74×103kg/m3(1) 這種合金的平均密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2) 設鋁的質量為m鋁,鋼的質量為m鋼,則m鋁+m鋼=374g ①,由ρ=可得V=,且構件的體積等于原來兩種金屬體積之和,則+=100cm3,即+=100cm3 ②,聯立①②式,解得m鋁=216g,則這種合金中鋁的質量占總質量的百分比為×100%≈57.8%(2) 這種合金中鋁的質量占總質量的百分比(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8分)將一鋼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中浸沒,水面上升到160mL處,又用天平稱出該球的質量為234g。(ρ鋼取7.8×103kg/m3,ρ煤油取0.8×103kg/m3)(1) 此鋼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解:(1) 此鋼球是空心的(2) 若為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滿煤油,則鋼球的總質量變為多少?解:(2) 258g(3) 求第(2)問中鋼球的平均密度。解:(3) 4.3×103kg/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共27張PPT)專題檢測卷(二) 聲音與環境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如圖所示,關于聲現象的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第1題CA. 圖甲:撥動伸出桌面的鋼尺,鋼尺振動的幅度越大,音調就越高B. 圖乙:將揚聲器對準燭焰,播放音樂,燭焰會跳動,說明聲波能傳遞信息C. 圖丙: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的聲音變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D. 圖丁:車間的工人佩戴耳罩,是為了阻斷噪聲的傳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汽車利用超聲波輔助倒車,當汽車與障礙物相距較近時,汽車就會發出“嘀嘀嘀”的警報聲。下列關于聲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 超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B. “嘀嘀嘀”的警報聲就是超聲波C. 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D. 警報聲對正在倒車的駕駛員來說是噪聲3. 很多人聽完自己的錄音,都會有點奇怪,感覺不像是自己的聲音。能聽出其中的差別,主要是因為兩者之間具有不同的( B )A. 響度 B. 音色 C. 音調 D. 音速A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4. 下列有關聲現象知識應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C )A. 超聲波可以清洗精密儀器,這是利用聲波可以傳遞信息B. 發生地震時,聲學儀器能接收到地震產生的超聲波從而確定地震的方位和強度C. 音樂家貝多芬失去聽覺后是利用骨傳導的方式繼續創作的D. 演奏同一樂曲時,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發出的聲音,主要是因為它們的響度不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5. (達州中考)自然界中萬物生靈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交流方式,其中聲音是最常見、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下列關于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C )A. 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而產生的,一切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人都能聽到B. 我國“天宮”空間站的航天員出艙后,在太空中仍能通過聲音直接交流C. 常見醫用設備B超,是利用超聲波來獲取人體內部臟器信息的D. 廣場上的噪聲監測器能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6. 如圖所示為我國民族管樂器——嗩吶,用它吹奏名曲《百鳥朝鳳》時,模仿的多種鳥兒叫聲悅耳動聽,讓人仿佛置身于百鳥爭鳴的森林之中。關于嗩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調B. 用鋼琴和嗩吶演奏同一個音符時,兩種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C. 聲音的傳播速度總是340m/sD. 嗩吶模仿的鳥兒叫聲令人愉悅,是樂音第6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7.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是對琵琶聲音的形象描述。下列對琵琶彈奏中涉及的聲學知識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B )A. 用力撥動琴弦,可以增大琴聲的響度B. 琴聲的音調越高,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越快C. 琴聲引起了詩人的共鳴,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D. 琴聲通過空氣傳入詩人的耳朵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8. (眉山中考)下列中華古詩詞中涉及的聲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C )A. “誰家玉笛暗飛聲”,“笛聲”的傳播不需要介質B. “忽聞岸上踏歌聲”,“歌聲”在任何時候都屬于樂音C.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D.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聞犬吠”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9. (白銀中考)“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兩句千古傳誦的名句,被譽為“文外獨絕”。關于蟬叫聲和鳥鳴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蟬叫聲和鳥鳴聲是人耳鼓膜振動產生的B. 人們根據音色來辨別蟬叫聲和鳥鳴聲C. 鳥鳴聲響度大,所以鳥鳴聲傳播得更快D. 人離蟬和鳥越近,聽到聲音的音調越高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0. 如圖,手機內置有超聲波識別系統,手機發出的超聲波遇到手指上凹凸不平的指紋A、B、C、D、E五個位置發生反射,測得回收信號的時間分別為0.27ms、0.41ms、0.27ms、0.41ms、0.19ms,據此可求出手指與手機平面的距離,則該處指紋的大致形狀是( B )第10題 A B C D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1. (河南中考)如圖所示是小明在課余時間自制的“水管琴”,它由材質相同、長短不同、下端封閉、上端開口的水管并排組成。在學校科學節演奏《愛我中華》時,小明用硬紙板拍打不同水管的上端,“水管琴”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發出的聲音是由于水管和管內空氣柱 而產生的,長度越長的水管,發出聲音的音調 (選填“越高”“越低”或“不變”)。振動 越低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2分)第1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2. (南充三模)“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此過程中聲音是通過 傳入人耳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別傳來的是鐘聲,是根據聲音的 (填聲音的特性)來辨別的。空氣 音色 13. 小明家安裝了一個聲紋鎖門禁系統,能識別小明及家人說出的口令并自動解鎖,而當別人說出同樣的口令時卻無法讓鎖打開。聲紋鎖主要依據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來識別小明及家人的身份;小明深夜回家時對著聲紋鎖輕聲說出口令解鎖開門,是為了在 處減弱噪聲。音色 聲源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4. (吉安模擬)智能音箱通過連接無線網實現多項家居功能,它可以根據用戶的語音指令來完成指定的操作,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用戶發出“將音量調低”的指令,目的是改變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信息 響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5. (無錫一模)如圖甲是汽車排氣管上的消聲器,這是為了在 減弱噪聲,如圖乙是a、b兩個音叉發出聲音的波形圖, 發出聲音的音調更高。 第15題聲源處 a音叉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6. 為了測量某根金屬管的長度,我們在金屬管的一端敲一下,人的耳朵貼在金屬管的另一端會聽到兩次聲音,其時間間隔為2.6s,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4760m/s,金屬管的長度是 m。95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三、 實驗探究題(共29分)17. (5分)如圖所示,在“聲音與環境”一章的學習中,我們完成了以下幾個實驗。① 如圖甲:把正在發聲的音叉靠近靜止懸掛的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復彈起。② 如圖乙:把正在響鈴的電鈴放在玻璃鐘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發現鈴聲明顯減小。③ 如圖丙:撥動同一把鋼尺,在保證其振幅相同的情況下,改變其伸出桌面的長度,觀察鋼尺振動的快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第17題(1) 圖甲實驗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 而產生的。該實驗運用的研究方法是 。振動 轉換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圖乙實驗進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 (選填“能”或“不能”)傳聲。(3) 圖丙是在探究聲音的音調跟頻率的關系,當鋼尺振動越快時,音調 。該實驗運用的研究方法是 。不能 越高 控制變量法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8. (14分)某小組同學利用一些長短、粗細、材料不同的琴弦,進行探究“音調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他們選用的琴弦長度、粗細、材料在如圖(a)中已標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細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長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張緊程度一致。(a)(b)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 若他們想研究“琴弦音調高低與琴弦長度的關系”,則應選擇琴弦 。a、d (2) 為研究“琴弦音調高低與琴弦粗細的關系”,某同學選擇琴弦b和c進行研究,此選擇 (選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不可行 沒有控制材料相同 (a)(b)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若要研究“琴弦音調高低與材料的關系”,則應選擇琴弦 ,這種研究方法叫 法。(4) 如圖(b)所示是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的波形,其中聲音音調相同的圖是 ,響度相同的圖是 。a、c 控制變量 甲、乙 乙、丁 (a)(b)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9. (10分)小華學習了有關聲音的知識后,對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興趣,于是她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請閱讀并回答下列問題。實驗步驟如下:① 先搜集各種材料,如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襪子。② 把鬧鐘放到一個鞋盒里,將衣服蓋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漸遠離鞋盒直到聽不見嘀嗒聲,記下此時人離鞋盒的距離。③ 分別將各種材料蓋在鞋盒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得到下表的數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材 料 衣 服 報 紙 平裝書 塑料袋 襪 子聽不見嘀嗒聲的實際距離/m 2.1 2.8 3.7 5.2 1.2(1) 小華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聲音的響度越 (選填“大”或“小”)的原理。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根據小華所得數據,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 (選填“好”或“差”);如果再給你一塊海綿,那么你認為其隔音性能與報紙相比, (選填“海綿”或“報紙”)的隔音性能好一點。(3) 在噪聲污染嚴重的環境里,“隔音”就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隔音的本質是在 控制和減弱噪聲。好 海綿 響度 傳播過程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四、 計算題(共19分)20. (6分)火車在進入隧道前必須鳴笛。若火車速度為20m/s,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司機在鳴笛后2s聽到自隧道口處的山崖反射的回聲,則鳴笛時火車到隧道口的距離有多遠?解:火車的速度v2=20m/s,由v=可得,火車鳴笛后2s內聲音傳播的路程s1=v1t=340m/s×2s=680m,2s內火車前進的距離s2=v2t=20m/s×2s=40m,由2s=s1+s2得,鳴笛時火車到隧道口的距離s=360m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1. (13分)汽車已進入千家萬戶,給人們的出行帶來方便。司機倒車時因看不到車后的障礙物容易撞到障礙物,為了安全,汽車裝有倒車防撞超聲波雷達。(1) 倒車防撞超聲波雷達安裝在車的 (選填“前”“中”或“尾”)部。(2) 倒車防撞超聲波雷達是利用 測距原理來測量距離的。這種倒車雷達 (選填“能”或“不能”)用在月球車上預防月球車撞到障礙物,原因是 。尾 回聲 不能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倒車防撞超聲波雷達向障礙物發出超聲波信號后,經過0.01s接收裝置收到返回的信號,則車尾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大約是多少?如果司機的倒車速度為0.1m/s,并使車尾與障礙物的距離不小于0.4m,那么倒車時間最多是多少秒?(v聲=340m/s)解:1.7m;13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檢測卷(一) 走進物理世界.pptx 專題檢測卷(三) 光和眼睛.pptx 專題檢測卷(二) 聲音與環境.pptx 專題檢測卷(五) 質量與密度.pptx 專題檢測卷(四) 物質的形態及其變化.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