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硝酸變廢為寶!廢棄電子產品能提煉出奧運獎牌?主要試劑:硝酸、鹽酸、鋅等含金、銀、銅單質H+ +NO3-H+ +Cl-[思考]如何實現不活潑金屬與酸的反應?1.純硝酸是無色、易揮發,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2.能與水任意比互溶3.一般質量分數為68%以上的硝酸溶液稱為濃硝酸任務1:根據現象,說一說硝酸的物理性質環節一 先探氧化性 了解酸溶過程[思考]久置的濃硝酸會變黃,這是為什么?HNO3 NO2↑△或光照(久置硝酸分解產生的NO2溶于溶液中,使溶液變黃)一般而言,硝酸越濃,越不穩定。[思考]硝酸應如何保存?密封于棕色瓶中,放在陰涼處!4 + 2H2O +4O2↑+5 +4-2 01. 使指示劑變色2. 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3. 能與某些鹽反應4. 能與堿反應5.與金屬反應 體現了硝酸的什么性質?電子元器件硝酸溶解Cu2+、Ag+溶液任務2:從物質類別的角度推測硝酸的化學性質酸的通性HNO3 = H++NO3-不活潑金屬+酸H+ ×NO3-×創新設計,實施實驗BC口相通,A口不通醫用三通閥ABC三口都不通銅與稀硝酸的反應銅與濃硝酸的反應氧氣▏▏氫氧化鈉溶液二氧化碳收集氣體收集氣體任務3:從價態變化的角度推測硝酸的化學性質法①:增強酸的氧化性[思考]硝酸的氧化性強弱與什么有關?[思考]如何實現不活潑金屬與酸的反應?★NO3-很穩定,在中性和堿性溶液中幾乎與所有的離子能共存,但在酸性溶液中,NO3-+H+ 具有了強氧化性濃度①與金屬反應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Cu+4HNO3(濃) = Cu(NO3)2+2NO2↑+2H2O稀硝酸 濃硝酸實驗 現象 反應緩慢,有 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 , ________,證明生成 。 反應劇烈,有__________產生, 液面上有________氣體__________。實驗 結論 銅與稀硝酸常溫下緩慢反應生成_____氣體 銅與濃硝酸常溫下劇烈反應生成_____氣體溶液變藍大量氣泡溶液變綠紅棕色NONO2少量任務3:從價態變化的角度推測硝酸的化學性質n氧化劑:n酸=2:6Cu2+無色[思考]能否根據還原產物的價態判斷硝酸的氧化性強弱?氧化性:濃硝酸>稀硝酸觀點1:濃硝酸中銅離子 濃度更大飽和硝酸銅溶液[思考]與濃硝酸反應后溶液的顏色為何呈綠色?向硝酸銅溶液中通入NO2氣體觀點2:溶解有NO2稀硝酸NO濃硝酸NO2規律一:還原產物[練習]請書寫Ag分別與稀硝酸、濃硝酸反應的方程式3Ag+4HNO3(稀) = 3AgNO3+NO↑+2H2OAg+2HNO3(濃) = AgNO3+NO2↑+H2O電子元器件硝酸溶解Cu2+、Ag+溶液規律二:Fe、Al和稀HNO3能反應,但在冷的濃HNO3中鈍化鋁槽車、鐵槽車裝運濃硝酸鐵與濃硝酸加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Fe+6HNO3(濃) = Fe(NO3)3+3NO2↑+3H2OPt Au規律三:HNO3不能氧化金和鉑但王水可以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電子元器件硝酸溶解Cu2+、Ag+溶液含Au固體濃鹽酸濃硝酸3 : 13 : 1硝酸+鹽酸溶解、分離注意:是體積比!王 = 三 +Pt Au環節二 再議還原性 認識溶金原理資料:Au+HNO3+4HCl = H[AuCl4]+NO↑+2H2O[思考]溶金改用濃鹽酸與NaNO3可以嗎?電子元器件硝酸溶解Cu2+、Ag+溶液含Au固體硝酸+鹽酸溶解、分離Au3+e-e-e-法②:增強金屬的還原性[思考]如何實現不活潑金屬與酸的反應?②與非金屬反應規律四:非金屬單質+濃硝酸→最高價氧化物或其含氧酸+NO2↑+H2O任務3:從價態變化的角度推測硝酸的化學性質C+4HNO3 (濃) 2H2O+4NO2↑+CO2↑△S+6HNO3 (濃) H2SO4+6NO2↑+2H2O△③與還原性物質與HBr、HI、H2S、SO2、Fe2+、S2-、I-、SO32-等發生反應電子元器件硝酸溶解Cu2+、Ag+溶液含Au固體硝酸+鹽酸溶解、分離HAuCl4溶液鋅粉還原Au還原Cu、Ag制作氮肥精煉金屬烈性炸藥制藥合成染料任務4:從性質的角度推測硝酸的用途利用硝酸冶煉金屬的過程中要考慮哪些問題 基于綠色化學理念,實際工業生產如何處理污染氣體?硝酸的濃度選擇與從化學反應速率、化學試劑成本、綠色化學等關系環節三 拓展提升 成果匯總撰寫《硝酸冶煉金屬分析及展望》的項目化學習報告任務5:從工業生產角度探究金屬冶煉過程非金屬元素化合物認知思路硝酸類|價①酸的通性②氧化性③特性:不穩定性環節四 總結提煉 模型建構成鹽—制作氮肥、染料、制藥與金屬反應—冶煉金屬制炸藥性質用途通性→特殊性(不活潑金屬+酸:①增強酸的氧化性②增強金屬的還原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