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1課 情感表達匯報人:2024第一單元崢嶸歲月——美術中的歷史人教版七年級美術上冊【2024新教材】01CONTENTS02課標解讀學習目標0305新知講解06課堂總結單元學習內容04新知導入0807作業布置課外拓展本節課就讓我們以紅色美術作品為例,體會藝術家如何用藝術創作表達個人情感?革命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在遵循歷史真實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展現革命情懷,凝聚精神感染力。你認識這兩位思想家嗎?《偉大的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吳為由雕塑請你試試通過畫面構圖作者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21世紀教育網作品以概括凝練的雕塑語言表現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光輝形象。人物的不同姿態形成了穩定的三角形構圖,表現了兩位偉大導師堅定的信念和真華的友誼。任務一:作品中出現了那些人物?他們在哪?在干什么? 你能說出作品中的故事嗎?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情感?作品以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開始長征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采用高視點、多人物的構圖形式,通過“母送子”“妻送夫”“兒送發”三組人物造型,凸顯深厚的軍民魚水情。人橋(版畫) 1948年 古元 中國美術館藏思考 ?·作品表現了什么主題?·你能看到幾種顏色?·你能感受到什么樣的氛圍?作品表現了解放軍渡河作戰的場景——炮災硝煙中,戰士們在冰冷的水中用身體架起人橋,保障了隊伍的順利前進。作品以黑色為主,套以紅、綠兩色,層次分明,疏密得當,造型概括,富有動感,在對比中表現出硝煙四起火光沖天的斗爭氛圍,映現出上兵奮勇前進的身影。構圖總結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三大要素造型色彩時間、地點、人物、題材……造型語言:點、線、面、空間、色彩、肌理、構圖……形式規律:對稱、均衡、對比、統一……1.描述2.分析主題、思想、情感……3.解釋美術作品欣賞方法:價值、意義、文化理解……4.評價任務二:了解藝術家創造過程轉戰陜北(中國面)1959年石魯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創作背景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國內戰爭期間,為了避免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攻擊,主動撤離延安,轉移到陜北繼續領導抗日戰爭。創作手稿之一往往創作是一時興起,有感而發,情向心聲。我們應當努力去體會,共鳴情感再去逐一分析其中奧妙。畫面欣賞色彩飽和,赭石和朱砂肆意交融,山體雄偉而堅實,色調溫暖,寓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具有堅實的基礎和光明的前途。近 景畫面欣賞主體人物位居畫面的視覺中心,氣定神閑,旁邊只有人一馬,展現出頂天立地的魄力。中 景畫面欣賞淡淡相間的墨色,營造出深遠遼闊的意境。21世紀教育網遠 景畫面總結:·作品以連綿不絕、氣勢磅礴的崇山峻嶺,襯托出革命領袖的高瞻遠矚和沉著堅定。·大寫意之佳作。任務三:小組討論山水畫作品也能表達革命情感嗎?萬山紅遍層林盡然1963年 李可染 中國美術館藏結合時代背景和毛主席的詩句我們同樣能感受到畫家以濃墨重彩描繪的是新中國日新月異的山川面貌,表達著對祖國雄偉山河和壯麗景色的無限熱愛。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深入探討了革命題材繪畫中情感的傳達與藝術表現。革命畫不僅記錄了歷史的瞬間,更通過色彩、造型和構圖,表達了畫家對革命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鳴。21世紀教育網課堂上,我們分析了幾幅經典作品,如石魯的《轉戰陜北》,理解時代色彩的魅力,以及不同形式的畫面同樣能表達堅定信念和革命激情。·革命畫作背后的文化價值和時代精神需要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去細細解讀。課堂練習1、總結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三大要素是 、 、 。2、美術作品欣賞方法: 、 、 、 。3、欣賞右圖作品說一說藝術家如何用藝術創造表達革命情感?構圖色彩造型描述 分析 解釋 評價課后作業欣賞一幅革命題材的美術作品,分析其中蘊含的革命情感。課后查找資料,和家人交流分享感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