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數學游戲分享》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要求分析《數學游戲分享》單元屬于綜合與實踐領域,是整個小學數學生涯的起始單元。《數學課程標準》數與代數領域“內容要求”中指出:“在具體情境中,回顧自己在學前階段經歷的與數學學習相關的活動,喚起數學學習感性認識和學習經驗,激發進一步學習數學的興趣,嘗試運用與數學學習相關的詞語,逐步養成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在“學業要求”中指出:“能比較清晰地描述幼兒園和學前生活中的數學活動內容,比較準確地表達自己對數、數量、圖形、方位等數學知識的理解;能說明或演示自己玩過的數學游戲內容和規則,在教師的協助下能帶領同伴一起玩這些數學游戲。”在“教學提示”中指出:“為使學生更好地完成從幼兒園階段到小學階段的過渡,在學生入學的第 1~2周安排“數學游戲分享”主題活動。學生通過介紹自己幼兒園生活中經歷的數學活動,表達自己在幼兒園數學活動中的收獲,分享在幼兒園玩過的數學游戲,邀請同伴一起做這些數學游戲等,銜接幼兒園與小學生活,順利開始小學數學的學習。”(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在幼兒園階段積累的有關數數的經驗及圖形辨認的經驗,本單元主要回顧有關用數字表示數量以及圖形的認識方面的知識,其中包括五節內容:我和我的幼兒園、數數比比、拼拼搭搭、草地、數學游戲。在第一節中安排了回顧用數字表達及辨認平面圖形及立體圖形,在第二節中,結合具體游戲數一數情境中物體的個數,初步學會口頭用1~10各數表示數量。在第三節中,著重引導學生通過積木拼搭和圖形組合的游戲活動,一方面回顧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在第四節中,通過圍一圍、畫一畫的實踐活動,一方面回顧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平面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和應用,從中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經驗,在操作中初步感知點、線、面之間的密切聯系,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最后一節中,通過“理物品”的實踐活動,一方面使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初步體會分類的含義,學會按照一定標準把一些物品進行簡單的歸類整理,感受分類為生活學習帶來便利,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對物品進行簡單分類的過程中,體會分類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感悟分類活動的內在邏輯性,初步養成整理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的良好習慣,做好幼小科學銜接的入學生活適應教育。(三)學生認知情況本單元的重要價值就是為了保障學生在幼小銜接的過渡階段,通過這樣的活動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對于數字以及圖形有了基本的認知,但是對于數的意義以及使用,圖形的整理歸納和圖形的特征沒有更深的概念性總結,且一年級學生由于認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對很多事物的認識是比較模糊的,無法做到有條理地進行整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整理的興趣,以及豐富的教學形式包括說、擺、展,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增強小學生的獨立能力及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能力。二、單元目標擬定1.通過說一說、玩一玩等活動,引導學生用“數”介紹自己、用“數”介紹自己的幼兒園、介紹自己在幼兒園玩過哪些形狀的玩具、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數學游戲.。2.通過數一數、比一比的相關數學游戲活動,幫助學生結合具體游戲數一數情境中物體的個數,初步學會口頭用1~10各數表示,初步理解數的意義。3.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感知和發現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和應用。4.通過“理物品”的實踐活動,聯系生活經驗初步體會分類的含義,學會按照一定標準把一些物品進行簡單的歸類整理,體會分類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感悟分類活動的內在邏輯性。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1.初步學會口頭用1~10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初步理解數的意義。2.感知和發現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和應用。(二)教學難點1.說出游戲規則,并按照規則進行游戲。2.能感知和發現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3.能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簡單的歸類整理,初步養成整理物品的良好習慣。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經歷簡單的數的抽象過程,認識萬以內的數,形成初步的數感、符號意識。能辨認簡單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形成初步的量感和空間觀念。經歷簡單的分類過程,能根據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形成初步的數據意識。”單元教材的具體編排結構如下:任務一:喚醒學生在幼兒園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關于“數”和“形”的經驗 問題一:感受生活環境中的數 活動一:用“數”介紹自己活動二:用“數”介紹自己的幼兒園問題二:認識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 活動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活動二:感知和發現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問題三:數學游戲 活動一:描述幼兒園游戲及其規則活動二:進行游戲活動任務二:用1~10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問題一:數數游戲 活動一:報數拿球、報數畫圖問題二:數的比較游戲 活動二:數出10個花片擺成不同的樣子、畫花片比一比問題三:數的對應 活動三:兩人一組畫盤子和蘋果任務三:感知和發現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 問題一:感受相關幾何體的主要特征 活動一:辨識幾何體及其拼搭成的圖形活動二:利用幾何體拼搭圖形問題二:感受相關幾何圖形的主要特征及變式 活動一:分解已有的圖形成若干平面圖,感受平面圖形的特點活動二:用幾個不同的平面圖形拼組成圖案任務四:初步感知點、線、面的關系 問題一:感知面有大有小 活動一:釘子板上圍圖形活動二:面積圖的大小比較問題二:感受線的變化 活動一:感悟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任務五:根據一定標準整理物品 問題一:回憶歸類整理的方法 活動一:觀察圖片,說出歸類方法問題二:根據一定的方法歸類整理物品 活動一:整理書包里的書活動二:整理書包里其他物品活動三:整理家中的物品本單元教科書編寫的基本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回憶游戲、分享游戲、合作游戲的活動過程中,創設了主動參與、大膽交流表達、與同學交往互動的機會,用游戲喚醒學生入學前已經積累的關于數和形等方面數學知識的感性認識和學習經驗,為后續學習奠定了基礎。2.注重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3.這一板塊的教學時間相對于以往教材的“起始課”明顯拉長,活動內容也更為豐富,在教學過程中要保證學生能真正動起來、玩起來,更加關注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活動經驗的獲得以及情感態度的發展,要適時引導學生描述感受、表達收獲、總結發現。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1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數學游戲分享 喚醒學生在幼兒園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關于“數”和“形”的經驗 1用1~10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1感知和發現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 1初步感知點、線、面的關系 1根據一定標準整理物品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1.1《我和我的幼兒園》 目標: 使學生能用“數”表達和介紹自己、自己熟悉的幼兒園、介紹自己在幼兒園玩過哪些形狀的玩具、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數學游戲,說一說并玩一玩。 任務一:感受自己身上的數 → 任務二:感受生活環境中的數 → 任務三:平面圖形及立體圖形認識 → 數學游戲 → 1.能夠用“數”介紹自己。 2.能夠用“數”介紹自己的幼兒園。 3.能回憶起幼兒園里的玩具名稱,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它們的形狀。 4.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游戲的規則1.2《數數比比》 目標: 通過數一數、比一比的相關數學游戲活動,幫助學生結合具體游戲數一數情境中物體的個數,初步學會口頭用1~10各數表示。 游戲一:報數拿球 → 游戲二:報數畫圖 → 游戲三:10個花片擺形狀 → 游戲四:畫畫比比 → 游戲五:盤子和蘋果 1.學生能正確數數。 2.能正確根據報的數畫出圖。 3.能正確數出10個,并能擺出圖案。 能夠正確比較10以內的數字 能正確理解10以內數的對應關系1.3《拼拼搭搭》 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積木拼搭和圖形組合的游戲活動,感知和發現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能夠根據形狀區分彩紙,能夠區分“體”和“面”。 任務一:辨識幾何體及其拼搭成的圖形 → 任務二:利用幾何體拼搭圖形 → 任務三:利用平面圖形拼圖案 → 1.能辨識幾何體及其拼搭出圖形。 2.能利用幾何體拼搭出圖形。 3.能夠根據形狀區分彩紙,能夠區分“體”和“面”。1.4《“圍”草地》 目標: 通過圍一圍、畫一畫的實踐活動,釘子板上單位面積(方塊)覆蓋的方式,初步體驗平面圖形的面有大有小,初步感知點、線、面的關系。 任務一:在釘子板上圍一塊更大的草地 → 任務二:兩人一組,圍不同的圖形以及更大的圖形 → 任務三:在“草地”上連線,把兩座房子連起來 1.能圍出更大的草地,并說明原因。 2.能圍出不同的圖形,并且圍出比已經圍好的圖形更大的圖形。 3.能用直線連起來兩座房子,感悟兩點之間線段最短。1.5《理物品》 目標: 會按照一定標準把一些物品進行簡單的歸類整理,感受 分類為生活學習帶來便利,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對物品進行簡單分類的過程中,體會分類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感悟分類活動的內在邏輯性,初步養成整理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的良好習慣。 任務一:回憶歸類整理的方法 → 任務二:整理書包中的書本 → 任務三:整理書包中的其他文件 → 任務四:和家長一起整理家中的物品 → 1.初步理清整理物品的方法。 2.能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整理書本。 3.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整理書包中其他物品,并說出理由。 4.能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整理家中的某一些物品,并能說明分類方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5理物品》教學設計課題 理物品 單元 準備課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數學游戲分享》的最后一課。這部分活動內容主要引導學生整理熟悉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初步感受分類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知道可以根據物品的特征,按照一定的標準對生活用品或學習用品進行簡單的歸類整理,知道分類能為生活和學習帶來便利,并為接下來學習數的分類、圖形的分類以及簡單的數據分類提供方法上的支持。學習目標 1.學習目標描述: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說一說,理一理,能根據物品本身的特點說出整理的方法,能選擇合適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2.學習內容分析:本節課的內容屬于綜合與實踐領域,是在學生已經經歷過幼兒園中整理物品的經驗之后進行教學的,讓學生通過觀察,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整理的方法及規則,并且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感受分類標準的可選擇性和分類結果的多樣性。3.學科核心素養分析:小學階段綜合與實踐領域,主要是以主題式學習的形式,讓學生感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數學,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將在實際情境和真實問題中,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悟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數學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積累活動經驗,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發展模型意識、創新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重點 在對物品進行簡單分類的過程中,體會分類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感悟分類活動的內在邏輯性。難點 能根據物品自身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師:孩子們,你們在幼兒園整理過物品嗎?想一想,你是怎么整理的?板書課題:管理物品 學生自由回答。學生: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過獨立思考回憶,引導學生說出整理的方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任務一:回憶歸類整理的方法師:(出示PPT)觀察幼兒園置物柜,它們是怎樣整理擺放的? 學生能夠觀察置物架的物品擺放順序方式,說出分類方法。學生1:把物品分類整理。學生2:球和球放在一起。積木和積木放在一起……學生3:毛絨玩具放在第一層,玩具模型放在第二層,積木放在第三層,球類放在第四層。 通過獨立思考、集體交流,能夠說出物品簡單分類的方法。任務二:整理書包1.整理書包中的書本師:請你拿出書包中的書和本子,嘗試分類整理?師:與你的同桌說一說你的整理方法。師:老師發現,你們有不同的整理方法,誰的正確呢?2.整理書包中的其他物品師:你的書包里還有什么?可以怎樣整理? 學生能根據一定的分類方法進行整理。學生1:我把書和書放在一起,本和本放在一起。學生2:我把語文書和田字本、注音本放在一起,數學書和數學本放在一起,其他的大書放在一起,小書放在一起。學生3:都正確。他們只是整理的方法不同。學生4:把文具放在文具盒里,把花片放在學具盒里。學生5:把水杯放在旁邊的袋子里,把紙巾放在另一側的袋子里。 通過獨立思考,集體交流,能夠清楚表達出生活過的幼兒園里含的“數”。 通過獨立操作,同桌交流,能正確分類,并能說出分類的方法。通過獨立思考,集體交流,能夠整理書包中的其他物品,并說出整理方法。任務三:整理家中衣服和玩具師:你的玩具和衣服各是怎樣擺放的?和你的小組成員先說一說。師:回家后,根據你的想法和爸爸媽媽一起整理衣服和玩具哦! 學生能說出衣物和玩具整理的方法。學生1:我的衣服是這樣整理的,上衣放在一起,褲子放在一起,內衣放在一起。學生2:我的玩具用收納箱整理的,一箱放積木,一箱放小汽車,一箱放毛絨玩具。 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能夠清楚地說物體整理的整理方法,及整理結果。評價回顧 任務四:評價和反思師:咱們最近玩的數學游戲好玩嗎?你最喜歡哪個數學游戲?師: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款游戲?師:哪些同學游戲玩得好?哪些同學說得清楚?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說說。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列及一定的結構框架。板書 理物品 利用文字+圖片呈現本節課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分類整理的方法。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1.2.看圖填空【綜合實踐類作業】你的玩具和衣服各是怎樣擺放的?和爸爸媽媽一起整理。標準不同,結果不同相同類型的放一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7張PPT)第五課時理物品(蘇教版)一年級上01學習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總結05分層作業核心素養目標引導學生通過積木拼搭和圖形組合的游戲活動,感知和發現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能夠根據形狀區分彩紙,并能區分“體”和“面”。0102在活動中能夠初步根據物體形狀抽象出幾何圖形,形成空間觀念。03小學階段綜合與實踐領域,主要是以主題式學習的形式,讓學生感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數學,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新知導入孩子們,你們在幼兒園整理過物品嗎?想一想,你是怎么整理的?學習任務一回憶歸類整理的方法探究新知可以怎樣整理?探究新知觀察整理結果,說一說是怎樣整理的?球和球放在一起。積木和積木放在一起……把物品分類整理。學習任務二整理書包探究新知整理書包中的書本:把課本和課本放在一起。數學書和數學本放在一起。語文書和語文本放在一起。探究新知整理書包中的其他物品:把文具放在文具盒里,把花片放在學具盒里。把水杯放在旁邊的袋子里,把紙巾放在另一側的袋子里。學習任務四評價和反思探究新知評價和反思板書設計理物品標準不同,結果不同相同類型的放一起分層作業【知識技能類作業】1.435分層作業【知識技能類作業】2.看圖填空223①⑦⑤⑥②③④③⑤⑥①②④⑦34作業布置【綜合實踐類作業】請你嘗試使用不同的圖形拼成一副有意義的畫報吧。要求:1.用到多種圖形。2.A4紙大小。3.右下角寫上畫報的名稱以及你的班級和名字。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數學學科《數學游戲分享》單元 第5課時 理物品 學習任務單蘇教版 小學數學 一上 學校 班級 姓名課題 理物品 (第1課時)學習任務 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說一說,理一理,能根據物品本身的特點說出整理的方法,能選擇合適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在對物品進行簡單分類的過程中,體會分類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感悟分類活動的內在邏輯性。 【學習難點】能根據物品自身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課前任務單】1.從家到學校,哪條路最近?【課中任務單】學習任務一:回憶歸類整理的方法觀察幼兒園置物柜,它們是怎樣整理擺放的?評價標準 星級1.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整理分類 ☆2.不僅能分類,還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整理的方法。 ☆☆學習任務二:整理書包1.整理書包中的書本。拿出書包中的書和本子,嘗試分類整理。2.整理書包中的其他物品學習任務三:整理家中衣服和玩具你的玩具和衣服各是怎樣擺放的?和你的小組成員先說一說。【知識技能類作業】1.2.看圖填一填【綜合實踐類作業】你的玩具和衣服各是怎樣擺放的 和爸爸媽媽一起整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5理物品》學習任務單.docx 《1.5理物品》教學設計.doc 《1.5理物品》課件.pptx 《數學游戲分享》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