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開學第一課引言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化學反應原理新課導入請你欣賞!從堿金屬單質與水反應難易程度你能想到什么?我們已經學過很多化學反應,也做過不少化學實驗,對于什么是物質和物質的化學變化有了基本的認識。課堂思考你知道嗎?你能用化學知識來解釋一下生活中的現象嗎?怎樣認識和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 為什么化學反應有的快而有的慢?走進《化學反應原理》壹如何學好《化學反應原理》貳知識導航課堂思考你知道嗎?如氫氣和氧氣的混合物,放在潔凈的容器中,在室溫條件下,可以存放數百年如果把兩種或多種本來應當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放在一起,它們并不一定會發生反應,有時能夠持續長時間穩定地共同存在如果改變條件會怎樣呢?01走進《化學反應原理》一、走進《化學反應原理》課堂探究1.化學反應的熱效應在實際應用中,人們需要定量地描述化學反應過程中釋放或吸收的熱量。課堂思考請你思考!為什么氫氣與氧氣反應會出現如此大的差別?氫氣與氧氣的反應到底經過了怎樣的歷程?在常溫、常壓下,氫氣可以在氧氣中安靜地燃燒點燃氫氣和氧氣的混合物會發生爆炸課堂探究一、走進《化學反應原理》2.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人們不僅進行了大量實驗來研究溫度、壓強和氫氣的體積分數等因素對氫氣與氧氣反應的影響,還進一步深入到分子、原子等微觀世界尋找答案。課堂探究反應歷程一、走進《化學反應原理》2.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nCH2=CH2— CH2 CH2—催化劑n反應歷程研究表明,氫氣與氧氣的反應屬于復雜反應。復雜反應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像研究氫氣與氧氣反應那樣,從宏觀到微觀、從定性到定量、從靜態到動態對化學反應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實驗與理論探討,將會使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化學反應的過程和本質,也可以更有效地預測和控制化學反應的進行。課堂思考你知道嗎?空氣變面包的反應嗎?課堂探究一、走進《化學反應原理》2.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化學反應的調控合成氨可行性1909年7月建成的實驗裝置每小時生產90 g氨191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課堂思考請你說說!根據生活和學習經驗,你能解釋出現下列現象的原因嗎?除銹劑主要成份NH4ClNa2CO3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鹽,俗稱純堿,常在面點加工時用于中和酸,也常用于油污的清洗等。為什么Na2CO3可被當作 “堿”使用呢?為什么氯化銨溶液能除鐵銹?FeCl3溶液久置,為什么會出現丁達爾效應?課堂探究一、走進《化學反應原理》3.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除銹劑主要成份NH4Cl為什么有些鹽溶液呈酸性,有些鹽溶液呈堿性?怎樣調控溶液的酸堿性?你知道水溶液中還存在電離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嗎?請你聯想!說說你所了解的和電池相關的行業及前沿科技課堂思考對于大家已經熟知的化學反應與能量的關系,將以反應熱與反應物的物質的量之間的定量關系為主。以化學能和電能的相互轉化為基礎的電化學過程和裝置,如電池、電冶金和金屬腐蝕等,是富有時代氣息和應用廣泛的一個領域。課堂探究一、走進《化學反應原理》4.化學反應與電能負極Li正極 固體LiCoO2隔膜電解質溶液:Li+:e-201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課堂思考你知道嗎 景泰藍工藝品是怎么做出來的嗎?課堂探究一、走進《化學反應原理》4.化學反應與電能黃銅礦氯化物溶液浸出液主要成分CuCl2 NaCl濕法煉銅粗銅精銅紫銅胎體電解電解精煉和掐絲、點藍、燒藍、磨光景泰藍工藝品鍍金離不開電化學課堂思考你知道嗎?你聽說過“藍眼淚”嗎?知道它的原理嗎?課堂探究一、走進《化學反應原理》5.生物體內的代謝過程如果我們能夠經常注意觀察在自己周圍發生的化學現象,思考和設法進行模擬或實驗,大自然將成為無所不在的大課堂。課堂探究一、走進《化學反應原理》藍眼淚盡管人們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積累了大量關于化學反應原理的經驗和知識,但理論的發展還遠遠不能滿足實際應用的迫切需要。讓我們從學習《化學反應原理》開始一起努力吧。02如何學好《化學反應原理》課堂探究二、如何學好《化學反應原理》學習方法(1) 課前預習,了解即將學習的內容,并有一定的思考;(3) 課后及時復習,歸納提煉方法規律;(4) 獨立完成作業(教材上的、補充練習) ;(5) 重視課堂演示實驗,認真完成每一個學生實驗;(6) 重視習題講評課,注意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舉一反三;(7) 作好單元小結、定期回顧重點,及時糾錯、錯題整理。(2) 課上專心聽課、積極思考,做好筆記;課堂探究二、如何學好《化學反應原理》在學習《化學反應原理》時常會用到像“熱化學方程式”“活化能”“化學平衡”“原電池”和“電解池”這樣的概念、模型,它們都是學習和研究化學反應原理的基礎。如果你有興趣在這一領域繼續探索,就會發現那些用來描述化學反應過程的數學模型,其基礎仍然是這些概念、模型,只不過后者更為精確、更為細致罷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