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2017)科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一、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但是在活動的深度和廣度上仍需提高,學生在探究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還有待培養和提高。二、教材分析本冊教材從兒童的已有經驗、生活實際和周圍環境出發,以觀察、實驗、操作、探究為主要活動形式,旨在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精神。教材共設置了六個單元,分別是“我們的地球家園”“材料”“書的歷史”“椅子不簡單”“做一頂帽子”“神奇的紙”。每個單元都有若干個活動主題,內容涵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等領域。三、教學目標1. 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2.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操作等活動,獲取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探究能力。3. 幫助學生了解身邊的自然現象和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精神。4.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四、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概念,如材料的特性、地球家園的組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精神,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2. 教學難點設計有效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幫助學生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長期觀察和記錄能力,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五、教學措施1. 精心準備每一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 設計多樣化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3. 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4.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5.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決問題。6. 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7. 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不斷進步。六、教學進度安排(一)第一單元: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教學目標:1. 了解地球家園中的各種自然事物和現象,如太陽、月亮、天氣等。2. 知道地球家園為人類和動植物提供了生存的環境和資源。3.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類等科學探究能力。單元教學重難點:1. 重點:認識地球家園中的常見事物和現象,了解它們對人類和動植物的影響。2. 難點:理解地球家園中各種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單元教學課時:6 課時第 1 課:《地球家園中有什么》1. 教學目標能說出地球家園中的自然事物和現象。能識別地球家園中的非生物和生物。培養學生觀察和表達的能力。2. 教學重難點重點:說出地球家園中常見的自然事物和現象。難點:區分地球家園中的生物和非生物。3. 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講授法4. 教學準備地球家園的圖片、視頻等資料。5. 教學過程導入:展示地球的圖片或視頻,提問學生這是什么,引出地球家園的概念。新授:展示地球家園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說出圖中看到的事物和現象。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事物分為生物和非生物兩類,并舉例說明。鞏固:小組討論,說說自己在生活中還觀察到地球家園中有哪些事物和現象。總結: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強調地球家園的重要性。第 2 課:《土壤——動植物的樂園》1. 教學目標知道土壤是許多動植物的生存場所。觀察土壤中的動植物,能用語言描述其特點。培養學生愛護土壤和動植物的意識。2. 教學重難點重點:觀察土壤中的動植物。難點:理解土壤對動植物的重要性。3. 教學方法實地觀察法、小組合作法4. 教學準備校園內的土壤樣本、放大鏡、小鏟子等。5. 教學過程導入:提問學生在哪里能找到許多動植物,引出土壤的話題。新授:帶領學生到校園內的土壤處,讓學生用小鏟子挖開土壤,用放大鏡觀察其中的動植物。小組交流,分享自己觀察到的動植物,并描述其特點。鞏固:討論土壤為動植物提供了什么,以及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土壤。總結:總結觀察到的結果,強調保護土壤的重要性。第 3 課:《太陽的位置和方向》1. 學會根據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2. 知道一天中太陽位置的變化規律。3.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1. 教學重難點重點:根據太陽的位置辨認東、南、西、北方向。難點:理解太陽位置變化與方向的關系。2. 教學方法演示法、實踐操作法3. 教學準備指南針、太陽模型等。4. 教學過程導入:通過謎語引出太陽,提問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會變化嗎?新授:利用太陽模型演示一天中太陽位置的變化。到操場上,根據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并做好記錄。鞏固:小組討論,在沒有太陽的情況下如何辨認方向。總結:總結太陽位置和方向的關系,強調在生活中的應用。第 4 課:《觀察月相》1. 知道月相是變化的,不同的月相有不同的形狀。2. 能夠觀察并描述月相的變化。3. 培養學生長期觀察的習慣和能力。1. 教學重難點重點:觀察和描述月相的變化。難點:理解月相變化的規律。2. 教學方法觀察法、記錄法3. 教學準備月相圖片、觀察記錄表等。4. 教學過程導入:展示月相的圖片,提問學生是否注意過月亮形狀的變化。新授:介紹月相的概念,讓學生觀察月相圖片,說說不同月相的特點。布置觀察月相的任務,讓學生記錄一個月內月相的變化。鞏固:小組交流觀察結果,討論月相變化的規律。總結:總結月相變化的規律,鼓勵學生繼續觀察。第 5 課:《各種各樣的天氣》1. 認識常見的天氣現象,如晴、陰、雨、雪、風等。2. 能用語言描述不同天氣的特點。3. 了解天氣對人類和動植物的影響。1. 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常見的天氣現象及特點。難點:理解天氣對生活的影響。2.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3. 教學準備各種天氣的圖片、視頻等資料。4. 教學過程導入:播放一段天氣預報的視頻,提問學生視頻中提到了哪些天氣。新授:展示各種天氣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描述其特點。討論不同天氣對人類和動植物的影響。鞏固:進行天氣猜謎游戲,鞏固對天氣的認識。總結:總結常見的天氣現象和它們的影響。第 6 課:《不同的季節》1. 了解不同季節的特點,如氣溫、動植物的變化等。2. 能根據季節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活動。3. 培養學生對四季變化的觀察和感受能力。1. 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不同季節的特點。難點:感受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2. 教學方法觀察法、比較法3. 教學準備不同季節的圖片、視頻等資料。4. 教學過程導入:播放四季的歌曲,提問學生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季節。新授:展示不同季節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比較其特點。小組討論,不同季節適合進行哪些活動。鞏固:制作季節卡片,展示自己喜歡的季節。總結:總結不同季節的特點和對生活的影響。(二)第二單元:材料單元教學目標:1. 認識常見的材料,如金屬、塑料、木頭、紙等。2. 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等。3. 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物品。單元教學重難點:1. 重點:認識常見材料的特性。2. 難點:根據材料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材料解決問題。單元教學課時:5 課時第 1 課:《我們生活的世界》1. 能辨認生活中的常見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 知道材料可以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 培養學生觀察和分類的能力。1. 教學重難點重點:辨認常見物品的材料。難點:區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2. 教學方法觀察法、分類法3. 教學準備各種常見物品,如杯子、衣服、書包等。4. 教學過程導入:展示一些物品,提問學生這些物品是用什么做的。新授: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物品,說出它們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介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讓學生將物品進行分類。鞏固:玩“材料猜猜猜”的游戲,鞏固對材料的認識。總結:總結常見物品的材料和材料的分類。第 2 課:《不同材料的餐具》1. 能觀察和描述不同材料餐具的特點。2. 能根據不同材料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餐具。3. 培養學生的比較和分析能力。1. 教學重難點重點:觀察和描述不同材料餐具的特點。難點:根據特點選擇合適的餐具。2. 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3. 教學準備不同材料的餐具,如金屬勺、陶瓷碗、塑料盤等。4. 教學過程導入:展示不同材料的餐具,提問學生這些餐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新授:讓學生觀察、觸摸不同材料的餐具,描述其特點,如顏色、硬度、光滑度等。進行實驗,比較不同材料餐具的導熱性、吸水性等。鞏固:根據不同的用餐場景,選擇合適的餐具。總結:總結不同材料餐具的特點和適用場景。第 3 課:《書的歷史》1. 了解書的發展歷史,如竹簡、帛書、紙質書等。2. 比較不同材料制作的書的優缺點。3. 體會技術的進步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1. 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書的發展歷程。難點:比較不同材料書的優缺點。2. 教學方法講授法、比較法3. 教學準備竹簡、帛書、紙質書的樣本或圖片。4. 教學過程導入:展示一本書,提問學生書是怎么來的。新授:介紹書的發展歷史,展示不同時期書的樣本或圖片。讓學生比較不同材料制作的書的優缺點,如重量、書寫方便性、保存時間等。鞏固:討論未來的書可能會是什么樣子。總結:總結書的發展歷史和技術進步對書的影響。第 4 課:《神奇的紙》1. 知道紙經過折疊等加工后會改變性能。2. 能通過實驗探究紙的性能變化。3.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1. 教學重難點重點:探究紙經過加工后的性能變化。難點:理解紙性能變化的原因。2. 教學方法實驗法、探究法3. 教學準備各種紙、剪刀、膠水等。4. 教學過程導入:展示一張普通的紙,提問學生紙能做什么。新授:讓學生對紙進行折疊、卷曲等加工,猜測紙的性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進行實驗,驗證猜測,如探究折疊后的紙能否承受更多的重量。鞏固:利用加工后的紙制作一件作品。總結:總結紙經過加工后的性能變化和應用。第 5 課:《椅子不簡單》1. 了解椅子的組成和各部分所用的材料。2. 能評價不同椅子的優缺點。3. 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創新能力。1. 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椅子的結構和材料。難點:評價椅子并提出改進建議。2. 教學方法觀察法、評價法3. 教學準備不同類型的椅子。4. 教學過程導入:展示一把椅子,提問學生椅子由哪些部分組成。新授:讓學生觀察不同椅子的結構和材料,填寫記錄表格。小組討論,評價不同椅子的優缺點。鞏固:根據評價結果,設計一把自己心目中的椅子。總結:總結椅子的結構和材料,以及設計的要點。(三)第三單元:做一頂帽子單元教學目標:1. 能夠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帽子。2. 學會設計和制作簡單的帽子。3.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單元教學重難點:1. 重點: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帽子。2. 難點:設計有創意的帽子。單元教學課時:4 課時第 1 課:《各種各樣的帽子》1. 認識不同種類和用途的帽子。2. 能描述各種帽子的特點和功能。3. 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1. 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不同類型的帽子。難點:描述帽子的特點和功能。2. 教學方法觀察法、講授法3. 教學準備各種帽子的實物或圖片。4. 教學過程導入:展示一些帽子的圖片,提問學生是否見過這些帽子。新授:介紹不同種類的帽子,如遮陽帽、安全帽、禮帽等,讓學生觀察并描述其特點和功能。鞏固:小組交流,分享自己見過的其他帽子。總結:總結不同帽子的特點和用途。第 2 課:《選擇合適的材料》1. 了解制作帽子的常見材料。2. 能根據帽子的用途選擇合適的材料。3. 培養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1. 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常見的制作帽子的材料。難點:根據用途選擇合適的材料。2. 教學方法觀察法、比較法3. 教學準備各種制作帽子的材料,如布、紙、塑料等。4. 教學過程導入:提問學生如果要制作一頂帽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新授:展示各種制作帽子的材料,讓學生觀察并了解其特點。給出不同的帽子用途,如遮陽、保暖、防雨等,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材料。鞏固:小組討論,為什么選擇這些材料。總結:總結選擇材料的依據和方法。第 3 課:《設計一頂帽子》1. 能夠根據需求設計一頂帽子。2. 能用圖畫或簡單的文字表達設計思路。3.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設計思維。1. 教學重難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