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2017)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一、學情分析六年級的學生經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樂于動手操作和實踐。然而,這個階段的學生在思維方式和知識運用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和培養。同時,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較大,在教學中需要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指導。二、教材分析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分別是“微小世界”“地球的運動”“工具與技術”“能量”。教材內容涵蓋了多個科學領域,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方式,深入探究科學現象和規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微小世界”單元帶領學生探索微觀世界,了解顯微鏡的使用以及微小生物的特征和生活環境。“地球的運動”單元聚焦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以及由此產生的晝夜交替、四季變化等自然現象。“工具與技術”單元讓學生認識不同的工具和技術,以及它們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展。“能量”單元則探討能量的形式、轉化和守恒,幫助學生建立能量的概念。三、教學目標1. 科學知識知道放大鏡、顯微鏡等工具能幫助人類觀察到微小世界的細節,了解細胞、微生物等微小生物的特征和生活環境。理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以及它們如何導致晝夜交替、四季變化等自然現象。認識常見的工具和技術,了解它們的發展歷程和作用,以及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理解能量的不同形式,如機械能、熱能、電能等,以及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2. 科學探究能正確使用放大鏡、顯微鏡等工具進行觀察和實驗,能提出有針對性的科學問題,并通過實驗、查閱資料等方式解決問題。能基于所學的地球運動知識,通過模擬實驗等方法,解釋晝夜交替、四季變化等自然現象。能通過調查、比較等方法,分析不同工具和技術的優缺點,能對工具和技術的發展提出自己的見解。能設計簡單的實驗,探究能量的轉化和守恒,能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科學結論。3. 科學態度保持對微小世界、地球運動、工具與技術、能量等科學領域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積極參與科學學習和實踐活動。在科學探究中,能尊重事實,敢于質疑,勇于創新,能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和社會帶來了便利,同時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能樹立正確的科學技術觀。4.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了解顯微鏡等工具在醫學、生物學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微生物在食品加工、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作用,體會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到地球的運動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能提出一些保護地球的建議和措施。了解工具和技術的創新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以及技術發展帶來的倫理和社會問題,能辯證地看待技術的發展。意識到能源的有限性和節約能源的重要性,能在生活中倡導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理念,積極參與相關的實踐活動。四、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和微生物。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特點及其產生的自然現象。認識不同工具和技術的作用和發展。理解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2. 教學難點解釋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微生物的生活方式。用模擬實驗證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分析工具和技術的優缺點以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設計實驗探究能量的轉化和守恒。五、教學措施1. 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2.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如圖片、視頻、動畫等,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抽象的科學概念和現象。3. 重視實驗教學,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科學探究能力。在實驗前,要明確實驗目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實驗中,要加強指導和監督,確保學生安全;實驗后,要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科學結論。4.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分層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5. 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6. 積極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如科技小制作、科普閱讀、參觀科技館等,豐富學生的科學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六、教學進度安排第一單元:微小世界第 1 課:放大鏡教學目標了解放大鏡的結構和功能。知道放大鏡可以放大物體的圖像,使我們看到物體的更多細節。學會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放大鏡的特點和用途。難點: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第 2 課:怎樣放得更大教學目標知道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學會制作簡易顯微鏡。了解顯微鏡的發展歷史。教學重難點重點:制作簡易顯微鏡。難點:理解顯微鏡的原理。第 3 課: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教學目標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微小物體。了解微小物體的形態和特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科學態度。教學重難點重點: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微小物體。難點:描述微小物體的特征。第 4 課: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教學目標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玻片標本。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了解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教學重難點重點: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玻片標本。難點:觀察并描述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第 5 課: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教學目標觀察多種生物細胞的玻片標本。比較不同生物細胞的結構異同。認識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教學重難點重點:觀察多種生物細胞。難點:比較不同生物細胞的結構。第 6 課:觀察水中的微生物教學目標學會采集和培養水中的微生物。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微生物。了解常見水中微生物的形態和生活習性。教學重難點重點:采集和觀察水中的微生物。難點:區分不同種類的微生物。第 7 課:微生物與健康教學目標了解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關系。知道一些預防微生物致病的方法。關注微生物研究的新進展。教學重難點重點:微生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難點:正確看待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第二單元:地球的運動第 1 課:我們的地球模型教學目標了解地球的形狀和結構。制作一個簡單的地球模型。能夠用地球模型表達自己對地球的認識。教學重難點重點:制作地球模型。難點: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第 2 課:晝夜交替現象教學目標知道晝夜交替現象是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能夠提出關于晝夜交替現象的多種假設。能通過模擬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教學重難點重點:提出晝夜交替現象的假設。難點:設計模擬實驗驗證假設。第 3 課: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教學目標了解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過程。認識到科學觀點是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教學重難點重點: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觀點和證據。難點:理解不同觀點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第 4 課:誰先迎來黎明教學目標知道地球的自轉方向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能夠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誰先迎來黎明。了解時區的概念。教學重難點重點:探究不同地區誰先迎來黎明。難點:理解時區的形成原理。第 5 課:影長的四季變化教學目標知道四季中影子長度的變化規律。能夠通過模擬實驗探究影長的四季變化。體會到地球公轉對四季變化的影響。教學重難點重點:探究影長的四季變化規律。難點:理解地球公轉與影長變化的關系。第 6 課: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教學目標了解地球公轉的特征和規律。理解地球公轉引起四季變化的原因。能夠用模型或圖示解釋四季變化。教學重難點重點:地球公轉與四季變化的關系。難點:解釋四季變化的形成機制。第 7 課: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教學目標了解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行為、生理和分布等方面的影響。能通過觀察和查閱資料收集相關證據。意識到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教學重難點重點: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難點:分析生物適應環境變化的策略。第三單元:工具與技術第 1 課:緊密聯系的工具和技術教學目標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工具和技術。理解工具和技術的關系。感受工具和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工具和技術的概念及關系。難點:分析工具和技術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第 2 課:斜面教學目標認識斜面這種簡單機械。探究斜面的作用。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難點重點:探究斜面的省力作用。難點:理解斜面的原理。第 3 課:不簡單的杠桿教學目標認識杠桿這種簡單機械。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難點重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難點:理解杠桿省力和費力的原理。第 4 課:改變運輸的車輪教學目標認識車輪這種簡單機械。探究車輪的作用。了解車輪的發展歷程。教學重難點重點:探究車輪的省力作用。難點:理解車輪的工作原理。第 5 課:靈活巧妙的剪刀教學目標認識不同類型的剪刀。探究剪刀的結構和功能。了解剪刀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難點重點:探究剪刀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難點:理解不同類型剪刀的工作原理。第 6 課:推動社會發展的印刷術教學目標了解印刷術的發展歷史。認識印刷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體驗模擬活字印刷的過程。教學重難點重點:印刷術的發展和影響。難點:體驗活字印刷的過程。第 7 課:信息的交流傳播教學目標了解信息交流傳播的方式和發展。比較不同信息傳播工具的特點。認識信息傳播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教學重難點重點:信息傳播方式的發展和比較。難點:理解信息傳播對社會發展的作用。第四單元:能量第 1 課:各種形式的能量教學目標知道能量有多種形式,如機械能、熱能、電能等。能夠識別生活中常見的能量形式。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難點:理解能量的轉化。第 2 課:調查家中使用的能量教學目標調查家中使用能量的情況。分析能量的來源和使用是否合理。培養節約能源的意識。教學重難點重點:調查和分析家中的能量使用。難點:提出合理使用能量的建議。第 3 課:電和磁教學目標了解電和磁的關系。做通電導線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認識電能生磁。教學重難點重點:探究電和磁的關系。難點:理解電能生磁的原理。第 4 課:電能和磁能教學目標認識電能和磁能可以相互轉換。制作簡易的電磁鐵。探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教學重難點重點:制作和研究電磁鐵。難點:理解電能和磁能的轉換。第 5 課:能量從哪里來教學目標了解常見的能量來源,如太陽、燃料等。認識太陽能的轉化和利用。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能量的來源和轉化。難點: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第 6 課:神奇的小電動機教學目標了解小電動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探究小電動機轉動的秘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學重難點重點:小電動機的結構和原理。難點:探究小電動機轉動的原因。第 7 課:能量與太陽教學目標了解煤、石油、天然氣的形成。認識能源與太陽的關系。樹立節約能源和保護資源的意識。教學重難點重點:煤、石油、天然氣的形成過程。難點:理解能源與太陽的內在聯系。七、教學評價1. 課堂表現評價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專注度、合作能力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記錄學生在課堂提問、回答問題、小組討論等方面的表現,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2. 作業評價認真批改學生的書面作業,包括課后習題、實驗報告等,指出存在的問題和錯誤,給予相應的分數或等級。對學生的創新性作業、實踐作業等進行展示和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3. 測驗評價定期進行單元測驗和期中、期末考試,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分析測驗結果,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和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和輔導。4. 實驗操作評價在實驗教學中,觀察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包括實驗步驟的正確性、儀器的使用方法、實驗數據的記錄和處理等,給予評價和指導。評價學生的實驗報告,包括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實驗結論等內容,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寫作能力。5. 綜合評價結合課堂表現、作業、測驗、實驗操作等方面的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給出學期成績和評語。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進步情況進行評價,鼓勵學生不斷努力和提高。八、教學資源1. 教材:《教科版(2017)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及教師教學用書。2. 教具:放大鏡、顯微鏡、地球儀、太陽系模型、斜面裝置、杠桿裝置、車輪模型、印刷工具、指南針、電池、導線、小電動機、電磁鐵等。3. 多媒體資源:圖片、視頻、動畫、科普網站等。4. 實驗室:學校科學實驗室,配備相應的實驗儀器和設備。九、教學反思1. 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