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 簡述九一八事變的史實,知道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2. 了解西安事變的概況,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作用。3. 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知道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4. 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5. 講述中國軍隊血戰臺兒莊和百團大戰等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6. 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7. 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歷史意義。 一、 難忘九一八1. 九一八事變時間1931年9月18日地點沈陽經過日本關東軍有預謀地制造了柳條湖事件,卻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以此為借口,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蔣介石政策實行不抵抗政策結果日軍占領沈陽,不久東北三省全部淪陷影響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局部抗戰抗日義勇軍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侵略中共抗日游擊隊中共派楊靖宇在東北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2. 西安事變背景外因:日軍侵占東北后,又將勢力擴展到華北,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加深;中共提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內因: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張,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但遭到蔣介石的拒絕時間1936年12月12日目的逼迫蔣介石抗日經過張學良、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中共態度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并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結果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意義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二、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3. 血染盧溝橋背景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侵占我國東北三省后,企圖占領華北。從三面包圍北平時間1937年7月7日地點北平宛平經過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軍隊拒絕后,向盧溝橋發起進攻。中國守軍奮起抵抗,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犧牲結果1937年7月,平津相繼淪陷影響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促使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八路軍、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 4. 南京大屠殺(1)八一三事變:盧溝橋事變后,日軍又發動了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接著,又向南京進犯。(2)南京失陷:1937年12月,日軍攻陷中國首都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把重慶作為戰時陪都。(3)南京大屠殺:日軍占領南京后,對南京人民進行了血腥大屠殺,犯下了滔天罪行。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三十萬人以上。三、 血肉筑長城5. 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戰役名稱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時間1937年9月1938年春1940年8月地點山西平型關山東臺兒莊華北地區中國軍隊八路軍115師國民黨第五戰區八路軍指揮者——李宗仁彭德懷概況在平型關東側伏擊日軍日軍進攻徐州,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將日軍阻止在山東臨沂、臺兒莊。在臺兒莊激戰為粉碎敵人的“囚籠”,八路軍100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戰線上,向日軍發動攻擊,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意義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中國軍隊共殲敵一萬多人,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6. 中共七大(1)召開:抗日戰爭勝利前夕,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2)內容:①中心議題: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道路的重要問題。②內容: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③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3)意義: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7. 抗日戰爭的勝利(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的反攻。(2)加速勝利的因素:①美國向日本投擲兩顆原子彈。②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③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3)標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 1. 東北抗日義勇軍和東北抗日游擊隊兩者有什么異同?(1)不同:東北抗日義勇軍是指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來的抗日武裝。東北抗日游擊隊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是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主力。(2)相同:東北抗日義勇軍和東北抗日游擊隊都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2.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過程。(1)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人民開始了局部抗戰。日本占領東北以后,又妄圖把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2)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3)七七事變爆發后,1937年7月8日,中共發表抗日通電,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把日本侵略者驅逐出中國。蔣介石也表示抗戰。(4)1937年9月下旬,蔣介石公布了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3. 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1)建立了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面旗幟下,實行全民族抗戰,這是抗戰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2)中共堅持全面抗戰,創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抗擊著侵華的大部分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3)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對日作戰,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計劃。(4)人民戰爭的力量。(5)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大力援助,國際友人和海外華僑的大力支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