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2張PPT)人教2024版八上物理精品課件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 機械運動章末復習人教2024版八上物理精彩課堂課件長度和時間的測量(1)基本單位是: , 符號: 。米m1. 單位(2)常用單位是: 。km、dm、cm、mm、 m、nm(3)單位換算:1 km= m;1 dm= m;1 cm= m;1 mm= m;1 μm= m;1 nm= m10310-110-210-310-610-9一、長度7×10-57×1041. 70 μm= nm= m2. 5 dm= cm3. 24 nm= mm4. 4.48 m= mm5. 8 μm= mm6. 0.03 m= nm502.4×10-54.48×1038×10-33×1072. 測量(1)測量工具: 、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刻度尺(2)刻度尺的使用①會認:使用前,認清刻度尺的 、 和 ;②會選:根據(jù)測量對象和測量要求,選擇 、 合適的刻度尺;③會放:刻度尺要放正、不能 ,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④會看:讀數(shù)時,視線要針對刻度線與尺面 ,不得斜視;⑤會讀:讀數(shù)時,估讀到分度值的 ;⑥會記:測量值=準確值+估讀值+單位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量程分度值歪斜垂直下一位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下列幾種估測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成人走兩步的距離大約為150 mmB.一個中學生的身高大約是16.5 dmC.課桌的高度大約是75 dmD.一張試卷厚度的大約1 mmB如圖用兩把刻度尺A和B測同一物體的長度,其中A刻度尺分度值是 ,用此刻度尺測出物體的長度為 cm。用B刻度尺測出物體的長度為 cm。用 (選填“A”或“B”)刻度尺測出的結(jié)果更精確。B0.5 cm2.302.32.為了測出細銅絲的直徑,如圖,把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32圈,用刻度尺測得這32圈的總寬度為 ,可算出細銅絲的直徑約為 。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圖測一枚紐扣的直徑,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紐扣的直徑是 cm。1.105.00 cm0.16 cm11. 單位(1)基本單位是: , 符號: 。(2)常用單位是: 。(3)單位換算:1 h= min= s秒sh、min6036002. 測量測量工具: 。停表二、時間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以下關(guān)于時間的描述最符合實際的是( )A.中學生百米賽跑所用的時間約為15 sB.人心臟跳一次的時間約為1 minC.做一次眼保健操的時間約為5 hD.打一場籃球賽的時間約為4 minA如圖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圖,請觀察后回答:(1)秒表的量程是 ;(2)秒表的分度值是 ;(3)圖中秒表的示數(shù)是 。0~15 min 0.1 s218.4 s1.定義: 與 之間的差異。2.特點: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盡量 。3.減小誤差的方法:選用 ,改進 ,多次測量求 。測量值真實值減小精密的測量工具測量方法平均值三、誤差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有六名同學,使用同一刻度尺測量同一作業(yè)本的長度,六次測量記錄是:L1=18.82 cm;L2=18.83 cm;L3=17.28 cm;L4=18.81 cm;L5=18.80 cm;L6=18.805 cm。則:(1)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其中一位同學測量結(jié)果寫錯,該數(shù)據(jù)是 。(3)一位同學測量結(jié)果不合理,該數(shù)據(jù)是 。(4)這本作業(yè)本的長度是 。18.82 cm1 mm L3=17.28 cmL6=18.805 cm1. 機械運動:物體 隨時間的變化。2.參照物:描述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被選作 的物體。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取決于所選的 。位置標準參照物運動的描述下列各種現(xiàn)象,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A.春回大地,萬物生長B.夏日樹上的荔枝由綠變紅C.金色秋天,人們從樹上采摘果實D.校園里朗朗書聲聲聲入耳C我國古書《考靈曜》上記載“有人在大舟中門牖(門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覺”,這是對運動的 生動描述,其中“舟行”是以 為參照物說的:而“人不覺”是以 為參照物說的,它比意大利科學提出的類似的觀點還早1500多年。相對性河岸船里的人如圖所示是穿行在餐廳的機器人端著托盤送餐的情景。若認為托盤是靜止的,則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A.地面 B.機器人 C.餐桌 D.墻壁B請根據(jù)如圖所示樓房頂上的旗幟和兩船上旗幟的飄揚情況,判斷出甲、乙兩船相對地面的運動情況( )A.甲船可能向右運動,乙船可能靜止B.甲船一定向右運動,乙船一定向左運動C.甲船一定向右運動,乙船可能向左運動D.甲船可能向右運動,乙船一定向左運動D2.相同路程,比較 ,所用的 越短,物體運動的越快;3.時間和路程都不相同,比較 ,越大,物體運動的越快。1.相同時間,比較 ,通過的 越長,物體運動的越快;一、比較運動的快慢路程路程時間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時間運動的快慢2.定義: 與 之比。3.公式: ________4.單位:國際單位為 ,常用單位還有km/h。1 m/s=_____km/h1.物理意義:表示物體 的物理量。運動快慢路程時間米每秒(m/s、m·s-1)3.6二、速度運動的快慢為宣傳“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個好朋友在某景點進行了一場有趣的運動比賽。小張騎馬以25.2km/h的速度前進,小王以6m/s的速度跑步前進,小李騎自行車,每分鐘通過的路程是0.54km。則( )A.三人速度一樣大B.小李速度最大C.小王速度最大D.小張速度最大B1.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 的運動。2. 變速直線運動: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 的運動。不變改變三、運動方式四、平均速度描述物體做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用 計算。運動的快慢st0st0st0vt0vt0vt0勻速直線運動靜止變速直線運動汽車遇到意外情況時緊急停車要經(jīng)歷反應和制動兩個過程,汽車在反應過程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制動過程中做變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求: (1)若汽車以72 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經(jīng)過10 min行駛的距離是多少 km ?解:(1)由 可得,反應過程經(jīng)過10 min行駛的距離:=72 km/h×10× h=12 km;。汽車遇到意外情況時緊急停車要經(jīng)歷反應和制動兩個過程,汽車在反應過程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制動過程中做變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求: (2)汽車遇到意外情況緊急停車時,在反應過程,以原來的速度汽車行駛了14 m,求司機的反應時間是多少 s ?解:(2)制動過程:v1=72 km/h=20 m/s由可得:t = = = 0.7 s;汽車遇到意外情況時緊急停車要經(jīng)歷反應和制動兩個過程,汽車在反應過程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制動過程中做變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求: (3)若制動過程中所用時間為2.3 s,汽車在兩個過程通過的總距離為30m,求汽車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車輛停止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m/s ?解:(3)汽車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車輛停止過程中的行駛路程 s總 = 30 m,整個過程所用的時間 t總 = t + t′ = 0.7 s + 2.3 s = 3 s,汽車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車輛停止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國慶假期,小明爸爸駕車和一家人外出旅游,經(jīng)過某交通標志牌時,小明注意到了標示牌上的標志如圖所示,問:(1)若小明爸爸駕車從標示牌到上橋用時30 min,則汽車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為多少 km/h ?(2)若從標志牌到上橋用了24 min,請問小明爸爸是否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解:(1)由標示牌可知,標示牌所在的位置到上橋的路程 s = 18 km,所用的時間 t = 30 min = 0.5 h,則汽車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36 km/h;(2)由標示牌可知,該路段汽車行駛的速度不能超過40 km/h,則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從標志牌到上橋最快需要的時間t′ = = 0.45 h = 27 min,因為27 min>24 min,所以,小明爸爸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甲、乙兩輛汽車在某段公路上行駛,它們的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10min,甲車平均速度大于乙車平均速度B.10~20min,甲車平均速度等于乙車平均速度C.20~30min,甲車平均速度小于乙車平均速度D.0~30min,甲車平均速度大于乙車平均速度C測量平均速度用刻度尺測出物體運動的路程s,用秒表測出物體運動的時間t,由公式 可算出物體的平均速度。刻度尺、秒表、小車、長木板、金屬片、木塊1. 怎樣測量物體的平均速度呢?2. 本實驗的實驗原理是什么呢?3. 除了刻度尺和停表,還要用到那些實驗器材呢?4. 這些實驗器材都起什么作用呢?(1)刻度尺:測量小車運動的路程;(2)秒表: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3)長木板:搭建斜面,使小車獲得動力;(4)木塊:調(diào)整斜面坡度;(5)金屬片: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測量時間。測量平均速度①用 測出小車將要通過的路程 s1;刻度尺②用 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到擋板的時間t1; 秒表③利用公式: 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1)如何測量全程的平均速度?5.實驗步驟是什么呢?測量平均速度① 將擋板移至斜面的中部,用 測出小車到擋板的距離 s2;刻度尺②用 測量小車從斜面中部滑下到撞擊到擋板的時間t2; 秒表③利用公式: 算出小車通過斜面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2)如何測量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測量平均速度小車通過下半段的路程 s3= ,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t3 = ,由此計算出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v2 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3。說明小車下滑的速度逐漸_______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小車做變速直線運動。s1-s2t1-t2小于增大6.你知道實驗結(jié)論是什么嗎?(3)如何得到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測量平均速度7.實驗解讀:(1)斜面坡度不可過小或過大,為什么?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車獲得動力。實驗過程中,應使斜面的坡________(選填“大一些”“小一些”或“大小都可以”),這樣是為了便于準確測量 _________________。小一些小車運動的時間斜面坡度過小,小車做變速運動不明顯,也可能不會運動;斜面坡度過大,小車運動太快,用時太短,會增大測量時間的誤差。測量過程中不能改變斜面的坡度。測量平均速度測量平均速度(2)實驗時為什么每次都要讓小車從靜止釋放?由靜止釋放,則每次小車的初速度都為0,這樣保證了實驗控制變量的要求。(3)為什么測小車通過的路程時,必須從計時開始時的車頭(尾)量到計時結(jié)束時的車頭(尾),不可從斜面頂端量到斜面底端或從車頭量到車尾?因為斜面上的小車本身有一定長度,而小車在斜面的運動路程不包含車長,所以測量路程時必須從車頭到車頭,或車尾到車尾。①測小車通過的路程時,如果從計時開始時的車頭量到計時結(jié)束時的車尾,則測量結(jié)果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②測小車通過的路程時,如果從計時開始時的車尾量到計時結(jié)束時的車頭,則測量結(jié)果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偏小偏大測量平均速度物理實驗小組的同學在學習“測量平均速度”時,想測量從斜面上滑下的物體在不同時間段的平均速度,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讓小車從帶有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 A、B、C三個位置時電子表的顯示時間(圓圈里面的數(shù)字分別表示“時、分、秒”),則:(1)該實驗的實驗依據(jù)是 。(2)通過分析圖中所給信息可以判斷,小車從斜面頂端運動到底端的過程中 (選填“是”或“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不是(3)小車在AB段運動路程sAB是 cm;在AC段運動的平均速度vAC 是 m/s。(4)在實驗時,斜面的坡度應該較緩,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小車過了C點后才停止計時,則會使所測量的運動速度偏 。(5)讓小車從中點釋放測量下半程的時間,根據(jù)計算得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這種做法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00.03延長小車的運動時間,便于計時小所測得時間不是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時間謝謝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wǎng)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