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 1. 說出希波戰爭、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羅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實。2. 知道馬可·波羅來華、阿拉伯數字的發明和傳播等史實,探討世界各民族各地區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3. 知道埃及象形文字、兩河流域楔形文字。4. 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產生與傳播。5. 以《荷馬史詩》《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譚》等作品為例,了解古典文學戲劇的成就。6. 簡述阿基米德等古代科學家的主要成就。7. 說出阿拉伯麥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點,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力和審美情趣。 一、 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1. 希波戰爭(1)波斯帝國的形成:公元前6世紀,古代伊朗以波斯人為中心形成波斯帝國。(2)希波戰爭:①起因:波斯帝國進行擴張,三次入侵希臘。②時間:公元前5世紀早期~公元前5世紀中期。③結果:希臘軍民贏得勝利。④性質:希臘反抗波斯入侵的正義戰爭。2.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1)馬其頓王國的興起: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強大起來,公元前4世紀后期,控制了希臘。(2)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路線:掃蕩小亞細亞→攻入埃及→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遠征到達印度。(3)結果: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3. 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1)擴張:羅馬帝國建立后,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到2世紀,疆域到達最大規模。東起幼發拉底河上游,西臨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沙漠,北達不列顛、萊茵河和多瑙河。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其內湖。(2)強盛:帝國建立后,最初約200年間,局勢安定,經濟繁榮。(3)文化傳播: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著暴力;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 二、 東西文化交流的使者4.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1)創立:印度人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2)傳播: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紀初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3)作用:①使世界各地有了統一的計數法,從而便利和推動了各地區各民族的進一步交流和交往。②推動了數學和整個自然科學的進步和發展。5. 元朝宮廷中的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及《馬可·波羅行紀》(1)馬可·波羅來華:1271年,馬可·波羅從威尼斯出發,1275年,到達中國元朝的首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國生活了17年以后,從海路回到意大利。(2)《馬可·波羅行紀》:記述了在東方的經歷和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友好往來。三、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6. 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名稱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產生地點埃及兩河流域蘇美爾人黃河流域中國產生時間公元前3000年左右公元前3000年左右商朝特點用圖形表示事物;通常被刻在廟墻、宗教紀念物和紙草上用蘆稈或木棒寫在濕軟的泥版上,字形筆畫形似楔子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價值對后來字母文字產生了重要影響被西亞古代各民族所采用,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始于商朝 7. 世界三大宗教佛 教基 督 教伊斯蘭教創立時間公元前6世紀公元1世紀公元7世紀地點古代印度巴勒斯坦一帶阿拉伯半島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耶穌穆罕默德教義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認為世間萬物發展都有因果緣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須消滅欲望,刻苦修行耶穌就是“救世主”,死后可以升入“天堂”信仰唯一的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經典——《圣經》《古蘭經》傳播及影響公元前3世紀,佛教開始向外傳播:向北,經中亞傳到中國大部分地區、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向南,傳入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國和我國境內的傣族地區羅馬皇帝確定基督教為國教,大大促進了其傳播,后來遍布全歐洲中世紀時,伊斯蘭教傳到亞洲、北非等地,對這些地區產生重要影響 8. 杰出的科學家(1)阿基米德:古希臘的杰出科學家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發明螺旋式水車。(2)亞里士多德: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也是杰出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知識淵博,創立了物理學、植物學、動物學和邏輯學等學科體系。亞里士多德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9. 文學與戲劇古希臘史詩《荷馬史詩》作者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內容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價值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作,再現了古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戲劇《俄底浦斯王》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之一把古代悲劇藝術推向成熟著名的“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阿拉伯文學《天方夜譚》內容: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描繪了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生活又名《一千零一夜》,其中名篇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和神燈》 10. 著名建筑(1)麥加大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第一大圣寺,坐落在現今沙特阿拉伯麥加城中心。(2)巴黎圣母院:屹立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一個島上,始建于12世紀前后,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高而尖,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1. 人類古代文明傳播與發展的途徑有哪些?(1)和平交往是人類相處的主要方式:例如,阿拉伯人足跡遍亞、歐、非三大洲,成為東西方文化溝通的媒介。他們把古代印度、中國文化成就介紹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學成就和伊斯蘭教傳播到東方;西漢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聯系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華促進了東西方交流,通過交往,各地的文明發生了傳播和交流。(2)戰爭也是文明傳播的一種方式:比如,希波戰爭是早期東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沖突,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融合。亞歷山大東征,使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東方文化滲入到希臘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羅馬帝國擴張,一方面,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著暴力,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2. 世界古代東西方建筑的主要特點是什么?(1)中國的古典建筑主要按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體突出。典型建筑是故宮。(2)羅馬式建筑多使用石頭屋頂和圓拱,并用復雜的骨架結構來建筑拱頂;教堂平面設計的十字架形,是羅馬式建筑的主要特點,建筑代表是羅馬圓形競技場。(3)哥特式建筑由羅馬式建筑發展而來,它的造型風格以高、直、尖和強烈的向上感為特征。哥特式建筑結構輕盈、纖細,大量使用小尖塔,并裝置五顏六色的彩色玻璃窗。巴黎圣母院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4)伊斯蘭教清真寺建筑多是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院子,四周有帶拱門的回廊,高聳入云的宣禮塔,教堂的圓頂和拱形結構宏偉壯觀。麥加清真寺是伊斯蘭建筑藝術的典型風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