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 第3節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第1課時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 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凸透鏡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虛實與物距 的關系. 2. 通過對凸透鏡成像實驗的觀察分析,總結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學習目標 新課引入 問題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看到了照相機、投影機、放大鏡的凸透鏡成像情況. 那么,凸透鏡成像究竟有什么規律呢? 投影機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照相機和投影儀不同的是物體通常離照相機的鏡頭比較遠,而離投影儀的鏡頭比較近;另外放大鏡觀察物體時,物體離放大鏡也比較近. 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與物距有什么關系? 思考 由此可見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與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物距)有關系.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新知學習 實 驗 1. 設計方案,收集證據 【實驗思路】 如圖所示,把物體放在距凸透鏡較遠的地方,然后逐漸移近,把每次觀察到的物距以及像的虛實、大小、正倒等情況都記錄在表格中,比較實驗數據,看看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與物距有什么關系,尋找其中的規律. 【實驗過程】 1. 設計方案,收集證據 發光物體 凸透鏡 f = 10cm 光屏 帶有刻度尺的光具座 調整發光物體、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高度相同. (1)把發光物體放在較遠處,移動光屏,使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實像.觀察 實像的大小和正倒,測出物距和像距. (3)繼續向凸透鏡移動發光物體并調整光屏的位置,重復以上操作.總能 在光屏上得到發光物體的像嗎?當在光屏上看不到發光物體的像時, 可以撤去光屏,從光屏一側向凸透鏡方向看去,觀察發光物體的像. 此時發光物體和它的像在什么位置? (2)把發光物體向凸透鏡移近幾厘米,放好后重復以上操作. (4)記錄凸透鏡的焦距 f,把實驗中得到的數據和觀察的結果填入下表. 每個小組可以自己選擇適當的物距,并與各小組共享測量的數據. 物距/cm 像的性質 像距/cm 正倒 大小 虛實 點擊播放視頻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物距/cm 像的性質 像距/cm 正倒 大小 虛實 30 倒立 縮小 實像 14.7 24 倒立 縮小 實像 16.6 20 倒立 等大 實像 20 15 倒立 放大 實像 28.3 12 倒立 放大 實像 59 10 不成像 —— 7 正立 放大 虛像 —— 5 正立 放大 虛像 —— 實驗記錄表格 f = 10 cm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物距/cm 像的性質 像距/cm 正倒 大小 虛實 30 倒立 縮小 實像 14.7 24 倒立 縮小 實像 16.6 20 倒立 等大 實像 20 15 倒立 放大 實像 28.3 12 倒立 放大 實像 59 10 不成像 —— 7 正立 放大 虛像 —— 5 正立 放大 虛像 —— 【實驗結論】 2. 得出結論,作出解釋 f = 10 cm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實像 實像 實像 實像 實像 u>f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正立 正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虛像 虛像 u<f 一倍焦距分正倒、虛實,內正外倒、內虛外實 u = f 一倍焦距外成倒立的實像 一倍焦距內成正立的虛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不成像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物距/cm 像的性質 像距/cm 正倒 大小 虛實 30 倒立 縮小 實像 14.7 24 倒立 縮小 實像 16.6 20 倒立 等大 實像 20 15 倒立 放大 實像 28.3 12 倒立 放大 實像 59 10 不成像 —— 7 正立 放大 虛像 —— 5 正立 放大 虛像 —— u>2f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倒立 縮小 實像 倒立 縮小 實像 f<v<2f 等大 u = 2f v = 2f f<u<2f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倒立 放大 實像 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u = f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正立 放大 虛像 正立 放大 虛像 u<f 二倍焦距分大小,內大外小 二倍焦距外成縮小的實像 二倍焦距成等大的實像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間成放大的實像 一倍焦距內成放大的虛像 f = 10 cm 【實驗結論】 2. 得出結論,作出解釋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一焦分虛實,內虛外實; 二焦分大小,內大外小; 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 簡記口訣: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物距 像的性質 像距 正倒 大小 虛實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v=2f f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u=f 不成像 —— u正立 放大 虛像 —— 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 u=30 cm u=15 cm 實驗中,當凸透鏡成實像時,在物距減小的過程中,你還發現了什么? 思考 你能畫出凸透鏡成像各種不同情況的光路圖嗎? 根據光路圖得出的結論與實驗得出的結論一致嗎? ? A' B' A' B' A' B' A' B' 倒立、縮小、實像 倒立、等大、實像 倒立、放大、實像 不成像 正立、放大、虛像 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 u>2f u=2f fu=f uv u f 2f f 2f 等大測焦距u=v=2f f<v<2f v = 2f v>2f 成虛像時,物距減小,像距減小,像變小 u > v u = v u < v 4. 交流合作,評估反思 (1)在實驗時,如果不知道焦距,該如何測量焦距? 方案一:利用實驗裝置,調整光源、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出現最小、最亮的光斑時物距即為焦距. 焦距 焦點 方案二:利用物距等于像距時成等大的像來確定焦距,此時u=v =2f ,即焦距等于物距的一半,f = . A' B' u=2f v = 2f (2)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用手或用不透明的物體擋住透鏡的上部分或下部分,成像情況如何呢? 4. 交流合作,評估反思 當透鏡被遮擋一部分時,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變暗了. 4. 交流合作,評估反思 (3)實驗為什么選擇發光二極管而不選擇點燃的蠟燭作為發光物體呢? 使用點燃的蠟燭作為發光體的不足: ①燭焰形狀不穩定,不易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②蠟燭燃燒變短,像會偏離光屏的中央. ③燭焰亮度較小,成像不夠清晰. ④不能直接判斷像是否左右顛倒.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物距u 像的性質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虛實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v=2f f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u=f 不成像 —— u正立 放大 虛像 —— 想 想 議 議 在照相機中,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的位置在哪個范圍內?物距與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 在投影儀中,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的位置在哪個范圍內?物距與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 u >v u<v 想 想 議 議 在照相機中,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的位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此時物距大于像距. 在投影儀中,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的位置在二倍焦距以外,此時像距大于物距. 課堂小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物距u 像的性質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虛實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v=2f f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u=f 不成像 —— u正立 放大 虛像 —— 成像規律口訣: 一焦分虛實,內虛外實;二焦分大小,內大外小; 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 實像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 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 (1)實驗前老師讓同學們先將實驗室窗簾拉上再進行實驗,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 (2)選擇合適的透鏡后,實驗時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需要調整實驗器材,下列已經調整好的是____(選填字母). 隨堂練習 使發光體的像更清晰 B 為了能清楚觀察到實驗現象,實驗環境應較暗一些,便于觀察成像.因此將實驗室窗簾拉上,目的是使發光體的像更清晰 發光體、凸透鏡的光心以及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三心等高) 三心不等高 × 三心等高 √ 三心不等高 × (3)該同學將圖甲中凸透鏡置于60 cm刻度線處,再將發光體置于透鏡前,調節發光體和光屏的位置,發現光屏上出現等大、倒立、清晰的像,此時發光體和光屏相距60 cm,則此凸透鏡焦距是____cm. (4)保持圖甲中透鏡和光屏位置不變,該同學把發光體移至50 cm刻度線處,此時他需要從_____(選填“發光體”或“光屏”)一側觀察,才能看到一個_____、放大的虛像. u+v =60 cm u=v=2f 15 u=10 cm,即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像位于同一側,應從光屏一側觀察 f =15 cm 光屏 正立 (5)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時,更換焦距更小的透鏡,且不改變發光體與凸透鏡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該向____移動. (6)若實驗中他不小心用手指尖觸碰到了凸透鏡,這時光屏上_____(選填“會”或“不會”)出現指尖的像. 不會 左 透鏡焦距變小,折射光線更靠近主光軸,像左移,光屏應該向左移動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相當于透鏡被遮擋一部分時,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變暗了 (7)該同學找來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光具座上凸透鏡所在的位置為零刻度,數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畫有均勻格子的面板上制作字母“A”狀LED燈代替發光體,光屏上畫有同樣的格子,與圖甲的實驗裝置相比,此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寫出一個即可) 可以直接讀出物距與像距(可以準確得出像與物的大小關系等) 可以直接讀出物距與像距 可以準確得出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2. 某同學為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進行了如下實驗:(1)將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cm. 10.0 焦距 焦點 (2)在如圖乙所示實驗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發光體適當靠近凸透鏡,發現光屏上發光體的像變得模糊不清. 為呈現一個清晰的像,則應在發光體與凸透鏡中間加一個____透鏡. 凸 物距減小 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成在光屏右側 要使像左移,折射光線更靠攏主光軸,在發光體與凸透鏡中間凸透鏡 (3)某同學用自制的水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圖丙所示.將發光體向左移動,如果要保證光屏上還是成清晰的像,我們應該向水透鏡中_______(選填“注水”或“排水”),此時水透鏡的焦距變___(選填“大”或“小”). 排水 大 物距增大 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成在光屏左側 應該使像距增大,像右移,折射光線更遠離主光軸,所以應該想水透鏡中排水,使水透鏡焦距變大 丙 3. 如圖甲所示,當汽車倒車時,尾部的攝像頭會將拍下的圖像呈現在車內的顯示屏上.某同學發現,倒車時屏上呈現的像逐漸變大.他用圖乙所示裝置模擬倒車時顯示屏上像的變化,該同學在進行實驗模擬前應該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調好后,該同學保持“F”形發光二極管的位置不變,應將透鏡逐漸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F”形發光二極管,同時移動光屏,觀察像的變化情況. 在模擬實 驗中,為了準確判斷像大小的變化,請 你寫出一條改進建議:________________. “F”形發光二極管明顯低于凸透鏡,要做到三心等高,應上調“F”形發光二極管的高度 向上調節“F”形發光二極管高度,使其中心與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上 靠近 在光屏上貼方格紙 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因此應將透鏡逐漸靠近“F”形發光二極管 實驗過程中,像的大小變化不易準確判斷,為了準確判斷像大小的變化,可以在光屏上貼方格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