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溫故知新歌唱時,女高音給男低音輕聲伴唱,這里的“高”“低”指的是聲音的什么特征呢?什么是音調?決定音調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我們可以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多少?超聲波和次聲波又是什么?第二節聲音的特性第2課時 響度和音色第二章 聲現象學習目標知道人聽到聲音的響度跟發音體的振幅和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重難點)02了解聲音的三個特性。0103知道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振幅和響度響度:聲音的強弱。重敲音叉聲大乒乓球彈開幅度大輕敲音叉聲小乒乓球彈開幅度小振幅:物體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響度與到聲源的距離有關,距離越大,聽到的聲音越小;與聲音分散的范圍有關,越分散,聽到的聲音越小。響度的影響因素響度的影響因素聲音是從聲源向四面八方傳播的,越到遠處越分散,人耳感覺到的聲音響度就越小,如何減小聲音的分散?兩手在嘴邊做成“喇叭”狀可減小聲音的發散聽診器的導音管能極大程度地減小聲音的發散利用管狀物傳遞聲波,可以增大聲音的響度。1、增大振動的振幅增大響度的辦法:例如:用力敲、打、吹、拉、彈等2、減小與聲源的距離例如:在耳邊說悄悄話等3、使聲音更集中例如:揚聲器、聽診器、喇叭等示波器中的響度振幅小響度小振幅大響度大你見過用試管做的樂器的演奏嗎?1.用相同的力吹不同的試管,試管發出的聲音相同嗎?有什么區別?聲音高低不同2.用不相同的力吹同一個試管,試管發出的聲音相同嗎?有什么區別?聲音大小不同水例題如果改用相同的力敲擊瓶身,試管發出的聲音會一樣嗎?響度的決定因素即物體的 大。響度物體的 小,響度響度的大小還與距發聲體的 有關1、用力敲擊音叉,乒乓球振動的 大,說明音叉振動的 大,我們聽到的響度 。輕輕敲擊音叉,乒乓球振動的 小,說明音叉振動的 小,我們聽到的響度 。2、物理學中我們用 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幅度幅度大幅度小幅度振幅振幅振幅大距離小1.在鼓面上撒一些細沙,敲鼓時會發現越使勁敲鼓,聽到的聲音與細沙的情況是( )A.聲音越響,振動得越快B.聲音越響,振動得越高C.聲音越響,振動得越慢D.聲音越響,振動得越低B練一練2.如圖所示的是幾種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其中音調相同的是 ;響度相同的是 。甲乙丙甲、乙甲、丙練一練(一)小活動:請一位同學閉上眼睛,班上一位同學說話,閉上眼睛的同學說出是哪個同學的聲音?不同的發聲體音色不同。音色是由發聲體材料、結構決定的;音色音色是區分、辨別聲音的。音色:反映聲音的品質與特色。我們能分辨不同樂器發聲,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古箏鋼琴薩克斯比較不同音色聲音的波形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就不同,因此音色的影響因素是發聲體本身。你能對比出這三個波形,圖中的響度和音色是否相同?觀察聲音波形可以知道,音調相同的不同樂器發出的波形總體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頻率相同,波的振幅相同,響度相同;但是波的形狀不同,即音色不同。(二)樂器弦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一)樂音:樂音的波形是有規則的。科學世界:樂音與樂器音調是由琴弦的長短、松緊、粗細決定的。短、緊、細,音調高。1.弦樂器:弦樂器靠琴弦的振動發聲。2.管樂器音調是由空氣柱的長短決定的。短的音調高。弦管樂器靠空氣柱的振動發聲。3.打擊樂器鼓靠鼓面的振動發聲。敲擊力氣的大小不同,則響度不同。如圖所示,兔乖乖聽見說話和敲門聲之后,不開門的原因是( )A.說話響度不同 B.說話音調不同C.說話音色不同 D.敲門聲音不同C例題課堂小結1.聲音的特性分別是 、 、 。2.物體的振動 越高,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3.物體的 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除此之外,響度還與 有關。4.不同發聲體的 、 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各種聲音都可以用音調、響度、音色三個物理量來描述。音調響度音色頻率振幅人與發聲體的距離材料結構課堂小結隨堂訓練1.有一種專門存放貴重物品的“銀行”,當人們存放了自己的貴重物品后,要用儀器記錄下自己的“手紋”“眼紋”“聲紋”等,以便今后用這些細節獨有的特征才能親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別人取走。這里的“聲紋” 記錄的是人說話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三者都有C2.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震耳欲聾”主要說明聲音的音調高B、“隔墻有耳”說明固體也能傳聲C、“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音色來判斷的D、“輕聲細語”主要說明聲音的響度小A3.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重做上面的實驗,用力重擊音叉,使音叉發出響度更強的聲音,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實驗表明:當音叉越響時,乒乓球被彈得越_______(選填“遠”或“近”),說明響度與________的關系,________越大,響度越大;________越小,響度越小,這是物理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__________。振幅振幅振幅轉換法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